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04课时估算》(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04课时估算》(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04课时估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估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整数和分数的估算方法。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能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和分数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估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对于估算的理解不够深入,估算方法的不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整数和分数的估算方法,能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整数和分数的估算方法,能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对于估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等,进行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估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估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新课导入:介绍整数和分数的估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估算的方法。

3.练习与讲解: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进行计算,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

4.应用与拓展: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方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小结与总结:对整数和分数的估算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整数和分数的估算方法,以及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一、搭一搭
1、学会用四个正方体搭出不同的立体图形,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是不同图形。

2、试着用五个正方体搭出不同的立体图形,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是不同图形。

(能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较难)
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通过比较少的指令提问让学生搭出立体图形,然后根据立体图形再去判断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什么图形。

(动手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田字格上画看到的图形。

观察时,孩子的眼睛要平视观察,不能站的太高,也不能斜着观察,这样观察出的才会是正方形。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重难点及易错题整理(元和角)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重难点及易错题整理(元和角)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重难点
及易错题整理(元和角)
一、重难点
1. 元的概念:
- 元是中国古代货币单位之一,是元素的简称。

- 学生需要理解元的含义及其与角度的不同。

2. 角的理解:
- 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形成的图形,其中两条射线称为边,交点称为顶点。

- 学生需要学会观察环境中的各种角,并能准确描述角的位置和大小。

3. 角度的度量:
- 角度是用来表示角的大小的单位,常用度(°)来表示。

- 学生需要掌握角度的度量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二、易错题整理
1. 填空题:
- 一个直角是____度。

(90)
- 两个直角是____度。

(180)
- 垂直交叉的两条直线所成的角是____度。

(90)
2. 选择题:
- 以下哪个是钝角?
A. 30°
B. 45°
C. 90°
D. 120°
- 以下哪个是锐角?
A. 150°
B. 180°
C. 90°
D. 30°
3. 解答题:
- 如何用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组成一个钝角?
以上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重难点及易错题的整理,请学生们认真复,加强对元和角的理解和运用。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知识要点】:(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1. 口算: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计算时先计算0前面的两个数的积,再数一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这个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一位数分别去成两、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注意进位。

2.估算:方法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看做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数来算。

一般是先找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把两个近似数相乘。

注意结果要用≈。

书写格式:86×45≈45003.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乘两、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注意计算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计算时注意两点:一是连续进位时容易出现以下错误:(1)忘记加进上来的数。

(2)加错进上来的数。

(3)错把进上来的数当做因数去乘。

二是三位数(中间有0)与一位数的乘法,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当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的积就是0,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则必须加上。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如果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不进位(包括十位上相乘进位来的数),积就是三位数;如果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要进位,积就是四位数。

【0和1的运算】任何数加减0都得原数。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0除以任何数(不包括0)都得0。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任何数除以1都得原数。

5计算口诀:1、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任何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不能作除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商×除数+余数4、被减数=差+减数【实际应用】(二)解决问题1、“乘加”的题型:总的座位数=台上的座位数+台下的座位数2、“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积“的题型。

剩下的相片数=相片总数-装入相册的相片数3、“两积求和”的题型。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口算算法:先把两个两位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相加。

注意: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如果个位数上的数相加满十,一定要注意不要忘记向十位进1.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口算方法:先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注意: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如果个位数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再减。

三、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数加起,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1。

四、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十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百位退1,在十位上加10再减。

五、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可以先把每个三位数都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把每个三位数都看成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五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五篇】

教师在写教案时,⼀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性和可操作性。

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编整理了⼩学三年级上册第⼆单元数学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富饶的⼤海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富饶的⼤海为主要情境,分5个信息窗,从出海归来——养殖海产品——加⼯海产品——销售海产品——海产⼯艺品,包含了两、三位数乘⼀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乘法;乘法的竖式计算;末尾和中间含0的三位数乘⼀位数乘法;混合运算。

这是初次接触乘法的竖式计算,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教学⽬标:1.熟练掌握整⼗数、整百数乘⼀位数⼝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位数进位和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学习连乘和代⼩括号乘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运算。

2.加强学⽣的估算意识,通过操作学具加深对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够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类题⽬做出总结和概括,提⾼解决问题的能⼒。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合作意识,⼝头语⾔表达能⼒,通过学习感受⼤海的富饶,热爱⼤海,增强保护⼤海的意识。

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整⼗数、整百数乘⼀位数⼝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位数进位和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简便写法熟练计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学习连乘和代⼩括号乘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安排:12课时信息窗1:出海归来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整⼗数、整百数乘⼀位数⼝算;两、三位数乘⼀位数不进位乘法教学⽬标:1.熟练掌握整⼗数、整百数乘⼀位数⼝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的估算意识,能够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类题⽬做出总结和概括,提⾼解决问题的能⼒。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一、直接写出得数。

12+45=63-28=15+40=28+41=800+500=90-36=52-19=500+700=6000-4000=1500-800=二、填一填。

1.4个百和8个十合起来是(),25个十是()。

2.果园里有梨树262棵,桃树304棵,梨树和桃树一共大约()棵,梨树比桃树大约少()棵。

3.三年级有男生280人,女生300人,三年级一共有学生()人。

4.妈妈缴电费用去52元,缴水费用去86元,缴水费比缴电费多用去()元。

5.光明水果店上星期卖出420千克西瓜,这个星期卖出370千克西瓜,这两个星期一共卖出()千克西瓜。

三、连一连。

430+400910-680520-290270+560300+290 970-1501000-180390+200四、在○里填上“>”“<”或“=”。

450+530○980250-150○200380+280○720530―210○2901000-600○300620+270○670+220五、列竖式计算。

250-120=540+180= 640-250=630+250=720-170= 420+370=930-550=420+380=六、解决问题。

1.还有多少棵没有植?2.一共有900袋水泥。

两辆车能一次把水泥全部运走吗?3.一副羽毛球拍30元,爸爸买了两副羽毛球拍,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钱?4.星期天,小亮和爸爸、妈妈去商店。

爸爸买了一套西装花了590元,妈妈买了一件连衣裙花了280元,小亮买了一个书包花了50元。

(1)爸爸的西装比妈妈的连衣裙贵多少钱?(2)妈妈的连衣裙和小亮的书包一共花了多少钱?参考答案一、573555691300 543312002000700二、1.4802502.560403.5804.345.790三、略四、=<<>>=五、130720390880550790380800六、1.23+56-53=26(棵)2.660+250=910(袋)910>900能3.30+30=60(元)100-60=40(元)4.(1)590-280=310(元)(2)280+50=330(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学计划
元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本P9~20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

共安排了5个例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鱼计算起就铺垫作用。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单元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单元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年月日
算法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算法2: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2)两位数的退位减。

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列式65-48.
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然后
尝试填写下列():先算65-()=()再算()○()=()
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四、展示点拨
比较算式。

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
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五、训练拓展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
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
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六、小结反思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
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教学目标:
1、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教学重点:
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过程:
导入明标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学校组织学生去电影院看巨幕电影,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

六个年级的同学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自学质疑
自学第15页例4
1、一到三年级来了()人,四到六年级来了()人。

巨幕影院有()个座位。

2、要求六个年级的学生能否同时坐得下,就是把(
)与()进行比较。

如果大于441,就();如果小于441,就()。

3、因为只问能否坐得下,所以不需要求出具体总人数,()即可。

4、自己尝试估算一下,能不能坐下?
三、小组交流
1、221看作(),239看作(),221+239一定大于(),但()(能或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就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

221>220,
239>230,220+230=45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50,而座位数是441,
441<450,所以肯定()。

3、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四、展示点拨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二、自学质疑
1、口算。

52+35=86-34=47+33=36+20=
23+69=62-18=70-26=65-15=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370+480=390+250=
520+300=
840-560=750-540=440-150=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

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三、小组交流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

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四、展示点拨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

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五、训练拓展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

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

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六、小结反思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