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的一生及其军阀性人格

合集下载

吴佩孚让人佩服之处

吴佩孚让人佩服之处

吴佩孚让人佩服之处吴佩孚是北洋军阀中的后起之秀,也是曹锟执掌直系大权时的实际首脑。

他一生刚愎自用,政治野心极大,在其鼎盛之时,曾拥有数十万兵力,虎踞洛阳,幻想以武力统一中国。

至第二次直奉战争,由于冯玉祥回师北京发动政变,吴佩孚由此一蹶不振。

不久,他又被北伐军打得丢盔弃甲,走投无路,只好投靠四川军阀杨森,且长达四年之久,最后定居北平东城什锦花园胡同。

然而其人生历程却十分复杂,有其传奇色彩。

就其前半生而言,这位北洋军阀直系头子,确实是穷兵黩武,祸国殃民,乏善可陈。

但其晚节,不怕日伪的威逼利诱,拒不当汉奸,确有让人佩服之处。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大学生们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拒签出让青岛的《巴黎和约》,游行途中示威者捣毁并焚烧了卖国官员的私宅。

军警逮捕了三十来个“暴徒”,激起全国范围的抗议浪潮。

5月9日,远在南岳衡山之下的吴佩孚,这个“言人所皆欲言,谏人所不敢谏”的区区师长,在湖南驻地,直接向大总统徐世昌发出通电:“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民草击钟,经卵投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吴佩孚爱国之心可鉴。

数日后,他又致电南北双方将领联名通电反对政府签约。

电文大意是,决不许出卖祖国的主权!不能让强敌将我山东家乡当肉吃!身为山东籍的军人,我愿对日本背水一战!值得一提的是吴佩孚保护故宫立下一功。

那时,宣武门内象房桥国会厅里的议员们居然要拆除紫禁城三大殿,在其废墟上另建议会大厦!洛阳吴大帅惊闻此讯,立马直接把一封电报拍给了大总统、总理、内务总长、财政总长四位,电文是:“……何忍以数百年之故宫供数人中饱之资乎?务希毅力惟一保存此大地百国之瑰宝。

无任欣幸。

盼祷之至!”各报刊登载了吴氏通电后,颂扬吴帅之声鹊起,抨击国会之议潮涌,“保存此大地百国之瑰宝”的威严号令让始作俑者噤若寒蝉,故宫三大殿方幸免一劫。

秀才出身的吴佩孚常吟诗作画,熟读<<易经>>、<<春秋>>,有“儒将”之誉。

吴佩孚不当汉奸的历史

吴佩孚不当汉奸的历史

吴佩孚不当汉奸的历史:1938年12月的一天,什锦花园驶进了几辆小汽车,从车上下来几个身穿便装的日本人,领头的是吴佩孚的老朋友冈野增次郎。

此人过去担任过吴佩孚的顾问,跟在他身后的便是接替土肥原的川本。

川本对吴佩孚大加赞赏,并提出要拜吴为师的恳求,还以孝敬师母为名送给吴佩孚夫人一大笔钱。

其实这是川本对吴实施的所谓“联络感情式”的拉拢方式。

当时汪精卫已投靠日本,日本人提出了“汪主政,吴主军”的方略,所以继续对吴佩孚实施诱降。

这次吴佩孚着急了,他连夜差人把钱退还了川本。

川本见此计失算,就又打起吴佩孚身边人的主意,但最终也没有结果。

最后川本亲自出马劝老师出山,吴佩孚却说:“如欲和平,必须全面撤兵!”川本苦求说:“老师应该体谅弟子的苦衷,土肥原因您拒绝出山而受到一生最大的挫折。

如今,厄运又将落在弟子头上,如果老师执意拒绝,弟子只有剖腹自杀,以谢天皇。

”吴佩孚却说:“承你错爱,拜吾为师,却不见你读经问义,你我之间不过空有一层师生关系罢了。

又何必以师徒之虚名相逼?”然后他又送川本一句孟子的话:“小国不可以敌大,寡国不可以敌众,弱国不可以敌强。

中国国大、人多,日本终必失败,这就是我对中日战争最后的看法。

”川本气得只说了一句话:“大帅会后悔的!”后来日本人以死威逼,不想一到吴的家里,吴佩孚就请他们看一样东西,原来是一具黑漆棺材,吴佩孚已经在上面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只空了年月日。

日本人利诱威逼均告失败。

之后,日本人又让汪精卫出马说服吴佩孚,以实现所谓的“汪吴合作”。

在日本的策动下,汪精卫先是给吴佩孚写信,拉吴作汉奸。

吴回信拒绝后,汪精卫又于1939年6月26日亲自飞往北平,邀吴佩孚在铁狮子胡同日本侵华军参谋长山下奉文的公馆里会晤。

吴佩孚对报界称:“吾与汪先生皆中国人也,如商国事,当相见于中国人住所。

”拒绝汪的请求。

汪精卫又提出在顾维钧寓所会面。

吴佩孚又以“在外面晤谈不方便”为由,请汪“来敝舍会谈”。

其实他根本不愿与汪精卫会谈。

吴佩孚让人佩服之处

吴佩孚让人佩服之处

吴佩孚让人佩服之处吴佩孚是北洋军阀中的后起之秀,也是曹锟执掌直系大权时的实际首脑。

他一生刚愎自用,政治野心极大,在其鼎盛之时,曾拥有数十万兵力,虎踞洛阳,幻想以武力统一中国。

至第二次直奉战争,由于冯玉祥回师北京发动政变,吴佩孚由此一蹶不振。

不久,他又被北伐军打得丢盔弃甲,走投无路,只好投靠四川军阀杨森,且长达四年之久,最后定居北平东城什锦花园胡同。

然而其人生历程却十分复杂,有其传奇色彩。

就其前半生而言,这位北洋军阀直系头子,确实是穷兵黩武,祸国殃民,乏善可陈。

但其晚节,不怕日伪的威逼利诱,拒不当汉奸,确有让人佩服之处。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大学生们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拒签出让青岛的《巴黎和约》,游行途中示威者捣毁并焚烧了卖国官员的私宅。

军警逮捕了三十来个“暴徒”,激起全国范围的抗议浪潮。

5月9日,远在南岳衡山之下的吴佩孚,这个“言人所皆欲言,谏人所不敢谏”的区区师长,在湖南驻地,直接向大总统徐世昌发出通电:“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民草击钟,经卵投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吴佩孚爱国之心可鉴。

数日后,他又致电南北双方将领联名通电反对政府签约。

电文大意是,决不许出卖祖国的主权!不能让强敌将我山东家乡当肉吃!身为山东籍的军人,我愿对日本背水一战!值得一提的是吴佩孚保护故宫立下一功。

那时,宣武门内象房桥国会厅里的议员们居然要拆除紫禁城三大殿,在其废墟上另建议会大厦!洛阳吴大帅惊闻此讯,立马直接把一封电报拍给了大总统、总理、内务总长、财政总长四位,电文是:“……何忍以数百年之故宫供数人中饱之资乎?务希毅力惟一保存此大地百国之瑰宝。

无任欣幸。

盼祷之至!”各报刊登载了吴氏通电后,颂扬吴帅之声鹊起,抨击国会之议潮涌,“保存此大地百国之瑰宝”的威严号令让始作俑者噤若寒蝉,故宫三大殿方幸免一劫。

秀才出身的吴佩孚常吟诗作画,熟读<<易经>>、<<春秋>>,有“儒将”之誉。

秀才军阀_吴佩孚

秀才军阀_吴佩孚

吴 就 范 。 在 敌 人 的 这 些 阴 谋 面 致死。”
前, 吴佩孚根本不为所动, 为了
吴佩孚死后, 蒋介石摒弃历
表示爱国到底, 不愿意当汉奸的 史恩怨成见, 亲自发来唁电, 国
意志, 吴佩孚将自己的寿棺摆在 民 党 政 府 和 国 防 委 员 会 决 定 :
庭院, 以表示誓死不当民族败类 “追赠一级上将”其“生平事迹,
学大师章太炎起草了通电, 进行 抗战意识。吴佩孚成为日本侵略
严 厉 谴 责 , 称 “ 方 今 四 海 横 流 , 者实施该目的的“第一流人物”,
国亡无日, 佩孚以退处之身, 不 为此, 日本特务土肥原的工作机
能默尔。”1932年4月, 国联调查 关还专门改名为“吴佩孚工作机
团成立, 中国代表顾维钧陪调查 关 ”, 重 点 做 吴 佩 孚 的 工 作 , 以
北平, 国民党华北军政长官张学 为了达到侵吞中国的目的, 企图
良前往迎接, 一见面, 吴佩孚就 利用反蒋系统的实力派, 建立反
严厉斥责张学良不抵之罪, 丢掉 蒋、反共、反战政府, 从而开始
了东北三省。1931年3月1日, 伪 酝 酿 利 用 “ 中 国 第 一 流 人 物 ”,
“满州国”成立, 吴佩孚特请国 来削弱中国现政府和中国民众的
族问题。”
时嚼米饭中石子引发牙疼旧病,
吴佩孚凛然答道“根本谈不 误中日本医生毒招, 高烧昏迷,
上出山, 如要出山, 请贵国人等 后又被日本医生强行手术, 于
一概退出, 连东北也在内。”
1939年12月4日 , 喷 血 而 亡 , 享
在阴谋活动没有得逞后, 日 年66岁。
本特务机关就采取逼迫、威胁、
吴佩孚突然病逝, 举世震
团拜见吴佩孚, 吴佩孚向调查团 “建立一个以吴佩孚为中心的新

“乱世枭雄”吴佩孚

“乱世枭雄”吴佩孚

“乱世枭雄”吴佩孚作者:任牧辛来源:《档案天地》2012年第07期现代人一定非常熟悉民国大军阀——吴佩孚,他生于1874年,死于1939年,堪称一位极富盛名的军事领袖。

论家谱,他属于山东蓬莱人,1904年1月,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测绘学堂。

吴佩孚一生充满传奇。

在他的军旅生涯中,既有“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的煌煌战绩;也有土崩鱼烂,四面楚歌,兵败入川,茫然无依的狼狈窘迫;既曾通电反对“巴黎和约”,支持“五四”爱国运动,博得了“爱国将军”的美誉,也曾摧残工运镇压“二·七”工人罢工,落下了屠杀劳工的千古骂名。

他死后,当时的重庆国民政府,居然追赠其为“陆军一级上将”,表彰他“精忠许国”大义炳耀,“足为我国军人之模范”,“可谓中国旧军人最后一个典型。

”南京的汪伪政府也“哀悼良深”并连夜下令:三日之内,所有各省市一律“下半旗志哀”,还专拨两万元,特别款料理丧事。

当时,北平吴佩孚的住宅门前,素花牌楼矗立,车马络绎不绝……一个落魂失意的旧军阀,为何死后竟会得到当时敌对双方的共同捧场?这个保定陆军测绘学堂出身的一代袅雄,和他同时代的那些行伍、或绿林出身的军阀有些什么不同呢?对此,董必武早有定评,他说:“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

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羽)、岳(飞),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吴的不出洋,不居租界的口号,表现了他不愿依靠外国人讨生活的性情,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

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的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有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一个民族气节,一个自身清廉,再加上他晚年深居沦陷区,不肯接受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誓死不当汉奸,这都是应该值得肯定之处。

(一)生子当如戚继光,半兵半学中秀才清同治十三年甲戌,也就是1874年,农历三月初七日辰时,在山东蓬莱城区县学后街一家字号“安香斋”的杂货店里,传来一阵阵婴儿的啼哭声。

吴佩孚

吴佩孚

“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

……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

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阋墙煮豆,何敢言功?”“并非寇仇外患,何须重兵防守?对外不能争主权,对内宁忍设防线?”(吴佩孚通电语不做督军,不住租界,不结交外国人,不举外债。

果然,他一生没破此“四戒”。

在那个纷纷借重洋人的时代,敢公然向国人作出这样承诺者,绝无仅有。

他抨击段祺瑞和拥戴段的安福党通电:全国之大,能否尽为一人所盘踞?疆吏之多,能否尽为一党所居奇?兆民之众,能否尽为一人所鞭笞?日本军部间谍铃木贞一:我认为吴佩孚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获胜的中国将军都是进入北京大逞威风,但吴佩孚却不声不响径自领兵回到河南洛阳。

一个传统思想哺养的军人,能在众望所归之际战胜自己的权力欲,舍名利而不取,实在不易!北洋时代,这样的人绝无仅有;即使漫漫数千年中国史,又有几位胜利者能舍弃近在眼前的权力巅峰而不登?倒不是吴佩孚只会打仗不晓政治,这位初登政坛的军人的政治主张当时亦博得广泛喝彩:他主张,立即举行“国民大会”———今后所有国事,悉由国民大会定夺!国民大会的代表由农、工、商、学四界组成,自下而上推选,由省至中央,这便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日本人还越俎代庖地在什锦花园为他安排过一次记者招待会,他尚未开口,中外记者们已经读到了打印好的“吴氏对时局的意见”。

一身中国绅士装束的他,放下打印稿,一字一句地说:惟“平”乃能“和”,“和”必基于“平”。

本人认为,中日和平,惟有三个先决条件:一、日本无条件自华北撤兵,二、中华民国应保持领土和主权之完整,三、日本应以重庆(国民政府)为全面议和交涉对手。

怕在场的日本人听不懂,他厉声令秘书“断乎不容更改”地将自己最后的“政治宣言”翻译成日语。

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生平简介

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生平简介

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生平简介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吴佩孚简介吴佩孚,1874年出生于蓬莱,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以秀才身份出道的军事将才,在早年曾连战连捷,在当时被称为“常胜将军”,在大败张作霖的军队后,他上了《时代》,这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杂志。

曾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当时最强者。

在很多吴佩孚简介中,曾把他定义为一个杀人如麻,双手沾满鲜血的人。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流通,吴佩孚的一些别人以前不曾为人所深知的一面也展现给了世人。

在一些吴佩孚简介中介绍了吴佩孚的高风亮节,为人至情至性一面。

在他晚年一口拒绝了日本人想与其合作的想法,最终因此被日本人怀恨在心。

于1939年被设计杀害。

用生命的代价保住了自己的晚节,诠释了中华儿郎不可欺。

吴佩孚是一个秀才出身的军人。

所以其文笔自然也是不凡,在许多吴佩孚简介中都流传有他的传世作品,如《易箴》。

文笔造诣也是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

从《大丈夫论》等著作中就能看出其文化造诣的高度。

吴佩孚简介中也记录了吴佩孚四字批示的三个故事,每个批示都简短幽默又直明要义。

从中可以看出吴佩孚的文化功底确实非常深厚。

然而对吴佩孚却一直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对于吴佩孚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每一个吴佩孚简介中都是不一样的。

对于吴佩孚的定位,也成了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

吴佩孚控制了大半个中国在袁世凯取消帝制,于1919年逝世后,北洋军阀被分为多个派系。

而其中又以直系,奉系,皖系,为势力最大的三个派系。

吴佩孚成为直系军阀真正的头目。

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各军阀之间也是战争不断。

1920年直系军阀打败皖系军阀,吴佩孚的势力得到很大的扩张。

1922年春,吴佩孚自己带领军队与奉系军阀正式开战。

吴佩孚率领直系军大战张作霖的军队,从打仗方面来说吴佩孚毫无疑问是一个真正的将才,在吴大帅的带领下军队一路高歌猛进,最终在北山海关外大败张作霖大军,从此吴佩孚控制了大半个中国。

“秀才”军阀吴佩孚的复杂人生

“秀才”军阀吴佩孚的复杂人生

“秀才”军阀吴佩孚的复杂人生作者:李洁转贴自:南方周末“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

……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

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董必武中国近代史上不乏书生领军大获成功的例子,清朝的曾国藩是一个,李鸿章是一个,无疑,民国初年的吴佩孚也算其一。

北洋军人多不读书,所以,吴的秀才出身就成了很让人羡慕的履历。

吴佩孚成为威风八面的“孚威上将军”后,军政界多当面以“玉帅”、“吴二哥”恭维之,背后却全起哄叫他“吴秀才”,他也欣然默认了。

美国史学家费正清显然也看重这个北洋军人的文化背景,干脆称吴为“学者军阀”。

南北战争中的吴佩孚民国初期,“吴佩孚”这三个字是无法擦掉的,报章上隔三岔五地就会出现这个名字。

想当年,吴佩孚是何等威风!他率部南征,出直隶而河南而湖北而湖南,势如破竹,一气逼近广东。

本来,袁世凯已经凭武力统一了中国,但老袁的“帝制自为”又惹恼各路军阀,西南遂竞起割据政权。

老袁死后,段祺瑞领衔内阁,迭令各省取消独立服从中央,但“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段祺瑞便下令大军南征。

北军南下,气壮山河,而其中最锐者,即吴佩孚的陆军第三师。

谁都明白,只要这位中将师长一声令下,他军纪严明的大军即可底定三湘并进而荡平粤、桂两省,北京政府“武力统一”的梦想则指日可待!然而,就在捷报频传之际,吴佩孚却突然按兵不动了,他开始匪夷所思地与占领区的军政首脑、士绅终日饮酒赋诗,不再言战!老段急得亲往前线劳军,并破格授予保定速成学堂测量科学生出身的吴佩孚以“孚威将军”的殊荣和勋位,以励其一鼓作气扫平两广进而统一中华。

可是,吴佩孚愣是不买账!过了段时间,竟擅自撤军,把北洋军打下的大片江山拱手送还南方!说实话,没有吴佩孚的罢兵,一部民国史怎么落笔,还真的挺难说哩!吴佩孚息兵衡阳的日子里,博得了极好的声誉,因为他罢兵的理由是呼吁和平,所谓“罢兵主和”是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阀,这个词最早见于《新唐书·郭虔瓘传》“郭虔瓘,齐州历城人,开元初录军阀,迁累右骁卫将军兼北庭都金山道副大总管”,唐人言“军阀”意即为累积军功之大将,颇具褒扬之意,根本的出发点是军事;但是星移日转,来到近代,军阀这个词语,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近代的军阀一词,据考源自日语,彼年梁任公先生将其从日语翻译而来,据康有为先生的学生任启圣记载,“徐勤在沪请天游同学三数人晚餐,余亦在座。

余偶提军阀二字,徐高声说:‘军阀’二字,由梁任公翻译而来。

日本军人可称阀,概皆幕府子弟。

若中国军人都是穷光蛋,何阀之有?只可称军人,不能称军阀也。

”此时军阀一词,已具有很明显的特指,不是穷光蛋的军人,或者更加贴切的称谓——藩镇割据,比如唐之节度使;那么有一定的地盘,有自己的军队,这便是军阀吗?是,又不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军阀真正的影响,是在政治层面——比如我们研究性学习的对象,吴佩孚吴将军。

在正式介绍吴将军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吴将军所属的北洋军阀这一混乱不堪却又对近代中国影响极大的系统。

通常来说,北洋军阀,始于袁世凯的小站练兵,止于张学良改旗易帜东北军就此并入国民政府。

这一段时期,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国民政府成立,军阀派系混战穿插其中。

对于近代的中国来说,这段时间是政治的漩涡期,是军事的混乱期,也是文化的大繁荣期。

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北洋军阀长期的混战,没有军阀派系的斗争,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不会有政治上的推进军事上的进化以及文化上的大繁荣,可以说自小站练兵以来,北洋军阀对于整个中国社会是功不可没的。

但是历史需要辩证地看待,纵使北洋军阀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转型乃至升级,它对于社会的消极影响同样也是巨大的。

首先,军阀派系混战连年战火,虽然不能说是民不聊生但同样极大地影响到了百姓的生活,在长年战争之下的社会发展滞缓。

同时北洋军阀敛财手段花样繁出,一般说来有以下六点:一.举借内债:据统计,自1912~1926年,北京政府共发行了28种公债,发行总额达876,792,228元,实发行额也达612,062,708元(千家驹:《旧中国公债史资料》,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年版,第366~360页)这些都是有借无还的官债。

二.勒征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至数十种,难以历数,而且年年增加,据统计,从1924年四川的盐税附加税竟有26种之多。

1914年以后河北省创行了烟酒牌照税和印花税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81、586页)三.滥发纸币票券:张作霖在东三省、直隶等省滥发奉票。

吴佩孚在湖北加印官票、金库券、军需兑换券(《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92页);在河南发行400万有奖库券,分配各县,强民购买,(《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88页)其恶果是通货贬值,票券形同废纸,物价腾涌,人民生活困苦。

四.栽卖鸦片:强迫种烟征税,是军阀普遍采用的阴险毒辣手段。

陕西眉县、宝鸡及西部各县,对所有农户,不论种否,一律征收鸦片税。

湖南湘阴、石门等县,对违抗种烟令者,“除罚洋以外,竟有处以死刑者”(《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23、625页)这笔收入相当庞大,如1924年,甘肃每亩鸦片烟税为8元至15元不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28页)陕西的烟税比田赋要高三至四倍。

刘镇华督陕时,虽仅辖十数县,而烟税收入年达1,500 万元以上(武陵《反奉战争时期陕西省各方面之情况》,《响导国报》145期,1926年2月10日)尤为恶毒的是,他们还动用武装,贩运鸦片,不仅牟取暴利,还将流毒运往各地,戕害生命。

其他如田赋预征,兵差折价,临时征发,岁时犒劳等等,无不出自民脂民膏。

人民陷于朝不保夕,叫苦不迭,辗转呻吟的绝境。

并且,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北洋军阀利用武装镇压多次打击了反帝爱国运动,著名的有血腥的二七惨案,这件事是吴佩孚功过遑论的一件大事——因此,我们绝不能只看到了北洋军阀在客观上的一些有利的作为,而看不到他们给中原大地带来的滔滔恶果——纵然历史是最主观的事物,但于人利弊,总还是需要评说。

在北洋军阀之中,有着不同的派系,最为世人所知的有直奉皖三大派系,其代表人物分别为冯国璋吴佩孚、张作霖张宗昌以及段祺瑞段芝贵。

有意思的是,直系首脑冯国璋,皖系领袖段祺瑞,分别为北洋三杰之中的豹和虎,都是北洋军阀之中威望远朝同侪之辈,在彼时军阀混战的年代,他们二人都有着对于一统中国与其他人不同的理念,尽管最终都要武力统一,但二人对于共和的追求确是北洋军阀之中少有的。

二人的理念不约而同地都影响到了后来被称为中国最强者的吴佩孚。

吴佩孚,山东蓬莱生人,祖籍江苏常州,字子玉,先前为秀才,后投淮军,三十二岁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极受重用,连年征战,一九一九年公开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同年北洋之豹冯国璋病逝,曹锟成为直系名义上的统帅,吴佩孚成为直系真正的首脑。

直皖战起,吴佩孚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大败北洋之虎段祺瑞,次年升任两湖巡阅使。

于一九二三年发动臭名昭著的二七惨案,从此背上骂名。

两次直奉大战,吴佩孚与张作霖平分秋色,然而第二次吴佩孚因手下冯玉祥倒戈而狼狈流落蜀地。

国共联手北伐,讨伐的三大军阀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吴佩孚,在直奉大战中落败,被国共联手绞杀,已显落魄之色的吴佩孚在辗转各地之后定居北平,虔念弥陀。

北平沦陷后拒绝出任伪职,彰显中国军人落落风骨,不幸遇害,国民政府追认其为陆军一级上将,蒋介石赠挽联曰“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吴将军是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人,标题是“Biggest man in China”(中国最强者)。

他也被敬称为中国的鲁登道夫(德一战名将)。

吴佩孚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其实不好评说,有一句诗是这么说的,青史留待人间看,善恶功过问阎王。

对于吴将军来说,他一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从未做错过任何事,大大小小战事政事都可以说是从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真有些什么违心的,也是因为不想违抗上司曹锟落下个不忠的“骂名”。

可是对于人民来说,他带来了无数的战争。

对于战争一事,我们需要客观理性看待,战争诚然会带来发展与进步,但同样会带来消弭与死亡;战争会带来民生凋敝,但也会促进经济发展。

我们不能否认战争的积极作用,也不能否认战争的消极作用。

作为最具有辩证唯心性质的科学,历史是唯心的一页又一页的记述,所以在看待分析及评论的时候,不免会带上主观的认知以及先入为主的想法。

首先便是令吴将军背上一生骂名的二七惨案,血腥镇压劳工——看到这几个字眼首先便感觉得到吴佩孚的血腥残暴,细细分析过程,发现他的两面三刀,从一开始假仁假义的支持到后来毫无人性的镇压屠杀,充分展现了北洋军阀丑恶的嘴脸——请数一数里面没有带有主观色彩的评论有多少?我们不能因为简单的成王败寇四个字就一味抹杀掉败者的功绩,同理,我们不能因为历史上国民党同共产党冲突激烈就大肆抹黑国民党,不能因为吴佩孚镇压了劳工运动就将他说成是英美列强帝国主义的走狗——这是不理智不客观不成熟的。

这件事情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

吴将军起先支持劳工,当然可以说是笼络人心,那么笼络人心有什么不可以的吗?请问从古到今有哪条法律规定了不允许笼络人心了?选举可以拉票竞演允许造势,这又有什么问题么?作为当时已经有着一统中国野心的吴将军,借满足劳工要求从而笼络人心使愈来愈多的人支持他有什么不可?我们不讲道德,历史没有道德可讲,历史只能看成王败寇,但是无论是成王还是败寇都应该被还原成最真实的形象,而不是脸谱化。

我无意为吴将军翻案或者美化他的这一行为,但是无论是谁处在他的位子上,毋庸置疑都会做出那样的举动。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带来的是直系政府血腥的镇压,工人们获得了什么?是工友的血肉;政府失去了什么?是公信力,是威望。

从政府以外的任何角度来分析,血腥镇压都是罪恶的行为,但从政府的角度来分析,却又是简单粗暴行之有效的稳定社会的良方,是答应劳工的要求并进行安抚,还是直截了当血腥镇压——这得看当时的时代背景,近代的中国,发生过不少游行示威事件,但是结果,都惊人地相似。

曾有人说,游行示威的民众自以为游行示威能给政府以压力,殊不知能受到游行示威的压力的政府早已是高压之中,如若说游行示威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游行示威之后大肆的捕杀就是这死去的骆驼愤恶的撕咬,这是个双向性的结果。

群众也许会失掉难能可贵的民主,政府也会失去所剩无几的威望,但人民要利益,政府不给,人民只得游行,政府只得镇压,愈镇压,人民就愈是想反抗,人民愈是想反抗,政府就愈是要镇压,最终便会形成恶性的循环——而这一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所谓的民主带来的,这是残缺和畸形的民主带来的残缺畸形的官民之争。

如袁腾飞所说,民主就是无主,共和就是不和。

这种情况下,面对劳工罢工运动,吴佩孚如果坐下来点根烟好言相劝那他就不是那个呼啸四方的吴子玉了。

所以二七惨案,吴佩孚并不是背上了骂名,在那个年代每一个参政者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在黑暗的近代中国政治漩涡之中,无论是挣扎还是沉沦,最终结果都是一身脏水。

二七惨案可以说是吴将军一生的污点,就像张大帅绞死李大钊一样,但我说了不下百次,不能以偏概全,我们绝不能否认吴佩孚将军对于中国的积极作用。

因为出身秀才,吴佩孚将军有着与其他北洋军阀不同的称谓——儒将,文笔颇佳的玉帅不同于奉系的混世魔王张宗昌,张宗昌写诗极类其同姓之人张打油,而吴将军吟诗作赋却具有分明的国学积淀,其诗文中莫不透露出军人凌厉的杀伐之气,同时亦有文人感伤时事的悲凉哀戚,后来直奉大战兵败,又遭国民革命军讨伐,连年辗转,诗文之中逐渐流露出冷淡孤寂之感,因后期念佛,文字之中亦是颇具禅理易趣。

同其他军阀不大相同的还有便是吴将军其实十分清廉,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岳飞死后还有四千亩地,吴将军却是真正的院前无花宅后无田。

至于军事才能及作战之骁勇,此处不做赘述,还是那句话,中国最强者,五字足以令吴将军睥睨北洋群豪。

直皖大战的全胜,将段祺瑞从神坛上摔了个七荤八素,吴将军电文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洛阳练兵,令人不禁惊叹直如袁项城昔年小站练兵之景!有勇有谋有胆有识,试问北洋参差百万人,又有何人是其对手?所谓观皖奉两系,皆土鸡瓦犬;北洋之虎段祺瑞,莫如插标卖首尔——这份傲气豪气霸气,同样是其他北洋军阀所欠缺的(似乎只有身为直系前首脑的冯国璋有这一身凌厉豪气,张作霖只有霸气,又颇阴郁,总是不美)——至于气节一事,则更是令人擎指而叹之,玉帅真大丈夫也。

、玉帅曾有一副楹联,上联为: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下联为: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出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虽说颇有美化自己之感,但是玉帅确确实实是做到了这副楹联中的每一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