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真题之传热学2009年考研真题
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考试试题

青岛科技大学二OO九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综合考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3道大题(共计15个小题),满分 150分;2.本卷属试题卷,答题另有答题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该试题卷上或草纸上均无效。
要注意试卷清洁,不要在试卷上涂划;3.必须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答题,其它均无效。
﹡﹡﹡﹡﹡﹡﹡﹡﹡﹡﹡﹡﹡﹡﹡﹡﹡﹡﹡﹡﹡﹡﹡﹡﹡﹡﹡﹡﹡﹡﹡﹡﹡﹡﹡﹡﹡﹡﹡Part I. Linguistics (50 points)Task 1. 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 (10 points).1. langue2. distinctive features3. inflection4. hyponymy5. illocutionary actTask 2.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may have more than one interpretation. Write out at least two for each sentence (in English). (10 points)1. A lot of old men and women were at the gathering.2. She did not come because of you.3. We saw a lot of huge trees in the forest.Task 3. Answer three of the following four questions (30 points).1. In what way(s) is phonology related to and different from phonetics?2. What i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descriptive and prescriptive studies?3. What are the criteria used in the description of consonants?4. What are the Q- and R-principles?Part II. Translation (60 points)Task 1.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to Chinese (20 points).When we ob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semiotic studies during the last 50 years, then, on the one hand, we can not disregard an enormous amount of practical researches, processing of a great scope of materials, but, on the other hand, an obvious stagnation in the sphere of semiotic theory. Moreover, when we compare the present situation with that of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theory of semiotics seemsto face now even bigger obstacles. Peirce’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nature of semiosis (符号化) and systematization of the types of signs and Saussure’s prophetic intuitions in semiology did not yet meet with an actual material, which not only resists given approaches, but to a certain extent even contradicts them. The situation is even more complicated by the fact that schools which pursue their activities under the general heading of semiotics differ from each other not in details, but in their basics and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find a compromise or common part between them.Task 2.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into English (20 points).人们对文学并不陌生。
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03

第五题图
六、图示为一安全阀,其阀座直径 d=25mm,当阀座处的压力 p=4Mpa 时,通 过油的流量为 qv=10L/s,油的密度为 ρ=900Kg/m3,此时阀的开度 x=5mm。如 开启阀的初始压力 p0=3Mpa,阀的弹簧刚度 K=20N/mm,忽略流动损失,试确 定射流方向角 α 。 15 分) (
第六题图
第 3 页 共 8 页
工程热力学试题( 工程热力学试题(60 分)任选之一
一、是非判断:是在( )内画“+”号,非在( )内画“—”号,每题 1 分,共 10 分 共
1、 热力系是指参与热力过程的物体群( ) 。
2、 供热系数总是大于 1,制冷系数也可以大于 1( ) 。 3、 压缩因子的值可以大于 1,也可以小于 1( ) 。 ) 。 ) 。
三、推求边界层的动量积分关系式(15 分) ( 四、试推导说明圆柱外伸管嘴出流流量大于同直径薄壁小孔口的出流 流量(10 分) (
第 2 页 共 8 页
五、一圆形容器,直径 D=1.2 m,完全充满水,顶盖上在 r0=0.43m 处开一小孔, 敞口测压管中的水位 h=0.5m,问旋转角速度 ω 多大时,顶盖所受的静水总压 力为零?(15 分) (
2
ρ、c p、λ、η 。
y、v u∞、T∞ x、u Tw (题 3 图)
(1) 试写出求解该对流换热问题的完整数学描述(8 分) ( ; (2) 试由其能量微分方程导出相似特征数,并说明其含义(9 分) ( ; 。 (3) 若 Tw > T∞,分析指出平板表面的热流密度方向(3 分) (
第 6 页 共 8 页
•
(1)各点的状态参数(温度、压力、比体积) (3)定压加热过程的加热量 q1 p (5)循环输出的净功率 wnet
2009年研究生试题答题要点

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要点. 填空(每题 1 分 15 分)1.储油岩石的孔隙空间由孔隙和喉道组成 .,喉道是孔隙与孔隙或颗粒与颗粒之间连通的狭窄部分。
2.当地层压力 __大于 __饱和压力时,单相石油的体积系数是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小。
3.两相流体接触时,其界面层的分子由于界面层两侧分子 _作用力 __不同,使界面层的分子具有多余的能量。
.4.在多组份烃相图中,等温逆行区的温度范围应在 _临界_温度和 _ _临界凝析 _温度之间。
5.当地层温度一定,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压力增加地层原油粘度的变化为 __降低 ___。
6.在分子力的作用下,流体在固体表明的扩散现象称为 _润湿性 __。
7.驱替过程中随着排驱压力的增大,岩石孔隙中流体饱和度发生变化,此时润湿相饱和度随排驱压力提高而 __降低 _。
8.当流体和固体的性质一定时,毛细管半径越小,则毛细管压力 __越大 __。
9.当压力大于饱和压力范围内,地层中单相石油的体积系数随压力的增加而降低,此时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的变化是随压力的降低而 __不变_。
10.水银注入法测毛细管压力曲线中,水银开始进入岩样最大喉道时的压力称作岩样的 _ 排驱压力 __。
11 若地层压力和温度一定,原油和天然气组份性质差别越接大,地层原油饱和压力越____ 大____ 。
12.天然气压缩因子是相同压力、温度条件下,相同体积真实气体与 __理想气体___的比值。
13.地面原油的密度大于地层原油的密度。
14.储集岩的渗透率高,其束缚水饱和度 _越低 __。
15.影响岩石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很多,其中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最明显的因素是 __饱和度_____________ 。
选择填空(每题 1 分共 15分)1.测定岩石的饱和度时,测试结果中首先确定_________ 的体积。
A.油B. 气C. 水2、随着岩石中泥质含量的增加,储层的渗透性通常是 ________ 。
传热学考试真题试卷与解析

东南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传热学》试题(A卷)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某物体温度分布的表达式为t=f(x ,y,τ),此温度场为二维(几维)、非稳态(稳态或非稳态)温度场。
2、当等温线图上每两条相邻等温线的温度间隔相同时,等温线的疏密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不同区域导热热流密度的相对大小。
3、导热微分方程式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傅里叶定律建立起来的导热物体中的温度场应当满足的数学表达式。
4、工程上常采用肋片来强化传热。
5、换热器传热计算的两种方法是平均温差法和效能-传热单元数法。
6、由于流动起因的不同,对流换热可以区别为强制对流换热与自然对流换热。
7、固体表面附近流体温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称为温度边界层或热边界层,其厚度定义为以过余温度为来流过余温度的99%处。
8、判断两个现象相似的条件是:同名的已定特征数相等;单值性条件相似。
9、凝结有珠状凝结和膜状凝结两种形式,其中珠状凝结有较大的换热强度,工程上常用的是膜状凝结。
10、遵循兰贝特定律的辐射,数值上其辐射力等于定向辐射强度的π倍。
11、单位时间内投射到表面的单位面积上总辐射能为投入辐射,单位时间内离开表面单位面积的总辐射能为该表面的有效辐射,后者包括表面的自身辐射和投入辐射被反射的部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辐射换热不依赖物体的接触而进行热量传递;B、辐射换热过程伴随着能量形式的两次转化;C、一切物体只要其温度T>0K,都会不断地发射热射线;D、辐射换热的大小与物体温度差的四次方成正比。
2、大平板采用集总参数法的判别条件是(C)A.Bi>0.1 B.Bi=1 C.Bi<0.1 D.Bi=0.13.已知边界周围流体温度和边界面与流体之间的表面传热系数的称为( C )A.第一类边界条件B. 第二类边界条件C.第三类边界条件D. 初始条件4、在热辐射分析中,把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称为(c )A、黑体;B、透明体;C、灰体;D、绝对白体。
2009传热学试卷(1)标准答案

2009传热学试卷(1)标准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1.按照导热机理,水的气、液、固三种状态中气态状态下的导热系数最小。
2.灰体是指吸收率与投入辐射的波长无关的物体。
3.对服从兰贝特定律的物体,辐射力E 与定向辐射强度L 之间的关系式为 E=πL 。
4.何为热边界层?固体壁面附近流体温度剧烈变化的薄层。
5.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是核态沸腾转变为过渡沸腾时的热流密度。
6.设计换热器时,温差修正系数ψ应大于0.9,至少不能小于0.8,否则应改选其它流动型式。
7.热热流量φ为正表明该表面对外放热。
8.辐射网络图分析时,由于绝热面热流密度为零,所以J R =E bR ,该表面热 阻可以不画出来。
9.Nu=hL/λ,Bi=hL/λ,二者λ的的差异是Nu 中的λ为流体的导热系数, Bi 中的λ为固体的导热系数。
10.肋片在垂直于气流速度方向上开若干切口可以强化对流换热,其原因是减薄边界层厚度。
二.问答及推导题:(共50分)1. 名词解释:(10分)① 辐射力:单位表面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向半球空间发射得全部波长的能量.② 速度边界层:把贴壁处速度剧烈变化的薄层称为速度边界层。
③ 导温系数:ca ρλ=表示物体内部温度扯平的能力.④ 饱和沸腾:流体的主体温度达到了饱和温度,壁面温度大于饱和温度时发生的沸腾称为饱和沸腾。
⑤太阳常数:大气层外缘与太阳射线相垂直的单位表面积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为1367W/m 22.厚度为δ,导热系数为λ,初始温度均匀并为t 0的无限大平板,两侧突然暴露在温度为t ∞,表面换热系数为h 的流体中。
试定性画出当Bi=h δ/λ→0、Bi=h δ/λ→∞和Bi=h δ/λ为有限大小时平壁内部和流体中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示意曲线。
(10分)3. 根据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饱和沸腾曲线可分为几个区段?其中那个区段具有温压小,换热强的特点?为什么在沸腾换热中必须严格监视并控制热通量在临界热通量以内?(10分)答:分为四个区段:自然对流、核态沸腾、过渡沸腾和膜态沸腾。
2009年青岛大学考研初试真题之物理化学2009年考研真题

(C) 0.097
9.某系统经历一个不可逆循环后,下列正确的是: ( (A)ΔSsys> 0 , ΔSsur=0 (C) ΔSsys=0 , ΔSsur> 0 (B) ΔSsys=0 , ΔSsur=0 (D) ΔSsys> 0 , ΔSsur > 0 ( )
10.对临界胶束浓度(CMC)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MC是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B) 在CMC前后溶液的表面张力有显著变化 (C) 在CMC前后溶液的电导值变化显著
(D) 前三个配分函数均与分子运动空间无关
5. 如图所示,当物系点在通过A点的一条直线上变动时,则此物系的特点是
(A) B和C的百分含量之比不变 (C) B的百分含量不变
(B) A的百分含量不变 (D) C的百分含量不变
6.298K,当 H2SO4溶液的浓度从 0.01 mol·kg-1 增加到 0.1 mol·kg-1时,其电导率 k 和摩尔电导率 m将: (A) k减小 , m增加 ( )
1.0×10-12,金属银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Ag
(10分)
ap=
Ag
0.799V 。
(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计算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 ; (3)计算HBr(0.1mol·kg-1)的平均活度因子 ,设氢气是理想气体。 (15分)
4
6. 苯的正常沸点为353.3 K,298.15 K时表面张力为0.028 22 N·m1,试估算半径为1×10-7
m的小苯液滴的蒸气压力,已知苯的密度为 =873
kg·m-3。 (楚顿规则 vap H m 88 J K 1 mol 1Tb ) (10分) 四、说明题 1.何谓水的冰点与三相点? 二者有何区别? (12分) 2.何谓超电势?试讨论超电势存在的利弊。 (15分)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原理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之传热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原理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之传热传热概念:1、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2、如何测定及如何提高对流传热的总传热系数K 4、如何强化传热计算公式热量衡算K的计算、平均温度差、总传热速率方程、传热面积的计算流体在圆形管内作强制湍流流动时α计算式,粘度μ对α的影响。
实验测K (例4-9) 换热器操作型问题二实验题1.利用过热蒸汽进行传热实验的过程中,若运行一段时间后,传热膜系数下降,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2. 蒸汽冷凝传热时,为什么要排放不凝性气体?内管壁温接近于哪一侧流体的温度? 3. 为了提高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应提高空气侧,还是水侧的?和S?为什么?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流动方向有几种,当选择流向时应如何考虑?4.阐述液体沸腾曲线的基本形状,一般沸腾应处于什么状态才能达到较好的换热效果?1、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流动方向有:逆流,并流,折流和错流。
当采用逆流时,在传热量和总换热系数一定的情况下,换热器的传热面积较小,另外,采用逆流还可以节省加热介质或冷却介质的用量。
通常,换热器尽可能采用逆流操作。
当某些特殊工艺要求时,对流体的温度有所限制,如冷流体被加热时不能超过某一温度,或热流体被冷却时不能低于某一温度时,可采用并流。
采用折流或错流时,主要是为了满足换热器的结构要求,或提高总传热系数。
2、液体沸腾曲线主要包括自然对流、泡状沸腾和膜状沸腾。
一般沸腾应处于泡状沸腾状态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此时传热系数和热通量都较大。
5.灰体的定义及特点6、设计一套实验装置要求既可以测量总传热系数,又可同时测量对流传热系数,标注仪表、仪器名称。
并简要说明试验步骤,需要测量那些参数。
?三计算题oo 3 在一列管式换热器内用水冷却苯。
苯走管程,流量为/s,80C 被冷却至30C。
冷却水在壳程内呈湍流流动,且与苯逆流流动,oo22其进口温度为20C,出口温度为50C。
已估算出苯侧和水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900W/(mK)、1700W/(mK);苯的平均比热为/()。
青岛科技大学传热学考研真题试题2008——2012、2016、2017年

青岛科技大学二OO 八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传热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3 道大题(共计15 个小题),满分150分;2.本卷属试题卷,答题另有答题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该试题卷上或草纸上均无效。
要注意试卷清洁,不要在试卷上涂划;3.必须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答题,其它均无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15分,每小题3分)1. 肋效率2. 发射率3. 灰体4. 大容器沸腾5. 流动边界层二、简答题(本大题40分,每小题8分)1.两滴完全相同的水珠分别落在120℃和400℃的铁板上,哪一滴先汽化掉?说明原因。
2. 不凝结气体含量会如何影响蒸汽凝结时的对流换热系数值?其影响程度如何?凝汽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3. 气体辐射有哪些特点?4. 为什么高温过热器一般采用顺流式和逆流式混合布置的方式?5. 角系数有哪些特性?要求列出基本表达式第 1 页(共 2 页)三、计算题(本大题95分)1. 一矩形保温柜的外保温层是双壁为镀银的夹层结构,夹层空隙很小。
外壁内表面温度tw1为-10℃,内壁外表面温度tw2为90℃,镀银壁面的发射率为0.02。
试计算(1)系统黑度(2)单位面积容器壁辐射换热的散热量。
(15分)2.一具有内热源,外径为ro 的实心圆柱,向周围温度为tw 的环境散热,表面传热系∙φ数为h,试列出圆柱体中稳态温度场的微分方程式和边界条件,并对为常数的情形进行求解。
∙φ(20分)3.换热器中热流体由300℃冷却至150℃,而冷流体由50℃被加热至100℃。
该换热器的总换热量为W ,已知传热系数,试计算①逆流时的对数平均51025.2⨯)./(752K m W K =温差,②加热器所需的面积?(15分)4. 某圆筒壁内、外半径为与。
内壁加入定常热流q ,外壁与温度为、 放热1R 2R f t 系数为h 的流体接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烧开水过程中,有一个阶段,锅底形成的汽泡在上升途中逐渐消失,解释其原因。
5.基尔霍夫定律三个层次的表达式及其适用条件?
第1页(共2页)
三、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75分)
1.推导柱坐标系( )下的导热微分方程(15分)
2.在流体温度边界层中,何处温度梯度的绝对值最大?为什么?有人说对于一定表面传热温差的同种流体,可以用贴壁处的温度梯度绝对值的大小来判断表面传热系数 的大小,你认为对吗?为什么?(15分)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25分,每小题5分)
1.传热过程
2.角系数
3.漫射灰体
4.比拟理论
5.集பைடு நூலகம்参数法
二、简答题(本大题50分,每小题10分)
1.定性画出管内强制对流换热条件下,对流体进行加热和冷却时,管内速度分布相对等温流动速度分布畸变曲线?并说明原因。
2.铁棒一端置于火炉中,另一端很快会烫手,在冬天将手置于相同温度的铁板和木板上时,铁板感觉更冰凉,为什么?
青岛科技大学
二OO九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传热学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3道大题(共计14个小题),满分150分;
2.本卷属试题卷,答题另有答题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该试题卷上或草纸上均无效。要注意试卷清洁,不要在试卷上涂划;
3.必须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答题,其它均无效。
﹡﹡﹡﹡﹡﹡﹡﹡﹡﹡﹡﹡﹡﹡﹡﹡﹡﹡﹡﹡﹡﹡﹡﹡﹡﹡﹡﹡﹡﹡﹡﹡﹡﹡﹡﹡﹡﹡﹡
.
第2页(共2页)
3.为增强散热,把一根直径为d=15mm,长度为l=200mm的铜棒水平插到一个电器设备的两个表面之间,如下图。铜棒两端的温度均为80摄氏度,温度为20摄氏度的空气以20米每秒的流速横向流过此棒,求(1)棒中间截面处的温度(2)棒的散热量(30分)
已知,铜的导热系数取 ,空气物性参数
,
4.如下图,有半径为r的无限长圆柱,与半径为R的无限长半圆弧面同心,求半圆弧自身对自身的角系数(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