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三单元《蒙古族、藏族》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授课对象:高一学科:音乐课时:一课时授课人:苏晓辉指导教师:杨道芳一、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蒙、藏、新疆、朝鲜、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并用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舞蹈、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体验。
2.能分辨并说出本课多首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能在分组讨论后,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描述与评价能力,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感受、体验各种体裁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内涵及情感。
2、难点:归纳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点。
三、教学用具:播放器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问题交学法五:教学过程:导入:1.观看一组风俗画面,也可以观看一组少数民族的服饰分辨是哪一地区?哪个民族的?(蒙古、西藏、新疆、朝鲜、西南)2.欣赏歌曲《爱我中华》片段,提问歌曲表达的主题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由于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风俗、语言习惯、历史文化的不同,各地域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各具本民族的风格特点。
今天,我们就随着美妙的歌声与琴声,去感受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一)欣赏蒙古族的民间音乐:1.蒙古族音乐文化介绍:可请同学先说说,然后教师进行补充蒙古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它的音乐包括民歌、器乐、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四大类,其中民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蒙古族民歌按题材分为狩猎歌、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谚歌、儿歌、叙事歌等;按体裁分为长调歌曲和短调歌曲。
长调歌曲曲调悠长,节拍自由,大多为散板,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多属长调类。
短调歌曲结构短小,节奏整齐,狩猎歌、叙事歌及一部分带舞蹈性的宴歌、情歌、婚礼歌属短调。
2.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1)欣赏《辽阔的草原》(2)讨论、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教师补充讲解:《辽阔的草原》是一首来自于呼伦贝尔盟的歌曲。
高中民族民间音乐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和探究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民间音乐风格,掌握民歌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够从旋律、节奏等方面分析民族音乐的特点。
3.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2. 从旋律、节奏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1. 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理解其风格形成的因素。
2. 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民族民间音乐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音乐分别属于哪个民族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1. 学生分组,每组代表一个民族,收集该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资料。
2. 学生分析资料,总结该民族的音乐风格特征。
三、课堂展示1. 各组代表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展示本民族的音乐风格。
2.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四、作品鉴赏1. 播放《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等民歌,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歌曲的民族风格特征。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音乐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的三个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吗?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入探究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探究其民族风格形成的原因。
2. 各组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
三、拓展延伸1. 教师播放其他民族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藏族音乐教案

藏族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藏族音乐的魅力教案目标:1. 了解藏族音乐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学习并演奏一首藏族音乐作品。
3.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教学内容:1. 藏族音乐的特点和历史背景介绍。
2. 学习一首藏族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和乐器运用。
3. 学生合作演奏一首藏族音乐作品。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引入藏族音乐的概念,激发学生对于不同文化音乐的兴趣。
知识讲解:2. 介绍藏族音乐的特点,如使用特殊乐器、独特的音调和节奏等。
3. 分享藏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如宗教仪式、庆典活动等。
学习演奏:4. 选择一首适合学生水平的藏族音乐作品,介绍其中的乐器和演奏技巧。
5. 分发乐谱或提供演奏指导,指导学生学习乐曲的演奏技巧和节奏感。
合作演奏:6.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奏乐曲中的不同乐器部分。
7. 引导学生合作演奏,注意乐器的平衡和整体音乐效果。
8.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发挥,可以在乐曲中加入个人的演奏技巧或声音效果。
总结活动:9. 学生展示他们的合作演奏成果,分享他们对藏族音乐的感受和体会。
10.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音乐对于文化传承的作用。
教学评估:11. 观察学生在学习和演奏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1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于藏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民族音乐,比较不同文化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演出或邀请专业音乐人来校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资源:- 藏族音乐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
- 藏族音乐作品的乐谱或演奏指导。
- 藏族音乐乐器(如果条件允许)。
教案评估:本教案通过引入藏族音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通过学习一首藏族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和乐器运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案涵盖了知识讲解、学习演奏、合作演奏和总结活动等环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意识。
少数民族民歌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少数民族民歌一、目标呈现1.聆听蒙古,藏族,维吾尔族,侗族的传统民歌,从曲调,节奏,节拍语言腔调方面感受到“长调”“囊玛”“爱情歌曲”“大歌”等少数民族民歌独特体裁的独特特征和民族风格。
2.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民歌的聆听感受以及对其音乐文化的探究了解,能在参与实践表现的过程中,学会少数民族传统民歌中的节奏以及独特的歌舞形式。
3.理解形成其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懂得少数民族民歌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情绪,认识、理解其独特的音乐体裁。
教学难点:探究民族音乐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四、教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五、学法观察、讨论、思考、记录、理解、记忆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汉族民歌,这节课学习少数民族民歌,你们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蒙古族,新疆维吾尔族,藏族,苗族等)(二)新课教学1、欣赏《辽阔的草原》(1)我们本节课先学习蒙古族,说到蒙古族大家首先联想到的是什么?(草原,)(2)聆听《辽阔的草原》,边听边思考这首歌的速度、节奏、旋律有何特征。
(旋律悠长,节奏自由。
)(3)我们刚刚听的这首作品是由宝音德力格尔演唱的(出示课件:宝音德力格尔介绍)(4)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蒙古族民歌体裁众多,其中“长调”和“短调”最具代表性。
(出示课件)(5)那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会这种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
(6)欣赏《嘎达梅林》判断是长调还是短调。
(短调)2、欣赏藏族民歌《宗巴郎松》(1)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藏族音乐。
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囊玛是藏族的一种传统歌舞,主要流传于拉萨、日喀则等地。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就是具有典型囊玛音调的歌曲《宗巴朗松》。
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歌曲具有怎么样的风格特征.(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典雅,细腻抒情。
)(2)藏族有什么乐器呢?(札木聂)(3)欣赏歌曲《在哪东山上》这是一首和《青藏高原》并称姐妹篇的歌曲。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蒙古族与藏族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蒙古族与藏族一、基本说明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中国少数民族音乐》5)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⑴、能认真听赏《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酒歌》、《北京的金山上》等蒙古族和藏族歌曲,感受音乐的美,并能大胆展现两个民族代表性舞步。
⑵、通过听赏、对比,感受和体验蒙古族和藏族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并能综合其他知识(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等)对其作出分析。
⑶、领略了蒙古族和藏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后,对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产生兴趣,增强民族意识和对祖国大家庭的热爱之情。
2、设计思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也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纳入到课程基本理念当中。
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既丰富多彩,又具有多样性。
教材虽然只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实际上是想通过它们折射出我们祖国大家庭更为华彩的民族音乐光芒。
本校是农村中学,学生多来自农村,音乐和文化知识的积淀都不是很深。
为此,本堂课从同学们较为熟悉的蒙古族和藏族音乐入手,旨在激发兴趣,使同学们通过欣赏、体验、比较、探究等活动,认识到少数民族的音乐与人民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
并能由此产生探索其他民族音乐魅力的欲望,进而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描述四、教学反思:1、本课选取了学生较为熟悉的两个民族作为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开端,使学生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2、因为本校学生多来自农村,因此本课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加入了较为经典的曲目作为欣赏材料,学生能够从耳熟能详的歌曲中深入理解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特点。
3、本课通过设计舞步学习和合作表演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爱国主义情感。
此外,本课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方面:1、教学程序及活动的设计较简单,没有很出彩的地方。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定义、特点及其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1.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1.3 教学内容1.3.1 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念与特点1.3.2 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1.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聆听、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少数民族音乐。
第二章:蒙古族音乐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2.2.1 蒙古族音乐的基本特点2.2.2 蒙古族音乐的代表作品2.2.3 蒙古族音乐的形式与体裁2.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讲解、学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魅力。
第三章:藏族音乐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藏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3.2.1 藏族音乐的基本特点3.2.2 藏族音乐的代表作品3.2.3 藏族音乐的形式与体裁3.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讲解、学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的魅力。
第四章:维吾尔族音乐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4.2.1 维吾尔族音乐的基本特点4.2.2 维吾尔族音乐的代表作品4.2.3 维吾尔族音乐的形式与体裁4.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讲解、学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维吾尔族音乐的魅力。
第五章:哈萨克族音乐5.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哈萨克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5.2.1 哈萨克族音乐的基本特点5.2.2 哈萨克族音乐的代表作品5.2.3 哈萨克族音乐的形式与体裁5.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讲解、学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哈萨克族音乐的魅力。
第六章:回族音乐6.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回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高中音乐藏族民歌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藏族民歌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藏族民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藏族民歌的历史与艺术特色。
2. 藏族民歌的演唱技巧。
教学难点:1. 藏族民歌的演唱风格及情感表达。
2. 藏族民歌的旋律与节奏特点。
教学准备:1. 藏族民歌教学课件、音频资料。
2. 藏族民歌演唱视频。
3. 学生分组准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藏族民歌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对藏族民歌的了解。
二、讲授新课1. 藏族民歌的历史与发展- 介绍藏族民歌的起源、发展历程及重要事件。
- 分析藏族民歌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 藏族民歌的艺术特色- 分析藏族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
- 讲解藏族民歌的演唱技巧,如气息、音色、情感表达等。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藏族民歌进行演唱。
2. 教师指导学生演唱技巧,强调情感表达。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藏族民歌的历史、艺术特色及演唱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二、巩固提高1. 学生分组,每组演唱一首藏族民歌。
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三、拓展延伸1. 介绍著名藏族民歌手及其代表作。
2. 学生欣赏藏族民歌演唱视频,感受藏族民歌的魅力。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藏族民歌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分享学习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藏族民歌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艺术特色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藏族民歌的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藏族民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一、教学内容: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2、藏族民歌《酒歌》3、朝鲜族民间乐曲《纺织谣》4、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5、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二、教材分析:“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
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
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
因此,可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四、教学重点: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蒙古族、藏族音乐
执教:王文君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
【教学目标】:
1.乐于欣赏本课的少数民族作品。
2.能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来分析民族音乐风格,并能够进行辨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会从音乐的基本要素上来分析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并进
行区分。
2.能够辨别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音乐和短调音乐。
【课前准备】:
1.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表达了什么情感?学生答:《爱我中华》;热爱祖国,各民族团结一心。
演唱这首歌曲片段。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本书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学习,首先先来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二. 蒙古族音乐:
1.简单介绍一下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及习俗。
(蒙古包、服饰、运动)
2.学生听辨区分长调音乐和短调音乐。
总结:介绍蒙古的民歌,从体裁上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
长调歌曲:
节奏:自由旋律:舒展悠长词曲结合:一字多音短调歌曲:
节奏:规整旋律:紧凑、短词曲结合:一字一音长调音乐一般是牧民们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放牧时,为了排解寂寥而演唱的歌曲,节奏较为自由具有浓厚的抒咏特色和草原气息。
短调音乐则一般是在宴请或者集会上所演唱的歌曲,节奏规整具有叙述性特征。
3欣赏歌曲《辽阔的草原》分析这首歌曲在节奏、词曲结合、旋律上的特点?演唱风格上的特点?
(属于长调;演唱带有装饰性的特点。
)
4欣赏以及学唱歌曲《嘎达梅林》,简单介绍蒙古族这位英雄的故事。
提问:音乐上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类型的蒙古族民歌?
(属于短调;中国五声音阶调式-羽调式)
歌曲表达了对嘎达梅林的怀念和崇敬,带有感情的演唱。
6介绍蒙古族特有的演唱方法-呼麦
特有的乐器-马头琴
(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
琴杆上端以雕刻的马头为装饰,故名。
)
舞蹈-盅碗舞(手持酒盅,头顶5只精美的碗)
7 欣赏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蒙古族的表演。
提问其中出现了哪些特有的表演形式?(呼麦的演唱;马头琴的演奏;盅碗舞;长调;短调)
三. 藏族音乐:
1.听赏藏族民歌《酒歌》片段。
提问是哪个地区的音乐?从哪个方面判断出来的?答:西藏;歌唱者的嗓音质朴
2.简单介绍以及完整欣赏《酒歌》,并分析其音乐特点?
中国五声音阶调式-宫调式;装饰音的运用;衬词的运用;特殊的“藏音”唱腔。
3.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
欣赏藏族民族舞蹈《热巴舞》
从着装上看有何特点?舞者手中拿了什么?
(着装特点:水袖;手持特色乐器:根卡、手鼓)
5.介绍藏族的乐器——铜钦、达玛等。
三.课堂评价:
1.区分具有蒙古族或藏族音乐特点的歌曲:
蒙古族民歌的元素:《牧歌》;《盗马姑娘》;《天堂》—请学生表演
藏族民歌的元素:《北京的金山上》;《万物生》;《青藏高原》—请学生表演
四.总结: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