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选读论文范围
《资本论》选读

《资本论》选读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对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资本论》选读的简要介绍:
1. 内容概述
《资本论》主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
全书共三卷,第一卷主要讲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讲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讲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2. 主要观点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阶级斗争等重要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而剩余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
同时,马克思还提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即无产阶级的胜利和资产阶级的衰亡。
3. 选读建议
由于《资本论》是一部庞大的著作,全篇阅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建议选取其中的某些章节或段落进行选读。
可以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商品和货币的关系
(2)劳动力的价值与价格
(3)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4)资本主义的流通过程
(5)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4. 参考书目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代表作之一,但不是唯一的著作。
建议读者在阅读《资本论》之前,先阅读一些介绍马克思经济学的著作,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资本论》的内容和思想。
例如,《卡尔·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研究》、《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等。
总之,《资本论》是一部经典著作,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读和深入阅读,可以更好地领悟其中的思想和理论。
马克思《资本论》论文

读马克思《资本论》有感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就开宗明义的指出:“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注;《资本论》第1卷,第12页。
)所谓的“自然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变革,受到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支配,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从而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而《资本论》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的研究,意在揭示蕴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客观规律,从而能够提高经济规律要求办事的自觉性,以及各种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好可行性,更好的指导当代中国经济的振兴和发展。
马克思《资本论》中蕴含着马克思毕生的心血,而我对其中几条稍有感悟: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质实际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正名称应该是“必要劳动价值论”,在它看来,并非一切劳动都可构成物品的价值,只有那些“必要的”劳动,才有资格构成物品价值。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质是:只有人类的“必要劳动”才有资格形成新价值,其它如资本、土地、科技、管理等等因素都没有资格在相应产品中形成新价值。
为什么只有人类必要劳动才有资格形成新价值呢?那是因为价值作为代价耗费需要最小化;在最小化的代价耗费里,只有最必要的耗费,才有资格存在于产品的成本构成里,以使得产品的成本价格尽可能最低。
这就是“必要劳动”意义的秘密所在;理解这个秘密的关键是明确认识到:价值的一个基本属性是“代价耗费”。
---人们对价值问题所发生的各种复杂而混乱的歧见,最根本的原因无非是对“价值”这个概念的意义没有清晰而确切的理解与介定,及以超越于“个别价值”直接用“社会价值”来作为价值决定之故。
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必要性(1)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与现时代存在巨大的差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任何科学原理都是对特定条件下的特定问题的分析。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产生于130多年前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而当时的生产方式、劳动形态、商品形式和财富构成等都与当今有着巨大的差别。
关于资本论的论文

一、劳动价值论(1)价值: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量决定的。
作者从商品入手,阐述了价值,他认为商品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做为交换商品的筹码,等价交换其他所需要的东西。
他还分析了价值的形式和货币,认为从他的交换形式是从个别的偶然现象到一般的价值形式,而它的最高形式就是货币,货币可以使商品流通更加便捷,更加直接,它表明社会生产的不同阶段。
(2)剩余价值随着技术、劳动力和工具的发展人们制造商品已经满足自己的生活,还有剩余的商品可以换成货币,货币积蓄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形成了资本。
资本是从劳动力、合作分工、工具的革新等等来的,他说增加剩余价值可以有两种方法,就是延长工作时间和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延长工作时间的方法已经不适合了,现在国家的劳动时间已经规范化,但是我们资本家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效率,来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还可以用工具革新,新的生产方式、管理组织形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等等来提高工人们的劳动效率。
(3)资本的积累资本积累就是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它不是满足资本家自己的嗜欲,他是为了投入资本来赚更多的钱,投入新的生产,剩余价值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可变资本,不是像《国富论》把剩余价值都可以转化为可变的资本。
资本的积累造成阶级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一方造成生产过剩,另一方则造成生存的压力,他说:“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卑鄙和最疯狂的贪欲的趋势下完成的。
”可见他对资本家深恶痛绝,但是我们为这本书是为资本家写的,对资本家怎样剥削工人有指导作用。
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学说他主要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进行分析,将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和消费品的生产,他认为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是同价格总量相符的,然后价值(社会的)可以变为价格(个别的),这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有关资本论文范文

资本论是马克思撰写的一部经济政治学著作,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无产阶级的经济学”。
这部书讨论了资本主义企业的性质、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崩溃。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资本论的主要内容,探讨资本论对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意义。
资本论主要集中在讨论资本主义的基本性质和运行机制。
其中,资本的概念是资本论核心。
资本被定义为在购买商品和货币之间进行交换的一种商品形式。
换句话说,资本就是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买卖来实现增值。
资本主义的核心是资本的积累,资本家通过不断扩展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追求最大的利润和市场份额。
资本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中,雇主可以通过剥削工人创造价值,使工人生产出的商品的价值超过他们的工资。
雇主利用剩余价值来积累资本,而花费剩余价值是做到增加生产力的关键,因为资本家可以再投入更多的资本来促进生产力的增长。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资本家们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并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资本论也探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在从工人阶级中寻找这种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如何导致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不公平性和不平等。
雇主向工人们支付的工资不足以反映工人创造的价值,这样就导致了资本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垄断地位。
在资本主义制度中,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在所难免。
资本论不仅仅是谈论这些基本的经济原理,还涉及到资本主义社会种种问题。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一个混沌且复杂的系统,而资本主义社会的日常生活也存在其矛盾的方面,其中包括社会现实、政治、文化及道德等问题。
这些都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有一定的关联,并导致了与资本主义相关的不少社会和人道主义问题。
资本论不仅仅是一种设想或理论,而是一种提醒和警示。
它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及其运作中的全局意义和局限性。
它提供了一种方法来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其更大的意义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物质实践基础,用以批判和改善现存的社会问题。
[精品]《资本论》选读导论、第一章
![[精品]《资本论》选读导论、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0024c2f5a58da0116c17493f.png)
关于经济危机的形成机制:
马克思认为,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的根源并不在于信用体系而在于资本 主义基本矛盾,信用的伸缩只是资本主义 再生产周期各阶段更替的征兆,所以“政 治经济学的肤浅性也表现在,它把信用的 膨胀和收缩,把工业周期各个时期更替的 这种单纯的征状,看作是造成这种更替的 原因”。
另一方面,信用对危机又会起到加速 和强化作用,,以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 “如果说信用制度表现为生产过剩和商业 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那只是因为按性质 来说具有弹性的再生产过程,在这里被强 化到了极限。……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 暴力的爆发,即危机,因而促进了旧生产 方式解体的各要素。”(资本论.人民出版 社2004.3:499-500)
《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004(1):199
•
如果说这种全民透支消费的热潮集中
体现了美国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体
现了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泛
滥,这只能归功于资本社会中人的存在方
式就是如此。
• 这正是典型的《资本论》中所说的“商
品拜物教”现象
“人们在自己的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单纯原 子般的关系,从而,人们自己的生产关系的 不受他们控制和不以他们的有意识的个人活 动为转移的物的形式,首先就是通过他们的 劳动产品普遍采取商品形式这一点而表现出 来。因此,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教的谜, 只不过变得明显了,耀眼了”。
2007年,房利美公司接管了这笔抵押 贷款,随即申请了止赎权,也就是要收回 无力还贷者的房屋。2008年10月1日,当警 方来到她家送达驱逐令时,老人不堪面对 现实而向自己开了枪。
因屋主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截至 2008年9月,已有超过100万所美国住宅遭 银行没收。
次贷危机是透支消费模式惹的祸吗?
资本论论文

资本论论文引言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资本论》的学习和研究,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和问题,并探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改造思路。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私人占有和自由竞争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劳动力成为商品被买卖,生产和分配都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包括私人占有和支配、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剥削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支配生产过程,劳动者只能以出卖劳动力的方式换取生存所需。
而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创造出剩余价值,从中获取利润。
这种剥削关系使得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平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
其中最重要的批判内容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和相对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详细的分析剖析了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他指出,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
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创造出剩余价值,并将其占为己有。
这种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造成了阶级之间的矛盾和不平等。
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则是马克思对生产方式和劳动过程进行的分析。
他指出,资本主义制度通过提高生产力和降低劳动力价值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家通过引入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压低劳动力价值。
这种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进一步加剧了劳动者的剥削程度。
资本主义的改造思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仅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批判,还提出了改造资本主义的思路。
他认为,要求劳动者摆脱剥削和压迫,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并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的境界。
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和阶级对立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劳动分工和产品分配都由计划进行,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资本论选读》论文

资本家的利润来源于何处摘要:在工人眼里,资本家的利润是剥削工人们的剩余价值而来,在资本家眼里,利润来自于消费者,是消费者支付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资本主义社会奉行的主流经济学是资本家的经济学,而工人信奉的是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
关键词:主流经济学,剩余价值,劳动,生产三要素一.蔑视工人的哲学背景说到学习经济学,通常会想到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因这一经济学是支配整个社会的主要的经济学,被称为主流经济学。
我们以主流经济学提出的逻辑为前提,先确认几个事实。
1.主流经济学虽然主张无论是土地、资本,还是劳动都各自拿走相当于自己在生产中所做出的贡献的利益,但是拥有土地的人以土地资金为借口抢走工人创造的新价值,拥有生产设备和建筑物的人以利润的名义抢走工人创造的新价值,是不争的事实。
这一行为被称作剥削。
2.主流经济学认为土地、资本、劳动各自按其在生产中的贡献获取利益,从而掩盖了只有劳动力创造新价值的事实。
3.主流经济学认为认为工人拿走工资,资本拿走利益,土地所有者拿走租金是再正当不过的,拿工资的工人总是要求拿到更多,为此进行斗争和罢工,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完全不妥的。
4.老板给工人发工资,工人就应该感激资本家。
在资本主义社会所教授的经济学,大部分都是这一主流经济学。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思考几年后就会完全陷入其逻辑,无法接受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的观点。
学了主流经济学的人在成为企业家、政府官僚等社会上层后,不懂得珍重工人,也许正是源于此。
二.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主流经济学将为了进行某种事业作为本金而准备的大笔资金称作资本,包括用此钱购买的设备,工厂建筑物等等。
人们对于资本的通常理解就是这种含义,而不是“资本是增值的价值”。
如果说土地、资本、劳动各自按其在生产中的贡献获取利益,工人拿走工资,资本拿走利益,土地所有者拿走租金。
那么,按照主流经济学的逻辑方式,不仅是劳动创造了新价值,土地也创造了新价值,资本家投入的资金也创造了新价值。
2011级《资本论选读》课程论文选题

2011级《<资本论>选读》课程论文选题
一、论文选题
1、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2、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3、试论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与当前扩大就业问题的思考。
4、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
5、试论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对当前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义。
6、关于马克思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
7、试论马克思商业资本理论给我们发展服务业的重要启示。
8、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引发的思考。
9、运用马克思信用理论分析金融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10、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二、写作要求:学员可在以上题目中任选一个,也可根据教材、参考书目和教师授课内容,在不超出上述题目内容范围自定题目,论文字数4000字左右。
要求
独立思考,注意学术规范,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文字顺畅。
三、交卷时间:具体时间由分院确定,最迟应在2012年6月底之前交稿,逾期成绩降等。
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注:浙江分院要求最迟应在2012年6月底之前交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级《<资本论>选读》课程论文选题范围
点击数: 2238 创建日期: 2013-05-22
一、课程论文选题范围
1、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2、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3、关于马克思积累理论与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历史趋势的思考。
4、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
5、试论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6、关于马克思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
7、试论马克思商业的地位与作用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8、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引发的思考。
9、试论马克思信用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10、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二、写作要求
学员可在以上题目中任选一个,也可根据教材、参考书目和教师授课内容,在不超出上述题目内容范围内自定题目,论文字数4000字左右。
要求独立思考,注意学术规范,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文字顺畅。
三、交卷时间
具体时间由分院确定,最迟应在2013年6月底之前交稿,逾期成绩降等(授课结束时公布论文题目,给学员撰写论文的时间不少于一个月)。
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2013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