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李煜词百年研究综述

李煜词百年研究综述

【 收稿 日期】2 0 ・72 0 90 —0 [ 作者简介】张 超 (9 0一 ) 18 ,女 ,河南安阳人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 究生 。
第 1 期


李煜词百年研 究综述
国志》 徐铉 《 )及 陇西公墓志铭》为证 ,加 以论辨 。
( 李煜 的身后定名 : 李煜词讨论集》 三) 《 所收 1 5 、 9 5
《 南唐书》 、欧 阳修 《 五代史 记》等处记 载为证 ,亦
( )李煜后期词作 是否具有 爱国思想 二 毛星 《 关于李 煜词 的讨论》⑩ 评 、曹涌 《 论李
煜后期 词作有 无爱 国主义 思想》⑩ 、唐 圭璋 、潘君
均持此说 。 以关立 勋 的 《 论李煜 其人》⑨ 、赵梦 昭 《 德君王—— 李 后主新评》 为代表 的一派学者均 文 ⑩
首 ,有 三首残缺 ;詹安泰先 生于其 《 李瑕李煜词》 中则认 定李煜词共三十 四首。 施蛰存 先生 的 《 南唐二主词叙论》一文是对南
来 都是一个学术热 点 ,尤其 是 2 0世纪 以来 更是受
到众 多学者的重视 ,研究成果 或为单篇论文 、或为 专集 ,为数 皆不少 ,可谓特 别 的全面和深入 ,围绕 有关李煜及 李煜词研 究的一些核心 问题 , 出现 了一
唐中主李璩、 后主李煜二人词作的合论, 分别从版
本 、考 词 、辑补 、评 论 、诠释 这五 个方 面加 以分
些较大范 围的争论 , 争论 的重 点主要集 中在 四个 大
的方面 :

析 ,对后来 的研 究者而言具有重要 的参考价值 。

版本及生世考订
关于 李煜 生平 的研 究 ,有相 当 多的年 谱 、年
京 正中书局铅 印本) 、王仲 闻校订 《 南唐二主 词校

[指点]李煜文献综述

[指点]李煜文献综述

李煜研究综述李煜是我国晚唐五代影响较大的词作家。

他的词作以南唐降宋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奢华的贵族生活,后期主要写亡国之思,现存其词作三十余首,其中后期词作占三分之一。

对于李煜的创作,前人专论很少,为单篇论文的较多,但这并不代表否认他在词史上的地位。

关于李煜的词作,有人认为他的后期词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堪称“神秀”之作;也有人以为是“亡国之音哀以思也”,没有可取之处。

就其肯定的方面来讲,对于李煜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的评价,一般来讲是从三种方面来讲:一方面是分析“李煜词为什么能够穿越千年的历史”。

其原因大概认为有以下几种。

第一,王国维说:“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李煜词的精神生动飞扬足以超过现实涵盖一切,他用白描手法通过梦境的叙述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将词的意境美写到极致, 创造了一个清新自然, 坦率真切的审美艺术境界。

【《以悲为美,以境为鉴——论王国维对李煜词的评价》赵青,《语文学刊》2008年04期】他善于深入到人的心灵最深处,而又能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把那种抽象的、可感而不可说的感情,真实具体的描述出来,完成抒情诗人自我心理形象的塑造。

【汤人民《王国维“境界”说试探》《南师学报》1962年第3期】这种不经意间营造的意境,给人以深切感受,让人难以忘怀。

“赤子之心”也是其作品能引起他人共鸣的重要原因。

李煜词通常直言本事,一往情深。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读书顾问》创刊号,1934年3月】这位“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十六则),阅世甚浅的词人,始终保有较为纯真的性格,在词中一任真实情感倾泻。

他的前期词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对自己的沉迷与陶醉不加掩饰;后期词写亡国之痛。

血泪至情。

无论是荒唐的生活或是亡国的无奈,本都是不可饶恕的事,但由李煜如此坦率的说出,又不禁让人为他惋惜而不忍责怪。

悲情作品承载了中国古代文人乃至整个汉民族的感伤世界。

“读者往往走进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人客观世界中去。

关于李煜词的综述

关于李煜词的综述

关于李煜词的综述[摘要] 南唐末代帝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他是我国晚唐五代影响较大的词作家。

他的词作以南唐降宋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奢华的贵族生活,后期主要写亡国之思,现存其词作三十余首,其中后期词作占三分之一。

对于李煜的创作,前人专论很少,为单篇论文的较多,但这并不代表否认他在词史上的地位。

一、后唐词人对李煜词的评价刘锋焘在《从李煜到苏轼—“士大夫词”的承继与自觉》(《文史哲》2006年第5期)一文中认为“李煜后期的词作‘感慨遂深’,与前期词作的绮靡香艳绝不类同,在词史上第一次‘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但这一开创性的贡献直到苏轼的出现才真正得到了自觉的继承。

从李煜突变性的开创,到宋初诸人有意无意地渐变,再到苏轼明确地自觉,‘士大夫之词’在各种内因外因的作用下完成了它演进确立的过程。

而李煜和苏轼,则是千年词史上两个重要的关节点。

”而苏轼之所以能承续李煜开创的新境界,作者认为是“人生遭际的变化为苏轼对词体的改革提供了最佳的契入点,最终使他的创作‘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从而把李煜晚年开创的‘感慨遂深’的‘士大夫词’在间隔几代词人后终于明确而自觉地继承了下来。

”词研究上,李煜一直是个亮点,本年度对李煜的研究还有:章莉《李煜写梦词浅探》(《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2期)就李煜记梦词作出分析。

徐伯鸿《略谈李煜词的叙事性特征》(《社科纵横》2006年第9期)说“学术界一般说:强烈的抒情性是南唐后主李煜词最为显著的艺术特征。

”但“李煜的词作中叙事完整,叙述场景的空间有限,叙述话语独特。

词人以内焦点叙述方式将叙事性和抒情性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特定的场景和简单的因果情节,成功地塑造了自我形象,重构了感人至深的话语世界。

”熊开发的《“十字架”上的李煜—关于李后主悲剧宗教意义的比较研究》(《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3期)则从独特宗教视野对李煜悲剧进行了比较研究:“李煜的‘罪’是全人类错误的象征,他的痛苦则是担荷这种错误的独特方式。

李煜(南唐后主)—搜狗百科

李煜(南唐后主)—搜狗百科

李煜(南唐后主)—搜狗百科早期经历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

之所以字重光,大概与其一目双瞳有关。

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

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

由于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次子。

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惧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参与政事。

在此期间,他曾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同时也表明自己无意与兄长争位。

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李景遂(李璟即位初曾表示要位终及弟),七分病情三分“罪”,在景遂死后不到3个月即不满三十岁暴卒。

李弘冀死后,李璟欲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

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

”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登基为帝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

六月李璟死,25岁时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更名为李煜,尊母亲钟氏为圣尊后,立妃周氏为皇后(大周后),封诸弟为王[10];并派中书侍郎冯延鲁入宋进贡,上表(《即位上宋太祖表》)陈述南唐变故。

[11]宋太祖回赐诏书,派人前往南唐吊祭、恭贺李煜袭位。

九月,宋昭宪太后病逝,李煜遣户部侍郎韩熙载、太府卿田霖入朝纳贡。

[12]十二月,李煜设置龙翔军,教练水军。

奉宋正朔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开宝四年(971年)11月,李煜派遣其弟郑王李从善(此时封郑王)。

去北宋进贡。

于是始去唐号,改印文为'江南国主印',赐诏乞呼名,从之。

亡国去世李煜书法973年,宋太祖令李煜去开封,他托病不去,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公元975年十二月,因沉迷于诗画不知宋军已攻至金陵城下。

紧接着,曹彬攻克金陵。

南唐后主李煜人物生平简介

南唐后主李煜人物生平简介

南唐后主李煜人物生平简介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

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早期经历李煜,原名李从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生于南唐升元元年(937年)七夕,初封安定郡公,累迁诸卫大将军、副元帅,封郑王。

李煜善诗文、工书画,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因貌有奇表遭长兄太子李弘冀猜忌。

李煜为避祸,醉心经籍、不问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争位。

显德六年(959年),太子弘冀病逝,钟谟以李煜酷信佛教、懦弱少德,上疏请立纪国公李从善为太子。

李璟大怒,流放钟谟至饶州,封李煜为吴王,以尚书令参与政事,入住东宫。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洪州(今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留守金陵(今南京)。

登基为帝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更名为李煜,尊母亲钟氏为圣尊后,立妃周氏为皇后(大周后),封诸弟为王;并派中书侍郎冯延鲁入宋进贡,上表(《即位上宋太祖表》)陈述南唐变故。

宋太祖回赐诏书,派人前往南唐吊祭、恭贺李煜袭位。

九月,宋昭宪太后病逝,李煜遣户部侍郎韩熙载、太府卿田霖入朝纳贡。

李煜论文资料1

李煜论文资料1

姓名年级学号一、立题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或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等)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三、研究方案(思路)四、论文进度安排五、主要参考文献六、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七、系审核意见负责人签名(公章):年月日注:1.题目类型:理论、实验、应用、综合;2.题目来源:指导教师拟定、自选、其它;3.此表可打印。

题目:李煜后期词作中的哀怨情结和哀美艺术题目类型:应用题目来源:自选一:立题依据:对李煜的词的评价与研究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

北宋的苏轼和清代的李渔等等,曾以社稷为重的价值观对后主的“挥泪对宫娥”的情景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然而近代学者如王国维,叶嘉莹和谢世涯等人则是对后主的词推崇备至,并且肯定了他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承认了后主的词在本质上超越了词在当时的发展。

李煜词的论文是不胜枚举的,据陈葆真书中提及在台湾所见的论文较具学术性,比较重要的论著如:陆岭生的《李后主和他的词.》和郭德浩的《李后主评传》和叶嘉莹的《李煜》等,他们都将后主的词配合他的生平事迹,予以分期并解析后主词的艺术成就,而且对后主个人的际遇多表同情。

在中国内地的研究观点和评价比较复杂,其中比较具特色的是采取政治态度去看后主的词,这对后主本人和他的词风多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转为多角度的研究,为后主的词作分析提供了开放的空间。

在外语方面则有学者以日英德诸语对后主的词作翻译和研究。

如在日语方面比较重要的是吉川幸次郎和小川环树编校的《李煜》在英文方面有四种译本分别是Liu Yih-ling&Shahid Subrawardy(tr.),poems Lee Hou-chu(Bombay:Orient Longman,1948)Malcolm Koh Ho Ping&Chandran Nair(tr.),The Poems and Lyrics of Last Lord Lee(Singapore:Woodrose,1975)Daniel Bryant,Lyrics Poets of the Southern Tang:Feng Yen-ssu(903-960)and Li Yu(937-978)(Vancouver: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1982)Daniel Bryant,“Messages of Uncertain Origin:The Textual Tradition of the Nan-Tang erh-chu tz”u,”in Pauline Yu(ed.),V oices of the Song Lyric in China(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44),pp.298-348毋庸置疑作为一国之君李煜是个懦弱卑微的失败者,在位短短14年,最后被强大的北宋消灭,自己也沦为阶下之囚,但是李煜的词作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是值得赞颂的。

李煜生平

李煜生平

李煜生平
李煜(937-978),字重光,號鍾隱。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公元961年繼位為南唐國君,史稱李後主。

他即位之初,面對北方日益強大的宋王朝,只能年年納貢,並自動降格稱臣但求苟安一隅。

公元975年,雄心勃勃的宋太祖派大軍直搗京城金陵,他孤城陷落,肉袒出降,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從此過著被幽禁的生活。

公元978年七夕之夜,亦是他四十二歲生日,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李煜風儀俊美,藝術才華非凡,是個具多方面才華的文學藝術家,書法、繪畫、音律、詩和文皆精,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其詞主要可分作兩類: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的,主要為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另一類乃降宋後,對亡國之痛、往事之憶,富以自身感情而作,大多是哀婉淒絕之作,主要抒寫自己憑欄遠望、夢裡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往事的無限留戀。

此時的作品成就遠超前期,其中包括〈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

李煜在中國詞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他繼承了晚唐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的某種意境。

李煜文、詞及書、畫創作均豐,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

作品選︰
虞美人
破陣子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破陣子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惶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李煜材料

李煜材料

功名都随流水去,惟有词作传世人——浅谈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陈江波词,又称为长短句,是随燕乐的流行,滥觞于中唐,成熟于五代,兴盛于宋朝的一种诗歌样式。

在五代“花间”词派与北宋“婉约”、“豪放”词派之间,有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词人,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前人用这样的诗句来总结李煜的一生院“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生在帝王家”。

而王国维先生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人间词话》)生于七夕的李煜,似乎一出生就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李煜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真的会住进东宫,最后坐上龙椅。

他是李璟的第六子,按道理,怎么都轮不到他登基。

不过老天就是这么怪,除太子李弘冀外,四位兄长先后夭折,长兄后又因谋反不成而死,李煜也就成了实际上的长子。

李璟再也受不了儿子们争权夺位的厮杀,不论大臣怎么反对,李璟已经是铁了心让李煜当太子。

可惜李璟最后省了会儿心,就把整个国家都省了去。

他政治上庸碌无能,却工诗词,善书画,通音律,尤擅词,称得上是一位艺术家。

但是作为一国之君,面对日益衰微的国运他又无可奈何,治国乏术。

李煜在位时强大的北宋王朝对南唐虎视眈眈,他苟安于君主生活不过15年,便亡国被俘,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

降宋前,国度被围一年之久,他竟然被近臣蒙在鼓里,一无所知,依然夜夜笙歌,吟诗填词,优哉游哉,直到局面无可挽回,这才猛然惊醒。

从他肉袒而出,对着前来劝降的宋将曹彬屈身下跪的那一刻起,他的悲剧人生就正式开始了……两年后,他被宋太宗派人毒死,相传这一天正好是七夕——他41岁的生日。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煜的词正是这样的产物。

作为亡国之君,李煜是不幸的,然而“国家不幸诗人幸”,命运的巨变,使李后主饱尝了人世间的屈辱,深味了浩渺无边的哀愁。

同时,君主与囚徒生活阅世不深的局限,反使李后主具备了诗人最可贵的气质--真率,所谓“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研究综述
李煜是我国晚唐五代影响较大的词作家。

他的词作以南唐降宋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奢华的贵族生活,后期主要写亡国之思,现存其词作三十余首,其中后期词作占三分之一。

对于李煜的创作,前人专论很少,为单篇论文的较多,但这并不代表否认他在词史上的地位。

关于李煜的词作,有人认为他的后期词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堪称“神秀”之作;也有人以为是“亡国之音哀以思也”,没有可取之处。

就其肯定的方面来讲,对于李煜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的评价,一般来讲是从三种方面来讲:
一方面是分析“李煜词为什么能够穿越千年的历史”。

其原因大概认为有以下几种。

第一,王国维说:“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李煜词的精神生动飞扬足以超过现实涵盖一切,他用白描手法通过梦境的叙述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将词的意境美写到极致, 创造了一个清新自然, 坦率真切的审美艺术境界。

【《以悲为美,以境为鉴——论王国维对李煜词的评价》赵青,《语文学刊》2008年04期】他善于深入到人的心灵最深处,而又能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把那种抽象的、可感而不可说的感情,真实具体的描述出来,完成抒情诗人自我心理形象的塑造。

【汤人民《王国维“境界”说试探》《南师学报》1962年第3期】这种不经意间营造的意境,给人以深切感受,让人难以忘怀。

“赤子之心”也是其作品能引起他人共鸣的重要原因。

李煜词通常直言本事,一往情深。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读书顾问》创刊号,1934年3月】这位“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十六则),阅世甚浅的词人,始终保有较为纯真的性格,在词中一任真实情感倾泻。

他的前期词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对自己的沉迷与陶醉不加掩饰;后期词写亡国之痛。

血泪至情。

无论是荒唐的生活或是亡国的无奈,本都是不可饶恕的事,但由李煜如此坦率的说出,又不禁让人为他惋惜而不忍责怪。

悲情作品承载了中国古代文人乃至整个汉民族的感伤世界。

“读者往往走进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人客观世界中去。

”无疑,李煜词创造了亡国之痛、亡国之思、离别之苦、孤寂之恨、故国之恋的尖锐冲突,他将自身的身世之慨,上升为人类普遍情感的高度,营造了无限的忧患和惶恐的悲愤情结气氛,冲破了强烈的时间意识和廖廓的空间意念,在读者心中聚变成词学张力,荡气回肠,感人殊深。

【《简论李煜词穿越历史时空的词学张力》王惠民,《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另一种观点是通过与花间词进行比较来看李煜词的地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晚唐五代以后,花间派词人以浓艳香软为基本特色,内容主要描写女子生活和离情别意,反映生活面很狭窄,格调也较低。

李煜后期作品冲破了词原有的藩篱,扩大了词的境界,对于词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论李煜“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转变》赵洪义《山东文学》2008年12期】可以说,重光词在词的发展史上挣脱了晚唐五代浓艳香软、闺情柔思词风的束缚,继李白之后拓出了博大、雄浑、明朗的境界,开了豪放派词的一代先声,并且向后影响了李清照,纳兰性德等人。

另外,一部分学者认为李煜为世人确定了精神的存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他用他的血泪之词表述了同样存在于其他人头脑中但却模糊紊乱、游离不定的情感。

在他用他手书写他心的同时, 众人惊喜地发现, 他手也道出了“我心”, 于是, 众人觉得心灵得以理解, 情感得以共鸣, 心里豁然开朗, 不确定的想法终于赫赫彰显于眼前。

从这个角度看, 李煜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其词为人类具有的某些朦胧、游离、不确定情感进行了明确和界定。

【《李煜词对人类世界边缘的扩展》舒畅,《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李煜不是个有作为的皇帝,却是一个杰出的词人。

他的后期作品给当时花间词派统治的文坛带来了新气象,改变了花间派的创作传统,扩大了词的内容,开拓了词的意境。

作品格调虽有些伤感,但艺术价值极高。

他的词,影响了许多后代词人,像柳永、苏轼、辛弃疾、欧阳修等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受过他的影响。

他在词史上的贡献是无可否认的,我们应该对他的词给予应有的肯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