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两汉科技和文化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本课主要内容有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医学、文学、史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水平,认识科技和文化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水平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
此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多以故事性为主,对科技和文化成就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和文化方面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医学、文学、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认识科技和文化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文化、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2.难点:科技和文化成就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七年级上册》2.课件: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等3.学具:笔记本、笔4.教室环境:座位分组,便于合作学习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引导学生关注本课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医学、文学、史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教学难点】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学富五车”的故事吗?学生:讲述故事。
教师:我们再了解一个小故事。
同学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笨重、不方便。
这种情况如何改变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打开时光隧道去感受一下两汉科技和文化的魅力吧。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教师板书课题:《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二、新课探究造纸术的发明【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P67-68,完成下列任务。
1.时间:2.发明者:3.改进:4.影响:5.列举: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甲骨、竹木简、丝帛、青铜器、石壁【合作探究】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书写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1)蔡侯纸取代了原来的书写材料。
(2)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竹木简、丝帛,青铜器、石壁。
有些笨重、有些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不方便,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改进造纸术以后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观幻灯片】1.那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蔡伦改进后的造纸工序。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过程的管理是相当严格的,他亲自进行监督。
2.造纸术的传播示意图,纸的传播有何意义?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张仲景和华佗【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9,完成下列任务。
1.生活年代:2.地位:3.成就:教师:华佗除了制成“麻沸散”,他还提倡养生之道。
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鸟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
【展示图片】五禽戏图教师:今天我们提倡阳光大课间活动,特别是我们的课间操、体育课,同学们应该珍惜机会,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锻炼,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设计:2024秋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文化特点。
2.学生能够掌握两汉科技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史料、观看视频,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实证意识。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视科技文化遗产的态度。
2.引导学生认识两汉科技和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两汉文化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两汉科技和文化在当时和后世的历史地位。
•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两汉科技和文化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
•两汉科技和文化的相关史料、图片、视频。
•小组讨论任务卡、角色扮演剧本。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两汉科技和文化的基本史实。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两汉科技和文化的特点。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两汉科技和文化的影响进行讨论。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两汉时期的科学家或文化名人,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两汉时期的科技文物图片或相关历史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文物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吗?它们代表了什么?”引出新课主题。
2.新课教学•两汉的科技成就•讲授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地动仪等。
•引导学生阅读史料,了解这些科技成就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围绕“两汉科技成就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讨论,并分享观点。
•结构图示:两汉科技(造纸术→地动仪→其他科技→影响)。
•两汉的文化特点•讲授两汉文化的特点,如儒家思想的传播、史学的兴盛等。
•引导学生分析两汉文化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两汉时期的儒家学者或史学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体验当时的文化氛围。
•结构图示:两汉文化(儒家思想→史学兴盛→其他文化→影响)。
新课标历史《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四、宗教
1.道教的兴起
①师:道教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人物和派别?
提示: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②道教与道家是一样的吗?
点拨:道家是哲学流派,道教是宗教流派。 道家创始人是老子,道教创始人是张道陵。 道教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都讲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二、医学的发展
1.张仲景
师:张仲景的医学成就是什么,后世尊称他为什么?
讲述:《伤寒杂病论》把霍乱、痢疾、流行性感冒等急性传染病称为伤寒诸症,然后辨别病情,找出病源,提出治疗方案和相应的药方。《金匮要略》汇集了各种杂病药方,记录了内科、 外科和妇产科等数百个药方。《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原则,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
学生思考
学生:《伤寒杂病论》、“医圣”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提前查找资料,讲故事
学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学生阅读课本:张角创立太平道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学生: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
学生阅读课本: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学生合作讨论,分析归纳
提高学习趣味性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蔡伦改进造纸术》短片。
2.师: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这一时期科技文化有哪些突出的成就?这些成就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主要介绍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农学、医学、天文历法、文学、艺术等方面。
教材通过具体的史实,展示了两汉时期我国科技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我国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辉煌成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加深对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掌握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研究教材,了解两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两汉时期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如播放一段古代农业生产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我国古代,农业是如何发展的?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农学、医学、天文历法、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史实。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关注重要人物和事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五篇范文]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de2d6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c.png)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学习难点】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
“纸”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造纸术的发明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知识模块二张仲景与华佗自主阅读课本P69内容,完成第3题。
3.华佗和张仲景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创“五禽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知识模块三历史巨著《史记》自主阅读课本P70内容,完成第4~5题。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掌握造纸、火药、指南针等传统科技的发明;了解两汉时期的文学、艺术和教育成就。
2.能力目标:通过上课、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古人智慧的卓越,尊重劳动,希望学习古人的为人处世的高尚品德。
二、教学材料•《中国古代科技史》•《汉书》•网络相关资料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通过讲述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教师讲解•讲述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到两汉时期是中国科技和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讲述两汉时期的科技成果,包括造纸、火药、指南针等传统科技,重点讲述其发明的历史背景和作用。
•讲述两汉时期的文化成果,包括文学、艺术和教育成就,引导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传承。
3. 学生探究•学生自主探究,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果。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分析讨论科技和文化成果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加深对两汉时期的各方面发展的了解。
4.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强调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感悟,让学生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有更全面细致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掌握造纸、火药、指南针等传统科技的发明方法和作用;•了解两汉时期的文学、艺术和教育成就;•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强化尊重劳动、有爱国情怀的教育。
五、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涉及较多的历史文化知识,需要学生进行较多的探究和讨论。
学生需要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本课对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国家情怀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和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含反思)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标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知识线索:一、造纸术的发明1.在纸张出现以前,人民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甲骨、青铜器、丝帛、竹简)2.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3.什么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西汉)4.东汉时,谁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宦官蔡伦)5.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二、张仲景和华佗1.张仲景:民族:汉族生活时代:东汉末年(今河南人)职业:医学家成就: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治未病”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民族:汉族生活时代:东汉末年职业:医学家成就: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历史巨著《史记》作者:司马迁民族:汉族生活时代:西汉汉武帝时期家乡: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职业:史学家成就:编写了《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道教和佛教1.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2.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教学难点
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论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两汉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名称的由来,汉族的传统服饰汉服以及今天的版图等等。除此之外,两汉在科技和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课题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型
新授课
节数
教
学
目
标
1、能说出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及史学成就。
2、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知道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主要内容。
3、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4、通过对文献资料和图片的分析能总结出相关的历史史实。
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造纸术的发明
1、阅读课文你认为最能代表汉代科技成就的应该是什么?
造纸术;
教师对有关造纸术做进一步的解释:
西汉时就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蔡伦加以改进。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2、回忆在纸发明之前人们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这些书写材料有什么不足?
甲骨、简帛、青铜器;不易刻写;笨重、昂贵;不易保存,不宜推广和使用;
展示: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讨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你要做什么样的人?
社会需要有价值的人
四、道教和佛教
自主学习、合作共同完成表格
创始人
地位
宗教圣地
道教
佛教
教义
影响
宗教圣地
1、道教与春秋的那位思想家有关?
2、猜一猜:你知道下列成语或俗语跟哪个宗教有关?
2、司马迁曾经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而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韧不拔地写出历史巨著,司马迁身上的那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司马迁创作《史记》的过程给了你什么启示?
司马迁面对挫折发愤图强的精神,在逆境和屈辱面前隐忍坚毅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我们也要向司马迁一样树立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面对挫折、困难不能退缩,只要坚持去做,只要努力,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取得成功。
二、张仲景与华佗
阅读课文第二框回答下列问题
1、汉代在医学上取得了哪些成就?水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人物
生活年代
成就与地位
张仲景
华佗
3、张仲景和华佗身上高贵医德是什么?
关心百姓疾苦,不为名利,有爱心。
三、历史巨著《史记》
1、读课文找出《史记》的有关概况?(作者、内容、地位)
司马迁;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医学: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圣
华佗:麻沸散和五禽戏神医
史学:司马迁《史记》
宗教:道教东汉张角--太平道张凌--五斗米道
佛教:东汉传入
教学反思: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佛教)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教)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道教)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佛教)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道教)
不看僧面看佛面。(佛教)
课堂小结:由学生加以概括总结简述并制作表格。
两汉
人物
成就与地位
科技
医学
史学
宗教
板书设计:第15课两汉科技和文化
科技:造纸术发明:西汉
改进:东汉蔡伦
因此到了西汉就发明了纸,叫麻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这种纸使用不便,到了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追问:蔡侯改进后,造纸原料又是什么?有何优点?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书写和推广,便于典籍的流传。
巩固:纸究竟是何时出现的呢?
总结:造纸术发明后通过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地传播。这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