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优质课一等奖

沁园春雪优质课一等奖
沁园春雪优质课一等奖

沁园春雪优质课一等奖

2015-10-29 16:59 2397次

臧玉虎

地区:江苏省- 徐州市- 新沂市

学校:新沂市堰头中学

共1课时

1 沁园春雪初中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感受其音乐美,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感情朗读课文;

2、研读诗词,体会其意境美,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3、品读诗词,领悟其语言美,明确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朗读很熟悉,已具备了基本的朗读知识和技能,对节奏韵律有所掌握,但思维和审美能力需加强。教师利用他们已有知识兴趣,引导进入特定情境,培养其审美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理解写景、抒情想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一)、谈雪景,引入新课,揭题:

引导学生描绘雪景,并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交流)相机引入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咏雪的词。词中展现了塬上怎样的雪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教师揭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目标同上)引导学生明确。

(三)、诵读诗词,整体感知,感受其音乐美:

1.教师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聆听范读,客观评价优点及不足。

2.学生明确字音及停顿,自由朗读诗词,读出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并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请学生多次齐读这首词,教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教师点拨】:

(1)“北国风光……分外妖娆。”以豪迈的语调来朗读。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用赞颂、高昂的激情来朗诵。

(3)“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要略转低沉,用稍带批评的口吻来朗诵。

3整体感知:(概括诗词的主要内容)。句式:“这首诗上阕主要写--------------,下阕主要写---------------。”(四)、研读诗词,体会意境:

A、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B、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表现全词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请同学们谈谈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风流人物”的含义)

C、引导学生练说,体会意境:

句式:“读--------------,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画面或某个人物),我读到了---------------。”(学生可以写就雪景谈体会;也可以就历史人物谈体会;还可以就雪景与历史人物之间,谈对作者的体会。)(五)、品读诗词,领悟诗词的语言美:

(小组讨论、交流)

句式:“我喜欢-----------(某一句或几句),因为-------(某字或某词)用得好,好在--------------------。”

“我喜欢----------------(某一句或几句),因为这里使用了---------修辞,表达了-----------------。”

【例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

(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例如】“惟余莽莽”和“顿失滔滔”这两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惟余莽莽”表现了苍茫的意境,“顿失滔滔”表现严寒之下,黄河突然被冰封住的样子

【例如】“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一句,谈谈你最强烈的感受!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六)配乐朗诵诗词;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诗词。

2、课外阅读《毛泽东诗词选》。

【结束语】:同学们,在新时代的进程中,我们不要忘记伟人的大志,迈着新时代的步伐,一起开拓未来,走进新时代。播放《走进新时代》。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上阕:望--------(实)

想--------(虚)

绘祖国大好河山

下阕:评论历代帝王

抒豪情壮志

1 沁园春雪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1 沁园春雪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一)、谈雪景,引入新课,揭题:

引导学生描绘雪景,并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交流)相机引入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咏雪的词。词中展现了塬上怎样的雪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教师揭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目标同上)引导学生明确。

(三)、诵读诗词,整体感知,感受其音乐美:

1.教师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聆听范读,客观评价优点及不足。

2.学生明确字音及停顿,自由朗读诗词,读出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并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请学生多次齐读这首词,教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教师点拨】:

(1)“北国风光……分外妖娆。”以豪迈的语调来朗读。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用赞颂、高昂的激情来朗诵。

(3)“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要略转低沉,用稍带批评的口吻来朗诵。

3整体感知:(概括诗词的主要内容)。句式:“这首诗上阕主要写--------------,下阕主要写---------------。”(四)、研读诗词,体会意境:

A、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B、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表现全词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请同学们谈谈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风流人物”的含义)

C、引导学生练说,体会意境:

句式:“读--------------,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画面或某个人物),我读到了---------------。”(学生可以写就雪景谈体会;也可以就历史人物谈体会;还可以就雪景与历史人物之间,谈对作者的体会。)(五)、品读诗词,领悟诗词的语言美:

(小组讨论、交流)

句式:“我喜欢-----------(某一句或几句),因为-------(某字或某词)用得好,好在--------------------。”

“我喜欢----------------(某一句或几句),因为这里使用了---------修辞,表达了-----------------。”

【例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

(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例如】“惟余莽莽”和“顿失滔滔”这两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惟余莽莽”表现了苍茫的意境,“顿失滔滔”表现严寒之下,黄河突然被冰封住的样子

【例如】“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一句,谈谈你最强烈的感受!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六)配乐朗诵诗词;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诗词。

2、课外阅读《毛泽东诗词选》。

【结束语】:同学们,在新时代的进程中,我们不要忘记伟人的大志,迈着新时代的步伐,一起开拓未来,走进新时代。播放《走进新时代》。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上阕:望--------(实)

想--------(虚)

绘祖国大好河山

下阕:评论历代帝王

抒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金奖教案

沁园春长沙 4-13 2018 [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 括。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公开课

一、单元导读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杰出诗人,多如夏夜之繁星,他们的光芒,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国人思想的夜空。 数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在集体劳作采石运木时,为了统一步伐,协调动作,自然而然地发出杭育之声,这整齐铿锵的杭育声便是最原始的诗歌。 诗歌产生于劳动,所以多反应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如《诗经》中的《伐檀》、《采薇》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诗歌的形式也不断更新。总体上讲是由自由趋向于规整,然后由规整回归自由。我们来了解一下诗歌的分类。(屏幕展示)这一单元主要学习现代诗,有人会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词呀。对,毛泽东的词形式是传统的,但内容是现代的。 读诗使人聪慧。那么,我们该如何去鉴赏一首诗呢?首先要做到知人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生平、所处时代、写作背景。其次要掌握一些技巧,通过激情诵读、揣摩词句、捕捉意象、展开想象、描述画面,进而把握诗歌主旨,领会诗歌意境。 二、导入课题 我们今天来学习《沁园春长沙》。先看屏幕上的两首诗,大声朗读,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读,发言。(志向远大;敢为天下先的霸气) 《立志》是1909年毛泽东准备离家求学时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咏蛙》是毛泽东17岁在湘乡东山高等学堂入学考试时所作。我们一齐朗读这两首诗,要读出作者远大志向和霸气。 通过《立志》和《咏蛙》这两首诗,我们感受到了少年毛泽东的气宇不凡,而《沁园春长沙》可以说是青年毛泽东宏伟志向和人生抱负的艺术写照。我们先了解本诗创作背景。(屏幕展示) 三、朗读,整体感知 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结合书下注释了解词意。 点名认读生子。 刚刚我们朗读了这首词,能不能简要概括一下,这首词描述了哪四幅画面? 四、鉴赏第一幅图画 我们来鉴赏第一幅图画。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词的前三句描述成一幅诗意的画面。注意: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我们首先要恢复正常的语序,然后还要发挥想象补充一下内容,让画面感更强。(生发言,映出)第一句中有一个词非常值得我们品味。“独立寒秋”能否改为“站立寒秋”或“伫立寒秋”?(明确:站立、伫立太平淡,没诗味。独立方能显示出一种气概,独立于天地之间,给人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 大家想象一下毛泽东独立寒秋时的姿态和神情是怎样的?(生发言,表演)如:双手叉腰,神情严肃;倒背双手,昂首挺胸;一手叉腰,一手挟烟,深沉豪迈。 同学们想象力非常丰富。那么,我们朗读时就要把这种凝神远望、心潮澎湃的感觉读出来。自己朗读体会一下。(指名读,点评) 五、鉴赏第二幅图画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 学设计 内容预览: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五、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改为用殷秀梅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导入,或改为重庆谈判毛泽东和柳亚字唱和来导入。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

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 正音:分娆逊数汗 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学习上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

市级一等奖说课稿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沁园春·长沙》是职高(高教版)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提炼文章的主旨。所谓主旨,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中的集中体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更能让学生从整体认识文章,把握文章中心,培养整体阅读能力。《沁园春·长沙》的主旨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提炼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抓关键词语和反复诵读,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朗诵习惯。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以伟人为典范、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操。 3、重、难点定位 (1)重点:诵读诗歌,品味情景交融的写法 确立依据:《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词,词是诗歌的一种,因韵成诗,合曲为歌,诗歌原始的表达方式是吟唱,我们学习诗歌不要求吟唱,但诵读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在品读词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融情于景的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难点:分析诗歌的意象 确立依据: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元素,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理解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人的情感。讲授诗歌最主要是分析意象。这首

词的上阕,作者选取了山林、行船、雄鹰、游鱼等最能体现秋色的意象,从不同的视觉、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形态描写湘江秋色图。故应做重点分析。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法 本课我将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对话法、情感熏陶等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运用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的诵读法、讨论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勾画圈点法。 四、说教学程序 1、由诗歌《诗人·领袖》导入。 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是谁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 2、提出问题:你了解伟人毛泽东吗(请学生介绍作者) 3、教师介绍背景知识 明确:1925年11月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诗人被排挤出党中央,这是诗人事业的第一次打击。从事革命活动,是诗人毕生所追求的事业,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会保持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让我们听录音朗读,初步感知课文,感受诗人当时的心情。 4、播放录音——初步感知课文、标注韵脚 (让学生谈听了此词的感受,学生一般说大气、豪放等语,教师略作点评)

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沁园春 ·雪》课堂实录

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沁园春·雪》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伟人,中国人民无人不知道他,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他是谁? 生(众):毛泽东。 师: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沁园春雪》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请大家看课下注释一,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 生(众):1936年2月。 师:1936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时期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1931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地区,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而此时,国民党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顺利到达陕北,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遣队准备东渡黄河,奔走抗日前线。在渡河前夜,恰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茫茫雪景,毛泽东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注意屏幕上的字音,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生以自己的方式读文,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有的速度快,有的速度慢。) 师:让我们把屏幕上的字词朗读一遍。 (投影展示字词,生齐读,声音不够响亮。) 我们再来一遍,声音洪亮点。 (生再读,声音响亮。) 师:接下来,我想请一位同学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 (一生举手,读。) 师:好,这位女同学不但读得正确、流利,而且注意了诗词的情感。确实这样,读诗词更重要的是读出—— 生(众):感情。 师:感情是发自肺腑的。不过在朗读时还是有一定技巧的。同学们知道朗读有哪些技巧呢?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一等奖

*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一等奖 共1课时 1*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2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初中有学过毛泽东诗词和有关秋景的诗词,但自古逢秋悲寂寥,同学们一定对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不熟悉,对现代词也不熟悉,这是要重点讲授的地方 3重点难点 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沁园春·长沙 同学们在初中应该有学过毛主席的诗歌以及有关秋天的诗作,毛主席的诗歌通常给人豪迈激昂之感,面对着自古悲寂寥的秋天,我们的诗人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活动2【讲授】讲授 二、写作背景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三、关于词的知识。 1、定义: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2、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在“沁园春.长沙”里面,“沁园春”就是词牌。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既然“沁园春”是词牌,那“长沙”,就是这首词的标题。 3、词牌和词的标题的区别: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长沙,作为这首词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 4、词的分类: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四、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1.听录音,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 五、赏析课文上阕: 请问:上片描写了几幅图?请概述。 明确:独立寒江图、湘江秋景图(先分析诗句,再导出每幅画的名称) 1、鉴赏第一句:独立寒秋图。

余映潮沁园春雪课堂实录

余映潮沁园春雪课堂实录 下面是由整理的余映潮沁园春雪课堂实录,希望对您有用。 余映潮沁园春雪课堂实录第一课时㈠、读得正确流畅1、师:这是 一首韵律优美的诗。 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学习的第一乐章诵读感悟。 (PPT大家先把诗歌读一读,我提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畅。 生:散读师行间倾听2、师: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试一试的?生:读师:嗯,声音响亮,正确流畅。 你为我们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谢谢!3、师:有两个字的读音我要 特别提醒同学们留心一下:竞折腰,读zh e,稍逊,这个字读sh d。 同学们把它在课文中注一下。 咱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读词语4、师:大家认为朗读诗词要达到哪些要求啊?生:有感情生:读出节奏生:读准字音生:读得流畅㈡、读出音韵美1、师:刚才有同学说到节奏,的确是这样,读准了节奏和重音,我们就能将诗歌读得抑扬顿挫,感受到它的音韵美。 2、师:(PPT出示前三句)大家看词的前三句,应该在哪里停顿呢?那么重音呢?哪几字作重音处理?生:散说 3、师:英雄所见略同,咱们 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师:这就读出抑扬顿挫的效果了。

4、师:现在,同学们和同桌一起读这首词,一边读一边讨论,力求读准重音和节奏。 5、师:好了?我们再来一起把课文齐读一遍。 生:齐读师:这一遍读得很有韵味儿。 听了大家朗读,我感觉这首词就像一首歌一样韵律优美。 ㈢、读出豪迈情。 1、师:刚才有同学一下子就提到了读诗歌要读出感情,通过刚才的朗读,大家觉得这首词要读出怎样的感情啊?生:豪迈生:赞美生:气势磅礴 2、师:同学们把握得很准确,诗人柳亚子读后曾经评论:(PPT)咱们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况余子乎?师:连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都不能与他相提并论。 同学们,毛泽东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文人,而是一位叱咤风云的领袖诗人,他将自己的胸襟、情怀、斗志注入诗中,写成的诗当然是豪放激昂,大气磅礴。 (板书:红粉笔大气磅礴)3、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伟人毛泽东,放声诵读这首词。 平时看电视电影觉得哪位演员演毛泽东,演得不错呀?生:唐国强师:好,那我们先来欣赏唐国强朗诵这首词。 4、P PT视频。 5、师:真是慷慨激昂,豪迈大气!有一个字提醒一下,应该读还看

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设计

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设计导语:《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能掌握诗中陌生的字词,同时能熟练地背诵整首诗。 ②.能力目标:体会雄浑阔大的秋的意境,能够运用一些意象来摹写现代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能够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毛泽东为了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通过阅读,能够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②.教学难点: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 三、教学方法 ①.朗诵法②.合作探究法③.提问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如战国

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感伤肃杀的悲秋情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笔下的秋天。看一看,他的沁园春.长沙,又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秋景。 2.介绍作者生平及其著作和写作此诗的社会背景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设计

《沁园春》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诗的语言及意境。 2、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3、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2、 通过朗读训练,赏析诗句的表现力。 3、 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2、

比较法。如对《沁园春雪》《沁园春 》的比较。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基本理念 诗词教学重在赏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意境,体悟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人化、优化和活化为导向,实施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民主教育,充分运用问答、讨论、朗读等各种师生、生生互动方式,建立起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鼓励、共同参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人——他就是伟人毛泽东。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

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今天我们要学习欣赏的是《沁园春 》。(板书课题) 初中时我们学习了同一词牌的《沁园春雪》,请大家一起来背诵。“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如果说《沁园春雪》是通过描绘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对历史风云人物的评论来表现革命领袖高屋建瓴的宏大的政治气魄的,那么这首《沁园春》又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呢? 二、背景介绍: 这首词的题目是《》。是毛泽东早年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方。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全国各地工农活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1925年1月,党的“四大”在召开。大会指出,中国民族革命,必须有无产阶级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取得胜利。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重游橘子洲头,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评:对而今的年轻一代,对现时的出户机会很少的学生,有必要简要地交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展示橘子洲头的画面。)

研讨课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研讨课《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及反 思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内涵。 2.领会词人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念,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教学重点:词的思想内容、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词的意境的理解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豪放的诗风容易引起学生的情绪,通过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激情,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 2. 探讨法:将一些重点知识拿来探讨,教师从旁引导,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课时安排: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毛泽东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学习《沁园春雪》。

二、听范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1.教师范读,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 2.检查字音 沁qìn 数风流人物 shǔ折腰zhé思汗hán今朝zhāo 三、诵读课文,理解词意。 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讨论并归纳: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讨论并归纳: “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讨论并归纳: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4.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最好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出来?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5.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讨论并归纳: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6.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 7.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 讨论并归纳: “惜”。统领到“只识弯弓射大雕”。 8.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 先分组讨论,请部分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案

三、时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在全国十几个省开展起来。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在韶山等地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四、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培养语感。 五、讨论分析: 1、结合注释,识记以下生字:舸峥嵘遒遏 强调:“粪土”的意动用法。 上阕: 2、学生集体朗读上阕诗词,思考以下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开头三句点明了什么? 明确: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这三句的大意: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北奔流。——独立寒秋图 3、提问: “独立”两字写出了什么意境?

明确: ⑴写出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的情状; ⑵与下阕开头“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说明今天是一人旧地重游。 ⑶联系“寒秋”的分析和注释⑴,可以看出这里更表现出了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昂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4、提问: “看”字领起下面哪几句?这些句子的内涵应怎样理解? 明确: ⑴“看”字领起内容:“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⑵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很符合人观察事物的自然顺序。 5、提问: 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吗?你能各用一个最具有表现力的词来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明确: 万山(红遍):红之广阔

沁园春雪优质课教案设计

沁园春雪优质课教案设计 筠连县第三中学詹蓉生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感受其音乐美,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感情朗读课文; 2、研读诗词,体会其意境美,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3、品读诗词,领悟其语言美,明确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朗读很熟悉,已具备了基本的朗读知识和技能,对节奏韵律有所掌握,但思维和审美能力需加强。教师利用他们已有知识兴趣,引导进入特定情境,培养其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理解写景、抒情想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雪景,引入新课,揭题: 引导学生描绘雪景,并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交流)相机引入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咏雪的词。词中展现了塬上怎样的雪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教师揭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目标同上)引导学生明确。 (三)、诵读诗词,整体感知,感受其音乐美: 1.教师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聆听范读,客观评价优点及不足。 2.学生明确字音及停顿,自由朗读诗词,读出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并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请学生多次齐读这首词,教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教师点拨: (1)“北国风光……分外妖娆。”以豪迈的语调来朗读。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用赞颂、高昂的激情来朗诵。 (3)“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要略转低沉,用稍带批评的口吻来朗诵。 3整体感知:(概括诗词的主要内容)。句式:“这首诗上阕主要写--------------,下阕主要写---------------。” (四)、研读诗词,体会意境: A、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沁园春长沙 教案

单元知识拓展 诗歌分期的几个界线 文化常识 1.中国诗歌发展流变:诗经-楚辞-古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现代新诗 2.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称为“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曲子词_。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成为特定词体格式的标题。词牌决定词的格式,与词的内容无关。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根据字数,词分为_小令__、_中调__、长调_,对应的字数要求分别为__58字以内_、__59—90字_、___91字以上。

沁园春长沙 第一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 2.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梳理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词作的脉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胸怀大志。 【教学重点】 对词的朗诵;对本词进行画面转换。 【学情分析】 高中生正是价值观、人生理想的形成期,尤其是相对比较淳朴的上进的学生对毛泽东会十分感兴趣,对人生理想抱负也有自己的思索。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对理想抱负的思索,激发他们了解伟人心灵的兴趣;然后可以通过对于词语的品味,而完成诗词的欣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现在正值初秋,我们能感觉到早晚的瑟瑟秋风透着些许凉意。秋,似乎总带有一点伤感——秋闱、落叶归根的乡土情节、人生迟暮……,但秋特有的诗意是让人着迷的。每年秋天,我都会拿出诗词集坐在秋风中读诗,那种感觉特别美妙。现在,就让我们坐在这里,一起背一背咱们学过的关于秋的诗吧! 例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饮酒·结庐在人境》、《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 著名诗人刘禹锡也写过一首题为《秋词》的诗,内容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同样是写秋,有人写出了悲愁,有人写出了欢乐;有人写出了伤感,有人写出了壮阔。那么毛泽东同志的这首《沁园春·长沙》写出了什么呢?一起来学习《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 二、解题 沁园春:词牌名。 来由: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叫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叫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风格体例: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中解道:“‘沁园春’又叫‘寿星明’,格局开张,宜抒豪迈情感。苏辛一派最喜用之。全词一百十四字。……”我们最熟悉的就有一首《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除此吴伟业的《沁园春·观潮》也很不错。一起欣赏这三首词,感受一下这个词牌名的特点。(读完之后让学生谈对这几首词词风的感觉。明确:豪迈、奔放、雄壮等,意思对即可。) 长沙:标题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教学设计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词人改造世界的宏伟志向和坚定信念,学习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阔大胸怀,领略词人救国救民、砥砺自我的火热激情。 2、知识、能力目标:①学习词的有关知识,掌握词牌“沁园春”的格式,知道韵脚,并尝试用这个词牌填词。做到学以致用,用以强学,体验不同文体的个性、特质,以期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之目的。 ②学习古典诗词“情景交融”艺术手法,赏析其妙用和艺术效果。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词中所传达出来的“崇高美”“雄奇美”“雄浑美”“阳刚美”。 2、知识、能力目标:①学习古典诗词“情景交融”艺术手法,赏析其妙用和艺术效果。②用这个词牌填词,体验长短句独特的节奏、韵律,挑战写作制高点,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1、过程、方法目标:①鉴于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主席的《沁园春·雪》等诗词,到此稍加点拨,掌握运用“沁园春”词牌之目的即可达成。因此,教学的落脚点就归于“学以致用”。这也是前后勾连、学新联旧、巩固知识的必然过程。②鉴于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美

感体验和审美能力较弱,因此高中语文第一课适当拉长教学时间,课时设置为3节:第一节总结复习词的知识,指导朗诵诗词,重在整体感知和把握;第二节重点鉴赏词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突破审美屏障,培养审美能力,初步感知“阳刚美”及其概念,能列举类似风格的.诗文;第三节分析“沁园春”词牌格式、韵脚,掌握的该词牌的特点,学以致用,按“沁园春”词牌填写一首词,表达当代内容和思想感情。 2、习惯、素养目标:①教法趋向学法,以“读”为主,读出阳刚、豪壮、雄浑,读出情感起伏和节奏感,做到抑扬顿挫、张弛有致。 ②在读中进入词的意境,感悟词的“崇高美”“雄奇美”“雄浑美”“阳刚美”。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培养热爱诵读的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在初中已经学过了毛泽东诗词若干,特别是《沁园春·雪》,还有《卜算子·咏梅》,都给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大家肯定感受到了毛泽东诗词包蕴寰宇的胸怀,突兀磅礴的气势,静中寓动、色彩明丽、场面壮阔的深邃意境,以及毛泽东本人热情乐观、从容淡定、吞吐大荒的阔大胸襟。柳亚子先生曾经撰写诗词,夸赞毛泽东诗词是:“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对喽,这就是毛泽东,这就是毛泽东诗词!有句著名的文学论断“风格即人”嘛!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有毛泽东这样的伟人,就有

沁园春雪优质课一等奖

沁园春雪优质课一等奖 2015-10-29 16:59 2397次 臧玉虎 地区:江苏省- 徐州市- 新沂市 学校:新沂市堰头中学 共1课时 1 沁园春雪初中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感受其音乐美,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感情朗读课文; 2、研读诗词,体会其意境美,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3、品读诗词,领悟其语言美,明确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朗读很熟悉,已具备了基本的朗读知识和技能,对节奏韵律有所掌握,但思维和审美能力需加强。教师利用他们已有知识兴趣,引导进入特定情境,培养其审美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理解写景、抒情想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一)、谈雪景,引入新课,揭题: 引导学生描绘雪景,并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交流)相机引入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咏雪的词。词中展现了塬上怎样的雪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教师揭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目标同上)引导学生明确。 (三)、诵读诗词,整体感知,感受其音乐美: 1.教师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聆听范读,客观评价优点及不足。 2.学生明确字音及停顿,自由朗读诗词,读出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并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请学生多次齐读这首词,教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教师点拨】: (1)“北国风光……分外妖娆。”以豪迈的语调来朗读。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用赞颂、高昂的激情来朗诵。 (3)“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要略转低沉,用稍带批评的口吻来朗诵。 3整体感知:(概括诗词的主要内容)。句式:“这首诗上阕主要写--------------,下阕主要写---------------。”(四)、研读诗词,体会意境: A、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沁园春_雪》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讲解

《沁园春雪》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清徐东于二中郝步文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精练优美的语言。 3、培养热爱祖国壮丽河山和为之而献身的精神。课堂实录:师:出示毛泽东主席画像。提问: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生:齐答——毛主席。师:我们都知道,毛泽东主席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著名的诗人,你会背诵他的哪首诗歌呢?一生:钟山风雨起苍黄,众生:(齐背)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生:赤橙黄绿青蓝紫,众生:(齐背)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一生: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众生:(齐背)五岭逶迤滕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学习毛主席的代表作《沁园春雪》师: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也从诵读入手,来领会全诗。现在请同学们听配乐诗朗诵,要求听准每一个字音,并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可以小声跟读。播放电影朗诵。生:观看、倾听、部分同学小声跟读。师:初听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谁能来谈一谈?生:豪迈生:气势磅礴师:是的。这首词风格豪放、气势磅礴、令人振奋。我们齐读一遍再来感悟一下,好吗?生:齐读师(指名一位同学):你认为你们刚才读出感情了吗?生:不好,读起来缺乏力度,没有读出感情。师:把握这首词的感情,还要从写作背景谈起。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豪情激荡的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站在海拔千米的塬上,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色展现在眼前,心中会涌起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生:自豪、豪迈的感情。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师:是的。在朗读本诗时,要始终把握这种感情基调。此外,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朗读技巧。你知道诗歌朗读一般要注意什么吗?生:停顿、重音生:还有节奏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把握课文内容,掌握词的上阙所描绘的两幅画面 ②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学习重点及难点: 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一、导入 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曹操登上 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板书:题目、作者) 二、学 预习检测 1、知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要作品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 2、知背景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3、关于词 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词的分类: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一﹑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2、介绍毛泽东: 3、自读课文一遍,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正音或解释 正音: 分娆逊数 汗 解词:惟余竞折 腰红装素裹风骚 4、结合书下注解再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意,把词的上下两阙的意思归纳出来。上阙: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阙:)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二、合作、探究、展示

(一)、解题并整体感知:《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内容跟“沁园春”没有关系。乍一看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诗,其实这是一首充满豪情的抒情诗。雪在词中,已不再是陪衬物,不再是一种逆境的象征,而是作者歌咏的对象。置身于毛泽东描绘的冰雪世界,你不但毫无寒冷之意,而且会油然而生壮美之感。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冰雪世界是“活的”,而且有着红日的照耀,“妖娆”、“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要求看课本上的彩图或放幻灯片)毛泽东站在历史的高度,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主宰历史、大展宏图的豪情壮志。 (二)、学生听录音跟读,小组展示 (三)、学习词的上阙,指名学生朗读, 1、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明确: 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舞”、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词中生词字音字形,典故的含义及其表达,并背诵全文。 2、初步把握意象、意境的内涵。 3、学习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4、学会以词的意象为切入点来鉴赏词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和情感朗读诗歌。 2、情感体悟法,加强情感体验,体悟词中所抒发的博大情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凌云壮志,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奋发向上,拼搏进取。 二、教学重点: 1、词中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掌握。 2、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 词中意象的理解与把握,明确意象意境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毛泽东善于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反映了他青年时期的人生理想。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词”的相关知识。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与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文学的殿堂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