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材料题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材料题精编

中国古代史材料题精编

中国古代史材料题精编A、政治统治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

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

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

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2)材料二中“亲族都得处死”“邻里都受牵连”的刑罚当时分别称作什么?(3)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起义?(4)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答案:3、(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

(2)“族诛”、“连坐”。

(3)陈胜、吴广。

为了推翻实行残暴统治的秦朝。

(4)有联系。

正是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陈胜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场帝意扰不足,征求无已,兼征讨东西,穷兵犊武,百性不堪,遂致灭亡,此皆肤目所见。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 ----《贞观政要》材料二 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履舟。

……为人主,可不畏惧!” ----《贞观政要》材料三 太宗曰:“以铜为镜…;以古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贞观政要》材料四 明代思想家李赞评论说:“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

不然,使遇好谈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谈也。

” —《史纲评要》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对哪些方面比较重视?(4)材料四李蛰的评论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你的依据是什么?【答案】(1)因果关系。

大学_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

大学_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2、秦朝的行政机构中,掌管军事的中央官员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3、以下选项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势示意图的是()4、西汉时期,西域就正式归属了汉朝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列有关西域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到了匈奴B、西域都护府设立于公元60年C、郑吉是西域都护府的第一任都护D、公元73年,班超就任西域都护5、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

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A、秦朝B、唐朝C、宋朝D、清朝6、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

那么中原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应该是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7、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下列不属于“秦政法”的是()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D、皇帝制8、下图中是某历史短剧的台词片段,从台词的对白中判断出小华、小明他们正在排练()A、张骞出使西域B、郑和下西洋C、清军出兵雅克萨D、玄奘印度取经9、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这场战役是()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0、《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

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焚书坑儒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11、“在朝廷做官的30岁以下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颁布这一诏令的帝王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隋文帝12、下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个原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1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是()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③北方战乱,人口南迁④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③1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是()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32分)15、(5分)有位同学在笔记中写道: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思想控制,秦始皇采取了焚烧书籍、独尊儒术、大兴佛教等一系列措施。

七年级中国古代史材料题

七年级中国古代史材料题
材料二 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4分)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4分)
(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1)A:大禹;B:李冰(4分);(2)都江堰(4分);(3)依靠群众;采用堵和疏导相结合的方法(2分)。
2、(6分)情境分Hale Waihona Puke :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
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3、(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1)“商君”:商鞅(公孙鞅、卫鞅)。(1分)(2)“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1分)“决裂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1分)(3)措施:奖励生产(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按军功封爵)。(每点1分,共2分。)作用:激发生产者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军队战斗力;削弱贵族世袭特权;富国强兵;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最新 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参考 精品

最新 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参考 精品

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参考0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建隆二年(961年)春,罢殿前都点检(注:禁军统帅)慕容延钊。

此后此职不再授人,由皇帝直接掌握禁军。

──引自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材料2:太祖曰:“……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泚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3:太祖继位,患方镇犹习故常,取于民无节,而意多吕扈。

一日,召便殿,赐饮款曲,因问诸方镇:“尔在本镇除奉公上以外,岁得自用,为钱几何?”方镇具陈之。

上喻方曰:“我以钱代租税之人,以助尔私,尔辈归朝,且与朕宴乐如何?”方镇再拜,即诏给侯伯随使公使钱,虽在京亦听半给。

州县租赋,愁归公上,民无苛敛之患。

──引自王巩《闻见近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1、2和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初年统军将领自动交出兵权的原因。

(2)根据材料2、3,指出宋太祖收回兵权、财权所采取的相同手段。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以上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1)原因:政治上:赵匡胤已称帝,掌握了国家政权;军事上:已控制了中央禁军,有强大武力作后盾。

另作出许诺。

(2)手段:以经济收买的办法换取──经济上允许统军将领广置田产,生活上鼓励他们享乐。

(3)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藩镇割据局面出现;加剧了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使阶级矛盾尖锐;加重了北宋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

18.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远在清代开国之初,洪承畴就对顺治帝说:“南夷(从南部沿海地区入境的西方人)之通商,不异西戎(中国西部和西北的少数民族)之马市。

夷人贪而无亲,求而不厌,泚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中原内地)矣;假令姑允通商中夏,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朝市(京城一带)矣。

”──摘自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材料二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当时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又规定,对外泿3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典型材料题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典型材料题

中国古代史(政治文明史)(岳麓版)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12分)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

材料一: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请回答:(1)根据材料归纳有关加强中央集权的焦点问题。

(2分)皇权与相权问题;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

(2分)(2)西周、秦、元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分)周代实行分封制;秦实行郡县制;元代实行行省制度。

(3分)(3)为保证中枢权力体系和地方控制网络的畅通,秦朝、西汉、北宋、明朝是怎样逐步完善监察制度,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监督?(4分)秦朝:中央设御使大夫,监察百官。

西汉:承袭秦朝在中央设御使大夫;并在各州设剌史,监察地方。

北宋: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监督地方。

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监督百官,镇压人民。

(4分)(4)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设想一下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处理朝政时哪一位权力最大?为什么?(3分)明太祖权力最大。

明太祖废除丞相,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3分)2.(12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制的三幅图:图三图一 图二(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些朝代的哪种制度?(3分)西周:分封制;唐:三省六部制;元:行省制度(3分)(2)上述三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分封制:有利于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维护周朝统治(2分)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2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中国古代史部分——材料解析题1

中国古代史部分——材料解析题1

材料题1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这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伟》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会土(会稽郡)带海傍别湖,良畴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卷五十四材料三:朝廷在故都时(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材料四:——搞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回答:(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5分)(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要点:(1)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1分);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超过北方(1分);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1分);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靠南方(2分)。

(2)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2分)。

(3)南方社会相对安定(1分);人口增第,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1分)。

材料题2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

……对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

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用权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材料二:(晁错对汉文帝说)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依附土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型,犹不能禁也。

中国古代史材料题

中国古代史材料题

1.(2010•重庆)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

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

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材料三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

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2分)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

(4分)(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2分)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

(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

(2分)2. 唐代诗人赵嘏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与此感叹有关的还有这样的历史场景:贞观初年唐太宗曾亲自去礼部贡院观看进士张榜,见新中的进士从榜下鱼贯而出,高兴地对侍臣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问题:(11分)(1)诗中“长策”是指什么制度?(2分)(2)这一“长策”除了使唐政府“赚得英雄”外,还有哪些作用?(3)这一制度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线索是怎样的?材料:“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极。

”“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

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策不觉倚之为心膂。

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

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

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在中国古代史中,材料分析题是中考中常出现的题型之一。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和解读古代史料,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推理能力。

下面是一些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的集锦,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类题目。

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材料:秦始皇“始皇帝者,高祖嫡孙也”。

请分析以上材料,简述秦始皇的身世、政治地位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史记·汉高祖本纪》中的材料:“暴秦惨绝人民,天下大乱,所以动心立志者十有五六。

”请分析以上材料,谈谈汉高祖刘邦采取的政治措施对秦朝的影响。

三、《史记·韩非子列传》中的材料:“今夫纣为洛邑之主,以小怒伤大政,四国受其害,而傲易牧之法,禽兽养育焉。

”请分析以上材料,解释韩非子对商纣王的批评,并说明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四、《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材料:“燕人翟義聚众数万人。

”“羽问曰:‘子好兵乎?’翟曰:‘好。

’”请分析以上材料,讨论燕人翟義的起义对项羽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原因。

五、《史记·陈涉世家》中的材料:“盗贼田文起,号陈涉者,故酒保也。

”请分析以上材料,谈谈陈涉的身份转变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

六、《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的材料:“而天下不合,海内多事,何则?此人也。

”请分析以上材料,阐述平津侯主父对于西汉末年混乱局势的影响。

七、《史记·晁错列传》中的材料:“今门户之守,动静十数人,然晁错以嗜杀内宠,害毒者不可胜计。

”请分析以上材料,探讨晁错的政治手段对于秦末政局的影响。

八、《史记·严子陵列传》中的材料:“人莫能废其谋,於是乃陈五策於上,上骇然。

”请分析以上材料,说明严子陵提出的五策对于光武帝刘秀的复兴汉朝产生了什么影响。

以上是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的一些范例,通过分析这些材料,同学们可以加深对于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背景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0•)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

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

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

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清、城《吴虞文集•独秀复吴虞信》材料三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

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涵。

(2 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2 分)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

(4 分)(2)在材料二中,独秀如何评价孔学?(2 分)归纳独秀反孔的理由。

(2 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2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

(4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

(2 分)2.唐代诗人嘏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与此感叹有关的还有这样的历史场景:贞观初年唐太宗曾亲自去礼部贡院观看进士榜,见新中的进士从榜下鱼贯而出,高兴地对侍臣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问题:(11 分)(1)诗中“长策”是指什么制度?(2 分)(2)这一“长策”除了使唐政府“赚得英雄”外,还有哪些作用?(3)这一制度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线索是怎样的?材料:“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极。

”“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

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策不觉倚之为心膂。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隋唐科举制产生的原因。

(3 分)3.材料一:《剑桥中国汉史》称:在汉之前,帝国政府是试验性的,并且名声不佳;在汉以后,它已被接受为组织人的正统的规形式。

……帝制理想之被人们接受这一成就的取得,部分地是由于汉王朝事业的成功,部分地是由于有意识提倡的各种新的政治观念,……汉代诸帝很快就从神意的角度寻求道德和智能上的根据以使他们的统治合法化。

材料二:[图表二]:(1)材料一所言“汉之前试验性的帝国政府”是按照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建立的?(4 分)(2)如何理解材料一“汉代诸帝很快就从神意的角度寻求道德和智能上的根据以使他们的统治合法化”?(12 分)(3)材料二中表一、表二有何相似的特点?(4 分)4.社会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的结构图——中书省户部:主管户籍、土地、赋税等皇帝—政事堂————尚书省——礼部:主管礼仪、科举等兵部:主管军政——门下省刑部:主管刑狱材料二第 3 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 5 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第 8 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节时,则伤人者也需要受到同样的伤害。

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需偿付 300 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材料三1787 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之间的权力的分立。

……政府结构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这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

华盛顿说:“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相互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他人侵犯。

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已在古代和现代的试验中显示出来。

材料四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制的重要催生人。

他的学说是“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1)材料一所示的是中国古代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其确立并完善于哪一历史时期?对这一制度你有何评价?(10 分)(2)材料二的容出自哪部法律的规定?透过材料所示容并结合你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部法律的看法。

(6 分)(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原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作用。

(6 分)(4)材料四中的学说体现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是中国“制的重要催生人”?(8)(5)以上材料对于今天中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有何启示?(6 分)5.材料一:2007 年 12 月 22 日,人们通过电视直播,目睹沉睡于惊涛骇浪之下 800 余年的“南海一号”整体浮出水面,向世人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大学教授黄伟宗认为这次规模空前的古沉船发现和打捞,将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最可信、最典型的标本。

材料二:“南海一号”现已出水数千件完整瓷器,汇集了南方著名窑口的瓷精品,品种超过 30 种。

“南海一号”还出水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目前“南海一号”沉船点发现铜钱已达上万枚。

其中,年代最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年代最晚的是宋高宗主政时期的元宝。

“南海一号”船仓里面还有两样比较大宗的东西,就是铁锅和铁钉,数量非常多。

——摘自《“南海一号”文物揭秘》,《文汇报》2007.12.23请回答:(1)“南海一号”沉睡于惊涛骇浪之下已 800 余年了,请从材料中寻找佐证。

(2 分)(2)“南海一号”现已出水数千件完整瓷器,这些瓷器可能来自什么地方?(2 分)(3)“南海一号”可能的始发港和目的地是哪里?(2 分)(4)“南海一号”还出水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从器形到装饰图案,都带有明显的外域风格。

你从中可以提取怎样的历史信息?(2 分)(5)假如“南海一号”沉船发生在清朝雍正年间,你认为这艘货船合法吗?说明理由。

(3 分)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共 10 分)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1)宋代以前,中国的海外贸易有哪些重要的通道?(2 分)(2)从材料看,宋代的海外贸易呈现哪些新特点?(4 分)(3)简要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4 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上一个中国世纪是 11 世纪。

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

它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到工业企业的兴起和管理良好的农业,从普遍的教育和行政管理试验的传统到对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

”——摘自美国历史教授乔纳森·斯斯在 2000 年 1 月《新闻周刊》刊登的文章问题:(1)材料中从哪些视角认为“11世纪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2)结合史实说明“11世纪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

8.(11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朝仍前明之制,以阁为政府,大学士为宰执……材料二国初设三院外,其军国政事,皆交议政诸王大臣,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

宪庙(指雍正帝)设立军机大臣,择阁臣及六部卿贰熟谙政体者.兼摄其事。

材料三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谕:“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

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充办理。

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召对,承皆遵办,而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并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

朕向来办事祗(恭敬)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衔,著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请。

材料四军机处本阁之分局。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奏议。

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翰林院撰拟。

是时南书房为最亲切之地。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选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翼《薝曝杂记》卷一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雍正朝以前,清朝有哪三个重要的中央政治机构?(3 分)(2)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撤销的原因是什么?(6 分)(3)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康熙帝、雍正帝为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

(2 分)9.阅读下列材料:[宣德六年(1431 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 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请回答:(1)“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1 分)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2 分)(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

(3 分)10.材料一:楚越之地。

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汪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子全之家。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人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会上(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部(州)有全吴之沃,鱼盐祀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侥,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卷五十四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时。

实仰东南财赋。

而吴中叉为东南根柢,语曰:“常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5 分)(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占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 分)(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分)11.材料一(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 26 个,工关 5 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