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夏商周礼制性设计艺术
最新夏商周春秋时期的设计青铜器设计恢复专业知识讲座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第二章 藏礼于器---夏商周礼制性设计艺术
• 《周礼》中记载了 完善的用玉制度
• “以玉作六器以礼 天地四方,以苍壁 礼天、黄琮礼地、 青圭礼东方、赤璋 礼南方、白琥礼西 方、玄璜礼北方”。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第二章 藏礼于器---夏商周礼制性设计艺术
• 青铜时代-----丹麦考古学家G.J.汤姆森首先提出的人类物 质进化史上的 分期概念
• 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 第二节 中国文字与陶瓷 • 一、文字
象形文字-----书画同源 陶文----大汶口陶尊------汉字的设计一开 始就体现出“形” 和“意” 两个方面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第二章 藏礼于器---夏商周礼制性设计艺术
• 二陶器
• 鼎、鬲、簋、尊、瓮、盘等炊食器、酒器、水器 黑、红、灰、白等色,南方流行印纹陶,有的纹饰类似青铜器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第二章 藏礼于器---夏商周礼制性设计艺术
三、原始瓷器 烧成温度-----1200以上 原料-----含铁的瓷土 瓷器------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最早的是青瓷
• 四、货币:春秋时期各诸侯国 的刀币、布币、小圆钱等。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中国工艺美术史——2夏商西周ppt

一对铜球范
三、艺术的演进
(一)夏和商代早中期
夏(主要是二里头文化遗址)的青铜器制作还较为粗糙,但 如鼎和一些礼器及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均被后来的商所继承。
商(早期文化遗址是二里岗)的青铜器制作已然形成系统,
酒器、烹饪和水器都有相当数量的发现。而且这些器皿的使用 已经同社会等级挂钩。
鼎在这一时期,不再只是一种实用品,也成为权力的象征。 相传夏禹铸九鼎以像九州,后来成为传国的重器。在商代, 用鼎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p41)
二、材料和制作
所谓青铜是红铜与锡的合金,但也常含有少量的铅。在红
铜中添加适量的锡可以降低熔点,并提高其硬度。而在其中
添加适量的铅,会使其硬度降低,但能使得青铜获得优良的 韧性。 古代铸造青铜器至少要经过炼矿、制范和熔铸等几个过程。 《荀子· 疆国篇》有“型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的 记载,正是说明了青铜器制造的几个条件。(p39)
(四)春秋战国时期
铸子叔黑簠 春秋 铸子叔黑簠,高17.8cm,宽 27.6cm,重4.24kg。器斜壁,腹 较浅,有简化的兽首形环耳,器 与圈足的底边均有“”形缺口。 盖可却置。器、盖对铭,各4行17 字:铸子叔黑(音夷)肇作宝, 其万年眉寿,永宝用。铭文大意 为铸国公子叔黑自作宝簠,祈望 万年长寿,永宝用之。传此器为 清光绪初年出土于山东桓台。
坊。
王朝都城不仅是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包
括工艺美术在内的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那里的制作通常
代表了时代的最高水平。
第二节 青铜器
一、引言
考古学家指出,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还应存在一 个铜石并用的时期。
夏商西周,青铜器不仅代表了最尖端的生产技术,是最重
要的人造物品,青铜礼乐器还凝聚了社会的思想观念,展现 着人们的精神信仰。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 成公十三年》), 而当时的“祀”与“戎”都与青铜器不可分离。
第二章 奴隶制时代夏商周美术讲解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夏商周美术Chapter Two Art of the Xia-Shang and the Western Zhou Dynasties(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奴隶制的建立,为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以工具论,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一般规律是由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再进入铁器时代。
如果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在中国还有一个玉器时代――横亘在铜器与铁器时代中间。
夏商西周是青铜时代。
此间汉字已经形成,礼仪制度已经完备,为礼仪制度服务的青铜礼器、玉器日臻完美。
铸器、刻字、雕花工艺严肃认真,视同神圣,倾注了当代人的最高智慧,可谓时代精神的集体中体现。
唯其如此,商周青铜工艺成为后世难以企及的典范。
历史证明,每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倾心贯注的文化领域,以奴隶社会而论,埃及在金字塔,希腊在雕刻,中国则在青铜工艺。
三代青铜器的制造与使用,延续了一千多年,其工艺精湛空前绝后(有些工艺技巧已经失传)。
当时在上层社会,青铜器充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宝贝,是名副其实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以他那华美的外表,丰富的内涵,复杂多变的艺术形式,高超的技艺,显示出一种特殊的美感。
她对中华民族审美习惯的形成和各种造型艺术的形态的变化,都起了一个奠基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三代青铜工艺是中国艺术传统之源。
就如同古希腊雕刻是欧洲艺术传统之源一样。
探讨中西艺术的差别和中国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应从研究三代青铜工艺开始。
研究三代美术,除重点研究青铜工艺外,对广泛流行于上层社会的玉石工艺及书法艺术(甲骨文、金文)也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原始社会末期,玉石工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玉石器主要用于装饰和祭祖活动,完全从实用器中脱离出来,服从于审美的需要。
玉器以其质地之美和佩带者的不同身份,被赋予许多伦理内涵,象征君子之德。
因为玉有温润、含蓄、质朴、自然等外表特征。
如果说辉煌庄重的青铜器为工笔重彩画提供了审美经验的话,那么朴素温润的玉则为水墨画及写意画提供了审美经验。
夏商周室内设计

室内建材:
室内常用的建材有夯筑土、三合土、石、木、泥、屋灰、茅草等。夯筑土、三合土主要用于墙体 和地面,作为主要建材;木材则用于室内柱和墙内木骨架及屋顶结构构架;泥和唇灰用于墙面粉刷,茅 草多用于屋顶,因这一时期虽已出现瓦,但并未得以大量运用,且这一时期室内天棚还比较简陋,所以 茅草在室内应为可见状态,也被归于室内建材一类。
上图为“一堂二内”示意图
精选ppt课件
一明两暗式的一堂两内
9
室内设计要素分析
室内平面:这一时期的宗庙建筑、宫殿建筑、民居的地面建筑中,室内平面形状多为方形,如歧邑的宗庙,其建筑就为 矩形平面,召陈王宫的明堂就是由“中央太室”和“四旁两夹”组成的矩形平面。
半地穴式的平民房屋中,平面形状则既有长方形,又有圆形和瓢形,总体说来,周朝室内平面形状以方形为主。
凤雏村的早周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室内平 面在中轴线上展开,有多重空间,并基本为对称式布局,平面功能划分上有影壁、 大门、前堂、后室。前堂后室之间用柱廊联接,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 厢房,并围合出庭院这一闭合空间,庭院四周还有檐廊可环绕,这其中,影壁和 大门构成类似今天的玄关空间。堂相当于今天的客厅,与庭院一起构成活动 空间,室与厢房为居住空间,檐廊专为建筑室内道路流线设计。
形成的过程:它是在排房和分间式的连续空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为体现室内外威严性的要求而产生的特殊空间形 式。整体造型沿用了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台基式模式,并由于其护卫和围合界分的要求,出现了宫殿的附属建筑,门、 回廊及庭院空间。它的屋顶形式是在四面坡屋顶上的进一步发展—是茅草装饰的重檐庑(wǔ)殿顶。重檐庑殿顶 从外形上看是长脊短檐的四面坡,屋檐由下往上收,形成重级,且倾斜角度大致不变;从室内往上看,则仿佛一倒漏斗的 形状,室内用的是木骨架结构,外部用茅草覆盖。在堰师二里头一号宫殿的复原图中可以看到其大致形状。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但有些 器物已 开始厚 重复杂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二)鼎盛期(商晚 期-西周早期 即公 元前十四世纪-前十 世纪) 明显特点:出现成套 礼乐器,器型庞大浑 厚,纹饰新奇绚丽。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成套礼器 天子用九鼎,大概是与“禹铸九鼎”,象征德盖四方,享有天下有关,即“百
商代青铜器,已铸工熟练、种类丰富,造型、装饰自成风格。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种类: 鼎、爵、
斝、觚、盉、 簋、鬲,武器 中的戈、箭、 戟。常见器型 为鼎、爵、斝 、觚、盉。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造型: 器型完整、规整对称,直壁器、平底器、折腹器较多。 器壁厚、器体不甚庞大,趋于实用。 流、扳、柱、足,实用美观。
三、饕餮纹和夔龙纹 “周鼎铸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吕氏春秋ㆍ先识览》 神人“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赂,侵于崇侈,不可盈厌, 不知纪极,谓之饕餮。”
——《左撰・文公十八年》 “贪昧饕餮之人, 残贼天下,万人搔动。”
——《淮南子・兵略篇》
贪食为饕,贪财为餮
——《韩非子ㆍ十过篇》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距今7千 年左右的木胎漆碗和漆筒。
1973年河北藁城台西属于商前期的房基遗址中,发现盘盒 之类漆器残片。
1950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雕花木器印痕。
“周制与车修饰愈多焉。” ——(民国)郑师许《漆器考》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司母戊鼎是典型代表,还有四羊方尊
造型---庞大、 浑厚、 规整、 威严。
夏商西周时期的玉器设计

夏商西周时期的玉器设计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玉器设计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从设计特点、器形和纹饰等方面逐一探讨夏商西周时期的玉器设计。
夏朝的玉器设计主要特点是简洁朴实,注重几何形态。
夏代的玉器以玉器和玉石的拓片为主要形式。
首先,夏代的玉器器形主要有“Z”形和圆筒形。
其中,“Z”形玉器是夏代主要的玉器种类之一,它的形状象征着八卦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砚台和轴形玉器,设计得非常精细。
圆筒形的玉器多为玉琮,外部有由圆形、方形和玉线组成的玉纹设计。
这些器形都非常简洁明了,注重对称和比例的和谐。
其次,夏代玉器的纹饰主要是几何纹饰和人物或动物形象。
几何纹饰主要通过玉线和纹槽进行表现,而人物或动物形象主要体现在面具、兽面和神像上。
几何纹饰包括直线、曲线、波形等,通过神秘的几何构图展现了玉器的独特美感。
人物或动物形象在夏代的玉器设计中体现了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神像代表着其中一种崇拜的对象,兽面则代表着其中一种守护力量。
商朝的玉器设计延续了夏代的传统,但更加注重精细和精美的工艺。
首先,商代的玉器设计注重了器形和纹饰的多样性。
器形方面,商代的玉器种类繁多,包括玉琮、玉璧、玉钺、玉圭等。
这些器形多样且精致,充分展现了商代玉器设计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纹饰方面,商代的玉器纹饰主要包括神兽纹、兽面纹、云纹、雷纹等。
这些纹饰通过对玉器的表面雕刻和琢磨,使得玉器表面呈现出立体感和动感,给人带来了一种神秘而独特的美感。
其次,商代的玉器设计注重了美学与实用的结合。
商代的玉器既是贵重的礼器,也是实用工具。
这些玉器不仅注重形式美,更注重实用性。
比如玉琮的形式美与其用作礼器的功能相结合,使得玉琮不仅具有装饰性,还起到了宗教和仪式的作用。
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玉器设计的重要时期,玉器设计在此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在器形上,西周的玉器设计以玉缽、玉璋、玉斝为主。
这些玉器设计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同时,西周时期的玉器设计也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器形,如戴绳玉、单弦玉等。
第二章夏商周的工艺美术(PPT128页)

商初是开展期,不只形制更为丰厚,纹饰也变得复杂,出现 了两层纹饰,三层纹饰,且多以奥秘的植物纹为主,一变夏代 古朴作风为严肃奥秘之感。
商末至西周,是整个青铜工艺的鼎盛时期,器体厚重,纹饰 精巧。
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了模印的装饰手法,出现了两种趋向, 一是纹饰外型繁琐细密但显得有些平板凝滞,缺乏生机;二是 充溢着勃勃生机的反映理想生活的题材出现于青铜器纹饰之中 。
战国大盛。南方种植漆 树,消费漆器很普遍。 楚国。战国漆器美观运 用,无器不漆,具有逐 渐取代青铜器之势。
3、漆器的颜色: 4、漆器的种类 :
日用器皿: 家具: 马车饰: 乐器: 墓葬器: 5、漆器的花纹:
雕绘漆豆
战国漆耳杯 彩绘鸳鸯形漆盒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一、手织:养蚕,栽桑,缫丝、织绸。 二、染色: 商周时期的织物颜色,黄红为主,以朱砂和石 黄制成的红黄二色,间有棕色和褐色,蓝、绿等色。比其 他颜色更艳丽,浸透力也较强。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 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 用画笔添绘。
三、春秋战国丝织品图例
菱形纹锦
龙凤虎纹绣
四、商周时期的服饰
上衣下裳制 基本的服装样式:
衣裳连属制
冠服制度:商以后树立,周完善。 十二章纹:日、月、星斗、山川、龙、华虫、 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十二章纹
日
山川
宗彝
粉米
月
龙
藻
黼
星斗
华虫
火
黻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日、月、星斗,取其照鉴; 山川,取其稳重; 龙,取其应变; 华虫(一种雉鸟),取其纹丽; 宗彝(一种祭祖礼器后来在其中绘一虎一譐),取其忠孝; 藻(水草),取其洁净; 火,取其黑暗; 粉米(白米),取其滋养; 黼(斧形),取其决断; 黻(两兽相背形),取其明辩。
中国设计史1 原始-夏商周部分

中国艺术设计史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装饰纹样: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panchi)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
原始社会几何纹,商周至汉魏六朝的动物纹,隋唐以后的花鸟图案。
艺术风格: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原始时期:自然流露奴隶社会时期:神秘、威严、深沉、庄重战国、秦、汉:古拙凝重、气势磅礴隋唐:自信、饱满、大器宋:理性之美、清秀、含蓄、典雅、单薄的凄婉之美元:粗犷、豪放、刚劲明:大方、明快、端庄、敦厚清:造型奇巧、色彩艳丽、装饰繁缛第一节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原始工艺美术总体特征:1、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紧密结合2、艺术性服从于实用性一、原始陶器北方仰韶文化的彩陶,南方河姆渡的雕塑,东部龙山文化的黑陶以造型取胜。
1、陶器的产生——定居的生活方式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生活特征之一。
我国陶器起源早最早的陶器资料: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出土了距今八千多年的陶器。
2、陶器的制作1)手制成型(早期)2)轮制成型(晚期) A慢轮制作 B快轮制作3)陶器造型源起——拟形陶4)陶器装饰源起素陶、彩陶、印纹陶其内容可归纳: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四大类。
原始装饰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图腾”(Totem)。
图腾原为印地安语,意为“他的家族”。
它大约和氏族公社同时产生。
5)陶器的材质红陶、灰陶、白陶、黑陶3、彩陶定义: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又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依据考古学对原始文化的分类、彩陶分布的地域、特点和时间上的差异,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文化类型: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过去曾称之为甘肃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夏商周礼制性设计艺术授课时数:1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夏商周的礼制性设计艺术有全面的了解,了解夏商周时代特点对设计的影响,特别是青铜器的设计艺术,最能体现时代特点,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对夏商周礼制性设计艺术有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对夏商周礼制性设计艺术的讲授,难点是对夏商周礼制性社会特点的认识以及同设计的关系,从青铜器、漆器以及家具等器物的设计方面去阐释。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1、导入本课内容:
承接上节课内容,夏商周礼制性设计艺术是中国设计的一个特殊时期,引出本节内容。
2、社会原因: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
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
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
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
3、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
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
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
礼治是其根本。
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4、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3)商代青铜器
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
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
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
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的典型器。
5、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在应用角度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
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器物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装饰题材,逐步摆脱宗教神秘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
为几何纹,并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手法采用模印、刻划和镶嵌;制作工艺的分铸、焊接、镶嵌(金银错)、腊模(失腊法)、鎏金等新技术,使青铜工艺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美。
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宴乐水陆攻战铜壶”为其代表。
6、陶瓷工艺
商代的陶瓷工艺分灰陶、白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等多种。
灰陶占全部陶器出土的90%以上,轮制和模制较多,以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
白陶为商代陶器工艺珍品,高岭土制成,商代以后,不再出现这种产品。
釉陶和原始瓷器为瓷器的萌芽,数量较少,品质也有缺陷。
这一时期的陶瓷工艺,在装饰手法上为青铜工艺所主导
周代原始瓷器的出土已经很广泛,有的造型颇具情趣。
陶器以红色粗泥陶为主。
作业:23页课题思考1、3两题,要求有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