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合集下载

经济增长理论与论证经济发展的思路概括

经济增长理论与论证经济发展的思路概括

pproach 1 : tep 1 : I S K, S s Y K=s Y
tep 2 : CapitalOut put .ratio K K Y Y
K Y tep 3 : S ince K s Y , and K
对哈罗资需要具备很多条件:
(1)发展中国家往往存在着制度缺陷;
(2)缺少投资所需的物质资本品、原材料以及关键 的技术、而且由于外汇短缺也不可能都靠进口来 解决;
(3)社会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电力等)十分落后,对投 资造成了重大的障碍。
★这个模型是建立在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定上的。 实际上,随着经济发展,资本-产出比不可能不变。
yt
Pt
g * the rate of per capita .growth ,
n the rate of population .growth , we .get
( 1 g *)( 1 n ) ( 1 ) s , s ( 1 g *)( 1 n ) ( 1 ) ( 3 .6 )
P ( t ), 得,
Y t1 (1 ) Y t s Y t
Pt
Pt
Pt


y
t1

Pt1 Pt

(1 ) y t
syt.
两边同时除以


y
t 得,
y t1 yt
Pt1 Pt

(1 )
s
Note that y t 1 1 g *, and P t 1 1 n ,
2.2索洛—斯旺模型
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增长模型。 代表人物

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编辑ppt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
10
经济增长率等于资本的产出量弹性乘以资本增加率、 劳动的产出量弹性乘以劳动增加率,以及由技术进 步引起的产出增加率之和。
编辑ppt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
11
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 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性。通过调节资本劳动比例来
改变资本产出比例 突出市场调节作用(要素因价格变化而彼此替代) 投入要素比例不易随时变化,资本产出比例难以随
之调整 新古典增长模式把技术进步视为独立因素的观点是
不正确的,因为投资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并不是分 离的,没有投资的增加就不会有技术的进步
编辑ppt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式
12
哈罗德-多马和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共识:假定资本产出比例是既定的,要实现生产的稳定增长,只有 而且必须得到一定储蓄的保证。
新剑桥学派的观点:采用“两阶级”分析法,认为 储蓄率是由资本利润和劳动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分 配比例决定的。收入分配是经济增长受到决定性影 响的因素。
编辑ppt
4
G<GW 时,实际储蓄率小于合意的储蓄率,实 际资本-产出比率大于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 由于实际储蓄率小于合意的储蓄率,个人会增 加储蓄以达到合意的储蓄率,储蓄增加投资减 少,引起经济短期衰退,失业增加。如果实际 资本-产出比率大于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企 业为了达到合意的水平,必然减少投资,结果 也引起经济短期衰退,失业增加。
编辑ppt(二)新古典经济增模式9Y=F(K,L,R,t) K,L和R各自表示资本,劳动及自然资源,t为
时间(表现为技术不断改进趋势的因素),F为函 数关系。 如果R固定不变,L和K增加,时间在前进(即技 术不断改进),则 ΔY=V∙ΔK+W∙ΔL+ΔY V为资本的边际生产力,W为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ΔY 为由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产出增长量。

论证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要点

论证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要点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对外经济比较开放,注重市场机制作用, 实行出口导向政策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却非常迅速,成为新兴的工 业化国家或地区(如东南亚地区)。
4. 制度变迁与新经济史学


新制度主义者认为,经济发展从来就是动态的过程,长期经济发展的 主要源泉,正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假定不变的那些参数,如人口、 技术、产权和政府对资源的控制等,而政治经济组织及其激励机制的 变迁又是结构变迁的基础。 所以,在经济发展研究中,重要的是研究这些制度结构的变迁与创新 是如何发生的,而不是对技术可能性在既定条件下的抽象均衡进行冥 思苦想。
3. 资本积累和国际贸易理论



新古典主义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和资本可以互相替代, 资本的增加并不必然有劳动力的增加。 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随着积累的增加,资本的边际效 率将逐渐下降。 新古典主义强调国际贸易的利益是增加实际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的增长使储蓄也有所增长,从而提高国内资本 形成率。
4. 经济政策主张




新古典主义发展经济学家认为,经济进展是以边际调节来 实现的,均衡状态是稳定的,价格机制是一切调节的原动 力。 价格的变动必然较快地引起产品的供给数量与需求数量以 及生产产品的要素配合比例的相应变化。 高的价格吸引更多的供给而抑制需求,低的价格鼓励更多 的需求而抑制供给。只有均衡价格,使供给和需求达到平 衡。 在这样的认识下,竞争自然受到赞许和肯定,而垄断和控 制受到批评和怀疑。
二、第二发展阶段
1. 第二阶段的发展背景。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在早期发展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未达到预期的 经济目标,却出现一系列新问题。

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综述

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综述

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综述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概念,涉及到国家、地区或个体的经济状况的改善和增长。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发展的过程和机制,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经济学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对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一、经济增长理论与方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关注的是生产力和生产率的提高,以实现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的增长。

在经济学中,有多种理论和方法用于分析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1. 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强调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通过增加资本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经济可以实现长期稳定的增长。

2. 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将经济增长看作是内部因素的结果,如技术进步、研发投资和教育水平提高等。

这些内部因素的改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并且具有持续性和可持续性。

3. 倍增理论:倍增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它认为,通过不断引进新技术和增加研发投资,经济可以实现高速度和可持续的增长。

二、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除了经济增长外,经济发展还涉及到经济结构的变化、国家或地区的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经济发展理论和方法:1. 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问题,导致资源配置不够有效。

通过政府干预和规制,可以改善市场失灵,促进经济发展。

2. 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了经济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它认为,良好的制度环境(如产权保护、市场竞争和法治等)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3. 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关注地区间经济差异的产生和发展。

它分析了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地区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4.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它提出了经济发展应该考虑到资源的充分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等方面,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金融学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金融学

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缪尔达尔---“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利本斯坦---“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赫尔希曼---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优先发展主导部门工业缪尔达尔---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1)结构主义(2)新古典主义(3)新古典政治经济学(4)激进主义第一章导论1、从量和质的角度界定发展中国家(p1-p2)量:①刘易斯:发展中国家即人均产出低于1980年美元价值2000美元的国家②世界银行:把发展中国家分为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是指那些20XX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在580美元左右的国家,中等收入国家是指那些20XX 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在2646美元左右的国家。

质:从质的方面去界定发展中国家,一般认为它们具有六个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2)低下的生产率6)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处于依附、受支配、脆弱的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比地位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的其用的状况2、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联系、区别(p2-p3)3、)含义: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的增长。

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发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1)投入结构的变化4)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2)产出的变化5)文化教育状况的变化3)一般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的变化6)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变化(2)区别(p5)经济增长内涵窄,经济发展内涵广;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概念,也是一个质量概念;(3)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

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

尽管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先决的条件,但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

(p5)3、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哈罗德和多马于1948年同时提出的理论把短期的、静态的凯恩斯经济周期学长期化、动态化为经济增长模式,被认为是当代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先河、发展经济学的第一个里程碑。

(优选)经济增长理论

(优选)经济增长理论

1971年《现代经济的增长:发现和反映》,认为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 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 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 应调整的基础上的”。
索洛(1957)和丹尼森(1960)估算出导致经济增 长的各个源泉各自对增长率所作贡献的数值,以表示各 个增长源泉对经济增长所起作用的大小。
(三)储蓄率与稳态 (四)人口增长率与稳态 (五)技术进步率与稳态 (六)黄金分割率
第四节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一、基本模型
Y=AK 函数特点是不存在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 资本积累公式:
Δk=sY-k 将Y=AK 代入资本积累公式并运算后得:
ΔY/Y= ΔK/K=sA- 此式说明:只要sA> ,即使没 有外生技术进步的假设,经济的收入一直增长。在内生经济增 长模型中,储蓄和投资会引起经济长期增长。其关键原因在于 对公式Y=AK中的K 做出更广义的解释。
经变形得: ΔY/Y= α× ΔN/N+ β × ΔK/K+ΔA/A
可见,经济的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同时, ΔA/A有时也被称为索洛余量。 (二)经济增长的经验估算
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
一、前提假设和基本思路 (一)前提假设 1.社会储蓄函数S=sy 2.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 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生产函数为:
(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1.定义
2.图示
(三)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1.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 (1)定义 (2)图示
2.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1)定义 (2)图示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
1.定义
2.原因 (1)部门间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不同 (2)社会经济结构发展的趋势不同 (3)各产业开放的程度不同

发展经济学经济增长和发展思路(本

发展经济学经济增长和发展思路(本

2021/4/4
7
经济增长率是物质资本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率 等要素生产率的有效组合的综合结果。
4、意义
(1)突破“资本积累是决定性因素”的传统看法,提出技术 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贡献观点;
(2)强调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要素可以替代增加经 济增长的稳定性;
(3) 说明收入分配发展趋势是,随着资本增加,资本边际生 产率递减, 利润下降而工资提高。
2021/4/4
15
(三)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 1、财产收入比重稳定、略有上升、二战后下降; 2、劳动收入比重提高; 3、收入分配差距表现为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 。
2021/4/4
16
基 尼
0.75


0.50
0.35 0.25
0
人均GNP
图 2.1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
2021/4/4
17
三、 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2021/4/4
31
(三)政策主张 1、对增量收入重新分配; 2、提出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 。
2021/4/4
32
二、新古典主义思路
(一)概况
对早期经济思想进行反思,其核心是对政府和市场在经 济发展中的作用重新评价,主张用市场的力量解决落后的问 题。
代表人物有:鲍尔、怀纳、哈伯勒、舒尔茨、明特、巴 拉沙等。
2021/4/4
14
(二)经济增长与其它经济变量的相关性 1、近50年,14个国家和地区,GNP年增长3%;人口1%;人 均GDP1.98%; 2、人口平均劳动力数上升,人均工时年降0.3%; 3、总资本存量年增2.54%; 人均资本1.52%; 4、人均GNP增加,25%为要素数量,75%为要素生产率。

2014年西北师范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905发展经济学考试大纲考研大纲

2014年西北师范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905发展经济学考试大纲考研大纲
第五节技术差距与技术转移
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技术差距是二者在技术、资本、人力资源、信息和管理、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差距的集中体现。技术差距的存在是国际技术转移的前提。发展中国家在自主研究开发,自主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通过知识、技术的国际传播和转让获取有益于经济发展的知识和技术,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四节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创新
一、技术选择与比较优势
二、技术选择与就业
三、技术选择与后发优势
四、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
技术是重要的,但是,“制度至关重要”(North,D.,1994)。没有一定的制度前提,没有制度的不断创新与变迁,科学技术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当然也就不存在促进经济发展的技术进步。可以说,制度创新是推动技术进步最强劲的动力。制度创新必须在研究与开发、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等各个环节,构造推动技术发展,促进技术进步的运作机制,包括激励机制、扩散机制和风险机制等方面。
第五,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六,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创新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的测度
目前,国外学者在可持续发展指标方面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类:⑴运用现代经济增长模型构造指标。⑵从财富的角度衡量。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技术、制度等因素,而且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动态进程。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与技术进步都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统经济发展理论考察和研究的对象,但基本上都是静态地、孤立地分析这些因素,环境与制度因素则是传统经济发展理论较少涉及或作为外部因素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人口因素、自然资源、制度因素、环境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损 耗。
结论
G =ΔY/Y = s/k 这就是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方程式。
方程的左侧代表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率或 增长率。它说明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 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其储蓄率(s) 成正比,与其资本—产出比率(k)成反比。
实际增长率
一定时期实际发生的经济增长率,由实际 发生的储蓄率和资本—产出率来决定:G = s/k
没有考虑到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由于资本-产出比不变,稳定的经济增长难
以实现。
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Exogenous growth model
对H-D模-D没能考虑到要素投入价格的相对变动会 引起投入要素的相互替代。
假定:有资本和劳动两个生产要素,但这 两个生产要素是能够互相替换的,资本和 劳动能够以可变的比例组合。
新增长理论的五大研究思路
1. 知识外溢和边干边学内生增长思路 2. 内生技术变化增长思路 3. 线性技术内生增长思路 4. 开放经济中的内生增长思路 5. 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内生增长思路
重要贡献
经济增长不是由外部因素,而是由经济体系的内 部力量来决定的,这些因素可以被人们控制。
由于技术是内生的,政府也不再是无所作为的实 体,它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来刺激和促进经济增 长。
模型提出储蓄或资本的形成是经济增长 的决定性变量,一个经济的增长能力依 赖于一个经济的储蓄能力,政府可以通 过调节储蓄水平、刺激资本积累来实现 经济的长期增长。
理论缺陷
资本和劳动不可替代,从而资本—产出率 不变这一假定是不现实的。
该模型过于强调储蓄和资本积累的作用, 从而将经济增长推向“唯资本论”的方向 。
举例来说
假定s=10%,Kr=4,于是Gw=2.5%,假定实 际增长率G比有保证的增长率高0.1%,为 2.6%,那么伴随2.6%的产出增长,加速器原 理将要求4×2.6%的国民收入追加投资,投资 将达到产出的10.4%,而储蓄被限制在10%, 于是实际增长率超过有保证的增长率0.1%导 致投资超过储蓄0.4%。而根据凯恩斯的理论,
3、 新增长理论
新增长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 美国经济学家罗默(Romer, P.)和卢卡斯 (Lucas,R.)最初发表的论文为标志。
创新之处在于将经济增长的源泉内生化, 由此这一理论成为内生增长理论。
新增长理论的基本思想
将知识、人力资本等内生技术变化因素引 入经济增长模式中,提出要素收益递增假 定,其结果是资本收益率可以不变或增长, 人均产出可以无限增长,并且增长在长期 内可以单独递增。
2、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基尼系数 0.75
0.50 0.35 0.25
库茨涅茨倒U型曲线
人均GNP
三、 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W.W. Rostow )《经济增长的阶段》,划分为六个阶段
结论
经济增长率是由三部分构成:资本贡献、 劳动贡献和生产率(广义的技术进步)贡 献。
稳定的经济增长是可以实现。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k=sy-(n+d)k k人均资本,s 储蓄率,y人均收入, n人口
增长率, d资本折旧率
稳态分析
稳态(steady state)是 指一种长期的均衡状 态。在稳态时,人均 资本、人均产量均达 到稳定状态。
第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和 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 本思路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经济增长理论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增长理论
1、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前提假设 结论 经济含义
前提假设
1. 全社会只存在一个生产部门,一种生产技术, 只生产一种产品。
有保证的增长率
由令投资者满意并与资本存量相一致的资 本—产出率决定的增长率。由于增长率是 在资本存量得到充分利用条件下实现的, 所以被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
公式表示:Gw=S/Kr Kr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认为理想的资
本—产出率
“刀刃上的均衡”
G=Gw这种均衡是“刀刃上的均衡”。 因为一旦两者发生偏离(事实上是经常 发生的),偏离不但不会自行矫正,还 会产生更大的偏离,这也就是所谓的 “不稳定原理”。
二、 经济增长的历史统计分析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库兹涅茨倒U形曲
线
1、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
1. 劳均产出和人口增长率都高,且劳均产出 增长率更高。
2. 生产率高且增长迅速。 3. 经济结构迅速转变。 4. 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快速变革 5. 国际经济扩张迅速 6. 经济增长在国际间有限扩张。
2. 只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两者按 照一个固定的比例投入生产,不能相互替代。 k代表资本—产出率,k=K/Y=ΔK/ΔY,由外 在因素决定
3. 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4. 储蓄S与国民收入Y呈简单的比例函数关系, S=s•Y,s是储蓄率,也由外在因素决定。
5. 人口或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也由其他外在因 素决定。
那么: k=0 稳态条件: sy=(n+d)k
理论评价
对多马模型中的经济发展不稳定状态的驳斥。 资本的积累本身并不能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提
高储蓄,并不能带来长期的持续的经济增长。因 为经济最终会达到资本和产出不变的稳定状态。 因此,发展中国家不能只重视资本数量的积累, 应更关注资本质量的提高。 绝大部分国家持续经济增长来自于人口增长和技 术进步。索洛是较早的认识到人口增长对经济增 长影响的经济学家。 模型无法对劳动力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做出解释。 因此,增长率的外生化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在理论 上最主要的缺陷。
任何投资超过储蓄都将带来设备短缺、存量减
少、刺激更多的投资,带来国民收入的进一步
扩张。因此实际增长率超过有保证的增长率将
导致实际增长率更快增长。反之亦成立。对均
衡的偏离不是自行矫正,而是自行加重。
经济含义
哈罗德—多马模型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 上把这一理论动态化和长期化,提出了 一个经济增长理论,重新唤起了人们对 长期增长问题的研究,开创了现代经济 增长理论研究的先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