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记忆
第五章 记忆

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当外界刺激作用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便产生了神经冲动。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段时间。有人认为这种脑电活动的反响效应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三、表象
(一)什么是记忆表象
(2)有意识记
有意识记,也叫做“随意识记”,是指有预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所进行的识记。如背诵课文、考前复习等,都是有意识记。有意识记服从于一定的识记任务,伴随一定的思维活动,并要求具有高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所以有意识记能使我们在生活实践中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意识记的效果比无意识记的效果要高得多。因此,人们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主要依靠有意识记。
2.遗忘学说
教学进度 第五周 4课时
教学设计 1、讲授法
2、讨论法
课后作业 掌握基本概念:记忆、表象、识记、保持、再认、回忆、遗忘、过度学习、联想、内隐记忆、外显记忆、元记忆
第五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remembance)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就是说,记忆是人脑对曾经感知过、思考过、体验过和行动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从“记”到“忆”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二、记忆的生理机制
(一)定位说
加拿大神经生理学家潘菲尔德提出的,他认为记忆和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有关系。
(二)均势说
美国心理学家拉什利提出的,他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与脑的各个部位都有关系。
头脑里产生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做记忆表象,又称为表象。
第五章 1记忆

是指不经过重新学 习,记忆的内容就 不能恢复的遗忘。
② 根据遗忘内容,可分为
部分遗忘
整体遗忘
是指对识记的材 料的部分内容的 遗忘。如对材料 细节的遗忘。
是指将识记材 料的全部遗忘。
遗忘的表现
不完全遗忘与完全遗忘(程度) 不完全遗忘:能再认不能回忆 完全遗忘:既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 暂时性遗忘与永久性遗忘(时间) 暂时性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有适当的条件记忆可恢复。
记忆与感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 观事物的反映,同属人的认知过程。 但它又与感知觉不同:感知觉是人 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认 知,相当于知识的输入, 而记忆的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认 知,相当于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 取。记忆是刺激作用后在人脑中留 下的“痕迹”与印象。
一、记忆的概念与作用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系统
记忆信息加工与存储模型
类型
感觉 记忆
短时 记忆
长时 记忆
时长
编码形式 数量与容量
特点
转换
根据记忆内容保存时间的长短分类
根据记忆内容保存时间的长短分类,记忆可以分为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由于在不同时间对记忆内容的加工形式不同,这三类记忆又被看作是三种记忆系统。
1.瞬时记忆
• 记忆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所有的学习都包含着 记忆。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记忆积累经验、 增长才干。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的获得都是 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没有记忆的学习 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掌握记忆理论,根据记 忆规律组织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遗忘的 干扰,获得巩固的、系统的知识经验。
二、记忆的种类
心理学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

第五章记忆1、人的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是记忆。
2、短时记忆是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3、容易保持和恢复的记忆是动作记忆。
4、容量为7+-2个组块的记忆是短时记忆。
5、人脑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是形象记忆,通常以表象的形式存在。
6、工作记忆具有“加工与存储”双重功能。
7、工作记忆的三个组成成分是“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
8、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中所保存的形象是“记忆表象”。
9、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划分界线为1分钟。
10、20世纪80年代后,心理学家将适时记忆扩展为“工作记忆”。
11、有预定的衰亡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方法,的衰亡是“有意识记”。
12、记忆过程的第一步是“识记”。
13.、贾维和埃思曼所做的白鼠跳台实验证明记忆的“反响回路说”。
14、瑞典神经学家海登提出了记忆怕“化学分子说”。
15、加拿大神经外科医生潘菲尔德提出了记忆怕“定位说”。
16、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而千百万的遗忘是“倒摄抑制”。
17、由李白想到杜甫,由春天想到繁荣的联想规律是“接近律”。
18、在必要时,能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知识迅速提取出来,以解决当前的实际总是,这是记忆的“准备性”。
19、记忆的过程饿识记、保持、和回忆与再认。
20、词语记忆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
21、不需要意识或不需有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是“内隐记忆”。
22、长时记忆具有组织性、备用性、等特点,其容量几乎是“无限”。
23、20世纪80年代后,心理学家还将长时记忆扩展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
24、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头脑中所形象称作“记忆表象”。
25、记忆表象有三个特点:“直观形象性、概括性和模糊片断性”。
26、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贮存过程是“保持”。
27、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回忆或再认是“遗忘”。
28、对遗忘进行系统的、首创性研究的心理学家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示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遗忘曲线”。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编辑ppt
24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 发展
1.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编辑ppt
25
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 展
➢ 前面所说到的幼儿有意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发展,意义记 忆对机械记忆的渗透,语词记忆对形象记忆的渗透,以 及它们的日益接近,都反映了幼儿记忆过程的自觉意识 性和记忆策略、方法的发展。
在信息保持时间和信息保持量上有 不同,在记忆系统中有着不同的结构和 功能,处于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
编辑ppt
8
第五节 记忆过程的分析
➢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这 一过程可分为三个环节: • 识记 • 保持 • 回忆
编辑ppt
9
一、识记
含义:识记就是记,是信息的编码 与输入过程。
编辑pptLeabharlann 10识记的分类: 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与自觉性分为:
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编辑ppt
20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因素:
① 客观事物的性质。
② 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③ 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④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⑤ 活动动机。
编辑ppt
21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 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 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编辑ppt
23
为什么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
其主要原因如下:
•
第一,意义记忆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理
解使记忆的材料和过去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心理学概论第五章记忆与教学

大脑的容量
据科学家研究, 据科学家研究,人脑的信息储存密度高达 每立方厘米1012比特, 1012比特 每立方厘米1012比特,而电脑超导材 料的储存装置不过104比特。 104比特 料的储存装置不过104比特。人一生中 可以储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 1000万亿信息单位 可以储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是现代 化的电子计算机也望尘莫及。 化的电子计算机也望尘莫及。若一个人始 终好学不倦, 终好学不倦,其大脑一生中储存的各种知 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 50倍 识,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倍, 亿本书籍的知识。 即5亿本书籍的知识。
三、记忆的品质
敏捷性( ):目的明确、专心致志、 敏捷性(快):目的明确、专心致志、深刻理解 目的明确 材料。 材料。 持久性( ):不断强化 理解纳入系统、 不断强化、 持久性(牢):不断强化、理解纳入系统、及时 经常练习和复习。 经常练习和复习。 林肯的记忆力极为惊人, 林肯的记忆力极为惊人,凡事一旦记住就极难遗 忘。1832年,在布拉克•霍克战役中,林肯参加 1832年 在布拉克•霍克战役中, 了义勇军。30年后,当他与当时的上司再次见面 了义勇军。30年后, 年后 他竟准确地叫出了这位上司的姓名, 时,他竟准确地叫出了这位上司的姓名,着实让 上司惊叹不已。 上司惊叹不已。
争分夺秒
一列载有578人的火车 一列载有578人的火车 在一站上了28人 下了32人 在一站上了28人,下了32人; 在下一站上了25人 上了33人 在下一站上了25人,上了33人; 在下一站下了42人 上了34人 在下一站下了42人,上了34人; 在下一站上了55人 上了48人 在下一站上了55人,上了48人; 在下一站上了46人 上了38人 在下一站上了46人,上了38人
第五章 记忆

教师教育专业公共课程——心理学
第三,短时记忆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起着暂时寄存 器的作用。例如,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算出: (3×5)一(2×6)=?。这道题包含着好几步计算, 如果没有短时记忆在每做下一步之前,都暂时寄存 着上一步的计算结果供最后利用,就无法得出15一 12=3的答案 最后,短时记忆保存着当前的策略和意愿。这一切 使得我们能够采取各种复杂的行为直至达到最终的 目标 一旦缺乏这种短时的储存系统,我们的心理能力将 受到极大的破坏。正因为发现了短时记忆的这些重 要作用,在当前大多数研究中被改称为工作记忆
教师职业素养公共课程群
3、长时记忆
教师教育专业公共课程——心理学
长时记忆(long term memory,LTM)是信息经过充分 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 编码方式:语义代码 将信息成功地编码进入长时记忆是深度水平加工的结果。为 了做到深度加工,人们往往忽略了刺激的物理特征或其他细 节,集中在信息的意义方面。因此,在短时记忆中主要涉及 的是听觉代码,而在长时记忆中主要涉及的是语义代码。或 者说,在长时记忆中,人们更多地是对一般意义或一般观念 的编码,而不是去记事物的特定细节 视觉代码-尽管长时记忆一般涉及语义代码,但人们也将视 觉表象编入长时记忆。例如,人们能够较容易地记住图画, 一个原因是由于图画具有许多明显的特征,容易吸引人们的 注意,进而被接收和编码。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这些刺激 同时使用了视觉和语义两种代码进行编码,在提取时利用两 种代码表征比仅仅使用一种代码,可利用的线索多,所以记 忆效果更好。事实上,在日常活动中,我们通常是同时使用 两种或多种方式对事件进行编码的
教师职业素养公共课程群
教师教育专业公共课程——心理学
在职教育硕4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例题分析5第五章记忆一、填空题1、根据记忆内容不同,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2、记忆的基本环节有:(识记)、(词语)、(情绪)和(动作)。
3、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是(情景)记忆。
4、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是(语义)记忆。
5、记忆表象的特征是(直观形象性;概括性;模糊片断性)。
6、加拿大医生潘菲尔德提出了记忆的(定位)说。
7、同样的刺激,接近次数越多,联想越巩固,这是联想中的(多因)律。
(2001年简答题)8、有关的刺激越强烈,联想越巩固,这是联想中(强因)律。
(2001年简答题)9、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这叫(倒摄)抑制。
10、如果两个刺激在人的经验中曾经接近,那么当遇到其中一个时往往能回忆起另一个,这是联想中的(接近)律。
(2001年简答题)11、一样的联想,昨天形成的比前天形成的巩固,这是联想的(近因)律。
(2001年简答题)12、贾维克和埃思曼所做的白鼠跳台实验证明了记忆的(反响回路说)13、第一次见到一个人,想到跟此人面孔相似的另一人,这是联想的(类似律)(2001年简答题)14、容易保持和恢复的记忆是(动作记忆)(1999年选择题)15、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划分界线为(1分钟)(2001年选择题)16、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2000年选择题)17、瑞典神经生理学家海登提出了记忆的(化学分子说)18、见到一个特别矮小的人,就想到一个个子特别高大的人,虽然两人在经验中并未联系过,这是联想的(对比律)(2001年简答题)19、属于适时记忆的是(工作记忆)20、由苍松翠柏想到意志坚强是(类似联想)21、提出王朝就相起马汉,这是(接近联想)22、早晨起订后背外语效果好,重要的原因是(前摄抑制弱)23、当人们在交谈“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表象)24、开卷考试时的记忆活动是(再认)25、既是记忆的重要标志,又是回忆和再认的重要条件,它是(保持)26、由火想到热,由久早逢甘露想到丰收、由骄兵想到必败,这些联想属(因果联想)27、具有明确识记目的,运用一些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并需要做出意努力的识记是(有意识记)28、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双重抑制)影响。
认知心理学的笔记第五章 记忆的重构

Bartlett强调提取时所使用的知识和加工过程的重要性。
Light和Carter-Sobell(1970)在一项早期的研究中讨论过这个问题。
过程:
给被试看—些带有强调短语的句子(如,“The boy earned a GOOD GRADE on the test”),告诉他们在看完所有的句子后要再认被强调的名词,而非形容词。再认任务有以下几种情况:
Smith等(1978)的研究
任务
让被试在不同的物理条件下学习配对联想词表:
A.第一种条件下,被试者在校外一间很大但没有窗户的房间里学习词表,实验者穿着夹克打着领带。词表以视觉方式呈现。
B.第二种条件下,被试者在校园中一个小房间里学习词表。实验者(两种条件下是同一个人)衣着随便,用录音机呈现词表。
C.第二天,被试者接受记忆测验,给他们提供配对联想单词中的一个词、让他们回忆与其配对的另一个词。一半被试者在他们学习词表的那个房间里接受测验,另一半被试者在另外一个房间里回忆配对的词。
(2) Bartlett强调记忆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对个体经验所作的描述也是经常变化的。
(3) Bartlett强调个人的知识、目标、动机及推理在记忆中的重要性。
2.Bartlett的经典研究
20世纪30年代,Bartlett在英格兰进行了许多研究,1932年他出版了《记忆》(Remembering)一书、详细介绍了以他的朋友和剑桥大学本科生作被试者得到的结果。
反对:
A)反对记忆内容的储存位置决定其特征的观点,
B)反对刺激是作为一种固定的客体被记忆且能在一个严格的贮存和缓冲器系统中运动并改变其特定特征,
主张刺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加工:
A)个体能够利用感觉过程获取刺激并从中抽取其物理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种类似知觉的非常鲜明的表象称为遗觉象。 多见于儿童,一般到青年期就消失了。这是一种 很特殊的视觉记忆表象,如让某些具有这种记忆 能力的儿童观察一幅充满细节的图画几十秒钟, 在把图画拿走后,他们仍能记忆图画的形象,甚 至能把图画的细节描述出来 ,其清晰的程度远 远超过一般人的记忆力。
感觉记忆和视觉掩蔽
总结: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是 极为短暂的记忆。
(2)感觉记忆的特点
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 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编码形式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具有鲜明的形 象性。 容量较大,但只有一部分信息进入短时记忆 保持时间非常短暂。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 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后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 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比较
后摄抑制
学习经济学
学习心理学
经济学测验
前摄抑制
学习心理学
学习经济学
经济学测验
3.遗忘的规律
艾宾豪浩斯及其遗忘曲线
三、再认和再现
(一)再认
体验再认 久别重逢一位儿时的朋友…… 当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 当熟悉的画面出现在眼前…… 总结: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 别出来,这就是再认。
3 .长时记忆 (1)体验长时记忆
父母的名字,你会忘记吗? 自己的名字,你会忘记吗? 孩子的名字,你会忘记吗?
乡音难改 乡情难改 乡俗难改
(2)长时记忆的概念
内涵
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理解
为所有心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长时记忆容量没有限制。 其中的信息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
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于下列因素有关:
识记的准确性和保持的巩固性。 再认的事物与实际所留下的事物映像之间的 一致性。 再认时的环境与识记时的环境相类似。
(二)重现
体验重现
背诵一篇自己读过的文章 吟唱一首自己吟唱过的诗 讲一个自己讲过的故事 唱一首自己唱过的歌曲 用英文写一篇文章
总结: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重新 呈现出来的过程叫做重现。
(二)遗忘
1.遗忘及其表现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在再认和重现, 或是错误地再认或重现。 遗忘可能是永久性的,也可能是暂时的。
2.遗忘的原因
原因 衰退说 主要观点
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
干扰说*
提取失败
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它材料的干扰而导致了遗 忘。
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会消失,遗忘是因为 没有找到合适的提取线索。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 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重现。 记忆是重要的心理机能 记忆是一种心理过程 记忆是学习的基本要素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 编码、储存、提取和输出的过程。
二、记忆表象
什么是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的特征 记忆表象的作用
表象
表象
(一)什么是记忆表象
信息保存时间很短,20秒左右,最多1分钟。 记忆容量有限,与感觉记忆相比,储存的信 息要少得多。 短时记忆是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阶段 语言材料的编码和保持是以听觉形式为主, 非语言材料的编码和保持是以视觉形式为主。 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有意的、重复的复述, 可以输入到长时记忆阶段。
1.机械识记 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和特点,采用多次机械重 复的方法所进行的识记称为机械识记。 2.意义识记 在理解材料内在本质、因果联系的基础上进 行的识记。
二、保持与遗忘
(一)保持
心理实验:保持不是录音 实验目的:认识“保持的变化规律” 实验方法:熟读一篇文章。 一周后背诵这篇文章,录音。对比原文与录音 总结:保持识记材料和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得到巩固 和储存的过程。
(2)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
复述(出声或不出声的重复)
种类: ①机械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地简单重 复。 ②精细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 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联系。
短时记忆的遗忘进程:
没有复述的情况下,信息只能保持15m~30m, 时间很短。
(3)短时记忆的特点
三种记忆的比较
种类 时间 特点
0.25~2秒 容量相当大,具 感觉记忆 (瞬时记忆) 有形象性 短时记忆 5秒~2分钟 容量7+2 长时记忆 时间无限 容量无限,心理 活动的知识基础
第二节 记忆的过程
记忆过程可以分为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 三个基本环节。
一、识记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 识记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 类。
(一)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1. 无意识记
目击原子弹在广岛爆炸 ……整个沸腾翻滚着的红紫相间的大火团腾空而起, 冲到1万英尺高空,沸腾翻滚的火团往外卷去,形成了 第一个蘑菇云。火柱的底部有3英里宽,它把广岛周围 的市区全部吞没,除了河流和街道,全部可燃的物体 都化为灰烬。 ……
目击种族灭绝
这个小小的村庄弥漫的全是化学毒剂和腐败的尸体混合而成的 令人窒息的气味。这个库尔德人村庄中再也没有人在意这种气味了, 因为他们都已在窒息中死了。这种恐怖简直令人发疯。当你看到那 些身上沾着有毒的尘埃,抽搐而死的人的痛苦表情时,你可以想象 他们在生死挣扎时的惨痛。在我看到一位年轻的库尔德父亲至死紧 抱着他的死去的婴儿时,我感到自己快被撕裂了,以致很久无法按 动快门。 库尔德是一个不幸的民族,在伊朗,他们因信仰不同而被政府 镇压。两伊战争时,伊拉克人也将他们当做打击对象。
3. 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心理实验:材料性质对识记成绩的影响 实验目的:材料性质对识记成绩的影响。 实验材料:有情节内容的识记材料,没有情节内容 的识记材料。 实验方法:被试阅读两种识记材料;测试其识记成 绩。 实验结果:“有情节内容的识记材料”优于“没有情节 内容识记材料”。
4. 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第五章 记 忆
主要内容
记忆的概述 记忆的过程 记忆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什么是记忆 记忆表象 记忆的分类
一、什么是记忆
读一篇陌生的英文文章,写读后感
读一篇陌生的英文文章(有熟悉的词和陌生的词)。 有熟悉的词汇,熟悉是什么意思?熟悉就是能够“再认”。 有陌生的词,陌生是什么意思?陌生就是不认识,没见过。 查词典……学习陌生的词。 记住陌生的词,记住是什么意思?记住就是“识记”。 …… 一周后重新读这一篇文章。 有以前就熟悉的词。 有才熟悉的词。“才熟悉”就是这一周才“识记”和能够“再认”。 陌生的词汇减少了。“减少”说明已经“识记”并且能够“再认”一些一 周前的陌生的词汇了。 有一些词汇的意思“似是而非”。“似是而非”说明“识记不深刻,因此 不能够再认”一些一周前学习过的“陌生的词汇”。 ……
总结:有意识记就是有预定的目的,采用一 定的方法和步骤,必要时作出一定的意志努 力所进行的记忆,也称作随意记忆。
(二)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
幼儿园的孩子读《静 夜思》 小学生读《静夜思》 中学生读《静夜思》 大学生读《静夜思》 留学生读《静夜思》
1. 形象记忆
体验形象记忆 用文字描述一个你最熟悉的、不在你眼前的人 用音符描述一个你最熟悉的、不在你眼前的人 用绘画描述一个你最熟悉的、不在你眼前的人 总结: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具体形象为内容 的记忆。
2.逻辑记忆
体验逻辑记忆 用口头文字描述你最熟悉的科学定律 用书面文字描述你最熟悉的科学定律
总结:以词语为中介、以逻辑思维成果为内 容的记忆就是逻辑记忆。
3 .情绪记忆
体验情绪记忆
回忆你经历过的欢乐 回忆你经历过的幸福 回忆你经历过的悲伤 回忆你经历过的痛苦 总结:以体验过的某些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 忆就是情绪记忆。
4.运动记忆
(1)体验运动记忆 回忆你学过的某些体育活动 回忆你学过的一段舞蹈 回忆你写字的姿势 总结: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就 是运动记忆。
——[土耳其]拉· 奥斯图克
…… 出乎意料的屠杀场景 惨绝人寰的种族灭绝 永不磨灭的悲惨记忆
总结:无意记忆就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必 经过任何的意志努力,也不使用专门的方法 所进行的识记。
2.有意识记
校园生活场景 考试之前: 与教师套近乎,想知道考试的范围…… 带着问题看书、看笔记…… 背书、背笔记…… …… 参加演讲之前: 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演讲稿…… 一遍又一遍地诵读演讲稿…… 一遍又一遍地背诵演讲稿…… ……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出现时,在头脑中仍然 能够再现出事物的形象。 记忆表象有不同的种类: (1)视觉记忆表象 画家 (2)听觉记忆表象 音乐家 (3)触觉记忆表象 机械操作工 (4)味觉记忆表象 调酒师 (5)运动记忆表象 运动员
……
表象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
(二)记忆表象的特征
(三)记忆表象的作用
记忆表象的积累和丰富,对个体的认知发展 和个性发展都用重要的作用。 记忆表象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记忆表象在人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是不 可缺少的。
二、记忆的分类
记忆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一)按照记忆映像的不同性质,可以将记 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 运动记忆。
信息存储的动态变化
信息的存储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变化表现在质 与量两个方面。 (1)量的方面: 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 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记忆测量到 的保持量要高,这种现象称为记忆恢复。 (2)质的方面 有的更概括、有的更合理、有的更完整、有的更 详细具体、有的突出了某些部分。
(二)信息加工理论的分类
按照信息处理的先后顺序,将记忆区分 为三个阶段的系统——感觉记忆、短时 记忆、长时记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