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公开课优秀课件观摩课件

合集下载

沁园春雪ppt优秀课件

沁园春雪ppt优秀课件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北国风光,表现出诗人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敬仰。
体现民族精神
诗歌中的民族精神内涵,激发了读者的爱国 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歌颂劳动人民
诗歌中通过对普通百姓的描写,表达出诗人 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和赞美。
追求人生理想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人生 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精神追求
01
02
03
作者介绍
作者
毛泽东(1893年-1976年),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 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 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 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 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作者用比喻手法,将“雪”比作 “银蛇”、“蜡像”,生动形象 地描绘出北方雪景的美丽与壮观

拟人
通过将自然景观拟人化,赋予景物 以人的情感和动态,如“欲与天公 试比高”,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
对偶
运用对偶句式,如“山舞银蛇,原 驰蜡象”,使文章节奏明快,形象 更加鲜明。
表现技巧
融情于景
通过将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使 读者在感受美景的同时,体会到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当代价值
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如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等。在当代社会,这些价值 观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实意义
学习《沁园春·雪》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同时,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 史,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此外,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追求 真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沁园春雪》PPT优秀课件

《沁园春雪》PPT优秀课件

(四)词句品析
4、写作手法赏析 (2)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角度“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①表现手法:“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是化静为动的浪漫 想象,显得“山”“原”活泼奔放,写出了北国雪景的壮丽雄奇。 ②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连绵起伏的山峦比作舞动的银蛇,把白雪 皑皑的高原丘陵比作奔驰的巨象,写出了北国雪景的壮丽雄奇。
(四)词句品析
1、上片的表达方式是? 描写
2、描写的是什么景?展现的是什么? 描写的是:北国雪景 展现的是:祖国山河的壮丽
3、哪个字统领上片所描写的雪景? 望
(四)词句品析
4、写作手法赏析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三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冰封”“雪飘”一静一动相互映 衬,写出了北国雪景静穆之中又有雪花飘舞的动态美。
指文章辞藻。
(二)先明白诗歌鉴赏的三个概念
1、感情基调:指的是作品所表达的基本的情感取向,或者说情感态度。
(惆怅、悲哀、忧愁、伤感、寂寞、悲伤、深沉……喜悦、欢快……闲适、 恬淡……豪迈、奔放、热烈、激昂……)
2、意象:寄托作者主观情感的具体物象 3、意境:意象与情感融为一体的境界
(三)配乐朗诵
毛泽东的诗词题材广博,内涵深邃,文 情并茂,气势磅礴。

写作背景
课本P3 1936年2月,毛主席率领红
一方面军从陕北出发,准备东渡黄河,进入 山西西部。在陕北清涧海拔千米、白雪覆盖 的塬上,他面对茫茫雪野、苍茫大地,胸中 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

诗歌鉴赏
(一)扫除生字词障碍
滔(tāo)滔(tāo)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优秀PPT课件( 29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优秀PPT课件( 29页)
上阙: 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下阙: 歌诵当今英雄,表达了作者作为人民革命领袖的自信。
重点研讨 朗读上阙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 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重点研讨 1.总写北国雪景的诗句是?
重点研讨 9.下阕为何要评说古代帝王?
引出末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古落到 颂今(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点明了主题。
重点研讨 10.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 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 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 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 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长城:惟余莽莽 大河:顿失滔滔
群山:银蛇舞 高原:蜡象驰
静态 动态
细描
实景
晴日景象 (想象)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想象
虚景
重点研讨 朗读下阙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 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 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
重点研讨 7.下阙开头两句在结构是上有何作用?
课堂小结
本节课,诗人把我们带入其笔下的北国雪景,让我们领略到了北 国雪景的美,感受到了诗人的那股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对 无产阶级革命的豪情壮志。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 有了自己心中的那份美的感受!
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读出那豪迈的气势。

《沁园春·雪》优秀课件PPT

《沁园春·雪》优秀课件PPT
特点: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意境 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合作探究
上阕中能起统领作用的是哪个字?统领 到哪里?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为何选 取这些景观?
起统领作用的是“望”字。统领到“ 欲与天公试比高”。
作者望见了“长城”、“黄河”、“ 山脉”、“高原”等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 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 “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诗句中的“折腰”意为倾倒的心情 ,并揭示出为之奋斗的动机。改为“赞 美”,不合词的韵律,且少了形象性。
合作探究
下阕中能起统领作用的是哪个字?统 领到哪里?
起统领作用的是“惜”字。 统领到“只识弯弓射大雕”。
合作探究
文中提到哪些英雄为江山折腰?
合作探究
说说“惟余”“顿失”两个词语的表 达效果。
两词分别照应前文的“雪飘”“冰封 ”。
“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 封时大河滔滔滚滚的雄壮气势。
合作探究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 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背景链接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 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 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 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 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 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 塬上视察地形,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字音字形
沁园春( qìn ) 莽莽( mǎng ) 滔滔( tāo )
下阕: 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 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 句为第三层,论今。
整体把握
上阕和下阕各自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上阕:热情赞颂;下阕:豪迈激昂。

《沁园春雪》PPT优秀课件

《沁园春雪》PPT优秀课件

注 释
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 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
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课文赏析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 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课前导读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

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
课文赏析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
译 文
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所骄纵 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 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
选择一位 你熟悉的中国古代帝王 向大家介绍一下他的故事
拓展知识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同学们下课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描写黄河水结

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

(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
及 注 释
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即命运。 须:等到;需要。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

《沁园春·雪》优秀PPT教学课件

《沁园春·雪》优秀PPT教学课件
你说人山人海边走边爱,我说人潮汹涌 该怎么 将就。 习惯了 周末的 时候, 坐在电 脑前, 手机里 播放着 常听的 歌曲, 双手在 键盘上 敲打着 心情, 当然我 不知道 这心情 是好, 还是坏 ,只是 说不上 来的感 觉,就 像飘浮 于蓝天 中的白 云,浮 浮沉沉 。什么 时候, 有了这 种空洞 的心际 ,什么 时候缺 少了一 份关爱 ,努力 的在过 往的岁 月里寻 觅可以 清晰可 见的记 忆,努 力的去 寻回原 本属于 内心欢 快的声 音,却 总是无 处可寻 。 习惯了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日子,却也习 惯了和 友人朝 夕相伴 的情怀 ,在这 喧嚣红 尘中, 我曾努 力的让 自己有 一天可 以远离 这人情 深海, 却又因 为情到 深处而 跌落, 我渴望 可以惊 天动地 ,轰轰 烈烈, 却又同 时期待 ,在平 淡如水 的日子 里,和 你从青 丝走到 白丝, 我不求 有一天 ,我们 双宿双 飞,生 死与共 ,只求 这一生 自身可 为真爱 而追寻 。
沁园春·雪
毛泽东
沁园春 雪
(1936年2月) 毛泽东
• 课前预习:了解作者
了解写作背景
理解课下注释
反复诵读课文
沁园春——词牌名 雪—题—目(词内容的集中表现)
• 上阕:描绘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总写雪景:
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 无垠的银色世界。创造了一个广阔 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 的豪迈情怀。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 字写天空,雪姿轻盈。从地面到空 中,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 趣。(写法上动静结合)
我是九零后,父母是七零后。 小的时候父母都是外出打工,所以年幼 的我记 忆里面 只有爷 爷奶奶 的身影 。 那时候最大的困惑在于为什么在这个属 于父母 的家里 面,父 母却更 像是一 个过年 才会出 现的客 人。

《沁园春 雪》PPT课件(完整版)

《沁园春 雪》PPT课件(完整版)

必考字词梳理
注 释
1. 惟余莽( mǎng)莽:只剩下白茫茫一片。惟余,只 ·
剩。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中 的
2. 天公:指天。 字音易错,韵母要读正确。
生 3. 须:等到。
难 字
4.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 丽景色。 字形易错,区别同音字。

5.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这里是说秦皇汉武
引得古代许多英雄人物为之“折腰”。“多娇”既是对景的 概括、赞美,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对英雄人物的评论。
课文拓展积累
国学经典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ɡě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课文拓展积累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zhēnɡ rónɡ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雪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 所钟情的对象,岑参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 花开”的欣喜。
导入
李白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豪迈, 柳宗元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无奈。雪在诗篇里 是诗人情趣的寄托、人格的化身,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场 气势恢弘的雪——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
课文全篇探究
3. [发散思维] 这首词是从哪几方面体现词人诗词的豪放风格的? 开头——以“千里”“万里”渲染词人登高远眺时视野
的开阔,形成了广阔的意境。 中间——写“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从南到北,自
西向东,表现了词人远眺、俯视时的意气风发。 结尾——表现出一种油然而生、无法抑制的自豪感。 整体——画面雄伟壮观,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情
归纳总结

2024年度《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2024年度《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和 总结,强调诗词中的重点和难点,加 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推荐相关的诗词作品和文献资料,鼓 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拓展学习,提 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024/3/23
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常识,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沁园春雪 》。
建议学生尝试创作与《沁园春雪》主 题相关的诗词或散文作品,培养学生 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27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阅读《沁园 春雪》后的心得和感悟,如对 诗词意境、表达方式、主题等 的理解和感受。
2024/3/2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和感受,以及对诗词中某些具 体语句或意象的解读和体会。
通过分享和交流,增进学生对 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 学素养。
25
教师总结及课堂延伸建议
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与其他咏雪作品的比较
《沁园春·雪》与之前的咏雪作品相比,更为大气磅礴、豪迈奔放。该词不仅描绘了雪 景的美丽和壮观,还通过议论和抒情表达了词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相比之下,其他咏雪作品可能更多地注重描绘雪景的细节和美感,而缺乏如此深刻的思
13
《沁园春雪》与其他咏雪作品的比较
2024/3/23
《沁园春雪》的独特之处
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 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 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比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 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 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 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 姿多彩。
8、提问:在这里,作者把空 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 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 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 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1)视觉因素。作者 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 原驰的动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 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3)时代因 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 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 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 哪一位最缺乏文采?根据是什么? • 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 • 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 风骚,而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 射大雕。
找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句子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 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沁园春 雪》
读一读:
qì n
沁园春
mǎng
莽莽
素裹
guǒ
rá o 妖娆
há n 成吉思汗
xù n 稍逊
fè n 分外
shǔ 数风流人物
沁园春

(合)北国/风光, (合)江山/如此多娇, 千里/冰封,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万里/雪飘。 (男)望/长城/内外, (男)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惟余/莽莽; (女)唐宗/宋祖, (女)大河/上下, 稍逊/风骚。 顿失/滔滔。 (男)一代/天骄, (男)山舞/银蛇, 成吉思汗, 原驰/蜡象, 只识/弯弓/射大雕。 欲与/天公/试比高。 (合)俱/往矣, (女)须/晴日, 数/风流人物, 看/红装素裹, 还看/今朝。 分外/妖娆。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内容? 它们又分哪几层?
概括写北方雪景(前三句)
上阕写北方雪景
具体写北方雪景(中七句) 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承上启下(前二句)
下阕是评论古代帝王, 抒发壮志豪情。
评论古代帝王(中七句)
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
分析上阕
1、提问:这首词的题目是 《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 景的?
由此可见,上阕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先总写,后分写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 滔。”体会“惟余”和“顿失”的作用,并说出
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惟余”体现白雪覆盖的范围之广, “顿失”表现冰封速度之快,用了夸张 的修辞。
6、讨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 “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 感受?
作者简介:
毛泽东, 字润之,湖南湘
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 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共 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他的诗词创作,艺术性很高, 充满革命豪情,享誉海内外, 一个外国朋友曾说:“一个诗 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本文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古代一种韵文形式,又称长短 句。一首词的句子、字数、韵律、 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可以唱,这 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 谱名称叫词牌,如:《浪淘沙》、 《如梦令》等。词可以没有题目; 如果有题目,写在词牌后面。
毛泽东是中国 人民的伟大领袖, 也是一位伟大的 诗人。著名诗人 臧克家说过: “毛泽东诗词是 伟大的篇章。”
分析下阕
1、提问:由眼前的景物联想 到了哪些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 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 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
2、在上下阕之间起过渡作用的 是哪几句?
•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提问:“引”也是个领字,到底 “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 共性?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 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 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 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 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词的上阕。“北国风光,千里冰 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 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 方雪景? 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 带入一个冰天雪地 ,广袤无 垠的银色世界里。
3、 “千里冰封”与“万里雪 飘”在情态描写上有何不同?
前者是静态描写,后者是动态描写
4、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 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 领了哪些句子?
“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 与天公试比高。”
5、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 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 续写地域的辽阔。
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 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 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 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总结上阕:先总写北方雪景。然后写眼前 实景,接着写 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 静结合写出了“江山如此多娇”。 热 概括写景 (实写) 江 爱 山 祖 (以动写静) 国 具体写景 如 此 大 多 好 想象写景 (虚写) 娇 河 山 写景 抒情
写作背景
《沁园春· 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 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 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 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 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yuan2]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 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抗战胜利后公开发表。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爱国 民主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即赠此词。柳读后, 评价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 辛未能抗,况余子乎?”公开发表后,在中国革命何去何从 的紧要关头,给人民以鼓舞。
总结下阕:评论历史英雄人物, 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引 无 数 英 雄 竞 折 腰 ( 议 论 、 抒 情 ) 歌 颂 无 产 具体评论:“惜” 阶 级 歌颂时代英雄:“数” 英 雄 承上启下,引入论述
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 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 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 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 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 深化。
4、提问: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 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 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惜”
“惜”中含有哪些意思?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有雄才大略,是 中国历史上的英雄;
“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 同时,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 稍逊、只识);
“惜”中寓志,“惜”并不是苛求古前 人,蕴含无产阶级后来居上豪迈气概, 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