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水平井方案
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方案(四)

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方案一、实施背景煤炭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但传统煤炭开采方式存在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始大力发展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以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转型升级。
二、工作原理煤层气是指在煤层中存在的天然气,其开采方式主要包括水平井和竖井两种方式。
水平井是通过在煤层中钻探一条水平井道,然后在井道中进行煤层气开采;竖井则是通过在地面钻探一条竖井,然后在煤层中进行煤层气开采。
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方案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勘探:通过地质勘探、测井、地震勘探等手段,确定煤层气的分布、储量、品质等。
2. 开发:根据勘探结果,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进行井口建设、井下设备安装等工作,实现煤层气的开采。
3. 利用:将开采得到的煤层气进行处理、运输、利用,包括发电、供热、工业燃料等。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勘探阶段:确定煤层气的分布、储量、品质等,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
2. 开发阶段:进行井口建设、井下设备安装等工作,实现煤层气的开采。
3. 利用阶段:将开采得到的煤层气进行处理、运输、利用,包括发电、供热、工业燃料等。
四、适用范围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方案适用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五、创新要点1. 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度。
2. 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提高煤层气开采效率和安全性3. 采用先进的利用技术,提高煤层气利用效率和环保性。
六、预期效果1. 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3. 减少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七、达到收益1. 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生产成本。
2. 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就业率。
3.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八、优缺点优点:1. 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煤层气水平井方案

煤层气水平井方案1.方案设计1.1选址:选取地质条件良好、煤层埋藏深度适中、含气量较高的地区作为水平井的选址点,避免地质构造复杂、含水层丰富等问题的存在。
1.2井型设计:根据煤层气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水平井井型。
常用的井型有水平主井和支撑井两种。
水平主井负责收集煤层气,支撑井则用于增加井眼的稳定性和增加压裂作业的缓冲地带。
1.3井距设计:井距的设计应根据地质条件、煤层厚度、煤层气含量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以保证煤层气的充分开采。
1.4钻探方法:根据地质条件和煤层厚度,选择合适的钻井方法。
常用的钻探方法有常规钻井、立体钻井、环状钻井等,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2.技术要点2.1钻井方法:常用的钻井方法有钻井绳、钻井管和旋喷法等。
钻井绳法钻井速度快,但要求井眼稳定性高;钻井管法钻井成本低,但作业效率较低;旋喷法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常用于煤层气水平井的钻井作业。
2.2完井技术:水平井完井技术是确保煤层气产量和采收率的关键。
常用的完井技术有压裂技术和射孔技术。
压裂技术通过将压裂液注入煤层,使其裂缝扩展,增加煤层的渗透性;射孔技术通过在煤层中钻孔,打通煤层与井筒之间的通道,使煤层气能充分流入井筒中。
2.3井眼稳定性控制:由于水平井位于地下较深处,地应力较大,井眼稳定性较差,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控制。
例如,在钻探过程中使用加筋套管和套管级间充填物,增加井眼的稳定性。
2.4井壁清洁与防塞措施:在钻井过程中,由于煤层中存在大量的湿气和浮游物质,会导致井壁被污染和堵塞。
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井壁清洁和防塞,以确保水平井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煤层气水平井的方案设计关键在于选址、井型、井距和钻探方法等的合理选择,而技术要点则涵盖了钻井方法、完井技术、井眼稳定性控制以及井壁清洁与防塞措施等方面。
只有在正确的方案设计和技术要点的指导下,水平井才能有效地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和产量。
煤层气参数井设计方案

3 煤层气参数井方案3.1 目的与任务1 主要目的(1)取全取准各项地质资料,评价东升煤田煤层的煤厚、煤质、盖层及含气性。
(2)了解工业产能,进一步评价煤层气勘探前景,为试采和开发试验提供地质数据。
本区煤层气勘探基础资料较少,因此在开展煤层气钻探的同时,必须进行钻探动态跟踪分析和综合研究,深化认识。
2 主要任务获取东升煤田煤层气可靠的评价参数,主要项目包括:煤层厚度、埋深、煤岩、煤质、割理和裂隙发育程度、煤体结构、等温吸附/解吸特征、含气量、含气饱和度、储层压力、煤层顶底板岩性、岩石节理/裂隙、结构/构造、成分、岩石力学性质、单井产气量等参数。
3.2 井位部署1 井位部署原则(1)煤田勘探程度高,地层、构造、煤层厚度、地层倾角比较清楚。
(2)煤层发育,单层厚度大,可采总厚度较大。
(3)煤层气含量较高且稳定性较好,其附近构造相对简单或拉张应力场(如向斜翼部和正断层附近等)部位。
(4)煤的渗透性较好,煤层以原生结构、碎裂煤为主,裂隙(煤层割理)较发育,避开构造复杂区和构造煤(碎粒煤、糜粒煤)发育地段。
(5)目标煤层为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且埋深300~1000m,并避开采空区。
(6)煤层气含量面积大,资源量较大、资源丰度较高。
(7)地形相对平缓、交通方便、施工条件相对较好等。
按上述条件,可优先考虑在东升井田东部施工1口煤层气参数井,目的层为七2、六2、、四2、二1煤。
东升井田参数井井位部署见图3.1和表3.1图3.1 东升井田地面井位置示意图设计井型为垂直井井型。
采用二开的井身结构方案:一开采用311.1mm钻头,钻穿基岩风化带20米后,下入244.5mm表层套管,封固地表疏松层,砾石层,建立井口,注水泥全封固;二开采用215.9mm钻头,钻至二1煤层底板以下60米完钻,下入139.7mm生产套管,注水泥封固至地面,加固井身,延长地面井瓦斯抽采时间。
图3.2 DS参-001井井身结构示意图3.4 取芯设计(1)尽可能在钻遇煤层顶以上5 m开始密闭取心,取至底板岩心。
煤层气水平井注氮增产改造技术

290CPCI 中国石油和化工石油工程技术煤层气水平井注氮增产改造技术王 靖 张 嫔(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韩城分公司 陕西韩城 715400)摘 要:对某煤矿低孔、低压、低含水饱和度、高变质程度的煤储层特点和筛管完井煤层气解吸困难情况,为了实现瓦斯治理与煤层气共同开发的需要,探索出一套煤层气水平井筛管完井下的注氮增产改造技术。
利用顶替排液、氮气驱替、憋井放喷3种氮气改造模式的不同特点,实施多次“注氮-憋压-放喷”作业,通过注氮改造可以清除近井污染,沟通煤层割理裂隙,改善井筒远处煤层渗透率,建立单相气体渗流通道,实现煤层气高效开发的目的。
关键词:煤层气 水平井 注氮增产 改造技术引言我国煤层气储存条件具有“三低一高”的特点。
针对“三低一高”的煤储层特点,必须经过煤储层改造才能获得有工业价值的产量。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煤对氮气的吸附理论、注入氮气驱替煤层气的作用机理、煤层气井氮气焖压、煤层气水力压裂氮气泡沫伴注等利用氮气进行煤储层改造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向煤层气井内注入氮气对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技术上是可行的。
鉴于此,某煤矿瓦斯治理与煤层气开发合作项目组在总结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研究注入氮气进行顶替排液、氮气驱替、憋井放喷3种氮气改造模式作用机理,以期得到一套适合于七元煤矿区煤层气水平井筛管完井下的注氮增产改造技术。
1 煤层气水平井特点煤矿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是保障煤炭这一主体能源安全生产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按照“先采气,后采煤”的原则,通过先采气进行瓦斯治理,降低采煤风险。
煤层气水平井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井身的结构比较简单,施工难度比较小。
水平井的主井通常情况下都是没有分支的,水平井钻具是沿着目标煤层朝着垂直井的方位前进,一般平面摆动相对较小。
钻进时采用能控制导向的组合钻具沿着煤层下倾的方向近水平的钻进,技术要领是整套系列的钻具在井内弯曲的角度与幅度变化比较小,井眼的轨迹比较容易控制,钻井的效率和成井率比较高,综合成本整体上不是很高。
煤层气驻井工作方案

煤层气驻井工作方案一、引言。
煤层气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资源,具有丰富的储量和广泛的分布。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煤层气开发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煤层气的驻井工作方案是煤层气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影响着煤层气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煤层气驻井工作方案对于提高煤层气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煤层气驻井工作方案的必要性。
煤层气驻井工作方案是指在煤层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根据地质条件、井筒结构和工程要求,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以保证煤层气的有效开采和生产。
煤层气驻井工作方案的制定对于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提高煤层气勘探和开发的效率。
通过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2. 保证煤层气的安全生产。
煤层气开采是一项高风险的作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证煤层气的安全生产。
3. 降低煤层气开发的成本。
通过合理的工作方案,可以降低煤层气开发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煤层气驻井工作方案的制定原则。
制定煤层气驻井工作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性原则。
工作方案应基于科学的地质勘探资料和工程技术标准,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灵活性原则。
工作方案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3. 经济性原则。
工作方案应考虑到经济效益,尽可能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安全性原则。
工作方案应注重安全生产,确保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的安全性。
四、煤层气驻井工作方案的制定步骤。
1. 收集地质勘探资料。
首先需要收集并分析地质勘探资料,包括地质构造、煤层分布、煤层气储量和地下水情况等。
2. 分析井筒结构和工程要求。
根据井筒结构和工程要求,确定井口设备、井筒材料和施工工艺等。
3. 制定工作方案。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井筒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煤层气驻井工作方案,包括井口施工、井筒完井、井底开采等内容。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技术及现场应用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技术及现场应用李兵摘抄多分支水平井是指在主水平井眼的两侧不同位置分别侧钻出多个水平分支井眼,也可以在分支上继续钻二级分支,因其形状像羽毛,国外也将其称为羽状水平井[1]等。
多分支水平井集钻井、完井和增产措施于一体,是开发低压、低渗煤层的主要手段。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工艺集成了煤层造洞穴、两井对接、随钻地质导向、钻水平分支井眼、欠平衡等多项先进的钻井技术,具有技术含量高和钻井风险大的特点。
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应用多分支水平井开采煤层气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2],而我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2005年廊坊分院组织施工的武M1-1羽状水平井顺利完钻,该井垂深达900m,是世界最深的一口煤层气羽状水平井。
2005年底山西晋城大宁煤矿完成DNP01、DNP02两口羽状水平井,每口井的日产气量约为2~3万方。
2006年2月中联煤公司完成了DS-01井的钻井施工,目前该井处于排水阶段。
与此同时,华北与CDX、长庆、辽河、远东能源等国内外企业都已启动了羽状水平井开发煤层气的项目。
多分支水平井是煤层气高效开发方式的发展趋势,该技术的普遍应用必将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带来突破性进展,在我国掀起开发煤层气的热潮。
1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分析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工艺集成了水平井与洞穴井的连通、钻分支井眼、充气欠平衡钻井和地质导向技术等,这是一项技术性强、施工难度高的系统工程。
同时为了保持煤层的井壁稳定,煤层段一般采用小井眼钻进(φ152.4mm井眼),因而对钻井工具、测量仪器和设备性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面临的主要难点可概括为如下几点:(1)煤层比较脆,而且存在着互相垂直的天然裂缝,而这种脆性地层中钻进极易引起井下垮塌、卡钻等复杂事故,甚至井眼报废。
(2)煤层易受污染,储层保护的难度大,一般需采用充气钻井液、泡沫或清水等作为煤层不受污染的钻井液体系。
(3)由于煤层埋藏比较浅,同时井眼的曲率较大,钻压难以满足要求,同时钻水平分支井眼时钻柱易发生疲劳破坏,导致井下复杂。
煤层气水平连通井钻井技术

摘 要:采用水平井技术开采煤层 气具有增加有效供给范围、提高导流能力、提高单井产量和采 出程 度等优 点 。 中石化 华 东分公 司在 沁水盆地 和顺 区块 实施 的第一 个 由和 1井、和平 l 井组 成 的
水平连 通 井组 ,通过 采 用 带聚 焦伽 玛 的 电磁 波 随 钻 测 量 系统 ( M MWD) E— 、低 转 速 高扭 矩 马达 、 强磁 导 向 系统 ( )等 先进 工具仪 器和 随钻地 质导 向、 两 井远 端连 通 、储 层保 护等 先进技 术 , 成功 地 实现 了两井远 端一 次连通 。本文介 绍 了该 井组的设 计 与施 工情 况 ,并 对今 后在 该地 区实施
第 7卷 第 2 期 2 1 4月 00年
中国煤层气
C H C I D OA E M脚 A E N
v 17 N . 0. o 2 A r . 1 pa 2 0 0
煤 层 气 水 平 连 通 井 钻 井 技 术
王彦祺
( 华东石油局工程技术设计研究院 , 江苏 203 ) 10 1
h ee v i r t i e n lg t er s rorp o e t n t h oo .Thsa t l ec ie t e i d o e a o n d b ig p s me a vc s c o c y i ri e d s r si d sg a p rt n,a rn su o d e c b s n n i i frte f tr p rt n o e h r o tlc n e t l i e bo k. o uu e o ai ft o i na o c e weln t lc h e o h z d h
K y od :Qmh i ai;ca  ̄ m t e( S ;hr ot e ; ei ; p r o ;cn et t t h ew rs i u bs n ol b e a C M) o zna w f d s h n i l t n e t g o a n on i y e - i cv i c
煤层气分支水平井设计方法与实施技术

这样来决定圆管 中层流 的速度分布 ,流 下 的 连 通 作 用 。对 于 煤 层 气 分 支 井 量及压力降 。煤层气多分支井 中的水 、 气产量较低 ,其流态均可视为层流 ,各 分支井眼可视为不 间方位布置的凼管 。
来 说 ,可 以钻 两 个或 两个 以上 的主井 眼 ,主 井眼 也 叫主 井 简 ,一般 用 M表 示 ,如 果包 含两 个 以 上的 主井 眼 ,M
煤 层 气 开 发
煤层气分支水平井设计方法与实施技术
口 鲜保安 / 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 中心
/ 支 水平井 技术特 别适 合于 开 采低 /1 ,渗透储 层 的煤层 气 ,与采 用射孔 完井和水力压裂增产 的常规直井相 比具 有 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多分支 水平 井技 术的优 点主要有 :增加有效供给范 围 ,
分支水平井在煤层 中呈网状分布 ,将煤
层 分割 成很 多连续的狭长条带 ,从而大
大增 J煤层气 的供给 范围 ;提高了导流 J 口
能 力 ,分 支 井 眼与煤 层 割理 的相 互交
错 ,煤层割理 与裂隙更畅通 ,提高 了裂 隙 的导 流能 力 ;减少了对 煤层的伤害 ,
常规直井钻井 完钻后 要固井 ,完井后还
地下储油 、储气库工程 。
分 支 水 平 井 设 计 基 本 原 理
分 支 水平 井 可 设想 成 由不 同连 通 方式的圆管组成 。假设不可压缩 的粘性 流体流过 半径为 R 的无限长 圆管 ,而且
分支水平井可 以简化成并联管路 ,其原 可 以带 序号 ,如 M( ) 1 ,M() 2 ,… … , 理图如 图l 示 ,q 所 为管路 流量 ,L 为管 M() 是主井 眼序号数 ,为正整数 。 n ,n 路长度 ,d 为管路 直径 。设分流前 流量 为q 合 流后 流量 为q ,三 管 I 流量 大 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坐标 (m)
0.00 -235.65 -275.15 -297.51 -1094.31
狗腿度 (deg/30m)
0.00 8.00 0.00 6.00 0.00
闭合距 (m)
0.00 237.32 277.10 299.56 1098.94
闭合 方位 (deg) 0.00
276.80
276.80
276.72
煤层气水平井 钻完井方案
2014年2月
1
汇报提纲
一、总体思路及目的 二、方案设计依据 三、钻完井方案
2
一、总体思路及目的
思路:
目的:
由于煤层气水平井排采 ➢去除排采直井,节约成本,保护环境;
工艺得到解决,设计及试 ➢完井方式满足煤层段后期作业;
验常规水平井开发煤层气。 ➢与 已 钻 直 井 配 套 形 成 “ 水 平 井 压 降 控 制
h 针对水平井和直井的造穴第一次连通难,如果出现在第一次连通 不上,抽回重新钻进的情况,我们采取在废掉的井眼内打水泥塞,确 保不出现两个井眼的现象。
18
二、钻完井方案
(3)固井水泥浆设计
① 技术套管
配方1:G级水泥+微硅5%+降失水剂4% +堵漏剂4%+分散剂1.5%+早强剂 3%+现场水
项目
初始温度 ℃
三开 D171.4
三开~ 井底
D171.4mm钻头+D120.7mm单弯螺杆(1.5°)+钻具止回阀+循环接头(MWD 带 伽 马 ) + D88.9mmNWDp×2 根 +D88.9mmDp× 若 干 根 + D88.9mmWDp×51根+ D120mm随钻震击器+D88.9mmWDp
注:实钻过程中,施工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及现场经验调整钻具组合,但在水平段钻进时,所有入井钻具的内 径不能小于57mm,以便处理。
项目
初始温度 ℃
最终温度 ℃
升温时间 min
初始压力 MPa
最终压力 MPa
20
35
20
6
30
项目
密度 g/cm3
造浆量 ml
流动度 cm
稠化时间 min
滤失量 析水 强度/24小 ml ml 时MPa
1.87 0.68 22
≥150
≤50
0
≥14
20
二、钻完井方案
7、周期预测
开钻 次数
钻头 直径
煤层的割理发育图
16
二、钻完井方案
② 三开煤层段固井主要工艺要求
a 下套管前先通井,通井要有耐心,通井组合要从简至繁,从易至 难。
b 斜井段及水平段中要保证钻井液摩阻系数小于0.08,预防卡钻。 控制起下钻速度,防止出现抽吸和压力激动。
c 用好固控设备,清除砂泥,破坏并清除岩屑床,以保证井眼通畅。 若环空不畅岩屑较多可配制粘切较高的稠泥浆裹几次,直到起下较正常。
时间 d 2 1.5 11 1 3 2
4
2
2
4.5
累计时间 d 3.5
24.5
33
注:按煤层为1000m垂深预测。钻井周期预测不包括钻机搬家安装、射孔
压裂时间。
21
22
区” 。
删除
3
汇报提纲
一、总体思路及目的 二、方案设计依据 三、钻完井方案
4
二、方案设计依据
➢ x庄3#煤层厚度为5~6m,埋深为1000m左右; ➢ 要求煤层水平段长600~1000m。
5
汇报提纲
一、总体思路及目的 二、方案设计依据 三、钻完井方案
6
二、钻完井方案
1、井身结构
➢ 一开用D374.6mm钻头, 下D273.1mm套管;
17
二、钻完井方案
d 在狗腿度大的地方以及遇阻卡的地方要反复的正划眼和倒划眼, 以保证井眼顺畅。
e 油层套管采取在水泥浆体系中加入膨胀剂来提高水泥石的煤层的 胶结性能。在水泥浆体系中加入一种高分子的降失水剂,在保证失水 小于50mL的条件下,又保证了水泥浆的零析水。
f 针对煤层水平段800m下套管难,选择在套管底部适当的下入滚子 扶正器,减小套管的阻力,确保套管能够正常下入。
mm
一开 D374.6
二开 D241.3
三开 D171.4
井段 m
0~60 60~1020 1020~见煤 (先导眼)
1020~1216
1216 ~2016
施工项目
内容
钻进、辅助 固井、装井口等 定向钻进、辅助 复合钻进 封堵、候凝等 定向钻进、辅助 下套管、固井、候凝、测固 井质量等 水平段钻进 通井、下套管、固井侯凝、 测固井质量等 风险周期
二开着陆点
先导眼
60°先导眼 70°先导眼
约51m 约70m
煤层
9
二、钻完井方案
3)下泵对轨迹的要求
为达到水平井无杆泵下至煤层以下的要求,二开轨迹降至煤层以下1m,三 开水平段在煤层中穿行,形成勺子形状,如图。
垂 直 投 影 图
10
二、钻完井方案
3、钻具组合
井眼尺寸 开次
mm
钻进井段
钻具组合
一开 D374.6
➢ 二开用D241.3mm钻头, 下D193.7mm套管中完;
➢ 三开用D171.4mm钻头, 下D139.7mm套管,射孔 压裂。
7
二、钻完井方案
2、轨道剖面设计
1)轨道设计 以1000m垂深,水平段长800m,地层倾角2°计算。
描述
上直段 造斜段 稳斜段 二开底
井底
测深 (m)
793.12 1153.12 1193.12 1215.65 2015.65
11
二、钻完井方案
4、钻井液设计
1)一开钻井液设计—膨润土钻井液
膨润土:50~60kg/m3 NaOH:1~2kg/m3
Na2CO3:2~3kg/m3 KPAM: 2~4kg/m3
2)二开钻井液设计—聚合物钻井液
膨润土:40~50kg/m3 NaOH:1~2kg/m3
Na2CO3:2~3kg/m3 KPAM: 4~6kg/m3
二开 D241.3
60°之前
D241.3mm钻头+D172mm×(1~1.75°)单弯螺杆+钻具止回阀+循环接头 (MWD)+D165mmNDc×1 根 +D127mmNWDp×1 根 +D127mmWDp×24 根 +D127mmDp
60°~二开底
D241.3mm钻头+D172mm×(1~1.75°)单弯螺杆+钻具止回阀+循环接头 (MWD)+D127mmNWDp×2根+D127mmDp×若干根+D127mmWDp×24根 +D159mm随钻震击器+D127mmWDp×6根+D127mmDp
NPAN:7~12kg/m3
乳化石蜡:10~20kg/m3
FT-103:8~10kg/m3
SMP-Ⅰ:5~10kg/m3
RH-2润滑剂:10~20kg/m3
12
二、钻完井方案
3)三开钻井液设计 使用清水钻进煤层,在用清水垮塌严重,钻进困难的情况下,可 试验应用可降解钻井液钻进,且有利于三开完井。 ➢ 绒囊钻井液 ➢ CBMD煤层钻井液
275.27
段长 (m)
793.12 360.00 40.00 22.53 800.00
垂 直 投 影 图
8
二、钻完井方案
2)先导眼钻进
如水平井周围无邻井校准煤层深度,则二开钻进要确定着陆位置,需钻 进先导眼。 ➢ 若井斜60°钻先导眼,先导眼长度65m,距二开着陆距离约70m。 ➢ 若井斜70°钻先导眼,先导眼长度55m,距二开着陆距离约51m。
0~60m
D374.6mm 钻 头 + 托 盘 +D165mmNDc×1 根 +D165mmLDc×5 根 +D127mmDp
上直段
D241.3mm钻头+钻具止回阀+托盘+D165mmNDc×1根+D165mmLDc×1根 +D239mmF+D165mmLDc×7根+D127mmWDp×18根+D127mmDp
/
/
193.7 0~1214 1214 J-55×8.33 39.287 47.69 47.69 1.9 2.9
3.3
139.7 0~2014 2014 J-55×7.72 25.298 50.95 50.95 3.3 4.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9
15
二、钻完井方案
(2)固井技术措施
① 固井特点及难点
a 套管下入困难; b 煤储层压力低,封固段长; c 水泥浆配方设计困难; d 煤层易受到伤害,保护煤层的难度大; e 三开固井质量难以保证。
最终温度 升温时间
℃
min
初始压力 MPa
最终压力 MPa
配方1
20
35
20
6
30
项目
密度 g/cm3
造浆量 ml
流动度 cm
稠化时间 min
滤失量 析水 强度/24小时
ml ml
MPa
配方1 1.88 0.8
22
≥100
≤50 0
≥14
19
二、钻完井方案
② 油层套管
配方
试验 条件
试验 结果
下部:G级油井水泥+微硅5%+降失水剂3%+膨胀剂0.4%+分散剂1%+堵漏 剂4%+早强剂3% +现场水
井斜 (deg)
0.00 96.00 96.00 92.00 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