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情况介绍

合集下载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岗位设置与岗位等级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岗位设置与岗位等级

附表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岗位设置与岗位等级一、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工程技术系列岗位
*注:专业技术一级岗位仅在科技岗位设置。

二、实验技术系列、图书资料系列、编辑出版系列岗位
三、工勤技能系列岗位
四、职员系列岗位
附表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岗位任职条件一、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岗位
二、工程技术系列岗位
三、实验技术系列岗位
四、图书资料和出版系列岗位
学历学位、任职年限等基本任职条件,参照工程技术系列(支撑岗位)执行。

五、职员系列岗位
注:领导岗位中的三级、四级职员岗位的任职条件按照院有关规定执行。

六、工勤技能系列岗位。

大连的研究所

大连的研究所

大连的研究所
大连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在这个城市里,有着许多世界级研究所。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一所综合性研究机构,成立于1949年,是中国最早的化学研究所之一。

该研究所致
力于开展先进材料与能源化学研究,已经在材料科学、催化学、电化学等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研究所还与许多国内外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了广泛合作,为中国的材料科学和能源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连海洋大学是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海洋研究机构之一。

该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研究领
域涵盖海洋科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等多个方向。

在海洋科学领域,该研究所在深海生物、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

研究所还与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大连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是中国最早的计算机研究机构之一,成立于1962年。

该研究所在计算机应用软件、信息系统等领域
有着深厚的研究实力。

研究所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他们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大数据处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大连化学研究所、大连海洋大学和大连计算机应用研究所都是大连地区的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也在社会和产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研究所通过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不断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发展。

大连的研究所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也为大连地区和整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连化物所校训

大连化物所校训

大连化物所校训
(原创版)
目录
1.大连化物所简介
2.大连化物所的校训
3.校训的含义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正文
【大连化物所简介】
大连化物所,全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立于 1949 年,位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是我国化学和物理学领域的一所重要研究机构。

该所以推动化学和物理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培养高水平研究人才、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要任务,取得了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

【大连化物所的校训】
大连化物所的校训是:“求实、创新、协作、奉献”。

【校训的含义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求实”是指追求真理,坚持真实,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严谨求实,不偏离事实,不虚构数据,做到真实可靠。

这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

“创新”是指勇于创新,敢于突破,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勇于提出新问题、新观点,勇于尝试新方法、新途径,做到开拓创新。

这是一种科研精神,也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协作”是指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善于与同学、老师、同事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推动科研工作的进行,做到团结协作。

这是一种团队精神,也是科研工作的基本方式。

“奉献”是指无私奉献,服务社会,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要有社会责任感,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用于服务社会,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做到无私奉献。

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也是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

大连化物所的校训,既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岗位设置与岗位等级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岗位设置与岗位等级
附表 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岗位设置与岗位等级
一、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工程技术系列岗位
岗位
国家通用专 业技术岗位
等级
岗位等级
自然科学研究系列
工程技术系列
一级*
正高级专业 技术岗位
二级 三级
研究员一级(科技岗位) 正高级工程师一级(科技 岗位)
研究员二级
正高级工程师二级
研究员三级
正高级工程师三级
助理馆员二级
编辑(技术编辑、 一级校对)一级
编辑(技术编辑、 一级校对)二级
编辑(技术编辑、 一级校对)三级 助理编辑(助理 技术编辑、二级 校对)一级 助理编辑(助理 技术编辑、二级 校对)二级
三、工勤技能系列岗位
岗位等级 高级技师 技师 高级工 中级工 初级工 普通工
国家通用工勤技能岗位等级 技术工一级 技术工二级 技术工三级 技术工四级 技术工五级
五级
副高级专业技 术岗位
六级
七级
八级
中级专业技术 岗位
九级
十级
初级专业技术 岗位
十一级 十二级
高级实验师一级 高级实验师二级 高级实验师三级 实验师一级 实验师二级 实验师三级 助理实验师一级
助理实验师二级
副研究馆员一级 副编审一级
副研究馆员二级 副编审二级
副研究馆员三级 副编审三级
馆员一级 馆员二级 馆员三级 助理馆员一级
四、职员系列岗位
国家通用职员 岗位等级
三级职员 四级职员 五级职员 六级职员 七级职员 八级职员 九级职员
岗位
领导岗位
综合管理岗位
所长、党委书记
副所长、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所长助理、处长
—— 高级业务主管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介-研究生部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介-研究生部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创建于1949年3月,当时定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后几经更名,1962年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

六十多年来,大连化物所通过不断积累和调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

1998年,大连化物所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2007年经国家批准筹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

2010年8月,大连化物所在“创新2020”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将所发展战略修订为“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生物技术和先进材料创新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

大连化物所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于2011年10月启动了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DNL)的筹建工作,DNL是我国能源领域筹建的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共规划筹建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低碳催化与工程、节能与环境、燃料电池、储能、氢能与先进材料、生物能源、太阳能、海洋能、能源基础和战略、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等11个研究部。

大连化物所还拥有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大连化物所围绕国防安全、分析化学、精细化工和生物技术广泛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工作,设立化学激光研究室、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精细化工研究室和生物技术研究部等五个研究室。

另外,大连化物所还与国外著名大学、公司和研究机构联合设立了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法可持续能源联合实验室、中德催化纳米技术伙伴小组、中韩燃料电池联合实验室和DICP-BP能源创新实验室等十几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申请指南2006年~ 2007年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催化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工作,以新催化反应、新催化材料和新催化表征技术及理论催化的研究为核心,以催化剂活性相、活性中心和反应机理的原位表征和理论计算等基础研究为特色,在能源、环境和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等方面进行应用基础研究。

建立实用催化剂活性、选择性的化学和分子设计的科学基础,努力为我国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资源及能源利用有效化学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在 2006 -2007年度拟接纳下列方面课题,欢迎申请。

下述建议方向,请参考:(一) 新催化反应低温环境催化(申文杰)生物质衍生化合物的催化转化(申文杰)多相不对称催化反应(李灿)低碳烷烃活化(包信和/ 潘秀莲)光催化分解水和重整生物质制氢(李灿)(二) 新催化材料层状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催化材料(申文杰)金属透氢膜(杨维慎)中温混合导电透氧膜材料(杨维慎、熊国兴)均-超细催化材料的低温液相合成新技术过渡金属和分子筛的组合:多相催化剂的化学设计(杨维慎、熊国兴)过渡金属氮化物、碳化物、磷化物和硫化物(李灿/蒋宗轩)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电催化材料、高温催化材料(杨维慎)燃料电池涉及的催化材料(包信和)结构可控的担载型金属催化材料(申文杰)纳米金属催化(包信和)分子筛与多孔催化材料(包信和/ 韩秀文)新型固载催化剂及催化反应研究(杨启华)金属储氢材料的理论研究(李微雪)(三)新催化表征技术及其理论研究催化原位光谱(红外、喇曼、荧光)(李灿/ 冯兆池)催化原位波谱(NMR,ESR等)(张维萍/韩秀文/ 包信和)分子模拟(包信和/ 刘宪春)模拟纳米微探针(STM、AFM、PEEM、HREELS、XPS、UPS)(包信和/ 谭大力)氧化气氛下催化反应的理论研究(李微雪)(四)新设立的方向:酶催化、光催化、电催化新型生物分子固定化和酶催化手性合成(马丁)●欢迎对上述课题有兴趣者前来进行合作研究,实验室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交叉学科的课题将优先考虑给予支持;●申请者最好在课题申请前与拟合作的题目组有关负责人和研究员共同讨论,确定好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本室外聘研究员不必申请开放课题,可直接进行合作研究;●一般的样品测试不属于开放课题支持范围。

大连化物所超高灵敏离子迁移谱研究取得新进展

大连化物所超高灵敏离子迁移谱研究取得新进展
何 硬件改进 。 ( 中 国分析 计量 网)
目前 , 国家大力 实施 的检验检测 认证 机构整合 改革 , 既 为各个检验检测认证机 构 “ 打造具 有竞 争力的认 证检验检测
重大创 成果 的产业化 , 快速推进基 因检测 临床应用 以及 基
因检测仪器试 剂的国产化。 在资金扶持方 面, 此前 国家发改委新 闻发 言人李朴 民 曾 介绍 , 今 年新推 出的工程包 , 发改委将协调有关金融机构加大 支持 , 并鼓励和 引导社会 资本参与 。国内从事基 因检 测技术 以及仪器 、 设备 、 试剂研发 的企业 , 将迎来黄金发展 的契机。
健康 惠民工程包 中 , 将重点发展基 因检测等新型 医疗技术 。 根据规 划 , 发 改委将 在 2 0 1 5 — 2 0 1 7年 3年 内建设 3 0 个
据介 绍 , 分子实验室是 近年来化学传感器领域 的研究 热 点之一 , 它突破 了传 统意义上化学传感器对检测物 “ 一对一 ” 的检测模式 , 可实现单一传感 器对多种分析物互不干 扰的正
际一 流 品牌 , 任重道远 。
的高压脉 冲。在离子 门开启 的时间间隔 内, 该高压脉 冲将 电 离区 的电场强度快 速提高 1 0到 2 O倍 , 驱动其间 的离子全 部
通过离子 门进入 到离子迁移管 中。实验结果显示 , 该技术 可
以在保证离子迁移谱原 有分辨能力 的前提下 , 将离子源 中离 子 的利用效率 由原来的 1 %提高 到 2 0 %左右 , 极大地提高灵 敏度 。例 如对 S a i t n毒剂模 拟剂 D MMP的检 测灵敏 度提高 了2 5倍 。该技术 实施简 单 , 无 需对 已有离子 迁移管 进行任
苑 国强 , 等: H y d r aⅡC测汞仪的 日 常维护及故障排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是一个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具有较强技术开发实力、以承担国家和企业重大项目为主的化学化工研究所。

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两个: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分为二级学科六个: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和工业催化。

63位博士生导师中有中科院院士10人,工程院院士4人。

一九九八年我所以其雄厚的整体实力被中国科学院批准首批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

本所具有一流的研究生公寓和科研条件,自2000年开始招收与企业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欢迎有志青年及大、中型企业的科研骨干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1.本所2008年博士生公开招考为一次(秋季入学),预计招生博士生112人(含硕博连读生);
2.报名时间: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具体详见网上通知)
3.报名方式:网上报名,详见博士生报考须知;
4.考试地点: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5.助学金:10,000—18,000元/年
6.有关详细情况请与我所研究生部招生办联系。

7.欢迎访问我所主页:
研究生部主页:招生E-mail信箱:sxs@
单位代码:80038 地址:大连市中山路457号邮政编码:116023
单位代码:80038 地址:大连市中山路457号邮政编码:116023
联系部门:研究生部联系电话:(0411)84669170 84379006 联系人:孙晓珊熊博晖
单位代码:80038 地址:大连市中山路457号邮政编码:1160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情况介绍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

六十多年来,大连化物所通过不断积累和调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

1998年,大连化物所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2007年经国家批准筹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

2010年8月,大连化物所在“创新2020”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将所发展战略修订为“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生物技术和先进材料创新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

大连化物所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于2011年10月启动了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DNL)的筹建工作,DNL是我国能源领域筹建的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共规划筹建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低碳催化与工程、节能与环境、燃料电池、储能、氢能与先进材料、生物能源、太阳能、海洋能、能源基础和战略、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等11个研究部。

大连化物所还拥有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大连化物所围绕国防安全、分析化学、精细化工和生物技术广泛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工作,设立化学激光研究室、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精细化工研究室和生物技术研究部等五个研究室。

另外,大连化物所还与国外著名大学、公司和研究机构联合设立了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法可持续能源联合实验室、中德催化纳米技术伙伴小组、中韩燃料电池联合实验室和DICP-BP能源创新实验室等十几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自建所以来,大连化物所造就了若干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及一大批高素质研究和技术人才,先后有16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位当选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引进百人计划39名。

截止2011年底,全所共有职工102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18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5人。

大连化物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具有化学和化工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审批权,截止2011年底,共有博士生导师88人,硕士生导师172人,在读研究生74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86人,硕士研究生255人。

已培养研究生1823名,其中博士1076名。

设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89人。

项目成果1.导电橡胶导电橡胶是各种导电粒子分散于橡胶中制成的弹性导电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同时具有橡胶的弹性。

导电橡胶CR型是金属导电粒子银粉分散于硅橡胶中制成的弹性导电材料。

CR型为灰白色,表面光滑,色泽一致,无明显气泡、裂纹、皱折、杂质和胶疙瘩,可达到橡胶制品物理性能的一般要求。

拉伸强度≥0.6MPa。

CR型导电性能接近于金属,体积电阻率≤10-2Ω×cm。

CR型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性能,可在-55~+100℃(短时175℃)使用,同时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能。

CR型可制成不同厚度的导电橡胶片,如0.5mm、1mm、2mm厚等。

也可制成各种形状的胶条,还可以制成"O"行圈或其他特殊形状的密封圈等模压制品,用户提供尺寸可代做模具。

导电橡胶CR型广泛用于弹性导电目的,可用于屏蔽系统和微波系统,制作密封垫、密封圈,同时达到电密封和气密封,也可制作弹性接点电导通件。

导电橡胶CR型已成功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导电性能和弹性均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也开展了其他种类导电橡胶的研制工作。

2.防振阻尼材料空气动力机械的送风管道、机器的隔声罩等,一般均由金属薄板制成。

机器的噪声由它辐射出去对工作环境造成噪声污染。

为了防治这种辐射噪声,常在金属板表面涂覆防振阻尼浆。

防振阻尼浆是一种内损大的材料。

涂覆于金属壳体后,使其在产生高的振幅前先将振动能消耗掉,达到减小振幅,降低噪声的目的。

CZ型防振阻尼浆由有机树脂和适宜的填料制成,分为约束型阻尼材料、非约束型阻尼材料。

它们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保温隔热性能和阻燃性能;与金属板有良好的结合力;耐水;耐油;可在-55~+80℃下长期工作。

此外,无溶剂污染,固化快,便于施工,特别适合形状复杂的壳体涂覆,可以做到平整美观。

CZ型防振阻尼浆的主要性能指标(约束型)1.阻尼因子:涂覆厚度与金属板厚度之比为2:1时,在-10~+50℃温度范围内,损耗因子为0.07~0.11;2.密度:0.9克/厘米3;3.导热系数:0.17千卡/米•时•度;4.抗拉强度:1.5兆帕;5.耐水性:水浸48小时不变;6.耐油性:油浸48小时不变;7.耐温性:-55~+80℃不流挂,不脱落;8.阻燃性:氧指数>26,离开火焰立即自熄;9.固化速度:常温下4小时初步固化,24小时完全固化。

以上为约束型阻尼材料的性能指标,一般应用可采用非约束型阻尼材料,效果良好。

3.工程用微波吸收材料泡沫塑料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电性能,重量轻,可用于飞行器吸收杂波,改进雷达性能以及隐身目的。

橡胶吸波材料具有耐天候性能,可用于室外目的,还可以做得很薄,贴于金属基底使用。

可机械加工的磁性吸波材料可加工成各种形状,用于微波系统,做吸收负载。

泡沫塑料吸波材料角锥型,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垂直入射、斜入射、散射和隔离衰减性能。

当材料厚度与工作波长之比为1、2.5、8时,垂直入射的反射率Rw分别达到-30、-40和-50 dB,斜入射一般在30°内Rw变化不大,随着入射角增加,Rw逐渐变差,60°时,Rw比垂直入射时高10-15 dB。

散射电平比较低,一般低于垂直入射和斜入射的Rw。

一般也有较好的隔离衰减性能,对于较大的情况,隔离衰减可达-40 dB以下。

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橡胶波导终端负载,以橡胶和吸收填料压制成特殊的形状制成。

不仅吸收性能好,而且有弹性,安装方便,耐老化性能好,品种系列齐全,适合小功率使用。

可机械加工的高损耗磁性材料广泛用于整机,吸收S波段、C波段、X波段、Ku波段及8毫米波段的电磁能量,电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材料的机械加工性能、机械强度和表面光洁度良好,抗震、抗腐蚀,可在恶劣环境条件下使用。

在微波和雷达系统广泛使用各种微波吸收材料,吸收杂波,消除干扰。

4.热防护涂料ES型热防护涂料主要用于减小火箭发射时高温高速燃气流的热烧蚀和热冲击。

当火箭发射升空一瞬间喷出的高温、高速燃气流对发射台造成损害,将发射台涂以热防护涂料,可使金属表面隔热,减少热烧蚀和热冲击,并防止发射台在多次热冲击载荷作用下产生热疲劳、热龟裂和热断裂,从而确保发射台工作的可靠性,延长发射台的使用寿命。

大连化物所研制的复合热防护涂料为双层。

底层为环氧酚醛烧蚀涂层,与钢板结合力强,耐烧蚀,有韧性抗弯、抗震性好。

表层为水性热防护涂料,耐热好,抗冲刷。

表面可以涂抹或喷涂达到表面美观。

突出的优点是一次涂复,可多次使用。

每次发射后,只需做一般修补,表面重新涂刷和喷涂,即可再次使用。

5.用于天线的各种功能罩飞行器、舰船及地面雷达的天线广泛使用各种功能罩,如极化滤波罩、园极化罩、口面罩、天线罩、吸收罩等。

极化滤波罩可吸收交叉极化波,而对有用信号却衰减很小,可改进天线性能。

我们试制了盘形、平板形等形状的极化滤波罩,突出特点是对杂散信号可衰减12dB以上,而对有用信号衰减很小,可抑制天线系统正交极化干扰,抗干扰能力提高10dB以上。

园极化罩可将线极化波转化为园极化波,而对信号的影响很小,可减弱阴雨天气对信号的影响,提高雷达性能。

我们试制的产品用于跟踪制导雷达中的精度跟踪天线,满足各项性能指标。

天线罩、口面罩起着免受风、沙、雨、雪、日光老化和机械碰损等使用的环境的影响,有的还起着密封作用,它是以泡沫塑料和其他透波良好的物质并辅以玻璃钢等增强措施的结构。

我们试制的泡沫塑料天线罩强度好,具有良好的电性能,透波率达95%以上,而对天线指向精度、零值深度、第一副瓣电平无明显影响。

耐温型可耐170℃。

天线罩直径最大达1米以上。

我们试制的口面罩用于跟踪制导雷达中精度跟踪天线,损耗小于0.2dB,满足天线各项指标。

还有耐高功率型口面罩,内部可充气。

吸收罩可用极化吸收材料加工制成,它对垂直极化(水平极化)波可衰减10dB,而对水平极化(垂直极化)波的适波率可达97%以上,可制成平板形、盘形,用于天线消除杂波。

这些用于天线的功能罩已获得成功地应用,还可以按用户要求进行各种功能罩的结构设计。

6.新型相变储能材料将利用太阳能和低谷电与相变材料相结合,应用于建筑墙体或地板,通过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进行能量的贮存和使用,是调整经济结构、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开发系列相变温度适中、相变潜热大、耐久性、经济性、储/放热性能优良的新型高潜热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组长期从事材料热化学,热物理和热分析研究,已经在水合无机盐相变材料的凝胶化,有机相变材料的微胶囊化和相变材料的导热能力改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已经研制出了循环储热性能稳定,过冷度极小的基于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的相变材料,成功制备了以石蜡为相变材料的微胶囊相变材料,发表多篇相关的研究论文,并申请了多项专利;主持的“新型相变储能材料”项目研究,荣获2004年度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

相变材料调温效果图2004年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本项目组通过将无机-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嵌入到地板和墙体材料中,应用太阳能、谷期电能或晚间的冷空气给相变材料供热(冷),再由相变材料给房间供热(冷),以维持房间的温度始终处于人体感觉舒适的范围内。

相变材料用于地热材料,能够避免室内温度突然升高或降低,减少供热用煤的使用量,还可用于电子元器件散热控制,对于建筑节能与电子行业等具有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7.高品质纳米粉体材料大规模制备技术纳米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崛起和飞速发展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

纳米材料的品质(如晶粒尺寸、分布和形貌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制备技术。

目前,工业上普遍采用液相反应法生产纳米材料,涉及沉淀、洗涤、干燥、焙烧等多个单元操作,其中沉淀为瞬时反应过程,受微观混合控制,是影响纳米材料粒径大小及粒度分布的关键步骤;但由于传统釜式反应器内的微观混合效果较差,造成局部物料浓度过高,存在粒径大、粒度分布宽等缺点;同时,生产工艺为间歇式操作模式,易造成劳动强度大、不同批次的产品质量重复性差等一系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