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浪漫的交织——荷兰建筑一

合集下载

浪漫与理性的交织——龙仁曲线住宅

浪漫与理性的交织——龙仁曲线住宅

0 1 一建筑结构囤解 0 2一停车与花园分析图 0 3一砖块堆砌变化
0 4一立 面 细 部
0 5一转角处砖块细部 0 6一基地分析图

空间 .如同一只盛着天空 的陶罐 ,塑造了天空 . 又被 天空雕蚀出内部的空间 .山中有天 ,天中有 山 .山峦与天空 .相互融合又相互衬托 。这 种二 元对 立的辩证关系即是设计者在这块基地上 面对 的首要 问题 。是 使建 筑 凸显于 环境 还是 隐于 自 然 7 在此建 筑师巧妙 的借鉴韩 国传统 建筑 的空 间关系 .以一种与 自然和而不 同,和谐共存 的基 调来展开设计 .辩证的彰显 自身的存在而不是像 西方传统建筑强势地介入 环境 。
形 的所 在 ,山地 以其物 质 的存在 承载 着无形 的

—.-_■ _
项目名称 :龙仁 曲线住宅
S a n g Y o o n . Ga e - h e e C h o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完工时间:2 0 1 2 年1 1 月 材料 :混凝土 .灰砖 .镜面钢板 基地面积 :5 2 9 m 建筑面积 :1 4 0 . 5 7 m 建筑规模 :三层
项 目 的基 地 位 于 龙 仁市 Gwa n g g y o1 ) O , 山 脚 下 .南
向 的视野 开 阔 .天 与地 如一 幅画卷 般在 眼前 展 开 .远 山 与 天 空 交 融 在 一 起 .近 处 山体 绵 延 起
伏 .既 限 定 了 山体 有 形 的 界 限 又 勾 勒 出 天 空 无
;  ̄Gwa n g g y o山的 一 条 小 路 向上 .基 地 就 位 于 路
■■ mb 脚 ● ●

n . 面

荷兰海牙宫殿之旅

荷兰海牙宫殿之旅

荷兰海牙宫殿之旅蓝天白云下的海牙,是荷兰的政治中心和王室发源地。

作为国家政府所在地,这里有许多宏伟壮观的宫殿,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海牙宫殿。

今年夏天,我有幸实现了一场梦想,踏上了荷兰海牙宫殿之旅。

海牙宫殿位于哈根斯伦市中心,是荷兰王国的皇宫。

它是一个庞大而精美的建筑群,由多个宫殿、院落和花园组成。

我站在宫殿门口,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大气磅礴的建筑群,仿佛让人瞬间穿越到了古罗马帝国的盛世。

进入门口,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宽敞而豪华的大殿。

金色的精美雕刻、华丽的吊灯和巨大的壁画,无不展现出皇宫的尊贵和富丽。

在大殿的中央,摆放着一张巨大的宴会桌和一排金色的华贵椅子,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皇室家族的尊贵与荣耀。

从大殿往里走,我们来到了皇室卧室。

这是一间宏伟的卧室,墙壁上挂满了世袭王室的肖像画,床上铺着精美的丝绸床单和被罩。

看着这一切,我不禁陷入了幻想,仿佛自己成了皇室的一员,享受着尊贵和荣耀。

除了宫殿内部,海牙宫殿外围的花园也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

花园面积广阔,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植物。

在花园里,我漫步其中,不时停下脚步观赏美景。

花园里的喷泉、雕塑和迷宫,都展现出皇室的优雅和品味。

此外,海牙宫殿还有一个壮丽的剧院。

这个剧院是皇家宫廷演出的场所,舞台上的布景和服装都堪称精美。

我有幸在这里观赏了一场歌剧演出,那是一次绝美的艺术盛宴。

演员们的表演非常精彩,使我倍感享受。

参观完海牙宫殿后,我还去了附近的海牙市中心。

这里有许多迷人的小巷和古老的建筑,给人一种宁静而古朴的感觉。

在市中心的广场上,还有一座高耸的钟楼,每天定时敲响,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一份宁静和安详。

荷兰海牙宫殿之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皇室的尊贵和荣耀,也使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宁静和美丽。

宫殿内的雕刻艺术、宫廷花园的秀美景致,以及市中心的古老建筑和小巷风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旅行让我明白,世界上的宫殿不仅仅是一座座建筑物,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在海牙宫殿的参观中,我感受到了海牙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荷兰鹿特丹市中心建筑的现代创意

荷兰鹿特丹市中心建筑的现代创意

荷兰鹿特丹市中心建筑的现代创意荷兰鹿特丹市中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这些现代创意建筑为城市增添了令人惊叹的景观和独特的城市氛围。

它们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以各种前卫的形状、材料和结构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鹿特丹市中心建筑的现代创意,分析其特点以及对城市的影响。

1. 创意形状鹿特丹市中心的建筑以其创意的形状而闻名于世。

这些建筑大胆地采用了各种非传统的形式,如倾斜的立方体、蜿蜒曲线和错动的几何形状。

例如,鹿特丹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鹿特丹塔,是一座坚固的铁塔,采用了侧倾的设计,给人一种动感和不稳定的感觉。

这种创意形状不仅使建筑物成为城市地标,还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视觉上的愉悦和惊喜。

2. 前卫的材料使用鹿特丹市中心的建筑大胆地采用了现代前卫的材料,如玻璃、钢铁和混凝土。

这些材料的运用突破了传统建筑中对于材料的限制,创造出了更加现代、明亮和开放的建筑空间。

例如,鹿特丹市立博物馆采用了充满透明感的玻璃幕墙,不仅提供了优美的景观视野,也将现代艺术与城市环境完美结合。

这种前卫的材料使用不仅展示了现代建筑的创新和审美,也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3. 独特的结构设计鹿特丹市中心的现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设计而著称。

这些建筑采用了巧妙的结构系统和先进的工程技术,使得建筑物看起来轻盈而优雅,同时保持了其结构稳定性。

例如,马荷兰大楼是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其外观类似于倾斜的立方体。

该建筑利用了先进的结构设计,使得其倾斜的形状能够安全地承重,并且令人难以置信地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这种独特的结构设计展示了鹿特丹市对于建筑科技的不断追求和创新。

4. 影响和启发鹿特丹市中心的现代创意建筑对于城市的影响是深远的。

这些建筑物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地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欣赏。

同时,这些建筑也为城市带来了经济效益,推动了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此外,这些现代创意建筑还激发了年轻设计师和建筑师的灵感,促进了城市建筑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建筑与艺术的交融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安妮之家

建筑与艺术的交融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安妮之家

建筑与艺术的交融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安妮之家建筑与艺术的交融——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安妮之家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安妮之家是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将建筑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这座家庭住宅既是一座建筑杰作,也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受害者的纪念,它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深刻的历史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安妮之家的建筑设计独特而别致,充分展示了建筑与艺术的交融之美。

建筑外观呈现了现代主义的风格,采用了明亮的橙色作为主色调,给人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感觉。

建筑品味高尚,线条流畅,形式简洁而具有艺术感。

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荷兰设计师Wouter Herzig的概念,通过运用抽象的几何形状和柔化的边角,使这座建筑既符合纪念性的特点,又具备现代建筑的风格。

进入安妮之家,游客们会被室内的布局和装饰所吸引。

整个建筑以亲子房间为中心,始终保留着安妮与她的家人居住时的原貌。

墙壁上挂满了她的日记、照片和各种家庭纪念品,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沉浸在历史中的机会。

艺术装饰和家具的选择都非常精心,无一不表达着对安妮和其他受难者的纪念之情。

通过细节的雕琢,安妮之家将建筑艺术融入到了每个角落,并在整个场所中唤起了人们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此外,安妮之家还与艺术家合作举办了一系列展览和艺术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建筑与艺术的交融。

这些展览通过艺术品和多媒体展示,向游客们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和安妮的生活。

不仅如此,艺术家们还通过雕塑、壁画和装置等形式,将对平等、尊重和和平的追求融入到了整个场所中。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令人印象深刻,更将建筑和艺术贯穿在一起,为整个安妮之家增添了一层动人的意义。

建筑与艺术的结合不仅令安妮之家成为了一座独特的建筑,也使其成为了一个具有强烈艺术氛围的地方。

观众们在参观的过程中既能欣赏到建筑的美感,又能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情感共鸣。

这种交融不仅仅是建筑和艺术之间的结合,更是历史、文化和人性的交融。

总之,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安妮之家将建筑与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和深刻的历史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理性与浪漫的交织——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建筑设计美学思想

理性与浪漫的交织——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建筑设计美学思想
维普资讯
2o o 6年 6 月
高等 建 筑 教 育
J u n l f c i cu a d c t n i stt n fHih rI an n o r a ht trlE u ai I i i s o g e . ri g o Ar e o n n uo e
门 、 文 门与 宣 武 门 、 庙 与 社稷 坛 、 崇 太 东华 门与 西 华
门、 东直 门与 西直 门以及 安 定 门与 德胜 门等 呈 中 轴 线 对称 分布 。我 国著 名建 筑 大 师梁 思成 先 生 曾说 :
将 中轴线 向北再一 次延伸 扩 展 , 划设计 了一 条“ 规 通 向 自然 的大
[ 稿 日期 ]0 60 —2 收 2 0 . 1 5
[ 者 简 介 ] 鹏 飞 (95 )男 , 西 榆 林 人 , 国人 民 大 学 博 士 生 , 事 应 用 美 学 与 艺 术 学 研 究 。 作 谷 17 一 , 陕 中 从
宫 在 中轴 线上 的中心地 位 , 要加 以改 造和发 展 , 还 将 中轴线 向南 、 向北延 伸 至南北 五环路 , 其总长 度增 使
加到 2 5公里 。20 0 8年北 京 奥 林 匹 克公 园 的规 划设 计( 图示 ) 是在 19 就 9 0年亚 运会 场馆 建 设 的基 础上 ,
楼 、 应寺 百塔 、 阳 门、 定 门 城楼 等 建 筑 形 成城 妙 正 永 市标 志点 , 与城 内大 片低 矮 平 实 的 灰 瓦灰 墙 的 四合 院相 互 映衬 , 成北 京城 独特 的古城 风 貌。 形
按 照北 京 市 总体 规划 要求 , 城 市 发展 过 程 中 在 既要保 持 中轴线 的城 市 文 脉 、 持 天安 门广 场及 故 保

荷兰鹿特丹欧洲建筑

荷兰鹿特丹欧洲建筑

荷兰鹿特丹欧洲建筑
欢迎大家来到荷兰鹿特丹!这里有着令人惊叹的欧洲建筑风貌,让我们一起来
探索吧!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鹿特丹的标志性建筑——马尔姆斯坦(Markthal)。

这个建筑是一个独特的市场和住宅综合体,拥有一个巨大的弧形玻璃屋顶。

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到各种各样的美食,购买新鲜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

而且,马尔姆斯坦的墙壁上还有一幅巨大的艺术壁画,让整个建筑更加生动活泼。

接下来,我们来到鹿特丹的另一个建筑奇迹——鹿特丹中央火车站。

这座建筑
以其现代化的设计和独特的外观而闻名。

当您走进火车站大厅时,您会被高耸的天花板和巨大的钟表所吸引。

此外,火车站周围还有许多商店和餐厅,为您提供方便和休闲的购物和用餐体验。

最后,我们来到鹿特丹的另一个亮点——埃拉斯姆斯大桥(Erasmusbrug)。

这座桥连接了鹿特丹的两个城区,是这座城市的地标之一。

您可以在桥上漫步,欣赏到鹿特丹独特的城市景观和美丽的河景。

特别是在夜晚,当桥上的灯光亮起时,整个城市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以上就是我对鹿特丹欧洲建筑的简短介绍。

希望大家能够亲自来到这里,亲眼
目睹这些令人惊叹的建筑和景观!。

荷兰格罗宁根SOZAWE大楼—NL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作品(组图)

荷兰格罗宁根SOZAWE大楼—NL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作品(组图)

荷兰格罗宁根SOZAWE大楼—NL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作品(组
图)
NL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SOZAWE大楼位于荷兰格罗宁根市。

该建筑由办公空间、室内共用大厅和215个停车位共同构成。

NL事务所试图构筑一个开放的建筑,吸引人并可持续发展。

该设计的核心部分是开敞的“大市场”或者叫“广场”的室内空间,这里创造了该部门与其客户间的交互共用大厅。

办公楼顶部台阶状的体量形式创造了各层间良好的穿插与连接关系。

办公室总共9层,每一层都有室外花园平台,并拥有良好的城市景观。

荷兰格罗宁根SOZAWE大楼设计欣赏(图一)
荷兰格罗宁根SOZAWE大楼设计欣赏(图二)
荷兰格罗宁根SOZAWE大楼设计欣赏(图三)
荷兰格罗宁根SOZAWE大楼设计欣赏(图四)
荷兰格罗宁根SOZAWE大楼设计欣赏(图五)
荷兰格罗宁根SOZAWE大楼设计欣赏(图六)
荷兰格罗宁根SOZAWE大楼设计欣赏(图七)
荷兰格罗宁根SOZAWE大楼设计欣赏(图八)
荷兰格罗宁根SOZAWE大楼设计欣赏(图九)
荷兰格罗宁根SOZAWE大楼设计欣赏(图十)
荷兰格罗宁根SOZAWE大楼设计欣赏(图十)。

荷兰风格派运动

荷兰风格派运动

荷兰风格派运动荷兰风格派运动(Dutch Style Movement)是20世纪初在荷兰兴起的一股建筑和设计风格运动,追求简约、功能性和实用性的理念,倡导“形式随功能”的设计原则。

这一运动在当时对于当时的设计和建筑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介绍荷兰风格派运动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建筑和设计领域的影响。

一、起源荷兰风格派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荷兰。

在当时,欧洲的工业化进程使得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催生了建筑和设计领域的一场变革。

新兴的科技和材料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对于功能性和实用性的更高要求。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荷兰风格派运动应运而生。

荷兰风格派运动首先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发展,建筑师们开始追求在设计中体现出实用和功能性,而非只是追求华丽的外观。

他们对于原材料的使用也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这种设计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追随。

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荷兰风格派运动逐渐成熟,并开始渗透到建筑以外的设计领域,如家具设计、工业设计等。

二、设计原则荷兰风格派运动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简约、实用、功能和深思熟虑。

这一运动强调设计的实用性,主张将形式与功能相结合,不做过多的装饰和修饰。

设计师们在设计之初就会考虑用户的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力求让设计更好地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荷兰风格派设计还倡导使用当地的材料和工艺,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方面,荷兰风格派运动注重简洁的几何形状和线条,同时追求对于光线的利用。

他们提倡将建筑造型简化至极致,同时给予大量的玻璃窗户,以增加自然光线的使用。

在家具设计方面,荷兰风格派设计同样注重简约和实用,主张只包含必要的结构和设计,同时注重对人体工学的考虑。

三、代表人物荷兰风格派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建筑师贝尔特·托滕贝格(Berlage)和建筑设计师范·德·罗海(Rietveld)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陈携,莫天伟荷兰建筑就如同荷兰足球一样富有激情和个性,而且各个时代都精英辈出,从贝尔拉格(Hendrik Petrus Berlage)、范·杜伊斯堡(Theo van Doesburg)、奥德(Jocob Johannes Pieter Oud)、杜多克(Willem Marinus Dudok)、范·艾克(Aldo van Eyck)、赫尔曼•赫兹伯格(Herman Hertzberger)到如今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库哈斯(Rem Koolhaas)以及年青一代如MVRDV、联合工作室(UN Studio)等。

这些建筑师不断推动着荷兰建筑思想文化的发展,在他们看来“建筑师需要有一个理念、一种图景、一个‘理论’……建筑不仅仅关乎创造高质量的设计、高质量的工艺。

建筑就是要在一个可理解的、有趣的理念基础上建立一个图景,并以此为基础来安排一切……如果建筑不再与这些东西有关,我们就不再拥有建筑文化。

”因此,自20世纪初叶以降,在荷兰本土兴起的“风格派”、“新客观主义”、“论坛运动”、“超级棒的荷兰建筑”(Super Dutch)等各种先锋思想和乌托邦运动此起彼伏,使得荷兰建筑思想一直处于批判和继承的过程之中,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不仅在同一时代交织着出现,而且也呈现在同一位建筑师身上,这是世界罕见的。

图1 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一、荷兰现代建筑的遗产荷兰大部分地区都位于海平面以下,大部分的现有土地得自海洋,正是由于土地的来之不易,形成了荷兰人现实主义、实事求是的传统,在17世纪就出现了现实主义大师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重视城市和建筑设计,尤其是住宅设计。

住宅问题,不可避免地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公共的问题、关于美好生活的问题。

许多先锋思想都源于住宅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因此,大多数建筑师的早期作品都与住宅有关,建筑师也藉此逐渐形成自己的建筑观、社会观和哲学观。

另一方面,由于荷兰面积小、人口少,因此相对而言建筑师之间的交流就变得不可避免,而且国内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也使得上一代与下一代建筑师之间的联系和传承变得容易,就如同一家人时间呆长了,彼此都有些相似了一样。

虽然在此期间不断有建筑师受到外界其他思想的影响,但该影响也会迅速地在荷兰传播开来,成为所有荷兰建筑师的共同精神财富。

因此,二十世纪早期荷兰建筑文化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小空间和短时间内,一些理论彼此重叠,相互影响。

简而言之,战前的荷兰现代主义由三大流派几乎同时交织而成:代表浪漫主义的阿姆斯特丹学派,代表功能主义的鹿特丹学派,此外还有第三个学派,代尔夫特学派。

图2-1 阿姆斯特丹设计的“船屋”住宅综合体贝尔拉格可谓荷兰现代建筑的鼻祖,作为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的旗手之一,他影响了荷兰现代建筑的走向,直至今日当代荷兰建筑仍受益于他。

他自身受到桑帕尔(Gottfried Semper)和维奥莱·勒·杜克(Viollet-le-Duc)的影响,追求构造和材料的真实性,力图使用一个时代所能提供的材料来反映该时代的社会现状。

他坚持几何学和建筑构图的比例系统的重要性,认为建筑应该有机地结合结构形式和装饰,他不希望用装饰来隐藏结构的美,而其建筑唯一的装饰就是设计精美的砖墙。

在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主义的因素,例如关心材料和结构选用的准确性;又带有表现主义的影响,例如关心结构的表现力和象征性;同时又具有浪漫主义的气质,例如利用光影效果来激发精神体验。

在他那个时代,砖石还是基本的建筑材料,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The Amsterdam Stock Exchange 1897-1903年图1)中他将这些材料运用到了及至,“其结构构件的处理手法使观者耳目一新并立刻感到传统材料——石头和砖的密度与纹理,好像产生一种初次见面的感觉……”这种效果的产生在于非传统的材料结合方式,从而产生了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在他看来“有必要将流行的传统所提供的手段加以重新组织,对它们进行严格的分析,根据客观的考虑来确定主观的选择,从而纳入到理性的系列步骤中去。

”通过这些手法,他将新艺术运动的浪漫主义思想与结构理性主义手法完美地结合起来。

图2-2 阿姆斯特丹设计的“船屋”住宅综合体与此同时活跃的非理性的、重视个人创造性和装饰性的“阿姆斯特丹学派”(the Amsterdam School 1912-1924年)也受到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强调手工技艺,后来也受贝尔拉格的影响,并将其转化发展成形式上的丰富和细部的精美,而且对细部的重视要超过平面的功能性和结构系统的有效性。

例如克莱克(Michel de Klerk)在阿姆斯特丹设计的“船屋”住宅综合体(Het Scheep Housing Complex 1917—1921年图2),“Het Scheep”在荷兰语中是“船屋”的意思,原因是这个建筑外形像船,船一直是荷兰这个临海国家的建筑造型象征之一。

这是一个社区综合体,包括有提供给一般收入阶层居住的住宅单位、购物中心、邮政局等,体现了当时荷兰非常流行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克莱克一直致力于创造性地表达砖的可塑性,这在该建筑物的一处入口处理中便可见端倪:建筑物的底层使用了竖砌的深棕色砖,上部则是横砌的红砖,在这二者之间是一根很宽的米黄色混凝土腰带作为过渡;入口的上部是一弧形鼓出的砖体,窗由旁边的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中间是一截半圆形壁柱;入口处的两片斜墙,由横向砖砌成,它们既是作为底层竖砌砖墙的收头,又与上层的砖墙取得呼应;同时,入口以梭形为母题,这表现在出头的水平向横梁的截面、大门上的梭形亮子窗以及腰带的变化上。

这些对当时而言具有现代感并具有相当装饰性的处理,使得该入口显得极为显目,代表了“新艺术”运动之后的一个建筑装饰化发展趋势。

图3 里特维尔德设计的红/蓝椅子正是由于“阿姆斯特丹学派”所具有的非理性倾向,受到了风格派(De Stijl 1917-1931年)严厉的批判。

借助于贝尔拉格提出的风格概念,风格派强调纯粹的结构美学,希望以此来统一各种艺术并且超越艺术与生活,“‘艺术’这个字对我们不再意味任何东西。

在它的位置上,我们要求根据一整套原则得来的创造法则,建立起我们的环境。

这些与经济、数学工程、卫生等有关的法则,导致了一种新的造型整体。

”这套原则就是对现有要素进行解体,而后根据一定的结构关系通过Stijl(在荷兰语中有“柱子”、“支撑”的意思)进行重新联系整合,于是解体后的建筑就获得了空间、环境、线条和体量、色彩和结构的全新比例感受。

里特维尔德设计的红/蓝椅子(Red/blue chair 1917-1918年图3)、施罗德住宅(House of Interior Designer Truus Schröder-Schräder 1924年图4)则是风格派的代表作,“高度、宽度、深度和时间(也即一个设想性的四维整体)就在开放空间中接近一种全新的塑性表现。

这样,建筑具有一种或多或少的漂浮感,反抗了自然界的重力作用。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风格派建筑师基本上都转向了“新客观主义”(Neue Sachlichkeit 1923-1933年)。

“新客观主义”是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新现实主义,“‘客观性’意味对产品设计所持的一种客观的、功能主义的而且是十分实在的态度,着眼于改革工业社会本身。

”因此,斯塔姆(Mart Stam)等人组成的ABC集团不遗余力地宣传标准化、功能主义、经济性、反纪念性,“现代的世界观……把生活看作是个人对一种单一力量的寻求,这就意味着凡是专门的和个人的,都必须让位于全体成员适用的事物”,这句话清楚地表明了标准化的哲学基础,这种观点与1928年的CIAM宣言如出一辙。

图4-1 施罗德住宅同一时期的代尔夫特学派,代表人是莫里列(G. M. Granprè Molière),他表面上延续了“阿姆斯特丹学派”的基本观点,提倡手工艺,拒绝现代材料和构成方法,拒绝功能主义,倾向于折衷主义,以中世纪模式为榜样,推行文化主义的西特式(Sitteque)模式,但其影响至多是在荷兰国内,战后很快就消失了。

图4-2 施罗德住宅虽然代表浪漫主义的“阿姆斯特丹学派”和代表理性主义的风格派之间的争论不休,但二者并不是完全不可协调的,这要归功于奥德和杜多克的努力。

奥德是鹿特丹学派的代表人物,但后来转向了贝尔拉格。

他设计的胡克住宅(Housing complex in Hook 1924-1927年图5)已经不再炫耀风格派的解体方式,白色抹灰墙面构成了背景,重点处理的接合点和薄弱点(这还是贝尔拉格精美细部的延续),以及立面上不同构件的不同色彩组合,让人想起了蒙特里安(Piet Mondrian)的绘画(Composition in Blue 1917年图6)。

杜多克最初追随着贝尔拉格和“阿姆斯特丹学派”,后来受风格派的影响较大,他在经验上的连续性以及对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手法的结合,成功地将历史引入了现代运动之中,例如希尔弗瑟姆市政厅(Town Hall in Hilversum 1924-1931年图7)。

他的早期作品大多强调红砖墙、大挑檐和大面积开窗的组合,后期建筑词汇趋向简单朴素的黄色墙面以及最终形成的白色墙面、大面积玻璃组合,但他依然保证了“阿姆斯特丹学派”的理想得到延续,这体现在对个性和想象力的追求上以及对纯粹理性主义的不满上。

图5 胡克住宅如果说战前的精神领袖是贝尔拉格,那么战后由范·艾克和贝克马(Jap Baakema)为首的“Team 10”则进入了历史舞台,结构主义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范·艾克受到列维-施特劳斯(Levi Strauss)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关注建筑形式的永恒性与人的永恒性之间的关系,强调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连续性,而这连续性在于人的永恒性。

他希望通过建筑和城市设计的融合来塑造“社会的反形式”,以反映人和社会普遍性需求的住宅模式。

他关注荷兰乡土文化、场所感,反对技术至上,试图以战前的乌托邦精神结合现代性,来产生多样性。

在阿姆斯特丹儿童之家(Orphanage in Amsterdam 1957-1962年图8)中,带有私密庭院的组团式布局,产生了一种重复的、多变的模式,达到他所谓“迷宫般的清晰”,这让人联想到蒙特里安的早期绘画或是北非城市迷宫般的布局。

这些单元相互渗透,但保证了结构的清晰。

这样,通过重复性和层次性就形成了城市与建筑、室外与室内的双生性和丰富性。

图6 蒙特里安(Piet Mondrian)的绘画作为《论坛》(Forum)杂志的编辑同事,赫茨伯格深受范·艾克的影响,是战后的结构主义大师,强调几何形式的简洁的组织关系,中央管理保险公司大楼(Centrall Beheer Insurance Company Building in Apeldoorn 1972年图9)完美地体现了范·艾克的“迷宫式的清晰性”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