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诗词研究
李煜经典诗词赏析

李煜诗词赏析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是李煜自述囚居生活,抒写亡国离愁的佳作.词的上阕,写深秋月夜,词人独处的情景,"无言独上"点明了词人沦为阶下囚,受人监视的孤苦处境,交代了登楼所见之景.一钩新月,几株梧桐.凄冷的气氛中显示了孤独者的形象.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李煜诗词研究报告

李煜诗词研究报告李煜是北宋末年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词以抒发宫廷生活的悲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政治混乱和自身命运的痛苦和无奈。
下面是对李煜诗词的研究报告。
一、李煜的生平和背景李煜,字重昌,建炎四年(1120年)出生于金陵(今南京),是南宋末年的一个皇子。
李煜在宫廷中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文学和音乐,被誉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男子。
然而,由于北方的金朝入侵,南宋政权乱局不断,李煜的一生经历了多次囚禁和流亡。
他先后被幽禁在建康(今南京)和潮州,最终被金朝俘虏并流亡至辽东。
在流亡期间,李煜落魄悲凉,诗词中流露出对家国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抱怨。
二、李煜的诗词风格和主题1. 宫廷生活的悲苦由于李煜本身是一个皇子,他在宫廷中经历了丰富而繁琐的生活。
他的诗词经常表达对宫廷生活中权力斗争和敌对势力的痛苦和无奈。
例如,在《秋日登吴公台歌》中,他写道:"万古长如夜,无处觅飞鸿。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零落成泥碾作尘。
"这些诗句展示了他对战乱时期的宫廷生活的绝望和悲伤。
2. 对政治混乱的抱怨李煜所处的时代是南宋政权衰败的时期,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不断。
他的诗词中经常表达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乱象的抱怨和不满。
例如,在《忆江南三首·其一》中,他写道:"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混乱和囚禁生活的不满和思乡之情。
3. 对命运的无奈和抱怨李煜一生中经历了多次囚禁和流亡,他的诗词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奈和抱怨。
在《虞美人·听雨》中,他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流亡生活的孤独和对前途的迷茫。
三、李煜诗词的意义和影响李煜的诗词以其深刻的感情和优美的语言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词对后世的诗人和文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清照是南宋时期另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她受到了李煜诗词的启发和影响,她的词作风格和李煜相似,同样表达了对命运和生活的苦闷和无奈。
李煜诗词赏析全集(3)

李煜诗词赏析全集(3)《忆江南·多少恨》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赏析《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
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繁华的追恋,抒发亡国之痛。
全词语白意真,直叙深情,一气呵成,是一首情辞俱佳的小词。
《望江南·闲梦远》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杀看花人!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赏析《望江南·闲梦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的词作。
词人选取春秋两季景色为代表去着力描绘,采取梦幻的形式,将虚景与实景融合为一,借梦境抒情,表达对故国清幽自在的情境和人物的追慕之情。
《捣练子令·深院静》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赏析《捣练子令·深院静》是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通过描绘深院小庭夜深人静对断续传来的风声、捣衣声,以及映照着帘栊的月色,刻意营造出一种幽怨欲绝的意境,让人不觉沉浸其中,去感受长夜不寐者的悠悠情怀。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李煜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赏析《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为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是一首描写男女欢爱的词,写的是一个繁花盛开、月光淡淡的夜晚,一个少女与情人幽会的情形。
《梅花》李煜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赏析此诗首联起句“殷勤移植”语,即指这次移植梅花之事;“移植地”便是“瑶光殿之西”的“曲槛小栏边”。
李煜12首经典诗词

李煜12首经典诗词引言李煜(937年-978年),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诗词以其深情、激烈的表达和哲理性思考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深入探讨李煜的12首经典诗词,包括其创作背景、主题和艺术手法等。
一级标题1:《长恨歌》三级标题1:创作背景•李煜在南唐末年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己失去帝位和身陷囹圄的痛苦和不满。
三级标题2:主题•对逆境的悲愤和不甘•对生命的思考和反思三级标题3:艺术手法•运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表达内心的痛苦和不满•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如“万事争奈何,忍将旧恩销”来强调自己的处境一级标题2:《秋夕》三级标题1:创作背景•李煜身处监狱,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三级标题2:主题•对故乡的思念和无奈•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使用描绘自然景物的手法,如“银烛秋光冷画屏”,营造出秋日的寂寥和凄凉之感。
•运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如“苔侵阶草压苔花”来强调岁月的流转和世事的无常。
一级标题3:《虞美人》三级标题1:创作背景•李煜与妃子阿娇之间的离情,激发了他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对她的眷恋和思念。
三级标题2:主题•对离别的伤感和痛苦•对逝去爱情的回忆和追忆三级标题3:艺术手法•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如“虞美人,自君之著”,将虞美人与妃子阿娇相比,表达对阿娇的思念和眷恋。
•使用细腻而温柔的描写,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表现出对逝去爱情的回忆和追忆。
一级标题4:《如梦令》三级标题1:创作背景•李煜与妃子阿娇之间的无奈和痛苦的爱情关系,激发了他写下这首诗来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哀愁。
三级标题2:主题•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对生命的无常和易逝的思考•使用“如梦”这一意象,表达对爱情和人生的脆弱和易逝之感。
•运用反问和设问的手法,如“伫立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肠断十分”,强调对离别的痛苦和苦闷。
结论李煜的12首经典诗词以其深情、激烈的表达和哲理性思考而闻名于世。
通过对他的诗词创作背景、主题和艺术手法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煜作为一位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文学艺术追求。
李煜经典诗词赏析5篇-李煜代表作鉴赏

李煜经典诗词赏析5篇_李煜代表作鉴赏李煜(别称:南唐后主、李后主,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煜经典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牌名:虞美人|朝代:五代|作者: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所作的词。
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赵匡义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
堪称绝命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词牌名:浪淘沙令|朝代:五代|作者: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
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词牌名:子夜歌|朝代:五代|作者:李煜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是五代南唐词人李煜写的一首词。
这首词作于李煜国亡家破,身为囚虏之后。
词的上片,写对故国难回的伤心,下片,写对往事成空的哀叹,表达了词人对故国、往事的无限思怀,对囚居生活的极端哀怨,词意凄惋,字里行间,充满着无限的愁恨。
李煜虞美人研究报告总结

李煜虞美人研究报告总结
李煜的《虞美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名篇,表达了对短暂美好的追求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在这首诗中,李煜通过描绘虞美人的美丽和凄凉,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又表达了对逝去事物的怀念和对生命的珍惜。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背景的了解,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首先,李煜通过描写虞美人的美丽,展示了生命的短暂和脆弱。
在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虞美人红颜薄命的形象,表达了对短暂美好的追求和对时光无情流转的思考。
这种描写方式使得虞美人的美丽更加鲜活动人,让读者在欣赏她的美的同时也忍不住感叹生命的无常。
其次,虞美人在诗中扮演了象征的角色,代表了逝去的岁月和事物。
李煜通过描写虞美人被冷落、凋零的命运,表达了对逝去事物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她的美丽不仅仅是个体的美,更是作为一个象征的存在,代表了时间和命运无情摧毁一切的力量。
最后,诗中融入了李煜自身的情感和思考。
作为宋徽宗,李煜同时也是一位文人、艺术家。
他在《虞美人》中不仅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思考,也透露出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通过将自己内心世界与诗歌结合,他创作了这首富有情感和艺术性的佳作。
总结起来,李煜的《虞美人》通过描绘虞美人的美丽和凄凉,展示了生命的短暂和脆弱,表达了对逝去事物的怀念和对生命
的珍惜。
诗中融入了李煜自身的情感和思考,使得诗歌更富有深度和艺术性。
这首诗作品不仅仅是一首描写美和悲的诗歌,更是一种对时光和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李煜词赏析

李煜词赏析发表于 2006-03-29 14:11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后继承王位做了皇帝,史称南唐后主。
他的词流传下来的仅有三、四十首,不过艺术成就很高,使他置身于一流词人的之列。
历来评论家对他的词都很推崇。
谭献在《谭评词辩》中称“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足见他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
李煜的词以南唐被灭前后为分界线,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的词不少以宫廷生活为素材,在艺术上虽有独到之处,但内容多不足取,只有那些描写别情离绪一类的抒情小词,倒能给人以清新之感。
李煜后期的词,是他被俘后扣留在汴京时所写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杰作多写于这期间。
可以说他的后期作品的艺术成就远高于其前期。
他一夜之间从皇帝而沦为阶下囚,这一切自然使他无法忍受,于是便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全部倾注在词作之中。
因而他的词题材扩大了,思想也显得更为深沉,所以才能激起世人的共鸣。
李煜词高度的艺术成就是公认的,在唐五代的词坛上,他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很有自己的特色。
“真”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生命钱,这也是李煜词的一个重要特点。
《蕙风词话》中曾道“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
”而李煜后期的词,正是他感情的真实流露。
此外,李煜词富有独创性,颇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李煜词另一个重要特点。
李煜词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他扩大了词的题材。
在五代时期,花间派领袖词坛,他们中人的作品多写男欢女爱、别情离绪,题材狭窄,脂粉气很浓。
而李煜的词把自己深沉的家国之恨溶入词中,为词的创作开拓了新的领域。
虽然他后期的词作一般只有一个主题,即抒写亡国之痛,但由于构思不同,意境也就迥异。
此外,语言的生动性、鲜明性和通俗性也是李煜词的重要特点之一。
李煜词一般多采用白描手法,往往于平淡之中见新奇,同时他还善于设喻,使那些抽象的难以言状的心理活动化成具体的可感触的东西,使语言显得生动形象。
李煜诗词解析

李煜诗词解析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
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李煜一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各个时期均有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因而其生活各个时期的特征非常明显。
依据李煜一生所历和各时期的思想情感,我将其分为四个时期,并用知人论世法对其词作的内容情感进行分析,以期给他的所有词作以合理的分期,确定每首词所属的题材类别。
这样做的意义是给李煜词以明确的分期定类,从而使人们不再妄加揣测他某首词的创作时期,歪曲其词作的感情倾向。
李煜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937 年农历七月初七出生,到959 年九月其兄弘冀去世。
这一时期李煜为汲汲追求皇位的兄长弘冀所嫉,整日愁郁忧惧。
第二个时期是从959 年九月其兄弘冀去世,到964 年十月初二其次子仲宣夭折。
这一时期他初登王位,又用对宋奉礼屈和之策,取得了国家的暂时安宁,因而生活相对平静,好逸乐的天性表现出来,与大周后及群臣整日宴舞欢歌,赏玩春色。
大周后病后他又与其妹女英沉入爱河,从而演绎了一段风流艳情佳话。
第三个时期是从964年十月初二其次子仲宣夭折,到975年十一月廿七南唐灭亡。
这一时期李煜的爱子仲宣不幸夭折,爱妻大周后娥皇又病逝,接着其弟从善朝宋被羁,宋对南唐威逼日急,李煜既悲又愁。
第四个时期是从975 年十一月廿七南唐灭亡,到978 年七月初八李煜去世。
这一时期李煜被囚于“礼贤宅”内,境遇凄惨,心情哀苦,又常思恋故旧,倍增其愁。
关键词:李煜,诗词,研究;AbstractLi Yu lived through several different period, each period has to he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vents, so the life of each period of the obvious features. According to the Li Yu calendar and the life period of thoughts and feelings, I will be divided into four periods, and by method of her works for the emotional content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give all his words with reasonable installment, identify each word belongs to the subject category.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is for Li Yu to clearstaging classification, so that people will no longer make speculation a poem he wrote in her works for the tendency of feelings, distort. Li Yu's lif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eriods. The first period is 937 years from the lunar Chuqi July was born in September 959, to his brother Philip Ji died. During this period Li Yu is trying to the throne to the envy brother Hong Ji, day melancholy apprehension. The second period is from 959 years in September his brother Philip Ji died, to 964 year second day in October the second son of Zhong Xuan died. During this period he began his reign, and to Song Fengli flexion and plan, made national temporary peace, so life is relatively quiet, good fun nature manifested, and the week after and princes feast dance day singing, enjoy spring. In the weeks after disease after he and sister female British falling in love, which tells a romantic love story. The third period is 964 years from the second day in October the second son of Zhong Xuan died, to 975 years 27 November Tang. During this period, Li Yu's son Zhong Xuan died, his wife also died after a week queen e, then his brother from good towards the song trapped, song of the day urgent threat, Li Yu is sad and melancholy. The fourth period is 975 years from the demise of 27 November, to 978 July chuba Li Yu died. During this period Li Yu was imprisoned in" Bailey house"," sad mood, bitter, and often miss the old, doubling its sorrow.Key words: Li Yu, poetry, research;目录摘要 (1)Abstract (1)目录 (2)引言 (3)一、李煜生活的第一个时期及其词作 (3)1.1、宫廷争权骨肉残,向佛向隐祸事远——李煜生活的第一个时期 (3)1.2、渔隐词——李煜第一个时期的词作 (4)1.3、阴差阳错称为帝,诗酒歌舞艳情乐——李煜生活的第二个时期 (5)二、第二时期词作 (5)2.1、歌舞赏春词 (5)2.2、恋情相思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李煜生活的第三个时期及其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妻亡子夭弟被扣,李煜心头悲又忧——李煜生活的第三个时期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思悼词、怀远词、闺怨词——李煜第三个时期的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李煜生活的第四个时期及其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作个囚虏真屈辱,亡国恨遗梦与醒——李煜生活的第四个时期错误!未定义书签。
4.2、亡国悲恨词——李煜第四个时期的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情感真挚深厚,内容高度概括......................................................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表现丰富恰切,方式不拘一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语言朴素凝练,表意醇浓精深......................................................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风格多种多样,一语不足涵盖......................................................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李煜生于李昪昇元元年(937 年)七月初七,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初八,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又称钟山隐士、钟峰隐居、钟峰隐者、钟峰白莲居士、莲峰居士。
他天生一幅奇表,天资聪颖,好读书,工书画,晓音律,善诗文,而词为尤胜,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艺天才。
他为人仁惠淳厚,天性儒弱,素昧威武,然风神洒脱,多情善感。
他本冀“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之优游”[1],然天命无算,世事多变,五兄皆不幸早亡,李煜在父璟卒后,承父诏,于961 年嗣立为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
多情的才人走上了政治舞台,儒弱的李煜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一个人生的悲剧开始了,从而也促成了词体新风格的飞升。
一、李煜生活的第一个时期及其词作1.1、宫廷争权骨肉残,向佛向隐祸事远——李煜生活的第一个时期从937 年七月初七出生到959 年九月长兄弘冀去世,是李煜生活及其词创作的第一个时期。
“本于诸子,实愧非才。
自出胶庠,心疏利禄”[2]的李煜,于961 年在金陵即位,这对他来说,实为意外之获。
他本李璟第六子,上有五兄,按封建帝位之传承次序,皇位本与他无关,然“以伯仲继没,次第推迁”[3],幸而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