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

合集下载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和主要代表人物的不同,对其发展过程进行分类介绍。

第一阶段:传统人文地理学传统人文地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策尔。

他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决定因素。

这一理论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例如,美国地理学家卡尔·萨乌尔指出,人类活动也可以改变地理环境,因此地理环境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第二阶段:人文地理学的转型20世纪50年代,英国地理学家彼得·格林认为,传统人文地理学过于强调地理环境的作用,忽视了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他提出了“人文地理学的转型”理论,主张将人类活动作为研究的核心,强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这一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了人文地理学的主流。

第三阶段:后现代人文地理学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对传统的现代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

在这一背景下,后现代人文地理学应运而生。

它主张摒弃传统的客观主义和唯物主义,强调主体性和多元性。

代表人物包括美国地理学家爱德华·索杰和英国地理学家戴维·哈维等。

他们认为,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是相互作用的,而这种相互作用是由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决定的。

第四阶段:批判人文地理学21世纪初,批判人文地理学成为了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新的分支。

它主张摒弃传统的人文地理学和后现代人文地理学的思想,强调批判和反思。

代表人物包括美国地理学家大卫·哈维和英国地理学家内尔·史密斯等。

他们认为,人文地理学过于强调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忽视了人类活动的阶级性和权力关系。

因此,批判人文地理学主张将人类活动置于社会、政治、经济等更广泛的背景下进行研究。

21世纪地理学的几个问题

21世纪地理学的几个问题

21世纪地理学的几个问题引用geos 的21世纪地理学的几个问题首先我谈谈我对21世纪地理学的趋势的认识。

计算机作为一种文化手段成为21世纪的主流。

当年牛顿发明微积分后开始了科学的数学化,地理学因为问题复杂没有能够数学化,显得不够"科学"。

当前计算机作为一种文化手段出现,表现出有一定能力表达地理学的特征,地理学要科学化就要将计算机作为基本分析工具,发展计算分析方法,这就是"计算化"。

计算化的核心学科是计算地理学,包括GIS、计量地理与数据挖掘、遥感、建模分析。

计算化的通俗说法是信息化。

我要再强调得是:地理学在牛顿革命以后,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特别是地理事物就有不可分割性使得微积分不能有效应用,这样它被挤出科学圣殿,现在图林革命来了,计算机文化来了,可以表达复杂问题了,地理学如果不去更新自己,可能真的会被替代了。

你不信,软件学院就在办GIS 专业。

在国外一些地理学家着急了,搞计算地理学。

在中国我们也搞,有些人不理解,反对,你就反对吧,你总归反对累的。

地理学趋势的另一个主流是管理化,管理化是地理学与管理学结合提出新思想、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是地理学发展的结果。

管理包括规划、组织、控制与指挥范畴,地理学已经发展了规划领域,事实上发展了区域组织领域,进一步要发展其它两个范畴的理论与应用。

地理学的管理化,不仅包括区域管理、环境管理和城市治理,还涉及从企业管理需求发展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例如所谓企业地理学就是这种视角。

再者,旅游区营销问题,也是新的地理问题。

这个问题,地理学不研究,公共管理就拿走了。

有人批评保继刚、吴必虎搞旅游学不懂管理学,我说:李山,你搞,将来就是"南保北吴李管理"了(对不起吴必虎,他告诉我的是北虎南刚,但叫北虎南刚山管理不上口,这个广告不好作)。

我在华东师大当地理系系主任时,开设计算方法、数据挖掘、数学建模,坚持四年数学、计算机不间断,把生产力布局的课改成投资分析,把经济地理课程细化成区域科学、产业经济学、投资分析、区域管理、战略管理和资源环境管理,就像物理学细化为电学、声学、量子力学那样。

人文地理学(第三版)

人文地理学(第三版)

教材目录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
《人文地理学(第三版)》配有《人文地理学(陈慧琳)考研核心》研究生选拔考试音频资料,该音频资源 包含配套十章内容及四个补充内容。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陈慧琳,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师。 郑冬子,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展旅游学院教师。
在该教材编写和修改过程中,中国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贵州省教育厅及前述五所院校的院系领导都给予了支 持,如给教师充分的修改时间,并拨出专项资金等。主审陈才教授反复通篇审阅,提出了修改意见;贵州师范大 学的伍鹏程校长亲自指导和督促本书的修改;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朱珂老师做了绪论、第一章和第 九章的课件;其他各章的课件均由各章撰写人完成;王茂强老师帮助校正、排版和打印等工作。
其中,该教材撰写人员及分工如下:
出版工作
2013年1月1日,《人文地理学(第三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该教材共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人地关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人口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中心一 一聚落,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人类面临 的环境问题,区域发展与协调。此外,每章都有复习思考题和参考文献 。
谢谢观看
人文地理学(第三版)
2013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05源
基本信息
《人文地理学(第三版)》是由陈慧琳主编,科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该教材适用于教师讲授,也可供地理专业和其他专业大学生自学使用。
该教材共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人地关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人口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中心— —聚落,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人类面临 的环境问题,区域发展与协调。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主要是基于实际经验和观察,而非系统的科学研究。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文地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不同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19世纪初,人文地理学开始脱离自然地理学的束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这一时期,人文地理学主要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早期的人文地理学家主要通过实地考察和记录,来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他的《新大陆》一书详细描述了拉丁美洲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20世纪初,人文地理学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在这一时期,人文地理学主要关注地理空间的社会构造和人类行为的地理模式。

一些学者开始运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同时,一些理论框架也被提出,如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提出,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到了20世纪中叶,人文地理学进一步发展并拓宽了研究领域。

在这一时期,人文地理学开始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身份、性别、种族等社会因素的关系。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围绕社会空间的生产和再生产展开。

一些学者开始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地理环境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同时,一些新的研究领域也逐渐形成,如旅游地理学、健康地理学和文化景观研究等。

进入21世纪,人文地理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人文地理学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全球范围内的地理问题,并探索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同时,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也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

人文地理学简介

人文地理学简介

人文地理学简介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和影响。

它关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人类的居住、农业、工业、城市化、交通运输、贸易、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面。

通过研究这些方面,人文地理学可以揭示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塑造和改变,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的居住活动。

它关注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和聚居模式,研究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人口规模、人口分布等问题。

通过分析人类居住活动的地理模式,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经济状况、社会结构等信息。

人文地理学关注农业和工业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通过研究农业活动的地理分布和农业技术的发展,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粮食供应情况等。

工业活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地理学可以研究工业区的分布、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人文地理学还关注城市化和交通运输对地球的影响。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人文地理学可以研究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规模、城市结构等问题。

交通运输是城市化的重要支撑,人文地理学可以研究交通网络的发展、交通方式的选择、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

人文地理学还研究贸易、文化、宗教和政治等方面对地球的影响。

贸易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贸易活动的地理模式、贸易路线等问题,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发展水平。

文化、宗教和政治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地理学可以研究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等问题。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它涉及人类的居住、农业、工业、城市化、交通运输、贸易、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面。

通过研究这些方面,人文地理学可以揭示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塑造和改变,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ppt

人文地理学ppt

人文地理学ppt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和空间关系。

通过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探寻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下面,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对地理学的意义。

一、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类活动的空间特征: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的分布与空间关系。

例如,城市的发展、农业的布局、交通网络的建设等都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 文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的文化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文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揭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发展原理。

3. 地理空间的意义与效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地理空间也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形态。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4. 人文地理学的方法:人文地理学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来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从而理解和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特征。

二、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与城市化:研究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的功能分工、城市空间结构等。

关注城市的产生、发展、演变以及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2. 农业与农村地理:研究农业活动的分布、农村社会的结构与转型,以及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关注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化、农村地域差异和城乡关系等问题。

3. 交通与通信:研究交通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交通运输对地理空间的影响,以及通信技术对地域间联系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4. 文化地理学:研究不同文化形式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演变,揭示文化现象与地理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5. 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差异,探讨区域发展战略和规划,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21世纪是现代地理学的创新时代

21世纪是现代地理学的创新时代
运 用 遥 感 技 术进 行 实 时动 态监 测 ,关 注 全 球 气 候变化 、 生态 与环 境变化 、 土地利用变 化 ; 综 合分析 和预测社会 可持续发展 的许多 问题 , 如: 自然资源与 经济发展 ,人 口增 长与社会发展 ,灾害预测与防御 等。 2 0 1 5 年5 月 ,中央电视 台新 闻联播栏 目播放 了 《 江西全面启动生 态示范 区建设 》 的报 道 , 江西省上 饶市 国土资源局使用 的“ 一张 图” 管理系统引起广泛 关注。地理信息系统 叠加 了该地 区的高清影像遥感 数据 、 土地报批数 据和卫星执法 疑似斑 图, 可准确 、 快速地判断土地是否存在违法建设 问题 。 这一 科学判 断 的实现依 靠 的是Ma p G I S 地 理 学 的 革命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 了地理学的革命 ,促进了 研究地理事象 、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的理论 与方 法 的革新 , 推 动了地球科学研究 的发展 , 已经实现了全 球化 、 网络化 和智能化 。 现代地理学研究充分运用了 遥感 、 电子地 图 、 全球定位系统 等信息技术 , 推 动 了 地理学研究 的革新 ,取得 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 的
成果 。 遥感技术基 于高分辨率正射影像 、城市地理信 息 系统 、 建筑C A D, 建立 虚拟城市 和数字化 城市 , 实 现了三维和多时相 的城市漫游 、 查询分析和可视 化 , 增 强了人们 获取 高分辨率 和近实时数据 的能力 。地 理信息 系统提高 了人们处理 、分析和再现地理数据
园丁沙龙

2 1 世 纪是现代 地理 学的创 新 B - , 3 - 代
● 王海珍
2 0 世纪后半期 , 信 息 技 术 的迅 猛 发 展 , 促 使 地 理 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地理学的理论 与方法 与信 息 技术相结合形成 了地理信息系统 ,地图与信 息技 术 结合形成 了 电子地 图 , 地图、 遥感 、 定位 、 网络 、 可 视 化共同构成 了数字地球技术 ,这些具有地理学特 色 的信息技术应用成为现代地理学发展的标 志。

21世纪人文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

21世纪人文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

文章编号:1003—2398(2000)05—0058—0421世纪人文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Ξ乔家君,李永文(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开封,475001)提 要:本文在分析21世纪地理科学总体发展趋势基础上,并结合人文地理科学发展历程及面临时势,进一步探讨人文地理科学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指出:要加强人文地理科学核心领域研究;区域与区域发展赋予新内涵;要拓展人文地理科学实践领域并加强综合研究;随着计算机、遥感技术的应用,积极推进人文地理科学计量化发展;深化人文地理科学全方位与国际接轨等。

关键词:21世纪;人文地理科学;发展趋势预测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THE DEVE LOPMENT TREN D ANALYSIS AN D FORECAST STU DYOF HUMAN GEOGRAPH Y IN 21ST CENTUR YQ IAO Jia 2jun ,L I Y ong 2wen(College of Environment &Planning ,Henan U niversity ,Kaif eng 475001,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overall development trend of geography in 21st century ,combined with development course and fac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s article makes further discussion of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trend of human geography.It points out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key field study of human geography ,give region and its development a new meaning ,widen practice scope of human geography and enhance comprehensive study ,positively carry for 2ward digital development of human geography with application of computers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and deep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human geography and the countries the world over in all aspects.K ey w ords :21century ;human geography ;development trend forecast1 21世纪地理科学发展趋势分析 竺可桢先生曾于1965年就地理学下过这样的定义,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与区域分异以及生产布局的科学,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综合性特点,同时具有明显的实践作用,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部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8年第5期 No.5,1998  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 IA YIN G UN IV ERSIT Y(SOCIAL SCIENCE)面向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段 杰【摘 要】 本文探讨了在新形势下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契机,并针对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等几个基本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同时指出人文地理学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迎来新世纪的科学曙光。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 发展 基本问题Ξ 一、新形势下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契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纵向深入和横向扩展均已达到惊人的地步,尤其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各类学科内涵不断更新,边缘交叉学科不断涌出,各学科的发展都必须日新月异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

长期以来,地理学着重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在当今大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桥梁、交汇的作用。

地理学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分支,具有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传统学科中独具一格。

而人文地理则是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着重研究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探讨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状况。

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作为人类家园的地球表层存在着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环境与发展的问题,探究其间的因果关系,提示其空间分布,以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等,正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畴。

因此,人文地理学理应成为研究当今世界热点问题的重要学科之一。

研究一门学科的发展是否顺应时代,即要看其基础的进展和研究手段的提高,也要看它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理论体系完善,研究方法先进的学科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而且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科自身的发展。

当今世界人地关系日益紧张,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社会发展要求人文地理学能为缓解这一矛盾起到应有的作用。

而且目前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复杂多样,促使人文地理学发展中的分化现象日益严重,这也要求人文地理要适应信息社会的综合化要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人文地理学也正在适应时代的要求,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出现了几个新的特征: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重视感应与行为的作用,日趋社会化和技术化,定性描述和定理分析相结合等。

在此前提下,人文地理学要与自然、经济、社会等学科密切合作,着重研究区域环境保护、人口的合理发展,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国土开发与整治,乡村发展与城镇化,区域经济分析与决策研究等问题,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推动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的革新。

尤其是在协调人地关Ξ本文于1998年5月4日收到。

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存环境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步入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挑战与机遇并存,人文地理工作者只有抓住机遇,调整知识结构,强化自身能力,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才能使人文地理学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二、人文地理学发展中的几个基本问题步入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革新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明确自身发展的地位和方向,才不至于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一)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当前关于科学的分类仍普遍采用二分法,即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这种分类法对于地理学来说很难有一个合适的地位。

一般地理不被笼统地划归为自然科学,其分支科学自然地理学显然属于自然科学,而另一大分支学科人文地理学的属性则难以定论。

既名为人文地理,则不能划归自然科学,而这又与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相矛盾,所以,这种矛盾关系影响了人们对人文地理学科性质的正确认识,而且也阻碍了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大量边缘、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的情况下,简单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二分法体系已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趋势,这种僵化的二分法使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无所适从,难以归类,阻碍了它们的健康发展。

因此,现在有必要对整个学科体系进行一次更加完善和准确的合理划分,以利于新兴边缘学科的健康成长。

其实,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并非“老死不相往来”,相互之间也可以协同配合。

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早期的人文地理诞生于自然地理学,而后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内容日益广泛,自然环境因素逐步弱化,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关系被人为割裂,二者少有相通之处。

人文地理学也被定性为一门社会科学。

但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必然要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需要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的共同配合,所以,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特殊的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科学。

而追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互融合的大科学体系,则是今后人类科学的整体研究方向,因此,不应简单地用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来束缚人文地理学的思维、方法及研究领域。

(二)理论的革新———人地关系和谐论人地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也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人地关系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曾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人地观,由最初的天命论到环境决定论、或然论,然后是景观论、生态论等,直到本世纪60年代,面对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生态失调等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人类才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应当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

由此谋求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和谐的人地关系和谐论,逐步在全世界得到确认,并成为人文地理学理论的一大革新。

和谐论认为,人地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对已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

人文地理学和谐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认为协调的目标是一个由多元指标构成的综合性战略目标。

传统的经济发展一味追求增长速度,忽视了人们的社会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结果使发展与环境间的矛盾激化,使生态平衡失调,生活质量下降。

据和谐论的观点,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改善生态条件,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环境质量紧密配合,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应包括生态、社会、环境等多元指标,从而构成一个综合性发展战略目标。

(2)要保持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和谐论所追求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目标,实质上也就是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经济充分发展才能为环境的治理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而在发展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持,只有生态环境稳定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二者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

(3)合理利用资源,维护资源的永续利用。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应合理利用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对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使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保持和谐共生。

对土地、水、森林等可更新资源要限制在生产承载力限度内,并促进其再生产,而不可再生资源则要综合开发,提高利用率,维护其永续利用。

(4)整治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传统发展模式是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紊乱,功能衰退,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和谐论主张经济的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引导生态系统逐步实现良性循环。

人地关系和谐论的内容很丰富,归结起来就是要支配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共生和谐关系。

现代人地关系和谐论较经典的人地关系论前进了一大步,并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人文地理学的现实课题———区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概念理论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可持续发展要求协调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即PRED关系链),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资源开发模式和经济运作方式,是21世纪的主流趋势。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领域,涉及到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多个方面,而从地学的角度看,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优化和调控人地关系,为人地关系的研究开拓了一条新思路,所以说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现实课题。

全球《21世纪议程》体现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而《中国21世纪议程》则是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纲领和蓝图,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人文地理学更能发挥优势的研究领域。

地球表层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域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PRED)的内涵也不同。

PRED关系明显的地域差异性正是人地关系矛盾差异性的表现。

只有基于不同地域单元协调PRED,才能有效解决不同地域单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的关键环节,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需要通过在不同区域的推行来体现。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是由自然、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巨系统。

要将“PRED”关系链作为一个整体,研究他们之间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的机理,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优化模型。

人文地理学以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主线,又有区域研究的悠久历史,必将对可持续发展研究作出积极贡献。

(四)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人文地理学乃至整个地理学在人们心目中一直难以摆脱“描述性”的色彩,使得人文地理学的科学性及其实际存在价值令人质疑。

人文地理学传统的研究方法以实地察看、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方式为主,近几年随着地理学的计量革命也引入了一些数学方法,研究方法有所深化。

但总体来看,其研究方法和手段仍然较为落后,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尤其在中国,研究方法落后的问题更为突出,在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时,许多专家学者仍然主要依靠主观经验来作出判断,没有相应的理论模式作有力依据;高校的人文地理学仍然侧重现有知识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式与手段落后,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科研工作中,科研人员对现代科技手段的引进缺乏热情,不利于教学的发展。

而且由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人文事象包罗万象,其研究对象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在这种情况下,人文地理必须大大提高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才有可能在信息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

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社会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取主动权。

本世纪60年代,将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地引入到地理学领域,实现了地理科学研究方法上的彻底变革。

计量地理学的发展,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精确的计量手段,使其从定性描述转向定量分析,提高了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科学性,但也必须认识到,计量方法只有同科学的定性方法相结合,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同时将具有现代科学思维的“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新三论”(突变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引入人文地理学,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的一系列新概念,拓宽了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使其理论得以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