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国标GB-新旧对比

合集下载

机械制图新旧国家标准对照

机械制图新旧国家标准对照

1
表 1 图线新旧标准变动情况对照
类 别
GB/T4457.4—1984
GB/T4457.4—2002
1.1 各种图线的名称、型式、代号、 4 线型及其应用
宽度以及在图上的一般应用
表 1 线型及应用
线 型
GB/T17450-1998
说明
3.1 基本线型 表1
表 1 中基本线型可能的变形如表 2
2002 版标准中 增加了粗 虚线的线 型及其用 途,这样, 机械制图 的线型在 旧标准基 础上增加 到 9 种;变 更了部分 线型的名 称;过渡线 纳入了细 实线线型 中;将剖面 符号用线 纳入了粗 实线线型 中;明确规 定了模样 分型线用 粗实线表 示;轨迹线 纳入了细 双点画线 线型中;双 折线也可 用于视图 与剖视图 的分界线。
8
类别
视图 表示 法
GB/T4458.1—1984
3.4 局部视图 画局部视图时,一般在局部
视图上方标出视图的名称“× 向”, 在相应的视图附近用箭 头指明投影方向,并注上同样 的字母(图 6)。
图6 当局部视图按投影关系配 置,中间又没有其它图形隔开 时,可省略标注(图 5)。
表 2 续 视图新旧标准变动情况对照
局部结构的附近,并用细点画线(No.04.1 线型)
将两者相连,见图 3~图 6。
去掉了 “向” 字。 增加了 局部视
图断裂
边界可
以用双
折线绘
图3
图4
制。
图5 3.5 局部视图和局部的斜视图 的断裂边界应以波浪线表示。 当所表示的局部结构是完整 的,且外轮廓线成封闭时,波 浪线可省略不画。
图5
图6
5.1.2 画 局 部 视 图 时 , 其 断 裂 边 界 用 波 浪 线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最新版的)标准概括介绍:《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变更 1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历史我国《机械制图》标准的变更时间表颁发时间主要内容颁发部门说明1951年13项《工程制图》标准。

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以第一角画法为我国《工程制图》的统一规则,从而扭转了我国机械图样中第一角和第三角画法并用的混乱状态。

1956年21项《机械制图》部颁标准。

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属于前苏联的r OCT 体系。

1959年19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第一套国标)。

国家科委1970年修订了1959年的国家标准,共7项,在全国试行。

中国科学院 1974年在1970年基础上扩充为10项,正式转正发布。

原国家标准计量局1983?1984年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原国家标准计量局1985年开始实施,这套标准是跟踪国际标准(ISO )的,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1993?2003年陆续修订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国家质量监督被取代2 ?新旧标准的对照1985年实施标准与现行标准对照表分类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名称基本表示法 GB/T 4458.1 - 1984 % GB/T 17451 -1989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视图 GB/T 4458.1 - 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视图GB/T 17452 - 1989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GB/T4458.6 - 2002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 GB/T 16675.1 -1996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1部分:图样画法――GB/T 4457.2 -2003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指引线和基准线的基本规定GB/T 4458.2 - 1984 % GB/T 4458.2 -2003 机械制图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 GB/T 4458.3 - 1984 GB/T 4458.3 -1984 机械制图轴测图 GB/T 4458.4 - 1984 % GB/T 4458.4 -2003 机械制图尺寸注法 GB/T 16675.2 - 1996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2部分:尺寸注法 GB/T 4458.5 - 1984 % GB/T 4458.5 -2003 机械制图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GB/T 15754 -1995技术制图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 GB/T 131 -1983% GB/T 131 -1993 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特殊表示法 GB/T 4459.1 - 1984 % GB/T 4459.1 -1995机械制图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GB/T 4459.2 -1984GB/T 4459.2 -2003 机械制图齿轮表示法检验检疫总局绝大部分已与国际标准( ISO )接轨, 1985年实施的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有14项基本规定 GB/T 4457.1 -1984 GB/T 4457.2 - 1984 % GB/T GB/T 4457.3 - 1984 % GB/T GB/T 4457.4 - 1984 % GB/TGB/T 4457.4 - 2002 机械制图% GB/T 14689 - 1993 技术制图14690 -1993 技术制图比例14691 -1993 技术制图字体 17450 -1998 技术制图图线GB/T 4457.5 - 1984GB/T 17453 - 1998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面区域的表示法GB/T 4457.5 - 1984 机械制图剖面符号图样画法图线GB/T4459.3-1984GB/T4459.3-2000机械制图花键表示法GB/T4459.4-1984GB/T4459.4-2003机械制图弹簧表示法GB/T4459.5-1984GB/T4459.5-1999机械制图中心孔表示法——GB/T 4459.6 -1996机械制图密封圈表示法――GB/T 4459.7 -1998机械制图滚动轴承表示法――GB/T 19096 - 2003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未定义形状边的术语和注法图形符号GB/T 4460 - 1984 GB/T 4460 - 1984机械制图机构运动简图符号探已被替代的标准共14项。

机械制图中常用制图规定及新旧标准的对比和说明

机械制图中常用制图规定及新旧标准的对比和说明

机械制图中常用制图规定及新旧标准的对比和说明2010年5月1 图线(现用标准:GB/T17450-1998、GB/T4457.4-2002 )1.1图线宽度代号由b改为d,粗实线与细实线的宽度比率由3:1改为2:1。

注:d 不一定单指粗实线线宽,也可指细实线线宽;而旧标准中的b 专指粗实线线宽。

1.2 过渡线由粗实线改为细实线表示。

1.3 剖切符号的线型为粗实线,即剖切符号线宽与粗实线线宽一致。

1.4 模样分型线用粗实线表示。

1.5 轨迹线由细点划线改为细双点划线。

2 视图(现用标准:GB/T17451-1998、 GB/T4458.1-2002 ) 2.1 视图标准产生重要变动的是取消了旋转视图,取消旋转视图后,原来采用旋转视图的场合可改用斜视图来表达机件倾斜结构的外形,如图1。

2.2 向视图上方的视图名称“×向”现已改为“×”,即去掉了“向”字。

如图1。

2.3 当视图旋转配置时,原标注为“旋转”,现取消了汉字“旋转”,启用了旋转符号,如图2。

旋转符号的尺寸和比例见GB/T17451-1998附录A (《技术制图》P191)。

注:无论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标注时,旋转符号的箭头始终指向字母方向。

图22.4 新标准规定比例前不加字母M 。

当同一机件上有几个被放大的部分时,应用罗马数字依次标明被放大的部位。

局部放大图标注示例见图3。

3 剖视图(现用标准:GB/T17452~17453-1998、GB/T4458.6-2002) 3.1 半剖视图的规定:左右对称剖右半边,上下对称剖下半边。

3.2 当同一物体在两平行面上的剖切图仅靠一起画出时,剖面线应相同。

若要表示得更清楚,可沿分界线将两剖切图的剖面线错开(如图4)。

4 新标准规定的尺寸注法及简化表示法(现用标准:GB/T16675.2-1996、 GB/T16675.2-1996、 GB/T4458.4-2003 )4.1新标准规定标注弧长时,应在尺寸数字左方加注弧长符号(图5)。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最新版的)标准概括介绍:《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变更1.《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历史我国《机械制图》标准的变更时间表颁发时间主要内容颁发部门说明1951年13项《工程制图》标准。

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以第一角画法为我国《工程制图》的统一规则,从而扭转了我国机械图样中第一角与第三角画法并用的混乱状态。

1956年21项《机械制图》部颁标准。

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属于前苏联的ΓOCT体系。

1959年19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第一套国标)。

国家科委1970年修订了1959年的国家标准,共7项,在全国试行。

中国科学院1974年在1970年基础上扩充为10项,正式转正发布。

原国家标准计量局1983~1984年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原国家标准计量局1985年开始实施,这套标准就是跟踪国际标准(ISO)的,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1993~2003年陆续修订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绝大部分已与国际标准(ISO)接轨,1985年实施的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有14项被取代。

2.新旧标准的对照1985年实施标准与现行标准对照表分类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名称基本规定GB/T 4457、1-1984 ※GB/T 14689-1993 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及格式GB/T 4457、2-1984 ※GB/T 14690-1993 技术制图比例GB/T 4457、3-1984 ※GB/T 14691-1993 技术制图字体GB/T 4457、4-1984 ※GB/T 17450-1998 技术制图图线GB/T 4457、4-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图线GB/T 4457、5-1984 GB/T 17453-1998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面区域的表示法GB/T 4457、5-1984 机械制图剖面符号基本表示法GB/T 4458、1-1984 ※GB/T 17451-1989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视图GB/T 4458、1-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视图GB/T 17452-1989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与断面图GB/T 4458、6-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与断面图GB/T 16675、1-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1部分:图样画法——GB/T 4457、2-2003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指引线与基准线的基本规定GB/T 4458、2-1984 ※GB/T 4458、2-2003 机械制图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GB/T 4458、3-1984 GB/T 4458、3-1984 机械制图轴测图GB/T 4458、4-1984 ※GB/T 4458、4-2003 机械制图尺寸注法GB/T 16675、2-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2部分:尺寸注法GB/T 4458、5-1984 ※GB/T 4458、5-2003 机械制图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GB/T 15754-1995 技术制图圆锥的尺寸与公差注法GB/T 131-1983 ※GB/T 131-1993 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特殊表示法GB/T 4459、1-1984 ※GB/T 4459、1-1995 机械制图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GB/T 4459、2-1984 ※GB/T 4459、2-2003 机械制图齿轮表示法GB/T 4459、3-1984 ※GB/T 4459、3-2000 机械制图花键表示法GB/T 4459、4-1984 ※GB/T 4459、4-2003 机械制图弹簧表示法GB/T 4459、5-1984 ※GB/T 4459、5-1999 机械制图中心孔表示法——GB/T 4459、6-1996 机械制图密封圈表示法——GB/T 4459、7-1998 机械制图滚动轴承表示法——GB/T 19096-2003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未定义形状边的术语与注法图形符号GB/T 4460-1984 GB/T 4460-1984 机械制图机构运动简图符号※已被替代的标准共14项。

机械制图新标准

机械制图新标准
(6)改变了基准符号的形式 (7)增加了若干附加符号 (8)理论正确尺寸的图框之下边不再借用尺寸线,图框务必 自行完整画出。 (9)将旧标准中易生歧义而废止的注法列入附录A。 (10)删去了任选基准注法的图例。
四、表面结构(含粗糙度)表示法
1.表面结构的注法规定
(1)注法的基本规定
—同一面一般只标注一次; —注写与表读取方向与尺寸注法相同; —可注在轮廓线及其延长线上,或注在尺寸线、指引线 和几何公差的框格上。
新版本中最明显的变动是增加、删除、和更改了少量 术语,如:
—“基本尺寸”改为“公称尺寸” —“上偏差”和“下偏差”分别改为“上极限偏差”和 “下极限偏差” —“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分别改为“上极 限尺寸”和“下极限尺寸”
三、几何公差(即形位公差)的注法
几何公差标注的几点新规定
(1)启用了若干新术语
与GB/T4458.4—1984相比,新标准主要有以下变动:
1.略去了已纳入GB/T16675.2中的简化注法条文。 2.改变了箭头长度的规定,将原4b改为≥6d。 3.明确了尺寸线终端形式的应用场合。 4.改变了锥度的注法。
5.增补了标注尺寸的符号及代号。 6.增加了《未定义形状边的注法》。
二、极限与配合的注法
1. 原投影体制(GB128-70, GB128-74,GB/T4458.11984)
---“机件的图形按正投影法绘制,并采用第一角画法”。 ---“机件的图形按正投影法绘制,被画机件位置规定在 观察者的眼睛与对应的投影面之间”。
2. 现行投影体制(GB/T17451-1998)
---“技术图样应采用正投影法绘制,并优先采用第一角 画法”(GB/T17451-1998);“ 必要时(如按合同规定) 允许使用第三角画法” (GB/T14692-2008)。

机械制图新国标

机械制图新国标

基准字母的放置
源自GB/T 1182-2008
单一 基准
两个共 同基准
基准体系,自 左至右优先
机械制图新国标
机械制图绘图方面的国标 一、制图的基本规定
1、标题栏的方位和看图方向 第一种情况----按看标题栏的方向看图,即以标注栏
中的文字方向为看图方向。
≥A3
A4
A4
机械制图新国标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键10×100
8 45°倒角
9 多个直径
微观不平 10 十点高度
2×45° 2-Ø20
Ry
其余表面粗糙 键16×10×100
C2 2ר20
12 基准符号
机械制图新国标
应用场合 增加键宽参数
2×R20 × 停止使用 × 注在标题栏上方附近 三角形涂黑或空白, 三角形底边与轮廓接触。
明细栏竖向分隔线 ——粗实线
源自GB/T 10609.2-89 源自GB/T 10609.2-2009
很多教材仍在采用细实线! 机械制图新国标
二、GB/T 131-2006 GPS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是规范所有符合 机械工程规律的几何形体产品的一套几何量技术标准。
GB/T 131-93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GB/T 131-2006 技术产品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上表面水平向 上书写
左侧面向左旋 转书写
机械制图新国标
右侧面和下表面加指 引线后水平书写。
在图形中的注法—2
大多数表面有相同表面结构要求的注法
×其余 3.2
相当于老标准中的 其余 3.2
机械制图新国标
在图形中的注法—3(可以标注在尺寸线上)

_机械制图尺寸注法_新旧国家标准主要差异分析

_机械制图尺寸注法_新旧国家标准主要差异分析

化格局的发展。

四是加强与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国际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东亚地区内的合作、交流乃至联合。

五是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研制和技术标准的国际交流活动,企业要将参与技术标准的国际交流、合作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任务来抓,指定专人负责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

参考文献1陶琼.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中国标准化,20042杨辉.技术标准战略刍议.航天标准化,20043李健.关于入世后我国技术标准战略的思考.科技成果纵横,2002《机械制图尺寸注法》新旧国家标准主要差异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乃成文摘介绍了新、旧国家标准规定的“尺寸注法”中的尺寸线终端画法、标注尺寸的符号和缩写词、简化注法的标注法,并对其差异作了分析。

关键词机械制图;尺寸注法;尺寸符号;缩写词。

・标准介绍与实施・GB/T4458.4-2003《机械制图尺寸注法》(简称新国标)取代了GB/T4458.4-1984《机械制图尺寸注法》(简称旧国标)。

本文将这新、旧国标的主要差异作一分析(注:文中符号及标注仅为示意性质)。

一尺寸线终端画法尺寸线终端有两种形式:箭头、斜线。

箭头,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图样。

箭头长度(L),新国标规定L≥6d,旧国标L≈4b,其中,d、b均表示粗实线的宽度;箭头的高度则均为粗实线的宽度。

可见,按新国标规定的箭头要画得更细长些,如图1(a)所示。

斜线新国标如图1(b)所示。

斜线用细实线绘制,其方位为尺寸线逆时针旋转后的位置,不可画反。

斜线尺寸线终端只能用于尺寸线和尺寸界线互相垂直且均为直线的情况下。

标注角度尺寸、圆弧弧长尺寸只能用箭头,不能用斜线作尺寸线终端。

当尺寸线与尺寸界线互相垂直的情况下,同一张图样中只能采用一种尺寸线终端形式。

新国标规定:“机械图样中一般采用箭头作为尺寸线的终端”。

旧国标无此规定。

GB/T16675.2-1996《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二部分尺寸注法》中,规定了6种尺寸线终端的画法,如图2所示。

机械制图国标GB新旧对比.doc

机械制图国标GB新旧对比.doc

标准概括介绍:《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变更1.《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历史我国《机械制图》标准的变更时间表颁发时间主要内容颁发部门说明1951年13项《工程制图》标准。

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以第一角画法为我国《工程制图》的统一规则,从而扭转了我国机械图样中第一角和第三角画法并用的混乱状态。

1956年21项《机械制图》部颁标准。

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属于前苏联的ΓOCT 体系。

1959年19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第一套国标)。

国家科委1970年修订了1959年的国家标准,共7项,在全国试行。

中国科学院1974年在1970年基础上扩充为10项,正式转正发布。

原国家标准计量局1983~1984年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原国家标准计量局1985年开始实施,这套标准是跟踪国际标准(ISO)的,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1993~2003年陆续修订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绝大部分已与国际标准(ISO)接轨,1985年实施的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有14项被取代。

2.新旧标准的对照1985年实施标准与现行标准对照表分类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名称基本规定GB/T 4457.1-1984 ※GB/T 14689-1993 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及格式GB/T 4457.2-1984 ※GB/T 14690-1993 技术制图比例GB/T 4457.3-1984 ※GB/T 14691-1993 技术制图字体GB/T 4457.4-1984 ※GB/T 17450-1998 技术制图图线GB/T 4457.4-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图线GB/T 4457.5-1984 GB/T 17453-1998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面区域的表示法GB/T 4457.5-1984 机械制图剖面符号基本表示法GB/T 4458.1-1984 ※GB/T 17451-1989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视图GB/T 4458.1-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视图GB/T 17452-1989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GB/T 4458.6-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GB/T 16675.1-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1部分:图样画法—— GB/T 4457.2-2003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指引线和基准线的基本规定GB/T 4458.2-1984 ※GB/T 4458.2-2003 机械制图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GB/T 4458.3-1984 GB/T 4458.3-1984 机械制图轴测图GB/T 4458.4-1984 ※GB/T 4458.4-2003 机械制图尺寸注法GB/T 16675.2-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2部分:尺寸注法GB/T 4458.5-1984 ※GB/T 4458.5-2003 机械制图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 GB/T 15754-1995 技术制图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GB/T 131-1983 ※GB/T 131-1993 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特殊表示法GB/T 4459.1-1984 ※GB/T 4459.1-1995 机械制图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GB/T 4459.2-1984 ※GB/T 4459.2-2003 机械制图齿轮表示法GB/T 4459.3-1984 ※GB/T 4459.3-2000 机械制图花键表示法GB/T 4459.4-1984 ※GB/T 4459.4-2003 机械制图弹簧表示法GB/T 4459.5-1984 ※GB/T 4459.5-1999 机械制图中心孔表示法—— GB/T 4459.6-1996 机械制图密封圈表示法—— GB/T 4459.7-1998 机械制图滚动轴承表示法—— GB/T 19096-2003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未定义形状边的术语和注法图形符号GB/T 4460-1984 GB/T 4460-1984 机械制图机构运动简图符号※已被替代的标准共14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概括介绍:《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变更1.《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历史我国《机械制图》标准的变更时间表颁发时间主要内容颁发部门说明1951年13项《工程制图》标准。

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以第一角画法为我国《工程制图》的统一规则,从而扭转了我国机械图样中第一角和第三角画法并用的混乱状态。

1956年21项《机械制图》部颁标准。

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属于前苏联的ΓOCT 体系。

1959年19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第一套国标)。

国家科委1970年修订了1959年的国家标准,共7项,在全国试行。

中国科学院1974年在1970年基础上扩充为10项,正式转正发布。

原国家标准计量局1983~1984年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原国家标准计量局1985年开始实施,这套标准是跟踪国际标准(ISO)的,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1993~2003年陆续修订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绝大部分已与国际标准(ISO)接轨,1985年实施的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有14项被取代。

2.新旧标准的对照1985年实施标准与现行标准对照表分类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名称基本规定GB/T 4457.1-1984 ※GB/T 14689-1993 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及格式GB/T 4457.2-1984 ※GB/T 14690-1993 技术制图比例GB/T 4457.3-1984 ※GB/T 14691-1993 技术制图字体GB/T 4457.4-1984 ※GB/T 17450-1998 技术制图图线GB/T 4457.4-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图线GB/T 4457.5-1984 GB/T 17453-1998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面区域的表示法GB/T 4457.5-1984 机械制图剖面符号基本表示法GB/T 4458.1-1984 ※GB/T 17451-1989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视图GB/T 4458.1-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视图GB/T 17452-1989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GB/T 4458.6-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GB/T 16675.1-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1部分:图样画法—— GB/T 4457.2-2003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指引线和基准线的基本规定GB/T 4458.2-1984 ※GB/T 4458.2-2003 机械制图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GB/T 4458.3-1984 GB/T 4458.3-1984 机械制图轴测图GB/T 4458.4-1984 ※GB/T 4458.4-2003 机械制图尺寸注法GB/T 16675.2-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2部分:尺寸注法GB/T 4458.5-1984 ※GB/T 4458.5-2003 机械制图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 GB/T 15754-1995 技术制图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GB/T 131-1983 ※GB/T 131-1993 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特殊表示法GB/T 4459.1-1984 ※GB/T 4459.1-1995 机械制图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GB/T 4459.2-1984 ※GB/T 4459.2-2003 机械制图齿轮表示法GB/T 4459.3-1984 ※GB/T 4459.3-2000 机械制图花键表示法GB/T 4459.4-1984 ※GB/T 4459.4-2003 机械制图弹簧表示法GB/T 4459.5-1984 ※GB/T 4459.5-1999 机械制图中心孔表示法—— GB/T 4459.6-1996 机械制图密封圈表示法—— GB/T 4459.7-1998 机械制图滚动轴承表示法—— GB/T 19096-2003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未定义形状边的术语和注法图形符号GB/T 4460-1984 GB/T 4460-1984 机械制图机构运动简图符号※已被替代的标准共14项。

三、新国标的执行执行时应注意:当旧标准没有被替代时,新标准规定了旧标准没有规定的、新旧标准规定有差异的,按新标准执行,旧标准有规定而新标准没再作规定的,原则上仍按旧标准执行,但要注意,这些规定应与新标准其它一些相应的规定不矛盾。

制图的基本规定一、图幅和比例1.图幅和标题栏的方位GB 4457.1-84规定(不允许再采用)GB/T 14689-1993规定六种基本幅面:A0 (941×1189)A1 (594×841)A2 (420×594)A3 (297×420)A4 (210×297)A5 (148×210)五种基本幅面:A0 (941×1189)A1 (594×841)A2 (420×594)A3 (297×420)A4 (210×297)所有幅面图纸无论横放或竖放,标题栏均位于图纸右下角,装订边位于图纸左边。

示例:A0、A1、A2、A5等幅面均与上同。

A4图纸竖放,其它基本幅面图纸横放时,标题栏要位于图纸右下角,装订边位于图纸左边。

示例:由此可见,当A4图纸竖放,其它基本幅面图纸横放时标题栏位于图纸右上角,长边均置于铅垂方向,装订边位于图纸下边。

2.看图方向GB 4457.1-84规定(不允许再采用)GB/T 14689-1993规定由于标题栏总在图纸右下角,所以规定按标题栏方向看图——以标题栏的文字方向为看图方向。

没有对中符号和方向符号的规定。

第一种情况:正常情况(A4图纸竖放,其它基本幅面图纸横放时)下,按标题栏方向看图——以标题栏的文字方向为看图方向。

这时图纸上只画对中符号,不用画方向符号。

第二种情况:按方向符号指示方向看图(在方向符号位于图纸下方后看图)。

当A4图纸横放,其它基本幅面图纸竖放时便属于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主要针对使用预先印制了图框、标题栏和对中符号的图纸而言的。

用未预先印制的图纸时,其标题栏方位和看图方向也应与上述规定一致。

3.比例的标注⑴在标题栏的比例栏目中注写。

无论是装配图还是零件图的标题栏中均应注写比例,在表格图和空白图的标题栏中可以不注写比例。

⑵在视图上方标注(该视图采用与标题栏中注写的不同的比例)。

GB/T 14690-1993所给的六个标注示例比例标注示例应用场合说明用于局部放大图(常见)用于机械制图用于视图(不常见)用于剖视图和断面图(不常见)用于建筑制图不用于机械制图用于水利工程制图4.比例的选用基本原则:能充分而清晰地表达机件的结构形状,又能合理利用图纸幅面。

在满足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选用比例时通常要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①所选用的比例应有利于采用较小基本幅面的图纸②在表达清晰、能合理利用图纸幅面的前提下,应具体的根据机件的尺寸大小和结构形状的复杂程度选择比例。

③若条件允许,应优先选用原值比例1 :1。

④比例与幅面的选择应考虑图样的应用场合。

二、图线1.GB/T 17450-1998(技术制图)对线型的规定作为适用于各种技术图样的通则性规定。

GB/T 17450中规定了15种基本线型(其中有4种适用于机械制图)。

GB/T 17450中还规定了可根据需要将基本线型画成不同粗细,并令其变形、组合而派生出更多的图线型式。

GB/T 17450中没有给出各种基本线型在各专业制图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在各专业制图的标准中,则对各种线型的具体应用场合作了详细的规定。

如机械制图中的线型应用,是在GB/T 4457.4中规定的。

技术制图的基本线型(GB/T 17450-1998)代码No.基本线型名称说明01 实线用于机械制图02 虚线用于机械制图03 间隔画线04 点画线用于机械制图05 双点画线用于机械制图06 三点画线07 点线08 长画短画线09 长画双短画线10 画点线11 双画单点线12 画双点线13 双画双点线14 画三点线15 双画三点线2.GB/T 4457.4-2002(机械制图)对线型及其应用的规定⑴实线序号代码NO.线型一般应用示例1 01.1 细实线.1 过渡线.2 尺寸线.3 尺寸界线.4 指引线和基准线.5 剖面线1 01.1 细实线.6 重合断面的轮廓线.7 短中心线.8 螺纹牙底线.9 尺寸线的起止线.10 表示平面的对角线.11 零件形成前的弯折线.12 范围线及分界线.13 重复要素表示线齿轮齿根线.14 锥形结构基面位置线.15 叠片结构位置线.16 辅助线1 01.1 细实线.17 不连续同一表面线.18 成规律分布相同要素连线.19 网格线2 波浪线.20 断裂处的边界线,视图与剖视图的分界线3 双折线.21断裂处的边界线,视图与剖视图的分界线4 01.2 粗实线.1 可见轮廓线.2 相惯线.3 螺纹牙顶线.4 螺纹长度终止线.5 齿顶圆.6 表格图、流程图中的主要表示线.7 模样分型线.8 剖切符号用线⑵虚线序号代码NO.线型一般应用示例5 02.1 细虚线.1 不可见轮廓线6 02.2 粗虚线.1 允许表面处理的表示线⑶点划线序号代码NO.线型一般应用示例7 04.1 细点画线.1 轴线.2 对称中心线.3 分度圆.4 孔系分布的中心线.5 剖切线8 04.2 粗点画线.1 限定范围表示线⑷双点划线序号代码NO.线型一般应用示例9 05.1 细双点画线.1 相邻辅助零件的轮廓线9 05.1 细双点画线.2可动零件的极限位置轮廓线.3 成形前的轮廓线.4 剖面剖切前的结构轮廓线.5 轨迹线.6 毛坯图中制成品的轮廓线.7 特定区域线.8 工艺结构的轮廓线.9 中断线3.新标准在在图线及应用中的一些变更⑴增加了粗虚线,使用于机械制图的线型由1984年的8种变为9种。

⑵除波浪线和双折线外,所有线型名称前均冠以“粗”或“细”而命名,原“虚线”的名称变为“细虚线”,原“点划线”的名称变为“细点划线”,原“双点划线”的名称变为“细双点划线”。

⑶线宽规定有所改变项目GB/T 4457.4-1984规定GB/T 4457.4-2002规定粗细线宽度比率3 :1 2 :1线宽系列0.18mm、0.25mm、0.35mm、0.5mm、0.7mm、1mm、1.4mm、2mm 8种0.13mm、0.18mm、0.25mm、0.35mm、0.5mm、0.7mm、1mm、1.4mm、2mm 9种⑷图线应用的变化①过渡线由粗实线改为用细实线表示。

②剖切符号用粗实线。

GB/T 4458.1-1984规定:剖切符号线宽为粗实线线宽的1~1.5倍。

GB/T 17452-1998规定:剖切符号用粗短划(很笼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