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840语文教学论2020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安徽师范大学840语文教学论2020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语文教学论试卷

2011年春语文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A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正在兴起和建设中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科,它是以 ____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________ ,书面为文。 3.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________,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_______________,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作文能力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 7.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______,______三个维度。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不属于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是() A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B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C社会需要。 D教育领导者的个人偏好。 2.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引入,介入和()阶段. A准备B思考C展开D结束 3.下列哪一项不是考试的主要功能是() A促进学习B选择C排名次D反馈 4.《义务大纲》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 A 2500个 B 3500个 C 4500 D 5500 5.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 A典型讲评B综合讲评C专题讲评D重点讲评 6.下列哪一项不是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A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B容易组织和管理 C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互相配合 D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

杭师大840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84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2010 一、概念理解〔掙题5分.展对分) 1 .涪丈谍程件质 2. 谄文课取槪谏 3?语立常养 4. 谱文站咄如识 ,语文基木確力 二简姿何浮f毎题肚分.共32分) 1. 如何理解语丈课外的人文性特点* 2- 如何理喟诩文课和的实觀性特点? 3- 为什么说“教师是于打詁功的引导者和组织#- ? 4. 为什么袈“枳槪侣导自卞*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H 刘題论述(毎跑14分’展药分) 1. (全日制义务抜育语文谍稈标准》(宝验稿)右广课稈件质与地悅"中说*语文课程屁致力于学宅谱文盍养的形战与狡展"语文盍养是学牛学好比他课程的屋础.也是于朱分仰发展和终身am的医础。语文课秤飾多車血龍和奠罐作用,决定了它從扎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单:聲地也?”你对这段话如何理解? L 中诩文课杆标幷》<s?t)在??课sttM*中说■高中语文?s 应竝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索养,硬学生具有较価的谣文应用能力和疋的语文w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艮好的思他道懐索质和科步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育个件的发展奠立菇础严你对这啓话如何理翔? P冬教例分析(65 2011 、概念斛薛(毎总U外,汁列仆〉 1. 语文凰用 询丈谀程n质 4活文课捏憐询I 5. 科文课科:评愉 八輕点回袴(蒔宼10。?计阳分〉 L为什么说円语丈素券是学生学好K也谍程的堪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f內蛊础“? 2. 为什么说會学生挺谱文学习的〕:人”、円教师址子习活动的ill諛荷和引导者” T 3. 为什么说“谀文咪丘还应踪慮汉语占立字的轉点对识字写字七阅法写作、口语交麻和学化思绅发恋需方而的出财?孔教学中尤我更巫觇堵养口好的诱客和整悴把握的能护T :一、问題论述「埒範20分,计40井〕 J. {全日制叉务校育语文课程标瞬f实验稿心在“裁学建1'fS岀「'学生生廻、心理以及诺存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门的规律,应读很据不 话OOZl J *2率汉?埠越團石9幕1!相ifr於购苹誉由ctk '魂艇爲斯耳闿MfflhfciW附罢(#?V)出占间輩“M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 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被称为学生识字的拐棍的是 A.汉语拼音B.字典 C.独体字D.汉字的偏旁部首 2.我国颁布的第—个课程纲要是 A.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B.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 C.全国教育联合会刊布的《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 D.中央苏区颁布的《小学课程教则大纲》 3.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始,分别介绍了天地、历史、修身、处世、务农、读书、饮食等内容的蒙学读本是A.《千家诗》B.《千字文》 C.《三字经》D.《百家姓》 4.被认为是1927年至1937年间水平最高的国语教科书是 A.《国语新读本》B.《小学国语读本》 C.《复兴国语教科书》D.《开明国语课本》 5.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A.课外阅读B.课堂教学 C.读写结合D.听说结合 6.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识字B.写字 C.阅读D.写作 7.学生初步掌握字义的工具是

A.汉语拼音B.汉字的笔画、笔顺 C.汉字的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D.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8.一位小学生在以“一个爱劳动的同学”为题写作时,几句话表扬这位同学爱劳动,几句话说他热心帮助同学,再几句话赞扬他不自满。这位小学生在作文中犯的毛病是 A.中心不明确B.遣词造句不准确 C.布局能力差D.立意不新颖 9.最基本的表达能力是 A.准确审题的能力B.布局谋篇的能力 C.恰当选材的能力D.准确遣词造句的能力 10.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小学第二、三学段即三至六年级的写作教学目标和内容是 A.写话B.习作 C.写作D.作文 11.在听清语音、理解语义的基础上,对讲话内容、语言的评价和判断的能力是 A.注意力B.理解力 C.辨析力D.记忆力 12.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的本质区别在于 A.生动性B.随机性 C.综合性D.交际互动 13.通过对语文学习的课堂笔记、作业、日记、作文等进行分析研究,了解评估对象情况的评估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 C.测验法D.资料分析法 14.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多运用 A.口头考试B.书面考试 C.实践性考试D.考查 15.创造出“情境教育”的是 A.李吉林B.霍懋征 C.袁瑢D.斯霞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6.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主要特征有 A.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 B.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 C.面向全体学生,适度降低了语文教学要求 D.调整大纲结构,增加“课外活动”一章 E:吸收教学改革的新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前进 17.1923年刊布的《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中规定,国语教学内容包括

《小学语文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大课程——小教学观”认为()。 A.课程不仅包含教学活动,还包含丰富的内容,课程是内容与过程的统一 B. 课程与教学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内容与指涉对象 C. 课程只是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对象,即教学内容 D. 教学活动的外延相对而言宽广地多 2.下列不属于“语言文化”说的观点的是()。 A.语言学习、语文课程离不开文化的学习,人的语言能力中包含着一定的文化素质 B. 语言与文化构成了一个民族存在的象征,语言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才是语言的实质性内容 C.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文学教学,语言只是文学的内容与实质而已 D.语文教学应该是“语文教育”,是一种“大语文观” 3. 教会学生规范、准确、流畅、流利地与人交流,教会学生善于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立场与感情,是小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A.基本语文知识学习 B. 基本语言能力训练 C. 语言思维能力训练 D. 基本人文素养教育 4. 有效教学的核心构成要素是()。 A.教学目标 B. 教学方式 C. 教学评价 D. 教学效果 5. 我国现行《大纲》或《标准》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确定为()字左右。 A. 1700 B. 2000 C. 2500 D.3000 6. 以下哪一项不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A.语文化 B. 一体化 C. 整合化 D. 简单化 7.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的创造的教学进程设计策略是()。 A. 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 B.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 C. 自学──辅导式教学设计 D.范例式教学设计 8.下列哪项不是立体多维的知识结构?() A. 教什么的知识 B. 教给谁的指使 C. 如何教的知识 D. 工具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 9.小学生口语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 A. 听话能力 B. 说话能力 C. 表达方式的选择 D. 表达愿望与信心 10.某教师就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节目中所涉及的话题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这种教学法是()。 A. 教学内容延伸法 B.看图说话法 C. 主题会话法 D.情景创设法 11.狭义上讲,小学语文教材是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样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样例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填空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正在兴起和建设中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科,它是以 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 2.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 、 。 3.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 、 、 和 系统。 4.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成力的要素是 、 、 、 。 5.《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 ,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中,“三主”是指 、 、 。 7.作文能力一般由 能力和 能力构成。 二、名词解释 1.语文课程目标 2.阅读教学技能 3.情景作文训练 4.课文复述 三、判断 1.从占居优势的倾向来说,语文课是属于抽象型学科。( ) 2.听说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训练听说能力,而且包括训练听说的态度。( ) 3.“讲授”的方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 4.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 5.单元教学过程包括以下阶段:起领,教读,自读,总结和测试。( ) 6.提问的方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 7.光学媒体的特点是能同时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两方面的信息。( ) 8.作文评改应一分为二,以鼓励为主,要少就多改。( ) 装 订 线

9.根据考试的目的和用途,考试可以分为学业考试、水平考试、个别考试。 10.备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备教材,二是备教法。( ) 四、选择 (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多选或少选答案均不得分) 1.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是( ) A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B 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C 社会需要。 D 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 ) A 引入 B 介入 C 展开 D 结束 3.考试的主要功能是( ) A 促进学习 B 选择 C 排名次 D 反馈 4.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分为( ) A 语法修辞知识 B 文学知识 C 文体知识 D 读写听说知识 5.《义务大纲》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 ) A2500个 B3500个 C4500 D5500 6.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 ) A 典型讲评 B 综合讲评 C 专题讲评 D 重点讲评 7.教师的语文专业修养是( ) A 现代汉语修养 B 古代汉语修养 C 文章和文学修养 D 语文教育史修养 8.语文课外活的特点是( ) A 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B 容易组织和管理 C 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互相配合 D 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 9.《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作文每学期的最少次数是( ) A6次 B8次 C10次 D12次 五、简答 1.阅读教学的导入有哪些类型? 2.魏书生课堂“六步教学法” 3.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方式方法。 装 订 线 装 订 线

【自考真题】最新全国2018年4月自考小学语文教学论考试真题含参考答案(自考必备)

全国2018年4月自考小学语文教学论考试真题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宇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我国小学语文成为一门学的时间是 A.清朝末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2、规定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标准I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育法 3、二十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国民政府水平最高的国语教科书是 A.沈百英、沈秉廉主编《复兴国语教科书》 B.叶圣陶主编《开明国语课本》

C.朱文叔、吕伯攸主编《小学国语读本》 D.吴研因主编《国语新读本》 4、体现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反映过程的是 A.观察 B.理解 C.表述 D.思维 5、下列不属于张志公先生强调的学好语文“三道关口”的是 A.字关 B.词关 C.句关 D.篇章关 6、先秦时期通用的识字教材是 A.《仓颉篇》 B.《爰历篇》 C.《博学篇》 D.《史籀篇》 7、下列不属于确定阅读教学目标依据的是 A.语文课程标准 B.语文教材 C.课程进度 D.学生实际水平和要求 8、关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初步学会默读,并开始学习略读是在 A.低年级 B.中年级 C.高年级 D.大学 9、用书面语言来表达指的是 A.写作 B.阅读 C.听话 D.说话 10、听话能力的前提是 A.语言的理解力 B.集中的注意力

2015年92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答案

广州大学 92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答案 (2015年) 广州大学研究生学长‐‐在风中静止 如能为您考研献上一份力,将是我们的无上光荣。

2015年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答案 一、 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受制于语文教学目的,反映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折射时代对阅读教学的规范要求,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可变性等特点。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理念主要有下列几点: 一、语文课程阅读教学要注重文本语言的品味。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仔细咀嚼、推敲语言,品味语言,让学生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特别要重视引导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品评词语、感悟语言的魅力。 二、语文课程阅读教学要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阅读教学必须尊重“整体‐局部‐整体”阅读规律,尊重文本的整体性,重视文本的结构效应,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阅读教学过程应通过对文本不同层面的分析与理解,达到整体把握文本的目标。同时,在阅读中还要做到“知人论世”,关注作品背后的知识,从而客观地、整体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要关注阅读教学中的多种对话关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强调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鼓励学生对阅读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多重对话关系中,要准确定位师生角色和教师的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起着向导作用,学生在阅读中则占主体地位。 四、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 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加深理解和关务,享受审美乐趣。培养学如能为您考研献上一份力,将是我们的无上光荣。

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五、要注意随文讲解语文基础知识。语文知识教学是语文课程性质(工具性)的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既能帮助理解课文,又能提高语文知识传授的有效性。 六、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两个“课标”都对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了建议,主要为一下几项: 1.语文教科书应具有鲜明地时代性。语文教科书要体现时代特点 和现代意识,显示出新思维、新感受。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如能为您考研献上一份力,将是我们的无上光荣。

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卷1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表现为三个基本特点: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中国古代的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总结先秦的教育经验。 3.1902年8月15日,清政府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这是中国历史上由政府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4.语文单独设科始于1904年,它的第一个正式名称是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他主张“教育即生活”。 — 6. 语文的教学目标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7.语文课程的性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统一。 年张志公发表__________一文,发展了“工具说”理论,更深刻的阐述了语文学科的根本性质。 以“六步”教学法著名。 10.说课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新大纲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倡导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学习 方式。 12.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要求学生认识___________个左右常用汉字。 ¥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语文教学以_____经学典籍为主体。 A.墨家 B.法家 C. 儒家 D.道家 2.语文课程现象的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中不包括_____。 A.物质性 B.活动性 C.关系性 D.环境性 3.《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的____的形成与发展。 A.语文素养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质 D.语文知识和能力 是我国当代语文教学“情感派”的代表。 ^ A.于漪 B.钱梦龙 C.洪镇涛 D.魏书生 5.夸美纽斯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的教育学著作是______。 A.《教学论》 B.《大教学论》 C.《中学教学论》 D.《教学论稿》 6.语文新课程把“听”和“说”两个教学系列和在一起,改称为_____。 A.口头语言 B.口语表达 C.口语训练 D.口语交际 7.语文新课程把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写作叫做____。 A.习作 B.写话 C.写作 D.创作 ? 8.美国教育学家提出____的教学法。 A.自学法 B.教授法 C.做中学 D.讨论法 9.精读和略读是____提出来的。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填空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特点包括、和语文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 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和作业系统。 3.建国以来有以下这些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钱梦龙的、魏书生老师的 李吉林老师的等等。 4.编写语文教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和________等等 5.中学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是从四个方面加以设计的,包 括、、、等内容。 6.语文教学评价具有导向、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7.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 8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三百千”分别是()、()、(),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9.《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是的 重要组成部分。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0. 教师素质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结构和。

二、选择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多选或少选答案均 不得分) 1.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是() A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B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C社会需要。 D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 A引入B介入C展开D结束 3.考试的主要功能是() A促进学习B选择C排名次D反馈 4.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分为() A语法修辞知识B文学知识 C文体知识D读写听说知识 5.《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 A 2500个 B 3500个 C 4500 D 5500

《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一 练习题第一套 一、论述 1.试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关系。 2.谈一谈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施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3.举例谈谈你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对话关系的理解。 二、案例分析 《花未眠》教学设计(摘录) 江苏省侯集高级中学李莉 (一)导入课程 同学们学过也阅读过许多散文,能否给散文分类,举个例子? 板书:叙事散文《背影》 写景散文《荷塘月色》 师: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类别的散文——说理散文《花未眠》 (板书)作者:川端康成 …… 二、编写教案(共40分)《发问的精神》 练习题第二套 一、论述题 1.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程目标从哪三个维度来设计,这种设计思路与以往语文教学大纲中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在理念上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之。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语文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应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 3.为什么要提倡研究性学习,谈一谈你的理解。 二、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面的案例,试从新课标的角度进行评析这堂课: 杜甫《登高》教学实录 江苏省常熟市碧溪中学周卫鸽 【教学课的缘起】:在与学生一起讨论写秋的古代诗句时,学生举了好多有关秋的诗词名句。从唐代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到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特别有同学提到了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句,可以说同学们已不仅仅是从写景体现秋季来回答问题,而是大多从秋所蕴涵的感情色彩角度来展开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我便萌生了上一节《登高》课堂探究讨论课的想法,借此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诗歌所表现的意图与思想情感,能够既感受到诗歌的形象性,更能领会诗歌思想蕴涵的深刻性,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识,汲取古诗丰富的营养,为学生课外阅读古诗奠定基础,提高欣赏品位。 导入: …… 三、编写教案《江城子.密州出猎》 《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二 练习题第三套 一、论述题 1.试分析综合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异同。 2.如何看待多媒体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把握。 3.什么是语文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案例分析题 下面是法国2001年高中毕业会考作文题。法国高中三年级分文、理、经济三科,每科均出三题,考生可以选作一题。 高三文科: (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能否说“所有权力都伴随着暴力”? (3)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 高三理科: (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物理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

《物理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 2015年10月

一、考试课程说明: 《物理教学论》课程是面向物理师范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是一门由物理科学、教育科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科学课程。该课程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研究和指导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其宗旨是力求理论与实际结合,针对中学物理新课程及其改革的教学实际,对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学物理教材、中学物理教学方法等进行研究和探讨,使学生能够掌握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为将来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以建构主义理论及多元智能学习理论为基础,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基于案例分析的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学习模式,旨在有效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设计的研究能力,促进和引领其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考试用教材:《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阎金铎郭玉英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08 年 2月出版主要参考书目:《现代基础物理教育学》李来政何熊智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出版 三、考试要求说明: 1、考生要在认真学习教材和参考书的基础上,理解中学物理教学的基 本理论,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原则、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熟悉中 学物理教学的基本过程,并能够针对不同的课型,有效地的开展备 课和说课。 2、考生要在围绕培养和提升物理教学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学会合理运 用各种教学策略,针对各种课型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 教学实施。通过案例研习,对优秀案例进行评价和反思,以提高自 身的教学设计能力。 3、考生要通过教学评价及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理论及技能的学习,不 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物理课程改革的 形势,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创新意识、热爱教师职业的优 秀师范生。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后习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课程——(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对课程的定义是:“课业及其进程。”广义指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2)一般说来课程至少有两层含义:在广义上,课程指的是一切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而在狭义上课程则专指学校 课程,其基本含义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及其进程。 【常见的课程定义有六种类型:教学科目、教学活动、预期学习结果、社会文化再 生产、社会改造、学习经验】 2、教学——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过程;教学将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特定的 研究对象和任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以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语文课 程与教学问题是指反映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语文课程与教学 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 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在完成认 识对象、揭示规律和指导实践的任务过程中,实现改进课程质量、促进有效教学和提升 学习结果,使学生获得幸福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试论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它以语文课程与教学问 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是指反映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大脑中的、 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1.根据问题的归属分类: (1)有语文课程方面的问题,如: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内容、语文课程资源, 等等; (2)有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如: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 教学,等等; (3)有侧重理论方面的问题,如: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目标、语文课程的 基本理念,等等; (4)有侧重实践方面的问题,如:语文教学设计的优化、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语 文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等。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集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专业: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1) 院、系: 任课教师: 学生己数: 印题份数: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一、名词解释(20分) 1.阅读教学 2.语文教学原则 3.目标教学法 4.中学语文学科测试 5.语文 二、简答题(30分) 1.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手段应注意哪些问题? 2.作文批改的原则是什么? 3.新世纪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目标有哪些? 三、论述题(50分) 1.聊谈你对"语文学习的外延取生涯的外延相等"这句话的懂得. 2.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础理想是什么?你如何对待这些理思和这次课程改造? (本试题共1页,本页为第1页) 教研室主任: 主管教学的院(系)领导: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试题 专业: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 院、系: 任课教师: 学生人数: 印题份数: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一、名词结释(20分) 1.语文 2.文路同一 3.阅读能力 4.语文自学能力 5.作文批语 二、简答题(30分) 1.简述大语文实践. 2.简述钱梦龙的"导读法". 3.语文教学手腕现代化有何意思? 三、论述题(50分) 1.有人说:"语文教学要给学生一个梦".你有何意见? 2.新时期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你击算如何做让自己占有这些素质? (本试题共1页,本页为第1页) 教研室主任: 主管教学的院(系)领导: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试题 专业: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3)

院、系: 任课教师: 学生人数: 印题份数: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一、名词解释(20分) 1.语文 2.文以载道 3.阅读教学 4.作文批语 5.教学原则 二、简答题(30分) 1.简述新的《语文课程尺度》中语文教育的总目标. 2.语文课程资源如何开发与利用? 3.如何理解"自主学习"? 三、论述题(50分) 1.谈新的语文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 2.谈阅读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本试题共1页,本页为第1页) 教研室主任: 主管教学的院(系)领导: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试题 专业: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4) 院、系: 任课教师: 学生人数: 印题份数: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一、名词解释(20分) 1.课堂导入 2.阅读 3.问题教学法 4.思路教学法 5.启发式 二、简答题(30分) 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模块. 4.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 5.作文教学中的育人. 三、论述题(50分) 6.试论新时期语文教师的素质. 7."语文是民族之根"之我睹. (本试题共1页,本页为第1页) 教研室主任: 主管教学的院(系)领导: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试题 专业: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5) 院、系: 任课教师: 学生人数: 印题份数: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物理教学论 考试题库

专题一中学物理课程概述 1.以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为逻辑范畴,可将学校课程分为哪三类? 2.影响学科课程的因素有哪些? 3.请简要阐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 4.中学物理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什么? 5.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的总目标分解为三个维度进行描述,这三个维度分别是? 6.物理课程标准由哪几部分组成? 7.根据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探究的描述,科学探究包含哪些要素? 8.请论述面对新课程改革,物理教师应如何提高自己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专题二高中物理模块课程解读 1.请简要评述高中物理模块课程的整体结构与特点。 2.请谈谈您对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的认识,您认为在共同必修模块的教学中应注重哪些方面? 3.请简述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4.“在课程实施上,朱红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是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请谈谈你对这一基本理念的理解。 专题三中学物理教师专业解读 1.依据《中学物理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知识? 2.依据《中学物理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3.《中学物理教师专业标准》的四条基本理念是什么,你怎么理解? 专题四中学物理主要课型的教与学

1.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主要存在哪几种课型? 2.什么事物理概念?请结合实例天天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程序。 3.什么事物理规律?请结合实例谈谈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程序。 专题五中学物理教科书的编写与使用 1.什么是教科书?中学物理教科书具有哪些功能? 2.请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谈谈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内容。 3.请分析初中物理教科书,归纳总结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中体现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 专题八中学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分析 1.什么是前概念?请结合实例谈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前概念建立科学概念? 2.请举例说明中学物理学习中存在哪些常见的思维障碍?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障碍? 专题九中学物理教研中的说课 1.什么是说课?说课有哪些特点? 2.请结合实例阐述说课的主要内容。 3.说课中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4.请以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写一篇课前说课稿。 专题十二中学物理教师应有的PCK 1.什么是PCK?PCK知识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2.结合实例论述物理教师发展PCK知识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语文教学论试题与答案

语文教学论试题与答案 语文学科教学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与发展。 A(语文素质 B(语文素养 C(语文能力 D(语文知识和能力 2(在我国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是从( )年开始的。 A(1904 B(1919 C(1949 D(1978 4(教学活动中,备课常有要“吃透两头”之说,这两头指的是( )。 A(教材和大纲 B(课程标准和教材 C(教材和学生 D(课程标准和学生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说明培养学生学习( )的重要性。 A(习惯 B(意志 C(兴趣 D(态度 6(提出“读读,讲讲,议议,练练”教学模式的是( ) A(于漪 B(钱梦龙 C(宁鸿彬 D(上海育才中学 7(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 A思想性和文学性的统一B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C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D 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8(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积极倡导( )的学习方式。 A(自主、独立、探究 B(自主、合作、探究 C(独立思考、勇于探究 D(自立、提问、研究 9(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 )年开始的 A(1999 B(2000 C(2001 D(2002 1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是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在课程总目标下,把九年分为( ),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A(小学、初中两个阶段 B(初小、高小、初中三个阶段 C(义务教育一个阶段 D(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 1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 A(2500 B(3500 C(2800 D(3000 1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A(综合性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性学习 D(自主学习 13(语文新课程把一二年级的写作叫( ) A(写作 B(习作 C(写话 D(创作 14(语文新课程把“听”和“说”两个教学系列合在一起,改为( )。 A(口头语言 B(口语训练 C(口语表达 D(口语交际 15(教学目标分类法是美国教育家( )提出来的。 A(布鲁诺 B(布鲁纳 C(布卢姆 D(杜威 16(默读与朗读相比,适应范围更广,速度更快,而且( )。 A更适应与低年级B更有助于培养口头表达能力C(更有助于理解D(更有利于提高对文章的感受能力 17(绝大多数的汉字的字形结构限于( )种。 A(6 B(7 C(8 D(9 18“三、百、千”是我国古代和近代最成功的蒙学教材,它们分别指的是()。A(《唐诗三百首》《千字文》 B(《唐诗三百首》《千家诗》 C(《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 D(《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19(由( )和叶圣陶主编的《语文百八课》是我国现代中学语文教材中,尝试语文教学科学化的不朽之作。 A(夏丏尊 B(吕叔湘 C(王力 D(张志公 20(书信是应用文教学的重点,书信一般包括称呼、正文、结尾、( )和日期5个组成部分。

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2011 一、如何理解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30分) 二、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哪方面的能力?(20分) 三、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有哪些?(30分) 四、试论议论文教学的特点。(20分) 五、请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25分) 六、联系语文教学实际说说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25分) 2012 1、请结合实例,论述在语文教学中文章内容教学是指什么?文章形式又是指什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把文章内容与文章形式结合起来?(30分) 2、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语文的课程资源?(20分) 3、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区别体现在哪些地方?(30分) 4、语文教学中如何摆脱灌输性的教学?(20分) 5、请结合实例,阐述语文教学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25分) 6、当前学生的写作中存在着哪些困难?教师能够给予哪些帮助?(25分) 2013 一、举例说明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文道统一”? 二、用流程图辅以文字说明完整的作文教学的基本流程。 三、说说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有哪些能力? 四、设计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自拟。 五、为初三的学生设计一道巩固性作业、想象性作业、动手能力作业。 2014 一、请你说说语文课程的性质。 二、请你阐述和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内涵 三、老师的评价在作文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你认为当老师在改学生的作文时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如何写评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呢? 四、我们都知道阅读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五、就你在高中时候学到的诗,写一份有关于高中诗歌的教案。 2015 一、结合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先讲理论,后举实例) 二、为高三学生设计一道作文题,要求写出你的设计理念。 三、假如一位初二学生只对数学和体育感兴趣,而对语文不感兴趣,那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提

《语文教学论》专科练习题及答案.docx

《语文教学论》专科练习题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语文教学论》试题及答 案专科 一、填空题 答案1、国文、国语2、① xx年代初④ 1978 3、教师、教材、课堂45、蒙学6、昭明文选、昭明、萧统7、北京语音、北方话、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8、普通话、文化和经济9、编码输入、直接手写输入10、规范文字、注意推广普通话、繁体字和简化字、各行各业、语文 11、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现代化建设12、家庭语文教育、社 会语文教育13、普遍性可行性。14、领会、评价15、 辩证法16、语文学科教育的整体目标;局部目标 高中、职业高中18、中文;英文19、课程的现代化以前将“语文”叫做、等。17、普通 xx 年, 219 世纪末到初叶;②“”新文化运动以后到xx 年代;③xx 年代初期;④年改革开放以后。 3 为中心,以为中心,以为中心。4 国文字产生于_____________之前。我们目前看到的最早的 汉字是距今 __________多年前商代甲骨文。5

《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一种_______________读物。 6___________》,南朝梁 _________太子__________组织文人编订。7、普通话是以 _____________为标准音、以 _____________为基础方言、以___________为语法规范。这是_____________的通用语。 8、从 _____________是否普及可以测知现代语文教育是否发达;从现代语文教育是否发达,可以测知 _____________ 是落后还是先进。 9、在计算机普遍使用的今天,汉字不仅可以 ___________计算机,而且可以_____________计算机。 10 、要想广泛采用现代化手段就必须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处理 ____________ 的关系。对 ______________ 进行这方面的 __________教育。 11、搞好语文教育对于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素质,推动 _____________具有重大的作用。 12 、语文教育 系统的三个子系统是:、、学校语文教育。 13、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重要特征包括:学科规定性、 范围、阶段预期性、实施。14 、布卢姆编著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目标层次分为:知识、、运用、分析、综合、六个层次。15 、古希腊“智者派”创立的三艺——文法、修辞学、,实际是宽泛意义上的语文课程。

考研中学物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效应“,是指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性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现象,正如日月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的一种光环作用。 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他们纳入到头脑中原有图式之,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顺应:指有机体调节自己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性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和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环境。 绪论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交叉学科。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三个阶段:物理教学法;物理教学论;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中学物理教学目标 物理学:是探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基础学科。 第一节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中学物理课程的总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科学素养概述 (名)科学素质:指一个人对于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容中国科学素质的定义: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 (1)科学知识与技能 (2)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4)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4、《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具体目标。 二.物理课程对提高科学素养的作用 三.中学物理课程目标 1. 中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每门学科的目的、任务而编写 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各学科教学均以教学大纲为依 据。 第二节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目标(简) 一、学习最基础的物理知识并了解其应用,掌握初步的实验技能,初步认识物理学及其与技术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经历观察物理现象、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等学习过程,学习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