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轨道交通
兰州市轨道交通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

专业知识分享版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6月9日正式批复了《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标志着轨道交通正式步入立项实施阶段。
这是甘肃省首次破土兴建城市轨道交通,也将使兰州成为西北第二个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
兰州市市长袁占亭介绍说,兰州是全国典型的“两山夹一川”带状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和机动车增长与城市道路建设矛盾日益突出,交通问题已成为影响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加快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之需。
据了解,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批复,兰州市轨道交通线网由6条线路组成,分为中心城区网和市域线网两个层次,总长约207公里。
其中,中心城区线网由1、2、3号线组成,总长约90公里。
市域线网由4、5、6号线组成,总长约117公里。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兰州市轨道交通将分三个阶段建设。
第一阶段,从2011年到2020年,主要修建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工程。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30年,主要修建1号线二期和2号线二期工程及3号线。
第三阶段,从2031年到2050年,主要修建中川线、榆中县和青什线。
近期建设规划时间为2011年至2020年,主要建设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规划总投资229.22亿元,其中资本金63亿,占总投资的27.48%,省级财政将承担资本金总额的40%,市区两级财政承担资本金总额的60%,未来10年市级财政计划再以城建资金列支投入54.82亿元。
其余建设资金拟通过银行贷款解决。
“此次轨道交通的建设,将极大的缓解兰州市交通拥堵问题,拓宽兰州市发展空间。
随着轨道交通的建设,兰州市必然会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袁占亭说。
a。
兰州轨道交通建设经济效益论文

兰州轨道交通建设经济效益浅析摘要:轨道交通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以兰州市为例,从减少车辆事故,减少私家车购置,节省基础设施的投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等方面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效益的影响。
关键词:兰州;城市轨道交通;效益;经济发展方向一、兰州城市轨道交通简介兰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由3条线路构成,规划总长度120公里。
1号线全长约26公里,东西横贯中心城区,串联了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区主要功能区块。
该线路在主城区范围内均以地下线敷设,共设地下车站21座,高架站3座,地下站18座。
2号线全长约32公里,其中地下段17公里,地面及高架段15公里,连接整个安宁组团、七里河组团与城关核心及雁滩组团,在城市蜂腰地段形成东西第二通道的一条轨道交通线路,设车站27座,其中高架站12座,地下站15座。
3号线全长约24公里,地下段7公里,地面及高架段17公里,沟通城关区黄河两岸的一条轨道交通线路,连接城关组团、盐场堡组团、雁滩组团和和平组团,共设车站16座,高架站10座,地下站6座[2]。
二、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城市轨道交通是一项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社会工程,其对社会的各方面有较大的影响,除了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它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效益,超过其建设者或运营者本身的微观经济效益[3]。
(一)减少车辆事故由于轨道交通对地面公交客运量的分流,缓解了地面道路交通的拥挤程度,从而间接减少了地面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频率。
减少交通事故的效益按式(1)计算:k=bm (1)式中:k为减少交通事故的效益;b为每辆公共汽车保险事故支付额,单位为元;m为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而减少的公共汽车数量,单位为辆。
(二)减少公交车辆购置费轨道交通的建设将减少城区地面道路及交通工具的需求量,可有效调整公共交通结构,解决主城区的交通拥堵。
经测算,兰州市将减少购置公交车辆373辆,出租车3100辆。
按中档公交车市场价格80万元计算,可节省投资2.98亿元。
兰州新区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研学心得

兰州新区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研学心得兰州新区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研学心得一、概括本次研学活动,我们来到了兰州新区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在这里,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我们深入学习了轨道交通的概念、历史及发展发展情况,以及更深层次的轨道交通设备的基本原理等内容,进一步加强了我们的知识储备。
二、体会1、实操仿真环节。
到达实训基地后,我们首先参观了车间和车站,深入地了解了轨道交通车站的内部结构和操作流程及模拟实际操作的程序。
接着,我们进行了实操仿真实验,如列车拉动仿真实验,让我们了解了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行原理,以及节点控制实验,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安全系统的联网性控制,最后,我们还进行了车站控制实验,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专家讲座环节。
在这次研学活动中,除了实操仿真环节外,我们还邀请了一位企业轨道交通专家,做了专题讲座,讲解了轨道交通发展状况及发展现状,以及轨道交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未来工作趋势等,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轨道交通行业的现状与前景,从而更好的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三、收获1、知识上的收获。
通过对轨道交通技术的学习,我们在知识上收获颇丰。
从轨道交通知识的宏观到微观,从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到现状,从安全设备的原理到实操操作,我们都受益匪浅。
2、能力上的收获。
实操实验环节,让我们在技能上有了较大的提升,从拉动列车的仿真实验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把握速度、停靠;从节点控制实验里,我们学会了如何实施安全控制;从车站控制实验里,我们学会了如何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等,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技能水平。
四、总结总的来说,本次研学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我们不仅深入学习了轨道交通的知识内容,同时还在实际仿真实践中学会了把握轨道交通的技术,拓宽了视野,增强了能力,这一切,都是本次研学活动的宝贵收获。
兰州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项目选择分析

走廊,即1、2号线通道;②与北翼连接新区的外围走廊5号 线;③与东翼连接榆中生态创新城的外围联系走廊4号线。
2.2.3交通需求规模 针对城市发展态势和规划目标,兰州市的轨道交通适宜
选择大运量、高密度的模式。为缓解中心城区目前交通压
力,近期轨道交通建设必将选择位于城市主要发展轴上的骨
干线路,追求客流最大化。以建设期末公共交通占城市居民
2020年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 局的指导意见》提出:考虑西部地区普遍财力较为薄弱的实 际,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将中央 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纳入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计算 范畴。因此,兰州市在财政承受能力测算时可将一般公共预 算收入和上级财政一般转移支付收入作为基数进行计算[5] O 2019年兰州市获得的上级财政一般转移支付收入为100亿 元。上级财政一般转移支付收入不再增长的保守算法, 2021-2026年累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上级财政一般转移 支付收入为1 938亿元,可用于轨道交通建设的总资金为 371亿元。以5亿元/km市域线路综合造价考虑、以9亿元/ km城区线路综合造价考虑,可以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长度 为 41 ~74km。
项目 全日客运量/(万人次-d-1)
公交占客运比例/% 轨道交通占公交比例/%
轨道交通出行量/(万人次• d 7 ) 轨道换乘系数
轨道交通客运量/(万人次■ d T ) 线路客流密度/(万人次/km 7 • d 7 )
线路总长/km 已建线路长度/km 第二期建设规划线路长度/km
2025 年 950 30
第47卷第6期 0021 年 6 丿]
G I"送 打
Sichuan Building Maieriak
Vol.47,No.6 June,2021
兰州轨道交通

历史沿革
1979年,兰州市在国家批准实施的兰州市第二版总体规划中提出建设轨道交通项目。
自2000年以来,历届甘肃省委、省政府和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准备和基础研究工 作,曾先后三次委托不同的设计单位编制《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规划》。
2008年1月,上海市政设计院和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分别编制《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规划》和《兰州市城 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8月,由兰州市政府市长任组长的“兰州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下设 办公室,专门负责轨道交通项目的前期推进和建设筹备工作。
设备设施
车辆设施
运行系统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车辆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列车总长139.98米,车体最大宽度3.09米,高3.8米,每列坐席 330人,定员荷载1860人,最大荷载2460人,每列编组由4辆动车和2辆拖车组成,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80千 米。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列车首次在轨道交通客车领域使用防风沙技术,更适合兰州的自然环境。车体由国际最流 行的A型铝合金车体构成,使用寿命为35年。车体结构通过了中国国内最高等级、符合欧洲标准的撞击吸能测试。 同时,列车还具有专业监测系统和振动监测系统,随时监测列车的行驶情况。在舒适度方面,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 列车采用了能够多等级调节的空调装置。为了减少噪音污染,通过对车辆噪声源区域进行特殊处理,保证了车辆 行驶过程中车内的安静与稳定。
2009年2月,《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由甘肃省发改委以《关于上报兰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建设规划的请示》(甘发改交运119号)呈报国家发改委。3月,通过招标确定西北市政设计研究院为《兰州市城市 轨道交通线规划》编制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为《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单位。
兰州地铁试运营方案

兰州地铁试运营方案为了满足兰州市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地铁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重要作用,兰州市决定开展地铁试运营工作。
兰州地铁是兰州市首条地铁线路,是兰州市重要的城市交通工程之一,也是兰州市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兰州地铁试运营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面组织好试运营工作。
一、试运营目的和意义1. 试运营的目的:兰州地铁试运营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地铁线路的设施设备、行车运营、安全保障等各项工作是否完善、标准,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正式开通运营做好准备。
2. 试运营的意义:通过试运营,可以充分检验地铁线路的设备设施、通风通道、安全门、车站灯光等是否正常运行,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及时改进和完善;检验车辆设备、施工质量等方面是否完善,确定是否具备正式开通运营的条件;检验运营能力、组织管理、车站服务等方面是否满足旅客需求,提高乘客乘坐地铁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二、试运营工作流程1. 试运营的准备工作(1)人员准备:人员准备是试运营工作的首要准备,必须组织好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及时到位,合理调配,妥善安排,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有序推进。
(2)设备准备:设备准备是试运营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对地铁车辆、车站设施、线路设备等进行仔细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有备无患。
(3)安全准备:安全准备是试运营工作的关键所在,必须对地铁的安全设施、安全门、应急通道等进行全面检查,严防各类安全事故。
2. 试运营的组织管理(1)组织领导:试运营工作需由兰州市政府常设部门统一领导,明确工作的责任和职责,做好各项工作的协调配合。
(2)工作分工:试运营工作需由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合理调配资源,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3)安全保障:在试运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地铁车辆、设备和施工质量等方面的安全保障,确保地铁试运营的安全顺利进行。
3. 试运营的具体安排(1)试运营时间:地铁试运营的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安排,选择旅客相对较少的时间段进行试运营,保障试运营工作的顺利进行。
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对沿线城市空间发展影响研究

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对沿线城市空间进步影响探究兰州市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城市进步面临着交通压力和空间布局的挑战。
为了疏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兰州市决定兴建轨道交通1号线。
本文旨在探究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对沿线城市空间进步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城市交通、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的影响。
一、背景兰州市作为中国西北的交通枢纽城市,其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制约城市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息扩大,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兴建轨道交通1号线成为解决兰州市交通问题的重要举措。
二、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规划与建设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起自兰州西站,终至城关区。
该线路全长约30公里,设有21个站点。
该线路的建设是兰州市政府致力于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以及改善市民出行条件的重要项目。
三、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对城市交通的影响1. 缓解交通拥堵:轨道交通1号线的开通将大大缓解兰州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通过提供高效、便利的公共交通选择,市民可以缩减自驾出行,缩减交通拥堵。
2. 提高交通效率:轨道交通运行速度快、停站时间短,相对于公交车辆而言,具有更高的运输能力和更短的出行时间,从而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整体效率。
四、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对土地利用的影响1. 引导区域进步: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开通将对沿线城市的土地利用产生重要影响。
沿线土地的交通便捷性将提高,将吸引更多的商业和服务业进驻,推动地区经济快速进步。
2. 刺激土地开发:轨道交通1号线的开通将提升沿线土地的价值。
沿线土地的商业、住宅及办公用途将得到更有效利用,进一步增进土地开发。
五、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对人口分布的影响1. 人口聚集效应:轨道交通1号线将提高人们的出行便利性,引导人口向沿线地区聚集。
沿线地区将成为城市的新兴居住区,使得人口分布更加均衡。
2. 城市扩张:轨道交通1号线的开通将带动城市向沿线地区拓展,增加分离的城市进步点,实现城市空间的优化和扩张。
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

三、兰州城市轨道交通预测
1、人口预测: 兰州市预测未来五年内人口 将分布如下: 安宁—七里河60万人 城关区70万人 西固区15万人 和平20万人 盐场—九州15万人 沙中5万人 河口5万人 彭家坪5万人
2、出行量预测: 目前在我市西津东 路等交通密集地段的高 峰单线客流量已达每小 时19000人次,而常规 公交的最大运送能力为 每高峰小时0.3到1万人 次,城市快速公交系统 (BRT)的最大运送 能力每高峰小时为2万 人次。
3
2
1
小组成员:张鹏 尹盘龙
张娟
刘明明
刘玉龙
一、兰州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背景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它具 有节能、省地、运量大、全天候、无污染(或少 污染)又安全等特点,属绿色环保交通体系,符 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特别适应于大中城市。城 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按照用途可分为城市铁路 、市郊铁路、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城市有轨电 车、独轨交通、磁悬浮线路、机场联络铁路、新 交通系统等。
“三步骤”是指用地规划与控制研究阶段基本分为三 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各线的工程实施方案。在“预可”方案 的基础上,深化各线工程方案研究,确定各线运营设备系统 方案,重点研究与用地控制直接相关的线路车站、车辆 段、交通枢纽等的规模、布置和实施方案。 第二步:开展沿线用地规划。在各线工程实施方案基 础上,根据确定的用地控制范围,进行各线沿线用地规划 工作。 第三步:进行沿线用地控制。根据完成的各线沿线用 地规划成果,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制定《城市轨道交 通建设和管理条例》等),对沿线用地进行严格控制和落 实,确保用地规划的实效。
根据兰州市政府准备上报国家待审批一期工程建设规划,未来兰州轨道 线网整体将沿城市主干道布设,并尽量以最短最便捷的线路连接大的交通 枢纽、商业中心、文娱中心、工业小区等人口密集、客流量大的场所,路 网辐射兰州石油化工科技园、兰州高新区和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聚 集区,将有效促成兰州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拉开城市骨架、拓展城 市空间、优化城市结构布局、方便市民出行。 2011年有望开工建设的兰州轨道交通一期工程,较之前布设构想变化最 大的还是工程路网的布设线路。此前的构想中,线路布设从火车站出发途 经盘旋路、东方红广场、西关到西站,然后从西站分为两路,一条途经甘 肃政法学院到安宁新区;另外一条从西站途经秀川、深沟桥到西固。而新 规划中,则由一条主线和两条副线构成轨道交通主骨架。一条主线为:东 起东岗镇,途经南关、西关、西津路等站点到达兰石厂;两条副线为:一 条由火车站出发,途经平凉路到东方红广场,与主线相接;一条由西固寺 儿沟出发途经西固深沟桥、安宁新区并过黄河到达兰石厂,与主线相接。 而这条线究竟如何过黄河,是上桥布设还是河下布设,目前专家还在讨论 当中。在具体建设中,安宁至西固段的轨道因为地面建筑稀疏,将采取地 上布设的方式;而在城关区和七里河区繁华路段的轨道则采取地下布设的 方式进行,以避开繁华的人流、车流,同时也解决了用地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