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
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初三

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初三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统一货币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
2.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哪些政策以加强中央集权?()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推行均田制C. 削弱诸侯国势力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均田制、削弱诸侯国势力等政策。
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选拔人才的公平性提高B. 促进了文化的繁荣C. 加强了中央集权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包括选拔人才的公平性提高、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加强了中央集权等。
4. 宋太祖赵匡胤是如何建立宋朝的?()A. 通过农民起义B. 通过政变C. 通过战争D. 通过禅让答案:B解析: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政变,即陈桥兵变,推翻了后周,建立了宋朝。
5. 元朝时期,忽必烈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治?()A. 实行行省制度B. 推行汉法C. 推广蒙古文字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元朝时期,忽必烈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实行行省制度、推行汉法、推广蒙古文字等措施。
6. 明朝时期,朱元璋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A. 废除丞相制度B. 设立东厂C. 实行海禁政策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废除丞相制度、设立东厂、实行海禁政策等措施。
7.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治?()A. 平定三藩之乱B. 收复台湾C. 抵御沙俄侵略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清朝时期,康熙皇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抵御沙俄侵略等措施。
8. 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哪个重大转折点?()A. 封建社会的终结B. 近代史的开端C. 民主革命的兴起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终结、近代史的开端以及民主革命的兴起。
初中历史复习材料及答案解析

初中历史复习材料及答案解析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1.1 夏商西周- 夏朝的建立时间是什么时候?- 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谁?- 西周的分封制是什么?1.2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哪些?- 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七个国家?1.3 秦汉-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是什么?1.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局面是什么?-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2.1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2.2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是谁?2.3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2.4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是哪里?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年份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是什么?3.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我国何时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我国何时进行了“三大改造”?3.3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3.4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起步时间是哪一年?-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答案解析(此处列出每个问题的答案及解析)通过以上复材料及答案解析,相信同学们对初中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在备考过程中,能够不断巩固知识点,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祝大家历史考试取得优异成绩!。
最新 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参考 精品

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参考0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建隆二年(961年)春,罢殿前都点检(注:禁军统帅)慕容延钊。
此后此职不再授人,由皇帝直接掌握禁军。
──引自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材料2:太祖曰:“……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泚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3:太祖继位,患方镇犹习故常,取于民无节,而意多吕扈。
一日,召便殿,赐饮款曲,因问诸方镇:“尔在本镇除奉公上以外,岁得自用,为钱几何?”方镇具陈之。
上喻方曰:“我以钱代租税之人,以助尔私,尔辈归朝,且与朕宴乐如何?”方镇再拜,即诏给侯伯随使公使钱,虽在京亦听半给。
州县租赋,愁归公上,民无苛敛之患。
──引自王巩《闻见近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1、2和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初年统军将领自动交出兵权的原因。
(2)根据材料2、3,指出宋太祖收回兵权、财权所采取的相同手段。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以上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1)原因:政治上:赵匡胤已称帝,掌握了国家政权;军事上:已控制了中央禁军,有强大武力作后盾。
另作出许诺。
(2)手段:以经济收买的办法换取──经济上允许统军将领广置田产,生活上鼓励他们享乐。
(3)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藩镇割据局面出现;加剧了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使阶级矛盾尖锐;加重了北宋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
18.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远在清代开国之初,洪承畴就对顺治帝说:“南夷(从南部沿海地区入境的西方人)之通商,不异西戎(中国西部和西北的少数民族)之马市。
夷人贪而无亲,求而不厌,泚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中原内地)矣;假令姑允通商中夏,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朝市(京城一带)矣。
”──摘自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材料二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当时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又规定,对外泿3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
中国古代史部分——材料解析题1

材料题1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这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伟》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会土(会稽郡)带海傍别湖,良畴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卷五十四材料三:朝廷在故都时(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材料四:——搞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回答:(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5分)(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要点:(1)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1分);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超过北方(1分);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1分);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靠南方(2分)。
(2)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2分)。
(3)南方社会相对安定(1分);人口增第,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1分)。
材料题2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
……对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
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用权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材料二:(晁错对汉文帝说)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依附土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型,犹不能禁也。
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精选3八年级上中国史部分

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精选3八年级上中国史部分在八年级上学期的中国历史中,材料分析题是历史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提高历史素养。
本文将选取三道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进行详细解析。
1. 材料一:《史记·大宛列传》《大宛列传》中记载了汉代使者张骞出使大宛的经历。
大宛是指西汉时期的中亚地区,它的位置对中国的丝绸之路起到了重要的中转作用。
张骞凭借对大宛的了解和外交手段,成功打开了中亚的贸易通道,并使中华文化向西方传播。
分析:这段历史材料主要描述了张骞出使大宛的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张骞是一位勇敢、智慧且具有外交手腕的使者,他的出使打开了中亚的贸易通道,对于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材料二:《三国演义》第一回《桃园结义》《桃园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关键章节之一,描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位义兄弟在桃园结义的情景。
这一起义表示了他们的忠义精神,奠定了日后三国鼎立的基础。
分析:这一历史材料通过一场桃园结义的场景,展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位勇猛而忠诚的义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他们在困难时期相互支持,最终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结义,这种忠义精神为后来的三国鼎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3. 材料三:《资治通鉴·唐纪》《唐纪》是《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唐朝历史的章节,它详细记录了唐朝的兴衰史。
这部历史著作对于了解唐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分析:《资治通鉴·唐纪》是一部权威的历史著作,通过对唐朝历史的全面记录,我们能够了解到唐朝的兴盛和衰落,以及唐朝各个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这对于研究和了解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以上三个历史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历史材料,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具体情况,更能够深入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
因此,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认真分析和理解,以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最新 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参考 精品

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参考0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建隆二年(961年)春,罢殿前都点检(注:禁军统帅)慕容延钊。
此后此职不再授人,由皇帝直接掌握禁军。
──引自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材料2:太祖曰:“……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泚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3:太祖继位,患方镇犹习故常,取于民无节,而意多吕扈。
一日,召便殿,赐饮款曲,因问诸方镇:“尔在本镇除奉公上以外,岁得自用,为钱几何?”方镇具陈之。
上喻方曰:“我以钱代租税之人,以助尔私,尔辈归朝,且与朕宴乐如何?”方镇再拜,即诏给侯伯随使公使钱,虽在京亦听半给。
州县租赋,愁归公上,民无苛敛之患。
──引自王巩《闻见近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1、2和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初年统军将领自动交出兵权的原因。
(2)根据材料2、3,指出宋太祖收回兵权、财权所采取的相同手段。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以上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1)原因:政治上:赵匡胤已称帝,掌握了国家政权;军事上:已控制了中央禁军,有强大武力作后盾。
另作出许诺。
(2)手段:以经济收买的办法换取──经济上允许统军将领广置田产,生活上鼓励他们享乐。
(3)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藩镇割据局面出现;加剧了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使阶级矛盾尖锐;加重了北宋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
18.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远在清代开国之初,洪承畴就对顺治帝说:“南夷(从南部沿海地区入境的西方人)之通商,不异西戎(中国西部和西北的少数民族)之马市。
夷人贪而无亲,求而不厌,泚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中原内地)矣;假令姑允通商中夏,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朝市(京城一带)矣。
”──摘自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材料二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当时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又规定,对外泿3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
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

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在中国古代史中,材料分析题是中考中常出现的题型之一。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和解读古代史料,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推理能力。
下面是一些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的集锦,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类题目。
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材料:秦始皇“始皇帝者,高祖嫡孙也”。
请分析以上材料,简述秦始皇的身世、政治地位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史记·汉高祖本纪》中的材料:“暴秦惨绝人民,天下大乱,所以动心立志者十有五六。
”请分析以上材料,谈谈汉高祖刘邦采取的政治措施对秦朝的影响。
三、《史记·韩非子列传》中的材料:“今夫纣为洛邑之主,以小怒伤大政,四国受其害,而傲易牧之法,禽兽养育焉。
”请分析以上材料,解释韩非子对商纣王的批评,并说明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四、《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材料:“燕人翟義聚众数万人。
”“羽问曰:‘子好兵乎?’翟曰:‘好。
’”请分析以上材料,讨论燕人翟義的起义对项羽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原因。
五、《史记·陈涉世家》中的材料:“盗贼田文起,号陈涉者,故酒保也。
”请分析以上材料,谈谈陈涉的身份转变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
六、《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的材料:“而天下不合,海内多事,何则?此人也。
”请分析以上材料,阐述平津侯主父对于西汉末年混乱局势的影响。
七、《史记·晁错列传》中的材料:“今门户之守,动静十数人,然晁错以嗜杀内宠,害毒者不可胜计。
”请分析以上材料,探讨晁错的政治手段对于秦末政局的影响。
八、《史记·严子陵列传》中的材料:“人莫能废其谋,於是乃陈五策於上,上骇然。
”请分析以上材料,说明严子陵提出的五策对于光武帝刘秀的复兴汉朝产生了什么影响。
以上是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的一些范例,通过分析这些材料,同学们可以加深对于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背景的理解。
中考历史试题解析及答案

中考历史试题解析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C.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D. 秦始皇统一了各诸侯国的法律答案:D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实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但并没有统一各诸侯国的法律,而是制定了统一的法律。
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是唐朝时期创立的B. 科举制度是宋朝时期创立的C. 科举制度是明朝时期创立的D. 科举制度是清朝时期创立的答案:A解析:科举制度是唐朝时期创立的,它为后世选拔官员提供了一种相对公平的方式。
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1)鸦片战争发生在____年。
答案:1840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辛亥革命发生在____年。
答案:1911解析: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三、简答题4. 简述清朝康熙皇帝的治国政策。
答案:康熙皇帝的治国政策主要包括: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推行“科举取士”制度,加强对外交往等。
解析: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的治国政策对清朝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天下大定,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的意义。
答案: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全国的行政管理,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郡县制的实行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解析:郡县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后世的行政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1.阅读下列材料:[ (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1)“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1分)这个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2分)(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
(3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图二图三材料二“……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3分)图一:___________;图二:_________;图三: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2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1分)3.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一一《墨子》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
"……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1)根据材料一,墨子相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1分)(2)材料二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1分) 试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2分)(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1分)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1分)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分)(1)右图所示是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请写出其名称。
(1分)材料二国别人物内容结果唐→天竺玄奘西行取经游历16年,带回很多佛经唐→日本鉴真6次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上表中玄奘的著作是什么?(2分)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分)5.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增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l分)该朝代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经济措施是什么?(l分)(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哪个朝代首创的哪一制度?(2分)(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1分)什么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封建专制制度高度强化?(1分)(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能够看出封建专制统治怎样的变化趋势?(1分)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推行郡县制。
材料二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材料三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材料四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是哪个朝代的统治措施?( 4分)(2)材料一中的措施哪一项对我国历史影响最为长远?( 1分)(3)由材料一到材料四说明皇权和相权有什么变化?(2分)7.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封建专制空前强化的时期。
(1)简述明朝增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分)(2)清朝军民为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在平定国内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努力,请各举一例。
(2分)(3)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近200年,这个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分)8.自古以来,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___朝。
(1分)(2)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各民族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请要概述鲜卑族孝文帝改革为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2分)(3)元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你认为出现这个盛况的前提条件是什么?(1分)(4)清朝前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时期。
请你举出清朝前期为增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9.维护国家统一和增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追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某校拟举办一次专题活动,请你使用所学知识参与策划。
(1)设计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展开专题讲座,完成资料卡片。
(5分)●唐朝有两位女生谱写了民族团结的佳话,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2分)●西汉、清朝中央政府为增强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而设置的机构分别是______、______(2分)●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1分)人物:_______ 人物:郑成功人物:_______事迹:抗击倭寇事迹:_________ 事迹: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0.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
”据此回答:(1)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科技的标志性成就,请写出四大发明的名称。
(4分)(2)试从政治制度、文化政策和对外政策等方面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3分)(3)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做才能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别?(3分)11.(7分)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
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
但到了清朝,这种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1)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相关?。
(2)请你写出唐朝与日本、天竺交往中最有影响的两位使者的名字。
(3)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成就?(4)清朝前期实行了什么对外政策?有何影响?11、【巩固封建统治】(7分)(1)请列举秦朝、西汉、明、清增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分别是什么?(4分)(2)清朝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做了很多努力,请从平定叛乱、反抗外来侵略、增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三个方面各列举一例。
(3分)12、【捍卫国家主权】(6分)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2000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动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
……中日两国长达2000多年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材料二:2012年9月,因为日本右翼势力的“购岛”闹剧,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愤怒。
本就脆弱的中日关系一下子降到了冰点。
作为中学生,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壮语声中,我们更应该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探索。
(1)请举一例唐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史实。
(1分)(2)元末明初,日本倭寇在我东南沿海烧杀掳掠,明政府派往浙东沿海抗倭的年轻将领是谁?(1分)(3)日本发动和参与了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至少写出两场战争2分)(4)不屈的中国人民最终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历史”,其根本原因是什么?(5)“2000年友好,50年对立”的中日关系,证明了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作为两国政府,应该领先而不称霸,强盛而不扩张;领先不忘睦邻,强盛更要友邦。
作为中学生,我们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壮语声中应怎么做?(1分)()13、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织布农耕炼水银、朱砂A.《水经注》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14.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的时代B.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时代C.文化繁荣,经济昌盛的时代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的时代()15、《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商鞅变法内容中使“宗室贵戚”怨恨“商君”一项是A.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建立县制D.编制户口()16、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①合并州县②看到文成公主入藏③用纸写诗④读《史记》和《资治通鉴》⑤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⑥参加科举考试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⑤⑥C.②③⑤⑥D.①②③⑥()17.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实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