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节选)

合集下载

《三字经》(节选)

《三字经》(节选)
书。 他就 抓 些萤 火 虫放在 网袋 中 , 用 一闪 一 闪的微 弱 萤 利 光来读 书。另外 一位名 n  ̄ 康 , 到夜晚 时 , ql 每 , 就利 用雪地 上
的反光 来读书 。这就 是成 语“ 囊萤映 雪 ” 的来 源 。他们家 虽 穷 。 并没 有停止 学 习。 却 3 负薪 。 . 如 如挂 角 。身 虽劳 . 卓 。 犹苦 汉朝 人 朱买臣 , 境贫 寒 , 家 以砍 柴 为生 , 常常 利用 砍 却
锥 子 刺 自己的大腿 (股 ” 这 里指 “ 腿 ” , 醒 自己 不能 “ 在 大 )提 懈怠。 这就 是成 语“ 梁刺股 ” 悬 的来源 。 们 不是别人 教的 , 他 全凭 自己的勤 奋 。
2 . 如曩萤 , 如映雪。家虽贫 , 学不辍。
晋 朝时 的车 胤 (t)由于 家 中贫苦 , 钱买 油 点灯 读 y , n 无
柴 的间 隙读 书 , 次背 柴 回家 的路 上 , 每 都是 一 路边 走边 背
口 I

【 释】 注
1 . 头悬粱 , 锥刺股 。彼不 教 , 自勤苦 。 晋朝人 孙敬 , 奋好 学 . 勤 每天 读 书都读 到 很晚 , 了避 为 免打 瞌睡 , 于是在 头发 上绑 了绳子 , 悬挂在 头 顶的 本梁 上 , 当他打瞌 睡 时 , 绳子 扯动 头发 , 会痛醒 , 继 续 学习 。战 就 再 国时 的苏秦 , 愤勤 学 , 当他 疲 倦昏 昏欲 睡的 时候 , 用 发 每 就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经典与阅读(三字经节选)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经典与阅读(三字经节选)

三字经节选(一)Zhào zhōng lìng dúlǔlùn 赵中令,读鲁论。

bǐjìshìxuéqiěqín 彼既仕,学且勤。

(二)pīpúbiān xiāo zhújiǎn 披蒲编,削竹简。

bǐwúshūqiězhīmiǎn 彼无书,且知勉。

(三)tóu xuán liáng zhuīcìgǔ头悬梁,锥刺股。

bǐbújiào zìqín kǔ彼不教,自勤苦。

(四)rú náng yíng rú yìng xuě如囊萤,如映雪。

jiā suīpín xuébú chuò家虽贫,学不辍。

(五)rúfùxīn rúguàjiǎo 如负薪,如挂角。

shēn suīláo yóu kǔzhuó身虽劳,犹苦卓。

(六)sūlǎo quán èr shíqī苏老泉,二十七。

shǐfāfèn dúshūjí始发奋,读书籍。

bǐjìlǎo yóu huǐchí彼既老,犹悔迟。

ěr xiǎo shēng yízǎo sī尔小生,宜早思。

(七)bǐjìchéng zhòng chēng yì彼既成,众称异。

ěr xiǎo shēng yílìzhì尔小生,宜立志。

(八)yíng bāsuìnéng yǒng shī莹八岁,能咏诗。

mì qī suì néng fù qí泌七岁,能赋棋。

三字经节选四

三字经节选四

三字经节选四
三字经节选四的内容如下: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如下:
1.“养不教,父之过”:如果父母只抚养子女而不注重教育,那
就是父母的过错。

2.“教不严,师之惰”:如果老师教育学生不严格,那就是老师
的懒惰。

3.“子不学,非所宜”: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4.“幼不学,老何为”: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
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5.“玉不琢,不成器”: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6.“人不学,不知义”: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
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7.“为人子,方少时”: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
友。

8.“亲师友,习礼仪”: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
礼节和知识。

一年级《三字经》背诵内容节选

一年级《三字经》背诵内容节选

一年级三字经rén zhīchū,xìng běn shàn。

人之初,性本善。

xìng xiāng jìn,xí xiāng yu ǎn。

性相近,习相远。

gǒu bújiào,xìng nǎi qiān。

苟不教,性乃迁。

jiào zhīdào,guìyǐzhuān。

教之道,贵以专。

xīmèng mǔ,zélín chǔ。

昔孟母,择邻处。

zǐbùxué,duàn jīzhù。

子不学,断机杼。

dòu yān shān,yǒu yìfāng。

窦燕山,有义方。

jiào wǔzǐ,míng jùyáng。

教五子,名俱扬。

yǎng bújiào,fùzhīguò。

养不教,父之过。

jiào bùyán,shīzhīduò。

教不严,师之惰。

zǐbùxué,fēi suǒyí。

子不学,非所宜。

yòu bùxué,lǎo héwéi。

幼不学,老何为。

yùbùzhuó,bùchéng qì。

玉不琢,不成器。

rén bùxué,bùzhīyì。

人不学,不知义。

wèi rén zǐ,fāng shào shí。

为人子,方少时。

qīn shīyǒu,xílǐyí,亲师友,习礼仪,xiāng jiǔlíng,néng wēn xí。

三字经节选2

三字经节选2

三字经节选2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以上是三字经节选 2,共 372 字,涵盖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责任、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以及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读物,被广泛传颂和教育。

三字经节选二年级下册

三字经节选二年级下册

三字经节选二年级下册三字经节选二年级下册一、仁孝忠信节选仁者爱人,孝者敬亲,忠者忠于国家,信者诚实守信。

这是我们中国古代儿童必须要学习的四个基本品质,它们被称为是社会道德的基石。

仁者爱人,就是要善待他人。

我们要懂得尊重他人,没有人比我们更优秀,我们也不能看低他人。

我们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孝者敬亲,即是尊敬父母。

我们要对父母心存敬意,孝顺他们。

无论是在言语上,还是在行动上,都要尽力让父母快乐。

父母是我们的恩人,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要用行动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忠者忠于国家,就是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我们要尊重国家的法律,遵守社会的规范,努力学习知识,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崛起做出贡献。

作为未来的公民,我们要明白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做到真正的忠于国家。

信者诚实守信,诚实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我们要讲信用,言行一致,兑现自己的承诺。

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同时也是为了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赢得成功。

总之,仁、孝、忠、信是我们古代圣贤所倡导的美德,也是每个儿童必须要孜孜不倦去追求和培养的。

通过坚持这些美德,我们能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二、智勇和谦节选智者善思考,勇者敢于担当,和谦者虚心学习。

这是我们中国古代儿童必须要学习的三个品质,它们是成为一名优秀人才的关键。

智者善思考,就是要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

当我们遇到困难或挑战时,不要急于放弃,而是要冷静分析,深入思考,寻找解决办法。

通过善于思考,我们能够不断克服困难,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为他人解决问题提供帮助。

勇者敢于担当,就是要敢于承担起责任。

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退缩,而是要勇敢地面对。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勇敢地迎接挑战。

只有敢于担当,我们才能在成长中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价值。

和谦者虚心学习,是指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心态。

三字经(节选)

三字经(节选)

《三字经》节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三字经》节选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三字经》节选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三字经》节选昔孟母,择邻处(chǔ),子不学,断机杼(zhù)。

窦(dòu)燕(yān)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1 吃水不忘挖井人( 精读课文 )1.认识“吃、忘”等 13 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 2 个偏旁;会写“吃、叫、主、江、住、没、以”等 7 个字和“横折弯”1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2 课时第一课时1.认识“吃、忘”等 13 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 2 个偏旁;会写“吃、叫、主、江、住、没、以”等 7 个字和“横折弯”1 个笔画。

( 重点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 重点 )小学课件资源导入新课教师口述:有一口井,它旁边的石碑上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这口井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来看看吧!相关介绍毛泽东,湖南湘潭人。

1893 年 12 月 26 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他还是诗人、书法家。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初读课文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1)会读生字。

吃(chī)忘(wàng)井(jǐng)村(cūn)叫(jiào)毛(máo)主(zhǔ)席(xí)乡(xiāng)亲(qīn)战(zhàn)士(shì)面(miàn)认读指导:“吃、主、战、士”是翘舌音,读音分别是“chī、zhǔ 、zhàn、shì”;“乡”是后鼻音,读音是“xiāng”。

(2)会写生字,并组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三字经》(节选)良乡二小史秀艳一、教材内容分析:《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

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教学重点:理解字、词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给课文正确的划分层次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和事例,从中吸取对自己的成长有益的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

4、体会文章的结构特点,自编校园《三字经》。

三、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字典以及课外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时初步养成了做批注的好习惯。

会小组合作学习,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四、教学方式设计:这篇课文的篇幅虽然不长,但由于是古文学生不易理解课文内容。

因此,教学本课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简介《三字经》的内容及特点。

请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说说他们了解《三字经》的情况,会背的还可以让他们背一背,引发学习本课的兴趣。

五、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会讲解其中的小故事。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先学习什么呢?对,是汉语拼音。

古时候的孩子们刚上学时首先要学习的却不是拼音,而是几本蒙书,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三字经》。

(出示课件)(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宏观上对《三字经》进行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读古文: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怎么读好古文,同时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

)4、学生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熟读课文是理解古文内容的前提,所以在初读时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通读课文。

)(三)熟读课文。

1、对照课文注释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

2、指名读课文。

3、指名说说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4、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的小故事。

《孟母三千》、《孟母断机》、《五子登科》、《黄香孝亲》、《孔融让梨》。

(四)自学本课生字。

1、学生练习书写本课生字。

重点书写:“杼”、“窦”、“惰”、“琢”。

①强调字形:“乃”要先写右边的“横折折折钩”,再写左边的“撇”。

“杼”不要多写一笔,把右边的“予”写成“矛盾”的“矛”。

“琢”不要少写右边的“点”。

“窦”是上下结构的字,注意观察字的整体形状,把上下两部分都写得扁一点、宽一些,才能把字写得规范、端正。

②学生练习书写。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字形,都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不管是不是巧妙的方法,只要孩子去思考了,得出来的就一定是具有个性化的结论。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到《三字经》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入门之书,它从问世起,以其难以比拟的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并且早已走出中国,传向世界。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和事例,从中吸取对自己的成长有益的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文章的结构特点,自编校园《三字经》。

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三字经》这篇课文,并了解了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都告诉了我们什么?生:学生读文→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告诉我们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过渡:课文都向我们讲述了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

过渡:以前我们学习过一些古诗文,今天我们就用已经掌握的方法来学习《三字经》这篇课文。

三、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1过渡:同学们学得特别认真,完成自学的同学可以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你的学习体会,互相启发,互相借鉴,这对我们的学习非常有益。

2、小组合作交流。

四、集体汇报。

过渡: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学、交流,一定有很多的想法,想和同学们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第一行好吗?(出示课件)↓(一)教:(集体学习第一句)(出示课件)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过渡:请你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句话的。

在理解的过程中你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

指名汇报:1、理解字意。

性:性格。

习:接受的影响。

相近:相同、相似。

相远:差别大。

2、理解句子的意思。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别。

(启示: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谈感受,读句子。

过渡:说的这么好,你能试着背一背这行话吗?(指导学生背诵第一句话)师小结:再读这句话体会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些道理我们说了半天,而课文只用了12个字就概括出来了,看语言多简练呀!这是古文的一大特点。

)接着谈(二)扶(学生汇报2——5行)第二层:怎样教(从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来讲)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1、理解字意。

苟:如果。

迁:迁移,变化。

道:规律。

专:专心,专心致志。

(渗透组词的方法)2、理解句子的意思。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3、谈感受,读句子。

4、指导背诵。

(你能试着把这句话背下来吗?)过渡:文中的哪个故事就说了这个道理?快读读课文找一找。

(重点指导朗读)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1、理解字意。

昔:先前,从前。

择邻处:选择邻居而安家。

机杼:织布机上的梭子。

2、理解句子的意思。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弄断织布机上的梭子来教育孟子。

启示: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3、指导朗读。

过渡:孟子的母亲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不惜一切代价曾经三次搬家,为了能使孟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果断地弄断织布机上的梭子来教育孟子学习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多么伟大的母亲呀,假如此时此刻孟母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怎样赞美她。

(重点指导朗读)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1、理解字意。

义方:好的教育方法。

名俱扬:都声名远扬。

2、理解句子的意思。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启示: 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

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3、指导朗读。

过渡:窦燕山正是有好的教育方法,五个儿子都声名远扬,多么让人自豪呀。

(教师范读)→你们再来读一读。

过渡:假如不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会怎样?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指导学生结合字意理解句子的意思。

父:父母。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启示: 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渗透分层:过渡:请同学们把2——5行再读一读或背一背,说一说这几行都是针对谁讲的?(生自由发言→你能把你说的话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板书:(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进行板书)→教子有方过渡:家长应该教子有方,那么作为小孩子你们应该怎样做呢?(三)放(学生汇报6——10句话)第三层:怎样学1、(重点指导朗读)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子:你(指孩子)。

非所宜:是不应该的。

老何为: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启示: 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引导学生想象)过渡:想象一下,如果你们什么都不会,长大了会怎么样?(指名自由发言)是啊,“幼不学,老何为?”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发言→指导朗读。

2、小组汇报以下两句。

(跟大家说说你们是怎样合作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启示: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启示: 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过渡:课文介绍了哪些相关的小故事呢?赶快到文中去找一找。

3、学生自读自悟。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所当执:(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启示: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

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宜先知:(弟弟对于兄长)应该先懂得这个道理。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启示: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

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渗透分层:过渡:请同学们再把6——10句话读一读或背一背,想一想又是说给谁听的。

(生自由发言,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

)板书:学习礼仪(指板书)小结:课文仅仅用了10行就对为人父如何教子有方,为人子如何学习礼仪,说得清楚明白,可以说是言简意赅。

这是古文的一大特点。

4、体会“子”字的用法(课件出示四句话)过渡:请同学们读读这四句话,你有什么发现?每个“子”字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子”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