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如何打造语文诗意课堂

如何打造语文诗意课堂“诗意”缘于“情意”,因为语文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对于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调节功能,所以只有充满“情意”的语文课堂,才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诗意”栖息。
本文就如何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谈谈实践与体会。
标签:打造;诗意;朗读;情感一、读中彰显语文课堂诗意韵味“三分文章七分读”,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琅琅书声,犹如盲人骑瞎马,奔不远,飞不高。
读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语文教学就是“读读、说说、写写”,但是,怎么读,怎么讲,怎么写却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读不是枯燥乏味地读,写也不是机械重复地写,讲也不是人云亦云地讲。
语文学习的底气来源于阅读。
经典的诗歌与文章要大量背诵、大量阅读,课堂中不需要纷杂、疲惫不堪的设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语文味”。
1、“映日荷花别样红”――朗读感知文本语文教学中,对文章的感知靠读,感悟靠读,理解靠读,情感的熏陶也靠读。
可以说,对于文本,初读有感受,再读有感悟。
尤其是对于文本中那些值得学生品读的词句,更是“读”演绎的舞台。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读得熟,才能悟得深。
从上课一开始就渲染气氛,有意识地让教材蕴涵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相连接、沟通,让学生披文入情。
在自读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轻言细语慢慢读,须字字认真,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误一字。
通过自主读、小组交流互读、课堂展示精读等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文章,形成正确的语感、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上,对文本中一个词的读,可以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一句话的读,可以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读中渗透情感,在读中动情演绎,在读中有所收益,形式多样的读书声会为语文课增添“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采。
2、“此时无声胜有声” ―― 默读升华情感语文课须“书声琅琅”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
现在的语文课堂不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也不缺精彩的朗读指导,语文课堂有的是活力和生机。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让诗意充盈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语言的感知和把握能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可以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教师可以从选课内容上注重诗歌的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引入一些经典的诗歌,如《七步诗》、《静夜思》、《登鹳雀楼》等,让学生品读、背诵、理解,并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诗意。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现代诗歌,如郑愁予的《我爱这萧瑟舒卷的大地》、余光中的《乡愁》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创设浸润诗意的语文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教室的布置可以多用柔和的色彩和富有诗意的装饰品,如花朵、松树、书法作品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诗意的氛围。
教师可以将课堂布置成一个小剧场,利用投影仪放映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浸润中学习。
多种形式的诗歌创作可以成为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如仿写、填空、合作创作等形式。
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感受,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妙,还可以培养他们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用诗歌形式组织一些常规的语文学习活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用诗歌形式复习文言文的古诗词知识点,用诗歌形式布置作业,用诗歌形式评选优秀学生等。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让诗意充满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诗意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唤醒它,也是唤醒我们小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的最好方式。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建议,相信小学语文课堂可以焕发出更多的诗意。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1. 引言1.1 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培养情感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语文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塑造个性、提升品格的重要平台。
通过语文课堂,学生可以积累词汇,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表达能力,塑造优秀的语文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也是孩子们初次接触文学艺术的地方,通过接触各种文学作品,激发孩子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重要阵地,更是传承文化、启迪心灵的重要舞台。
建设一个充满诗意的小学语文课堂,将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美好的学习体验,丰富他们的阅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让他们在探索语言之美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启迪。
【字数:206】1.2 诗歌对孩子的启发意义诗歌是一种美妙的语言形式,既有着优美的韵律,又富含深刻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诗歌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启发和想象力。
诗歌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美的追求和对情感的表达。
通过诗歌的赏析和朗诵,孩子们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丽和力量,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诗歌可以帮助孩子们拓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诗歌的独特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以引导孩子们开阔视野,培养他们的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
诗歌还可以激发孩子们对文学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诗歌的启发,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生的喜怒哀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现实生活。
诗歌对小学生的启发意义是多方面的,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的魅力。
2. 正文2.1 学习诗歌对孩子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的促进作用学习诗歌还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人生和社会。
许多经典诗歌都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价值,通过欣赏这些诗歌,孩子可以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诗歌还能帮助孩子增强情感体验和共情能力,使他们更加细腻和善于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和运用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初步接触和体验的时期。
为了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注重诗歌的教学。
诗歌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美感的感知和认识的最佳方式。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儿童诗歌,如《七律·长恨歌词》、《小河淌水》等,通过朗读和赏析,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亲自参与到诗歌的创作中来。
注重情感的培养。
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诗歌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情感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表达情感的诗歌,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通过赏析、朗读和表演,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情感交流的活动,如情感日记、情感小组讨论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情感。
注重实践与体验。
语文课堂是学生接触语言文字的重要场所,为了让课堂充满诗意,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的实践和体验。
通过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历史博物馆等,让他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通过观察和体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注重评价与反馈。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刻。
为了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创作和表达的评价与反馈。
除了传统的分数评价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评价方式,如互评、自评、小组评价等,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
通过注重诗歌的教学、情感的培养、实践与体验以及评价与反馈,可以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启发。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小学语文课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充满诗意,下面是几个建议:1. 给每个学生一个诗集:在课堂上,可以给每个学生发放一本诗集。
每天课前,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在课堂上朗读给全班听,或者自己背诵给大家听。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让课堂充满诗意。
2. 课堂上进行诗歌创作:在语文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可以给学生一些主题或者情感,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在一定时间内创作一首诗歌,并在课堂上分享给大家。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让课堂充满浓郁的诗意氛围。
3. 课前进行诗歌朗诵:每节课开始之前,可以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
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古代或者现代诗歌,让学生在课堂上背诵或者朗读。
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让课堂充满了美妙的诗意。
4. 教授古代诗词: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解读诗词的意境、抒发诗词的感受等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代诗词的美。
可以通过欣赏古代诗词,让课堂充满了诗意。
5. 制作诗歌展览:在学校的走廊或者教室的角落,可以组织学生们制作一个诗歌展览。
让学生们把自己写的诗歌用漂亮的字写在彩纸上,挂在墙上展示出来。
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还可以让整个学校呈现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我们可以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诗歌的美。
诗意的语文课堂将会给学生带来快乐和启发,让他们爱上语文。
打造溢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前前后后挤满 了听课的老师 , 间学们虽说也是久经沙场 , 但他 们
二、 提升个 人 素养 , 炼 诗意 语言 锤
著名特级教师 十漪说 : 教 师 的语言 委锤 炼 、 确生 动 、 “ 准 流
畅 优 美 , 磁 石 吸 铁 一 样 , 牢 吸 引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 正 为 于 像 牢 ” 漪 老 师 努 力 追 求 课 堂 教 学 语 言 艺 术 , 以 , 的教 学 语 言生 动 隽 所 她
嚼蜡 、 毫无生机时 , 意已远去 !真 的语 文课 堂 , 是诗 意 四 诗 应
溢 的柄 息 地 , 灵 魂 畅 游 的 伊 甸 冈 , 情 感 荡 漾 的乐 同 , 妙 不 是 是 是
可言 的美 的殿堂 ; 意的课 堂 , 诗 应有 “ 然 回首 , 人却 在灯 火 蓦 那 花 柳
I 四坛心沿
打造溢满诗意 的语文课 堂
江 苏省溧 阳市西平 小学 邢玲 湘 2 30 1 30
德国哲学 家海 德格尔 说过 : 人 , “ 诗意 的安居 。 但 足 , 几 ” 曾
何 时 , 们 的课 堂 , 得 不 被 一 些 毫 无 诗 意 的 东 西 允 斥 着 , 生 我 不 师
情。
一
瑰花茶 , 让学生通过 目视 、 手触 、 鼻嗅 、 口尝 , 再结合 自己的生活 阅历 , 运用 丰富的联 系和想象 , 写 《 丁 ・ 关 杯化茶》 的作文。
笔 者 也 会 教 他 们 打 破 常 规 , 通 观 感 , 耳 朵 看 世 界 , 眼 打 用 用 睛 尝 气 味 , 鼻 子 嗅 色彩 , 味 觉 品 声 音 , 以 , 生 会 写 出 这 样 用 用 所 学 的 句 子 : 天 是 云 朵 的 家 园 , 阳是 她 最 亲 密 的 伙 伴 , 蓝 是 “ 太 蔚 她最 钟 爱 的 霓 裳 , 亮 、 星 则 是 天 空 对 她 殷 殷 的 注 视 和 祝 月 星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场所,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让学生爱上语文,就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营造优美的教学环境诗意的语文课堂需要有一个宽敞明亮、整洁有序的教室。
教室的墙上可以贴上丰富多彩的字画,展示经典诗词和学生的作品。
教室内还可以放置漂亮的花卉,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为学生创造一个诗意盎然的学习氛围。
二、选用优秀的课文教师要精心挑选适合学生年龄段的优秀课文,如经典诗词、名人名篇等,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多读名著、名篇,培养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进行诗歌朗诵在课堂上进行诗歌朗诵,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意的力量。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简单易学的古诗、现代诗等,让学生逐渐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培养他们欣赏、朗诵诗歌的兴趣。
四、开展课外诗歌创作活动通过开展课外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写下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可以每周设立一次诗歌创作时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写诗的机会。
教师可以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五、注重语文课堂的语感培养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诵读经典诗词、学习古代典籍,让学生感受到古人智慧和语言的美妙。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词语的起源、诗句的意境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
六、进行课文的联想拓展在教授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拓展,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情节进行情感上的共鸣。
在讲解《小寒》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想象自己在大寒天中的感受,进而与诗人产生共鸣。
七、创设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一些游戏化的学习方式。
通过诗词接龙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诗词积累能力;通过诵读积分大赛来培养学生对诗歌朗诵的热爱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增加他们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力。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需要从教学环境、课文选用、诗歌朗诵、诗歌创作、语感培养、联想拓展和游戏化学习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营造和培养。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引导学生情感与思维的重要平台。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激发学生的文学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成为了许多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课堂教学之路。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来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浓浓的诗意。
一、引导学生接触诗歌要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首先要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诗歌。
在诗歌学习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情感、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让学生在欣赏的感受诗歌的美丽与力量。
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比赛、诗歌朗读会等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感悟诗歌的情感和内涵,使他们对诗歌充满热爱和向往。
二、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可以通过设置诗歌创作小组活动、进行诗歌写作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他们的文学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有趣的诗歌创作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诗歌之美,并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内心的情感。
三、注重诗歌的情感体验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诗歌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
可以通过朗诵、讲解、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感悟诗歌的美丽与力量。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在感悟诗歌的提升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使诗歌的情感得以传递和发挥。
四、跨学科融合,拓展诗歌学习内容为了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教师还可以将诗歌学习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拓展诗歌学习内容。
在美术课上,可以进行诗歌配图创作活动;在音乐课上,可以编写歌曲,配以学生创作的诗歌进行演唱;在自然科学课上,可以结合自然景色,进行户外写生和诗歌创作等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科和环境中,感悟诗歌的美丽与力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潜能。
五、营造诗意的教学氛围要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教师需要营造诗意的教学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近几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由于语文学科基础建设本身还在成长之中,从而使语文教育在实践层面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局面。
面对这个新的形势,很多老师,有的在新变化前无所适从;有的无视新观念的存在,“穿新鞋走老路”。
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学效果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曾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语文是什么?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无诗意,不语文。
正因为此,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作品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的把握。
可见,一堂好的语文课,也必定是一堂诗意盎然的课;也必定是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的课。
因此,要打造诗意语文课堂,让诗意驻于语文课堂,应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那么,什么是诗意语文呢?诗意语文,就是自由对话的语文;是唤醒意会的语文;是精神契合的语文;是追寻幸福的语文;也是实现自我的语文。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该如何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呢?我想就自己平时读书和教学的积累,来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用诗人灵动的气质解读文本
诗意存在于生活中,蕴藏于文本中。
语文文本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称赞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洁身自好的君子风度;晏殊的《破阵子》中描绘的“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中透露出的春天的勃勃生机;鲁迅的《风筝》中追求自由的勇敢叛逆;刘成章的《安塞腰鼓》的壮美与豪放;朱自清的《背影》中绵长回忆与感激;莫怀戚的《散步》中透露的温馨与和美……
语文教师,首先要好好去挖掘,好好去品味。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和启发学生,带学生走进人类的文化经典,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散发着文化馨香的意境中去。
二、用诗意的语言叩开学生的心扉
语文教师的语言,是教学的手段,也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
老师富有诗意的语言,才能让学生的心田的诗意的种子萌发。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用形象优美
的诗意的语言去打动学生。
导入语的设计要精巧。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与一体,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吟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
如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王维的“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柳宗元的“孤舟蓑粒翁,独钓寒江雪”等等,不胜枚举。
毛泽东的这首词作,也是咏雪的名篇,让我们一起走进“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吧!
结束语也应富有诗意,力求意犹未尽。
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的结束语是这样的:在一个充满无限趣味的百草园里,在一个溢出淡淡墨香的三味书屋中,有一段青涩又绚烂的童年回忆……早上悄然绽放的花朵,在夕阳中拾起了几许感慨?
三、用浪漫意境点燃学生的诗情
情境生成“诗意”。
教师创设的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情境,可以促使“诗意”的发生。
在教学郭沫若《静夜》时我这样设计:
在学生自由轻读的时候,我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正处在幻想的年龄,正处在一个多梦的季节,快快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在你们的眼里月亮像什么呢?”(媒体播放音乐《月亮女神》)学生听着歌声,闭上了眼睛,进入了幻想的境界……过了一会,学生陆续发言:
“月亮,像街灯,照亮夜行的路;月亮,像镜子,照出最美的景”;
“月亮是什么?月亮是挥洒爱、挥洒幸福、挥洒快乐的天使;月亮是什么?月亮是亲切慈祥的妈妈”;
“月亮温柔而多情,如此恬淡、舒适,她是我心中升起的希望。
”
多么丰富的语言,多么美妙的想象,多么动情的表达,此时曼妙的音乐仍在教室中低缓地回响,如水般地流淌着,如夜般的朦胧着,我们都沉醉了……沉醉于如梦的月色,沉醉于如幻的氛围,更沉醉于诗一般的意境中。
四、用诗意的活动来感悟生活
心理学家陈鹤琴说:“孩子们是喜欢活动的。
”我曾经安排过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的主题是:感秋韵·抒情怀。
学生听说要走进田野去感受,教室里一下子就炸开了。
等学生静下来之后,我对他们说:“同学们,秋天是美丽的收获的季节,陶醉过不少文人墨客,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描绘秋天,赞美秋天,
那么,请大家先搜集素材,我们将以大地为舞台,以阳光为灯光,以秋色为背景,举行诗会、朗诵会、歌会、词语大汇串等活动,你们乐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吗?”大家异口同声地响亮回答。
活动开始后,同学们各自忙开了。
有的诵读峻青的《秋色赋》;有的背诵有关“秋”的散文;有的找来《唐诗三百首》和《宋词鉴赏》中赞颂“秋”的诗词;有的整理《现代汉语词典》中带“秋”字的词条;有的整理“百度”中关“秋”的词条;有的还找来了好多有关“秋”的歌曲和美术作品……我们在教室里专门开辟出了一块“秋韵”的学习园地,用来展示同学们搜集整理好的这些宝贵材料。
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孕育出诗意的心境,愉快地和文本进行对话,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五、用诗人的智慧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
诗意的语文课堂呼唤诗意的老师。
1.学会想象。
“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都会看到不同的效果。
语文教师要学会想象,让神奇的想象力回荡在课堂里,回旋在作文里,镌刻在学生永久的记忆里……如果王维当年一直呆在家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入圆”的壮阔就不会流于诗人的笔端了,更不可能给我们后人有如此想象的空间。
2.学会感动。
感动是飞挂在心灵天空里的一抹绚丽的彩虹;是盛开在心灵阳台上的一束红艳的玫瑰;是飞落在心的悬崖边的一挂磅礴的瀑布。
文学是一门足以让人感动的艺术,先让我们自己学会感动,再想办法感动学生,被感动着的师生如痴如醉,被感动着的课堂灵气四射。
3.学会学习。
在诗意语文的课堂里,感受人生的真善美,摒弃道德的假恶丑。
师生同赏诗仙李白那轮寄自然人生哲思的明月;共听李清照那阵含颠沛流离之苦、家国之痛的细雨;抒发爱国诗人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感受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爱国精神。
与莎士比亚、雨果、泰戈尔对话;与鲁迅、冰心、巴金交流;与鲁滨逊一起漂流,与格列佛共同游历……如此广阔的语文课堂,怎么会播不下智慧的火种,怎么会吹奏不了思想的号角,怎么会点不燃精神的灵光,怎么会培养不出内力呢?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
”
综上所述,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要着力于让学生在课堂中孕育出诗意的心境,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文本,获得美的享受。
诗意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
春雨缠绵;诗意的语文课,情景交融,自然流放;诗意的语文课,师生融洽,趣味盎然。
生动的语文课堂,需要诗意来陪伴!
参考文献
[1]《让语文诗意飞扬》作者:杜凌燕,出处:《素质教育论坛》2009年
[2]《浅谈语文教学对学生诗意的培养》作者:赖扬:出处:《南方论刊》2010年
[3]《诗情画意,语文课堂的最美》作者:雷根升,出处:《陕西教育》2013年
[4]《语文课,充满魅力的栖息地》作者:朱倩,出处:《快乐阅读》下旬刊2013年
[5]《追求诗意的语文课堂》作者:吴文君,出处:《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年
[6]《别让“热闹”迷惑了双眼》作者:王鲍军,出处:《辽宁教育》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