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周西伯昌

合集下载

曹操短歌行原文及翻译

曹操短歌行原文及翻译

曹操短歌行原文及翻译原文:· 曹操【其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天下归心。

【其二】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彤弓,卢弓矢千,虎三百。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译:【其一】《短歌行》是《小雅》曲调,曹操《短歌行》其中第一首是追怀关羽的作品。

此歌以F调《小雅》演唱,在官渡之战中,关羽投奔刘备,曹操因失去关羽而做的伤感追怀之歌,每四句是一个描述对象,不断的在曹操自己与关羽、刘备之间转换,第一个四句是描述曹操因失去关羽而喝闷酒,因为与关羽在一起的好日子太少了,犹如早晨的露水那么短暂,失去关羽以后的日子,更多的是痛苦的怀念。

第二个四句一开始就描述关羽是一个慨当以慷的人,这样慷慨的关羽一旦离开让曹操忧思难忘,用什么来解除自己的忧伤呢,只有喝杜康酒了。

第三个四句一开始引用了郑庄公的《子衿》歌,曹操说青青子衿的关羽心里想什么都在我悠悠的心理,是因为你的君主刘备的原故,你一直与我保持沉吟的不热情态度,我对你的任何热情与厚遇你都不为所动。

第四个四句一开始引用了共叔段的《鹿鸣》歌,来表达自己多么希望与关羽也这样的交往聚会。

第五个四句一开始就指出明明如月的'刘备何时可以缀落,这样才不会吸引关羽去投奔刘备,犹如两个情敌之间的怨恨,但曹操的何时可缀是无奈之言,因为曹操也没有办法主宰刘备的生死,所以刘备不缀落,曹操的忧愁就从中产生了,因为不可以断绝刘备对关羽的吸引。

曹操《短歌行》全诗及赏析

曹操《短歌行》全诗及赏析

曹操《短歌行》全诗及赏析曹操《短歌行》全诗及赏析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曹操《短歌行》全诗及赏析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短歌行:汉乐府《相和歌·平调名》。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掇(duō):拾取;摘取。

讌(yàn):同“宴”。

匝(zā):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

译文1: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曹操《短歌行其二》赏析

曹操《短歌行其二》赏析

曹操《短歌行其二》赏析曹操《短歌行其二》赏析引导语:《短歌行其二》中,曹操使用了西伯侯、齐桓公与晋文公三个例子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表明自己尊崇汉献帝、服从汉献帝、奉事汉献帝的态度。

短歌行其二曹操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chang)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总揽全诗,为整首诗定下基调,这首诗赞美圣德。

“周”指周朝。

“西伯”是爵位名,也是称号。

“昌”指姬昌,姬昌被封为西伯侯,后被追封为文王。

“圣德”是指至高无上的道德。

“怀此圣德”是说西伯侯姬昌具有至高无上的道德。

《诗经》中有多处赞扬姬昌的圣德,比如“文王在上,於昭于天”“亹亹文王,令闻不已”“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等等。

这联诗是说,周朝的文王姬昌被商纣王封为西伯侯,具有至高无上的道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借用孔子的话来强调西伯侯姬昌势力之强大。

《论语·泰伯》有言:“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意思是说,商纣之时,殷商之地共分为九州,姬昌已将六州纳于自己的管辖之下,服从殷商政权的行政命令,按时向商人进贡,周人的德行真是至高无上的道德水准啊。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与当时三分天下曹操有二的形势很吻合,曹操借用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在于,之所以尚能保持刘汉统绪,是他在不遗余力而努力维护的结果。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讲西伯侯姬昌的实际表现。

“奉”指贡品。

“贡献”就是进贡的意思。

“臣节”就是臣子的节操。

这里的“隆”通“降”,是下、落之意,可以引申为减少、降低之意。

短歌行的解析与注释

短歌行的解析与注释

短歌行的解析与注释《短歌行二首》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两首诗。

第一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第二首诗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霸业的史事,抒发了作者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以下是对《短歌行二首》的解析与注释:《短歌行二首·其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拾取,摘取)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枉用:屈驾;相存:问候,探望)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解析】这首诗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

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注释】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当,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

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短歌行》曹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短歌行》曹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短歌行》曹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其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为仲尼所称。

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

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短歌行二首》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

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

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

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让人人都能读懂古文:曹操两篇《短歌行》精细精美的讲解

让人人都能读懂古文:曹操两篇《短歌行》精细精美的讲解

让人人都能读懂古文:曹操两篇《短歌行》精细精美的讲解前言:《短歌行二首》,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

第一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第二首诗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的史事,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汉室之志,决无代汉自立之心。

两诗珠联璧合,庄重典雅,内容深厚,感情充沛,其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于浓郁的抒情意境中,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充分显示了其雄深雅健的诗品。

今天发布的是曹操的两篇《短歌行》的解读,后续还会继续更新和发布其他经典古文的解读。

这种古文解读虽然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但是,我会尽量一天更新一篇。

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如果喜欢这种古文解读,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关注,后续有更新可以第一时间看到,一起享受一场场古色古香的诗词品味盛宴。

揭示语言的密码,解读语言的奥秘,凡经天工開語所解,必不为凡品。

短歌行(其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第一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对:面对、朝着,动词。

2、当:应当、应该,助动词,相当于should。

3、歌:歌唱、唱歌,动词。

4、几:几个、多少,形容词。

5、何:什么,名词。

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面对着醇厚的美酒,应当放声歌一曲,人这一生有几多岁月,又所为何事。

7、譬:比如、例如,动词。

8、如:好像、如同,动词。

9、譬如:动词近义词连用。

10、朝露:早晨的露水。

11、去:过去了的,形容词。

12、苦:很、非常,程度副词。

曹操《短歌行-周西伯昌》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曹操《短歌行-周西伯昌》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短歌行曹操(两汉)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为仲尼所称。

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译文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

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的两份。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

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蒙冤受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力。

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

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

号令诸侯以匡周室,依靠的主要不是武力。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

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百姓深受恩惠。

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

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

周天子赏赐丰厚,仪式也非常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

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传遍,名声仅次于齐桓公。

佯称周王巡狩,招天子到河阳,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注释贡献:谓进奉,进贡。

节:礼仪、规矩、纪律。

坠,失去。

一作“隆”。

见:被。

赦原:赦免原谅其过。

斧钺(yuè),古代兵器。

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

专征,古代帝王授予诸侯,将帅掌握军旅的特权,不待天子之命,得自专征伐。

仲尼,孔子字。

殷:朝代名,即商。

不以兵车:指齐桓公称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武力,主要靠的完全落实了取信于诸侯和周室的如前所述的八条得力措施。

谲(jué):诡诈。

夷吾:即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

庙胙(zuò):祭祀用的肉。

短歌行 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短歌行 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短歌行 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引导语:《短歌行 二首》是政治性很强的作品,表明作者在有生之年只效法周文王姬昌,绝不 作晋文公重耳,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迹,使他的内外政敌都无懈可击。

短歌行 其二 曹操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

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

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钜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翻译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

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两分。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

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 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利。

他被孔丘称赞, 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

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 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

号令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 武力。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

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

百姓深受恩惠,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

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 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

周天子赏赐丰厚,仪式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

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全传遍,名声仅次于齐桓公。

佯称周王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阳,因 此大众议论纷纷。

赏析 《短歌行》 (“周西伯昌”)主要是曹操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 迹,当他翦灭群凶之际,功高震主之时,正所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 厉”者,但东吴孙权却瞅准时机竟上表大说天命而称臣,意在促曹操代汉 而使其失去“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号召, 故曹操机敏地认识到“ 是儿欲据吾著炉上郁!”故曹操运筹谋略而赋此《短歌行 ·周西伯 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短歌行·周西伯昌
导读: 《短歌行·周西伯昌》
作者:曹操
原文: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
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
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
是其名纷葩。

注释:
1、斧钺(yuè):古代兵器。

2、谲(jué):诡诈。

3、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4、胙(zuò):古代祭祀时供的肉。

5、圭瓒(zàn):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

6、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

7、卢弓矢千,虎贲(bēn):勇士武王。

8、葩(pā):花。

翻译: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

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两分。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

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利。

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

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扞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

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

百姓深深受他的恩惠,制服荆蛮无左人。

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

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的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

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全部传遍,名声只次于齐桓公。

佯装称周王出去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阳。

以臣召君乖于礼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赏析: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

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

酒酣,操取槊(长矛)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

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
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

”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

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

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

东方人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

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

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

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

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

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

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

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

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

《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

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

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
为自己所用。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