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精选20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精选20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精选20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精选2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

3、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教学重点、难点】1、这首词的创作和发表的重大意义。

2、这首词的意境博大深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风景秀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

3000多年来,有过不少的英雄好汉、帝王将相,试问: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谁?──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形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红军长征的胜利更证明了这一点。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宣布:“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黄河东征。

视察地形时,他看到雪后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满怀战胜敌人的信心,挥笔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形象地指出:中国的命运只有掌握在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手里才能走上“光明的路”。

未来是属于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

二、指导预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分外( ) 娆( ) 思汗( )今朝( ) 数风流人物(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惟须上下俱文采、风骚顿素妖娆输、逊风流人物蜡竞折腰数今朝3、思考下列问题:⑴ 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上阕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下阕又侧重于哪两种表达方式?⑵ 上阕写的什么地什么景?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三个层次。

《沁园春雪》教案(13篇)

《沁园春雪》教案(13篇)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沁园春雪》教案1【教材依据】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一课《沁园春·雪》第一课时【设计思想】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动性。

【课时任务】1、指导学生诵读,整体感知全词;2、引导学生理解、赏析上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读准“分外、妖娆、折腰、……”等字音;2、理解“妖娆、风骚、红装素裹……”等词语的意思;3、体会上片融情于景的写法。

(能力目标)1、大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词;2、联想想象,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激发学生共鸣。

【教学重点】诵读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

【教学难点】联想想象,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

【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感受诗歌情感。

【教学准备】制作“演示文稿”19张配合教学。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简介背景(6分钟)(一)情景导入1、出示两张雪景图片,启发学生:谁能用几个词语来描述或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雪景?(如:粉妆玉砌、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等)2、启发:你还联想到哪些写雪的诗句?(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下诗句,老师予以肯定和表扬)①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3、导入语: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伟人毛泽东笔下的雪景(出示“演示文稿”——写有《沁园春·雪》,背景为毛泽东的照片及毛体的书法《沁园春·雪》的图片)(二)背景介绍(以“演示文稿”的形式介绍。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5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5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5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所创作的一首词。

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述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此词不仅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

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教学目标1.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透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2.透过朗读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2.能正确背诵默写课文,教学设计:1.反复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2.沁园春雪》是体现毛泽东诗词特点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典范作品。

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该词的写作背景,抓住该词熔描述、议论、抒情于一炉,虚实相结合,动静结合,意境壮美,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气度豪迈的特点,领会本词的基本资料和写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潜力。

学习重点:1.读,读正确,读出感情。

2.说,说说词中表达的感情。

3.背,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教学重点、难点:1.吟咏、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2.正确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理解诗人的伟大抱负。

教学活动:一、导入毛主席有一首词叫《沁园春雪》(课前板书课题),意境开阔,大气磅礴,蒋介石看到以后十分生气,在国民党内外征集诗词,并要求他的御用文人们日夜埋头写作,要写出一首词在气势和意境上超过毛泽东,然而终其一生都没有如愿。

那么,《沁园春雪》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词这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千古绝唱。

二、作者简介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共和国的缔造者,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雪》教案1一、导学目标1、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能有感情的背诵全词;2、掌握上下阕所写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重点)3、学会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揣摩,并能体会其作用。

(难点)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一)基本知识学习1、识记文常,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识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以及文章注释中注音的字词。

3、反复朗读全词,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思路:(1)词的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主要采用那些表达方式?(2)作者欣赏这幅图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从词的上阙中哪个字能看出来?(3)上阙中的有虚写的景色也有实写的景色,请你把它在文中勾画出来。

(4)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5)下阕中哪句话是过渡句?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价?作者这样评价的目的是什么?(6)本词的主旨句是那句?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二)重难点突破词的下阙部分作者评论历代的帝王,分别用了“略输”、“稍逊”和“只识”三个词语,请问它们有什么含义?点拨:“略输”、“稍逊”两个词语一方面表明了毛泽东对秦皇汉武的惋惜之情,同时又对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而“只识”一词则表现了毛泽东对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的之情。

(三)学法指导学习本词,应该先弄清它的创作背景,在掌握上下阕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困惑所在:三、组内合作,收获共享(1)我们组讲解的问题是:(2)我们组讲解的思路是:(3)讲解中需要强调的关键点和重难点是:四、课前热身,自我完善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沁()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2、“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词的()“雪”是词的()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雪》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雪》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沁园春·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其作品背景;(2)通过学习《沁园春·雪》,达到对汉宋文学的初步了解,了解宋代的文学特点和辛弃疾与其他诗人的不同之处;(3)通过学习领会诗歌的意境和内涵,了解沁园春的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能够理解与把握辛弃疾的文化意识,提高文化素养,又可启发自身的情感与思考;(2)通过学习,能够识别文学作品的基本元素,提高文学素养,培养阅读兴趣,抒发自身情感。

二、教学内容辛弃疾的《沁园春·雪》三、教学方法1. 课堂问答首先,利用课件介绍辛弃疾,包括生平事迹、艺术成就等等。

然后,针对课件所介绍的内容,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例如:“辛弃疾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他有什么的文学成就?”“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学习过他的作品?”等等。

2. 文学赏析2.1核心目标:以课堂讲授及配合手抄报解读,理解《沁园春·雪》的主旨思想,抒发个人感悟。

2.2教学方法:1. 教师要求学生先阅读全文,表明感受,探索思考,然后以梳理篇章主题、破解字句难度为导向,渐次进阶。

2. 教师可以逐句逐句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了解辛弃疾的思想和文化意涵。

例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对诗歌整体的感受,帮助学生感受到雪和春的强烈对比,神秘和静谧的反差,体验到雪童话般的光辉和高贵。

3. 在解读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语言表述诗歌意义;并强调教育价值,及时阐发琢磨到的人生哲学。

4. 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想象,并要求撰写文本说明文中的隐喻、类比等修辞手法及其合理运用,来表达主题思想。

3. 朗诵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诵,可以提高他们的朗诵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也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沁园春·雪》的意境和内涵。

四、教学过程1. 教师介绍辛弃疾及生平和文学成就。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及重点:一、朗读全诗,学习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者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比较阅读的能力和自学探究、搜集资料的能力。

五、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新课,了解背景,领略领袖风采及书法艺术。

有一首歌,在过去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唱遍了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歌中唱道: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咿呀嘿呦,他是人民大救星。

(多媒体“领袖风采”)毛泽东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是我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正是他,在中国革命陷入低潮时,力挽狂澜,带领工农红军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飞渡乌江、飞夺泸定桥??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跳望祖国的壮丽河山。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咏雪名篇《沁园春.雪》。

(板书课题)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反动派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展示主席登高远眺的照片及《沁园春.雪》的手稿。

)二.整体感知(一)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精选20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精选20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精选20篇)《沁园春雪》篇1《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新课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结合历史背景,导入新课。

3、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读带,或者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字音(如“汗”、“俱”)、停顿、重音和朗读的技巧。

4、给学生两三分钟时间默读体会。

1、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景象。

2、结合自己摘抄的描写雪景的诗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体会意境。

3、在听的过程中,纠正字音,划出停顿和重音,初步体会词的感情。

4、在心中默读,体会词的意境和音律。

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1、让学生说出上阕中的动词和它们所描绘的景物,学生回答后及时补充和纠正。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示范分析“封、飘、失”所描绘出的北国雪景,重点比较“望”与“看”字的区别,暗示诗人登高望远的观察角度,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其它动词描绘的视觉景象。

3、补充讲解:“舞”,起舞、飞舞,形容披雪的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驰”,奔驰、奔跑,形容白雪覆盖的丘陵如巨象奔驰,并提问:“山舞银蛇”与“原驰蜡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分析:“晴日”映照下的雪景,红色与白色交相辉映,巨大的反差给读者以视觉上的震撼;诗人又把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壮美景象,比做红装素裹的少女,更是想象奇特,比喻确切,并提问学生“欲与天公试比高”中“欲”字的用法。

5、总结诗词写景语言的凝练生动,引导学生通过近景和远景的推移、实景和虚景的交错,发现诗人思维的跳跃和连贯。

1、回答问题:有“封、飘、望、失、舞、驰、比、看”等,分别描绘了长城,黄河,群山,高原和晴日的雪景。

2、根据教师示范的方法,分析词语的用法。

“失”描绘出黄河结冰的壮观景象,“舞”和“驰”运用拟物、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描绘出群山高原在白雪的覆盖下一望无垠、连绵起伏的壮丽景色,富于生命力。

《沁园春雪》教案3篇

《沁园春雪》教案3篇

《沁园春雪》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沁园春雪》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1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理解关键词语2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领会词人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念,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探讨重点知识,教师从旁引导,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情感态度和价值: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词的思想内容、精妙的语言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教学难点:词的意境的理解教法与学法第一、诵读法,采用初读、听读、分组朗诵、全班朗诵、个读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的内涵,感受意境之美,体会作者的感情。

第二、提问法,按照“切入-顺承-深化-引伸”的顺序,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受到启示,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第三,练习法。

设计两道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的。

第四、分组讨论法。

采用自由讨论指定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全班分为若干组,确定发言代表,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座的同学们大都是南方人,可你们看过雪景吗?好,请大家把形容雪景的词语写在你们的练习本上,如:纷纷扬扬。

看谁写得多。

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些词语下课的时候互相交换来看一下。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名家笔下的雪景是怎么样的。

(展示图片)二、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国生《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2.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大意;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3.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具电脑,投影仪,录音机,自制电脑软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

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一段文字:“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

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疏通字词,理解本词大意。

解释下列词语:[沁园春]词牌名。

[北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

[山舞银蛇]群山好象银蛇在舞动。

[原弛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象白象在奔跑。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

[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

[娇]美好可爱。

[折腰]鞠躬、倾倒。

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略输]稍差。

[文采]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

[稍逊]稍差。

[风骚]义同“文采”。

风,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原指《楚辞》里的《离骚》。

后来“风骚”代指文学才华,。

[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天所娇纵宠爱的人。

[弯弓]拉满弓。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数]数得上。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三深入理解思想和艺术1.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它们又分哪几层?答案:这首词的上阕写北方雪景,其中前三句是概括写,中七句是具体写,后三句是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词的下阕是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其中前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中七句是评论古代帝王,后三句是抒发壮志豪情。

投影:上阕写北方雪景(1)概括写北方雪景(前三句)(2)具体写北方雪景(中七句)(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下阕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1)承上启下(前二句)(2)评论古代帝王(中七句)(3)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2.上阕的写景,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景?答案: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实景;“须”字以下是虚景。

投影:上阕写北方雪景(写景)(1)概括写北方雪景(前三句)实景(2)具体写北方雪景(中七句)实景(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虚景3.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投影答案:静景:千里冰封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动景:万里雪飘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山舞银蛇,原弛蜡象说明意义:把静景写成动景,表明在毛泽东眼里,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也表明他本人是生机勃勃、富有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的。

还可以他的《念奴娇昆仑》、《沁园春长沙》印证。

3.“望”字可否换成“看”字?为什么?答案:不可。

因为是登高远眺,只能用“望”。

4.“顿”字可否删去?为什么?答案:“顿”不可删去,因为它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5.下阕中,“惜”字含有哪些意味?答案:“惜”中含有多种意味。

(1)含褒意,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具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

(2)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

(3)自信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

投影:惜(1)肯定他们是杰出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

(2)批评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文学才华欠缺。

(3)自信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必将胜过前人。

6.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你的根据是什么?答案:认为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

因为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7.主题句是哪一句?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这首词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它的写景和议论抒情有什么特点?答案: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

投影:主题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雄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

重温高亨和柳亚子的评价以印证,说明毛泽东“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

投影: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

四欣赏配画朗读录音或配画歌曲录音(电脑合成)事先用“Auphware”制作教学软件:选一些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雪》文字,再配以朗读录音或歌曲录音。

五指导分角色朗读1. 听配雪景图片和滚动文字的朗读录音(事先制作电脑软件)。

2. 指导分角色朗读如下。

投影下述滚动文字:女领沁园春雪男领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齐千里冰封──,(拉长)万里雪飘。

↗(高昂)女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男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慢)女山舞银蛇,原弛蜡象,男欲与天公试比高。

(高昂)女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慢)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惜秦皇汉武,↘(低沉)略输文采;(慢)女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慢)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齐只识弯弓射大雕。

↘(低,慢)领俱往矣──,(慢,拉长)齐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高昂,坚定)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一字一顿) 3.配乐分角色朗读六作业背诵这首词沁园春雪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沁园春莽莽妖娆分外稍逊________数风流人物今朝_______二解释词语沁园春北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余莽莽大河上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顿失滔滔山舞银蛇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弛蜡象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装素裹分外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娇折腰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一代天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弯弓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填空。

1.《沁园春》是一首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____”是题目。

2.这首词的上阕写。

其中前三句是写,“望”字以下是______写。

另外,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______景;“须”字以下是______景,即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3.词的下阕是评论______,抒发__________。

其中前两句起__________作用。

“惜”字领起的七句属表达方式中的_________,后三句属_____________。

4.这首词抒发了对____________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______和无比坚定的______。

5.这首词,写景,______,大气 ______,旷达豪迈;议论,______,______万古,风流豪壮。

四指出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5.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五背诵默写1.本词主题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阕中概括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阕中具体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阕想象描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下阕之间承上启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阕中评论古代帝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分角色朗读女领沁园春雪男领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齐千里冰封──,(拉长)万里雪飘。

↗(高昂)女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男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慢)女山舞银蛇,原弛蜡象,男欲与天公试比高。

(高昂)女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慢)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惜秦皇汉武,↘(低沉)略输文采;(慢)女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慢)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齐只识弯弓射大雕。

↘(低,慢)领俱往矣──,(慢,拉长)齐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高昂,坚定)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一字一顿)参考阅读资料一高亨《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二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沁园春·雪》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三柳亚子和“沁园春”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

可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