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电影文化比较
中西方电影比较

源自文艺复兴的思想 基督教
文化 宗教
法制观念的不同
佛教 儒家学派思想
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 注重实践,勇于探索, 西方 富于冒险
法制观念的不同 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
中国
西方 主张用“法
提倡自我的 完善,不提 倡用法律法
制”,通过制
度,通过政
为什么中国的动作电影往往出现 治机构来约束 规来约束人, “侠以武犯禁”的场面
3、西方则更注意主观能动性 4、中华民族内倾型人格
西方电影——英雄人物铭刻心
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不同
法制观念的不同
What’s the difference?
中景的不同 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 脱,以“仁”和“孝” 中国 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不同 为社会架构的核心。
Noah’s Ark小组制作
Noah’s Ark小组制作
成 员
张 天 驹
徐 磊
李 世 文
陈 翟 正 Noah’s Ark小组制作 超 翔
中国电影与西方电影的不同
1、几乎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
1、相对开放的地理环境 中国电影——平凡普通出真情
2、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
3、注重人情世故
PK
2、交流频繁、相对动荡的社会
对法律的重
视不是很够。 制约,道德则 处于从属的地 位。
法制观念的不同 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不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 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
咳咳,该到正题了~~ 严肃点!!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比较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比较姓名:陈家梅院系:教育与音乐学院班级:艺术管理摘要中西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电影的比较分析,可以透视中西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文化中西电影差异电影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
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自然反映在他们的电影当中。
因此,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很好途径。
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电影中的宗教差异基督教是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公元4世纪时成为罗马帝国的主要教派,中世纪时期欧洲大部分人都成为了基督教徒,同时,基督教也在中东、北非和印度部分地区成为了少数教派。
紧接着地理大发现之后,经过传教士的不断传播和殖民扩张,基督教传至美洲、澳洲,而后遍布世界各地。
因此,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成型有着重大影响作用。
佛教起源于印度,约在公元1世纪开始从古印度经丝绸之路传至中国,并得到了皇室的重视,许多佛经被引入中国,许多印度高僧来华讲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佛教又衍发出许多流派。
这些流派大多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或其它一些哲学思想,渐渐地中国佛教摒弃了那些不适合中国社会的规则与条例,融入了一些新的教义,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并带有自己的特色。
佛教对中国人的思想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我们的美学、政治、文学、哲学和医药等方面,当然也影响着我们的电影。
1 基督教对西方电影的影响基督教三大教义分别是三位一体、原罪与救赎。
三位一体就是圣父、圣子与圣灵是上帝的三个不同表现。
原罪是人类堕落的结果,人类始祖偷吃禁果的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原罪的起因,只有上帝的恩赐可以解救堕落的人类。
救赎就是上帝和其他一些更高的力量,通过赐予人类永恒的生命或来生,来拯救人类精神上的死亡与终身诅咒。
中西两部电影文化的对比

以财富为中心的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和以自然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迥然不同的。
中国电影比较突出的情感表现特点有:崇尚道德伦理、中庸有度,欣赏柔静的艺术美感,留下充分的叙事和表演空白,给观众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具有内敛、写意和含蓄之美等等。
而西方的情感表现特点是大胆、率真、直露、张扬,喜欢不遗余力、淋漓尽致的表达,好像中国画中的工笔那样真实细腻、纤毫毕现。
在处理同一题材的中外影视作品中,不仅思想文化内涵不同,艺术手段也有差异。
关键词中外影视;思想文化;内涵;比较儒释道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它们不仅雕塑出中国人性格的基本特征,而且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思想,全面地浸润了中国的文学及艺术。
在西方同仁关注自然,探求宇宙的发展本源与规律的同时,中国的人文学者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生活的现实和现实中的人本身,“形成了独特的…文人精神‟:一是深刻的忧患意识,二是对道德理想的探求和对社会道德秩序的建构与维系,三是具有强烈的政治抱负,关注政治、参与政治,托政治于学术之中”。
这些“文人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影视中,以至于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影视作品中找到它们的影子。
因此,中国影视经常表现的主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抱负,“发乎情止乎礼”、“朋友之妻不可欺”的情感原则及道德伦理等。
回顾电影艺术在我国发展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电影先驱们曾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影视作品,其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目共睹。
但与影视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为什么国外优秀电影比比皆是,国内却寥寥无几?许多蜚声国际影坛的经典大片在中国却叫好不叫座?如何使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加入wto以后,我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引进了国外的许多优秀影片。
同时,为了增加竞争力,使外国了解灿烂的中国文化也将许多商业大片送出了国门。
面对着“全球一体化”潮流的冲击,我们要如何应对?如何在中国了解世界的同时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中心思想上的差异。
中西方电影文化比较

中西方电影文化比较电影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它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故事和情感,体现着不同文化的思想和审美观。
中西方的电影文化因为地域和历史的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也有相互借鉴与碰撞的部分。
本文将就中西方电影文化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之处。
一、价值观念中西方的价值观念在电影中有着明显的不同。
西方电影文化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自由民主,追求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而中国传统电影文化则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强调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这种价值观的不同也影响了电影的主题和情节,西方电影的主角通常是独立的英雄,以个人奋斗为主题;而中国电影则更多地展现了集体的力量和个体在集体中的奋斗。
二、审美取向在审美取向上,中西方电影文化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西方电影更加注重视觉冲击和情感表达,追求高度的表现技巧和视听效果,强调悬念和紧张感,突出个人情感和个性特征。
而中国电影更注重情感的内在表达和深度的意境,侧重于情感的柔和和细腻,追求一种含蓄的审美感。
中国电影也更加注重叙事的节奏和情节的纠缠,展现了一种缓慢的审美趣味。
三、文化传承在文化传承方面,中国电影注重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电影之中,使观众领略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而西方电影则更加喜欢突破传统和挑战权威,强调创新和变革,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加倾向于个体的创造性表达。
由于西方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西方电影产业更容易接受来自不同文化的影响和融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电影文化产业。
四、影响力和发展中西方电影文化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地位。
西方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力是无可置疑的,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这得益于西方电影产业的发达和市场化,以及其对世界各地文化传统的吸收和融合。
而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响力方面也有所增强,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和国际化努力,使得中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国电影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电影中体现的中西文化模式差异

电影中体现的中西文化模式差异电影作为一门文化艺术,其意义在于体现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价值观、道德观与文化观。
优秀的影视作品是对现实社会和生活的概括与总结,是对生活中有代表意义的人物和事件的加工和演绎。
1993年的《喜宴》可以说是华裔导演李安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荣获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第30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
李安用一场《喜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外文化差异的冲突和融合。
▲▲一、传统保守的文化特征和多元开放的文化特征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这一地区三面接陆地一面靠海。
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中国人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外界打交道,所以中国文化始终保持着一种自我独立的状态。
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就是对人谦恭、办事小心、遇事忍让、表达含蓄等。
而作为西方文化源头的希腊与古罗马地处半岛之上,那里海上交通发达,海上贸易繁荣。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的海洋性地理环境使西方人形成了外向好动、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富有冒险精神的性格特征。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里克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形象地诠释了西方人的这种海洋型文化。
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是中西文化特征的差异在《喜宴》中最突出的表现。
影片男主人公高伟同是个在美国纽约做房地产生意的台湾人,事业有成、收入可观,他的同性恋身份并没有对他的事业和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然而,如果高伟同以同性恋身份生活在中国,即使他有出类拔萃的能力和高人一等的学历,他也只会被主流社会认为是异类,受到排斥,很难获得平静的生活和事业的发展。
▲▲二、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中西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体现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中国人主张的集体主义体现在: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的利益。
中国的集体主义在家庭范畴上的体现就是孝道。
几千年来,儒家的孝文化就指导着中国人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
在家庭范围内,孝道体现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孝敬老人,顺从老人的意志,满足老人的要求。
中西电影文化的差异

中西电影文化的差异14物流4班54号朱锐基众所周知,电影是反映不同时代的特定文化产物,它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主流文学和审美艺术。
随着中国国际化的发展和电影行业的蒸蒸日上,当今很多影片中不仅加入了中西方文化的因素,而且在电影的内容表达蕴涵和角色画面的表现手法上呈现多种多样的趋势,使得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被淋漓尽致地投射到电影的各个环节中。
而究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根源,主要是与传统民俗、宗教、自然等相关联。
一、中西电影中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左右人们的意见,影响人们的行为和评价,决定人们的言行和思维方式。
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系统,不同的文化价值。
“一种文化下的价值观与言行或许得不到另一种文化的理解与接受”。
如电影《刮痧》中许爷爷用中国传统的刮痧方法给他的孙子丹尼斯治疗轻微的发烧,却被美国当局误认为是虐童事件。
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复杂。
1.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电影《克莱默夫妇》“用一种间接的方式向人们解释了个人主义”。
泰德·克莱默是一位颇具天赋的广告策划师,努力赚钱养家,但他的妻子乔安娜却要与他离婚。
中国观众或许不能理解乔安娜为何要离开她的丈夫?泰德从未虐待过她和孩子,也没有对她不忠,尽量满足她想要的东西。
在中国,像泰德这样的男人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好丈夫,因为他努力工作都是为了支撑这个家庭。
但乔安娜并不这么想,她说,“我的一生,我感觉我是某个人的妻子,某个人的母亲,某个人的女儿,即使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我是谁,这就是我为什么离开你的原因”。
从她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乔安娜个人意识的觉悟和对个性自我的追求。
2.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集体主义注重集体和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集体主义的精神支柱和整体主义有关,即整体大于部分。
集体主义通常与个人主义相对,特别是这些观点经常在系统中相互结合。
那些拥有集体主义思想的人认真遵守社会或团体的规则,保护集体、社会、国家的利益。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跨文化分析——以电影《刮痧》为例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跨文化分析——以电影《刮痧》为例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跨文化分析——以电影《刮痧》为例引言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变得日益频繁。
而这些文化差异正是跨文化交流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其显著特点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因此,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角度,通过分析电影《刮痧》,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各个层面上的反映和影响。
一、电影《刮痧》的简介《刮痧》是一部由中国导演拍摄的电影,讲述了一个中国传统疗法“刮痧”的故事。
在电影中,主人公为了治愈自己的病痛,接触到了刮痧这种不同于西方传统医学的治疗方式。
这个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去看一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医学领域中的体现。
二、中西方医学1. 学科体系中西方医学的学科体系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传统医学强调整体观念,注重环境与人体的和谐关系。
而西方医学则侧重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这种差异导致了疾病观念、治疗方法以及医疗体制的不同。
2. 病因论中西方医学的病因论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传统医学强调“阴阳五行”的平衡,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内外环境的不平衡引起。
而西方医学则倾向于寻找明确的病因,如细菌感染、遗传等。
3. 治疗方法中西方医学的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医学注重整体调理和草药治疗,强调促进机体自愈。
而西方医学则侧重于手术和药物治疗,追求疾病的部分治疗。
三、电影中的刮痧与中西方文化差异1. 治疗理念电影中,主人公选择刮痧作为治疗方式,展现了中国传统医学独特的治疗理念。
刮痧的治疗目的是通过刺激皮肤,促使体内毒素排出,恢复体内平衡。
而对于西方观众来说,他们可能对刮痧这种疗法感到新奇并对其效果产生怀疑。
2. 治疗方式电影中展示了刮痧的具体过程,包括使用特殊工具刮动皮肤,以及导致皮肤出现暂时性红斑的情景。
这种方法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被视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对于西方观众来说,这可能会引发不解和担忧。
3. 身体观念在电影中,刮痧不仅作为一种疗法,还展现了中国传统对身体的特殊观念。
从电影论中西文化差异

从电影论中西文化差异从电影论中西文化差异无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电影的内容中可以明显感觉到思维方式的差异。
其实思维方式是主导一切文化差异的根本。
二是从电影的拍摄习惯这一技术层面可以感觉到文化的差异。
东方电影导演是注重色彩表达感情的,而西方电影更加注重光影的变化,来传达情感。
三是从电影的文化衍生物副产品的方面,也明显能感觉到文化差异。
美国的电影是工业化的,产业链条非常完整。
而中国和东方的电影更多是为了传递情感、表达述求。
即使拍出了大片,也不能把大片的产品中影像转化为实物,进行二次销售。
思维方式上,西方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于是便有来一大批《超人》、《蜘蛛侠》、《蝙蝠侠》、《007》等一系列凭借个人能力拯救世界的电影。
同样西方人是崇前的,于是《黑客帝国》、《变形金刚》也成为来西方人的不朽之作。
而对于东方人而言,他们崇尚团结,反对特立独行,同时怀古情节也颇为严重,因此《黄金甲》、《赤壁》也会风靡一时。
从技术层面来讲,中国的各方面特效技术都远不及美国。
但从一个《阿凡达》来讲——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斥资5亿美元,历时12年精心打造的史诗级科幻巨作,其特效成分就占了整部电影的80%。
而中国的电影则更注重于人物的刻画,电脑特效使用的程度与深度都是微乎其微的从电影的文化衍生物副产品的方面来讲,西方的电影做的是非常之完美的。
从《变形金刚》来看,虽然其电影在影院早已下线,然而其票房却一直处于收入状态,原因就在于电影公司对电影的周边产品的制作与版权保护方面做得十分周到,使得标价近千元的实物“变形金刚”热销于荧屏之外。
而中国的《长江七号》正版的“七仔”在还未面世之前,各式各样的“七仔”就开始活跃于全国各个电影周边市场。
类似于这样的中国电影还有很多,不得不说这是中国电影的悲剧。
以上是对中西方电影内容上的总结,下面我们要说一下关于电影叙事上的不同。
很多人都发现了,中国的一些电影,在表达情感时候经常会用景物来做铺垫和衬托,靠景色来突出人物的情感及当时环境的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说中西电影艺术发展史好比是一个竞秀争奇的山系,那么美国的《乱世 佳人》和中国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便成为当时这一山系里遥遥相对,耸然 并峙的双峰。 这两部史诗巨片无论是在故事内容,叙述结构或审美风格等方面,都形成鲜 明的区别对照。如果从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角度,探讨这两部艺术杰作在审 美追求方面的异同。那么,不仅可以欣赏其精湛的艺术表现,而且可以领悟 不同民族文化精神和社会特征的真谛。
西方英雄传奇VS东方家国故事
《乱世佳人》中的斯佳丽作为不朽的艺术形象, 其主要的内核是美国民族的 精神象征!是西方传奇故事中真正英雄的写照% 斯佳丽是位聪明、热情、坚毅 的女强人。无论在任何逆境中,或者是在孤立无援的任何时刻,都体现出一种 执著的信念和坚忍不拔勇气。 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则以素芬一家人的苦难遭遇为缩影,十分突出地 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广大百姓的悲惨命运,集中地反映了具有东方伦理情调 的家国故事的文化特征。
在银幕色彩的构成与艺术处理上
浪漫中的写实VS写实中的浪漫 • 西方:电影非常注重作品整体色 调的意蕴表达,美术师的主观色 彩意识及其浪漫主义气息的色彩 观念,使银幕色彩效果与人物的 情绪和心理直接结合,从而达到 写实。 中国:电影作品中,纪实色彩较 多,浪漫主义的色彩内容较少, 在纪实中营创追求的意境,达到 写意的目的。
《纯真年代》
在人物造型设计上:简洁VS复杂
• 西方:电影中的人物、化装和服装的造型特点,一般是简洁明 快,个体的色彩构成和服装样式较为单一,装饰效果非常强烈, 人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具体、鲜明,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 • 中国:电影中的人物造型复杂,既强调和谐中的对比,又注重 对比中的和谐;色彩结构,尤其是古典历史影片中的整体色彩 形 象,构成复杂,含义异常丰富且耐人寻味。
•
•
•
在电影空间的造型设计上:味单纯而意直露VS象有尽而意无穷
西方电影作品中人物的生存空间与活动环境往往大而开放,整体结构样式相对简单。 然而,一场景的层次较多,构筑形式比较复杂, 装饰感很强。一部影片的总体空间, 层层套扣,节奏鲜明,形成一种味单纯而意直露的整体造型形象和艺术特色。 中国电影作品中人物的生存空间与活动环境,同西 方电影相比较相对小型、封闭; 物质空间的装饰华丽、精美,或极富民族生活情趣,涵义丰富,耐人寻味;空间结 构复杂而完整,节奏疏缓,组合形式因重复布局 (如“四合院”、“宫殿”的院 套院、屋连屋,农村院落的造型相对一致等)而显得臃肿和单纯;美术师非常讲究 整体意境的营造,含义深藏不露,具有“意象合 一,象有尽而意无穷”的造型艺 术特点。
目录
• • • • • 原案例分析
中西电影艺术比较
电影的比较离不开整个中西文化差异的大背景 中国:儒、释、道 西方:基督教
产生差异的原因
• 由于东西方民族的历史渊源、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结构、精神气质,乃 至民风民情等均有很大的差异所致。 另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电影本性的认识程度,以及对新电影观念的创立, 也促使各国电影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民族风貌和艺术特色。 有书论称,在中西电影作品中,所谓东方的“阴柔”、西方的“阳刚”。 这种貌似真理的比较结论,使人很难苟同。 因为中国电影中的阳刚之气是在含蓄的银幕陈述中表露的,有一种东方民族的 内在气质美。
好莱坞情节剧VS中国伦理情节剧
《乱世佳人》是美国好莱坞情节剧电影发史上一颗最闪亮的艺术明珠, 是好莱 坞情节剧电影艺术的集大成者, 这部长达220分钟的史诗性影片, 以广阔的时 代背景和宏大的叙述结构展示了丰富的社会内容与必然的历史趋势。影片严格 按照传统的戏剧式结构, 运用单线索的叙述方式, 以主人公斯佳丽与几个男人 的纠葛和她的几次婚姻变化为叙事主体, 成为一部不折不扣的战争浪漫史诗。 既直接反映了美国历史上南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心灵创伤,又间接折射了 美国民族精神的真正内涵。 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既标志着蔡楚生电影创作艺术的顶峰, 也是中国伦 理情节剧电影的艺术典范之一。蔡楚生&郑君里在借鉴我国古典文学和古典戏 剧的表现手法, 适应民族思维习惯和欣赏品位, 将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十分 自然地融入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中。 充分体现了民族化审美情趣与电影这一 现代文化载体的完美结合。
西方演技VS东方演技
《乱世佳人》中一批一流演员 的表演创造,也大大促进了影 片的成功, 像克拉克·盖博, 费雯·丽等,都以出色的演技 赋予影片人物以鲜明的个性和 巨大的魅力。 尤其是费雯·丽 #她的迷人的容貌,高雅的格, 非凡的气质和精湛的演 技。为《乱世佳人》的成功起 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 影片主人公的扮演者如白杨、陶金、 舒绣文、上官云珠、吴茵等, 都是 当时的明星,他们既有丰富的表演 经验,又有对社会生活的深切感受, 所以在整个的表演中,能够一切按 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再现,在真 善美的艺术追求中,把真作为首位, 与蔡楚生的艺术创作原则取得了统 一,忠实于生活,同时又是集中概 括的艺术表现必然使人觉得它很真 实,深刻,而没有人为的痕迹。
•
电影艺术在视觉造型方面吸取绘画艺术的构图、色彩、光影等造型手段, 无论在中国电影还是在西方电影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中, 都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 由于东、西方文化历史渊源的不同和中、西绘画审美原则的巨大差 异, 为中、西电影色彩不同风格形态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芬尼和亚历山大》
举例: 《乱世佳人》VS 《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