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辛比较谈
黑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第三部分 中国当代文学部分(50 分) 一、名词解释(共 10 分,每小题 5 分)
1. 个人化写作 2. “九叶诗人” 二、简答题(15 分) 为什么说舒婷既是一位朦胧诗人,又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请联系她的诗作简单回答 三、论述题(25 分) 试论张玮的小说《古船》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三、论述题(共 2 题,每题 30 分) 1. 论述艾略特《荒原》的主题和艺术成就 2. 论述关于文学本质的几种主要说法
2012 年
中国文学史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部分(50 分) 一、名词解释(共 10 分,每小题 5 分)
1. 元白诗派 2. 桐城派 二、简答题(15 分) 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 三、论述题(25 分) 论《长生殿》的题材流变及其对洪昇建构传奇主题的影响
三、论述题(共 2 题,每题 30 分) 1. 如何理解文学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 2. 《复活》的思想艺术成就
2010 年
中国文学史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部分(50 分) 一、名词解释(共 10 分,每小题 5 分)
1. 永明体 2. 明传奇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简述鲍照在诗史上的贡献 2. 简述《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三、论述题(20 分) 结合实例说明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艺术上的区别。
1. 六义 2. 唐传奇 二、简答(15 分) 苏轼称赞陶渊明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庾”,谈谈你的理解。 三、论述(25 分) 举例说明《红楼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较《三国演义》有何发展?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10 分) 1. 《女神》 2. 赵树理
苏辛两首醉酒词比较谈

苏辛两首醉酒词比较谈发布时间:2021-04-01T15:14:26.56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期作者:刘彬[导读] 在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里,我们体会到词人万般愁苦与纠结的情绪,而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让我们感受到词人心中的满怀愤懑。
刘彬浏阳市第十中学湖南省浏阳市 410317摘要:在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里,我们体会到词人万般愁苦与纠结的情绪,而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让我们感受到词人心中的满怀愤懑。
在这两首醉酒词中,表面的豁达与内在的矛盾、外在的否定和内心的执着追求交织在一起,表面上悠然自得,实则内心波澜起伏。
关键词:醉酒旷达愁苦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和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是两位词人的感怀之作,从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特点来看,两首都是作者醉酒之后的所见所感。
中国古代文人很多是酒中高手,他们的灵感与和酒香浑然一体,因此不乏酒后名作,李白便是最好的例子。
他将酒文化发挥到了极致,“斗酒诗百篇”。
酒以其清冽与使人忘忧的特质,已成了古人精神上的寄托,让后人得以领略到这么多酒后的肺腑之言。
苏轼的豁达开放,不在乎人生苦难,也许与他从酒中获取的性情有关系。
他在《行香子》中写道“几近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而辛弃疾则是将醉后的思想融入词中,他为后人留下的六百多首词中,带酒字,写醉态的占了很大一部分,笔意纵横恣肆,生动活泼。
①《西江月》一词,邓广铭先生在《稼轩词编年笺注》中考证,此词“当作于(庆元)二年夏也。
”这首词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写作者悠闲心情,实质上作者是满怀愤懑之情写的。
此时的南宋,民族矛盾已是十分尖锐,当时朝廷里对待外族入侵上就有主战派和主和派,辛弃疾是主战派人物之一,他一生都在致力于为祖国统一与和平奔走效力,也因此屡遭主和派的打击与排挤,前后闲居十八年,内心无限愁苦,此词便是他此种心情的写照。
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法大视野答案2022

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法大视野答案2022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1、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钦佩jīn战战兢兢kè(正确答案)B、萧瑟xiāo溘然长逝kèC、精湛zhàn 侃侃而谈kǎnD、妊娠rèn 目瞪口呆dèng2、下列句子加括号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了。
B.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C.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正确答案)D.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济南(jì)丧事(sāng)刮痧(shā)游目骋怀(chěng)(正确答案)B、私塾(shú)秩序(zhì)徘徊(pái)拥挤不堪(kān)C、旖旎(yǐ)淤泥(yū)吮吸(shǔn)面面相觑(qù)D、租赁(lìn)誊写(téng)打盹(dǔn)自惭形秽(huì)4、B.重视下列各句中,加括号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在本次研学旅行中,大家走访了扬州段的历史河道,并(津津乐道)地谈论运河的故事。
B.今年,中国诗词大会(卷土重来),再次带领大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C.在“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中,中国参展文物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正确答案)5、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一句与原文一致。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undefinedundefined6、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脉脉mò忏悔chàn(正确答案)B、狙击zǔ鸟瞰kànC、抨击pēng 发酵xiàoD、干涸hé百舸争流kě7、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平庸yōng 携带xié(正确答案)B、沐浴mò诱惑huòC、嘈杂záo 揣摩chuāiD、萎缩wěi 热忱shěn8、“阡陌”“纤维”“纤夫”中的“阡”“纤””“纤”的读音各不相同。
【比较阅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比较鉴赏“”一种追忆两处情”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

娇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
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
赤
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
壁
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苏
怀 古
轼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永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遇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乐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
逸气,而辛弃疾的怀古词更多表现渴望收复
失地、统一国家的壮志,感情豪壮、炽烈、
沉郁悲愤。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二人
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人生遭遇、人生抱负的
不同。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王国维
作
业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词中的
名篇,通过对这两首词的比较鉴赏,你
更喜欢哪一首词,为你喜欢的那首词写
一种追忆两处情
苏辛怀古词比较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学习目标
1 品味豪放派诗歌的共同特征 2 掌握怀古诗的表现手法——用典 3 体会两首作品的艺术境界和风格特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念
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奴
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些典故在空间上与作者此时立足的京 口(镇江)直接有关,而且都关涉南北战争, 与当时的现实背景建立起了关联。(此地)
(1)与此时此地有关 (2)与此时此地的作者有关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⑵此时此地的作者 此时,作者率众南归已经四十三年,被
作文素材苏轼:诗人在贬谪中的顿悟,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

作⽂素材苏轼:诗⼈在贬谪中的顿悟,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1⼈物导语⽆法想象在两千多年的⽂学史册上缺少了他会是怎样⼀番情景:黯然失⾊,严重缺失,深深遗憾……中国古代⽂⼈中,受到后世喜欢的,苏东坡绝对排第⼀。
陶渊明太淡泊了,他的那份⼼境⼀般⼈难以体验;李⽩太飘逸了,让⼈有⼀种可望⽽不可及的感觉;杜甫太沉重了,让⼈不敢和他并肩⽽⽴,⽣怕⾃⼰的命途也会沾染⾇运;欧阳修太⾼贵了,连苏舜卿、梅尧⾂、王安⽯都是他的晚辈后学,还敢有⼏个⼈忝列其中?所以我们喜欢苏东坡,他让⼈能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他⼜丝毫不亚于任何⼀个⼈的才华,让我们喜欢的时候也理所当然,⼼⽢情愿。
作家档案苏轼:1037年——1101年字号:字⼦瞻,号东坡居⼠籍贯:眉⼭(今四川眉⼭)⼈时代:北宋仕途:嘉佑⼆年(1057年)进⼠。
曾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政绩卓著。
作品:著作有《东坡全集》⼀百多卷,遗留两千七百多⾸诗、三百多⾸词和许多优美的散⽂。
如《⾚壁赋》、《后⾚壁赋》、《⽯钟⼭记》、《放鹤亭记》、《念奴娇⾚壁怀古》、《⽔调歌头》等。
名望:苏轼是北宋⽂坛领袖,建⽴了多⽅⾯的⽂学业绩,散⽂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家之⼀;与⽗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创⼀代诗歌新貌;在词⽅⾯和南宋词⼈⾟弃疾共为豪放派的代表,常以?苏⾟?并称。
苏轼的书法、绘画皆善,在书画⽅⾯和蔡襄、黄庭坚、⽶芾共称?宋四家。
2贡献概述苏轼在⽂学艺术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中国⽂学史上极为罕见。
苏轼的诗、词和散⽂都代表了北宋⽂学的最⾼成就。
苏轼的诗⼤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疾苦、揭露现实⿊暗之作。
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喻。
苏轼的词题材⼴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不⼊词,对严格的⾳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
名作有《念奴娇》、《⽔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
苏轼散⽂中议论⽂汪洋恣肆,记叙⽂结构谨严,明⽩条畅。
浅论辛弃疾词的爱国情怀

浅论辛弃疾词的爱国情怀辛弃疾的词相比于其他文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词不是用笔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能清晰的看到一位伟大的爱国者置身于笔墨中无时无刻给人带来的凛然正气和磅礴气势。
他用毕其一生的词创作来宣泄自己不能驰骋疆场杀敌报国,收复中原山河的悲愤与失意,因此在他的词中往往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而这些英雄形象因其自身的坎坷遭遇而带有一种深沉的悲慨之心。
而他以爱国情怀为生命理念的精神也不禁让人深深的佩服和敬仰!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一生以英雄自许或以英雄许人,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
东坡词风便是由他带到南方发扬光大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词人,当时以辛弃疾为核心曾出现一大批抒写爱国思想为主的豪放词人,而他在发展词的内容和发展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辛弃疾一向羡慕笑傲山林的隐士,闲居乡野与同他的人生观并非没有契合之处;而且,由于过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尽可以过得颇为奢华。
但是,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一个风云人物,在正是大有作为的壮年被迫离开政治舞台,这又使他难以忍受。
所以,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在这些词句中,埋藏了他深深的感慨。
这位创辟一代词风的大词人,在他的《稼轩长短句》中,处处强烈地表露着对“算整顿乾坤终有时”①的执着追求以及“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取东家种树书”(《鹧鸪天》)的壮志难酬的悲慨。
辛弃疾在其著名的政论《九议》中说到:“论天下之事者主乎气”。
“气”就是一种精神,就是慷慨英壮的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他的词作所表现的“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江神子》)的“稼轩风”②,正是“临卒大呼杀贼数声而止③”的英雄气在艺术上的体现。
2022高职单招九类模拟试题

2022高职单招九类模拟试题1、69. 下列选项中,加双引号字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单选题] *A、不独“亲”其亲。
B、不独“子”其子。
C、阡陌“交通”。
(正确答案)D、志“怪”者也。
2、1“寒舍”一般用于对自己住处的谦称。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沮丧(sāng)B、桎梏(kù)C、虔诚(qián)(正确答案)D、冠冕(guàn)4、1一人不排队挤上公交车,众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
”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这个挤公交的人语言幽默、得体。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句话与原文一致。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16. 下列词语中加双引号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瞭"望(liào)裸"露"(lù)" 彷"徨(fáng)挑拨离"间"(jiàn)B."迂"回(yū)"棱"角(léng)"拙"劣(zhuō)"强"词夺理(qiǎng)(正确答案) C."湛"蓝(zhàn)" 愚"蠢(yú)驰“骋”(chéng)怒不可“遏”(è)D.“旷”野(kuàng)苍“劲”(jìng)“蠕”动(rú)“拾”级而上(shí)7、下列关于《红楼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红楼梦》里大量诗文判词戏曲歌词,充满了譬喻,往往是对人物关系和命运际遇的暗示。
梦里追寻且仗剑,词中况味各千秋——苏轼、辛弃疾词比较谈

未 转头 时皆梦 ” 《 江月》 , 世 事一场 大梦 ” 《 江 (西 )“ (西 月》 ,梦中了了醉中醒”《 )“ (江城子》 ,故l空复梦松楸 ” )“ L I
苏轼年未及冠即“ 学通经史 。 属文 日数千言” 二十岁 ,
以一篇《 刑赏忠厚 论》 中进士 , 高 可谓意气风发 、 志得 意 满。然而他步入仕途后却屡遭贬谪 、 历尽坎坷 , 饱受宦海
(浣溪纱・ 适》 ,梦到故园多少路” 《 《 自 )“ (浣溪纱》 ,但觉 )“
秋来归梦好 ”《 ( 湖满子 ・ 州作》 , 梦魂东 击 觅桑榆 ” 湖 )“
(浣溪沙・ 《 有感》 ,将何 用 ,只堪妆点浮生梦 ”《 家 )“ (渔
傲》 ,浮名浮利 , )“ 虚若劳神 。叹隙中驹 , 石中火 , 梦中身
辛弃疾 ,0 2 多岁时组织抗金义军 。曾带骑 兵五十直 闯有五万人的金营 , 活捉叛徒张安国 , 这是何等的侠胆忠 心, 智勇双全。 但此后四十余年的生涯中, 他屡遭迫害 , 三 起三落 , 壮志未酬 , 除了有一半时间辗转在江西 、 福建等
是指渗透了作家思想的情感 ,或者说是充盈着作家情感 的思想倾向。从创作来说 , 作品总是反映作家的所见、 所
沉浮之苦。 因反对宰相王安石变法 , 自求外放; 因为“ 乌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辛弃疾比较阅读
苏轼其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19岁考中进士,因与改革派的矛盾,仕途颇为曲折,后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晚年更被贬至琼州。
从政治上看,苏轼也许是个失败者,但他的人格是端正伟大的。
苏轼的思想特点是:主儒术而不迂腐,参佛老而不沉溺。
儒家的忠君爱民,道家的因任自然,佛家的自我解脱都在不同的时候起着不同的作用,同维护着苏轼的完整人生。
苏轼的性格也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是一个耿介正直,坦率真挚,宁失其意不失其正的人,故性格中有极认真极执着的一面;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随缘自适,处逆如顺的人,故性格中又有极随便,极通脱,极放达的一面。
这对他的词风影响很大。
苏轼的词:苏轼是北宋继柳永之后第二位对词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词人。
但他的词在当时引发了两种绝然不同的争论:一方面,有人充分肯定其对词的开拓和革新之功;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他“以诗为词”,要非本色。
苏轼的词被称为“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他的词按内容可分为三类:(1)抒情词。
苏轼的抒情词具有严肃博大的特点,具体包括从政之情,爱国之情,怀古之情,人伦之情等。
(2)咏物词,苏轼词中约有30首咏物词。
他的咏物词形神兼备,富有寄托,代表作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和《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等。
(3)农村词。
苏轼的农村词约有10多首,代表作为《浣溪沙》五首,
时作者在徐州任上。
苏轼词风可分三类:(1)豪放风格。
这是苏轼有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代表作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2)旷达风格。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代表作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代表作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
辛弃疾其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济南)人。
辛弃疾早年受祖父辛赞影响,培育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他20多岁时,曾组织了一支抗金义军,并受当时义军统帅耿京的派遣,与南宋朝廷联系,试图里应外合,协同作战。
后南下,任江阴签判,在此后四十余年的生涯中,他除了有一半时间辗转在江西,福建等地任地方官外,大部分时间赋闲在家。
作为一个主战派,他有勇有谋,但生不逢时,郁郁而终。
辛弃疾的词集最有名的是《稼轩长短句》,存词600余首,是宋代存词最多的词人。
他的词大致可分为三类:(2)爱国词。
主要追忆当年的抗金生活,抒发自己的报国壮志,表达对于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和对投降派的愤懑之情。
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2)农村词。
主要描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以化解现实中的痛苦。
代表作有《清平乐》(茅檐低小)等。
(3)闲适词与言情词。
代表作有《西江月•遣兴》和《祝英台近》(宝钗分)等。
辛弃疾词的内容虽有差别,但都贯串着爱国主义的英雄情怀。
辛弃疾的艺术成就: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
文人词较多使用的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
但并不是说,辛弃疾的所谓“以文为词”不再有音乐性的节奏。
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
如《水龙吟》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义联贯而下,在词中是很长的句子,但却是顿挫鲜明,铿锵有力,决不是把一段文章套在词的形式中而已。
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又一大特色,是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
这本来很容易造成生硬艰涩的毛病,但是以辛弃疾的才力,却大多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或是别有妙趣,正如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任古书中理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
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篇为例,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而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不仅内涵极为丰厚,而且语气飞动,神情毕露,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
概括的说,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是,(1)以苍凉、雄奇、沉郁为主导风格,但不拘一格。
(2)意境开阔,气势飞动。
(3)多用比兴,博征典故,语言繁富。
总之,苏轼与辛弃疾都是至情至性之人,都是有宋一代豪放词的代表。
不同之处在于:(1)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疾气势沉雄,慷慨悲壮;(2)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
苏轼的豪放是很洒脱的,是个性使然。
因为苏轼是一个很达观的文人。
虽然他的政治生涯一直很不顺达,但是他的学问他的个性,使他始终能够很洒脱很轻松的看待生命中的挫折和不满意,所以苏轼的豪放是从心里自然而然的一种流露,给人的感觉是飘逸和洒脱,如行云流水。
但是辛弃疾的豪放给人的是壮烈是沉郁,因为辛弃疾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的词人,他最大的愿望是收复北方失地。
但是南宋是一个懦弱的王朝。
大部分当权者是主张苟且偷安的主和派,毫无疑问,辛的主战思想肯定会得罪当权者。
他英雄一样直爽的性格,使他的愿望一直不能够实现,所以在他的作品里就自然充满了一种冲天的豪放感觉,弥漫着一个爱国战士的悲壮和激情。
可是他的不受重用又导致他的失意,这就在豪放之外多了一些杜甫似的沉郁。
总起来看苏轼的豪放是达观者的风采轻松而迷人,辛弃疾的豪放是壮志难酬的悲壮之音,沉郁而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