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居住建筑的特点

荷兰居住建筑的特点
荷兰居住建筑的特点

荷兰居住建筑的特点

高密度城市中,住宅以巧妙利用空间见长

荷兰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但是即便你身在荷兰,丝毫也感觉不到这一点。荷兰的人口均匀分散,所以所有的城市规模都很适度,一点也感觉不到拥挤嘈杂。

比如阿姆斯特丹,它的老城保护得便很好。徜徉其中,水道、老宅还有穿行其中的踏着自行车的行人,仿佛多少年来都没有变过。城里没有什么高层建筑,但绝对称得上高密度城市。荷兰的老房子以节约空间闻名。老式住宅一般4-5层,沿街立面都是窄窄的,连窗户也是像荷兰人一样,瘦瘦高高。室内空间更可想而知,比如他们的楼梯间就恐怕是世界上最窄最陡的,一个人在上楼的时候,绝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可以用。不过,所有的二战后新住宅,居住条件则有很大的改善。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城市管理与规划能力:既不破坏城市文脉,又提高了市民的居住条件。

低层数高密度,新住宅延续城市整体文脉

荷兰的当代建筑在欧洲独树一帜。大部分的本土著名事务所也多是从阿姆斯特丹或鹿特丹开始它们的成长历程,所以走在阿姆斯特丹街头,总会不时眼前一亮,发现很多久闻大名的著名建筑。

比如BorneoSporenburg住宅区,设计师在总体规划下,分为几个各有特色的地块,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南岸的一排

“独特”住宅。它们南侧临水可以通船,北侧是小区内人行及车行道路。每一栋都由不同的荷兰著名建筑师,比如MVRDV,UNstudio等设计。因为基地与高度被限制极其严格,如何尽最大可能的在如此紧张的用地中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建筑是对每个建筑师非常大的挑战。这片住宅位于阿姆斯特丹的东北部,原是一片重型工厂区,从地形不难看出,这也是一片围海造田的成果。荷兰建筑事务所“West8”赢得了该项目总体规划竞赛的第一名,他们的规划思路与城市整体文脉相当吻合———低层数高密度:除了三个地标性的大体量集合住宅外,基地中的所有17000栋中等户型住宅高度严格界定为3层。建筑密度高达每公顷100栋住宅,比一般的荷兰住宅小区还高出三倍。因为密度如此之高,住宅区内的公共开放空间面积则尽可能地设计得最大,为了不让汽车占用公共空间,每户的一个车位都被设计在户内。住宅区内30%的住宅为政府补贴性住宅(传统的荷兰住宅区,政府补贴住宅约达到70%)。

运用最平常的材料,达到居住者与水、与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

荷兰新型住宅区:当不同风格的个性化住宅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建筑,虽建筑手法、装修设计风格各异,但几乎所有的单元都将居住者与水、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很多单元设计有中庭,屋顶花园,或是低低的临水露台。水道这一重要元素贯穿整个住宅区,联系起所有的私人与公共开放空间,从

中不难看出荷兰人从大航海时代由来已久的海文化对设计的影响。在这个著名的住宅区中,另一个很有特点的地方是你很难找到大理石之类非常昂贵的建筑材料。所有的建筑语言都用最平实的材料表达,砖、木、铁皮、铝板、U形玻璃这些材料,都是当地最平常的材料,却被建筑师得当运用,给人一种平和的气质。

中外著名建筑师及代表作品

中外著名建筑师及代表作品 亨里克"彼图斯"伯拉吉(Henrik Petrus Berlage) 伯拉吉1856年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1934年在海牙逝世。在欧洲四处游历之后,他于19世纪70年代在苏黎士理工学院师从Gottfried Semper学习建筑, 80年代在荷兰与Theodore Sanders创立了事务所,并成为众多协会的会员。1911年的美国之旅,特别是理查森(Henry Hobson Richardson)、路易斯"沙利文(Louis H. Sullivan)和弗兰克"劳埃德"莱特(Frank Lloyd Wright)的木结构设计,对他的建筑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伯拉吉50年的创作实践可以代表阿姆斯特丹学派探求简洁化的道路,他以佛兰德斯的罗马式和哥特式作为初始结构分析的参照。受塞帕尔和列"杜的影响,贝尔拉格用几何手法处理体积,物质性手法处理材质,两种手法自由整合使显露的功能产生新颖的效果。他在《建筑风格随想》和《建筑原理和演变》中阐明空间第一性原则,"大师的艺术手法是创造空间而不是勾划立面。墙作为形式创造者具有重要性,空间是通过墙的复杂性表现出来的"。他声称平滑的表面是墙体的本性,并且那些诸如柱子及柱头之类的结构部分都应隐藏其中。 作为荷兰的“现代建筑之父”,同时又是传统与现代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的理念对许多荷兰艺术团体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1932年荣获英国皇家金质奖章(British Royal Gold Medal)。 性别:男 国家:荷兰 从事行业:建筑设计 资质等级:建筑大师 代表作品: 1:海曼斯住宅(Heymans House) 2:DEN HAAG办公楼 3:商品交易所(Commodities Exchange) 路易斯·巴拉干(Luis Barragan) 姓名:路易斯·巴拉干(Luis Barragan) 路易斯"巴拉干1902年出生于墨西哥瓜达拉哈拉(Guadalajara),1988年在墨西哥城逝世。1924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后,他遍游欧洲。他后来的设计观念深受西班牙南部摩尔建筑、地中海本土建筑、斐迪南"贝克的花园、弗雷徳里克"基斯勒的理论以及勒"柯布西耶的著作和理论的影响。

荷兰建筑特点

荷兰风格包括殖民风格和殖民复兴风格。荷兰殖民建筑在纽约州和新泽西州首先兴起,它有两大明显的往特点:(A)双折线屋顶;(B)侧墙沿街面开数扇老虎窗。荷兰殖民、复兴风格根基于1880 年复兴时期的诸建筑风格,吸取了辛格风格的建筑特征,显非对称式(L 形式),屋顶上有时开一个巨大的辛格窗。荷兰风格建筑布局合理,通风与采光性好。 荷兰的老房子以节约空间闻名。老式住宅一般4-5层,沿街立面都是窄窄的,连窗户也是像荷兰人一样,瘦瘦高高。室内空间更可想而知,比如他们的楼梯间就恐怕是世界上最窄最陡的,一个人在上楼的时候,绝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可以用。不过,所有的二战后新住宅,居住条件则有很大的改善。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城市管理与规划能力:既不破坏城市文脉,又提高了市民的居住条件。 荷兰建筑风格的渐次:18世纪的阿姆斯特丹学派→ 20世纪初风格派→ 60~70年代结构主义的主义的辉煌→80年代前后解构主义派别 世嘉博客源于解构主义派别的灵感,即是后工业化社会时代产品,归为新荷兰风格。20世纪的解构主义派别建筑受到蒙特里安的抽象艺术的重大影响,他以通神论哲学关于线条的理论和数学造型原理为依据,利用最基本的绘画语言--直线、直角、三原色(红、黄、蓝)、非彩色系列(黑、白、灰)和结构比例组织画面,建立完美的构图,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后亘古不变的纯粹的真实。与世嘉博客的建筑元素不期然的相遇: 形体:横平竖直,简洁明快。 色彩:深灰、洁白、温暖的木色;是深沉、清澈以及自然的颜色。 错动:阳台,门窗的错动同时强调着整体与个体。 材料:材料本无好环对错,好坏对错在于它们组合时的表现; 拼砖与涂料并非贫乏,分色的玻璃各司其职; 木材的点缀使得材料的组合明快生动,并给建筑带来丰富的表情。

荷兰著名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

荷兰著名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 雷姆·库哈斯,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幼年 在印度尼西亚度过,后移居阿姆斯特丹,早年曾从事 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1968至1972年他转行学建筑, 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建筑协会 学院,之后又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1972年,哈库斯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和工作了美国生活很长一段时间。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在伦敦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后来OMA的总部迁往鹿特丹。目前,库哈斯是OMA的首席设计师,也是哈弗大学设计研究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其著作《错乱的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被认为是研究纽约文化和建筑的经典著作;其城市论《小、中、大、特大》(《SMLXL》)被建筑系学生称为建筑圣经。库哈斯于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 库哈斯参与的项目包括法国里尔市总体规划、美国洛杉矶环球影城总部规划等。其建筑作品也遍及世界各地,主要有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荷兰猪德国大使馆、法国图书馆、拉维莱特公园、波尔多住宅及葡萄牙波尔图音乐厅。并曾获得多种奖项,其中包括全球建筑界的最高奖—普特茨克奖。 他的建筑思想虽然没有一个明显的完整体系,但在他看似复杂多变的建筑思想中,贯穿着一种文化的理念。他始终坚持建筑不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艺术,建筑必须要体现哟中历史的文化感,其立足与现代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建筑思想,对当代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职业生涯中,他常以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叛逆者的形象出现。所以看

过库哈斯著作的人都会觉得他的书像他的作品一样充满了新奇、眩目的味道;而且,不断的充斥着跳跃与不知所云。或许正是这种理念才是他的建筑能够屹立于世界的舞台上。如由他主持的即将新建中央电视台大厦的设计。 他的这种建筑思想来源于在对城市的认识的过程中,库哈斯的思考路径不是顺着建筑学的既定理论框架进行思考。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诸如网络对社会形态的影响、新时代生活方式的变革、建筑不得不进行革命的必要性、对城市发展速度的思考、资本财富在城市进程中作用的再认识、建筑师的收入与建筑作品及建设速度之间的关系----包罗万象、不一而足。几乎我们一般接触到的新事物,都库哈斯被纳入了对建筑学的反思之中。这种反思构成了库哈斯理论的基础,所指者何并不唯一,分析视角时常变化,难免有极大的眩目感和跳跃性。 从微观上讲,他要求建筑应对每种社会新问题做出回应,以保持一种先进性。从宏观来讲,他的结论就是建筑学的“末世论”,他在普利茨奖授奖仪式上发表讲话中说道:“我们仍沉浸在沙浆的死海中。如果我们不能将我们自身从“永恒”中解放出来,转而思考更急迫,更当下的新问题,建筑学不会持续到2050年。”这种末世论不是灭亡论,而是指传统建筑学理论的解体与消亡。 比如,库哈斯的普通城市(Generic City)的思想。他认为今天城市变化的真正力量在于资本流动,而非职业设计。城市是晚期资本主义文明产生的无尽重复的结构模块,设计只能以此现实为前提思考并成形。在这个意义上,库哈斯颠覆了传统"场所"的概念。 “……在数十年,也许近百年来,我们建筑学遭遇了到了极其强大的竞争……我们在真实世界难以想象的社区正在虚拟空间中蓬勃发展。我们试图在大地上维持的

著名建筑师及其作品

奥地利 1、霍莱因:奥地利维也纳旅行社 2、路斯:斯坦纳住宅 3、奥别列去:路德维希展览馆分离派展览馆 4、瓦格纳:维也纳的邮政储蓄银行维也纳的地下铁道车站 5、蓝天设计组:屋顶加建汉堡天际线大楼 美国 1、艾森曼:(运用“解构关系”“符号集”进行形式表达,运用建筑的三度空间,运用线、面、体的几何学操作产生形体,被看作为晚期现代建筑(高技派)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 辛辛那提大学设计、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大楼哥伦布会议中心 福斯特住宅住宅I,II,VII 2、盖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 布拉格尼德兰大厦巴黎美国中心航空宇宙博物馆 在圣·莫尼卡的自宅东京的鱼餐馆维斯曼艺术博物馆 3、格雷夫斯:(后现代主义,“纽约五人组”成员之一:彼得·艾森曼,约翰·海杜克,理查德·迈耶,查尔斯·格瓦斯梅)海豚旅馆与天鹅旅馆波特兰市市政厅休曼那大厦 4、哈里森: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匹兹堡美国钢铁公司大厦 纽约林肯文化中心大都会歌剧院 5、詹尼:第一莱特尔大厦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楼 6、菲利浦·约翰逊:(古典主义)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楼 匹兹堡的PPG平板玻璃公司总部大厦共和银行中心大厦 谢尔顿艺术纪念馆休斯敦的特兰斯科塔楼纽约林肯文化中心舞蹈与轻歌剧剧院

7、路易斯·康:(主张感知建筑精神,作品中常有明显轴线,但其技术手段和材料都很新颖,注重光线、阴影和结构的表达力等)理查德医学研究楼索尔克生物研究所 8、理查德·迈耶:(白色派,雅典的建筑风格)盖蒂中心 亚特兰大的海伊艺术博物馆法兰克福艺术博物馆史密斯住宅 9、查尔斯·莫尔: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喷泉广场 10、贝聿铭:(通过运用抽象几何形体及混凝土、钢、玻璃等基本材料的娴熟技巧,形成简明建筑风格,强调雕塑感)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香山饭店 巴黎卢浮宫扩建香港中国银行 11、西萨·佩里:吉隆坡的双塔大厦米格林·贝特勒大厦 12、鲁道夫:雅加达的达摩拉办公楼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楼 13、斯通:(雅典主义)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 14、沙里文: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厦布法罗信托银行大厦 15、文丘里:(后现代主义)宾州栗子山文丘里母亲住宅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堂 老年公寓《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16、赖特:古根海姆美术馆东京帝国饭店罗伯茨住宅约翰逊公司总部 流水别墅拉金公司大楼罗比住宅西塔里埃 森威利茨住宅 《不可救药的城市》 17、雅马萨奇:(山崎石,新古典主义)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 西北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大楼圣路易斯航空站候机楼纽 约世界贸易中心 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的科学馆 18、斯蒂文霍尔 英国

60家国外著名建筑设计单位简要情况表

60家国外著名建筑设计单位简要情况表 序号单位名称所在国家(城市)及创建时间主要设计人员擅长设计类型主要作品 1 克莱夫.威尔金森建筑师事务所美国.洛杉矶(1991年) 克莱夫.威尔金森办公楼、娱 乐设施、电视台、高技术办公区 TBWA/CHIA T/Day广告公司总部、奥格维和马瑟公司总部、澳大利亚佩斯滨海区的规划设计 2 AC.马丁与合伙人有限公司(ACMP) 美国.洛杉矶(1906年) 马丁教育建筑、写字楼、政府机构建筑、高科技设施和总体规划洛杉矶.马歇尔商学院、波波维奇堂 3 博尔布/托马斯与合伙人联合事务所(BTA) 美国(1970年左右) 托马斯疗养建筑、大学建筑、文化艺术建筑、高科技建筑斯坦福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等大学的建筑 4 贝聿铭事务所美国.纽约(1955年) 贝聿铭城市旧区改造和新区开发规划设计,各类建 筑设计科罗拉多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纽约肯尼迪国际机构候机楼、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5 西萨.佩里事务所美国.康涅狄克州黑文市(1977年) 西萨.佩里各类建筑设计加利 福尼亚州立办公大楼、克立夫兰医疗所、新奥尔良大厦、纽约世界金融中心及伯利花园城广场、米格林.贝特勒大厦 6 科思.佩德森.福克斯联合建筑师与规划顾问事务所(KPF) 美国在纽约、伦敦、东京设 有办事处(1976年) A.尤金.科恩、威廉.佩德森、谢尔登.福克斯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总体规划设计芝加哥韦克大道333号办公楼、辛辛那提普罗克特与金波尔总部建筑群、法兰克福曼泽尔.兰兹切斯大街58号大楼 7 RTKL建筑师事务所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在伦敦、马德里、香港、东京设办事处( 1946年)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结构工程、建筑设备和电气工程设计、各种公共建筑设计华沙贸易大厦 8 齐默.纲萨尔.弗拉斯卡合作事务所(ZGF) 美国在波特兰、西雅图、洛杉矶、华盛顿设 有办事处齐默.纲萨尔.弗拉斯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室内设计机场、商业开发区、 高层建筑、企业园区、教育建筑、医疗保健建筑、博物馆等 9 勒布尔.施洛斯曼与哈克尔事务所(LSH) 美国.芝加哥(1925年) 勒布尔.施洛斯曼哈克 尔零售商业建筑、高层建筑、办公建筑、大学建筑、医院建筑智利、圣地亚桑Torre公司总部大厦 10 赫尔伯特.S.纽曼与合伙人事务所美国.康涅狄格纽黑文市(1964年) 赫尔伯特.S. 纽曼建筑规划设计、室内设计美国.依阿华州.斯蒂克斯公司工作室与工厂 11 SOM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美国.芝加哥(1950年左右) 阿德利安.史密斯各类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和平面设计等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约翰.汉考克大厦、中国上海金茂大厦 12 关逸见KwanHenmi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美国.旧金山(1980年) 西尔维亚.关、丹尼斯.逸见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旧金山渔民码头第45号海产品产易中心、旧金山新图书馆 13 莱维-桑奇克建筑设计事务所美国.纽约(1983年) 瓦尔特.莱维、艾拉.桑奇克建筑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商业建筑、教育建筑、休闲建筑以及其他公共建筑设计纽约州立Oneonta大学校园、爱德华.R.默罗高级中学、纽约城市大学科研楼的规划和建筑设计 14 迈克尔.马尔灿建筑设计事务所美国.洛杉矶(1995年) 迈克尔.马尔灿艺术建筑、 教育建筑、商业建筑、住宅建筑等 MarkTaper市中心艺术学校、哈佛/西湖学校的艺术中心

理性与浪漫的交织——荷兰建筑一

作者:陈携,莫天伟 荷兰建筑就如同荷兰足球一样富有激情和个性,而且各个时代都精英辈出,从贝尔拉格(Hendrik Petrus Berlage)、范·杜伊斯堡(Theo van Doesburg)、奥德(Jocob Johannes Pieter Oud)、杜多克(Willem Marinus Dudok)、范·艾克(Aldo van Eyck)、赫尔曼?赫兹伯格(Herman Hertzberger)到如今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库哈斯(Rem Koolhaas)以及年青一代如MVRDV、联合工作室(UN Studio)等。这些建筑师不断推动着荷兰建筑思想文化的发展,在他们看来“建筑师需要有一个理念、一种图景、一个‘理论’……建筑不仅仅关乎创造高质量的设计、高质量的工艺。建筑就是要在一个可理解的、有趣的理念基础上建立一个图景,并以此为基础来安排一切……如果建筑不再与这些东西有关,我们就不再拥有建筑文化。”因此,自20世纪初叶以降,在荷兰本土兴起的“风格派”、“新客观主义”、“论坛运动”、“超级棒的荷兰建筑”(Super Dutch)等各种先锋思想和乌托邦运动此起彼伏,使得荷兰建筑思想一直处于批判和继承的过程之中,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不仅在同一时代交织着出现,而且也呈现在同一位建筑师身上,这是世界罕见的。

图1 阿姆斯特丹交易所 一、荷兰现代建筑的遗产 荷兰大部分地区都位于海平面以下,大部分的现有土地得自海洋,正是由于土地的来之不易,形成了荷兰人现实主义、实事求是的传统,在17世纪就出现了现实主义大师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重视城市和建筑设计,尤其是住宅设计。住宅问题,不可避免地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公共的问题、关于美好生活的问题。许多先锋思想都源于住宅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因此,大多数建筑师的早期作品都与住宅有关,建筑师也藉此逐渐形成自己的建筑观、社会观和哲学观。另一方面,由于荷兰面积小、人口少,因此相对而言建筑师之间的交流就变得不可避免,而且国内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也使得上一代与下一代建筑师之间的联系和传承变得容易,就如同一家人时间呆长了,彼此都有些相似了一样。虽然在此期间不断有建筑师受到外界其他思想的影响,但该影响也会迅速地在荷兰传播开来,成为所有荷兰建筑师的共同精神财富。因此,二十世纪早期荷兰建筑文化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小空间和短时间内,一些理论彼此重叠,相互影响。简而言之,战

荷兰风格派及四位代表格人物

简述荷兰风格派运动及四位代表人物 “风格派”(De Stijl)是1917—1928 年,具有相似美学观念的画家、设计家、建筑家组织起来的松散集体。他们通过1917年创建的名为《风格》的杂志交流各自的理想,“风格派”由此得名。重要人物包括P·蒙德里安、B·V·德列克、J·J·P·奥德、G·里特韦尔德等以及主要促进者:西奥多·凡·杜斯伯格。风格派反对个性,倡导国际化,排除表现成分,追求简单的几何形式和最纯粹的色彩构图即纯粹抽象。因而,平面、直线、几何形成为其表达手法,色彩减至红黄蓝三原色、黑白灰三非色。 风格特征:剥除设计、绘画、雕塑等的传统特征,采用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称为“元素”;对“元素“进行再组合,并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研究构图的非对称性;反复运用纵横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及中性色。 “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师、建筑师在 1917 年到 1928 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组织,其中主要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杜斯伯格,而维系这个集体的中心是这段时间出版的《风格》杂志,在这个集体活动的10年间有几个人成为了他们的中坚力量,其中包括这个运动的精神领袖杜斯伯格、画家蒙德里安和莱克等,他们与一批分割派建筑加关系密切,这批建筑家包括里特韦尔。“风格派”本原于蒙德里安的绘画探索,但它对设计界的影响巨大。 1917年杜斯伯格在荷兰创建了以几何抽象艺术为特征的风格派。他希望抽象艺术家能够将绘画与实用的艺术设计相结合, 形成风格统一的生活环境, 以此影响大众并改变人们的意识, 最终实现风格派应该带来的简朴与谅解的太平盛世, 结束旧的个人主义世界, 开创新的宇宙世界。与坚持抽象艺术纯粹精神价值的蒙德里安不同, 杜斯伯格坚持将风格派的原则推广到艺术设计运动中。他相信艺术的形式规律是由科学理论、机械化生产、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等要素组成的。 对元素的运用是杜斯伯格作品的典型特征。元素在这里指把传统的建筑、家具, 以及产品设计、绘画、雕塑中所有具象特征完全剥除后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他对艺术的表达从经验的写实跨越到抽象的精神,不描绘自然物象,只是表达作者主观精神并探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形式规律。所谓“元素”不仅包括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基本形, 也包括垂直与水平的直线。由他创造出来的“风格”( De Stijl) 一词就体现出这种元素组合观念。他努力探索一种元素的重组方式, 亦如他对“风格”名称的命名一样, 寻求一种像木工接榫般严密的组合, 这种组合具有独立的、联系的、合理的艺术形式规则, 成为杜斯伯格作品中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纪之交的艺术激变中,杜斯伯格以创新的姿态开创了一种与写实艺术并行的艺术形式———几何抽象艺术。从风格派理论的“新造型主义”到后期的“元素主义”, 适应时代机械美学的潮流,杜斯伯格将几何抽象艺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 在元素组合过程中努力探求一种既独立又关联的“风格”特征的形式组合, 从而影响了 20 世纪人类的审美观念与衣食住行。 蒙德里安早期绘画受到象征主义的影响,特别是受凡高影响很深,力图通过绘画来表达自然的

解读荷兰建筑师冉·库哈斯的设计风格

解读荷兰建筑师冉·库哈斯的设计风格解读荷兰建筑师冉·库哈斯的设计风格作者:佚名 时间:2008-7-7 浏览量: 冉·库哈斯,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早年曾从事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1968-1972年转行学建筑,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ArchitectureAssociation。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1972年,Harkness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1972至1979年间,他曾在当时建筑界很知名的Ungers事务所以及PeterEiserman的纽约城市规划/建筑研究室工作过,同时也在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试图通过理论及实践,探讨当今文化环境下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思路。 冉·库哈斯的许多研究,包括建筑作品都令人不解甚至迷惑,但不能不说他是当今最富有浪漫及乌托邦色彩的建筑师,是建筑师中的艺术家。他之所以引起许多青年学生或建筑师莫名的崇拜,无疑与他旗帜鲜明地维护现代主义精神,具有无限创造激情有很大的关系。

早在1978年,库哈斯就将关于”纽约”这个城市的研究,纳入《癫疯的纽约--曼哈斯的宣言》一书中。在这本书里,他设计了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如:囚禁中的城市、斯芬克斯旅店、福利宫殿大厦、游泳池的故事。 他想证明,即使是建筑上最不重要的细节,它所展现的永久性和大都会不断变更的不稳定性也是互不相容的。在这场冲突中,大都会无疑是胜利者。在这个事实不断渗透的现实中,建筑被降格至一件玩物的位置上,它不过是历史和记忆幻影的装饰载体。在曼哈顿,这个冲突用一种聪明的方法解决了:一座变化发展的建筑都应具备纪念性的氛围和内在操作的不稳定性这样的双重关系。它的室内是不同计划和活动的动态组合,不断改变,但又独立于建筑外表。曼哈顿的”天才”之处在于建筑外表和其内部表现之间的简单分裂,它保留了建筑外部形象的完整性,这才是曼哈顿真正的迷人之处。这个观点所展现的大都会”拥挤文化”不再是令人遗憾和不可原谅的,而是充满机会和所有潜在可能性的令人兴奋的文化现象。 这本书透视出冉·库哈斯乐观的现代主义精神,以及对当今一切文化现象宽容的接受。它奠定了冉·库哈斯作业名尚未有一件建筑作品的梦想建筑师地位,也改变了我们这一代青年建筑师对城市、对建筑的

【推荐下载】《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一个荷兰建筑师的中国工作手记

[键入文字] 《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一个荷兰建筑师的中国工作手记 下面是一篇《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它只是描述一个西方人在中国探索一门建筑学,一门在现代中国社会状况下发展起来的,并嵌入了中国价值观的建筑学。 ?《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一个荷兰建筑师的中国工作手记 ?内容简介 ?年轻、有激情、雄心勃勃——这就是荷兰建筑师约翰范德沃特2004年在快速现代化的中国事业起步时的样子。作为NEXT建筑事务所的台伙人,他想要把NEXT国际化的理念在中国付诸于实践。 ?接下来的时光相当地忙碌,上百万平米的设计成果在中国的土地上成为现实。约翰的西方思维架构在中国的背景下需要被不断地重新审视,他遇到大部分的限制和状况都是由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关系的不同所导致的:不理解对抗、误解、接受、认识、形成共识,最终达到互惠互利。 ?《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一个荷兰建筑师的中国工作手记》是作者个人的、心平气和的,偶尔还带有幽默感的对真正建筑的热衷的真实记录,也阐释了一个问题:西方的设计如何才能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比如中国,做到持久耐用? 作者简介 ?约翰·范德沃特(John van de ?Water),1999年获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硕士学位,被选为最优秀的毕业生,直接受教于建筑师库哈斯的合伙人。同年,他同别人一起创立了位于阿姆斯特丹的NEXT建筑事务所。事务所针对全球化对世界大都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的成果使NEXT建筑事务所比其他的建筑事务所更快地声名远扬。研究内容包括在100天之内对26个世界上最大的都市进行考察这样有趣的内容。NEXT建筑事务所荣获了赫赫 1

荷兰居住建筑的特点

荷兰居住建筑的特点 高密度城市中,住宅以巧妙利用空间见长 荷兰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但是即便你身在荷兰,丝毫也感觉不到这一点。荷兰的人口均匀分散,所以所有的城市规模都很适度,一点也感觉不到拥挤嘈杂。 比如阿姆斯特丹,它的老城保护得便很好。徜徉其中,水道、老宅还有穿行其中的踏着自行车的行人,仿佛多少年来都没有变过。城里没有什么高层建筑,但绝对称得上高密度城市。荷兰的老房子以节约空间闻名。老式住宅一般4-5层,沿街立面都是窄窄的,连窗户也是像荷兰人一样,瘦瘦高高。室内空间更可想而知,比如他们的楼梯间就恐怕是世界上最窄最陡的,一个人在上楼的时候,绝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可以用。不过,所有的二战后新住宅,居住条件则有很大的改善。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城市管理与规划能力:既不破坏城市文脉,又提高了市民的居住条件。 低层数高密度,新住宅延续城市整体文脉 荷兰的当代建筑在欧洲独树一帜。大部分的本土著名事务所也多是从阿姆斯特丹或鹿特丹开始它们的成长历程,所以走在阿姆斯特丹街头,总会不时眼前一亮,发现很多久闻大名的著名建筑。 比如BorneoSporenburg住宅区,设计师在总体规划下,分为几个各有特色的地块,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南岸的一排

“独特”住宅。它们南侧临水可以通船,北侧是小区内人行及车行道路。每一栋都由不同的荷兰著名建筑师,比如MVRDV,UNstudio等设计。因为基地与高度被限制极其严格,如何尽最大可能的在如此紧张的用地中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建筑是对每个建筑师非常大的挑战。这片住宅位于阿姆斯特丹的东北部,原是一片重型工厂区,从地形不难看出,这也是一片围海造田的成果。荷兰建筑事务所“West8”赢得了该项目总体规划竞赛的第一名,他们的规划思路与城市整体文脉相当吻合———低层数高密度:除了三个地标性的大体量集合住宅外,基地中的所有17000栋中等户型住宅高度严格界定为3层。建筑密度高达每公顷100栋住宅,比一般的荷兰住宅小区还高出三倍。因为密度如此之高,住宅区内的公共开放空间面积则尽可能地设计得最大,为了不让汽车占用公共空间,每户的一个车位都被设计在户内。住宅区内30%的住宅为政府补贴性住宅(传统的荷兰住宅区,政府补贴住宅约达到70%)。 运用最平常的材料,达到居住者与水、与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 荷兰新型住宅区:当不同风格的个性化住宅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建筑,虽建筑手法、装修设计风格各异,但几乎所有的单元都将居住者与水、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很多单元设计有中庭,屋顶花园,或是低低的临水露台。水道这一重要元素贯穿整个住宅区,联系起所有的私人与公共开放空间,从

解读荷兰建筑师冉·库哈斯设计风格

解读荷兰建筑师冉·库哈斯设计风格 冉·库哈斯,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早年曾从事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1968-1972年转行学建筑,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Architecture Association。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1972年,Harkness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1972至1979年间,他曾在当时建筑界很知名的Ungers 事务所以及Peter Eiserman的纽约城市规划/建筑研究室工作过,同时也在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试图通过理论及实践,探讨当今文化环境下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思路。 冉·库哈斯的许多研究,包括建筑作品都令人不解甚至迷惑,但不能不说他是当今最富有浪漫及乌托邦色彩的建筑师,是建筑师中的艺术家。他之所以引起许多青年学生或建筑师莫名的崇拜,无疑与他旗帜鲜明地维护现代主义精神,具有无限创造激情有很大的关系。 早在1978年,库哈斯就将关于”纽约”这个城市的研究,纳入《癫疯的纽约--曼哈斯的宣言》一书中。在这本书里,他设计了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如:囚禁中的城市(The City Of the Captive globe)、斯芬克斯旅店(Hotel Sphinx)、福利宫殿大厦(Welfare Palace Hotel)、游泳池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Pool)。 他想证明,即使是建筑上最不重要的细节,它所展现的永久性和大都会不断变更的不稳定性也是互不相容的。在这场冲突中,大都会无疑是胜利者。在这个事实不断渗透的现实中,建筑被降格至一件玩物的位置上,它不过是历史和记忆幻影的装饰载体。在曼哈顿,这个冲突用一种聪明的方法解决了:一座变化发展的建筑都应具备纪念性的氛围和内在(表现)操作的不稳定性这样的双重关系。它的室内是不同计划和活动的动态组合,不断改变,但又独立于建筑外表。曼哈顿的”天才”之处在于建筑外表和其内部表现之间的简单分裂,它保留了建筑外部形象的完整性,这才是曼哈顿真正的迷人之处。这个观点所展现的大都会”拥挤文化”(Culture of Congeston)不再是令人遗憾和不可原谅的,而是充满机会和所有潜在可能性的令人兴奋的文化现象。 这本书透视出冉·库哈斯乐观的现代主义精神,以及对当今一切文化现象宽容的接受。它奠定了冉·库哈斯作业名尚未有一件建筑作品的梦想建筑师地位,也改变了我们这一代青年建筑师对城市、对建筑的传统理念,如果说二十年代的前辈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所写的《走向新建筑》是本世纪初工业社会的建筑宣言,那么《癫疯的纽约》则是本世纪末消费社会的建筑与都市宣言,带来的是与前者同样的社会震撼力。 《癫疯的纽约》之后,库哈斯几乎花了二十年不停地建筑,努力实现或证实他早年在书中所提出的建筑理想和宣言,特别是外表与内在行为简单分裂论。 在外表上,库哈斯试图给人一种漫不经心的轻松的感觉,并没有对内部发生的一切有任何的暗示;而实际上,他却对其内部展示的”空”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建筑与都市内的”空”并非”真空”,他要给你一切的可能性,调动你的激情,幻想”虚无”。他要创造一种让你有无限欲望,要进去窥视的”空”,在建筑和大都会的空间里去创造一种拥挤的文化。正如勒·柯布西埃、马塞尔·杜尚曾经给后人设下的无数令人迷幻的陷井一样,库哈斯这位天才建筑师也给我们这代人设下了迷人的圈套: 1. Villa Dall’Ava住宅(巴黎,1991完成) 毫无疑问,冉·库哈斯对希望生活在这座玻璃盒子里面的主人们产生了好奇心。而所有的以上片段只是这种好奇心贯穿于整个漫长的建筑构造过程中的一种故事性的积累。 2. Grand Palais, Lille(法国,1996年第一阶段完成) 无修饰的木夹板、镀锌铁皮、未作表面处理的混凝土、裸露的荧光管,这一切均无娇造作之感。库哈斯在自己的建筑作品里对于细节大样或多或少显得轻松自如,并愿意去使用这些很

理性与浪漫的交织——荷兰建筑三

他们一直致力于拆散在建筑构件上的设计,将那些复杂的要素(基础和楼板、主要支撑结构、外壳、设备和室内)分解为更小的部件,这样就更加明了这些部件的功能,从而可以废弃那些多余的构件,同时还能在这些单独构件的具体功能的基础上对这些要素进行改进,例如代尔夫特的“两幢没有屋顶”的住宅(“two without a roof”house in Delft 1989年图18)。 2.浪漫的理想 虽然荷兰的现实极为艰巨,导致人们必须理性地对待处理,以至于MVRDV发明了“数据分析设计”,一些限定条件例如城市的发展标准、需要的程序、技术的可能性、未来住户的要求、周围邻居的要求等,构成了设计的基础参数,通过计算机的综合并产生一个“图解”,它不仅影响了平面、造型,也影响了细部设计。其实,这种方法的源头可以上溯到风格派。虽然理性是必须的,但这并未阻止荷兰当代建筑师实现他们浪漫的理想,而这些荷兰建筑师的当代教父显然就是库哈斯。

图18-1 代尔夫特的“两幢没有屋顶”的住宅 在大都市建筑事务所(OMA)的作品中,呈现出一种有组织的无秩序,这是由于他们确信完美是极度无趣的,并且阻止了能引起强烈争论的意外事物的发生。“如果细部处理在从前提出的是要将那些完全不同的材料聚合在一起的话——或许是永久性地聚合在一起——那么,它现在就是一种短暂的耦合,等待着被解开和松开;不再是对差异的有组织遭遇,而是一种僵局、一个体系的突然结束。”因此库哈斯提出了“非细部”(Non-Detail)的概念,在其中似乎实现了一种材料与另一种材料之间完全连续的转变,材料似乎被互不干涉地并置在一起,使得体量感占据主角。另一方面,“非细部”就是消失了的细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未经设计的细部,它们不是建筑细部。在波尔多别墅(Maison á Bordeaux 1998年图19)就显示出在概念、完美和不完美之间的一种强有力的平衡。这幢别墅几乎不能说是精美的或

荷兰风格派及四位代表人物

简述荷兰风格派运动及四位代表人物

“风格派”(De Stijl)是1917—1928 年,具有相似美学观念的画家、设计家、建筑家组织起来的松散集体。他们通过1917年创建的名为《风格》的杂志交流各自的理想,“风格派”由此得名。重要人物包括P·蒙德里安、B·V·德列克、J·J·P·奥德、G·里特韦尔德等以及主要促进者:西奥多·凡·杜斯伯格。风格派反对个性,倡导国际化,排除表现成分,追求简单的几何形式和最纯粹的色彩构图即纯粹抽象。因而,平面、直线、几何形成为其表达手法,色彩减至红黄蓝三原色、黑白灰三非色。 风格特征:剥除设计、绘画、雕塑等的传统特征,采用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称为“元素”;对“元素“进行再组合,并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研究构图的非对称性;反复运用纵横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及中性色。 “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师、建筑师在 1917 年到 1928 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组织,其中主要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杜斯伯格,而维系这个集体的中心是这段时间出版的《风格》杂志,在这个集体活动的10年间有几个人成为了他们的中坚力量,其中包括这个运动的精神领袖杜斯伯格、画家蒙德里安和莱克等,他们与一批分割派建筑加关系密切,这批建筑家包括里特韦尔。“风格派”本原于蒙德里安的绘画探索,但它对设计界的影响巨大。 1917年杜斯伯格在荷兰创建了以几何抽象艺术为特征的风格派。他希望抽象艺术家能够将绘画与实用的艺术设计相结合, 形成风格统一的生活环境, 以此影响大众并改变人们的意识, 最终实现风格派应该带来的简朴与谅解的太平盛世, 结束旧的个人主义世界, 开创新的宇宙世界。与坚持抽象艺术纯粹精神价值的蒙德里安不同, 杜斯伯格坚持将风格派的原则推广到艺术设计运动中。他相信艺术的形式规律是由科学理论、机械化生产、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等要素组成的。 对元素的运用是杜斯伯格作品的典型特征。元素在这里指把传统的建筑、家具, 以及产品设计、绘画、雕塑中所有具象特征完全剥除后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他对艺术的表达从经验的写实跨越到抽象的精神,不描绘自然物象,只是表达作者主观精神并探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形式规律。所谓“元素”不仅包括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基本形, 也包括垂直与水平的直线。由他创造出来的“风格”( De Stijl) 一词就体现出这种元素组合观念。他努力探索一种元素的重组方式, 亦如他对“风格”名称的命名一样, 寻求一种像木工接榫般严密的组合, 这种组合

小议荷兰风格派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小论荷兰风格派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摘要: 风格派从一开始就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它反对个性,排除一切表现成分而致力探索一种人类共通的纯精神性表达,即纯粹抽象。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简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因而,平面、直线、矩形成为艺术中的支柱,色彩亦减至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灰三非色。艺术以足够的明确、秩序和简洁建立起精确严格且自足完善的几何风格。 关键词:荷兰风格派蒙德里安凡·杜斯堡发展历程影响 正文: 众所周知荷兰是一个拥有童话风车的国度,我对她所孕育的风格派颇感兴趣,也想知道荷兰风格派对现代设计的影响,遂做论文。 一战期间,荷兰作为中立国而与卷入战争的其他国家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相互隔离。在极少外来影响的情况下,一些接受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现代观念启迪的艺术家们开始在荷兰本土努力探索前卫艺术的发展之路,且取得了卓尔不凡的独特成就,形成著名的风格派。 荷兰风格派运动,主张纯抽象和纯朴,外形上缩减到几何形状,而且颜色只使用黑与白的原色。同时它也被称为新塑造主义。 风格派正式成立于1917年,其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其他合作者包括画家列克、胡札、雕塑家万东格洛、建筑师欧德、里特维尔德等人。显然,风格派作为一个运动,广泛涉及到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诸多领域,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风格派从一开始就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它反对个性,排除一切表现成分而致力探索一种人类共通的纯精神性表达,即纯粹抽象。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简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因而,平面、直线、矩形成为艺术中的支柱,色彩亦减至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灰三非色。艺术以足够的明确、秩序和简洁建立起精确严格且自足完善的几何风格。对于风格派的这种艺术目标,蒙德里安更喜欢用“新造型主义”一词来表达。他把新造型主义解释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自然的丰富多彩就可以压缩为有一定关系的造型表现。艺术成为一种如同数学一样精确的表达宇宙基本特征的直觉手段。”艺术的最终目的

荷兰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类专业怎么样

荷兰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类专业怎么样 由于荷兰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荷兰的建筑师们在建设城市的时候要非常费力,但正因为如此才考验了荷兰的建筑师的能力,才有了今天独具魅力的荷兰建筑。那么今天的话题是,荷兰专业里的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如何呢,容天道小编一一道来。 荷兰有一首著名的儿歌歌词是这么写的:“阿姆斯特丹是建在桩子上的城市”。荷兰具有在极端困难的自然条件下建房的丰富经验,荷兰几家公司即是令人赞叹的香港机场的联合城建者,合作和规划截水造地相关事宜,大坝建成后,则需负责对新造地理质地进行开发。城乡规划学在荷兰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建筑设计师和城市建设者经常组织到荷兰的游览活动,他们前来参观享誉世界的荷兰建筑典范,这些范例很少是独立建筑,更多的是整个住宅区和楼盘。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荷兰建筑设计师逐步发展成为公共住房建筑的设计专家,这些居住楼很吸引人而且廉价,是专为工人和兴起的中产阶级开发的。享有盛誉的住宅区有所谓的“阿姆斯特丹派”(Amsterdamse School)和鹿特丹花园城,它们现在仍然是建筑设计师的灵感源泉。设计的关键是要最有效地使用有限的现有空间,在不影响舒适程度上,还要保护居住在独立住宅和套房里家庭的隐私——因为在面积仅为4.15万平方公里的荷兰土地上居住着1600多万人。 荷兰多所大学和专业院校设立了多种用英语授课的涉及建筑和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专业课程,其中有硕士学位课程,也有涉及专业性选题的课程。荷兰人喜欢言行一致。“实践是最好的教员”这种说法也体现在荷兰高等教育领域。荷兰高等教育以重视研讨会和课堂讨论为特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教师教导之外尽可能地施展其才华。在注重设计的专业课程里,这种教学形式对学生极具吸引力和挑战性,因为他们有机会通过主动运用自己的才华来发展才能 荷兰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类专业优势: 1.城乡规划学在荷兰有着悠久的历史。荷兰具有在极端困难的自然条件下建房、增加土地利用率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的丰富经验。 2.世界建筑设计师发展成为公共住房建筑的设计专家,享有盛名的住宅区有“阿姆斯特丹派”和鹿特丹花园城。 3.荷兰设计的关键是要最有效地使用有限的现有空间,同时不影响舒适程度,还要保护居住在独立住宅和套房里家庭的隐私,此设计理念非常符合现今社会发展。 推荐院校:莱顿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荷兰海牙皇家艺术学院 作为新兴的荷兰热门留学专业,建筑学及城市规划专业都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而且如今荷兰的这类人才也非常稀缺,因此留学选这两个专业的任何一个都比较吃香。 天道六步曲服务体系由六大步骤和36项子模块组成,核心内容包括留学理性规划和背景提升、考试个性化辅导、文书创作和学校申请、套磁和面试、签证辅导及后期服务、海内外求职。天道六步曲体系贯穿天道所有服务项目:美国名校本科申请,名校硕士申请,博士奖学金申请,TOP 20

荷兰资料详细简介

荷兰 一、地理 (1)位置: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东面与德国为邻,南接比利时。西、北濒临北海,地处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角洲。位于东经3°21'至7°13'、北纬50°45'至53°52'之间。 (2)领土: 荷兰国土总面积达41864平方千米。 (3)地形: 低平是荷兰地形最突出的特点。“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荷兰的最高点是位于南部林堡省东南角的瓦尔斯堡山海拔321米。荷兰地势最低点在鹿特丹附近,为海平面以下6.7米。 (4)气候: 荷兰位于北纬51°-54°之间,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 (5)水文资源: 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有莱茵河、马斯河。西北濒海处有艾瑟尔湖。荷兰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仅天然气和石油储量比较丰富,还有一定数量的煤炭。荷兰天然气开发仅次于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 (6)人口: 荷兰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它的人口密度超过407.5人/平方千米。 二、国家 (1)国名: 荷兰(荷兰语:Nederland),本称尼德兰王国,因其荷兰省最为出名,故称荷兰(Holland)多被世界称为荷兰。位于欧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亚欧大陆桥的欧洲始发点。首都为阿姆斯特丹,政府所在地为海牙。在17世纪,荷兰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2)国旗:

荷兰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蓝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蓝色表示国家面临海洋,象征人民的幸福;白色象征自由、平等、民主。还代表人民纯朴的性格特征;红色代表革命胜利。 (1)国歌: 荷兰国歌是《威廉颂》,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首国歌。 (2)国花: 荷兰国花——郁金香。 (3)国鸟: 荷兰国鸟——琵鹭。 三、文化 (1)语言习俗: 荷兰官方语言是荷兰语,社会风气以宽容开放著称,时间观念强,讲究准时。 荷兰人把胡萝卜、土豆和洋葱混和烹调而成的菜叫“国菜”,每年的10月出去上饭馆吃饭,家家户户都要吃这种“国菜”。 荷兰被誉为“鲜花之国”,其中最多且最著名的花卉为郁金香。郁金香是荷兰的象征,因此被誉为“国花”。因而荷兰素有“欧洲花园”的名称。 (2)节日: 荷兰重要节日及假期有:圣诞节、新年、复活节、女王日、死难纪念日、解放日、耶稣升天日、圣灵降临日、圣尼古拉斯前夜等。 (3)景观: 考斯特钻石厂 水坝广场 郁金香公园 荷兰舞蹈节 豪达烛光之夜 阿姆斯特丹 (4)美称: 风车之国欧洲花园花卉王国

荷兰风格派代表人物

荷兰风格派代表人物: 凡.杜斯堡莱克蒙德里安奥德 凡.杜斯堡: 凡·杜斯堡于1917年在荷兰创建了几何抽象的"风格派",他是该组织的内驱力和整个运动的精神领袖。他坚持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并通过包豪斯提升抽象艺术的地位,进而对现代艺术设计与艺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素"的解构与重组、几何化基本形与骨架的建构、三原色与中性灰的使用以及非对称均衡的追求是他对抽象艺术语言的运用。抽象艺术的扩张,抽象语言的探索使他术的伟大开拓者。 凡.杜斯堡简介:1883年出生于荷兰的乌得勒之。他在早期撰写过寓言、剧本以及通过临摹博物馆的名画自学绘画。25岁那年,他首次举行个人作品展。其后,他开始发表艺术评论,创作了诗歌作品《满月》。自1916年(33岁)起,他参加了先锋派的所有重要活动,相继成为斯芬克司派运动及其同名杂志社的创始人之一。1917年(34岁),杜斯伯格在荷兰莱德创建"风格派"及其同名杂志。1921年(38岁),加入达达运动组织,进行达达艺术活动。1926年(43岁),在《风格》杂志上发表《元素主义宣言》,标志着他与新造型主义的早期原则的彻底决裂,同时也与蒙德里安分道扬镳。1930年(47岁),

杜斯堡成为"具体艺术派"和同名杂志的创始人之一。1931年(48岁)创建发展了抽象--创造团体。同年,他在瑞士的达沃斯去世,"风格派"也因其早逝而解散。[3](P.281)在风格派期间,杜斯伯格领导整场运动并以《风格》杂志为纽带维系成员的关系,传播"风格派"抽象主义的艺术理念。 代表作品: 《玩牌者》 这幅《玩牌者》的母题来源于塞尚的同名作品,杜斯堡将塞尚画中的那种几何构成的处理,进一步引向抽象。我们看到,玩牌者的形象已被抽象成为无法辨认的直线和矩形。那些不同的矩形,形成了一个疏密聚散变化有致的网格结构。在这一网格结构中,所有造型要素均被水平线和垂直线控制着,形成某种节奏和韵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