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汇水量计算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式中———雨水设计流量(L /s)q—-—设计暴雨强度,(L /s・ha)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公顷)其中一、暴雨强度公式为:式中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一)设计降雨历时,式中t——设计降雨历时(min)—-地面集水时间(min)—-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m——折减系数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5~15mi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1.2~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的确定:式中-—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L——各管段的长度(m)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v的确定: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利坡度n--粗糙系数R确定: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n的确定:(二)设计重现期(P)P的确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3.2.4 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0。
5~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
二、汇水系数的确定(Ψ)汇水面积通常是由各种性质的地面覆盖组成的,随着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变化,Ψ的值也各异。
因此整个汇水面积的径流系数应采用平均径流系数;也可采用区域的综合径流系数,一般市区的综合径流系数Ψ=0.5—0.8。
雨水水量计算

雨水水量计算【篇一:雨水回用计算书】1、屋面雨水:按杭州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⑥选雨水提升泵sv402(q=4/h,h=14.5m,n=0.37kw,一用一备)⑦选雨水回用泵sv403(q=4.2t/h,h=22m,n=0.55kw,一用一备)⑦雨水调节池调节容积取日处理水量的50%.(v=8吨)。
【篇二:雨水量计算】1、屋面汇水面积:氰化钠仓库为60m2,浴室为23.4m2。
地面汇水面积:2467.62m2。
2、潞西地区暴雨强度公式:(参照腾冲地区)qj=4243(1+0.96lgp)/t+13p0.09。
取重现期p为5a,t为5min。
经计算,qj=362.3(l/s.hm2)考虑初期雨水收集,降雨历时按30min算,经计算雨水量为185.49m3。
雨水收集池有效容积约为190m3。
【篇三:雨水回收平衡计算】苏州地界御园置业有限公司a地块雨水收集平衡计算书 1.项目概况项目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穹窿山风景区的兵圣路东西两侧,分a、b两个地块,兵圣路西侧为a地块,东侧为b地块。
北侧距绕城高速公路约100米。
a地块南侧为穹窿山山体,西侧为自然村庄;b地块东南侧为湖面。
项目依山傍水,交通及景观优势明显。
b地块业态为宾馆酒店,a地块业态为服务型公寓。
本次报审为a地块。
a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为32266.4平方米。
2.雨水量平衡分析雨水收集拟用于绿化浇洒和道路冲洗,根据建筑物布局特点及雨水回收利用要求,本项目a地块在地下车库内设置一座雨水收集池(143 m3),雨水处理设备设置于土建机房内。
本地块拟收集部分屋面、道路雨水,雨水收集面积:屋面3295㎡;路面:2155㎡a.根据《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dgj32/tj113-2011 中3.2.1 条规定雨水设计径流总量公式计算:hy —设计降雨厚度(mm),取1042mm;(按苏州2003~2012年逐月资料累加而成)f —计算汇水面积(hm);表1. 汇水面积及雨水径流量b.可回用雨水总量:w?w??23式中:w-- 需收集雨水总量t/y;w-- 雨水径流总量t/y; ?--- 季节折减系数,取0.85; ?--- 初期雨水弃流系数,取0.87。
汇水面积计算雨水水量

汇水面积计算雨水水量
一、根据你所处的地区汇水面积计算雨水水量。
二、根据你的地面种类确定径流系数,路面越不易向地下渗水系数越大,比如混凝土路面一般为0.85~0.95。
反之,系数越小,比如绿地一般为0.1~0.2。
三、然后你便可以计算雨水量了。
雨水水量=汇水面积×设计暴雨强度×径流系数。
1、因为有的地方降雨量相当少,甚至多年不降雨,2113用毫米才能方便统一测量计算。
也可以说是国际惯例吧。
2、气象部门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5261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单位通常用毫米。
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深1毫米。
1毫米降水落到田地里有多少呢?我们知道,每4102亩地面积是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于每亩地里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
每立方米的水是1000公斤,这样,1毫米降水量也就等于向每亩地浇了约650公斤水。
据测定,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1653透3厘米~6厘米。
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中,我们经常听到小雨、中雨、暴雨等专业术语,它们专之间有何区别呢?小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不超过10毫米的雨,小到中雨为5毫米~18毫米,中雨为10毫米~25毫米,中到大雨为18毫米~38毫米,大雨为25毫米~50毫米,大到暴雨为38毫米~
75毫米。
24小时内雨量超过属50毫米的称为暴雨,超过100毫米的称为大暴雨,超过2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雨水排水计算

雨水排水计算
依据GB-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雨水排水量按下
式计算
Q —雨水设计流量 ( L/s )
F —汇水面积 ( L×W )m2
q —设计暴雨强度 L/(s.hm2)
ψ —径流系数,可参考下面的表格。
注:
Q,就是区间类设计的排水沟需要承担的雨水排水量,如果需要知道每米沟体承担的排水量,就要除以设计的沟体总长度。
F、指需要排水的区间汇水面积(长度L×宽度W)。
q,当地的暴雨强度,计算时应依据设计规范取值,查查
《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等资料,可查找不同地区不同重现期的暴雨强度表。
ψ、径流系数,不同地面材料,径流系数不一样,具体可
参照下表取值。
地面种类径流系数绿地 0.1 各类屋面、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及广场 0.5~0.95 大块石铺切路面及广场 0.55~0.70 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路面及广场 0.55~0.65 级配碎石路面及广场
0.40~0.50 干砌砖石或碎石路面及广场 0.35~0.40 非铺砌土路面 0.25
温馨提示:
在地形比较复杂时,如地面周围有建筑,建筑屋顶水由水管直排地表;排水区域周围有大的坡体等等,那么就得多划分排水区域或设定水沟拦截下水。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6.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返回本书总目录
5.径流系数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6.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3.2 系统计算原理与参数
返回本书总目录
1.雨水斗泄流量
重力流状态下,雨水斗的排水状况是自由堰流,通过雨水斗
的泄流量与雨水斗进水口直径和斗前水深有关,可按环形溢
流堰公式计算:
6.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3.3 设计计算步骤
返回本书总目录
2.天沟外排水 天沟布置 即确定天沟的分水线及每条天沟的汇水面积;按照屋面的
构造一般应在伸缩缝或沉降缝作为天沟分水线,单坡的排泄长 度不宜大于 50m。天沟较长时,坡度不能太大,但最小坡度不 得小于0.003。
确定天沟断面 天沟形状:矩形、梯形、半圆形、三角形等。 天沟尺寸:根据排水量、天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每一条天沟
管径 I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75mm
3.07 3.77 4.35 4.86 5.33 5.75
100mm 150mm 200mm 250mm
6.63 8.12 9.38 10.49 11.49 12.41
19.55 23.94 27.65 30.91 33.86 36.57
211(110.85lgP) q
(t8)0.70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6.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3.1 屋面雨水设计流量计算
屋面雨水排水管道的设计降雨历时可按5min计算, 居住小区的雨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应按下式计算:
t t1M2t
(完整版)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 S=qΨF 式中Q S———雨水设计流量(L /s)q———设计暴雨强度,(L /s・ha) 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公顷)其中一、暴雨强度公式为:q=3245.114(1+0.2561lgP) (t+17.172)0.654式中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一)设计降雨历时t=t1+mt2,式中t——设计降雨历时(min)t1——地面集水时间(min)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m——折减系数t1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t1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t1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t1=5~15mi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t1=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t1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1.2~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t2的确定:t2=∑L 60v式中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L——各管段的长度(m)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v的确定:v=1n∙R23∙I12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 I——水利坡度n——粗糙系数R确定:R=A X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m2)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n的确定:(二)设计重现期(P)P的确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3.2.4 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0.5~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式中———雨水设计流量(L /s)q———设计暴雨强度,(L /s・ha)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公顷)其中一、暴雨强度公式为:式中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一)设计降雨历时,式中t——设计降雨历时(min)——地面集水时间(min)——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m——折减系数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5~15mi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暗管m=2,明渠m=,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的确定:式中——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L——各管段的长度(m)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v的确定: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利坡度n——粗糙系数R确定: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n的确定:(二)设计重现期(P)P的确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
二、汇水系数的确定(Ψ)汇水面积通常是由各种性质的地面覆盖组成的,随着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变化,Ψ的值也各异。
因此整个汇水面积的径流系数应采用平均径流系数;也可采用区域的综合径流系数,一般市区的综合径流系数Ψ=郊区的综合径流系数Ψ=。
雨水收集池用量计算公式

雨水收集池用量计算公式English:To calculate the amount of water collected in a rainwater harvesting tank, you can use the following formula: A = (P x C x E) / 1000.In this formula, A represents the amount of water collected in liters, P stands for the total rainfall in millimeters, C denotes the catchment area in square meters, and E represents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llection system as a percentage.First, you need to determine the total rainfall by measuring the rainfall in millimeters. This can be done using a rain gauge. Once you have the total rainfall, multiply it by the catchment area, which is the surface area that collects rainwater. This can be the roof of a building or any other suitable surface.Next, multiply the result by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llection system expressed as a percentage. The efficiency takes into account factors such as evaporation, leakage, and overflow. For example, if the efficiency is 80%, you would use in the formula.Finally, divide the result by 1000 to convert the volume from milliliters to liters. The obtained value represents the amount of water collected in the rainwater harvesting tank.It is important to regularly monitor the catchment area, rainfall, and efficiency to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amount of water collected. By doing so, you can optimize the use of rainwater and ensure the system functions effectively.中文翻译:要计算雨水收集池中收集的水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A = (P x C x E)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