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频炉铸造标准

合集下载

铸造行业标准

铸造行业标准

铸造行业标准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铸造行业准入条件为引导铸造产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促进铸造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盲目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推进我国从世界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转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本准入条件。

一、建设条件和布局(一)铸造企业的布局及厂址的确定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铸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一类区)的铸造企业不予认定;在二类区和三类区(一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新(扩)建铸造企业和原有铸造企业的各类污染物(大气、水、厂界噪声、固体废弃物)排放标准与处置措施均应符合国家和当地环保标准的规定。

(三)新(扩)建铸造企业应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及“职业健康安全预评估”,并通过项目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防护设施“三同时”验收。

二、生产工艺(一)企业应根据生产铸件的材质、品种、批量,合理选择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经济高效的铸造工艺。

(二)不得采用粘土砂干型/芯、油砂制芯、七〇砂制型/芯等落后铸造工艺。

三、生产装备(一)企业应配备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熔炼设备和精炼设备,如冲天炉、中频感应电炉、电弧炉、精炼炉(AOD、VOD、LF炉等)、电阻炉、燃气炉等。

炉前应配置必要的化学成分分析、金属液温度测量装备,并配有相应有效的通风除尘、除烟设备与系统。

(二)铸造用高炉应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的《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范条件》并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

(三)企业应配备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造型、制芯、砂处理、清理等设备。

采用砂型铸造工艺的企业应配备旧砂处理设备。

各种旧砂的回用率应达到:水玻璃砂(再生)≥60%,呋喃树脂自硬砂(再生)≥90%,碱酚醛树脂自硬砂(再生)≥70%,粘土砂≥95%。

中频炉铸造熔化炉渣量

中频炉铸造熔化炉渣量

中频炉铸造熔化炉渣量
中频炉铸造熔化炉渣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生产条件,每吨钢的钢渣产量在40公斤之间。

在中频熔炼炉酸性坩埚冶炼时,中频熔炼炉底渣的主要成分是碎玻璃和萤石。

酸性坩埚冶炼时,中频熔炼炉底渣的作用是在熔化期成渣后,覆盖钢液表面,减少钢液被大气污染,减少金属的氧化。

在中频熔炼炉碱性坩埚冶炼时,中频熔炼炉底渣的作用是隔离钢液与大气接触,中频熔炼炉熔化期成渣后,覆盖钢液表面,减少大气污染钢液和金属氧化。

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铸造熔化领域的专业人员。

国内中频炉铸造标准

国内中频炉铸造标准

国内中频炉铸造标准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国内中频炉铸造标准国内铸造行业准入条件目的在于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引导我国铸造行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优质铸件,实现我国从世界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转变。

实施铸造行业准入制度,按照“铸造行业准入条件”加快淘汰那些规模小且工艺落后、耗能大、污染严重、作业条件恶劣的铸造企业,遏制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在实施铸造行业准入制度过程中将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合理经营规模;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铸造产业集群或铸造工业园区,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培育一批“专、特、精、新”的中小铸造企业,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铸件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

铸造企业的布局及厂址的确定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应法规,符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在一类区内不能新建、扩建铸造厂,已有的铸造厂其污染物排放(含水、气和噪声等)指标应符合国家一类区有关标准的规定。

在二类区和三类区,新建铸造厂和原有铸造厂的污染物(含水、气和噪声等)排放指标均应符合国家或地区有关标准的规定。

说明:一类区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二类区指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以及一、三类区不包括的地区;三类区指特定的工业区。

鉴于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和工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在进行铸造行业结构调整和实施准入制度时,应区别对待。

企业规模(产能)1.现有的砂型铸铁件(含离心铸铁管及其他离心铸造)、铸钢件与有色铸件生产企业铸件年产能按所在地区(见表1)和类别(一、二、三类)不同应不低于表1所列的吨位。

2.采用砂型及离心铸造工艺之外的其他铸造工艺(包括压铸、低压铸造、金属型铸造、挤压铸造、熔模铸造、V法铸造、消失模铸造等)的铸造企业规模不在以上限制之列,具体标准待此后另行公布。

中频炉熔炼、浇铸作业指导书(草稿)

中频炉熔炼、浇铸作业指导书(草稿)

中频炉熔炼作业指导书1、按规定佩戴劳动保护2、开炉前,检查炉体、中频炉电源开关、倾炉机构,必须正常;冷却系统不得渗漏、堵塞。

炉膛烧损、减薄超过规定时,不准开炉。

3、装料应轻放轻敲,不准用锤猛击。

4、开炉准备工作完成后,应与看控人员联系,互相协调配合。

待冷却系统正常后,方可合上电源开关使中频炉投入运行。

5、开炉预热20分钟,热炉可相应缩短或不预热。

6、炼合金钢加入的合金材料,应预热后用钳子夹住缓慢、分批放入炉内,操作人员脸部应避开炉口。

7、加料时,严禁湿料或带冰、雪、霜料加入炉内,严禁密闭空腔料加入。

8、发生停水、停电、感应线圈破损或漏水使,要立刻切断变频电源进行处理,并采取措施,及时倒出炉内钢水,特殊情况既停水又停电时,炉工要立刻轮班进行手动摇炉将铁水倒出,防止溶液凝结在炉内,待炉膛温度降到规定值时方可停水。

9、停炉时,应先切断变频电源,然后把金属液缓慢倾入浇包,但冷却水必须持续一段时间。

10、检查地沟、感应线圈、冷却水管或其他电气装置时,要有防止触电措施。

11、修炉时,必须切断与炉子有关的所有电源,并有专人看护。

1、作业前,应戴口罩,长皮手套,鞋苫,扎好护腿。

鞋苫严禁扎在裤脚外。

2、浇铸现场应无易燃易爆物品,无潮湿和积水,通道通畅,场地平整,照明及通风良好。

3、较高的铸型,应合箱置于干燥的地坑中。

浇铸时地坑中不得有人。

金属铸型在浇铸前,应先预热到工艺规定的温度。

4、浇铸前,盛铁水的浇包必须烘干,绝不允许有潮层。

5、准备投放到金属液中的合金以及与金属液接触的挡渣辊,扒渣板等铁器必须预热烘烤。

禁止用空心管状物与金属液相接触。

6、起重机吊用的浇包,在盛装金属液之前,应先扣牢防止浇包倾斜的保险卡。

缺卡子的浇包禁止使用。

卡子不牢固可靠的浇包禁止使用。

吊运金属液必须有专人指挥。

7、浇铸时,除操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准逗留现场。

引气、挡渣、观察人员不要正对着包咀、浇冒口、出气孔。

8、浇铸中,如有金属液从铸型分型面或浇冒口中流出,应及时用干砂覆盖或预先配好的玻璃砂堵塞。

国内中频炉铸造标准

国内中频炉铸造标准

国内中频炉铸造标准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国内中频炉铸造标准国内铸造行业准入条件目的在于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引导我国铸造行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优质铸件,实现我国从世界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转变。

实施铸造行业准入制度,按照“铸造行业准入条件”加快淘汰那些规模小且工艺落后、耗能大、污染严重、作业条件恶劣的铸造企业,遏制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在实施铸造行业准入制度过程中将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合理经营规模;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铸造产业集群或铸造工业园区,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培育一批“专、特、精、新”的中小铸造企业,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铸件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

铸造企业的布局及厂址的确定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应法规,符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在一类区内不能新建、扩建铸造厂,已有的铸造厂其污染物排放(含水、气和噪声等)指标应符合国家一类区有关标准的规定。

在二类区和三类区,新建铸造厂和原有铸造厂的污染物(含水、气和噪声等)排放指标均应符合国家或地区有关标准的规定。

说明:一类区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二类区指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以及一、三类区不包括的地区;三类区指特定的工业区。

鉴于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和工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在进行铸造行业结构调整和实施准入制度时,应区别对待。

企业规模(产能)1.现有的砂型铸铁件(含离心铸铁管及其他离心铸造)、铸钢件与有色铸件生产企业铸件年产能按所在地区(见表1)和类别(一、二、三类)不同应不低于表1所列的吨位。

2.采用砂型及离心铸造工艺之外的其他铸造工艺(包括压铸、低压铸造、金属型铸造、挤压铸造、熔模铸造、V法铸造、消失模铸造等)的铸造企业规模不在以上限制之列,具体标准待此后另行公布。

国内中频炉铸造标准修订稿

国内中频炉铸造标准修订稿

国内中频炉铸造标准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国内中频炉铸造标准国内铸造行业准入条件目的在于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引导我国铸造行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优质铸件,实现我国从世界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转变。

实施铸造行业准入制度,按照“铸造行业准入条件”加快淘汰那些规模小且工艺落后、耗能大、污染严重、作业条件恶劣的铸造企业,遏制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在实施铸造行业准入制度过程中将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合理经营规模;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铸造产业集群或铸造工业园区,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培育一批“专、特、精、新”的中小铸造企业,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铸件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

铸造企业的布局及厂址的确定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应法规,符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在一类区内不能新建、扩建铸造厂,已有的铸造厂其污染物排放(含水、气和噪声等)指标应符合国家一类区有关标准的规定。

在二类区和三类区,新建铸造厂和原有铸造厂的污染物(含水、气和噪声等)排放指标均应符合国家或地区有关标准的规定。

说明:一类区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二类区指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以及一、三类区不包括的地区;三类区指特定的工业区。

鉴于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和工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在进行铸造行业结构调整和实施准入制度时,应区别对待。

企业规模(产能)1.现有的砂型铸铁件(含离心铸铁管及其他离心铸造)、铸钢件与有色铸件生产企业铸件年产能按所在地区(见表1)和类别(一、二、三类)不同应不低于表1所列的吨位。

2.采用砂型及离心铸造工艺之外的其他铸造工艺(包括压铸、低压铸造、金属型铸造、挤压铸造、熔模铸造、V法铸造、消失模铸造等)的铸造企业规模不在以上限制之列,具体标准待此后另行公布。

国内中频炉铸造标准

国内中频炉铸造标准

国内中频炉铸造标准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国内中频炉铸造标准国内铸造行业准入条件目的在于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引导我国铸造行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优质铸件,实现我国从世界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转变。

实施铸造行业准入制度,按照“铸造行业准入条件”加快淘汰那些规模小且工艺落后、耗能大、污染严重、作业条件恶劣的铸造企业,遏制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在实施铸造行业准入制度过程中将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合理经营规模;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铸造产业集群或铸造工业园区,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培育一批“专、特、精、新”的中小铸造企业,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铸件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

铸造企业的布局及厂址的确定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应法规,符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在一类区内不能新建、扩建铸造厂,已有的铸造厂其污染物排放(含水、气和噪声等)指标应符合国家一类区有关标准的规定。

在二类区和三类区,新建铸造厂和原有铸造厂的污染物(含水、气和噪声等)排放指标均应符合国家或地区有关标准的规定。

说明:一类区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二类区指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以及一、三类区不包括的地区;三类区指特定的工业区。

鉴于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和工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在进行铸造行业结构调整和实施准入制度时,应区别对待。

企业规模(产能)1.现有的砂型铸铁件(含离心铸铁管及其他离心铸造)、铸钢件与有色铸件生产企业铸件年产能按所在地区(见表1)和类别(一、二、三类)不同应不低于表1所列的吨位。

2.采用砂型及离心铸造工艺之外的其他铸造工艺(包括压铸、低压铸造、金属型铸造、挤压铸造、熔模铸造、V法铸造、消失模铸造等)的铸造企业规模不在以上限制之列,具体标准待此后另行公布。

中国铸造标准

中国铸造标准

中国铸造标准一、通用基础及工艺1.GB/T5611-1998铸造术语2.GB/T5678-1985铸造合金光谱分析取样方法3.GB/T6060.1-1997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铸造表面4.GB/T6414-1999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5.GB/T11351-1989铸件重量公差6.GB/T15056-1994铸造表面粗糙度评定方法7.JB/T2435-1978铸造工艺符号及表示方法8.JB/T4022.1-1999合金铸造性能测定方法自由线收缩测定方法9.JB/T4022.2-1999合金铸造性能测定方法热裂倾向的测定10.JB/T5105-1991铸件模样起模斜度11.JB/T5106-1991铸件模样型芯头基本尺寸12.JB/T5992.2-1992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分类与代码铸造13.JB/T6983-1993铸件材料消耗工艺定额计算方法14.JB/T7528-1994铸件质量评定方法15.JB/T7699-1995铸造用木制模样和芯盒技术条件二、铸铁1.GB/T1348-1988球墨铸铁件2.GB/T1504-91铸铁轧辊3.GB/T3180-1982中锰抗磨球墨铸铁件技术条件4.GB/T5612-1985铸铁牌号表示方法5.GB/T5614-1985铸铁件热处理状态的名称、定义和代号6.GB/T6296-1986灰铸铁冲击试验方法7.GB/T7216-1987灰铸铁金相8.GB/T8263-1999抗磨白口铸铁件9.GB/T8491-1987高硅耐蚀铸铁件10.GB/T9437-1988耐热铸铁件11.GB/T9439-1988灰铸铁件12.GB/T9440-1988可锻铸铁件13.GB/T9441-1988球墨铸铁金相检验14.GB/T17445-1998铸造磨球15.JB/T2122-1977铁素体可锻铸铁金相标准16.JB/T3829-1999蠕墨铸铁金相17.JB/T4403-1999蠕墨铸铁件18.JB/T5000.4-1998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铁件19.JB/T7945-1999灰铸铁力学性能试验方法20.JB/T9219-1999球墨铸铁超声声速测定方法21.JB/T9220.1-1999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定22.JB/T9220.2-1999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量23.JB/T9220.3-1999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氧化亚铁量24.JB/T9220.4-1999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亚硝酸钠-亚硝酸钠容量法测定一氧化锰量25.JB/T9220.5-1999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氟化钠-EDTA容量法测定三氧化二铝量26.JB/T9220.6-1999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DDTC分离EGTA容量法测定氧化钙量27.JB/T9220.7-1999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氧化钙量28.JB/T9220.8-1999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DDTC分离EDTA容量法测定氧化镁量29.JB/T9220.9-1999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磷矾钼黄-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亮度法测定五氧化二磷量30.JB/T9220.10-1999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硫酸钡重量法测定硫量31.JB/T9220.11-1999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煅烧-碘酸钾容量法测定硫量32.JB/T9228-1999球墨铸铁用球化剂33.YB/T036.2-92灰铸铁34.YB/T036.2-92球墨铸铁35.YB/T036.2-92中锰抗磨球墨铸铁36.YB/T036.2-92耐磨铸铁37.YB/T036.2-92耐热铸铁38.YB/T036.2-92抗磨白口铸铁39.YB/T036.2-92铸铁件40.YB/T036.2-92通用阀门球墨铸铁件41.YB/T036.2-92冶金设备制造通用技术条件铸铁件42.YB/T092-0996合金铸铁球三、造型材料1.GB210-1989工业碳酸钠2.GB537-1984硼砂3.GB538-1982硼酸4.GB1612-1988工业水合碱式碳酸镁5.GB1617-1989工业氯化钡6.GB1625-1979氯化锌7.GB2449-1981工业硫磺8.GB/T2684-1981铸造用原砂及混合料试验方法9.GB2946-1982氯化铵10.GB3072-1982石墨电极11.GB/T3518-1995鳞片石墨12.GB4119-1983工业四氯化碳13.GB4209-1984硅酸钠14.GB4291-1984人造冰晶石15.GB4293-1984氟化钠16.GB4794-1984沉淀碳酸钙17.GB4947-1985工业赤磷18.GB5138-1985工业用液氯19.GB5462-1985工业盐20.GB5690-1985氟石精矿21.GB7118-1986氯化钾22.GB/T7143-1986铸造用硅砂化学分析方法23.GB7372-1987工业用二氟二氯甲烷24.GB9004-1988工业氧化镁25.GB9356-1988菱镁石26.GB/T9442-1998铸造用硅砂27.GB/T12216-1990铸造用合脂粘结剂28.JB/T2755-1980铸造用亚硫酸盐木浆废液粘结剂29.JB/T3828-1999铸造用热芯盒树脂30.JB/T5107-1991砂型铸造用涂料试验方法31.JB/T6984-1993铸造用铬铁矿砂32.JB/T6985-1993铸造用镁橄榄石砂33.JB/T7526-1994铸造用自硬呋喃树脂34.JB/T7527-1994铸造用自硬呋喃树脂性能测定方法35.JB/T8583-2008铸造用覆膜砂36.JB/T8834-2001铸造用壳型(芯)酚醛树脂37.JB/T8835-1999铸造用水玻璃38.JB/T9221-1999铸造用湿型砂有效膨润土及有效煤粉试验方法39.JB/T9222-1999湿型铸造用煤粉40.JB/T9223-1999铸造用锆砂41.JB/T9224-1999检定铸造粘结剂用标准砂42.JB/T9225-1999铸造用粘土、膨润土化学分析方法43.JB/T9226-1999砂型铸造用涂料44.JB/T9227-1999铸造用膨润土和粘土45.JB/T53440-1999铸造用水洗天然硅砂产品质量分等46.JC299-1982涂料用滑石粉四、铸钢1.GB/T1503-91铸钢轧辊2.GB/T2100-1980不锈耐酸钢铸件技术条件3.GB/T5613-1995铸钢牌号表示方法4.GB/T5615-1985铸钢件热处理状态的名称、定义及代号5.GB/T5677-1985铸钢件射线照相及底片等级分类方法6.GB/T5680-1998高锰钢铸件7.GB/T6967-1986工程结构用中、高强度不锈钢铸件8.GB/T7233-1987铸钢件超声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9.GB/T7659-1987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10.GB/T8492-1987耐热钢铸件11.GB/T8493-1987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金相12.GB/T9443-1988铸钢件渗透探伤及缺陷显示迹痕的评级方法13.GB/T9444-1988铸钢件磁粉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14.GB/T11352-1989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15.GB12229-89通用阀门碳素钢铸件16.GB12230-89通用阀门奥氏体钢铸件17.GB/T13925-1992铸造高锰钢金相18.GB/T14408-1993一般工程与结构用低合金铸钢件19.GB/T14992-1994铸造高温合金牌号及其化学成分20.GB/T16253-1996承压钢铸件21.JB/T3735-1999铸钢混流式转轮22.JB/ZQ4297-1986合金钢铸件23.JB/ZQ4299-1986不锈钢铸件24.JB/ZQ4300-1986高锰钢铸件25.JB/T5000.6-1998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钢件26.JB/T5000.7-1998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钢件补焊27.JB/T6402-1992大型低合金钢铸件28.JB/T6403-1992大型耐热钢铸件29.JB/T6404-1992大型高锰钢铸件30.JB/T6405-1992大型不锈钢铸件31.JB/T7024-1993300~600MW汽轮机缸体铸钢件技术条件32.JB/T7031-1993大型磨机类端盖铸钢件33.JB/T7349-1994混流式水轮机焊接转轮不锈钢叶片铸件34.JB/T7350-1994轴流式水轮机不锈钢叶片铸件35.JB/T8709-1998大型轧钢机机架铸钢件36.YB/T036.3-92铸造碳钢37.YB/T036.3-92低合金铸钢38.YB/T036.3-92冶金设备制造通用技术条件铸钢件39.YB/T036.4-92高锰钢铸件40.YB/T036.4-92冶金设备制造通用技术条件高锰钢件41.YB/T070-1995钢锭模42.YB/T139-1998复合铸钢支承辊43.YB/T181-2000电渣熔铸合金钢轧辊44.YB/T5248-1993铸造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45.Q/ZB66-73合金铸钢46.Q/ZB67-73特殊性能高合金铸钢五、铸造有色合金1.GB/T466-1982铜锭2.GB466-82铜分类3.GB467-82电解铜4.GB469-95铅锭5.GB470-83锌锭6.GB728-84锡锭7.GB914-84镉锭8.GB915-84铋锭9.GB/T1173-1995铸造铝合金10.GB/T1174-1992铸造轴承合金11.GB/T1175-1997铸造锌合金12.GB/T1176-1987铸造铜合金技术条件13.GB/T1177-1991铸造镁合金14.GB1196-1983重熔用铝锭技术条件15.GB1476-1979碲16.GB1599-1979锑17.GB2524-1981海绵钛18.GB2525-1981金属铈19.GB2881-1991工业硅20.GB3135-1982工业纯氧化铍粉末21.GB3198-1982工业用纯铝箔22.GB3459-1982钨条23.GB3462-1982钼条和钼板坯24.GB/T3499-1995镁锭25.GB/T3620.2-1994钛及钛合金成分、性能及应用26.GB4135-1994银27.GB4369-1984锂28.GB4370-1984高纯锂29.GB5153-1985加工镁及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30.GB/T5235-1985加工镍及镍合金31.GB/T6517-1986钴32.GB/T6614-1994钛及钛合金铸件33.GB/T8063-1994铸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牌号表示方法34.GB/T8179-1988高纯铝35.GB/T8644-1988重熔用精铝锭36.GB/T8733-2000铸造铝合金锭37.GB/T8734-1988铸造铝合金锭38.GB/T8737-1988铸造黄铜锭39.GB/T8738-1988铸造锌合金锭40.GB/T8739-1988铸造青铜锭41.GB/T9438-1999铝合金铸件42.GB/T10448-1989单层和多层滑动轴承用铸造铜合金43.GB/T10450-1989单层滑动轴承用铝基合金44.GB/T11346-1989铝合金铸件X射线照相检验针孔(圆形)分级45.GB/T13818-1992压铸锌合金46.GB/T13819-1992铜合金铸件47.GB/T13820-1992镁合金铸件48.GB/T15073-1994铸造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49.GB/T15116-1994压铸铜合金50.GB/T16746-1997锌合金铸件51.JB/T8740-1988铸造轴承合金锭52.JB/T4394-1999稀土镁合金稀土总量、硅、镁的化学分析方法53.JB/T5000.5-1998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有色金属铸件54.JB/T5108-1991铸造黄铜金相55.GB6896-1986铌条56.JB/T7946.1-1999铸造铝合金金相铸造铝硅合金变质57.JB/T7946.2-1999铸造铝合金金相铸造铝硅合金过烧58.JB/T7946.3-1999铸造铝合金金相铸造铝合金针孔59.JB/T7946.4-1999铸造铝合金金相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60.YB/T036.5-1992冶金设备制造通用技术条件铜合金铸件61.YB/T036.6-1992冶金设备制造通用技术条件铝合金铸件62.YB142-75铸造铝硅合金锭63.YB200-1975电工用纯铁64.YB652-1970海绵锆65.YB738-82粗铅技术条件66.YB740-82粗铜技术条件67.YB786-75铜中间合金锭68.YS/T72-1994镉69.HB/Z5123-1979熔剂的化学成分70.HB962-1986铝铜系合金力学性能71.HB963-1982铸件分类及切取性能标准72.HB965-1982ZMS合金铸件上切取试样的力学性能73.HB5012-1986Al-Si系压铸合金力学性能74.HB/Z5124-1979ZM5合金的第一种热处理规范75.HB5155-1988高温合金牌号成分性能标准K40376.HB5157-1988高温合金牌号成分性能标准K40677.HB5158-1988高温合金牌号成分性能标准K21178.HB5160-1988高温合金牌号成分性能标准K21479.HB5161-1988高温合金牌号成分性能标准K41780.HB5162-1988高温合金牌号成分性能标准K41881.HB5371-1987铝基中间合金的化学成分82.HB5372-1987铝合金预制锭的化学成分83.HB5531-1988高温合金牌号成分性能标准K417G84.Q/6S93-1980镁合金用中间合金的化学成分六、压铸合金1.GB/T13818-1992压铸锌合金2.GB/T13821-1992锌合金压铸件3.GB/T13822-1992压铸有色合金试样4.GB/T15114-1994铝合金压铸件5.GB/T15115-1994压铸铝合金6.GB/T15116-1994压铸铜合金7.GB/T15117-1994铜合金压铸件8.JB/T3070-1982压铸镁合金七、熔模铸造1.GB/T12214-1990熔模铸造用硅砂、粉2.GB/T12215-1990熔模铸造用铝矾土砂、粉3.GB/T14235.1-1993熔模铸造模料熔点测定方法(冷却曲线法)4.GB/T14235.2-1993熔模铸造模料抗弯强度测定方法5.GB/T14235.3-1993熔模铸造模料灰分测定方法6.GB/T14235.4-1993熔模铸造模料线收缩率测定方法7.GB/T14235.5-1993熔模铸造械料表面硬度测定方法8.GB/T14235.6-1993熔模铸造模料酸值测定方法9.GB/T14235.7-1993熔模铸造模料流动性测定方法10.GB/T14235.8-1993熔模铸造模料粘度测定方法11.GB/T14235.9-1993熔模铸造模料热稳定性测定方法12.JB/T2980.1-1999熔模铸造型壳高温热变形试验方法13.JB/T2980.2-1999熔模铸造型壳高温抗弯强度试验方法14.JB/T4007-1999熔模铸造涂料试验方法15.JB/T4153-1999型壳高温透气性试验方法16.JB/T5100-1991熔模铸造碳钢件技术条件八、铸造用生铁及铁合金1.GB/T717-1998炼钢用生铁2.GB/T718-1982铸造用生铁3.GB719-65生铁的化学分析用试样采取法4.GB/T1412-1985球墨铸铁用生铁5.GB/T2272-1987硅铁6.GB2774-91金属锰7.GB2881-81工业硅技术条件8.GB3210-82磷铁9.GB3211-87金属铬10.GB/T3282-1987钛铁11.GB3283-82五氧化二钒12.GB3418-82电解金属锰13.GB3620-83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14.GB/T3648-1996钨铁15.GB/T3649-1987钼铁16.GB3650-83铁合金验收、包装、储运、标志和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17.GB/T3795-1996锰铁18.GB4007-83高炉锰铁19.GB/T4008-1996锰硅合金20.GB/T4009-1989硅铬合金21.GB4010-83铁合金化学分析用试样采取法22.GB/T4137-1993稀土硅铁合金23.GB/T4138-1993稀土镁硅铁合金24.GB/T4139-1987钒铁25.GB4153-84混合稀土金属26.GB4223-84回炉碳素废钢分类及技术条件27.GB4224-84回炉废铁分类及技术条件28.GB4225-84回炉合金废钢分类及技术条件29.GB/T4700.4-1998硅钙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磷钼蓝分光亮度法测定磷量30.GB/T4700.5-1998硅钙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量31.GB/T4700.7-1998硅钙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收法和燃烧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量32.GB4864-85金属钙33.GB5062-85钒渣34.GB/T5063-1985钒铝合金35.GB/T5682-1995硼铁36.GB/T5683-1987铬铁37.GB5684-87真空法微碳铬铁38.GB6516-86电解镍39.GB/T7737-1997铌铁40.GB/T7738-1987铁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41.GB8549-87铁、铬、硼、硅系自熔合金粉42.GB/T8729-1988铸造焦炭43.GB/T10131-1988铌锰铁合金44.GB/T14984-94铁合金术语45.GB/T15710-1995硅钡合金46.YB/T008-1997钒渣47.YB/T14-91铸造用生铁48.YB/T034-1992铁合金用焦炭49.YB/T035-1992焦炭电阻率的测定方法50.YB/T051-1993电解金属锰51.YB/T053-2000包芯线52.YB/T065-1995硅铝合金53.YB/T066-1995硅钡铝合金54.YB/T067-1995硅钙钡铝合金55.YB/T068-1995脱碳低磷粒铁56.YB/T077-1995焦炭光学组织的测定方法57.YB518-64回炉碳素废钢分类及技术条件58.YB519-64回炉废铁分类及技术条件59.YB4025-91铌磷半钢60.YB/T5036-1993磷铁61.YB/T5051-1997硅钙合金62.YB/T5125-1993含钒生铁63.YB/T5129-1993氧化钼块64.YB/T5140-1993氮化铬铁(GB5685-85调整)65.YB/T5210-1993铸造用磷铜钛低合金耐磨生铁66.YB/T5216-1993铌锰铁合金67.YB/Z4-75炼钢脱氧,部分铁合金用铝锭九、化验分析1.JB/T2122-1977铁素体可锻铸铁金相2.JB/T2980.1-1999熔模铸造型壳高温热变形试验方法3.JB/T2980.2-1999熔模铸造型壳高温抗弯强度试验方法4.JB/T4007-1999熔模铸造涂料试验方法5.JB/T4022.1-1999合金铸造性能测定方法自由线收缩测定方法6.JB/T4022.2-1999合金铸造性能测定方法热裂倾向的测定7.JB/T4153-1999型壳高温透气性试验方法8.JB/T4394-1999稀土镁合金稀土总量、硅、镁的化学分析方法9.JB/T5107-1991砂型铸造用涂料试验方法10.JB/T6794-1933型砂试验用模具11.JB/T9156-1999铸造用试验筛12.YB/T045-1993鳞片石墨厚度测定方法13.YB/T105-1997冶金石灰物理检验方法14.YB/T109.1-1997硅钡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钡量15.YB/T109.2-1997硅钡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硫酸钡重量法测定钡量16.YB/T109.3-1997硅钡合金化学分析方法EDTA容量法测定铝量17.YB/T109.4-1997硅钡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碘酸钾亮度法测定锰量18.YB/T109.5-1997硅钡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钼蓝亮度法测定磷量19.YB/T109.6-1997硅钡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量20.YB/T109.7-1997硅钡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硫量21.YB/T178.1-2000硅铝合金、硅钡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22.YB/T178.2-2000硅铝合金、硅钡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硫酸钡重量法测定钡含量23.YB/T178.3-2000硅铝合金、硅钡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EDTA滴定法测定铝含量24.YB/T178.4-2000硅铝合金、硅钡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碘酸钠分光亮度法测定锰含量25.YB/T178.5-2000硅铝合金、硅钡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磷钼蓝分光亮度法测定磷含量26.YB/T178.6-2000硅铝合金、硅钡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含量27.YB/T327-1963耐火材料用铝土矿石分类及技术条件28.YB/T547.1-1995钒渣化学分析方法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五氧化二钒量29.YB/T547.2-1995钒渣化学分析方法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量30.YB/T547.3-1995钒渣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氧化钙量31.YB/T547.4-1995钒渣化学分析方法酸碱容量法和铋磷钼蓝亮度法测定磷量32.YB/T576-1965磷铁化学分析方法33.YB/T585-1965钒铁化学分析方法34.YB/T949-1979化学分析允许差制定方法(试行)35.YB/T2429-1983耐火材料用结合粘土可塑性检验方法36.YB/T2503-1977稀土硅铁、稀土硅铁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37.YB/T4004-1991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二安替比林甲烷亮度法测定二氧化钛量38.YB/T4005-1991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EDAT容量法测定氧化钙量39.YB/T4006-1991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重量法测定灼烧减量40.YB/T4007-1991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铬天青S亮度法测定氧化铝量41.YB/T4008-1991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乙二醇盐酸容量法测定游离氧化钙量42.YB/T4009-1991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钼蓝亮度法测定二氧化硅量43.YB/T4010-1991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差减法测定氧化镁量44.YB/T4011-1991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钼蓝亮度法测定五氧化二磷量45.YB/T4012-1991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高碘酸钾亮度法测定氧化锰量46.YB/T4013-1991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邻二氮杂菲亮度法测定三氧化二铁量47.YB/T5038-1993氧化钼块化学分析方法重量法测定湿存水48.YB/T5039-1993氧化钼块化学分析方法钼酸铅重量法测定钼49.YB/T5040-1993氧化钼块化学分析方法硫酸钡重量法测定硫50.YB/T5041-1993氧化钼块化学分析方法燃烧-碘酸钾容量法测定硫51.YB/T5042-1993氧化钼块化学分析方法库仑法测定碳52.YB/T5043-1993氧化钼块化学分析方法正丁醇-三氯甲烷萃取亮度法测定磷53.YB/T5044-1993氧化钼块化学分析方法苯基荧火酮试剂亮度法测定铜54.YB/T5045-1993氧化钼块化学分析方法新铜试剂亮度法测定铜55.YB/T5046-1993氧化钼块化学分析方法孔雀绿亮度法测定锑十、辅助材料1.JB/T2755-1980铸造用亚硫酸盐木浆废液粘结剂2.YB/T042-1993冶金石灰3.YB/T044-1993炼钢用石墨4.YB/T192-2001炼钢用增碳剂5.YB/T5149-1993铸钢丸(GB6484-86调整)6.YB/T5150-1993铸钢砂(GB6485-86调整)7.YB/T5151-1993铸铁丸(GB6486-86调整)8.YB/T5152-1993铸铁砂(GB6487-86调整)9.YB/T5217-1997萤石10.YB/T5279-1999石灰石十一、稀土金属及其合金1.YB/T010-1992混合稀土金属丝棒2.YB/T048-1993钢锭模中稀土棒吊挂方法3.YB/T049-1993连续结晶中稀土丝喂入法4.YB/T4040-1991氧化镝5.YB/T4041-1991氧化铒6.YB/T4045-1991金属钇7.YB/T4046-1991高钇混合稀土氧化物8.YB/T4047-1991高铕混合稀土氧化物十二、耐火材料1.GB/T2273-1998烧结镁砂2.GB/T2275-1987镁砖及镁硅砖3.GB/T2988-1987高铝砖4.GB/T2992-1998通用耐火砖形状尺寸5.GB/T2994-1994高铝质耐火泥浆6.GB/T2997-1982致密定形耐火制品显气孔率、吸水率、体积密度和真气孔率试验方法7.GB/T3003-1982普通硅酸铝耐火纤维毡8.GB/T3043-1989棕刚玉化学分析方法9.GB/T3521-1995石墨化学分析方法10.GB/T3286.1-1998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氧化钙量和氧化镁量的测定11.GB/T3286.2-1998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二氧化硅量的测定12.GB/T3286.3-1998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氧化铝量的测定13.GB/T3286.4-1998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氧化铁量的测定14.GB/T3286.5-1998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氧化锰量的测定15.GB/T3286.6-1998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磷量的测定16.GB/T3286.7-1998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硫量的测定17.GB/T3286.8-1998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灼烧减量的测定18.GB/T3286.9-1998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二氧化碳量的测定19.GB/T5069.1-1985镁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重量法测定灼烧失量20.GB/T5069.2-1985镁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钼蓝亮度法测定二氧化硅量21.GB/T5069.3-1985镁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重量-钼蓝亮度法测定二氧化硅量22.GB/T5069.4-1985镁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邻二氮杂菲亮度法测定三氧化二铁量23.GB/T5069.5-1985镁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铬天青S亮度法测定氧化铝量24.GB/T5069.6-1985镁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EDTA容量法测定氧化铝量25.GB/T5069.7-1985镁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二安替比林甲烷亮度法测定二氧化钛量26.GB/T5069.8-1985镁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EGTA容量法测定氧化钙量27.GB/T5069.9-1985镁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CyDTA容量法测定氧化镁良28.GB/T5069.10-1985镁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分光亮度法测定氧化锰量29.GB/T5069.11-1985镁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分光亮度法测定氧化钾、氧化钠量30.GB/T5989-1998耐火制品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示差-升温法31.GB/T6900.1-1986粘土、高铝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重量法测定灼烧减量32.GB/T6900.2-1986粘土、高铝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重量-钼蓝亮度法测定二氧化硅量33.GB/T6900.3-1986粘土、高铝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邻二氮杂菲亮度法测定三氧化二铁量34.GB/T6900.4-1986粘土、高铝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EDTA容量法测定氧化铝量35.GB/T6900.5-1986粘土、高铝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过氧化氢亮度法测定二氧化钛量36.GB/T6900.6-1986粘土、高铝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EDTA容量法测定氧化钙量37.GB/T6900.7-1986粘土、高铝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二甲苯胺蓝Ⅰ-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亮度法测定氧化镁量38.GB/T6900.8-1986粘土、高铝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分光亮度法测定氧化钙、氧化镁量39.GB/T6900.9-1986粘土、高铝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分光亮度法测定氧化钾、氧化钠量40.GB/T6900.10-1986粘土、高铝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过硫酸铵亮度法测定氧化锰量41.GB/T6900.11-1986粘土、高铝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钼蓝亮度法测定五氧化二磷量42.GB/T7322-1997耐火材料耐火度试验方法43.GB/T8931-1988耐火材料抗渣性试验方法44.GB/T14982-1994粘土质耐火泥浆45.JB/T7995-1995黑刚玉化学分析方法46.YB/T099-1997石墨电极焙烧品47.YB/T101-1997炼钢电炉炉底用MgO-CaO-Fe2O3系合成料48.YB/T114-1997硅酸铝质隔热耐火泥浆49.YB/T134-1998高温红外辐射涂料50.YB/T142-1998浸渍石墨电极51.YB/T118-1997耐火材料气孔孔径分布试验方法52.YB/T370-1995耐火制品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非示差-升温法)53.YB/T376.1-1995耐火制品抗热震性试验方法(水急冷法)54.YB/T376.2-1995耐火制品抗热震性试验方法(空气急冷法)55.YB/T416-1980镁质及镁硅质铸口砖56.YB/T819-1978炭电极57.YB/T894-1994平炉用镁铝砖形状及尺寸58.YB/T2217-1999电炉用球顶砖形状及尺寸59.YB/T4004-1991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二安替比林甲烷亮度法测定二氧化钛量60.YB/T4005-1991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EDTA容量法测定氧化钙量61.YB/T4006-1991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重量法测定灼烧减量62.YB/T4007-1991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铬天青S亮度法测定氧化铝量63.YB/T4008-1991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乙二醇盐酸容量法测定游离氧化钙量64.YB/T4009-1991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钼蓝亮度法测定二氧化硅量65.YB/T40010-1991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差减法测定氧化镁量66.YB/T4011-1991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钼蓝亮度法测定五氧化二磷量67.YB/T4012-1991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高碘酸钾亮度法测定氧化锰量68.YB/T4013-1991优质镁砂化学分析方法邻二氮杂菲亮度法测定三氧化二铁量69.YB/T4018-1991耐火制品抗热震性试验方法70.YB/T4074-1991镁碳砖71.YB/T4075-1991锆质定径水口砖72.YB/T4076-1991连铸用熔融石英质耐火制品73.YB/T4077-1991铝碳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EDTA容量法测定氧化铝量74.YB/T4078-1991锆质定径水口砖化学分析方法苦杏仁酸重量法测定二氧化锆(铪)量75.YB/T4088-2000石墨电极76.YB/T4089-2000高功率石墨电极77.YB/T4090-2000超高功率石墨电极78.YB/T5009-1993镁质耐火泥79.YB/T5010-1993平炉用镁铝砖80.YB/T5011-1997镁铬砖81.YB/T5017-2000炼钢电炉顶用高铝砖82.YB/T5018-1993炼钢电炉顶用砖形状尺寸83.YB/T5020-1993盛钢桶用高铝质衬砖84.YB/T5021-1993盛钢桶内铸钢用高铝质耐火砖85.YB/T5049-1993盛钢桶用滑动铸口砖86.YB/T5083-1997粘土质和高铝质致密耐火浇注料87.YB/T5106-1993粘土质耐火砖88.YB/T5109-1993浇铸用粘土质耐火砖89.YB/T5110-1993浇铸用耐火砖形状尺寸90.YB/T5111-1993盛钢桶用粘土质衬砖91.YB/T5112-1993盛钢桶内铸钢用粘土质耐火砖92.YB/T5113-1993盛钢桶内铸钢用耐火砖形状尺寸93.YB/T5115-1993粘土质和高铝质耐火可塑料94.YB/T5116-1993粘土质和高铝质耐火可塑料试样制备方法95.YB/T5117-1993粘土质和高铝质耐火可塑料线变化率试验方法96.YB/T5118-1993粘土质和高铝质耐火可塑料强度试验方法97.YB/T5119-1993粘土质和高铝质耐火可塑料可塑性指数试验方法98.YB/T5120-1993粘土质和高铝质耐火可塑料含水率试验方法99.YB/T5266-1999电熔镁砂100.YB/T5267-1999全天然料烧结莫来石101.YB/T5268-1999硅石102.YB/T5270-1999铝镁耐火浇注料103.YB/T5278-1999白云石十三、其它1.GB1996-80冶金焦炭2.GB3070-82沥青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中频炉铸造标准
国内中频炉铸造行业准入条件目的在于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引导我国铸造行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优质铸件,实现我国从世界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转变。

实施铸造行业准入制度,按照“铸造行业准入条件”加快淘汰那些规模小且工艺落后、耗能大、污染严重、作业条件恶劣的铸造企业,遏制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在实施铸造行业准入制度过程中将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合理经营规模;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铸造产业集群或铸造工业园区,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培育一批“专、特、精、新”的中小铸造企业,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铸件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

铸造企业的布局及厂址的确定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应法规,符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在一类区内不能新建、扩建铸造厂,已有的铸造厂其污染物排放(含水、气和噪声等)指标应符合国家一类区有关标准的规定。

在二类区和三类区,新建铸造厂和原有铸造厂的污染物(含水、气和噪声等)排放指标均应符合国家或地区有关标准的规定。

说明:一类区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二类区指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以及一、三类区不包括的地区;三类区指特定的工业区。

鉴于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和工业发展程度的差异,锻造中频炉在进行铸造行业结构调整和实施准入制度时,应区别对待。

企业规模(产能)
1.现有的砂型铸铁件(含离心铸铁管及其他离心铸造)、铸钢件与有色铸件生产企业铸件年产能按所在地区(见表1)和类别(一、二、三类)不同应不低于表1所列的吨位。

2.采用砂型及离心铸造工艺之外的其他铸造工艺(包括压铸、低压铸造、金属型铸造、挤压铸造、熔模铸造、V法铸造、消失模铸造等)的铸造企业规模不在以上限制之列,具体标准待此后另行公布。

3.对于“专、特、精、新”的中小铸造企业,其企业规模的限制可以适当放宽。

“专、特、精、新”的中小铸造企业认定标准和实施细则另行公布。

铸造方法及工艺:
1.根据生产铸件的材质、品种、批量,合理选择粘土湿型砂铸造、树脂自硬砂铸造、水玻璃自硬砂铸造、V法铸造、熔模铸造、消失模铸造、金属型铸造(重力、离心、压铸、低压等)等铸造工艺。

2.逐步淘汰粘土砂干型等落后铸造工艺。

铸造装备(造型、制芯、熔炼、砂处理、清理等)中频炉
1.必须配备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熔炼设备,如电炉、冲天炉等金属熔炼设备,炉前化学成分分析、金属液温度测量设备,并应配有相应有效的除尘设备与系统。

提倡大批量生产铸铁件产品的企业根据铸件要求采用冲天炉-电炉双联熔炼工艺,或采用中频感应炉熔炼,推荐采用大容量(熔化率≥10t/h)、长炉龄(一次开炉连续使用4周以上)、富氧、外热送风冲天炉。

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淘汰熔化率<3t/h、环保排放不达标的冲天炉,新建铸造企业一律不再采用熔化率<5 t/h的冲天炉。

2.禁止新增容量1t以上无磁扼的铝壳电炉,原有无磁扼的感应电炉限2年内逐步淘汰。

3.必须配有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造型、制芯、砂处理、清理设备,采用树脂砂、
水玻璃砂工艺的企业须配备旧砂再生设备,有选择地采用机械化、半自动及自动造型生产线。

4.必须配有匹配的消音和通风除尘设备。

铸件质量
1.铸造企业须设有质量管理及监测部门,配有专职质量监测人员,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

2.企业或所在的工业园区必须设有与其生产能力相匹配的实验室。

铸件性能、关键原辅材料和型砂、铁液、铸型等中间产品必须进行检验,中频炉所生产的铸件和所用原辅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相应标准的规定并有检测或验证报告。

3.铸件的外观质量(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及铸件的内在质量(成分、金相组织、性能等)应符合产品图纸及相应标准的要求。

4.企业对员工应进行ISO9001标准培训,从建厂开始就纳入ISO9001管理体系的轨道,使铸件产品实现过程全面有效受控。

企业要制定详细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根据相关法规为职工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险和福利,为职工配备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

要对在有害、有毒环境工作的职工定期进行体检。

企业须有防止粉尘、有害气体、噪声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配备必要的治理设备和用具。

工作场所须符合
提倡企业采用GB/T28001-2001(或与之等效的OHSAS18001)标准,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应制定各类人员的任职条件和培训计划,定期进行意识、管理、技术、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

中国铸造协会定期向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汇报符合“准入条件”的铸造企业情况,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向社会公布符合“准入条件”的铸造企业名单。

新建、扩建和改建铸造企业必须在正式生产前达到上述“准入条件”。

各级有关政府部门在对新建、扩建的铸造企业进行立项审批、土地供应、信贷融资等管理工作中要以“铸造行业准入条件”为依据,对不符合“铸造行业准入条件”的新建、扩建铸造企业,主管部门不予审批、备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发放营业执照,相关部门不予办理手续。

不符合“铸造行业准入条件”的现有铸造企业,可以根据本“条件”进行整改,在整改期限内,不能享受优惠政策,不能申报任何优惠项目。

以上内容由河北恒远()提供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