SMT焊点质量检测方法

SMT焊点质量检测方法
SMT焊点质量检测方法

SMT焊点质量检测方法

热循环为确保电子产品德量稳固性和可靠性,或对失效产品进行剖析诊断,一般需进行必要的焊点质量检测。SM T中焊点质量检测办法很多,应当依据不同元器件、不同检测项目等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

1 焊点质量检测方式

焊点质量常用检测方法有非破坏性、破坏性和环境检测3种,见表1所示。

1.1 目视检测

目视检测是最常用的一种非破坏检测方法,可用万能投影仪或10倍放大镜进行检测。检测速度和精度与检测职员才能有关,评价可依照以下基准进行:

⑴润湿状况钎料完整笼罩焊盘及引线的钎焊部位,接触角最好小于20°,通常以小于3 0°为标准,最大不超过60°。

⑵焊点外观钎料流动性好,表面完全且平滑光明,无针孔、砂粒、裂纹、桥连和拉尖等渺小缺点。

⑶钎料量钎焊引线时,钎料轮廓薄且引线轮廓显明可见。

1.2 电气检测

电气检测是产品在加载条件下通电,以检测是否满足所请求的规范。它能有效地查出目视检测所不能发明的微小裂纹和桥连等。检测时可应用各种电气丈量仪,检测导通不良及在钎焊进程中引起的元器件热破坏。前者是由渺小裂纹、极细丝的锡蚀和松香粘附等引起,后者是由于过热使元器件失效或助焊剂分解气体引起元器件的腐化和变质等。

1.3 X-ray 检测

X-ray检测是应用X射线可穿透物资并在物质中有衰减的特征来发明缺陷,主要检测焊点内部缺陷,如BGA、CSP和FC焊点等。目前X射线装备的X光束斑一般在1-5μm范畴内,不能用来检测亚微米规模内的焊点微小开裂。

1.4 超声波检测

超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束能透进金属材料的深处,由一截面进入另一截面时,在界面边沿发生反射的特色来检测焊点的缺陷。来自焊点表面的超声波进入金属内部,碰到缺陷及焊点底部时就会发生反射现象,将反射波束收集到荧光屏上形成脉冲波形,根据波形的特色来断定缺陷的位置、大小和性质。超声波检验具有敏锐度高、操作便利、检验速度快、本钱低、对人体无害等长处,但是对缺陷进行定性和定量判定尚存在艰苦。

扫描超声波显微镜( C-SAM)重要应用高频超声(一般为100MHz以上)在材料不持续的处所界面上反射产生的位相及振幅变更来成像,是用来检测元器件内部的分层、空泛和裂纹等一种有效办法。采用微声像技巧,通过超声换能器把超声脉冲发射到元件封装中,在表面和底板这一深度范畴内,超声反馈回波信号以稍微不同的时光间隔达到转化器,经过处置就得到可视的内部图像,再通过选通回波信号,将成像限制在检测区域,得到缺点图。一般采取频率从100MHz到230MHz,最高可达300MHz,检测辨别率也相应进步。

1.5 机械性损坏检测

机械性破坏检测是将焊点进行机械性破坏,从它的强度和断裂面来检讨缺陷的。常用的评价指标有拉伸强度、剥离强度和剪切强度。因为对所有的产品进行检测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进行适量的抽检。

1.6 显微组织检测

显微组织检测是将焊点切片、研磨、抛光后用显微镜来察看其界面,是一种发明钎料杂质、熔蚀、组织结构、合金层及渺小裂纹的有效办法。焊点裂纹一般呈中心对称散布,因而应尽量可能沿对角线方向制样。显微组织检测和机械性损坏检测一样,不可能对所有的成品

进行检测,只能进行适量的抽检。光学显微镜是最常用的一种检测仪器,放大倍数一般达1 0000倍,可以直观的反应材料样品组织形态,但辨别率较低,约20nm。

1.7 其它几种检测方式

染色试验荧光渗透剂检测是利用紫外线照耀某些荧光物资产生荧光的特征来检测焊点表面缺陷的方法。检验时先在试件上涂上渗透性很强的荧光油液,停留5~10min,然后除净表面过剩的荧光液,这样只有在缺陷里存在荧光液。接着在焊点表面撒一层氧化镁粉末,振动数下,在缺陷处的氧化镁被荧光油液渗透,并有一部分渗透缺陷内腔,然后把过剩的粉末吹掉。在暗室里用紫外线照耀,留在缺陷处的荧光物质就会发出照亮的荧光,显示有缺陷。磁粉检测是应用磁粉检测漏磁的方法,检测时利用一种含有细磁粉的薄膜胶片,记载钎焊焊点中的质量变化情形。使用后的几分钟内,胶片凝固并把磁粉“ 凝结”在必定的地位上,就可以察看被检测试件上的磁粉分布图形,断定是否有缺陷。由于大多数钎料是非磁性的,因此不常用于钎焊焊点的检验。

化学分析方法可丈量样品的均匀成分,并能达到很高精度,但不能给出元素分布情况。染色与渗透检测技巧(D&PT)是通过高渗透性高着色性染料渗透到焊点开裂区域,然后拉开焊点,观测焊点内部开裂水平和分布。试验时必需警惕把持拉断器件时的外力,以保证焊点持续沿预开裂区域断开。

X-ray衍射(XRD)是通过X-ray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来剖析晶体结构、晶格参数、缺点、不同结构相的含量及内应力的方法,它是树立在必定晶格结构模型基本上的间接方法。

电子显微镜(EM)是用高能电子束做光源,用磁场作透镜制造的电子光学仪器,主要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探针显微镜(EPMA)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其中SEM用来视察样品表面形貌,TEM用来察看样品内部组织形态和结构,EPMA用来断定样品微观区域化学成分,STEM具有SEM和TEM的双层功效。此外,红外热相(IRTI)分析、激光全息照相法和实时射线照相法等也可用于焊点质量检测。表2为不同分析项目标一些主要分析方法。

2 加载检测及可靠性评价

产品失效主要原因包含温度、湿度、振动和灰尘等,各占比例为55%、19%、20%和6%。加载检测是每一个部件在适用条件下进行加载以检测其动作状态,方法有振动检测、冲击检测、热循环检测、加速度检测和耐压检测等,一般依据适用条件把它们组合起来进行,且要求对每一个成品进行检测。这种方法最为严厉,可靠性高,只有航天产品等可靠性要求特殊严厉的情况下才予以采用。

近年来国际上采用一种全新的焊点可靠性评估方法,即等温加速扭转循环法(MDS),通过在必定温度下周期扭转全部印刷电路板来考核焊点的可靠性。该方法在焊点内产生的应力以剪切应力为主,和温度循环类似,因而失效模式和机理极为类似,但试验周期却可从温度循环的几个月减少到几天。该方法不但可以用来快速评估焊点可靠性,同时也可以用来进行快速设计和工艺参数优化。

可靠性评价分类见表3。迁移是金属材料在环境下化学反映形成的表面侵蚀现象,其生长过程分为阳极溶解、离子迁移和阴极还原,即金属电极正极溶解、移动,在负极析出导致短路。迁移的发生形态常称为Dendrite和CAF(见图1)。Dendrite指迁移使金属在PCB 的尽缘部表面析出,或者是形成树枝状的氧化物;CAF指金属顺着印制板内部的玻璃纤维析出,或者使氧化物作纤维状的延长。

金属离子的指标可用尺度电极电位Eo来表现,其中Sn比Pb和Cu稳固,能形成维护性高的纯态氧化膜,克制阳极溶解。电极电位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电对的天性,还与加入电极反响的各种物资的浓度有关。对于大多数电对来说,由于(H+ 或OH-)直接参与了电极反映,因此电极电位还与pH值有关:pH值越高,电极电位越小。另外,助焊剂残留假如不清洗清

洁,一些腐蚀性、活性元素(如Cl)会使电迁移更强,影响电路可靠性。所以,目前常用

免清洗助焊剂严厉把持其活性和组份。

3 热循环加速试验

热循环失效是指焊点在热循环或功率循环进程中,由于芯片载体材料和基础材料存在显明的热膨胀系数(CTE)差别所导致的蠕变,疲劳失效。通常SMT中芯片载体材料为陶瓷(A

l2O3),CTE为6.0x10-6/℃,基板资料为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复合板(FR4),CTE为20.0

x10-6/℃,二者相差3倍以上。当环境温度产生变更或元件本身通电发热时,由于二者间C TE差别,在焊点内部就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应力应变过程,从而导致焊点的失效。

IPC-9701尺度化了五种试验条件下的热循环实验方式,从良性的TC1参考循环条件到

恶劣的TC4条件,符合及格请求的热循环数(NTC)从NTC-A变更到NTC-E(见表4)。

失效循环次数可用一个简略修改的Coffin-Manson数模来猜测,并可以加速获得热循环测试成果。Coffin-Manson数模是关于热应力引起的低循环疲劳对微电路和半导体封装可靠性影响进行建模的有效方法,表达式为:

其中:Nf为疲劳失效循环数,A为常数,εp为每个循环的应变范畴,f为循环频率,K 为波尔兹曼常数(eV),Tmax为最高循环温度(K)。

IPC-9701应用Engelmaier-wild焊点失效模型来评估加速因子AF(循环数)和AF(时光)。AF(循环数)与焊点的循环疲劳寿命有关,是在给定使用环境中产品寿命的实验中获得,可表现为:

其中:AF为加速因子,Nfield为现场循环数,Nlab为试验循环数,ffield为现场循环频率,flab为试验循环频率,△Tfield为现场温度变化,△Tlab为试验温度变化,Tfield -max为现场最高温度,Tlab-max为试验最高温度。AF(时间)与焊点失效的时光有关,是在给定的使用环境中产品寿命的实验中获得,可表现为:

AF(时间)=AF(循环数)×[(ffield/flab)(3)

设计试验时,在芯片和PCB内引进菊花链结构使得组装后的焊点形成网络,通过检测网络通断来判定焊点是否失效。一般须要采取高速持续计划,在纳秒级内连续高速采样,以保证及时正确探测到焊点的开裂。评价时常依据某一恒定的金属界面上电位降或电阻变化来断定焊点的质量,一般电阻增添150~225Ω?ms,就可断定为电性能失效,测得的电阻值超过

阀值电阻1000 Ω,就以为是开路。

意的是,雷同高温温差引起的损坏水平比低温要大,高温变率条件下失效循环次数比低温变率条件下失效循环次数要低,这对其它温度规模和温变率的猜测供给了更守旧的失效周期,起到加速试验的后果。但在快速温变条件下如果转变了失效机理,焊点特点值的变化就不可能真实地反响大多数现场利用情况。此外,Reza Ghaffarian还发现失效应力条件可从全局改变为局部,比如小型化封装易出现从焊接接合点到封装组装一侧的失效转移,这就要求树立准确的的失效模型,否则会导致过错的失效循环次数猜测结果。

一般规定热循环可接收指标为:-40~150℃,800~1000次循环未失效即可。这些基于和实际现场使用条件相应的模仿成果的指标有很大的安全余量,对于大多数产品来讲,300次循环就已足够。

4 焊点失效机理

4.1 工艺方面

4.1.1 热应力与热冲击

钎焊过程中快速冷热变化,对元件造成暂时的温度差,使元件承受热机械力,导致元件的陶瓷与玻璃部分产生应力裂纹,成为影响焊点长期可靠性的不利因素。钎料固化后,PCB 由高温降到室温,由于PCB和元件间cte不同,有时也会导致陶瓷元件决裂。PCB的玻璃转化温度(Tg)一般在室平和180℃之间。焊后钎焊面被强迫冷却,PCB两面就会在同一时刻

处于不同的温度,导致钎焊面在玻璃转化温度以上时出现PCB翘曲现象(容许有3°-5°翘曲),从而侵害元器件。基板与元件之间CTE不同,也会造成元件的破裂或焊点裂纹(元件不够就要焊点来接收过剩的变形)。

4.1.2 金属溶解

在电路组装中,经常出现蚀金蚀银现象。这是由于钎料中的锡与镀金/银引脚中的金/银会形成化合物,导致焊点可靠性下降。钎料从钎焊温度冷却到固态温度期间,有溶解的金属析出,在钎料基体内形成脆性的金属化合物。铜天生针状的Cu6Sn5,银生成扁平的Ag3S n,金天生AgSn4立方体。这些化合物非常脆,剪切强度极低,元件极易脱落。如果金/银含量少,生成的化合物量未几,对焊点的机械性能不会造成太大的侵害,但是含量较多时,钎料会变得易碎。

4.1.3 基板和元件过热

各种材料塑性一般在钎焊温度时是不稳固的,常呈现基板剥离和褪色现象。纸基酚醛树脂常发生剥离,适于红外再流焊,而FR-4(环氧玻璃基板)在红外再流焊中经常变色。

“ 爆米花”现象常出现在大芯片IC中。IC塑料封装极易吸潮,加热时潮气就会开释出来并气化,再流焊时在芯片底部的单薄界面处累积成一个气泡,封装受到气泡的压力发生开裂。这一现象与湿润量、芯片的尺寸、芯片下的塑料厚度和塑料封装与芯片之间的粘合质量有关。目前解决的计划就是先烘干IC,然后密封保留并坚持干燥;或者在使用前几小时进行100℃以上的预先烘烤。在波峰焊中,一般不会发生“ 爆米花”现象。

4.1.4 超声波清洗侵害

超声波清洗对于肃清PCB表面残留助焊剂很有效,其毛病是受超声波功率大小的节制,太小则不起作用,太大则会破坏PCB及元件。超声波清洗有可能造成的两种破坏结果:小液滴对表面的碰撞像喷沙,相似表面风化;在清洗槽内,陶瓷基板受到超声负载鼓励而浮现共谐振动,产生周期性弯曲而发生疲劳断裂。

4.1.5 装卸和移动

电子产品从元器件装配、电路组装、钎焊直到成品的运输和应用的全部寿命周期内,可能会蒙受由于机械负载引起的各种振动和冲击。例如引起片装电容器发生决裂的一个常见原因就是PCB板的曲折。从很紧的夹具中把PCB板取出时就会呈现这种情形。

4.2 制作方面

4.2.1 机械应力

由于PCB板的曲折附加给焊点和元器件过量的应力,产生焊点质量问题重要包含3个方面:

(1)大通孔元件焊点所受应力易超过屈从极限。假如PCB板上有比拟重的元件(如变压器),应当选择夹具支持;

(2) 无引线陶瓷元件易发生断裂。当片式元件从多层板上分别时,元件产生断裂的危险性相当高,故最好不要将片式阻容元件放在易曲折的处所;

(3) IC器件上也会发生焊点断裂。鸥翼形引线在板平面方向是柔性的,但在板垂直方向是刚性的,假如带有大的细间距IC的PCB发生翘曲而没有支持,或由于不准确的夹具而形成机械负载,就会对焊点造成要挟。

4.2.2 运输振动

焊点外形圆而光滑,没有应力集中尖角,振动负载一般不会损坏焊点,却会损坏引线,特殊是重元件和只有少量( 2或3根)长的排成一列的柔性引线元件(比如大的电解电容)易遭遇振动,导致元件引线发生疲劳断裂。

4.2.3 机械冲击

通孔插装焊点具有良好的体积和外形,焊点受机械冲击时一般不会损坏,但钎焊构造其

它部分会产生失效,如大而重的有引线元件,受机械冲击后发生的大惯性力引起!"# 板上覆铜剥离或板断裂,进而破坏元件本身。所以要求大而重的元件必需有足够的机械支持固定,且请求引线有柔性。

表面组装焊点比通孔插装焊点小的多,且引线不穿过电路板,焊点机械强度较小,更易受到冲击破坏的危险,应从钎焊资料和工艺进手,比如使焊膏在钎焊时不易形成焊球,助焊剂残留物易于肃清,焊膏用量要恰当等。

4.2.4 老化

实际利用中,电子电路会蒙受各种各样的负载,包含空气环境(如湿润、污染的气体和蒸汽),烟雾(汽车尾气),温度,机械负载等,造成以下成果:化学和电化学腐蚀,板析的退化,钎料中锡与钎焊合金之间合金层的生长,由弹性塑性变形产生蠕变断裂及热机械疲劳。

基板材料在温度升高时会发生老化,温度越高老化越快。基板失效尺度是:弹性强度减半,即当弹性强度减半时,材料已老化失效。基板使用温度的最高容许值取决于产品的“ 运行”时间。对电子电路来说,持续运行时间为105,使用温度把持在80~100℃。

4.2.5 电化学腐蚀

在湿润和有偏置电压的情形下,金属迁移和腐化很易发生。所有钎焊金属都可能发生迁移,银是最敏感的。空气污染所致的电化学腐化危险性很小,但碰到含硫气体时,气体中的硫会与焊点上的银反映,天生Ag3S而下降焊点可靠性。

4.2.6 合金层

合金层不仅在钎焊进程中形成,而且在后置放置过程中也会增厚。金属间化合物一般比拟硬而脆,厚度不适对焊点可靠性不利,一般有3点要注意:

(1)软合金层将导致焊点决裂,特殊轻易发生在含金的钎料中;

(2) 全部薄层合金的变化将导致粘附力的下降或电接触的老化;

(3) 钎焊金属与合金层之间的界面处涌现钎焊金属的伴生物,如铜2锡合金层之间涌现的SnO2。

4.2.7 蠕变断裂

材料在长时间恒温、恒压下,即使应力没有到达屈从强度,也会慢慢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为蠕变,由蠕变引起的断裂叫做蠕变断裂。一般来讲,当温度超过材料熔点温度的0.3倍以上时,才会呈现显明的蠕变。

5 提高焊点可靠性方法

影响焊点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机械负载、热冲击、装卸和移动造成的破坏和老化等方面的原因。操作时应当采用相干办法来保证焊点质量,包括温度循环负载要小,元件要小,PCB的CTE要小,采用柔性引线,尽量不要装配大而重的元件,通孔与引线配合应紧密但不要太紧,焊点尺寸和形状要恰当。另外,PCB板装配应保证在板程度方向能自由移动,否则周期性的弯曲会破坏大元件的焊点;通过优化两个特征:疲劳屈从点和蠕变阻抗,使钎料合金的疲劳寿命到达最大值。

改良SMT焊点的可靠性,提高其服役寿命是一个非常庞杂的问题,它涉及到材料学、新工艺、新技巧的开发等众多范畴。

5.1 设计高可靠性焊点几何构造

焊点的大小及外形不同,其承载才能就不同,不同的几何构造将使焊点在承载时内部的应力散布不同,其应变水平也不同。因而焊点的几何结构直接关系到热循环寿命。

N.Brady等人考核了625mm间距的QFPL型引线焊点形态对强度的影响,得到如下经验公式:其中:Xi(i=1,2,3,4,5)是焊点形态参数,如图2所示。

W.M sherry 等人对84 I/O非城堡型LCCC焊点的剪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讨,成果表明:

A、B、C 3种焊点形态(见图3),其剪切性能不同," 形焊点在室温下的剪切性能最好。此外,焊点形态对剪切破断地位也有影响:A形焊点,剪切破断发生于钎料与陶瓷界面四周,B形和C形焊点,剪切破断则发生于钎料与基板界面邻近。

王国忠博士对带有边堡的无引线SMT焊点形态问题进行了具体的理论剖析和试验研讨,得到了焊盘伸出长度、间隙高度和钎料量变化所造成的焊点形状变化与其热循环的关系,指出平型或微凸点的热循环寿命是最高的,大约是凹型焊点寿命的5倍(图4),并且不同形态的焊点,其断裂所发生的地位也不同(图5)。

焊点失效时,剪切断口一般位于PCB焊盘或集成块基底焊盘与焊球之间,弯曲疲劳和热冲击疲劳开裂部位一般位于PBGA集成块最边沿处的某一焊球,而断口一般位于PCB焊盘与焊球之间,而不是集成块基底焊盘与焊球之间。这是由于焊球与PCB焊盘联合部位截面尺寸变化较大,为应力集中处,而且这一部位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IMC)而导致接协力懦弱。对于CBGA,开裂部分一般不会涌现在焊球上。

增大焊盘尺寸可进步可靠性,一个大的焊盘增添了蒙受负载的面积,也增大了形成失效缩需的裂纹传布长度。弯曲疲劳试验中,最可靠的组合是在元件上采用小焊盘,而在PCB

侧采取大焊盘。热循环疲劳试验中,最可靠的组合是在元件上采用大焊盘,而在PCB侧采用小焊盘。此外,焊盘直径对焊点形状影响很大,直径越大,高度越低。由于集成块尺寸不变,所以焊点轮廓变化趋势由灯笼形变为圆锥形,且有向里凹的可能。设计PBGA焊接工艺的一个参考原则是:尽量让焊球两边的焊点到达最佳配合。当DpD0接近1,为灯笼状,剪切拉伸时高低一致,都有可能被撕裂,且试验板有最大剪切强度,弯曲疲劳和热冲击疲劳寿命也最高,见图6。

焊盘四周阻焊层对可靠性也会造成很大影响,一般其启齿直径大于焊盘直径时,焊点平滑地与焊盘焊牢没有形成尖角,可靠性就高。

5.2 研制高可靠性软钎料

SMT焊点失效是特定载荷条件下钎料的蠕变.疲劳断裂问题,因此钎料性能对焊点可靠性有决议性的影响,研制高可靠性钎料对提高SMT焊点的可靠性、推进SMT的普遍利用无疑具有主要的意义。表5给出了不同成分的软钎料的焊点循环寿命与SnPb共晶钎料的相对照较结果。可以看出:SnAg软钎料热循环寿命很高,但是含Ag 4%本钱高,且熔点升高(232℃),不易为现行的各种表面组装工艺所接收,因而运用受到了限制。

微量Ce-La混杂稀土的参加就可以起到细化晶粒,强化晶界,提高晶内抗变形才能的作用,热疲劳寿命可提高3倍,且改性后工艺性能无变化。

5.3 开发热膨胀系数(CTE)匹配资料

基板和芯片载体材料间CTE差别是热循环过程中应力产生的重要原因,因而研制新型基板和芯片载体材料,使其热膨胀系数相匹配,就可减小应力幅值,改良焊点受力状况,体视显微镜,进而进步焊点的可靠性。但CTE匹配后,仍不能完整打消应力差异,由于在功率循环过程中,各处的温度不同,温度散布的庞杂性,必定导致单纯依附CTE 匹配就不能满足多种要求。

钢筋焊接方法及质量验收标准

钢筋电阻点焊 一、概念 钢筋电阻点焊——将两钢筋安放成交叉叠接形式,压紧于两电极之间,利用电阻热熔化母材金属,加压形成焊点的一种压焊方法。 二、施工操作工艺 1、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焊接骨架和钢筋焊接网,宜采用电阻点焊制作。 2、钢筋焊接骨架和钢筋焊接网可由HPB300、HRB335、HRBF335、HRB400、HRBF400、HRB500、CRB550钢筋制成。 3、当两根钢筋直径不同时,焊接骨架较小钢筋直径小于或等于10mm时,大、小钢筋直径之比不宜大于3;当较小钢筋直径为12~16mm时,大、小钢筋直径之比不宜大于2。 4、焊接网较小钢筋直径不得小于较大钢筋直径的0.6倍。 5、电阻点焊的工艺过程中,应包括预压,通电、锻压三个阶段。 6、焊点的压入深度应为较小钢筋直径的18%~25%。 7、在点焊生产中,应经常保持电极与钢筋之间接触面的清洁平整;当电极使用变形时,应及时修整。 三、质量标准 1、每件制品的焊点脱落、漏焊数量不得超过焊点总数的4%,且相邻两焊点不得有漏焊及脱落; 2、应量测焊接骨架的长度和宽度,并应抽查纵、横方向3~5个网格的尺寸,焊接骨架长度、宽度和高度允许偏差值分别为±10㎜、±5㎜、±5㎜。骨架受力主筋间距和排距允许偏差值分别为±15㎜、±5㎜。 3、焊接网外形尺寸检查和外观质量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网间距的允许偏差取±10mm和规定间距的±5%的较大值。网片长度和宽度的允许偏差取±25mm和规定长度的±0.5%的较大值。网片两对角线之差不得大于10mm;网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

(2)接网焊点开焊数量不应超过整张网片交叉点总数的1%,并且任一根钢筋上开焊点不得超过该支钢筋上交叉点总数的一半。焊接网最外边钢筋上的交叉点不得开焊; (3)接网表面不应有影响使用的缺陷。当性能符合要求时,允许钢筋表面存在浮锈和因矫直造成的钢筋表面轻微损伤。 钢筋闪光对焊 一、概念 钢筋闪光对焊——将两钢筋以对接形式安放在对焊机上,利用电阻热使接触点金属熔化,产生强烈闪光和飞溅,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 二、施工操作工艺 1、根据钢筋品种,直径和所用对焊机功率大小,可选用连续闪光焊、预热闪光焊、闪光预热闪光等对焊工艺.对于可焊性差的钢筋,对焊后宜采用通电热处理措施,以改善接头塑性。 ⑴连续闪光焊 当钢筋直径小,钢筋牌号低,在表1规定范围内,可采用连续闪光对焊。 工艺流程包括:连续闪光和顶锻施焊时,先闪合一次电路,使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促使钢筋间隙中产生闪光,接着徐徐移动钢筋,使两钢筋端面仍保持轻微接触,形成连续闪光过程.当闪光达到规定程度后(烧平端面,闪掉杂质,热至熔化),即以适当压力迅速进行顶锻挤压,焊接接头即告完成。 连续闪光焊所能焊接的钢筋上线直径,应根据焊机容量、钢筋牌号等具体情况而定,并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连续闪光焊钢筋上限直径

焊接质量检验标准

JESMAY 培训资料 焊接质量检验标准焊接在电子产品装配过程中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也是制造电子产品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在电子产品实验、调试、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工作量相当大,焊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电子产品的故障除元器件的原因外,大多数是由于焊接质量不佳而造成的。因此,掌握熟练的焊接操作技能对产品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一)焊点的质量要求:保证焊点质量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必应该包括电气接触良好、机械接触牢固和外表美观三个方面,对焊点的质量要求,须避免虚焊。1.可靠的电气连接锡焊连接不是靠压力而是靠焊接过程形成牢固连接的合金层达到电焊接是电子线路从物理上实现电气连接的主要手段。气连接的目的。如果焊锡仅仅是堆在焊件的表面或只有少部分形成合金层,也许在最初的测试和工作中不易发现焊点存在的问题,这种焊点在短期内也能通过电流,但随着条件的改变和时间的推移,接触层氧化,脱离出现了,电路产生时通时断或者干脆不工作,而这时观察焊点外表,依然连接良好,这是电子仪器使用中最头疼的问题,也是产品制造中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2.足够机械强度为保证被焊件在受振动或冲击时不至脱落、同时也是固定元器件,保证机械连接的手段。焊接不仅起到电气连接的作用,松动,因此,要求焊点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一般可采用把被焊元器件的引线端子打弯后再焊接的方法。作为焊锡材料的铅锡2。要想增加强度,就要有足够的,只有普通钢材的合金,本身强度是比较低的,常用铅锡焊料抗拉强度约为3-4.7kg/cm10% 连接面积。如果是虚焊点,焊料仅仅堆在焊盘上,那就更谈不上强度了。3.光洁整齐的外观并且不伤及导线的绝缘层及相邻元件良好桥接等现象,良好的焊点要求焊料用量恰到好处,外表有金属光泽,无拉尖、的外表是焊接质量的反映,注意:表面有金属光泽是焊接温度合适、生成合金层的标志,这不仅仅是外表美观的要求。 主焊体所示,其共同特点是:典型焊点的外观如图1①外形以焊接导线为中心,匀称成裙形拉开。 焊接薄的边缘凹形曲线焊料的连接呈半弓形凹面,焊料与焊件交界处平② 滑,接触角尽可能小。③表面有光泽且平滑。1图④无裂纹、针孔、夹渣。焊点的外观检查除用目测(或借助放大镜、显微镜观测)焊点是否合乎上述标准以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焊接质量的;导线及元器件绝缘的损伤;布线整形;焊料飞溅。检查时,除检查:漏焊;焊料拉尖;焊料引起导线间短路(即“桥接”)目测外,还要用指触、镊子点拨动、拉线等办法检查有无导线断线、焊盘剥离等缺陷。(二)焊接质量的检验方法:⑴目视检查目视检查就是从外观上检查焊接质量是否合格,也就是从外观上评价焊点有什么缺陷。目视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是否有漏焊,即应该焊接的焊点没有焊上;① ②焊点的光泽好不好; ③焊点的焊料足不足;(a)(b) ④焊点的周围是否有残留的焊剂;正确焊点剖面图2图6-1 JESMAY 培训资料

电阻焊检查标准

E 001-05 电 阻 焊 检 查 标 准

1.概述 此项标准明确了强度等级260~980且厚度不大于4.0(*1)的钢板点焊(包括连续缝焊和滚动焊)的外观检查方法及标准,也适用于强度等级在260~270(*2)的普碳钢板的凸焊和缝焊。 备注: (*1)汽车用热轧钢板及带钢参照C 051,汽车用冷扎钢板及带钢参照C 052,汽车用热浸镀锌钢板及带钢参照 C 071。 (*2)该标准适用于含碳量<0.15%的普碳钢,包括表面处理钢板,例如镀锌钢板和防锈钢板。 说明: 此标准中采用的单位和数值的表示方法参照的是国际单位体系(),用{}特殊标注的数值是指经验值。 2.分类及标注方法 每个组成部件和分总称分为A、B、C三个强度等级和a、b、c三个外观等级,该标准应该在接收标准,量产检查标准、以及作业标准中明确。 2.1强度等级分类 完成车以及零部件根据结构强度分为A、B、C三个等级。 2.2外观等级分类 完成车中对外观有要求的部分分成如表1所示的三个等级。 2.3标准方法 当对强度和外观都有等级要求时,分类及标注方法如表2所示。如果不要求标注外观等级,则应该仅对强度进行标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外部缺陷的要求应参照4.3部分。 3.试片 3.1点焊试片 点焊试片参照标注Z 3136。 3.2凸焊试片

用于断面检查的试片应该使用产品的形状,用于剪切应力检查的试片应该采用图1所示的形状,凸焊的各个尺寸要求参照 A 1018。 表3 备注: 1.上图是一个环形焊缝的例子。检测时必须在试片上固定一个支撑(图中阴影部分所使用的材料及厚度需要可以抵抗所施加的拉力)。固定时需要注意固定的位置及方法(如果采用点焊固定,就要注意由于焊接热应力产生的扭曲)。 2.当不同板厚和材质的板材结合时,试片的尺寸标准应该以(材料强度)×(板厚)值较小的板材为参照。如果为三层板或者是多层板结合,试片的尺寸标准应参照两个承载的板材。 3.3缝焊试片 试片的形状如图1所示,沿着标记线进行切割。对密闭性有要求的试片形状如图2所示。 图1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

.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1目的规定焊接产品的表面质量、焊接质量、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适用范围:适用于焊接产品的质量认可。2责任生产部门,品质部门可参照本准则对焊接产品进行检验。一、熔化极焊接表面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保护焊的表面质量评价主要是对焊缝外观的评价,看是否焊缝均匀,O2C是否有假焊、飞溅、焊渣、裂纹、烧穿、缩孔、咬边等缺陷,以及焊缝的数量、长度以及位置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具体评价标准详见下表评价标准说明 缺陷类型假焊系指未熔合、未连接焊缝中断等焊接缺陷(不能 不允许保证工艺要求的焊缝长度) 焊缝表面不允许有气孔焊点表面有穿孔气孔 焊缝中出现开裂现象不允许裂纹 不允许夹渣 固体封入物允许焊缝与母材之间的过度太剧烈H≤0.5mm 咬边 不允许5mm H>0.母材被烧透不允许烧穿 求的区域,在有功能和外观金属液滴飞出要飞溅 不允许有焊接飞溅的存在3mm 焊缝太大H值不允许超过 过高的焊缝凸起 位置偏离焊缝位置不准不允许1 / 9 . 值不允许超过2mm 板材间隙太大H 配合不良二、焊缝质量标准保证项目、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1记录。、焊工必须经考核合格,检查焊工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及考核日期。2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II、I 、3规定,检验焊缝探伤报告级焊缝不得有表面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II焊缝表面I、II 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I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焊擦伤等缺陷,且缺陷基本项目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级焊缝每50MM、II级焊缝不允许;III表面气孔:I 倍孔径≤6;气孔2个,气孔间距≤0.4t级焊缝不允许。咬边:I,且两侧咬边总≤100mm连续长度≤0.05t,且≤0.5mm, II级焊缝:咬边深度≤10%焊缝长度。长。≤1mm0.1t,III级焊缝:咬边深度≤,且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t注:,三、焊缝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焊缝不得存在未焊满、根部收缩、咬边和接头不良等缺陷,一级和二级焊1缝不得存在表面气孔、夹渣、裂纹、和电弧擦伤等缺陷2 / 9 . 二级焊缝的外观质量除应符合本条第一款的要求外,,尚应满足下表的有关2规定3 三级焊缝应符合下表有关规定 焊缝质量等级检测项目二级三级

SMT工序质量控制

电子器件产品检测示意图: 一.主流的封装方式有回流焊接和波峰焊它们的主要检测流程如图; 二.回流焊缺陷与质量检测与产品管制

(一)工艺流程图 从回流焊工艺流程可看出,一件产品回流焊接要经历至少5次检查: 1. 印刷质量检查 Inspect the printed PCB(对印刷质量进行检查,不得有漏印刷、印刷偏移等) 2. 贴装质量检查 SMT quality inspection (检查元件贴装质量,不良进行修正) 3. 首件检查 Check the components (根据工艺指导书核对所有贴装元器件的参数、规格、极性、工艺 要求等,首件确认OK后方可批量生产) 4.. AOI自动光学检测 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 (对回流焊接或固化完成的产品使用AOI采用光 学对比法检测,不良品需进行维修后再次进行AOI检测) 5. FQA抽检 Spot check (以国际标准:GB/T2828.1-2003相关规定进行抽样检查) 通过至少4次人工检测与一次机器检测才对能对产品质量保证,才能消除缺陷,达到质量检验效果,因为焊接工艺的每步都会带来缺陷与焊接不良。 (二)回流焊的缺陷和焊接质量检验

1. 回流焊的常见缺陷和可能原因 回流焊的焊接质量检验标准一般可采用IPC标准IPC-A-610,电子装联的接受标准。其中包括了SMT焊接元件的焊接检验标准。 回流焊常见的缺陷一般的原因和建议解决措施可归纳为下表

2. 回流焊后的质量检验方法与比较 回流焊的焊接质量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目检法,自动光学检查法(AOI),电测试法(ICT),X-ray 光检查法,以及超声波检测法。 1)目检法 简单,低成本。但效率低,漏检率高,还与人员的经验和认真程度有关。 2)自动光学检查法(AOI) 自动化。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无须模具。可检查大多数的缺陷,但对BGA,DCA等焊点不能看到的元件无法检查。 3)电测试法(ICT) 自动化。可以检查各种电气元件的正确连接。但需要复杂的针床模具,价格高,维护复杂。对焊接的工艺性能,例如焊点光亮程度,焊点质量等无法检验。另外,随着电子产品装连越来越向微型化,高密度以及BGA,CSP方向发展,ICT的测针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局限。 4)X-ray光检查法 自动化。可以检查几乎全部的工艺缺陷。通过X-Ray的透视特点,检查焊点的形状,和电脑库里标准的形状比较,来判断焊点的质量。尤其对BGA,DCA元件的焊点检查,作用不可替代。无须测试模具。但对错件的情况不能判别。缺点价格目前相当昂贵。 5)超声波检测法 自动化。通过超声波的反射信号可以探测元件尤其时QFP,BGA等IC芯片封装内部发生的空洞,分层等缺陷。它的缺点是要把PCB板放到一种液体介质才能运用超声波检验法。较适合于实验室运用。 (三)工程物资的质量管控方法 为了使产品质量合格,要对产品进行实时管控,可行方法如下:

PE管材焊接质量检测方法

PE管材焊接质量检测方法 聚乙烯(PE)管道热熔连接、电熔连接焊口接头质量快速、实用的检测方法和合格判定也是目前PE管道施工的一个瓶颈。以热熔连接为例,目前的检测方法是以目测焊口焊环的外观来检验其质量,虽然有些问题可以通过焊环的外观发现,但有些内在的问题则无法从表面体现,比如“假焊”,“假焊”的外观与合格外观相差无几,但长期强度无法保证,哈尔滨燃气公司曾发生因PE管熔口熔接形成“假焊”,其他管线施工时破坏了燃气管道地基,燃气管道在不平衡外力作用下,被挤压开裂造成重大泄露事故。在电熔连接方面,仅靠最终电熔管件上观察孔的顶出与否来判断焊接的质量是不完全也是不确切的,观察孔仅作为判断焊接效果的一个依据,电熔焊接接头的最终质量最主要还是靠操作过程中严格的控制。所以研究出聚乙烯(PE)压力管道接头质量快速、实用检测方法,对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就PE管道连接施工而言,虽然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但无论热熔连接和电熔连接的操作过程都必须严格控制操作步骤,也就是操作的过程控制,而并非单一的靠最终焊口来对接头质量进行合格的判定。以热熔焊接为例,温度、时间和压力是焊接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由于PE管道热熔焊接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变化和人为操作因素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统一的定值,但在一些使用PE管道较早的国家都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和成熟的操作规程和参数设定的计算方法,而在我国很多PE管道工程的施工中,三个重要因素的设定一般由聚乙烯(PE)生产企业提供,所以存在的差异较大。另外在许多地方,施工人员野蛮施工造成的质量事故也是时有发生。尽管在温度、时间和压力三个重要因素上比较重视,但是整个操作过程中的其它细节往往容易被忽视。比如待焊端面的铣削,如何保持端面的清洁以及最终焊口的冷却过程及时间等细节问题,这些问题被忽视可能从最终的焊口上无法表现出来,但焊口的内在性能无法保证。因此焊接工艺和操作规程的正确有效执行至关重要,并且和焊接设备性能的稳定和操作人员的责任心紧密相关。在电熔连接方面,仅靠保证对电熔管件输放电压的稳定和焊接时间的准确是不够的,而焊接前的准备工作如:待焊管材管件端面是否清洁,如存在杂质,最终熔接的效果肯定受到影响;氧化层的刮除,不刮除或是刮除程度不够很可能会引起熔接百分之百的失败;电熔管件与待焊管材或管件的组装是否正确也

SMT焊点质量检测方法

SMT焊点质量检测方法 热循环为确保电子产品德量稳固性和可靠性,或对失效产品进行剖析诊断,一般需进行必要的焊点质量检测。SM T中焊点质量检测办法很多,应当依据不同元器件、不同检测项目等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 1 焊点质量检测方式 焊点质量常用检测方法有非破坏性、破坏性和环境检测3种,见表1所示。 1.1 目视检测 目视检测是最常用的一种非破坏检测方法,可用万能投影仪或10倍放大镜进行检测。检测速度和精度与检测职员才能有关,评价可依照以下基准进行: ⑴润湿状况钎料完整笼罩焊盘及引线的钎焊部位,接触角最好小于20°,通常以小于3 0°为标准,最大不超过60°。 ⑵焊点外观钎料流动性好,表面完全且平滑光明,无针孔、砂粒、裂纹、桥连和拉尖等渺小缺点。 ⑶钎料量钎焊引线时,钎料轮廓薄且引线轮廓显明可见。 1.2 电气检测 电气检测是产品在加载条件下通电,以检测是否满足所请求的规范。它能有效地查出目视检测所不能发明的微小裂纹和桥连等。检测时可应用各种电气丈量仪,检测导通不良及在钎焊进程中引起的元器件热破坏。前者是由渺小裂纹、极细丝的锡蚀和松香粘附等引起,后者是由于过热使元器件失效或助焊剂分解气体引起元器件的腐化和变质等。 1.3 X-ray 检测 X-ray检测是应用X射线可穿透物资并在物质中有衰减的特征来发明缺陷,主要检测焊点内部缺陷,如BGA、CSP和FC焊点等。目前X射线装备的X光束斑一般在1-5μm范畴内,不能用来检测亚微米规模内的焊点微小开裂。 1.4 超声波检测 超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束能透进金属材料的深处,由一截面进入另一截面时,在界面边沿发生反射的特色来检测焊点的缺陷。来自焊点表面的超声波进入金属内部,碰到缺陷及焊点底部时就会发生反射现象,将反射波束收集到荧光屏上形成脉冲波形,根据波形的特色来断定缺陷的位置、大小和性质。超声波检验具有敏锐度高、操作便利、检验速度快、本钱低、对人体无害等长处,但是对缺陷进行定性和定量判定尚存在艰苦。 扫描超声波显微镜( C-SAM)重要应用高频超声(一般为100MHz以上)在材料不持续的处所界面上反射产生的位相及振幅变更来成像,是用来检测元器件内部的分层、空泛和裂纹等一种有效办法。采用微声像技巧,通过超声换能器把超声脉冲发射到元件封装中,在表面和底板这一深度范畴内,超声反馈回波信号以稍微不同的时光间隔达到转化器,经过处置就得到可视的内部图像,再通过选通回波信号,将成像限制在检测区域,得到缺点图。一般采取频率从100MHz到230MHz,最高可达300MHz,检测辨别率也相应进步。 1.5 机械性损坏检测 机械性破坏检测是将焊点进行机械性破坏,从它的强度和断裂面来检讨缺陷的。常用的评价指标有拉伸强度、剥离强度和剪切强度。因为对所有的产品进行检测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进行适量的抽检。 1.6 显微组织检测 显微组织检测是将焊点切片、研磨、抛光后用显微镜来察看其界面,是一种发明钎料杂质、熔蚀、组织结构、合金层及渺小裂纹的有效办法。焊点裂纹一般呈中心对称散布,因而应尽量可能沿对角线方向制样。显微组织检测和机械性损坏检测一样,不可能对所有的成品

SMT工艺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

SMT工艺质量控制 摘要:1 工艺质量的基本概念;2 工艺质量的评价;3 工艺质量控制体系;4 SMT 关键过程点的控制要素;5 基本能力建设——识别、预防与纠正。 1. 工艺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 1.1 什么是工艺质量? SMT工艺质量,指SMT组装工艺的管理与控制水平。通常用焊接直通率、焊点不良率来衡量。这两个指标反映的是工艺“本身”的质量,它关注的是“焊点”及其组装的可靠性。它不全等同于“制造质量”的概念,不涉及器件本身的质量问题(主要指性能) 高的工艺质量:

意味着高的焊点质量; 意味着高的生产效率; 1.2 什么是工艺质量控制? 工艺质量控制,就是要对影响SMT工艺质量的所有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SMT 的焊接缺陷率处于可接受的水平和稳定状态。 没有稳定的工艺质量,不可能有稳定的制造质量,也不可能有高的生产效率。 工艺质量控制的目的: 建立稳定的工艺! 1.3 工艺质量控制体系

现代工艺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基于“零缺陷”和“第一次把事情做好”的原则,强调“预防”为主的做法。同时,随着SMD的越来越小,PCBA组装密度的越来越高,先前通过维修解决不合格产品的做法越来越不可行。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对如何提高焊接的一次合格率进行了广泛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控制体系——重视PCBA的可制造性设计、严格对物料工艺质量的控制、进行正确的的工艺试制、实施规范化的SMT工序管理、利用AOI(自动光学检查)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实时工艺监控等,我们把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称之为工艺质量的控制体系。 2. 工艺质量的评价 1) 直通率 直通率,也称首次通过率(First Time Yield),指在某个时间段首次通过生产线的PCBA合格率,用百分比表示。 YFT=(通过检查的PCBA数/检查的PCBA总数)×100 直通率是以测试结果进行统计的一个指标,反映了来料、工艺的综合质量。它是一个以时间段为单位、以不合格产品为缺陷单位统计的一个数据。

电阻焊检查标准 (1)

HES E 001-05 电 阻 焊 检 查 标 准

1.概述 此项标准明确了强度等级260~980MPa且厚度不大于4.0mm(*1)的钢板点焊(包括连续缝焊和滚动焊)的外观检查方法及标准,也适用于强度等级在260~270MPa(*2)的普碳钢板的凸焊和缝焊。 备注: (*1)汽车用热轧钢板及带钢参照HES C 051,汽车用冷扎钢板及带钢参照HES C 052,汽车用热浸镀锌钢板及带钢参照HES C 071。 (*2)该标准适用于含碳量<0.15%的普碳钢,包括表面处理钢板,例如镀锌钢板和防锈钢板。 说明: 此标准中采用的单位和数值的表示方法参照的是国际单位体系(SI),用{}特殊标注的数值是指经验值。 2.分类及标注方法 每个组成部件和分总称分为A、B、C三个强度等级和a、b、c三个外观等级,该标准应该在接收标准,量产检查标准、以及作业标准中明确。 2.1强度等级分类 完成车以及零部件根据结构强度分为A、B、C三个等级。 2.2外观等级分类 完成车中对外观有要求的部分分成如表1所示的三个等级。 2.3标准方法 当对强度和外观都有等级要求时,分类及标注方法如表2所示。如果不要求标注外观等级,则应该仅对强度进行标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外部缺陷的要求应参照4.3部分。 表2 3.试片 3.1点焊试片 点焊试片参照标注JIS Z 3136。

3.2凸焊试片 用于断面检查的试片应该使用产品的形状,用于剪切应力检查的试片应该采用图1所示的形状,凸焊的各个尺寸要求参照HES A 1018。 表3 备注: 1.上图是一个环形焊缝的例子。检测时必须在试片上固定一个支撑(图中阴影部分所使用的材料及厚度需要可以抵抗所施加的拉力)。固定时需要注意固定的位置及方法(如果采用点焊固定,就要注意由于焊接热应力产生的扭曲)。 2.当不同板厚和材质的板材结合时,试片的尺寸标准应该以(材料强度)×(板厚)值较小的板材为参照。如果为三层板或者是多层板结合,试片的尺寸标准应参照两个承载的板材。 3.3缝焊试片 试片的形状如图1所示,沿着标记线进行切割。对密闭性有要求的试片形状如图2所示。 图1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1目的 规定焊接产品的表面质量、焊接质量、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焊接产品的质量认可。 2责任 生产部门,品质部门可参照本准则对焊接产品进行检验。 一、熔化极焊接表面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 CO2保护焊的表面质量评价主要是对焊缝外观的评价,看是否焊缝均匀,是否有假焊、飞溅、焊渣、裂纹、烧穿、缩孔、咬边等缺陷,以及焊缝的数量、长度以及位置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具体评价标准详见下表

二、焊缝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 1、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 烘焙记录。 2、焊工必须经考核合格,检查焊工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及考核日期。 3、I 、II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 规范的规定,检验焊缝探伤报告 焊缝表面I、II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II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焊擦伤等缺陷,且I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基本项目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

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表面气孔:I、II级焊缝不允许;III级焊缝每50MM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0.4t;气孔2个,气孔间距≤6倍孔径 咬边:I级焊缝不允许。 II级焊缝:咬边深度≤0.05t,且≤0.5mm,连续长度≤100mm,且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长度。 III级焊缝:咬边深度≤0.1t,,且≤1mm。 注:,t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 三、焊缝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级焊缝不得存在未焊满、根部收缩、咬边和接头不良等缺陷,一级和二级焊缝不得存在表面气孔、夹渣、裂纹、和电弧擦伤等缺陷 2二级焊缝的外观质量除应符合本条第一款的要求外,,尚应满足下表的有关规定 3 三级焊缝应符合下表有关规定 焊缝质量等级 检测项目二级三级 未焊满≤0.2+0.02t 且≤1mm,每 100mm 长度焊缝内未焊满累积长度≤25mm ≤0.2+0.04t 且≤2mm,每 100mm 长度焊缝内未焊满累积长度≤25mm 根部收缩≤0.2+0.02t 且≤1mm,长度不限≤0.2+0.04t 且≤2mm,长度不限 咬边≤0.05t 且≤0.5mm,连续长度≤100mm,且焊缝两侧咬边总长

SMT焊点质量检测方法

SM T焊点质量检测方法 热循环为确保电子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或对失效产品进行分析诊断,一般需进行必要的焊点质量检测。SMT中焊点质量检测方法很多,应该根据不同元器件、不同检测项目等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 1焊点质量检测方法 焊点质量常用检测方法有非破坏性、破坏性和环境检测3种,见表1所示。 目视检测 目视检测是最常用的一种非破坏检测方法,可用万能投影仪或10倍放大镜进行检 测。检测速度和精度与检测人员能力有关,评价可按照以下基准进行: ⑴润湿状态钎料完全覆盖焊盘及引线的钎焊部位,接触角最好小于20°,通常以小于30°为标准,最大不超过60°。 表1焊点质量常用检测方法 ⑵焊点外观钎料流动性好,表面完整且平滑光亮,无针孔、砂粒、裂纹、桥连和拉尖等微小缺陷。 ⑶钎料量钎焊引线时,钎料轮廓薄且引线轮廓明显可见。 电气检测 电气检测是产品在加载条件下通电,以检测是否满足所要求的规范。它能有效地查出目视检测所不能发现的微小裂纹和桥连等。检测时可使用各种电气测量仪,检测导通不良及在钎焊过程中引起的元器件热损坏。前者是由微小裂纹、极细丝的锡蚀和松香粘附等引起,后者是由于过热使元器件失效或助焊剂分解气体引起元器件的腐蚀和变质等。 X-ray 检测 X-ray检测是利用X射线可穿透物质并在物质中有衰减的特性来发现缺陷,主要检测焊点内部缺陷,如BGACSP和FC焊点等。目前X射线设备的X光束斑一般在1-5叩范围内,不能用来检测亚微米范围内的焊点微小开裂。 超声波检测 超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束能透入金属材料的深处,由一截面进入另一截面时,在界面边缘发生反射的特点来检测焊点的缺陷。来自焊点表面的超声波进入金属内部,遇到缺陷及焊点底部时就会发生反射现象,将反射波束收集到荧光屏上形成脉冲波形,根据波形的特点来判断缺陷的位置、大小和性质。超声波检验具有灵敏度高、操作方便、检验速度快、成本低、对人体无害等优点,但是对缺陷进行定性和定量判定尚存在困难。 扫描超声波显微镜(C-SAM主要利用高频超声(一般为100MHz以上)在材料不连续的地方界面上反射产生的位相及振幅变化来成像,是用来检测元器件内部的分层、空洞和裂纹等一种有效方法。采用微声像技术,通过超声换能器把超声脉冲发射到元件封装中,在表面和底板这一深度范围内,超声反馈回波信号以稍微不同的时间间隔到达转化器,经过处理就得到可视的内部图像,再通过选通回波信号,将成像限制在检测区域,得到缺陷图。一般采用频率从100MHz到230MHz 最高可达300MHz检测分辨率也相应提高。 机械性破坏检测机械性破坏检测是将焊点进行机械性破坏,从它的强度和断裂面来检查缺陷的。常用的评价指标有拉伸强度、剥离强度和剪切强度。因为对所有的产品进行检测是不可能

CO2气体保护焊接基础知识及检验标注和检验方法

重庆市国祥工贸有限公司 G X/JZ - CO2气体保护焊接基础要求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20 - - 发 20 - - 实施 重庆市国祥工贸有限公司 重庆市国祥工贸有限公司

1.目的: 提高焊接工人的技术认知,规范焊接操作,避免焊接缺陷,提高焊接质量,为焊接工 艺流程卡做准备。 2.范围: 适用公司内所有气体保护焊工段。 3.内容: 气体保护焊的工艺参数包括:焊丝直径,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焊伸长度,气体流量,电源极性。 我们稍微一个不留神就会对焊缝造成缺陷,即费时又费力,关键是影响你自己的收益。 焊接时眼要准,手要稳,心要平,这是基本条件。 3.1 电流: 焊接电流的选择主要跟焊丝直径,焊件 图例:厚度,熔深要求,破口形式,熔滴过度形式 有关。 电源外特性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送丝速 度电弧电压基本不变,焊接电流改变。电流 决定送丝速度。电流对熔深起决定性影响, 电流越大熔深越深。 每种焊丝直径都有着合适的电流范围。 0.8mm 60-130 (A) 1mm 80-160 (A)(本公司在使用) 1.2mm 100-180 (A) 1.6mm 140-260 (A) 电流过大时易烧穿、焊漏、产生裂纹、 工件变形、飞溅多、余高凸起、明显感觉到 焊枪在推自己的手跳跃的感觉使焊缝不能成 型;电流过小时焊不透、夹渣、溶合不良、速度慢、熔深达不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 加大焊接电流来提高生产效率。 3.2 电压: 电弧电压影响熔滴过度,飞溅,短路频率,燃烧时间,熔宽,电流一定电压于熔宽成正比。 电压太小焊丝伸入熔池,影响电弧和焊缝易产生气孔;电压过大时会使熔宽增大伤害损 害焊缝强度。 电弧电压要和焊接电流相匹配,合适才可以。 电压大时电流也要跟着上调到相应数值,反之电弧电压小焊接电流也要小。

(完整word版)焊接外观质量检查要求

附件2:焊缝外观质量检查要求 1、适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起重机械及其它钢结构的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的外观质量检查,当图样工艺或技术条件另有规定时不受本要求限制。 2、检查工具:(1)焊缝检验尺(2)钢直尺 3、检查方法: (1)焊工施焊完毕后,应将熔渣和两侧飞溅清理干净,进行自检,并按规定打上焊工代号钢印,然后交检验员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转入后道工序。 (2)应对焊缝表面缺陷,如裂纹、表面气孔、咬边、弧坑和焊瘤等进行宏观检查,必要时(可疑处)用五倍以上放大镜仔细观察。焊缝外形尺寸(焊缝宽度、宽度差、焊缝高度、高度差)应用焊接检验卡尺进行检查。 (3)测量咬边深度,用钢直尺测咬边长度。 (4)检查焊缝的错边量。如钢板焊后产生角变形,可用钢直尺量得空隙尺寸,用三角函数计算出角变形度数(可预先计算好,列出空隙尺寸与度数的对应值)。 (5)用钢直尺从基准线量至焊缝隙中心,经测量焊缝的不直度和中心偏移量。 4、表面质量要求: (1)焊缝外观形状、尺寸、平直度应符合技术标准和设计图纸的规定。 (2)焊缝表面和热影响区不得有裂纹,未熔合、夹渣、气孔、烧穿和焊瘤。自动焊表面不得有未焊透、咬边和凹坑。焊缝上的熔渣和两侧的飞溅必须清除干净。 (3)焊缝与母材应圆滑过渡。 (4)T形角焊缝的焊脚尺寸应符合技术标准和设计图样要求,外形应平滑过渡。 (5)焊缝的咬边深度不得大于0.5mm,咬边的连续长度不得大于100mm,焊缝两侧咬边的总长度,不得超过该焊缝长度的15%。 (6)焊缝不得有低于母材的凹瘤,低于母材的凹瘤深度不得大于0.5mm,凹瘤的连续长度不得大于10mm,凹瘤的总长度不得大于该焊缝总长度的10%。 5、焊缝尺寸及其偏差的规定 (1)平焊缝余高应≤3mm,余高差≤2mm。 (2)对接焊缝的宽度,其下限以填满焊缝坡口而不产生边缘未熔合为原则,其上限为坡口宽度加4mm。宽度差≤3mm。 (3)焊缝的不直度不得大于3mm,且不应有明显突变,在1m长度上只允许一个

PE管件焊接质量检验方法

PE管件焊接质量检验方法 聚乙烯(PE)管道热熔连接、电熔连接焊口接头质量快速、实用的检测方法和合格判定也是目前PE管道施工的一个瓶颈。以热熔连接为例,目前的检测方法是以目测焊口焊环的外观来检验其质量,虽然有些问题可以通过焊环的外观发现,但有些内在的问题则无法从表面体现,比如“假焊”,“假焊”的外观与合格外观相差无几,但长期强度无法保证,某燃气公司曾发生因PE管熔口熔接形成“假焊”,其他管线施工时破坏了燃气管道地基,燃气管道在不平衡外力作用下,被挤压开裂造成重大泄漏事故。在电熔连接方面,仅靠最终电熔管件上观察孔的顶出与否来判断焊接的质量是不完全也是不确切的,观察孔仅作为判断焊接效果的一个依据,电熔焊接接头的最终质量最主要还是靠操作过程中严格的控制。所以研究出聚乙烯(PE)压力管道接头质量快速、实用检测方法,对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就PE管道连接施工而言,虽然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但无论热熔连接和电熔连接的操作过程都必须严格控制操作步骤,也就是操作的过程控制,而并非单一的靠最终焊口来对接头质量进行合格的判定。以热熔焊接为例,温度、时间和压力是焊接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由于PE管道热熔焊接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变化和人为操作因素的影响,在世界

范围内都没有统一的定值,但在一些使用PE管道较早的国家都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和成熟的操作规程和参数设定的计算方法,而在我国很多PE管道工程的施工中,三个重要因素的设定一般由聚乙烯(PE)生产企业提供,所以存在的差异较大。另外在许多地方,施工人员野蛮施工造成的质量事故也是时有发生。热熔焊接,尽管在温度、时间和压力三个重要因素上比较重视,但是整个操作过程中的其它细节往往容易被忽视。比如待焊端面的铣削,如何保持端面的清洁以及最终焊口的冷却过程及时间等细节问题,这些问题被忽视可能从最终的焊口上无法表现出来,使焊口的内在性能无法保证。因此焊接工艺和操作规程的正确有效执行至关重要,并且和焊接设备性能的稳定和操作人员的责任心紧密相关。在电熔连接方面,仅靠保证对电熔管件输放电压的稳定和焊接时间的准确是不够的,而焊接前的准备工作如:待焊管材管件端面是否清洁,如存在杂质,最终熔接的效果肯定受到影响;氧化层的刮除,不刮除或是刮除程度不够很可能会引起熔接百分之百的失败;电熔管件与待焊管材或管件的组装是否正确也会影响最终焊接的质量。此外,焊接前电熔管件的贮存条件是否符合标准以及焊接后冷却的过程是否得当等都是影响最终焊接质量的因素。而在国内这些方面进行规范和必要的施工技术配套则落后于PE管发展应用的速度,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PE管道的推广应用。因此,对工程

SMT工艺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doc 13页)

SMT工艺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doc 13页)

SMT工艺质量控制 摘要: 1 工艺质量的基本概念;2 工艺质量的评价;3 工艺质量控制体系;4 SMT关键过程点的控制要素;5 基本能力建设——识别、预防与纠正。 1. 工艺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 1.1 什么是工艺质量? SMT工艺质量,指SMT组装工艺的管理与控制水平。通常用焊接直通率、焊点不良率来衡量。这两个指标反映的是工艺“本身”的质量,它关注的是“焊点”及其组装的可靠性。它不全等同于“制造质量”的概念,不涉及器件本身的质量问题(主要指性能) 高的工艺质量: 意味着高的焊点质量; 意味着高的生产效率;

1.2 什么是工艺质量控制? 工艺质量控制,就是要对影响SMT工艺质量的所有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SMT的焊接缺陷率处于可接受的水平和稳定状态。 没有稳定的工艺质量,不可能有稳定的制造质量,也不可能有高的生产效率。 工艺质量控制的目的: 建立稳定的工艺! 1.3 工艺质量控制体系 现代工艺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基于“零缺陷”和“第一次把事情做好”的原则,强调“预防”为主的做法。同时,随着SMD的越来越小,PCBA组装密度的越来越高,先前通过维修解决不合格产品的做法越来越不可行。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对如何提高焊接的一次合格率进行了广泛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控制体系——重视PCBA的可制造性设计、严格对物料工艺质量的控制、进行正确的的工艺试制、实施规范化的SMT工序管理、利用AOI(自动光学检查)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实时工艺监控等,我们把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称之为工艺质量的控制体系。

2. 工艺质量的评价 1) 直通率 直通率,也称首次通过率(First Time Yield),指在某个时间段首次通过生产线的PCBA合格率,用百分比表示。 YFT=(通过检查的PCBA数/检查的PCBA总数)×100 直通率是以测试结果进行统计的一个指标,反映了来料、工艺的综合质量。它是一个以时间段为单位、以不合格产品为缺陷单位统计的一个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工艺条件下,不同密度和大下的板其直通率相差很大。也就是直通率与板上安装的元件多少、封装的工艺性有很大关系,元件越多,直通率越低。 2) 焊点不良率 焊点不良率,一般用百万焊点中的不良焊点数表示,单位PPM。 PPM=(∑dt/∑Ot)×106 ∑ds 为焊点缺陷数

电子元器件焊接质量检验标准

焊接质量检验标准 焊接在电子产品装配过程中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也是制造电子产品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在电子产品实验、调试、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工作量相当大,焊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电子产品的故障除元器件的原因外,大多数是由于焊接质量不佳而造成的。因此,掌握熟练的焊接操作技能对产品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焊点的质量要求: 对焊点的质量要求,应该包括电气接触良好、机械接触牢固和外表美观三个方面,保证焊点质量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避免虚焊。 1.可靠的电气连接 焊接是电子线路从物理上实现电气连接的主要手段。锡焊连接不是靠压力而是靠焊接过程形成牢固连接的合金层达到电气连接的目的。如果焊锡仅仅是堆在焊件的表面或只有少部分形成合金层,也许在最初的测试和工作中不易发现焊点存在的问题,这种焊点在短期内也能通过电流,但随着条件的改变和时间的推移,接触层氧化,脱离出现了,电路产生时通时断或者干脆不工作,而这时观察焊点外表,依然连接良好,这是电子仪器使用中最头疼的问题,也是产品制造中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 2.足够机械强度 焊接不仅起到电气连接的作用,同时也是固定元器件,保证机械连接的手段。为保证被焊件在受振动或冲击时不至脱落、松动,因此,要求焊点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一般可采用把被焊元器件的引线端子打弯后再焊接的方法。作为焊锡材料的铅锡合金,本身强度是比较低的,常用铅锡焊料抗拉强度约为3-4.7kg/cm2,只有普通钢材的10%。要想增加强度,就要有足够的连接面积。如果是虚焊点,焊料仅仅堆在焊盘上,那就更谈不上强度了。 3.光洁整齐的外观 良好的焊点要求焊料用量恰到好处,外表有金属光泽,无拉尖、桥接等现象,并且不伤及导线的绝缘层及相邻元件良好的外表是焊接质量的反映,注意:表面有金属光泽是焊接温度合适、生成合金层的标志,这不仅仅是外表美观的要求。 典型焊点的外观如图1所示,其共同特点是: ①外形以焊接导线为中心,匀称成裙形拉开。 ②焊料的连接呈半弓形凹面,焊料与焊件交界处平 滑,接触角尽可能小。 ③表面有光泽且平滑。 ④无裂纹、针孔、夹渣。 焊点的外观检查除用目测(或借助放大镜、显微镜观测)焊点是否合乎上述标准以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焊接质量的检查:漏焊;焊料拉尖;焊料引起导线间短路(即“桥接”);导线及元器件绝缘的损伤;布线整形;焊料飞溅。检查时,除目测外,还要用指触、镊子点拨动、拉线等办法检查有无导线断线、焊盘剥离等缺陷。 (二)焊接质量的检验方法: ⑴目视检查 目视检查就是从外观上检查焊接质量是否合格,也就是从外观上评价焊点有什么缺陷。 目视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①是否有漏焊,即应该焊接的焊点没有焊上; ②焊点的光泽好不好; ③焊点的焊料足不足; ④焊点的周围是否有残留的焊剂; 图2正确焊点剖面图 凹形曲线 主焊体 焊接薄的边缘 图1 (a)(b)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及标准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 1目的 规定焊接产品的表面质量、焊接质量、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焊接产品的质量认可。 2责任 生产部门,品质部门可参照本准则对焊接产品进行检验。 一、熔化极焊接表面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 C O2保护焊的表面质量评价主要是对焊缝外观的评价,看是否焊缝均 匀,是否有假焊、飞溅、焊渣、裂纹、烧穿、缩孔、咬边等缺陷,以及焊缝的数量、长度以及位置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具体评价标准详见下表 缺陷类型说明 评价标准 假焊系指未熔合、未连接焊缝中断等焊接缺陷(不能 保证工艺要求的焊缝长度) 不允许 气孔焊点表面有穿孔 焊缝表面不允许有气孔 裂纹焊缝中出现开裂现象 不允许 夹渣固体封入物 不允许 咬边焊缝与母材之间的过度太剧烈 H≤0.5mm允许

H>0.5m m不允许 烧穿母材被烧透 不允许 飞溅金属液滴飞出在有功能和外观要求的区域, 不允许有焊接飞溅的存在 过高的焊缝凸起焊缝太大 H值不允许超过 3mm 位置偏离焊缝位置不准 不允许 配合不良板材间隙太大 H值不允许超过2mm 二、焊缝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 1、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 烘焙记录。 2、焊工必须经考核合格,检查焊工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及考核日期。 3、I 、II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 规范的规定,检验焊缝探伤报告 焊缝表面I、II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II级焊缝不得有表面 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焊擦伤等缺陷,且I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基本项目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SMT生产流程、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点

SMT生产流程、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点 SMT就是表面组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的缩写,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表面组装技术是一种无需在印制板上钻插装孔,直接将表面组装元器件贴﹑焊到印制电路板表面规定位置上的电路装联技术。具体的说,表面组装技术就是一定的工具将表面组装元器件引脚对准预先涂覆了了粘剂接剂和焊膏的焊盘图形上,把表面组装组件贴装元器件贴装到未钻安装孔的PCB表面上,然后经过波峰焊或再流焊使表面组装元器件和电路之间建立可靠的机械和电气连接。 一、SMT的特点: 1. 组装密度高、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贴片元件的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插装元件的1/10左右,一般采用SMT之后,电子产品体积缩小40%~60%,重量减轻60%~80%。 2. 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焊点缺陷率低。 3. 高频特性好。减少了电磁和射频干扰。 4. 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 5. 降低成本达30%~50%。节省材料、能源、设备、人力、时间等。 二、为什么要用表面贴装技术(SMT)?

1. 电子产品追求小型化,以前使用的穿孔插件元件已无法缩小。 2. 电子产品功能更完整,所采用的集成电路(IC)已无穿孔元件,特别是大规模、高集成IC,不得不采用表面贴片元件。 3. 产品批量化,生产自动化,厂方要以低成本高产量,出产优质产品以迎合顾客需求及加强市场竞争力。 4. 电子元件的发展,集成电路(IC)的开发,半导体材料的多元应用。 5. 电子科技革命势在必行,追逐国际潮流。 三、SMT工艺流程及作用 1.单面板生产流程 供板印刷红胶(或锡浆) 贴装SMT元器件回流固化(或焊接) 检查测试包装 2.双面板生产流程 (1) 一面锡浆﹑一面红胶之双面板生产流程: 供板丝印锡浆贴装SMT元器件回流焊接检查供板(翻面) 丝印红胶贴装 SMT元器件回流固化波峰焊接检查包装 (2) 双面锡浆板生产流程 供板第一面(集成电路少,重量大的元器件少) 丝印锡浆贴装SMT元器件回流焊接检查供板第二面(集成电路多﹑重量大的元器件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