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六 模块三 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2)
混凝土的主要性质

1.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1.1. 和易性的概念 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拌 合、运输、浇灌、捣实)并能获致质量均匀、成 型密实的性能。和易性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性质, 包括有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方面的含义。 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本身自重或施工 机械振捣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 填满模板的性能。流动性的大小取决于混凝土拌 合物中用水量或水泥浆含量的多少。
在做坍落度试验的同时,应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 性、保水性及含砂等情况,以更全面地评定混凝土拌合物 的和易性。坍落度法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坍 落度值不小于10㎜的混凝土拌合物。
根据坍落度的不同,可将混凝土拌合物分为: 大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大于160mm); 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为100~150mm); 塑性混凝土(坍落度为50~90mm)及
粘聚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 程中其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粘聚力, 不致产生分层和离析的性能。粘聚性的 大小主要取决于细骨料的用量以及水泥 浆的稠度等。
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 程中,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不致产生 严重泌水的性能。保水性差的混凝土拌 合物,由于水分分泌出来会形成容易透 水的孔隙,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
②需配制泵送混凝土时,应掺外加剂,坍落度宜为120~ 180㎜。
1.4影响和易性的因素
(1)水泥浆的数量
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泥浆包裹骨料表面, 填充骨料空隙,使骨料润滑,提高混合料的流动 性;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单位体积混合物内, 随水泥浆的增多,混合物的流动性增大。若水泥 浆过多,超过骨料表面的包裹限度,就会出现流 浆现象,这既浪费水泥又降低混凝土的性能;如 水泥浆过少,达不到包裹骨料表面和填充空隙的 目的,使粘聚性变差,流动性低,不仅产生崩塌 现象,还会使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混合 物中水泥浆的数量以满足流动性要求为宜。
混凝土技术性质提纲资料

混凝土技术性质
1
2
3
目录
混凝土各组成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均匀后、未凝结硬化之前,称为混凝土拌合物,也称新拌混凝土。
为了满足工程施工和结构功能的要求,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必须具有与施工条件相适应的和易性,混凝土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和与工程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
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又称为混凝土的工作性,是指混凝土在搅拌、运输、浇筑等过程中易于操作,并能保持均匀不发生离析的性能。
和易性流动性
黏聚性
保水性。
混凝土主要性质

混凝土主要性质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材料,它具有多种独特的性质,这些性质决定了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和效果。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混凝土的主要性质。
首先,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这意味着它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不容易被压坏。
在建筑结构中,柱子、承重墙等部位需要承受很大的垂直压力,混凝土的高抗压强度使其成为这些部位的理想材料。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相对较低,这就导致在受到拉伸力时容易出现裂缝。
混凝土的耐久性也是其重要性质之一。
耐久性好的混凝土能够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抵抗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侵蚀,保持其性能和结构的完整性。
例如,它能够抵御水的渗透、化学物质的腐蚀、冻融循环的破坏等。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的设计、施工质量以及环境条件等。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这些因素。
混凝土的和易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性质。
和易性是指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塑性和保水性,能够方便地被搅拌、运输、浇筑和振捣,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如果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可能会出现离析、泌水等问题,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性质也对其性能有重要影响。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体积收缩,如果收缩受到约束,就会产生收缩应力,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
徐变则是指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随时间而增长的现象。
徐变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长期性能,在设计中需要加以考虑。
接下来谈谈混凝土的热学性质。
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相对较小,这意味着它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较小。
然而,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水泥水化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内外温差过大从而产生温度裂缝。
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通常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温度。
混凝土的声学性质在一些特殊的建筑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需要隔音的房间或建筑中,混凝土的声学性能会影响隔音效果。
再说说混凝土的抗渗性。
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性质

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性质一、新拌混凝土的性能(一)混凝土的和易性1.和易性的概念。
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也称工作性,是指拌合物易于搅拌、运输、浇捣成型,并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一项综合技术性能。
通常用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项内容表示。
流动性是指拌合物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产生流动的难易程度;粘聚性是指拌合物各组成材料之间不产生分层离析现象;保水性是指拌合物不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越大,则保水性和粘聚性越差,反之亦然,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是指既具有满足施工要求的流动性,又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流动性大的混凝土称之为和易性好,或者流动性减小说成和易性变差。
良好的和易性既是施工的要求也是获得质量均匀密实混凝土的基本保证。
2.和易性的测试和评定。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综合指标,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尚无能够全面反映混凝土和易性的测定方法,通常通过测定流动性,再辅以其他直观观察或经验综合评定混凝土和易性。
流动性的测定方法有坍落度法、维勃稠度法、探针法、斜槽法、流出时间法和凯利球法等十多种,对普通混凝土而言,最常用的是坍落度法和维勃稠度法。
(1)坍落度法: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分三层装入坍落度筒中(见图4-5a),每层插捣25次,抹平后垂直提起坍落度筒,混凝土则在自重作用下坍落,以坍落高度(单位mm)代表混凝土的流动性。
坍落度越大,则流动性越好。
粘聚性通过观察坍落度测试后混凝土所保持的形状,或侧面用捣棒敲击后的形状判定,如图4-5所示。
当坍落度筒一提起即出现图中(c)或(d)形状,表示粘聚性不良;敲击后出现(b)状,则粘聚性好;敲击后出现(c)状,则粘聚性欠佳;敲击后出现(d)状,则粘聚性不良。
保水性是以水或稀浆从底部析出的量大小评定(见图4-5b)。
析出量大,保水性差,严重时粗骨料表面稀浆流失而裸露。
析出量小则保水性好。
图4-5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定根据坍落度值大小将混凝土分为四类:①大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160mm;②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100~150mm;③塑性混凝土:坍落度10~90mm;④干硬性混凝土:坍落度<10mm坍落度法测定混凝土和易性的适用条件为:a. 粗骨料最大粒径≤40mm;b. 坍落度≥10mm。
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

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1、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新拌混凝土是指将水泥、砂、石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合但尚未凝结硬化时的拌合物。
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质,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含义。
流动性是指新拌混凝土在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充模板各个角落的性能。
粘凝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其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粘聚力,不致发生分层和离析的现象,能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质。
保水性是指新拌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水分不易析出的能力。
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1〕水泥浆的数量和水灰比;〔2〕砂率;〔3〕组成材料的性质;〔4〕时间和温度。
2、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简称抗压强度〕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温度20±3℃,相对湿度大于90%或置于水中〕下,养护至28天龄期,经标准方法测试、计算得到的抗压强度值。
用fcu表示。
非标准试件的立方体试件,其测定结果应乘以换算系数,换成标准试件强度值:边长100mm的立方体试件,应乘以0.95;边长200mm的立方体试件应乘以1.05。
普通混凝土划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等11个等级。
强度等级表示中的“C〞表示混凝土强度,“C〞后边的数值为抗压强度标准值。
影响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1〕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2〕骨料的影响;〔3〕龄期与强度的关系;〔4〕养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3、混凝土的变形性〔1〕化学收缩: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化形起的体积收缩。
收缩量随混凝土硬化龄期的延长而增加,但收缩率很小,一般在40d 后渐趋稳定。
〔2〕温度变形:温度变化形起的。
对大体积混凝土极为不利。
〔3〕干缩湿胀:处在空气中的混凝土当水分散失时会引起体积收缩,称为干缩;在受潮时体积又会膨胀,称为湿胀。
〔4〕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短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弹塑性变形和弹性模量: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材料,属弹塑性体。
混凝土基本知识点总结

混凝土基本知识点总结一、混凝土的基本概念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碎石和水混合而成的人工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它是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被用于各种结构中,如房屋建筑、道路、桥梁、挡土墙等。
混凝土的主要特点包括耐久性、耐火性、抗压强度高、易塑性和耐腐蚀性。
二、混凝土的组成1. 水泥: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通过与水反应形成水泥胶凝物,将砂石等骨料粘结在一起。
水泥的常用种类包括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2. 砂:砂是混凝土的骨料之一,是一种细颗粒的材料,用于填充水泥和石料之间的空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3. 石料:石料是混凝土的骨料之一,通常为碎石或砾石,用于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4. 水:水是混凝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混合水泥和骨料,形成混凝土糊状物。
5. 外加剂:外加剂是用于改良混凝土特性的辅助材料,包括减水剂、增塑剂、固化剂、防水剂等。
三、混凝土的性能1. 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按照标准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2. 密实性:混凝土的密实性指的是混凝土的紧密程度,影响其抗渗透性和耐久性。
3. 塑性: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可塑性,易于施工成型,并能够适应不同形状的模具。
4. 耐久性: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够抵抗环境中的腐蚀、磨损和冻融等因素。
5. 硬化时间:混凝土的硬化时间是指从混凝土浇筑到达到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所需的时间。
四、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水泥、砂、石料和水的比例,也就是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配比关系。
不同的混凝土用途和要求会有不同的配合比,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配合比。
配合比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 强度等级要求:不同的工程结构需要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配合比。
2. 抗渗性要求:对于需要防水的结构,混凝土的抗渗性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3. 施工性能要求: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是施工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性能。
混凝土技术性质介绍

第 21页
第 22页
(3)轻集料的吸水率
混凝土用轻集料的吸水率一般是指其1h吸水率。 施工中必须对轻集料进行饱和预湿尤其是采用泵送混凝土时。
第 23页
(4)轻集料的粒型系数
粒型系数是表征轻粒集料外观几何特征的技术指标。 它可用轻粗集料颗粒的长向最大尺寸与中间截面最 小尺寸的比值来表示。常用轻粗集料的粒型有三类:
根据硬化混凝土的环境适应性能分为:
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耐海水混凝土、耐 酸混凝土、耐磨耗混凝土、耐热混凝土等。
第 3页
根据混凝土的结构特性不同,分为:
大体积混凝土、引气混凝土、膨胀混凝土、透水 性混凝土等。
根据在工程中的使用功能不同,分为:
道路混凝土、装饰混凝土、绿化混凝土等。
根据施工方法不同,分为:
钢纤维的几何特征,通常用长径比表示,即纤维的 长度与截面当量直径之比。一般纤维的长径比约在 30~150的范围内。一般钢纤维直径0.25~0.75mm, 长度约为20~60mm。
第 6页
2.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
钢纤维的掺量以纤维体积率表示。当钢纤维的形状和尺寸在 适合范围内,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随纤维体积率和长径比 增加而增加。钢纤维体积率通常为0.5%~2.0%。
由普通砂(或部分轻砂)及轻粗集料配制而成的 混凝土称为砂轻混凝土;
用轻粗集料、水泥和水配制而成的混凝土称为无 砂大孔轻集料混凝土。
第 17页
1.轻集料的种类和技术性质
轻集料是指堆积密度不大于1100kg/m3的轻粗集料或 堆积密度不大于1200kg/m3的轻细集料。
按照轻集料的强度可分为:
高性能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抗渗混凝 土、碾压混凝土、水下混凝土、抗软水和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等。
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性质.doc

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性质(二)混凝土的变形性能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和凝结硬化以后,均将产生一定量的体积变形。
主要包括化学收缩、干湿变形、自收缩、温度变形及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1. 化学收缩由于水泥水化产物的体积小于反应前水泥和水的总体积,从而使混凝土出现体积收缩。
这种由水泥水化和凝结硬化而产生的自身体积减缩,称为化学收缩。
其收缩值随混凝土龄期的增加而增大,大致与时间的对数成正比,亦即早期收缩大,后期收缩小。
收缩量与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有关。
水泥用量越大,化学收缩值越大。
这一点在富水泥浆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中尤应引起重视。
化学收缩是不可逆变形。
2. 干缩湿胀因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引起的体积变形,称为干燥收缩。
混凝土吸湿或吸水引起的膨胀,称为湿胀。
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初期,如空气过于干燥或风速大、蒸发快,可导致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
在混凝土凝结硬化以后,当收缩值过大,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可导致混凝土干缩裂缝。
因此,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在实际工程中必须十分重视。
3.自收缩混凝土的自收缩问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由Davis提出,由于自收缩在普通混凝土中占总收缩的比例较小,在过去的60多年中几乎被忽略不计。
但随着低水胶比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混凝土的自收缩问题重新得以关注。
自收缩和干缩产生机理在实质上可以认为是一致的,常温条件下主要由毛细孔失水,形成水凹液面而产生收缩应力。
所不同的只是自收缩是因水泥水化导致混凝土内部缺水,外部水分未能及时补充而产生,这在低水胶比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中是及其普遍的。
干缩则是混凝土内部水分向外部挥发而产生。
研究结果表明,当混凝土的水胶比低于0.3时,自收缩率高达200×10-6~400×10-6。
此外,胶凝材料的用量增加和硅灰、磨细矿粉的使用都将增加混凝土的自收缩值。
影响混凝土收缩值的因素主要有:(1)水泥用量:砂石骨料的收缩值很小,故混凝土的干缩主要来自水泥浆的收缩,水泥浆的收缩值可达2000×10-6m/m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黏聚性不良
%
1.本节内容小结: (1)重点: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2)难点:能根据工程中和易性试验时出 现的具体问题,提出改善和易性的措施。 2.布置作业 完成《建筑材料与试验学生学习手册》 学习任务(十二)。
水泥浆的稠度由水胶比决定,即水胶比决定水泥浆的稀稠。水 胶比一定,水泥浆的稀稠不变;水胶比越小,水泥浆的越稠; 水胶比越大,水泥浆的越稀。
在胶凝材料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水胶比越小,用水量越少,水 泥浆越稠,本身流动性小,则拌合物的流动性越小,但黏聚性 较好,泌水较少;增大水胶比,可增大流动性,但黏聚性较差, 泌水较多。
在用水量及胶凝材料用量一定的情况下(水胶比不变),能使拌合物获得 最大的流动性,且保持良好的黏聚性和保水性。 即坍落度最大时的最小砂率。
在水胶比一定时,能使拌合物获得要求的流动性及良好的黏聚性和保水性, 且胶凝材料用量最少。即胶凝材料(水泥)用量最少时的砂率。
黏聚性不良
砂率与胶凝材料的关系
(坍落度与水胶比一定)
单位用水量定则(恒定用水量法则) 当使用确定的骨料拌制混凝土时,即使水泥用量有所变动(每m³增减不超过 50~100㎏),为获得要求的流动性,所需用水量基本是一定值,流动性与用 水量的这一关系称为恒定用水量法则 。 当水胶比在一定范围(0.40~0.80)内而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凝土拌合物的 流动性主要取决于单位用水量。
《建筑材料与试验》教学课件
情境六 混凝土
模块三 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2)
主讲教师:巨天灵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般应在便于施工操作 并能保证振捣密实的条 件下,尽可能的选用较 小的坍落度,以节约胶 凝材料,提高混凝土的 强度与耐久性。
水泥浆数量应以满足流动性和强度的要求为度,不宜过量或少量。 水泥浆过多,骨料不能很好地把水泥浆保持在拌合物内,拌合物将会出现流 浆、泌水现象,导致拌合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变差,同时对混凝土强度也会 带来不利影响,且水泥用量大。 水泥浆过少,不能填满骨料间的空隙或不能很好地包裹骨料的表面,使骨料 表面水泥浆层的厚度减小,润滑作用减小,流动性减小,且骨料之间缺少粘 结体,粘结能力差,拌合物会产生崩坍现象,黏聚性变差,严重影响混凝土 的强度。
无论是水泥浆的多少还是水泥浆的稀稠,实际上对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起决 定作用的是单位用水量的多少。因为无论是提高水胶比还是增加水泥浆的用 量,最终都表现为混凝土用水量的增加。但不能靠单纯增加用水量的方法来 调整拌合物的和易性,否则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显著影响混凝土 的质量。
单位用水量是指1m³混凝土的水用量,是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参数之 一。根据粗骨料的品种(卵石、碎石),最大粒径,拌合物稠度查表确定。
砂率的选择很重要,既不能过大, 也不能过小,应权衡各个方面,通 过试验,确定合理砂率。
2)若砂率过小,则砂少 石多,混凝土中砂浆含 量不足,不能保证粗骨 料之间有足够的砂浆润 滑层,降低拌合物的流 动性,容易造成离析、 流浆,甚至崩坍现象, 并严重影响黏聚性和保 水性。
又称最佳砂率,是指砂子不但能填充石子间的空隙,而且还能保证粗骨料 之间有一定厚度的砂浆层,以减小粗骨料之间的摩擦力,使拌合物具有较 好的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时的砂率。
水泥浆稠度应根据强度与耐久性的要求,合理选用,既不能过 大,也不能过小。 若水胶比过大,拌合物过稀,流动性过大,黏聚性和保水性不 良,易产生流浆、离析、泌水现象,并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若水胶比过小,拌合物过稠,流动性过小,会造成施工困难, 不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为使拌合物能获得必要的流动性且能成型密实,水胶比不能过 小;为保证拌合物具有良好的黏聚性和保水性,水胶比不能过 大;普通混凝土常用水胶比一般在0.4~0.8之间。
混凝土中砂子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数。 注意砂率并非砂石比;也不是砂用量占混凝土总质量的百分数。
反映砂、石的配合关系。砂石相比,砂具有粒径小,总表面积大的 特点。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有显著改变,因 而对和易性有显著影响。
保证拌合物不离析,又能很好浇灌捣实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 砂率,以节约水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