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建筑特点

荷兰建筑特点
荷兰建筑特点

荷兰风格包括殖民风格和殖民复兴风格。荷兰殖民建筑在纽约州和新泽西州首先兴起,它有两大明显的往特点:(A)双折线屋顶;(B)侧墙沿街面开数扇老虎窗。荷兰殖民、复兴风格根基于1880 年复兴时期的诸建筑风格,吸取了辛格风格的建筑特征,显非对称式(L 形式),屋顶上有时开一个巨大的辛格窗。荷兰风格建筑布局合理,通风与采光性好。

荷兰的老房子以节约空间闻名。老式住宅一般4-5层,沿街立面都是窄窄的,连窗户也是像荷兰人一样,瘦瘦高高。室内空间更可想而知,比如他们的楼梯间就恐怕是世界上最窄最陡的,一个人在上楼的时候,绝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可以用。不过,所有的二战后新住宅,居住条件则有很大的改善。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城市管理与规划能力:既不破坏城市文脉,又提高了市民的居住条件。

荷兰建筑风格的渐次:18世纪的阿姆斯特丹学派→ 20世纪初风格派→ 60~70年代结构主义的主义的辉煌→80年代前后解构主义派别

世嘉博客源于解构主义派别的灵感,即是后工业化社会时代产品,归为新荷兰风格。20世纪的解构主义派别建筑受到蒙特里安的抽象艺术的重大影响,他以通神论哲学关于线条的理论和数学造型原理为依据,利用最基本的绘画语言--直线、直角、三原色(红、黄、蓝)、非彩色系列(黑、白、灰)和结构比例组织画面,建立完美的构图,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后亘古不变的纯粹的真实。与世嘉博客的建筑元素不期然的相遇:

形体:横平竖直,简洁明快。

色彩:深灰、洁白、温暖的木色;是深沉、清澈以及自然的颜色。

错动:阳台,门窗的错动同时强调着整体与个体。

材料:材料本无好环对错,好坏对错在于它们组合时的表现;

拼砖与涂料并非贫乏,分色的玻璃各司其职;

木材的点缀使得材料的组合明快生动,并给建筑带来丰富的表情。

中外著名建筑师及代表作品

中外著名建筑师及代表作品 亨里克"彼图斯"伯拉吉(Henrik Petrus Berlage) 伯拉吉1856年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1934年在海牙逝世。在欧洲四处游历之后,他于19世纪70年代在苏黎士理工学院师从Gottfried Semper学习建筑, 80年代在荷兰与Theodore Sanders创立了事务所,并成为众多协会的会员。1911年的美国之旅,特别是理查森(Henry Hobson Richardson)、路易斯"沙利文(Louis H. Sullivan)和弗兰克"劳埃德"莱特(Frank Lloyd Wright)的木结构设计,对他的建筑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伯拉吉50年的创作实践可以代表阿姆斯特丹学派探求简洁化的道路,他以佛兰德斯的罗马式和哥特式作为初始结构分析的参照。受塞帕尔和列"杜的影响,贝尔拉格用几何手法处理体积,物质性手法处理材质,两种手法自由整合使显露的功能产生新颖的效果。他在《建筑风格随想》和《建筑原理和演变》中阐明空间第一性原则,"大师的艺术手法是创造空间而不是勾划立面。墙作为形式创造者具有重要性,空间是通过墙的复杂性表现出来的"。他声称平滑的表面是墙体的本性,并且那些诸如柱子及柱头之类的结构部分都应隐藏其中。 作为荷兰的“现代建筑之父”,同时又是传统与现代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的理念对许多荷兰艺术团体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1932年荣获英国皇家金质奖章(British Royal Gold Medal)。 性别:男 国家:荷兰 从事行业:建筑设计 资质等级:建筑大师 代表作品: 1:海曼斯住宅(Heymans House) 2:DEN HAAG办公楼 3:商品交易所(Commodities Exchange) 路易斯·巴拉干(Luis Barragan) 姓名:路易斯·巴拉干(Luis Barragan) 路易斯"巴拉干1902年出生于墨西哥瓜达拉哈拉(Guadalajara),1988年在墨西哥城逝世。1924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后,他遍游欧洲。他后来的设计观念深受西班牙南部摩尔建筑、地中海本土建筑、斐迪南"贝克的花园、弗雷徳里克"基斯勒的理论以及勒"柯布西耶的著作和理论的影响。

荷兰建筑特点

荷兰风格包括殖民风格和殖民复兴风格。荷兰殖民建筑在纽约州和新泽西州首先兴起,它有两大明显的往特点:(A)双折线屋顶;(B)侧墙沿街面开数扇老虎窗。荷兰殖民、复兴风格根基于1880 年复兴时期的诸建筑风格,吸取了辛格风格的建筑特征,显非对称式(L 形式),屋顶上有时开一个巨大的辛格窗。荷兰风格建筑布局合理,通风与采光性好。 荷兰的老房子以节约空间闻名。老式住宅一般4-5层,沿街立面都是窄窄的,连窗户也是像荷兰人一样,瘦瘦高高。室内空间更可想而知,比如他们的楼梯间就恐怕是世界上最窄最陡的,一个人在上楼的时候,绝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可以用。不过,所有的二战后新住宅,居住条件则有很大的改善。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城市管理与规划能力:既不破坏城市文脉,又提高了市民的居住条件。 荷兰建筑风格的渐次:18世纪的阿姆斯特丹学派→ 20世纪初风格派→ 60~70年代结构主义的主义的辉煌→80年代前后解构主义派别 世嘉博客源于解构主义派别的灵感,即是后工业化社会时代产品,归为新荷兰风格。20世纪的解构主义派别建筑受到蒙特里安的抽象艺术的重大影响,他以通神论哲学关于线条的理论和数学造型原理为依据,利用最基本的绘画语言--直线、直角、三原色(红、黄、蓝)、非彩色系列(黑、白、灰)和结构比例组织画面,建立完美的构图,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后亘古不变的纯粹的真实。与世嘉博客的建筑元素不期然的相遇: 形体:横平竖直,简洁明快。 色彩:深灰、洁白、温暖的木色;是深沉、清澈以及自然的颜色。 错动:阳台,门窗的错动同时强调着整体与个体。 材料:材料本无好环对错,好坏对错在于它们组合时的表现; 拼砖与涂料并非贫乏,分色的玻璃各司其职; 木材的点缀使得材料的组合明快生动,并给建筑带来丰富的表情。

荷兰著名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

荷兰著名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 雷姆·库哈斯,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幼年 在印度尼西亚度过,后移居阿姆斯特丹,早年曾从事 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1968至1972年他转行学建筑, 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建筑协会 学院,之后又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1972年,哈库斯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和工作了美国生活很长一段时间。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在伦敦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后来OMA的总部迁往鹿特丹。目前,库哈斯是OMA的首席设计师,也是哈弗大学设计研究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其著作《错乱的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被认为是研究纽约文化和建筑的经典著作;其城市论《小、中、大、特大》(《SMLXL》)被建筑系学生称为建筑圣经。库哈斯于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 库哈斯参与的项目包括法国里尔市总体规划、美国洛杉矶环球影城总部规划等。其建筑作品也遍及世界各地,主要有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荷兰猪德国大使馆、法国图书馆、拉维莱特公园、波尔多住宅及葡萄牙波尔图音乐厅。并曾获得多种奖项,其中包括全球建筑界的最高奖—普特茨克奖。 他的建筑思想虽然没有一个明显的完整体系,但在他看似复杂多变的建筑思想中,贯穿着一种文化的理念。他始终坚持建筑不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艺术,建筑必须要体现哟中历史的文化感,其立足与现代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建筑思想,对当代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职业生涯中,他常以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叛逆者的形象出现。所以看

过库哈斯著作的人都会觉得他的书像他的作品一样充满了新奇、眩目的味道;而且,不断的充斥着跳跃与不知所云。或许正是这种理念才是他的建筑能够屹立于世界的舞台上。如由他主持的即将新建中央电视台大厦的设计。 他的这种建筑思想来源于在对城市的认识的过程中,库哈斯的思考路径不是顺着建筑学的既定理论框架进行思考。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诸如网络对社会形态的影响、新时代生活方式的变革、建筑不得不进行革命的必要性、对城市发展速度的思考、资本财富在城市进程中作用的再认识、建筑师的收入与建筑作品及建设速度之间的关系----包罗万象、不一而足。几乎我们一般接触到的新事物,都库哈斯被纳入了对建筑学的反思之中。这种反思构成了库哈斯理论的基础,所指者何并不唯一,分析视角时常变化,难免有极大的眩目感和跳跃性。 从微观上讲,他要求建筑应对每种社会新问题做出回应,以保持一种先进性。从宏观来讲,他的结论就是建筑学的“末世论”,他在普利茨奖授奖仪式上发表讲话中说道:“我们仍沉浸在沙浆的死海中。如果我们不能将我们自身从“永恒”中解放出来,转而思考更急迫,更当下的新问题,建筑学不会持续到2050年。”这种末世论不是灭亡论,而是指传统建筑学理论的解体与消亡。 比如,库哈斯的普通城市(Generic City)的思想。他认为今天城市变化的真正力量在于资本流动,而非职业设计。城市是晚期资本主义文明产生的无尽重复的结构模块,设计只能以此现实为前提思考并成形。在这个意义上,库哈斯颠覆了传统"场所"的概念。 “……在数十年,也许近百年来,我们建筑学遭遇了到了极其强大的竞争……我们在真实世界难以想象的社区正在虚拟空间中蓬勃发展。我们试图在大地上维持的

著名建筑师及其作品

奥地利 1、霍莱因:奥地利维也纳旅行社 2、路斯:斯坦纳住宅 3、奥别列去:路德维希展览馆分离派展览馆 4、瓦格纳:维也纳的邮政储蓄银行维也纳的地下铁道车站 5、蓝天设计组:屋顶加建汉堡天际线大楼 美国 1、艾森曼:(运用“解构关系”“符号集”进行形式表达,运用建筑的三度空间,运用线、面、体的几何学操作产生形体,被看作为晚期现代建筑(高技派)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 辛辛那提大学设计、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大楼哥伦布会议中心 福斯特住宅住宅I,II,VII 2、盖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 布拉格尼德兰大厦巴黎美国中心航空宇宙博物馆 在圣·莫尼卡的自宅东京的鱼餐馆维斯曼艺术博物馆 3、格雷夫斯:(后现代主义,“纽约五人组”成员之一:彼得·艾森曼,约翰·海杜克,理查德·迈耶,查尔斯·格瓦斯梅)海豚旅馆与天鹅旅馆波特兰市市政厅休曼那大厦 4、哈里森: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匹兹堡美国钢铁公司大厦 纽约林肯文化中心大都会歌剧院 5、詹尼:第一莱特尔大厦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楼 6、菲利浦·约翰逊:(古典主义)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楼 匹兹堡的PPG平板玻璃公司总部大厦共和银行中心大厦 谢尔顿艺术纪念馆休斯敦的特兰斯科塔楼纽约林肯文化中心舞蹈与轻歌剧剧院

7、路易斯·康:(主张感知建筑精神,作品中常有明显轴线,但其技术手段和材料都很新颖,注重光线、阴影和结构的表达力等)理查德医学研究楼索尔克生物研究所 8、理查德·迈耶:(白色派,雅典的建筑风格)盖蒂中心 亚特兰大的海伊艺术博物馆法兰克福艺术博物馆史密斯住宅 9、查尔斯·莫尔: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喷泉广场 10、贝聿铭:(通过运用抽象几何形体及混凝土、钢、玻璃等基本材料的娴熟技巧,形成简明建筑风格,强调雕塑感)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香山饭店 巴黎卢浮宫扩建香港中国银行 11、西萨·佩里:吉隆坡的双塔大厦米格林·贝特勒大厦 12、鲁道夫:雅加达的达摩拉办公楼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楼 13、斯通:(雅典主义)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 14、沙里文: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厦布法罗信托银行大厦 15、文丘里:(后现代主义)宾州栗子山文丘里母亲住宅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堂 老年公寓《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16、赖特:古根海姆美术馆东京帝国饭店罗伯茨住宅约翰逊公司总部 流水别墅拉金公司大楼罗比住宅西塔里埃 森威利茨住宅 《不可救药的城市》 17、雅马萨奇:(山崎石,新古典主义)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 西北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大楼圣路易斯航空站候机楼纽 约世界贸易中心 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的科学馆 18、斯蒂文霍尔 英国

60家国外著名建筑设计单位简要情况表

60家国外著名建筑设计单位简要情况表 序号单位名称所在国家(城市)及创建时间主要设计人员擅长设计类型主要作品 1 克莱夫.威尔金森建筑师事务所美国.洛杉矶(1991年) 克莱夫.威尔金森办公楼、娱 乐设施、电视台、高技术办公区 TBWA/CHIA T/Day广告公司总部、奥格维和马瑟公司总部、澳大利亚佩斯滨海区的规划设计 2 AC.马丁与合伙人有限公司(ACMP) 美国.洛杉矶(1906年) 马丁教育建筑、写字楼、政府机构建筑、高科技设施和总体规划洛杉矶.马歇尔商学院、波波维奇堂 3 博尔布/托马斯与合伙人联合事务所(BTA) 美国(1970年左右) 托马斯疗养建筑、大学建筑、文化艺术建筑、高科技建筑斯坦福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等大学的建筑 4 贝聿铭事务所美国.纽约(1955年) 贝聿铭城市旧区改造和新区开发规划设计,各类建 筑设计科罗拉多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纽约肯尼迪国际机构候机楼、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5 西萨.佩里事务所美国.康涅狄克州黑文市(1977年) 西萨.佩里各类建筑设计加利 福尼亚州立办公大楼、克立夫兰医疗所、新奥尔良大厦、纽约世界金融中心及伯利花园城广场、米格林.贝特勒大厦 6 科思.佩德森.福克斯联合建筑师与规划顾问事务所(KPF) 美国在纽约、伦敦、东京设 有办事处(1976年) A.尤金.科恩、威廉.佩德森、谢尔登.福克斯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总体规划设计芝加哥韦克大道333号办公楼、辛辛那提普罗克特与金波尔总部建筑群、法兰克福曼泽尔.兰兹切斯大街58号大楼 7 RTKL建筑师事务所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在伦敦、马德里、香港、东京设办事处( 1946年)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结构工程、建筑设备和电气工程设计、各种公共建筑设计华沙贸易大厦 8 齐默.纲萨尔.弗拉斯卡合作事务所(ZGF) 美国在波特兰、西雅图、洛杉矶、华盛顿设 有办事处齐默.纲萨尔.弗拉斯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室内设计机场、商业开发区、 高层建筑、企业园区、教育建筑、医疗保健建筑、博物馆等 9 勒布尔.施洛斯曼与哈克尔事务所(LSH) 美国.芝加哥(1925年) 勒布尔.施洛斯曼哈克 尔零售商业建筑、高层建筑、办公建筑、大学建筑、医院建筑智利、圣地亚桑Torre公司总部大厦 10 赫尔伯特.S.纽曼与合伙人事务所美国.康涅狄格纽黑文市(1964年) 赫尔伯特.S. 纽曼建筑规划设计、室内设计美国.依阿华州.斯蒂克斯公司工作室与工厂 11 SOM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美国.芝加哥(1950年左右) 阿德利安.史密斯各类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和平面设计等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约翰.汉考克大厦、中国上海金茂大厦 12 关逸见KwanHenmi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美国.旧金山(1980年) 西尔维亚.关、丹尼斯.逸见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旧金山渔民码头第45号海产品产易中心、旧金山新图书馆 13 莱维-桑奇克建筑设计事务所美国.纽约(1983年) 瓦尔特.莱维、艾拉.桑奇克建筑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商业建筑、教育建筑、休闲建筑以及其他公共建筑设计纽约州立Oneonta大学校园、爱德华.R.默罗高级中学、纽约城市大学科研楼的规划和建筑设计 14 迈克尔.马尔灿建筑设计事务所美国.洛杉矶(1995年) 迈克尔.马尔灿艺术建筑、 教育建筑、商业建筑、住宅建筑等 MarkTaper市中心艺术学校、哈佛/西湖学校的艺术中心

理性与浪漫的交织——荷兰建筑一

作者:陈携,莫天伟 荷兰建筑就如同荷兰足球一样富有激情和个性,而且各个时代都精英辈出,从贝尔拉格(Hendrik Petrus Berlage)、范·杜伊斯堡(Theo van Doesburg)、奥德(Jocob Johannes Pieter Oud)、杜多克(Willem Marinus Dudok)、范·艾克(Aldo van Eyck)、赫尔曼?赫兹伯格(Herman Hertzberger)到如今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库哈斯(Rem Koolhaas)以及年青一代如MVRDV、联合工作室(UN Studio)等。这些建筑师不断推动着荷兰建筑思想文化的发展,在他们看来“建筑师需要有一个理念、一种图景、一个‘理论’……建筑不仅仅关乎创造高质量的设计、高质量的工艺。建筑就是要在一个可理解的、有趣的理念基础上建立一个图景,并以此为基础来安排一切……如果建筑不再与这些东西有关,我们就不再拥有建筑文化。”因此,自20世纪初叶以降,在荷兰本土兴起的“风格派”、“新客观主义”、“论坛运动”、“超级棒的荷兰建筑”(Super Dutch)等各种先锋思想和乌托邦运动此起彼伏,使得荷兰建筑思想一直处于批判和继承的过程之中,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不仅在同一时代交织着出现,而且也呈现在同一位建筑师身上,这是世界罕见的。

图1 阿姆斯特丹交易所 一、荷兰现代建筑的遗产 荷兰大部分地区都位于海平面以下,大部分的现有土地得自海洋,正是由于土地的来之不易,形成了荷兰人现实主义、实事求是的传统,在17世纪就出现了现实主义大师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重视城市和建筑设计,尤其是住宅设计。住宅问题,不可避免地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公共的问题、关于美好生活的问题。许多先锋思想都源于住宅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因此,大多数建筑师的早期作品都与住宅有关,建筑师也藉此逐渐形成自己的建筑观、社会观和哲学观。另一方面,由于荷兰面积小、人口少,因此相对而言建筑师之间的交流就变得不可避免,而且国内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也使得上一代与下一代建筑师之间的联系和传承变得容易,就如同一家人时间呆长了,彼此都有些相似了一样。虽然在此期间不断有建筑师受到外界其他思想的影响,但该影响也会迅速地在荷兰传播开来,成为所有荷兰建筑师的共同精神财富。因此,二十世纪早期荷兰建筑文化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小空间和短时间内,一些理论彼此重叠,相互影响。简而言之,战

解读荷兰建筑师冉·库哈斯的设计风格

解读荷兰建筑师冉·库哈斯的设计风格解读荷兰建筑师冉·库哈斯的设计风格作者:佚名 时间:2008-7-7 浏览量: 冉·库哈斯,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早年曾从事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1968-1972年转行学建筑,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ArchitectureAssociation。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1972年,Harkness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1972至1979年间,他曾在当时建筑界很知名的Ungers事务所以及PeterEiserman的纽约城市规划/建筑研究室工作过,同时也在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试图通过理论及实践,探讨当今文化环境下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思路。 冉·库哈斯的许多研究,包括建筑作品都令人不解甚至迷惑,但不能不说他是当今最富有浪漫及乌托邦色彩的建筑师,是建筑师中的艺术家。他之所以引起许多青年学生或建筑师莫名的崇拜,无疑与他旗帜鲜明地维护现代主义精神,具有无限创造激情有很大的关系。

早在1978年,库哈斯就将关于”纽约”这个城市的研究,纳入《癫疯的纽约--曼哈斯的宣言》一书中。在这本书里,他设计了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如:囚禁中的城市、斯芬克斯旅店、福利宫殿大厦、游泳池的故事。 他想证明,即使是建筑上最不重要的细节,它所展现的永久性和大都会不断变更的不稳定性也是互不相容的。在这场冲突中,大都会无疑是胜利者。在这个事实不断渗透的现实中,建筑被降格至一件玩物的位置上,它不过是历史和记忆幻影的装饰载体。在曼哈顿,这个冲突用一种聪明的方法解决了:一座变化发展的建筑都应具备纪念性的氛围和内在操作的不稳定性这样的双重关系。它的室内是不同计划和活动的动态组合,不断改变,但又独立于建筑外表。曼哈顿的”天才”之处在于建筑外表和其内部表现之间的简单分裂,它保留了建筑外部形象的完整性,这才是曼哈顿真正的迷人之处。这个观点所展现的大都会”拥挤文化”不再是令人遗憾和不可原谅的,而是充满机会和所有潜在可能性的令人兴奋的文化现象。 这本书透视出冉·库哈斯乐观的现代主义精神,以及对当今一切文化现象宽容的接受。它奠定了冉·库哈斯作业名尚未有一件建筑作品的梦想建筑师地位,也改变了我们这一代青年建筑师对城市、对建筑的

【推荐下载】《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一个荷兰建筑师的中国工作手记

[键入文字] 《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一个荷兰建筑师的中国工作手记 下面是一篇《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它只是描述一个西方人在中国探索一门建筑学,一门在现代中国社会状况下发展起来的,并嵌入了中国价值观的建筑学。 ?《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一个荷兰建筑师的中国工作手记 ?内容简介 ?年轻、有激情、雄心勃勃——这就是荷兰建筑师约翰范德沃特2004年在快速现代化的中国事业起步时的样子。作为NEXT建筑事务所的台伙人,他想要把NEXT国际化的理念在中国付诸于实践。 ?接下来的时光相当地忙碌,上百万平米的设计成果在中国的土地上成为现实。约翰的西方思维架构在中国的背景下需要被不断地重新审视,他遇到大部分的限制和状况都是由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关系的不同所导致的:不理解对抗、误解、接受、认识、形成共识,最终达到互惠互利。 ?《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一个荷兰建筑师的中国工作手记》是作者个人的、心平气和的,偶尔还带有幽默感的对真正建筑的热衷的真实记录,也阐释了一个问题:西方的设计如何才能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比如中国,做到持久耐用? 作者简介 ?约翰·范德沃特(John van de ?Water),1999年获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硕士学位,被选为最优秀的毕业生,直接受教于建筑师库哈斯的合伙人。同年,他同别人一起创立了位于阿姆斯特丹的NEXT建筑事务所。事务所针对全球化对世界大都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的成果使NEXT建筑事务所比其他的建筑事务所更快地声名远扬。研究内容包括在100天之内对26个世界上最大的都市进行考察这样有趣的内容。NEXT建筑事务所荣获了赫赫 1

荷兰居住建筑的特点

荷兰居住建筑的特点 高密度城市中,住宅以巧妙利用空间见长 荷兰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但是即便你身在荷兰,丝毫也感觉不到这一点。荷兰的人口均匀分散,所以所有的城市规模都很适度,一点也感觉不到拥挤嘈杂。 比如阿姆斯特丹,它的老城保护得便很好。徜徉其中,水道、老宅还有穿行其中的踏着自行车的行人,仿佛多少年来都没有变过。城里没有什么高层建筑,但绝对称得上高密度城市。荷兰的老房子以节约空间闻名。老式住宅一般4-5层,沿街立面都是窄窄的,连窗户也是像荷兰人一样,瘦瘦高高。室内空间更可想而知,比如他们的楼梯间就恐怕是世界上最窄最陡的,一个人在上楼的时候,绝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可以用。不过,所有的二战后新住宅,居住条件则有很大的改善。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城市管理与规划能力:既不破坏城市文脉,又提高了市民的居住条件。 低层数高密度,新住宅延续城市整体文脉 荷兰的当代建筑在欧洲独树一帜。大部分的本土著名事务所也多是从阿姆斯特丹或鹿特丹开始它们的成长历程,所以走在阿姆斯特丹街头,总会不时眼前一亮,发现很多久闻大名的著名建筑。 比如BorneoSporenburg住宅区,设计师在总体规划下,分为几个各有特色的地块,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南岸的一排

“独特”住宅。它们南侧临水可以通船,北侧是小区内人行及车行道路。每一栋都由不同的荷兰著名建筑师,比如MVRDV,UNstudio等设计。因为基地与高度被限制极其严格,如何尽最大可能的在如此紧张的用地中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建筑是对每个建筑师非常大的挑战。这片住宅位于阿姆斯特丹的东北部,原是一片重型工厂区,从地形不难看出,这也是一片围海造田的成果。荷兰建筑事务所“West8”赢得了该项目总体规划竞赛的第一名,他们的规划思路与城市整体文脉相当吻合———低层数高密度:除了三个地标性的大体量集合住宅外,基地中的所有17000栋中等户型住宅高度严格界定为3层。建筑密度高达每公顷100栋住宅,比一般的荷兰住宅小区还高出三倍。因为密度如此之高,住宅区内的公共开放空间面积则尽可能地设计得最大,为了不让汽车占用公共空间,每户的一个车位都被设计在户内。住宅区内30%的住宅为政府补贴性住宅(传统的荷兰住宅区,政府补贴住宅约达到70%)。 运用最平常的材料,达到居住者与水、与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 荷兰新型住宅区:当不同风格的个性化住宅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建筑,虽建筑手法、装修设计风格各异,但几乎所有的单元都将居住者与水、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很多单元设计有中庭,屋顶花园,或是低低的临水露台。水道这一重要元素贯穿整个住宅区,联系起所有的私人与公共开放空间,从

解读荷兰建筑师冉·库哈斯设计风格

解读荷兰建筑师冉·库哈斯设计风格 冉·库哈斯,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早年曾从事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1968-1972年转行学建筑,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Architecture Association。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1972年,Harkness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1972至1979年间,他曾在当时建筑界很知名的Ungers 事务所以及Peter Eiserman的纽约城市规划/建筑研究室工作过,同时也在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试图通过理论及实践,探讨当今文化环境下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思路。 冉·库哈斯的许多研究,包括建筑作品都令人不解甚至迷惑,但不能不说他是当今最富有浪漫及乌托邦色彩的建筑师,是建筑师中的艺术家。他之所以引起许多青年学生或建筑师莫名的崇拜,无疑与他旗帜鲜明地维护现代主义精神,具有无限创造激情有很大的关系。 早在1978年,库哈斯就将关于”纽约”这个城市的研究,纳入《癫疯的纽约--曼哈斯的宣言》一书中。在这本书里,他设计了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如:囚禁中的城市(The City Of the Captive globe)、斯芬克斯旅店(Hotel Sphinx)、福利宫殿大厦(Welfare Palace Hotel)、游泳池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Pool)。 他想证明,即使是建筑上最不重要的细节,它所展现的永久性和大都会不断变更的不稳定性也是互不相容的。在这场冲突中,大都会无疑是胜利者。在这个事实不断渗透的现实中,建筑被降格至一件玩物的位置上,它不过是历史和记忆幻影的装饰载体。在曼哈顿,这个冲突用一种聪明的方法解决了:一座变化发展的建筑都应具备纪念性的氛围和内在(表现)操作的不稳定性这样的双重关系。它的室内是不同计划和活动的动态组合,不断改变,但又独立于建筑外表。曼哈顿的”天才”之处在于建筑外表和其内部表现之间的简单分裂,它保留了建筑外部形象的完整性,这才是曼哈顿真正的迷人之处。这个观点所展现的大都会”拥挤文化”(Culture of Congeston)不再是令人遗憾和不可原谅的,而是充满机会和所有潜在可能性的令人兴奋的文化现象。 这本书透视出冉·库哈斯乐观的现代主义精神,以及对当今一切文化现象宽容的接受。它奠定了冉·库哈斯作业名尚未有一件建筑作品的梦想建筑师地位,也改变了我们这一代青年建筑师对城市、对建筑的传统理念,如果说二十年代的前辈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所写的《走向新建筑》是本世纪初工业社会的建筑宣言,那么《癫疯的纽约》则是本世纪末消费社会的建筑与都市宣言,带来的是与前者同样的社会震撼力。 《癫疯的纽约》之后,库哈斯几乎花了二十年不停地建筑,努力实现或证实他早年在书中所提出的建筑理想和宣言,特别是外表与内在行为简单分裂论。 在外表上,库哈斯试图给人一种漫不经心的轻松的感觉,并没有对内部发生的一切有任何的暗示;而实际上,他却对其内部展示的”空”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建筑与都市内的”空”并非”真空”,他要给你一切的可能性,调动你的激情,幻想”虚无”。他要创造一种让你有无限欲望,要进去窥视的”空”,在建筑和大都会的空间里去创造一种拥挤的文化。正如勒·柯布西埃、马塞尔·杜尚曾经给后人设下的无数令人迷幻的陷井一样,库哈斯这位天才建筑师也给我们这代人设下了迷人的圈套: 1. Villa Dall’Ava住宅(巴黎,1991完成) 毫无疑问,冉·库哈斯对希望生活在这座玻璃盒子里面的主人们产生了好奇心。而所有的以上片段只是这种好奇心贯穿于整个漫长的建筑构造过程中的一种故事性的积累。 2. Grand Palais, Lille(法国,1996年第一阶段完成) 无修饰的木夹板、镀锌铁皮、未作表面处理的混凝土、裸露的荧光管,这一切均无娇造作之感。库哈斯在自己的建筑作品里对于细节大样或多或少显得轻松自如,并愿意去使用这些很

理性与浪漫的交织——荷兰建筑三

他们一直致力于拆散在建筑构件上的设计,将那些复杂的要素(基础和楼板、主要支撑结构、外壳、设备和室内)分解为更小的部件,这样就更加明了这些部件的功能,从而可以废弃那些多余的构件,同时还能在这些单独构件的具体功能的基础上对这些要素进行改进,例如代尔夫特的“两幢没有屋顶”的住宅(“two without a roof”house in Delft 1989年图18)。 2.浪漫的理想 虽然荷兰的现实极为艰巨,导致人们必须理性地对待处理,以至于MVRDV发明了“数据分析设计”,一些限定条件例如城市的发展标准、需要的程序、技术的可能性、未来住户的要求、周围邻居的要求等,构成了设计的基础参数,通过计算机的综合并产生一个“图解”,它不仅影响了平面、造型,也影响了细部设计。其实,这种方法的源头可以上溯到风格派。虽然理性是必须的,但这并未阻止荷兰当代建筑师实现他们浪漫的理想,而这些荷兰建筑师的当代教父显然就是库哈斯。

图18-1 代尔夫特的“两幢没有屋顶”的住宅 在大都市建筑事务所(OMA)的作品中,呈现出一种有组织的无秩序,这是由于他们确信完美是极度无趣的,并且阻止了能引起强烈争论的意外事物的发生。“如果细部处理在从前提出的是要将那些完全不同的材料聚合在一起的话——或许是永久性地聚合在一起——那么,它现在就是一种短暂的耦合,等待着被解开和松开;不再是对差异的有组织遭遇,而是一种僵局、一个体系的突然结束。”因此库哈斯提出了“非细部”(Non-Detail)的概念,在其中似乎实现了一种材料与另一种材料之间完全连续的转变,材料似乎被互不干涉地并置在一起,使得体量感占据主角。另一方面,“非细部”就是消失了的细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未经设计的细部,它们不是建筑细部。在波尔多别墅(Maison á Bordeaux 1998年图19)就显示出在概念、完美和不完美之间的一种强有力的平衡。这幢别墅几乎不能说是精美的或

荷兰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类专业怎么样

荷兰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类专业怎么样 由于荷兰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荷兰的建筑师们在建设城市的时候要非常费力,但正因为如此才考验了荷兰的建筑师的能力,才有了今天独具魅力的荷兰建筑。那么今天的话题是,荷兰专业里的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如何呢,容天道小编一一道来。 荷兰有一首著名的儿歌歌词是这么写的:“阿姆斯特丹是建在桩子上的城市”。荷兰具有在极端困难的自然条件下建房的丰富经验,荷兰几家公司即是令人赞叹的香港机场的联合城建者,合作和规划截水造地相关事宜,大坝建成后,则需负责对新造地理质地进行开发。城乡规划学在荷兰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建筑设计师和城市建设者经常组织到荷兰的游览活动,他们前来参观享誉世界的荷兰建筑典范,这些范例很少是独立建筑,更多的是整个住宅区和楼盘。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荷兰建筑设计师逐步发展成为公共住房建筑的设计专家,这些居住楼很吸引人而且廉价,是专为工人和兴起的中产阶级开发的。享有盛誉的住宅区有所谓的“阿姆斯特丹派”(Amsterdamse School)和鹿特丹花园城,它们现在仍然是建筑设计师的灵感源泉。设计的关键是要最有效地使用有限的现有空间,在不影响舒适程度上,还要保护居住在独立住宅和套房里家庭的隐私——因为在面积仅为4.15万平方公里的荷兰土地上居住着1600多万人。 荷兰多所大学和专业院校设立了多种用英语授课的涉及建筑和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专业课程,其中有硕士学位课程,也有涉及专业性选题的课程。荷兰人喜欢言行一致。“实践是最好的教员”这种说法也体现在荷兰高等教育领域。荷兰高等教育以重视研讨会和课堂讨论为特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教师教导之外尽可能地施展其才华。在注重设计的专业课程里,这种教学形式对学生极具吸引力和挑战性,因为他们有机会通过主动运用自己的才华来发展才能 荷兰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类专业优势: 1.城乡规划学在荷兰有着悠久的历史。荷兰具有在极端困难的自然条件下建房、增加土地利用率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的丰富经验。 2.世界建筑设计师发展成为公共住房建筑的设计专家,享有盛名的住宅区有“阿姆斯特丹派”和鹿特丹花园城。 3.荷兰设计的关键是要最有效地使用有限的现有空间,同时不影响舒适程度,还要保护居住在独立住宅和套房里家庭的隐私,此设计理念非常符合现今社会发展。 推荐院校:莱顿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荷兰海牙皇家艺术学院 作为新兴的荷兰热门留学专业,建筑学及城市规划专业都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而且如今荷兰的这类人才也非常稀缺,因此留学选这两个专业的任何一个都比较吃香。 天道六步曲服务体系由六大步骤和36项子模块组成,核心内容包括留学理性规划和背景提升、考试个性化辅导、文书创作和学校申请、套磁和面试、签证辅导及后期服务、海内外求职。天道六步曲体系贯穿天道所有服务项目:美国名校本科申请,名校硕士申请,博士奖学金申请,TOP 20

荷兰资料详细简介

荷兰 一、地理 (1)位置: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东面与德国为邻,南接比利时。西、北濒临北海,地处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角洲。位于东经3°21'至7°13'、北纬50°45'至53°52'之间。 (2)领土: 荷兰国土总面积达41864平方千米。 (3)地形: 低平是荷兰地形最突出的特点。“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荷兰的最高点是位于南部林堡省东南角的瓦尔斯堡山海拔321米。荷兰地势最低点在鹿特丹附近,为海平面以下6.7米。 (4)气候: 荷兰位于北纬51°-54°之间,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 (5)水文资源: 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有莱茵河、马斯河。西北濒海处有艾瑟尔湖。荷兰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仅天然气和石油储量比较丰富,还有一定数量的煤炭。荷兰天然气开发仅次于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 (6)人口: 荷兰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它的人口密度超过407.5人/平方千米。 二、国家 (1)国名: 荷兰(荷兰语:Nederland),本称尼德兰王国,因其荷兰省最为出名,故称荷兰(Holland)多被世界称为荷兰。位于欧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亚欧大陆桥的欧洲始发点。首都为阿姆斯特丹,政府所在地为海牙。在17世纪,荷兰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2)国旗:

荷兰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蓝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蓝色表示国家面临海洋,象征人民的幸福;白色象征自由、平等、民主。还代表人民纯朴的性格特征;红色代表革命胜利。 (1)国歌: 荷兰国歌是《威廉颂》,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首国歌。 (2)国花: 荷兰国花——郁金香。 (3)国鸟: 荷兰国鸟——琵鹭。 三、文化 (1)语言习俗: 荷兰官方语言是荷兰语,社会风气以宽容开放著称,时间观念强,讲究准时。 荷兰人把胡萝卜、土豆和洋葱混和烹调而成的菜叫“国菜”,每年的10月出去上饭馆吃饭,家家户户都要吃这种“国菜”。 荷兰被誉为“鲜花之国”,其中最多且最著名的花卉为郁金香。郁金香是荷兰的象征,因此被誉为“国花”。因而荷兰素有“欧洲花园”的名称。 (2)节日: 荷兰重要节日及假期有:圣诞节、新年、复活节、女王日、死难纪念日、解放日、耶稣升天日、圣灵降临日、圣尼古拉斯前夜等。 (3)景观: 考斯特钻石厂 水坝广场 郁金香公园 荷兰舞蹈节 豪达烛光之夜 阿姆斯特丹 (4)美称: 风车之国欧洲花园花卉王国

全球著名十大仿生设计建筑

英国伯明翰塞尔福瑞吉百货大楼:其外型轮廓犹如女性的身体,外表悬挂了1.5万个铝碟,创造出一种极具现代气息的纹理装饰效果,有如女人服饰上鳞片式的金属圆片,闪烁于阳光之下,使建筑的商 业氛围表现到极致。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国际机场:是美国面积最大及全世界面积第二大的机场,丹佛国际机场已经有18年的运营历史,是美国最为繁忙的机场之一,有二十二家航空公司提供1200个航班。此机场的特别之处在於屋顶用特殊布料覆盖及采用张力结构的设计,令人联想到受冰雪覆盖的落矶山脉。

荷兰鹿特丹的“城市仙人掌”:是一个坐落在荷兰的住宅工程,它将在19层楼中提供98个居住单元。多亏了这种错落有致的曲线阳台的设计,每个单元的室外空间能够得到足够的阳光。 美国波特兰“连跳商业中心”: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连跳商业中心”,由马来西亚建筑师肯·肖杨设计。该中心使用了太阳能发电,并且配备有污水及雨水回收系统,建筑材料使用了可回收的建筑材料。还设计了独特的园林景观,使得商业中心成为城市中心的绿色购物花园。

“树纹塔”摩天大楼:由美国著名的环境设计大师、建筑师威廉·麦克多诺设计。他设计的“树纹塔”使建筑可以像树木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在设计中,他充分利用太阳能和自然光,不仅实现视觉上震撼效果,同时使得整个建筑物被环境所包围,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 巴黎“防烟雾”大厦:建筑所用的原料都是可回收可降解材料。建筑的功能非常完善,有公共场所、会议室、画廊、餐厅和花园,采用太阳能发电和光合作用净化空气,预计将修建在巴黎运河上,将成为教育巴黎市民保护环境普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地。

美国辛辛那提的“罗布林大桥坡度”大厦:位于辛辛那提市最著名的罗布林大桥旁,是由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重建总体规划建筑师丹尼尔·李博斯金设计的。最具特色的是顶层的倾斜坡度使用了仿生技术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与著名的城市标志罗布林大桥相配合。

荷兰风格流派

荷兰风格流派 荷兰风格派又称新造型主义画派,于1917~1928年由蒙德里安等人在荷兰创立。其绘画宗旨是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只用单纯的色彩和几何形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代表人物还有奥特·凡杜斯堡、巴特·凡·德·莱克等。 “风格派”即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家、建筑师在1917年到1928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集体,说其松散是因 为比起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运动,风格派运动并没有完整的结构和宣言,参加这场运动的不少人都互相不认识,且参加的人从没同时展览作他们的作品。他们没有成员身份,唯一能够展示“风格派”风格的展览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巴黎举行的展览。这场运动的主要促进者是杜斯柏格,而维系这个集体的中心是这段时间出版的一份称为《风格》的杂志,这份杂志的编辑者也是杜斯柏格。 风格派作品特征 ?1.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荷兰风格派计、绘画、雕 塑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集合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 ?2.把这些几何结构单体进行结构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 合,但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

?3.对于非对称行的深入研究于运用。 ?4.非常特别地反复应用横纵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和中性 色。以上几点特征可以很清晰的从蒙德里安的作品中看出。 ? 风格派的成就 ?1.关于新建筑的观点:新建筑应该是反立荷兰风格派方体 的 ?四维分解法(通过将一个盒子分解开来,从而赋予每个面 以流动、延展 的动感) 领导人物------ 蒙德里安 ?风格派正式成立于1917年,其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 斯堡,其他合作者包括画家列克(BartvanderLeck)、胡札 (VilmosHuszar)、雕塑家万东格洛(CeorgesVantongerllo)、建筑师欧德(J.J.P.Oud)、里特维尔德(GerritRietveld) 等人。显然,风格派作为一个运动,广泛涉及到绘画、雕 塑、设计、建筑等诸多领域,其影响是全方位的。 ?蒙德里安(PietMondrian,1872—1944)是风格派最核心 的人物。1923年,凡杜斯堡在《风格》杂志创刊五周年之

荷兰建筑百年_本土都市主义

荷兰建筑百年——本土都市主义 A CENTURY OF ARCHITECTURE IN THE NETHERLANDS: LOCAL COSMOPOLITANISM 汉斯?范?戴克/Hans Van Dijk 作者简介:汉斯?范?戴克,现任教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曾  于1981年~1991年担任《Archis》杂志主编。 收稿日期:2005-05-18 描述20世纪荷兰本土建筑特征的尝试都无法摆脱无 历史根据的民族主义神秘化的困境。尤其在2005年,当 宣扬“国家身份” 的沙文主义呼声随着全球化、欧洲一体 化和人口迁移一起高涨的时候,许多关于本质“荷兰性” 的半真理在不断地浮现出来。几十年来,那些关于荷兰对 国家主义有与生俱来的过敏反应的言论是错综复杂的沙文 主义情结集中的体现形式。这些年代似乎一去不复返了。 许多作家,包括荷兰的作家,都试图把理智的、反 偶像崇拜的荷兰现代主义建筑和加文教义的传统联系起 来。加文教传入荷兰后激发了荷兰80年战争,使荷兰推 翻西班牙哈布斯堡(Habsburg)的统治取得独立。另一 种观点也非常流行,就是认为荷兰城市规划的传统源于 人口的高密度以及荷兰与河流、海水持续不断的斗争。 然而,几百年来,荷兰和荷兰文化总与世界息息相 关。在荷兰的“黄金时期”,1648年威斯特法伦合约 (Peace of Westphalia)以后,这个国家开始以“七荷 兰联合共和国”联邦的形式崭露锋芒。 它成为主要的贸易 王国并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在此基础上,科技、艺术也 同时繁荣了。许多城市向外扩张,以河道著称的阿姆斯 特丹是诸多城市之中的瑰宝。在19世纪,荷兰被拿破仑 的军队入侵后,它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地位被不列颠王国 超越。但是即使如此,荷兰国家和文化的独立性都依然 浸酝着一种国际都市化的态度,无论是在交易方式上或 是在对待思想和移民的态度上。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 荷兰从来都没有受到带着罗曼蒂克色彩的神秘国家主义 的影响,这种影响曾经是欧洲其他国家争取独立和统一 的力量源泉。 在20世纪,荷兰从多方面影响了世界建筑史的发展 进程。没有人可以否认“风格派” 、荷兰功能主义、所谓 的荷兰结构主义运动以及近来雷姆?库哈斯的作品所产 生的影响,这些影响远远超越了荷兰国土的大小。但是 在所有这些例子中,艺术和建筑的观念总是由那些在维 也纳、巴黎、柏林、伦敦和纽约等文化大都市里耳濡目染 见闻广博的组团或个人最先发展起来。当这些外界的影 响被当地吸收演变时,它们也通过世界范围的网络被传 播扩散了。 社会介入 在20世纪,高度的社会介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荷兰 建筑特征的形成。像上个世纪已经离我们远去一样,这 种社会介入也渐渐消失了。然而在过去的100年里,荷 兰建筑师们虽然有时也带着乌托邦理想主义的色彩,但 多数还是趋向于实用主义。他们努力地担负着住房工程 和城市规划的公共职责。这种态度萌发于荷兰社会的发 展阶段,在19世纪已经很突出了。 它可以简要地归纳为 政府和社会的相互渗透、相对滞后的工业化进程、在政 治模式和社会生活中起主导地位的相互认同性和稳定性。 在19世纪中叶,一个进步的自由政府展开了带来社 会和经济变革的事业。拿破仑时代引入的君主制的权威 受到削弱,成为一个边缘的、形式上的角色。重商主义被 自由贸易所取代。新修建的两条河道把鹿特丹和阿姆斯 特丹与海相连。只有这两条河道修建完成,工业化才能 真正开始。成千上万的人群被有利的就业机会吸引,加 上因为美国大量谷类出口所造成的荷兰农业危机,都纷 纷从乡村迁移到城市。1874年的防御工事法案决定允许 拆毁无用的护城墙,在街道规划基础上开发的投机的住 房项目不仅没有受到干预,有些还是由政府部门设计的。 许多法律试图逆转纯粹自由主义政策的影响,并提 高公共责任感的水平。其中之一就是1901年的“住房法 案”。它要求每个超过1万人口的市区都必须进行城市扩 展的规划。它同时设立了住房标准的控制机制,并提供可 能的贷款给当地政务委员会或非营利性的机构修建住房。 与此同时,公开招标的制度需要一种新型的建筑师 来适应。他们必须成为业主可以信赖的知己,而不直接 介入实际的建造过程。这新一代的建筑师在不同的社会 领域里推动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他们常常会根据特定的 工程项目选择与其匹配的风格。在19世纪的下半叶,这 种选择变得和社会文化团体的身份息息相关。哥特式风 格常常应用于罗马天主教教堂,荷兰文艺复兴风格被认 为是有文化雄心的大型公共建筑的最好的样板。 克伊珀斯(P.J.H. Cuypers,1827年~1921年) 的 设计活动说明了上述实践。他修建过许多新哥特式教堂, 在两座国家级别的大型公共建筑中则采用荷兰文艺复兴 风格。 这两座建筑分别是阿姆斯特丹的中央火车站和国家 博物馆。克伊珀斯提倡一种“社团艺术”,把各种艺术和 手工技艺统一在建筑的框架底下。在他的事务所里,他 试图培养年轻有才华的艺术家,贝尔拉格就是其中之一。 贝尔拉格 贝尔拉格(H.P. Berlage,1856年~1934年) 是 公认的荷兰现代建筑之父。他于1870年代在苏黎世理 工学院受教育,了解桑帕尔(Semper)在文化发展方 面的学说,并在克伊珀斯的工作室熟悉了维奥莱?勒? 杜克(Viollet-le-Duc)的建造理性主义。贝尔拉格向往 一种公共的、非个人主义的建筑,使用一个时代所能提 供的材料,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现状。对他来说,用平 整的墙面来组织空间远远比勾画立面草图要重要得多。 他最终的目标是一种具有风格的建筑艺术,体现在所有 组成部分的浑然一体,在此,他借用了经典的“多元的 统一”的概念。他在阿姆斯特丹设计的交易大楼体现了摘要:近年来,荷兰制造的建筑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 是后OMA事务所的作品,被认为是一个荷兰的浪潮——甚 至被称作超级荷兰实用主义。但是所谓“荷兰的”,究竟与地 理位置之外的哪些因素相关?这个位于欧洲西北且仅有1 600 万人口的临海小国有什么奇异的魔力吗?或者说,正如风格 派和结构主义时期,一种特定的时间地点的组合与更大范围 内的国际潮流的碰撞,促成了对建筑的一种新的态度,以及 一批拥护者?本文即是对现今的发展之前荷兰建筑界发生的 事情的简要回顾。 Abs tract: In rec ent ye ars,archi tect ura l p rodu cti on from th e Ne the rl and s en joy s a w or ld wid e int eres t. Especially the work made by post-OMA young offices is welcomed as a wave of Dutch Dor even Super-Dutch -pragmatism?. But what is especially Dutch about it, exce pt its geogr aphica l place of or igin? Is the re a s t r a n g e m a g i c a b o u t a s m a l l s e a s i d e c o u n t r y i n Northwest Europe with only 16 million inhabitants? Or is it, just as in the days of De Stijl and Structuralism, a p a rt i c u la r in t e r fe re n ce o f t i m e- a n d p l ac e b ou n d con diti ons w ith some large r, i ntern atio nal f lows of i n te n s i ty t h a t h a v e re s ul t e d in a ne w a tt i t u d e i n architecture, and an audience that appreciates it? A s ho rt o v er vi ew s u mm ar iz e s wh at prec ed ed to da y's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关键词:荷兰,建筑,20世纪 K ey wo rd s: T h e N e t he r l a nd s,Arc h it e c t ure,20t h C e nt u r y 1 贝尔拉格(H.P.Berlage),阿姆斯特丹车站,1884年~1903年,南 向室内透视(1898年)。空间纯粹性与维奥莱?勒?杜克(Viollet-le- Duc)建造理性主义的结合。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