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第四册问答题材料题汇总

中国历史第四册问答题材料题汇总
中国历史第四册问答题材料题汇总

中国历史第四册问答题材料题汇总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共作出了哪些努力来挽救革命?这些努力有何意义?

答:挽救革命:①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搞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通过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这次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③发动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④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这就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2、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中共是怎样找到这条革命道路的?

答:(1)正确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1927年,中共为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但先后遭到失败。这说明中共所坚持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行不通。

“八七”会义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红四军开展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开始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各地共产党人领导武装起义,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广大农村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人民政权。193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共要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推翻地主阶级统治,得到了翻身农民的大力支持。红军执行正确的作战方针,多次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因和扩大。

3、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长征胜利有什么意义?你从中受到哪些革命传统教育?

答:(1)原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完全抛弃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推行王明“左”倾错误主张,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损失较大。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被近转迫转移。

(2)困难:敌人围堵截;物质紧缺,生活困难;自然条件恶劣(山高水险,雪山草地,气候寒冷)。

(3)意义: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4)传统教育:艰苦奋斗精神;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方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4、概述国共两党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随着时局的重大变化所采取的重要政策和措施。

答: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组织了三大起义,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红色政权。“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发表宣言,提出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在中共领导下,北平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革命是怎样实现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转变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建立的?)

答:①“九·一八”事迹后,中共立即发表宣言,提出把日本帝国主义逐出中国。

②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④在中共领导下,北平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⑤中国共产党派代表积极促进西安事迹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船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预示了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若答统战建立还须回答:⑥七七事迹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抗日:⑦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两党全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6、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和行动各是什么?

答:重大变化:①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入”事变,1937年发动卢沟桥事迹,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面临空前严惩的民族危机,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②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推动下。全面出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抗日救亡运动。国民党内的爱国力量也有所发展。③1935年中共正式提出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④由于日本的势力损害了四大家庭和英、美在华的利益,更由于全国人民要求抗战的压力,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放弃不抵抗政策,准务与共产党合作实现抗战。在这种情况下,1937年7月全国抗战开始。

主要矛盾变化:由中国人民同南京国民政府的矛盾转化为中日民族矛盾,即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态度和行动:①中国共产党:坚持抵抗,发表抗日通电,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拭抗日,派赵一曼到东北组织流动队打击日军;

②民众:抗身抗日求亡运动;

③爱国官兵:英勇抗日;十九路军上海抗战,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④国民党政府:妥协退让,实行不抵抗政策,与日本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

7、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分析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答:抗日战争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于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

胜利原因:①建立了中共昌导的国共两党全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中共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持久战的总方针;

③国民党政局在正面战场对日作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方针,对牵制日军起了作用;

④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根据地,对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⑤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爱国华侨、国际友人支援,对抗战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睡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国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8、抗战相持阶段,日本侵华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变化原因及对中国政局造成的影响。

答:(1)变化:日本侵略者改变侵略方针,对国民党停止了规模军事进攻,而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以巩固它的后方。

(2)变化原因:日军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国内次源紧张;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猛烈发展,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严重威胁着知人后方。

(3)影响:一是中民党亲日派江精卫投降,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政权;二是国民党新英美派的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三是日伪军的封锁进攻使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异常困难时期;四是日军“以战养战”,对沦陷区大肆掠夺,给沦陷区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9、抗日战初期国共两党实行的抗战路线分别是什么?请分析两党之所以实行不同抗战路线原因,结果怎样?

答:国民党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发动群众,只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的路线,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则是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共同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也叫人民战争路线。

原因:这是由两党的性质决定的。国民党及某政府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害怕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壮大力量,日后会威胁其统治,所以推行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视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所以坚定地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结果:国民党正面战场丧失地,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地沦丧;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建立一个个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着敌人的后方。

10、简述抗战中中共军事上作出的贡献。

答:①抗战一开始:党就放手发动群众,领导军事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②平型关大捷,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首次主动出击日军的重在胜利,增强了人民抗日的决心和信心。

③党领导敌后军民粉碎敌人无数次的“扫荡”,进行“地道战”、“地雷战”等作战方法,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

④1944开始,根据地军民展开发局部反攻,为大反攻准备了条件。总之,党领导的根据地军民,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夺取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1、抗战相持阶段,日本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在沦陷区是怎样进行残暴统治和经济掠夺的?

答:(1)政治上:以华制华。

(2)军事上:对国民党军事进攻为辅,对共产党及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扫荡”和“三光政策”。

(3)思想上:奴化政策。

(4)残暴统治:在沦陷区,日本侵略者用刺刀维护其殖民统治。

a建立起宪兵、警察、法院、监狱等镇压中国人民的机构。

b建立各级伪政权和伪军,把沦陷区人民编成保甲,清查户口,发“良民证”,进行严密的控制。

c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石井部队,用中国活人做实验。

经济掠夺:a抢动银行的黄金和现款,建立银行,滥发纸币,大量榨取中国人民的血汗。

b疯狂掠夺中国矿产资源特别是煤,铁资源,以实行其以战养战的重要目标。

c根据“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殖民主义方针,日本帝国主义特别加紧对中国土地和农产品的掠夺,还大量掠夺劳动力。

12、举一近代史上日本制造的血案及事变,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答:①1894年旅顺大屠杀;1928年济南惨案,黄姑屯事件;1937年南京大屠杀。

②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5年化北事变;1937年七七

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

感想:①不忘国耻,警惕军国主义复活;②落后就要挨打,努力增强综合国力;③加强历史知道学习,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随时准备报效祖国。

13、中国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是哪几年?形成原因是什么?中共为克服困难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1)最困难时期是1941——1942年;

(2)原因:a、抗战相对阶段,日本改变侵华方针,重点戟根据地;b日伪军大举进攻根据地;c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包围根据地。

(3)①政治上: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调动一切抗日的阶段和阶层的积极性;

②经济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同时,广泛掀起了在生产运动,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③思想上:中共开展了普遍的整风运动,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4、近代史上日本发动的两次侵略中国的战争是什么?简述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及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答:(1)两次战争是甲午中甲日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2)甲午中目战争清政府最后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激起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促使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兴起。(3)中国人民在1945年9月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4)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原因: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驰、指挥失误。②日本处于酱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军事力量强大。(5)①七七事迹后,国共两党正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了以此为基础的全民抗战。②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组织军队在下面战场进行了英勇抗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③中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及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持久战的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④中国人民的抗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爱国华侨和世人民的大务支援对抗战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15、解放战争时期分析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1、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45年8月——1946年6月,为争取和平民主阶段。第二时期1946年——1947年6月,为人民解放战争防御阶段。第三时期1947年6月——1949年10月为解放战争反攻阶段。

2、开展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20万人,对中原解放区(司令部在今大悟)发动了疯狂进攻,标志着由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全面内战船爆发。

3、原因:(1)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从积极争取和平民主到各阶段战略方针、战役目标和作战方法的制定都是正确的。

(2)有人民军队的英勇作战。

(3)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与支援,刘胡兰就是其中一个杰出代表。

(4)国统区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

16、三大战役结束后,中共为建立新中国作了哪些准备?

答:军事上,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摧毁国民党政权,并追歼国民党残余,解放全

国人民。

政治上: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议报告中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城市,并指出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解决了由新民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久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组织上: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起临时约法作的《共同纲领》,造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朵人民政治委员会和中内人民政府主席,确定了国旗、国歌和国都。

17、在新民主义义革命的不同时期,我党对国民党采取了怎样不同政策?产生何种作用?

答:(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同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促进了全国工农运动的发展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创建了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

(3)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再次合作,共同抗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解放战争时期,打倒蒋介石,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17、请回答下列关于“统一战线”的有关问题:

(1)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对立的樗分别是什么?两次统一战线建立的目的和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

(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目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历史作用:广东革命根据地顽固;北伐的胜利进军;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1937年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的国共合作宣言;目的: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作用: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组织保障。

启示:统一战线是中共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法宝之一,只有根据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日期重大矛盾变化,确定统一战线的任务,才能最大限度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遭过两次重大挫折,对此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挽救革命的?这两次仁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1)1927年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1931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指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2)①1927年,党中央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决定以革命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举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召开八七会议,确定党在当时的总方针:1927年10月,建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形势不断好转。

②1935年5月中共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定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最终取得了长征胜利。

19、试结合有关史实,说明中共是怎样纠正和克服重大错误,不断开创中国革命和建设新局面的?

答:(1)大革命时期,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导致革命失败。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

并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领导了汀赣边区秋收起义。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区秋心起义,并建立了井冈山的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到1930年夏,中共建立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中共中央领导权被王明等“左”倾错误的代表所控制,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并确立了中国革命新局面。(3)建国后,“大跃进”和“文化革命”曾一度中断了我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给社会建设造成严重损失。中共制定和贯彻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0、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过三次变化,请指出中国社会性质有哪三次变化?简要说明每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①第一次: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中国战败,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

②第二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义义社会,主要原因:中国人民进行100多年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叛封建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第三次: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中国由新民主义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级,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21、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产生了哟几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20世纪以来百年历史沧桑世变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答:第一次,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第二次,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在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2、中共历史上工作重心转移的会议有哪些?其工作重心是怎样转移?为什么?

答:①八七会议,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因敌人在城市力强大而爱挫。

②七届二中全会:由农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工作。原因: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为了解决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③十一届中三中全会: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原因:文化大革命中,以阶级斗争为纲,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世大损失。

23、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些?为什么具有转折意义?

答:八七会议: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求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生大决策,是党的历史、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点,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24、从建国前夕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召开了哪几次以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为任务的会议?分别简述其意义?

答:(1)中共七岂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义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2)中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中国历史第四册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中国历史第四册 1、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2、1927年8月1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的南昌 起义是中国*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27年8月7日,*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在湘、鄂、赣、粤 四省发动秋收起义。9月,*回到湖南,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 3、1928年,*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任党代表, 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4、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 长征的转折点;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这 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的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5、1931年日本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6、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的协助下接受了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赴西安强令东北军,西北军进攻红军。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主张和平解决,*派*赴西安谈判。和平解决最有利于中华民族。 7、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军们30多万,南京 大屠杀是中外历罕见的。 8、1938年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胜利。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

近代史问答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 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 法等级制度。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 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 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 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社会制度的腐败。这是根本原因。清政府统治在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未变,更腐败。 后还与侵略者勾结起来,把广大中国人民视为最主要的敌人。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和爱国官兵的抵 抗常常因此导致失败。 (2)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和 军事装备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小,工业技术落后,必然被动挨打。经济技术落后必然影响的 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不如人。 教训:民族意识的觉醒:林则徐-近代史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严复翻译《天演论》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4、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2)具体原因(根本原因的外在表现)●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没有 科学理论的指导。●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和封建等级 制思想的的滋生●在对外问题上,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实质缺乏理性的认识。 (3)经验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 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5、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主要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 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具体原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没有触及 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孔子之名“托古改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 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 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3)经验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 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 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

中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第四,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若干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辛亥革命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联盟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派的力量;主观上

中国历史第四册综合测试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法是() A、公私合营 B、和平赎买 C、强制没收 D、全部购买- 2.上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历史事件,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对手工业的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一五计划成就最为突出的是()A.工矿业B.农业C.商业D.工业和交通运输业4.《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这一现象发生在()A.1956年B.1958年C.1960年D.1962年 5. 如图所示,导致这种历史性错误的原因有()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③急于求成④苏联撕毁合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可知,东北地区是()A.轻工业基地B.重工业基地C.军工产品基地D.日用产品基地 7.某城市的一个小区里住着一位拥有一枚一级战斗英雄勋章的老人,估计他有可能参加了()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大炼钢铁运动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运动8.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变化,相对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特点是新中国的()A.经济基础发生历史性变化 B.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化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折D.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突出9.下列哪些事件或决议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情况?()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中共八大的决议 C.十年“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 10.政治老师举出四个例子,要求张旭同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下列哪一运动有严重失误()A.“大跃进”运动B.改革开放C.土地改革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1.目前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下列运动中,与这一主旨不相符的是()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 “文化大革命”中的“打砸抢”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12、在历史课上我们曾学到在“大跃进”运动中,我国曾出现一棵白菜重250斤的新闻报道,夸大事实。这种行为属于()A.瞎指挥B.“共产风” C.高指标D.浮夸风 13、张艺谋的电影中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是《活着》。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A、“文化大革命”期间B、“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14.在一届人大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C.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D.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15.“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这句歌词是对社会主义的赞颂。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A. 新中国的成立 B. 抗美援朝的胜利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过关试题30题学生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 1.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在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称为“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为“亲”。“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 B.从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 C.依宗法,继承大宗的是嫡长子,嫡长子也称为宗子。宗子也是一宗之祖,故又叫“宗主”。 D.宗法是旧时以社会为中心,以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 2.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庶子是封建宗法社会中小妾生的儿子。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 B.众子是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妾所生的庶子。 C.汉代以后,“亲”表外亲,“戚”表内亲。“亲戚”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 D.旧时父亲死后称为“考”,母亲死后称为“妣”。 3.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六亲泛指亲属。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照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二世、四世、六世居右,为昭。 B.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丧服分为五等,称作“五服”。习惯上以五服之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 C.《陈情表》里“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是古代的一种丧服,即“期服”的简称。 D.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4.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五常“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这些人伦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B.三纲是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最先由汉代董仲舒提出,后经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加以系统化,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一套封建教义。 C.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列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一般来说,“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D.兄弟姊妹中年龄最大的称为“伯”,有时也称为“孟”,但二者有区别。嫡长子称为“孟”,庶出长子称为“伯”。 5.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衅钟、衅鼓,是用牲血涂器祭祀。古时新钟铸成,必杀牲口取血涂在钟的孔隙上,并举行祭钟仪式,称为衅钟。 B.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谷神叫“社”,土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指称国家。 C.古代祭祀时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祭祀用的牲畜体全叫“牲”,毛色纯一的叫“牺”。 D.古代给尸体穿衣下棺,叫“入殓”。 6.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坟墓是埋葬死人的地方。古时高出地面的葬人土堆叫“坟”,与地面相平的葬人场所叫“墓”。 B.古时用“崩”来比喻帝王的死。用薨来比喻诸侯和王后的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C.古代祭品,太牢指猪、牛、羊各一;少牢指猪、羊各一。 D.丧礼,古代“凶礼”之一。旧时处理死者殓殡奠馔和跪拜哭泣的礼节。 7.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B.旧时是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叫“墓志”,立在墓旁,刻载死者生平、表扬其功德的石碑叫“墓表”。 C.“棺”是指外棺,即棺材的套棺,用以保护棺材。“椁”是装殓死人的器具,即棺材。上古贵族的墓里大多有椁。 D.庶人死了至多用“稿葬”。“稿葬”就是用草苫子裹住尸体埋葬。“庐墓”是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 8.以下古代的宗法制度中关于朝拜等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朝:古代各国的诸侯,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天子,叫“朝”。每次朝见天子,都要带着玉帛、兽皮、珍玩和土产等贡品,叫做朝贡。如果不按时朝见天子,就会被视为不尊敬天子,天子就会出兵征伐。 B.觐:朝拜皇帝。古代诸侯见天子称觐。诸侯春见曰朝,秋见曰觐。诸侯朝见天子的仪式称觐礼。觐礼规定,天子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及答案

第一章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教训是:建立完善可行的社会制度,并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防止制度和执政群体的腐败。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包括作战能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稳步提高。 第二章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史14年,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各地各种人们反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党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汇入英、法军队展开英勇的斗争,给了外国侵略势力应有的教训。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其失败的教训是: 第一,太平天国以宗教来发动和组织群众。宗教教义不是科学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二,太平天国未能正确对待儒学。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斥之为“妖书”,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他们把《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但是,删去的是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却把儒学中的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第三,太平天国农民领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19世纪60年代初,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其性质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以前者支配后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材料2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请回答: (1)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国情阐述及其重要性。 (2)正确认识当今国情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重大意义? 2.1940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集中全党智慧,深刻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各项政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战争战略战术思想、革命根据地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论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 3.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有过,中国不能有,…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请回答: (1)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而必然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4.1952年前后,毛泽东认为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把新民主主义社会当作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主张“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是不符合实际的。 请回答: (1)为什么说“巩固新民主义的秩序”的主张是不符合当时实际的? (2) 20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5.薄一波指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成于邓”。 试述毛泽东在领导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及其重大理论意义。

中国历史知识大全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2. 三代:夏商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 三教:儒释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竹梅 3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

中国历史材料分析复习题 2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礼记》 ①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原始社会(或尧、瞬、禹时期的情况) ②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什么史实?尧、瞬、禹的“禅让制” 2、材料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①“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孔子

②“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战国时期,又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有了这种可持续的发展观,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孟子 ③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指出要使天下都富起来,丢掉贫穷,要使天下太平,丢掉混乱,应该互爱互利、相互帮助(兼爱)?墨子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籽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过群居生活 ②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了。人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4.阅读下列材料: “古之人,借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中国历史第四册问答题材料题汇总

中国历史第四册问答题材料题汇总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共作出了哪些努力来挽救革命?这些努力有何意义? 答:挽救革命:①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搞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通过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这次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③发动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④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这就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2、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中共是怎样找到这条革命道路的? 答:(1)正确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1927年,中共为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但先后遭到失败。这说明中共所坚持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行不通。 “八七”会义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红四军开展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开始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各地共产党人领导武装起义,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广大农村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人民政权。193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共要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推翻地主阶级统治,得到了翻身农民的大力支持。红军执行正确的作战方针,多次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因和扩大。 3、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长征胜利有什么意义?你从中受到哪些革命传统教育? 答:(1)原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完全抛弃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推行王明“左”倾错误主张,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损失较大。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被近转迫转移。 (2)困难:敌人围堵截;物质紧缺,生活困难;自然条件恶劣(山高水险,雪山草地,气候寒冷)。 (3)意义: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4)传统教育:艰苦奋斗精神;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方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4、概述国共两党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随着时局的重大变化所采取的重要政策和措施。 答: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组织了三大起义,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红色政权。“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发表宣言,提出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在中共领导下,北平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革命是怎样实现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转变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建立的?) 答:①“九·一八”事迹后,中共立即发表宣言,提出把日本帝国主义逐出中国。 ②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按川教版体系)全国各地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 七下 第九学习专题 中国古代文化(下)

中国古代文化(下) 第15课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三大发明) 第16课 建筑奇观(大运河、明长城、赵州桥、北京故宫) 第17课 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天工开物》、《本草纲目》、《资治通鉴》) 第18课 唐诗与宋词(唐诗、宋词) 第19课 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 第20课 石窟艺术宝库 (石窟) 第21课 书法与绘画(书法、绘画) 一、选择题 ◆(2020·广东茂名)6.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此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科技成就?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C.张衡发明地动仪 D.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2020·广东汕尾)2.右图内容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A .造纸术 B .活字印刷术 C .造船技术 D .指南针 ◆(2020·贵州黔西南)8.下列属于我国四大发明的是 ①火药 ②地动仪 ③印刷术 ④造纸术 ⑤筒车 ⑥指南针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2020·湖南衡阳)3.《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2020·江苏连云港)31.“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普遍使用指南针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0·山东莱芜市)1.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是 A .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B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 .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2020·天津市)1.活字印刷术最早出现在 A.汉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2020·天津市)2.北宋时制成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 指南针 ◆(2020·海南省)2.在2020年6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与丝绸之路双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历史上,大运河开凿于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课鸦片战争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力主禁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英国以虎门销烟的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在鸦片战争中,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虎门壮烈牺牲。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赔款2100万元;③(开埠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练习: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烧杀抢掠,并闯入圆明园,抢夺珍宝,火烧圆明园。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1860年,太平军连克常州、苏州、松江,逼近上海。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1862年9月,在慈溪战斗中,太平军击毙华尔。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我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3课收复新疆 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国想争夺新疆。1865年,在英俄的支持下,中亚浩汗国阿古柏入侵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批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然后兵分三路挺进南疆,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后来,通过交涉,中国收回伊犁,于1884年在新疆建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故称“甲午中日战争”。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是黄海海战中牺牲的英雄,光绪帝为他写下了“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挽联。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4月,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①(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办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开口岸)增辟通商口岸。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在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8月中旬,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①经济上: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政治上: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军事上: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6课洋务运动 19世纪60至90年代,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从而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筹划海防,建立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

中国近代史问答题精选

中国近代史问答题精选 1..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在性质、结果方面存在哪些一致和差异?试综合分析导致上述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 ⑴.性质: 一致: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 差异:前者重在改良;后者强调民主革命; ⑵.结果: 一致: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思想,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都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差异:前者在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下,很快失败;后者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⑶.导致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属不同的阶层,革命要求和政治主张不同; ②.运动的方式不同:维新变法运动是在封建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革命派以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统治; ③.维新变法运动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仓促形成的,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导,依*没有实权的皇帝;辛亥革命发生时,全国范围内革命形势成熟,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各自作出的主要贡献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⑴.洋务运动:引进先进西方技术,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成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冲击了旧的观念和传统,对中国人的思想解放起了积极作用,还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为戊戌变法运动开辟了道路; ⑵.戊戌变法运动:吸取洋务运动的教训,不但学习西方的技术,还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要求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的第一次全面偿试; ⑶.辛亥革命:吸取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训,以武力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 20世纪初,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为什么?为顺应这一趋势,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怎样的努力?最终结果如何?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⑴.趋势:资产阶级革命。 ⑵.原因: 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侵略,干涉中国内政,控制清政府,经济上加紧掠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②.清政府腐朽反动本质日益暴露:相继镇压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签订《辛丑条约》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两大社会矛盾汇流;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扶植的清朝统治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③. 民族资本主义比较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成长,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提供了物质的和阶级的基础; ④.反帝反封建成为革命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和必然: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改良道路走不通;义和团运动遭镇压,表明农民阶级难担救国大任;资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 ⑶.努力: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材料题1

请回答:(1)依据上述材料,描述西周分 封制的特点。 (2)分封制对西周统治起到什么作用?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仿效西周分封治国吗?并说明理由。 2、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当时的人恐惧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比做“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国中姬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列举新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2)“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实际上废除的是什么制度?他“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事实上他在推行一种什么新制度?新旧两种制度有什么不同? 3、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回答: ①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②根据材料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③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④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第四册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第四册知识点总结 1、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2、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发动秋收起义。9月,毛泽东回到湖南,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 3、1928年,毛泽东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4、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1935 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长征的转折点;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这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的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5、1931年日本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6、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936年12 月蒋介石亲赴西安强令东北军,西北军进攻红军。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中共派周恩来赴西安谈判。和平解决最有利于中华民族。

7、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 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军们30多万,南京大屠杀是中外历史上罕见的。 8、1938 年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1940 年,彭德怀在华北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打败了日军在华北的气焰,増强了华北军民的抗日信心。 9、1945 年 4-6 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中共七大,大会决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1945 年 8 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一颗原子弹,苏联也对日作战。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举行投降签字仪式,抗日战争最终结束。 10、1945 年 8 月 28 日,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和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谈判。10 月 10 日国共两党签署了《双十协定》。 11、1946 年 6 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1947 年,彭德怀指挥西北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先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12、1947 年 5 月,陈毅指挥华东解放军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击毙了师长张灵甫,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 13、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