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ppt——部编版语文愚公移山PPT课件10

合集下载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23张PPT)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23张PPT)

字词释义
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释文章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 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 妻弱子。
①叟:老人 ②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明了 ③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
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 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⑦不若:不如,比不上
字词释义
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释文章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 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 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 易节,始一反焉。
⑤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⑨京城:复姓
合作探究
说说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
愚 公
大智大勇、胸怀大志, 远见卓知、思虑周密、 坚持不懈。
智 叟
目光短浅、知难而退、 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 好为人师。
合作探究
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呢?你认为我们今天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为什么?
不惧困难、有雄心壮志、有实干精神、能持之以恒、具有远大的目标和发 展变化的眼光……
新课导入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 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无路 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听江涛的这首关于《愚公移 山》的歌曲,你的心中会有怎样的感叹?请同学们随我一起走进古代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来与几千年前这位可爱而倔强的愚公老 先生来一次亲密的接触。
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 “以残年余力”去移山是“不惠”之举。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2《愚公移山》课件(共35张幻灯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2《愚公移山》课件(共35张幻灯片)
这样反而使愚公的形象更加丰富高大。 正是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帮助 背走了大山。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赞扬。
人物形象
智叟和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 里?分别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情特点?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
如土石何?”
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
字词积累
hánɡ rèn sè

běn
太行 仞 塞 荷担 箕畚
chèn
sǒu
kuì
龀 智叟 穷匮
cuò
lǒnɡ
厝 陇断

亡以应
疏通文义
方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 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助词,的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 高万仞,本来在冀州的南部,河阳的北边。
将近 面对着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
表修饰
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集合;家
居峻的大山
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

纷纭地 赞同
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译文: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 面对着大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部的阻 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集合全家来商量 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革除险峻的大山, (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 岸,好吗?”大家纷纭表示赞同。
课外拓展
对于“愚公精神”,有人认为更应该发 扬“愚婆精神”,即在决策时敢于献疑,提 出不同意见,对此你怎么看?
2.运用对照手法表现人物性情
愚公和智叟对挖山的不同态度; 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态度的对照; 智叟和孀妻弱子的对照。
板书设计 山势高大

《愚公移山》PPT优秀课件

《愚公移山》PPT优秀课件
22 愚公移山
寓 言
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 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还 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佳,但 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 一定要移山呢?”你认为哪种说法好,带着问题我们走 进文本。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七)名句积累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甚矣,汝之不惠。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移山速度
导思1.愚公、家人、智 叟对“移山”'、 这件 事,各是什么样的态度?
神仙移山
导思3. 文章结尾 安排神仙搬走这 两座大山有何目 的?
古义:苦于。 方:方圆,范围,指周围的长度。
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
类的羽毛。
(三)一词多义
部分来自《点拨》
1.且:年且九十(将要,快要,副词)
且焉置土石(况且,连词)
2.焉: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呢,语气词)
无陇断焉(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
2. 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难点)
3.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 法的表达效果。 (重点)
来自《点拨》
亡:没有,现在写作“无”。 (主语“帝”是被动者,译为“天帝
听任起凭来 那是扁奇担闻把脊,讲背起压来弯是列,任笑凭谈子,那脚,板把名木屐寇磨穿,. 又名御寇,战国郑人,是道家代表
焉: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二 写一写字形
部分来自《点拨》
chéng(惩 ) 山北之sè( 塞) 始chèn ( )龀

《愚公移山》PPT优质课件

《愚公移山》PPT优质课件
2.细节描写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一个神态上的细节“笑”,形象地写出了智叟自作聪明之态。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 上册
感谢各位聆听
小结
本文通过愚公带领家人和邻人之遗男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移走 山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坚定意 志和必胜的信念。
小结 1.善于运用对比和烘托的手法。
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 土石路程的遥远,对移山的艰巨具有烘托作用。
魁父
zhū

投诸渤海之尾 荷担者
sǒu
kuì
cuò
智叟 无穷匮 一厝朔东
lǒng
无陇断焉
háng
太行
读一读
chéng( 惩 ) 山北之sè (塞 ) 始chèn龀( ) shuāng (孀 )妻 一厝yōng( 雍 )南 万rèn( 仞) jī běn( 箕畚 )
词语积累
(一)通假字 1.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 2.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精读品味
3.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公形象的塑造起着怎样的作用?试分析。 【合作交流】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公形象的塑造起着衬托作用。更加突出 了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
4.如何理解本文的神话结尾? 【合作交流】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 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有位名人说过: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 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 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的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它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 建迷信七百里,高七八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2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2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虽我之死 以君之力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副词, 将近)
一词多义
(连词,表递进,况且)
(难道,加强反问语气)
(代词,他,指愚公)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助词,的)
(代词,表示疑问,可译为"怎么”“哪里”)
(语气词)
古今异义
毛 古义: 草木(曾不能损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列子》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 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 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 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严文井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 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的特点是寓 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 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经常采用夸张和拟人手法。
✓ 移山工具简陋: ✓ 移山路程遥远: ✓ 移山人力不足:
“叩石垦壤,箕畚运……”
“冬夏换季,始一反焉”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文中有两个人对愚公移山提出了质疑,是哪两个人 呢?
愚公妻子 善意提醒、关心移山Βιβλιοθήκη 智叟嘲讽鄙夷、奚落挖苦
思考:愚公是如何反驳智叟,让智叟哑口无言的 呢?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班固《汉书·元帝纪》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总结:
这篇寓言通过对比、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多 角度塑造了主人公愚公的人物形象,突出了本文的 寓意,使寓言颇具讽刺意味,也增添了浪漫的神话 色彩。
今义: 毛发
诸 古义: 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PPT-愚公移山PPT课文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PPT-愚公移山PPT课文课件
(3)聚室.而谋.曰( 家;谋划、商量 ) (4)杂然相许.( 赞同 ) (5)且焉置.土石( 放置、安放 ) (6)固不可彻.( 通达,这里指改变 ) (7)何苦.而不平( 愁苦。这里指担心 ) (8)惧其不已.也( 停止 ) (9)始龀.( 换牙 ) (10)一厝.朔东( 放置、安放 ) (11)达于汉阴.( 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
)
智叟.( sǒu )
雍.南( yōnɡ )
山北之塞.( sè )
孀.妻( shuānɡ ) 无穷匮.( kuì ) 陇.断( lǒnɡ )
仞.( rèn )
始龀.( chèn ) 一厝.( cuò ) 惩.( chénɡ )
2.重点词语
(1)惩.山北之塞( 苦于 ) (2)出入之迂.也( 曲折,绕远 )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 的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 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 《纪昌学射》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1.读准字音
箕.畚.( jī běn
答案:智叟的心理活动:愚公真是老糊涂了,已是年老体衰,竟然想把这么高大的两座山移走?这怎么可能做得到!真是自不量力啊。
战国前期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答案:①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将近 况且
(4)诚
帝感其诚 诚心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真正,确实
(5)其
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4张PPT)
滴水穿石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
绳穿”锯。木断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 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铁杵磨针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24 张PPT)
河曲智叟亡以应。 (连词,来)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河阳之北 “的”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样

跳往之 他
甚矣,汝之不惠 (助词,用在主谓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苦而不平 表承接
面山而居
表修饰
而山不加增 表转折
笑而止之曰 表修饰
重点句子翻译: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
传统中国画是在中国文人特有的观察 方式和 美学思 想引导 下的图 式体系 ,有着 与西方 绘画焦 点透视 完全不 同的散 点透视 之成像 特征。 散点成 像的构 图涵盖 了诸多 主观因 素,画 面基本 呈均衡 图式
点是形成画面视觉的最小亮点。它是 画面视 觉收缩 的地方 。有闪 动、紧 张、活 跃画面 的作用 。它一 般处在 画面视 觉集中 的位置 ,也可 呈散点 分布。 可以是 某种皴 法,也 可以是 物象。 只是视 觉面积 呈点的 状态。
《列 子》
1.了解作家作品。 2.掌握生字、词,疏通文意。 3.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和写作特色。 4.领会故事的寓意.
作家作品的介绍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 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 愚公移山》 (共张PPT)优秀课件

《 愚公移山》 (共张PPT)优秀课件

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曾 古义:连……都 诸 古义:之于
今义:曾经 今义;各个、许多
荷 古义:扛
今义:荷花
毛 古义:草木
今义: 毛发
息 古义:叹气
今义: 休息
虽 古义:即使
今义: 虽然
已 古义: 止
今义: 已经
2.词性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3.一词多义 且 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焉 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语气词)
一、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万仞( rèn ) 魁父(Kuífǔ ) 荷担(hè )
孀妻(shuāng) 始龀(chèn ) 智叟( sǒu )
穷匮( kuì ) 一厝(cuò ) 陇断(lǒng )
箕畚( jī )( běn )
汝( rǔ )
曾不若(zēng ) 诸( zhū ) 亡以应(wú)
惩(chéng ) 塞( sè ) 雍( yōng )
4、什么是愚公精神?我们今天的社会 主义建设还需要这种精神吗? 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困难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克服困 难的精神。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发 扬这种精神,因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 任务,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干下 去,才能取得成功。
5、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 “智叟”不“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 用意何在?
第 什




















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指面积
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 七八千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结构助词,的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古地名
翻译: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苦于,为……所苦
语气助词,表肯定
翻译:
结构助词,的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 绕远。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把……召集在
一起,使动用 连词表顺承,不译 你, 这里是指“你们”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连词,况且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代词,他的,
指愚公的 提出疑问 凭借
结构助词,的
削减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
父之丘,
古代一座小 结构助 山的名称 词,的
土山
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 译为“连……都……”
翻译: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 就连魁父(那样)的小丘都不能削减,

zhí yù
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kuí fǔ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

kòu
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
kěn
jī běn
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
shuāng
chèn
kuā
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
cuò
yōng
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
lǒng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山名 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
易节,始一反焉。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qū sǒu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céng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
chè
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
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
州)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
主张虚
作品简介
《列子》相传为列御 寇撰写。《汉书·艺文志》 所录《列子》八篇,早已 散佚。今本《列子》八篇, 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 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 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 故事和神话传说。
文学体裁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 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 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家 商量 我
翻译:
尽全力
形容词作 动词,挖 平
险峻的 大山, 形容词 作名词
(于是)愚公便聚集全 家人来商量说:“我和 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 大山,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成语故事,如: 《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 羊补牢》《猴子捞月》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成 语故事很简短,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 寓言。
háng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rèn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chéng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
同“直”,一直 到达 语气助词,表疑问 赞成,同意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豫州 汉水南岸,“汉”在 纷纷的样子 上古是汉江的专称
翻译:
(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 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赞同(他)。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徐悲鸿的《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雕塑
作者简介
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
(又称“圄寇”“国寇”),
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
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
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
kuì
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

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
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愚公 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 务越艰巨愚公的品质也就越突 出。这是故事的背景,为下文 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年纪
面向着,名词作动词
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 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 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的 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表示语气停顿
将近 连词表修饰,不译
翻译: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 山居住。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 山》课 件(共73 张PPT) _2
结构助词,的 阻塞
曲折,绕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