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2_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1.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关于测定物质的质和量的科学,是化学测量和表征的科学2.定性分析:确定物质是由哪些组分--元素,离子,基团或化合物所组成3.定量分析: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4.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5.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仪器分析方法6.仲裁分析:不同单位对同一产品的分析结果有争议时,要求某单位(如一定级别的药检所,法定检验单位等)用法定方法进行准确的分析,以判断原分析结果是否准确7.系统误差:是由测定过程中某些确定的因素造成的8.偶然误差:是由某些不确定的原因或某些难以控制得原因造成的9.方法误差:不适当的实验设计或分析方法本身所造成的误差10.操作误差:操作人员的主观原因或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所引起的误差1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1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13.标准参考物质:必须要有公认的权威机构鉴定,并给与证书,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其含量测定的准确度至少高于实际测量的3倍14.偏差:是指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15.相对偏差:单次测量值的绝对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16.平均偏差:各测量值的绝对偏差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值17.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18.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19.精密度:在相同条件下,同一试样的重复测定值之间的符合程度20.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测量到的数字,除最后一位是可疑的外,其余的数字都是准确的21.有效数字的修约:计算前舍去多余数字的过程22.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表示在一定置信水平下,以单位测定值x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在内的可信范围23.空白实验: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照与试样测定相同的条件和步骤进行的实验24.对照实验:用已知含量的标准试样或纯溶液,在与试样相同的测定条件下进行分析测定,所得分析结果与已知含量比较,便可得出分析的误差,有时可对测定误差加以校正25.回收试验:用所建方法测定出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后,在几份相同的试样(n>5)中加入一定量的被测组分的纯品,在相同的条件下用相同的方法测定,计算回收率26.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浓度的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使其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然后根据所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与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的方法27.标准溶液:是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称为滴定剂28.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标准溶液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按照化学反应式的化学计量关系完全作用时,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29.滴定终点:由于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或电位电导电流等发生突变而停止滴定之点30.终点误差(滴定误差):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不符产生的误差31.非水滴定法:在以水以外溶剂中的滴定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32.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33.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34.滴定度:①以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表示,以T B表示②每毫升标准溶液T能与被测组分B完全作用时消耗B的克数,以T T/B表示35.酸碱滴定法:是以质子转移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36.质子酸:能给出质子的物质37.质子碱:能接受质子的物质38.酸碱半反应:酸失去一个质子或碱得到一个质子转变成相互对应的碱或酸的反应39.共轭酸碱对:酸碱半反应中的酸与碱以质子联系而成共轭关系,相互依存又相互转换40.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只发生在溶剂分子之间的质子转移反应,称为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41.分析浓度:溶液中溶质的总浓度42.平衡浓度:平衡状态时溶质或溶质各型体的浓度43.酸度:溶液中氢离子的平衡浓度称为酸度44.质量平衡(MBE):平衡状态时,溶质的各型平衡浓度之和与溶质分析浓度为等衡关系45.电荷平衡(CBE):处于平衡状态的水溶液是电中性的,既溶液中荷正电质点电荷之和必等于荷负电荷点电荷之和46.质子平衡(PBE):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与碱之间得失质子的平衡关系称为质子平衡47.质子条件式:质子平衡的数学表达式48.滴定突跃:在化学计量点附近溶液pH的突变称为滴定突跃49.滴定突跃范围:突跃所在的pH范围称为滴定突跃范围50.分布系数:溶液中某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占其总浓度的分数51.质子溶剂:能接受质子或给出质子的溶剂52.耦合亲质子溶剂:分子中无可转移质子,但却有较弱的接受质子能力和形成氢键的能力53.惰性溶剂:几乎没有接受质子和形成氢键的能力的溶剂54.均化效应:这种将不同强度的酸均化到溶质和质子水平的效应55.区分效应:能区分酸碱强弱的效应称为区分效应1.质子溶剂:能接受质子或给出质子的溶剂2.两性溶剂:既易给出质子又易接受质子的溶剂或称为中性溶剂3.酸性溶剂:给出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4.碱性溶剂:接受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5.耦合亲质子溶剂:分子中无可转移质子,但却有较弱的接受质子能力和形成氢键能力6.惰性溶剂:几乎没有接受质子和形成氢键的能力的溶剂7.混合溶剂:为使样品易于溶解,增大滴定突跃,并使终点指示剂变色敏锐,还可以将质子性溶剂与惰性溶剂混合使用8.非质子溶剂:没有给出质子的能力的溶剂称为无质子性溶剂9.均化效应和均化性溶剂:均化效应是指当不同的酸或碱在同一溶剂中显示相同的酸碱强度水平。
分析化学

复习思考题2009.12§1绪论:分析方法的分类。
§2定性分析:鉴定反应的灵敏度、空白及对照试验、H2S系统分析法的分组方案。
§3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误差概念、准确度与精密度、偏差的计算、有效数字及其运算、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置信区间及置信度、可疑值的取舍。
§4滴定分析法概论:滴定方式、基准试剂、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物质的量浓度及滴定度)、标准溶液的配制、滴定分析的定量计算。
§5酸碱滴定法:酸碱质子理论、共轭酸碱对Ka与Kb 的关系、离子强度、活度及活度系数、质子平衡方程式、弱酸碱各型体平衡浓度及分布分数的计算、一元弱酸碱pH的计算、缓冲溶液pH的计算、缓冲溶液的概念、配制及选择、缓冲容量的计算、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指示剂的选择原则、酸碱滴定突跃范围、一元弱酸直接滴定判据、多元酸分步滴定判据、滴定误差的计算。
§6络合滴定法:EDTA络合物的性质、络合物的形成(离解)常数、累积形成常数、络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分数及浓度的计算、副反应系数的意义及计算、条件形成常数的意义及计算、滴定突跃的含义计算及影响突跃的因素、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滴定终点与指示剂变色点的关系、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林邦误差公式及其计算、单一金属离子准确滴定的条件、络合滴定酸度的选择及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
§7氧化还原滴定法:能斯特方程式、条件电位、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化学计量点电位及计算、滴定突跃范围的计算、化学计量点在滴定突跃范围中位置、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的原理、待测组分与滴定剂之间的计量关系。
§8沉淀滴定法: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斯法的测定原理(指示剂、滴定剂、滴定反应、指示反应、酸度、测定对象等)§9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的特点、沉淀的溶解度及其计算、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沉淀的形成及类型、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晶形沉淀及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均匀沉淀、换算因素的计算、被测组分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化学

一,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二,分析化学的任务1. 定性分析——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如元素,离子,原子团,化合物等,即"解决物质是什么的问题".2. 定量分析——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即"解决物质是多少的问题".3. 结构分析——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如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三、分析化学的作用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及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当代科学领域的所谓"四大理论"(天体,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危机"(资源,能源,人囗,粮食,环境)问题的解决都与分析化学这一基础学科的研究密切相关.1.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大气,江河,海洋和土壤等环境污染正在破坏着正常的生态平衡,甚至危及人类的发展与生存,为追踪污染源,弄清污染物种类,数量,研究其转化规律及危害程度等方面,分析化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材料的研究中,表征和测定痕量杂质在其中的含量,形态及空间分布等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和微电子工业的关键;在资源及能源科学中,分析化学是获取地质矿物组分,结构和性能信息及揭示地质环境变化过程的的主要手段,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核材料资源的探测,开采与炼制,更是离不开分析检测工作;分析化学在研究生命过程化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中,对于揭示生命起源,生命过程,疾病及遗传奥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医学科学中,医药分析在药物成分含量,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与分解,药物动力学,疾病诊断以及滥用药物等的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在空间科学研究中,星际物质分析已成为了解和考察宇宙物质成分及其转化的最重要手段.2. 分析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及国防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检查,工艺流程控制和商品检验方面; 在农业生产方面,分析化学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在水,土成分调查,农药,化肥,残留物及农产品质量检验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以资源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向以生物科学技术和生物工程为基础的"绿色革命"的转变中,分析化学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的研究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国防建设中,分析化学在化学战剂,武器结构材料,航天,航海材料,动力材料及环境气氛的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第三道作业化学分析一般过程包括五个主要步骤:样品的采集、试样的制备和分解、干扰组分的分离、含量的测定以及数据处理。
分析化学

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分析化学的任务是什么?2.分析化学可分为哪些类别?3.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如何?二、名词解释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例行分析、仲裁分析三、填空题1.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和的科学,即表征与测量的科学。
2.定性分析的任务是鉴定物质由哪些、、、或组成;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试样中各组分的;结构分析的任务是确定物质的。
3.化学分析是以物质的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4.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或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直接称量,减重称量及固定质量称量的操作方法有何异同?2.用电光天平称量时,如何用指数盘试加环码?何时用指数盘的外圈?何时用里圈?3.用减重法称量样品时,为什么可以不测天平的零点?4.机械加码装置由几部分组成?5.全机械加码电光天平与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结构及使用的区别是什么?6.面值相同的两个砝码如何区别? 同一样品分析中的几次称量注意什么?7.常见的光学系统故障有几种? 如何排除?8.常见的悬挂系统的故障有几种? 如何排除?二、名词解释零点灵敏度分度值示值变动性减重称量固定质量称量三、填空题1.TG-328B型电光分析天平是根据_________原理设计制作的,它的最大载荷为__________克,分度值为__________克/小格。
按天平的精度分类,它应属于_________级天平。
2.TG-328A型分析天平调节天平的零点时细调应调节_______________。
(填部件的名称) ,调节天平的灵敏度时则应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
(填部件名称)。
调节天平的水平时应调节 __________________。
(填部件名称)3.电光分析天平的各个部件中,阻尼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平脚上的升降螺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减重称量法一般用于称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
第五章 分析化学基础原理

测定,由于测定方法不同,溶液中存在的其它离子对
Fe3+测定的干扰情况是不同的。
§3.化学分析过程
1.用重量分析法测定 步骤如下: NH3++NH+ Fe3+ Fe(OH)3 灼烧 Fe2O3 称量
根据Fe2O3称量结果计算试样中Fe2O3的含量。在这样的 条件下,除了Fe3+ 以外,Al3+、Ti4+也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干扰测定。 2.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 步骤如下:
§3.化学分析过程
试样的分析过程,一般包括下列几个环节: 1.取样; 2.试样的分解; 3.测定;
4.计算分析结果,并对测定结果作出评价。
一、取样 在实际工作中,要分析的对象往往是很大量的、 不均匀的。而分析时所取的试样量是很少的。因此,在分 析以前,首先要保证所取的试样具有代表性。
§3.化学分析过程
从反应产物(P)的量来计算待测组分(X)的量。如果 反应产物是沉淀,则称量沉淀重量,从而计算待测组分 的含量。
§2.定量分析法
(二)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法) 根据某一化学计量反应: X + (待测组分) R = (试剂) P (反应产物)
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R)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 到所加的试剂恰好与待测组分按化学计量反应为止,根据 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d i x i x (i 1,2, , n)
三、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
准确度高精密度不一定高,反之亦然。实际分析 中,首先要求良好的精密度,精密度越好,得到准确结 果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好的精密度是获得准确结果的 前提和保证。虽然好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好的准确度, 但通过校正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试样中的真实含量。
分 析 化 学

现代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归纳为八个方面: (1)提高灵敏度 (2)解决复杂体系的分离问题及提高分析方法 的选择性 (3)扩展时空多维信息 (4)微型化及微环境的表征与测定 (5)形态、状态分析及表征 (6)生物大分子及生物活性物质的表征与测定 (7)非破坏性检测及遥测 (8)自动化及智能化
第三节 分析方法的分类
化学定量分析
重量分析 :反应前后称量, 质量的变化
滴定分析:酸碱滴定 配位滴定 沉淀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
仪器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 光学分析 色谱分析
分光光度仪
酸度计 高效液相谱仪
四、按试样用量分类
常量分析 m> 0.1g , V > 10mL 半微量分析 m 0.01~0.1g , V 1~10mL 微量分析 m 0.1~10mg , V 0.01~1mL 超微量分析 m < 0.1mg , V < 0.01mL
造影剂毒副作用
❖ 轻度反应 发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局限性荨 麻疹。
❖ 中度反应 频繁恶心、呕吐、泛发性荨麻疹、血压 偏低、面部及声门水肿、呼吸困难、寒战高热、头 痛及胸腹部不适等。
❖ 严重反应 血压急骤下降、晕厥、出现意识障碍、 急性肺水肿,心率失常以至心跳、呼吸骤停。
预防
(1)有碘过敏史或碘试验阳性者,禁用常规碘造影 剂。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十章 配位滴定法
❖ 第二章 分析天平与称量方法
❖ 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 第三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 第十二章 电化学分析法
❖ 第四章 样品的采集及常见的与处理 ❖ 第十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方法
❖ 第十四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1、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学科,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2、分析化学的作用:①对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②工农业生产的“眼睛”③科学研究同样离不开分析化学④医药卫生方面的尤其广泛3、按照分析对象不同,分析化学分为有机分析(对象是有机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还需结构分析)和无机分析(对象是无机物,对无机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4、按照分析的任务和目的不同,分析化学分为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①定性分析: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用元素、离子、官能团或化合物表示②定量分析:是测定物质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用相对百分含量表示③结构分析: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或存在形态。
用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空间分布或氧化钛、还原态、配位态表示5、按照分析原理不同,分析化学分为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1)化学分析法: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一类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优点:简单、操作方便、准确、应用范围广缺点:对微量杂质的分析不够灵敏,不能满足快速分析要求2)仪器分析法:优点:灵敏、快速,是当代分析化学研究的重点,发展很快缺点:仪器分析法中的试样分解、掩蔽、富集、分离及方法准确度的检验、仪器的校准6、色谱分析法分为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无机定性分析,用半微量分析;化学定量分析,用常量分析;仪器分析,用微量分析和朝微量分析7、定性分析(鉴定物质中所含组成)的方法分类1、化学分析法:①1)干法分析: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只用于少量试剂和仪器,便于野外检测例:焰色反应、融珠反应②2)湿法分析:反映在固体之间进行例:常量法、半微量法、微量法、超微量法8、鉴定反应的外部特征:①溶液的颜色变化②沉淀的生成或溶解③特殊气体的生成④气体的排出9、定性反应的条件① 溶液的酸度② 溶液的温度③ 反应物的浓度④ 溶剂的影响⑤ 干扰物质的影响⑥ 反应的灵敏性10、检出限量: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定性反应能检出某物质的最小量,用m 表示,单位ug11、最低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反应能检出某物质的最小浓度,用1:G (G 是含有1g 被检物质的溶剂的克数)m=V ×106/G12、空白实验:溶剂,辅助试剂或器皿等可能引进外来离子,从而被当作试液中存在的离子而鉴定出来—过检13、对照实验:试剂失效或反应条件控制不当(鉴定反映不够明显或现象异常,特别是在怀疑所得的否定结果是否准确时)—检漏14、15、误差:实际测量值和真实值之差16、系统误差:由于某些经常性因素(确定因素)而引起的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恒定。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1.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
2.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被测组分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完全时,称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3.系统误差:也称可定误差,它是由于分析过程中某些确定的原因造成的,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时,它会重复出现,使测定结果总是偏高或偏低,并可以设法减小或加以校正。
4.萃取法:是利用被测组分在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中溶解度大小不同,使它从原来的溶剂中定量的转入萃取剂中,然后蒸干萃取剂,称量残留物的质量,进行被测组分含量的计算。
5.恒重:系指物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得的质量相差不超过规定量,即可认为已达恒重。
6.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标准溶液(又称滴定溶液)7.滴定度:有两种表示方法 1.指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g/ml)以T B表示;2.又指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以T T/A表示。
式中T表示标准溶液的化学式,A表示被测物质的化学式。
8.突跃范围:这种化学计量点±0.1%相对误差范围内溶液PH值的突变,称为滴定突越。
突跃所在的PH值范围称为滴定突越范围。
9.掩蔽作用:在配位滴定时,常用控制酸度的方法来消除部分离子对配位滴定的干扰。
10.色散:让一束白光通过棱镜,便可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11.滴定终点: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转变点称为滴定终点。
12.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它是由某些难以控制或无法避免的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
13.滴定液:又称标准溶液,即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14.滴定曲线:把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情况用曲线表示出来,这一曲线称为滴定曲线。
15.封闭现象:在配位滴定中要求指示剂在化学计量点附近有敏锐的颜色改变,但由于某些金属离子与指示剂生成极为稳定的配合物,因而看不到指示剂变色,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测量误差最小。 7. 氧化还原法测 KBr 纯度时,先将氧化成,除去过量氧化剂后加入过量 KI,以
滴定析出的。此处 KBr 与的化学计量比为。 8. 某酸碱指示剂的 K(HIn)为 1.0,其变色点为,理论变色范围为 9. 电对的电位在加入 HCl 后会;加入邻二氮菲后会。 10. In 和形式显黄色,形式及其金属离子络合物均为红色,PAR 的 p,据此判断,
的方法:a.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b.减小测量的误差。c.减小随机误
差。d.消除系统误差(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准仪器、分析结果的校正)
8. 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有哪些?各部件的作用是什么? 答:1.光源:提供可覆盖广泛波长的复合光 2.单色器:起分光的作用. 3.吸 收池:用于盛放试液。 4.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变为电信号。 5.信号指 示系统:将处理得到的分析结果显示出来。
∴溶液中 mol 已知 p
由 p 得 Ka=
∴pH=-lg
∴计量点时的 pH=3.78 (2)计量点前 0.1%
∴pH=-lg
即化学计量点前 0.1%pH 为 4.44。 (3)计量点过后,NaOH 过量,pH 由 NaOH 决定。 mol ∴ mol ∴pH=10.故化学跃迁从 pH4.44~10,所以选用( )作指示剂。
PAR 在 pH 时,呈现颜色:它在 pH 范围,能用作金属指示剂。 11. 金属离子 M 与络合剂 L 形成逐级络合物,溶液中各种存在型体的分布系数与
络合剂的平衡浓度,与金属离子的总浓度。 12. 重铬酸钾法测定铁矿石中全铁含量所涉及的反应式是:
(1) 预反应 (2) 滴定反应
13. 显色剂 R 与金属离子 M 形成有色络合物 MR,对比度是用来表示,一般光度 分析要求对比度不小于
2. 滴定的读数每次有的误差,再一次滴定中会有 ml 的误差。滴定分析一般要 求相对误差,滴定的体积控制在左右。标定 0.1 的 HCl 应称取基准物质约 克。
3. 滴定分析中,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刚好定量反应完全时称为。一般利用指示剂 颜色的突变来判断他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两者 之间的差称为。
7. 系统误差来源于哪些方面?如何检验和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以提高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答:来源:(1)方法不完善造成的方法误差。(2)试剂或蒸馏水纯度不)测量仪器本身缺陷造成仪器误差。(4)操作
人员操作不当或不正确的操作习惯造成的人员误差。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甲基橙:pH 红色、pH 黄色。酚酞:8)
5.(强酸终点误差 Et=
计算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0.10molNaOH 滴定等浓度 HCl 的终点误差。 解:强碱滴定强酸的化学计量点的 pH=7.0,设终点为甲基橙的变色点,pH 约为 4.0, 所以,而 mol,代入公式,得:
Et=
6.(弱酸终点误差 Et=用 0.10molNaOH 滴定等浓度的 Hac,以酚酞为指示剂(p),计
问答题
1.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分为几类?举例说明
答:分为三类:①自身指示剂,高锰酸钾法;②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指
示剂,重铬酸钾法;③淀粉指示剂,碘量法;
2. EDTA 可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在进行络合滴定时如何提高方法
的选择性?
答:①控制酸度。②利用掩蔽或解蔽的方法。③应用其他氨羟滴定剂。
10. 滴定方式有哪几种?滴定分析方法对化学反应有哪些要求? 答:四种滴定方式: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
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一定的方程式进行。反应 必须定量地进行。必须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必须有适当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填空题
1. 配制浓度为 0.5 的溶液 1000ml,应取浓硫酸(密度为 1.84,含为 96%)的体 积为。
平均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标准偏差:s=
相对标准偏差:
极差:R=
算终点误差。
解:由题意可知,p 而 Ka/Kw= mol 将数据代入公式,得:
Et=
7.(多元酸和混合酸:Et=
用 0.10 molHCl 滴定 0.10 mol 甲胺与 0.10 mol 吡啶混合溶液中的甲胺,已知滴定终点 的 pH 比化学计量点的 pH 高 0.5 个单位,计算滴定终点误差。 解:根据题意,,查表得,甲胺与吡啶的解离常数分别为 4.2
数。
计算题
1.矿石中含铁量的测定结果 w(Fe)/%为 48.42、48.46、48.44%,计算置信度 95% 时总体均值μ的置信区间。与标准值 48.57%是否有显著差异?
解:(1)
当 P=0.95
(2)t=查表 P=0.95、f=2 时,
∵t 所以与有显著差异。
2.测定试样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5 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34.82、35.01、 35.08、35.19 和 34.96。(1)经统计处理后的测定结果如何表示(报告 n,和 s)?(2)计算 P=0.95 时的置信区间。 解:(1)n=5. (2)当 P=0.95 时,)%
解:已知 T=65.6% 由 A=lg 由 A=
=1.02 所以 mg/ml
10.用光度法测量试样中微量铜的含量,六次测定结果分别为 0.21%、0.23%、 0.24%、0.25%、0.24%、0.25%,试计算单次测定的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 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及极差。 解:先求平均值: =0.24% 单次测定的偏差分别为:
基准物质或另一种标准之间的反应来确定其准确浓度,这一操作过程称为标
定。③化学计量点:当滴入的标准溶液与被测定的物质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
关系完全反 为止,称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④滴定终点:滴定进行至指示
剂的颜色发生突变时而终,此时称为滴定终点。⑤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
学计量点往往并不相同,由此引起测定结果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又称滴定
法去除?
答: 作用原理:利用指示剂本身颜色与金属指示剂和金属离子络合物颜色不
同来确定终点。封闭现象:某些金属离子与指示剂形成的络合物较其与 EDTA
的络合物更稳定,导致 EDTA 不能发生正常的显色反应。去除的方法:如果是
被测离子导致的封闭,应选择更适宜的指示剂;如果是由共存的其它金属离
子导致的封闭,则应采取适当的掩蔽剂掩蔽干扰离子的影响。
设和分别为较强和较弱的碱,和为它们的解离常数。按上述方法可推得其终点 误差计算式为
Et=
8.已知:lg;,pH=5 时,lg,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滴定 pP,钢样 0.6567g 溶解后在容量 瓶中配成 100ml 溶液。分取 25.00ml 该溶液于 50ml 容量瓶中,其中的氧化成后,稀 释定容。然后在处,用 b=2cm 的比色皿测得 A=0.650。已知,计算钢样中 Mn 的质量分 数(%)。
9. 写出以为基准试剂标定 NaOH 溶液的浓度的计算公式。若基准试剂因保存不 当而部分风化对标定结果有何影响?用此 NaOH 溶液测定某有机酸的摩尔质 量时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答:计算公式,基准物质因保存不当而部分风化,失去部分水分,其摩尔质量 小于 M(,但在计算时,还用 M(,导致计算结果偏低。用此 NaOH 溶液测定 某有机酸的摩尔质量时,测定结果偏大。
化。选择依据:凡是变色点的 pH 处于滴定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都可以用来
指示滴定的终点,这是指示剂的选择依据。
4. 解释以下名词术语:标准溶液(滴定剂),标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
滴定误差。
答:①标准溶液(滴定剂):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②标定:将不具备基
准物质条件的这类物质配制成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利用该物质与某
3. 简述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依据是什么?
答:变色原理:酸碱指示剂是一些有机弱酸或弱碱。这些弱酸或弱碱与其共
轭碱或共轭酸具有不同的颜色。共轭酸碱对之间存在一个酸碱平衡,平衡式
中存在 H+或 OH– ,所以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是和溶液的 pH 值有关的,当溶
液 pH 变化时,共轭酸碱对的浓度发生相对变化,从而导致溶液颜色发生变
mol
∴pH=14-lg=14-7.75=6.25
即化学计量点前 0.1%pH 为 6.25。
(3)计量点后,HCl 过量,pH 由 HCl 决定。
0.1=5.0
∴pH=-lg 故化学突跃从 pH6.25~4.30,所以选( )作为指示剂。
4.用 0.2000 molNaOH 溶液滴定 20.00mL0.2000 mol 一元弱酸 Hac(p)溶液时。 (1)计量点的 pH 为多少?(2)计量点附的滴定突跃为多少?(3)选用何 种指示剂? 解:(1)NaOH+Hac=NaAc+ 达计量点
3.计算用 0.10mol 溶液滴定 20.00mol(p)溶液时。(1)计量点时溶液的 pH;(2) 计量点前 0.1%相对误差时溶液的 pH;(3)选择哪种指示剂。
解:(1)。反应达计量点后,
∴溶液中 mol 已知 p
由p
得:
∴有
pH=-lg ∴化学计量点时的 pH=5.28.
(2)计量点前 0.1%
误差。
5. 在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前,为什么要进行预氧化或预还原处理?预处理时对所
用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有哪些要求?
答:进行预处理的原因:为了能成功的完成氧化还原滴定。要求:(1) 反应
进行完全而且速度要快;(2) 反应应该具有一定的选择性。(3) 过量的氧
化剂或还原剂应易于除去。
6. 简述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什么是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可采用什么方
14. 在统计学上,把在一定概率下,以测定值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在内的可靠 范围,称为,这个概率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