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地理知识新闻

合集下载

2020地理新闻报道20篇及分析

2020地理新闻报道20篇及分析

2020地理新闻报道20篇及分析一、北欧现“热带夜晚”瑞典气象和水文研究所27日称,北欧国家正经历气温飙升,部分地区出现“热带夜晚”。

在瑞典境内,最极端热浪已经扑向最北端。

瑞典最北城镇马库斯温沙26日出现摄氏34.8度的高温。

瑞典气象和水文研究所专家指出,这是瑞典自1945年以来最北地区的最高温。

瑞士28日报道称,由于气候变暖加剧,瑞士冰川加速融化,极大地影响到瑞士当地的旅游业。

为此,瑞士居民近来自发地为冰川盖上巨型白色毯子,以阻隔高温。

虽然“盖毯子”的过程十分艰巨,但居民们都主动出钱出力。

瑞士科学家表示,这种做法能一定程度上减缓冰川融化的速度,但不能彻底阻止冰川融化。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暖1. 原因:(1)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放过量二氧化碳;(2)毁林等。

2.危害: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等。

3.措施: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等。

二、孟加拉国洪灾据新华社7月28日报道,孟加拉国部分地区的洪灾已造成至少75人死亡,600多万人被迫撤离家园,流离失所。

据新闻此前报道,自本月15日以来,连日暴雨引发的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已导致印度、尼泊尔和孟加拉国三个相邻南亚国家上百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受灾人口接近1000万。

洪灾不仅让这些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而且引发了一系列山体滑坡和疟疾等次生灾害。

印度北部、东北部与尼泊尔和孟加拉国每年6月至9月是季风雨季,雷电暴雨天气频发,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

但有分析认为,今年天气显得有些异常,旱季异常燥热,雨季一开始就强降雨造成洪灾泛滥,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正在影响南亚次大陆。

与此同时,上述三个国家薄弱的洪水预警和防范体系也使得洪灾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知识点:季风与洪涝灾害1.亚洲季风2.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 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②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 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2)人为原因:④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2024春晚地理知识点

2024春晚地理知识点

2024春晚地理知识点
2024年春晚在节目安排上展现了丰富的地理元素,与高考地理知识紧密相连。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地理知识点:
1. 时区:春晚在除夕晚上20:00点开始,这是因为北京(东八区)20:00时,全球处于同一天。

这一刻,全世界的中国人都能在同一天过年。

2. 地域文化:春晚的四个分会场分别设在辽宁沈阳、湖南长沙、陕西西安和新疆喀什,这些地点的选择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特色。

例如,沈阳分会场展现了东北的曲艺和当代风尚,长沙分会场体现了湘江和浏阳河交汇处的地理特色,西安分会场展示了大唐不夜城的历史文化,而喀什分会场则突出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3. 城市区位:春晚分会场的选址与城市区位有关。

例如,沈阳分会场选择了位于铁西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反映了产业转型升级;长沙分会场则位于长沙滨江文化园,这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客厅”。

4. 气候差异:南北方观众对春晚的态度存在差异,这一定程度上与气候有关。

北方冬季夜晚寒冷漫长,大多数人都待在室内“吃饺子,唠嗑,看春晚”,而南方相对温暖,大家会出到室外逛商场、看电影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观看2024年春晚或查阅相关新闻资讯。

地理新闻小作文50

地理新闻小作文50

地理新闻小作文50
1、嫦娥四号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2、20xx全球天气已“爆表”多国极端天气打破纪录
20xx年仅仅开始一个月,极端天气已席卷全球多国,甚至打破多项历史纪录。

美国中西部经历罕见风寒,澳大利亚遭受极端高温,气候变化再次引发广泛担忧。

2、“秋老虎”现身江西出现不同程度气象干旱
据江西省气象台预计,9月下旬江西省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3℃左右,全省基本无雨,旱情或将加重。

高温影响的同时,烈日当空、滴雨未下,局部出现了轻旱、中旱和重旱三种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
3、中国成功发射高分十号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防灾减灾等领域
北京时间10月5日2时51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5、3000公里超级输电工程投运
9月26日,新疆送安徽特高压工程投运。

这项工程西起新疆昌
吉,输送容量1200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的超级输电工程。

地理时事热点新闻摘抄

地理时事热点新闻摘抄

地理时事热点新闻摘抄#深圳现穿山甲公主#有句老话,多行不义必自毙,最早时山民所称的“山珍七件",包括熊掌、象鼻、鹿筋、驼峰、燕窝、竹、猴头菇七种山货。

后来有人又将其分之为“动物八珍”(即熊掌、象鼻、鹿筋、驼峰、猩唇、鹿尾、猴脑、豹胎)和“植物四珍”(即竹苏、燕窝、香菇、银耳)。

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目前所谓“山珍”,不再是指那些珍稀动物,而是指产于山区,由山民在自然生态环境下,辛勤培育的山货,如香菇、竹苏、平菇、口蘑、松子、栗子、香框、银杏、核桃、竹笋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禁止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也禁止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难道吃个野味也犯法?答案是肯定的。

#3000万男性打光棍#男女比例失调是中国在进入21世纪以后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人口问题。

主要有:男女比例分布严重不平衡,男女配偶间年龄差距增加,高基数高比例的无择偶人群,男女比例的失衡所导致的出生人口萎缩及结合上老龄化等等社会问题时所带来新的人口问题。

影响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的因素是众多而复杂的,如生育政策、生育意愿、人工技术鉴定选择、出生的女婴漏报、瞒报等。

主要是由于人为干预的结果,例如中国不少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重男轻女的现象,结合上计划生育的政策,出生性别比上扬的状况俞加明显。

而最新科学研究表面,导致男女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很可能与环境污染有关,环境因素会使X、Y染色体的数量发生改变。

可怜单身狗们。

震撼的河南民俗,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民间传统的烟火,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它的采矿炼铁业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冶炼史同步兴起。

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为治炼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鼎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确山打铁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这一千年绝技本就起源于老乐山道教文化,是一种由民间工匠及老乐山道人共同祭祀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而举行的活动,后来演变为综合性民间传统庆祝仪式。

世界各地五件关于地理和环境问题的新闻资料

世界各地五件关于地理和环境问题的新闻资料

世界各地五件关于地理和环境问题的新闻资料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地理和环境问题始终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世界各地发生的五件引人瞩目的相关新闻。

第一件新闻来自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

近年来,该地区的沙漠化问题愈发严重,不断扩张的沙漠吞噬着周边的土地和资源。

据报道,原本肥沃的农田逐渐被黄沙覆盖,许多村庄被迫迁移。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的干旱气候以及过度的放牧和不合理的土地开发。

当地居民面临着失去家园和生计的困境,这不仅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也对整个地区的生态平衡构成了严重威胁。

第二件新闻发生在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

这片被誉为“地球之肺”的雨林正遭受着严重的砍伐和火灾威胁。

一些非法的伐木者和开垦者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肆意砍伐树木,破坏了大片的森林。

火灾的频繁发生更是让雨林的生态系统遭受重创。

大量的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物种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

此外,雨林的破坏还导致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第三件新闻聚焦于亚洲的印度。

印度的恒河一直以来都是该国的重要河流,但如今却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大量排放,使得恒河的水质急剧恶化。

水中的有害物质超标,不仅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也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许多水生生物濒临灭绝,河流的自净能力也大幅下降。

第四件新闻来自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加剧,阿尔卑斯山的冰川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融。

据科学家的监测数据显示,过去几十年里,冰川的面积大幅减少。

这不仅影响了当地的水资源供应,还增加了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风险。

对于依靠阿尔卑斯山发展旅游业的地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五件新闻则发生在北美洲的美国。

飓风和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在美国频繁发生,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这些极端天气不仅摧毁了房屋和基础设施,还导致了人员伤亡。

专家认为,这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大气环流异常有关。

19条关于地理的新闻

19条关于地理的新闻

19条关于地理的新闻最新发布的地理新闻中,有19条关于地理变化、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这些新闻从全球范围内出现的自然灾害到本地区的城市结构演变,再到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以及环保政策的创新等多个层面均有涉及。

下面我们就逐条分析这些新闻。

1. 巨大的沙尘暴席卷沙漠以外地区自然现象是地球上最大的奇观之一,其中沙尘暴可以说是最壮观、最恐怖,也最令人震惊的自然现象之一。

最新报道称,一场巨大的沙尘暴已经从沙漠地区向周边地区扩散,对当地居民的日常活动和生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2. 严重的干旱导致食物短缺在全球范围内,干旱是一种经常性的自然灾害。

最新报道显示,由于长时间的干旱影响,一些严重受灾地区开始出现食物短缺的情况。

这对当地居民的生计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给环保和自然资源利用带来了新的考验。

3. 海洋生物群体数量持续锐减近些年来,全球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根据最新的报道显示,海洋生物群体数量持续锐减,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未来若不采取更加有效的环保措施,海洋生态环境将会更加恶化。

4. 城市化发展加速城市结构演变城市化是全球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影响着城市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发展。

最新报道显示,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速,城市结构演变也逐渐加速,城市的空间特性、地形地貌特征正在经历快速的变化。

5. 天气变化频繁影响居民生活天气的变化对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巨大的影响。

据最新报道显示,近年来天气变化频繁,气候极端条件的出现让人们难以应对,这也成为了全球环保、自然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的重要问题之一。

6. 火山持续喷发引发环境控制问题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如何控制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最新报道显示,一些地区的火山持续喷发,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环保工作的难度和重要性。

7. 地震活动频繁增加自然灾害风险地震活动频繁是近年来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对全球的安全稳定和自然资源的使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初二 地理视角评述新闻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初二 地理视角评述新闻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初二地理视角评述新闻新闻标题:气候变化对全球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一、概述1.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据统计,地球气温持续上升,特殊天气现象频发,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气候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1 冰川融化2.1.1 随着气温的上升,全球各地的冰川面积不断缩减。

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人类居住和生产活动带来了巨大威胁。

2.2 生态系统失衡2.2.1 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系统里的许多物种失去原有的生存环境,生态链条受到了破坏,很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2.3 特殊天气事件增加2.3.1 全球范围内特殊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飓风等减少,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措施3.1 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3.1.1 通过国际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对化石燃料的管理和利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3.2 适应气候变化3.2.1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防范干旱和水灾的发生。

3.3 加强环境保护3.3.1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促进植被的恢复和重建,实施生态环境恢复工程。

3.4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3.4.1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四、结语4.1 气候变化对全球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为保护地球家园做出积极的贡献。

希望通过全球各国的努力和合作,能够有效地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五、气候变化对全球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5.1 海洋生态系统受到影响随着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系统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海水温度的升高导致了珊瑚礁的白化现象,大片珊瑚白化甚至逝去,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温度升高还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繁衍和迁徙,很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都发生了改变,一些物种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5.2 特殊天气事件频发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特殊天气事件频发,如强度加大的飓风、暴雨引发的洪灾、干旱等。

中国的地理新闻与热点事件

中国的地理新闻与热点事件

中国的地理新闻与热点事件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多样地理景观的国家,每年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地理新闻和热点事件。

这些新闻和事件不仅反映了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也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本文将就中国的地理新闻与热点事件展开探讨。

一、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中国地域广阔,因此不同地区受到的气候条件也各不相同。

近年来,中国的气候变化所引发的地理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气候变暖导致了极端天气的增加,例如强降雨、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

这些灾害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使得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了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水资源与水污染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一些地区的水源严重受到农业、工业、城市污水等污染物的侵蚀,给人民的饮水安全带来了威胁,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因此,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成为了中国的紧迫任务。

三、城市化与土地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城市化进程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

城市化带来了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地理问题。

首先是城市扩张导致的土地问题。

大量农田被城市占用,生态环境破坏,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其次是城市的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四、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中国是一个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国家,拥有许多独特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自然保护措施,例如设立自然保护区、禁止乱捕乱猎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有益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五、区域发展与资源分配中国地域差异明显,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例如“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倡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地理知识新闻
No.1 5-12一年汶川“寻羌”
,一场地震袭过,我记挂着老朋友,回到废墟,与他们共同寻找历尽劫园的重建之路…… (华夏地理撰文:王明珂摄影:陈新宇)>>>详细
No.2 H1N1甲型流感爆发
人口数目全球居冠的中国,不但没有在此次流行病中担纲主角,还率抗疫苗,值得记录。

>>>详细
No.3 “莫拉克”台风重创台湾
象灾害致数百人罹难,直接引发了台湾政局变动。

大陆企业、民众也对台了援手……>>>详细
No.4 五台山成功申报世界文化
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审议通过的五台山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详细
No.5我国境内现500年一遇日食景观No.6 2009年我国多地春旱
14年-2309年间中国境内可观测到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活动,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 >>>详细
截至1月19日,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7旱面积总计达1.04亿亩,其中重旱2428万亩,因旱饮水困难人口196万详细
No.7 “嫦娥一号”成功撞月
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 0度的预定撞击点…… >>>详细
No.8 中越陆地边界历时10年全
2月23日,中国和越南在广西凭祥友谊关公路口岸举行界碑揭幕仪越陆地边界勘界立碑工作圆满结束…… >>>详细
No.9 三万亿新能源建设规划将出台No.10 北大收藏最完整《老子》
息中心发布发展新能源的报告指出,中国要实现2020年新能源发展规划未来10年投资将超逾三万亿元…… >>>详细
1月11日,北大收藏了从海外抢救回归的一批竹简。

竹简总数达33计经过整理拼对后可复原的完整竹简在2300枚以上…… >>>详细
No.11 南方大部秋旱
10月7日上午,湘江长沙段橘子洲大桥以西,河床已经干涸……
No.12 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
国防部23日上午在北京就中国海军编队赴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发布会…… >>>详细
No.13 广州番禺垃圾发电厂项目遭质疑No.14 北京绘出首张噪音地图
年调研,广州番禺区生活垃圾焚烧厂的选址地点定在番禺区大石街会江村一个人口非常稠密的居住区,如此选址结果引起的强烈争议…
目前北京市城区一块面积为12.7平方公里的区域噪声地图已经绘制区域内,各个地理位置的噪声值分布用不同颜色的噪声等高线、网格示…… >>>详细
No.15 狮子座流星雨光临地球
日至18日,位于天顶东南方向地平线高度为20度至40度左右的狮子星雨大爆发并形成一场“暴雨”……>>详细
No.16 蔡铭超拍得圆明园兽首拒
虽然蔡铭超以总计3149万欧元的价格在法国巴黎拍下了圆明园兔、付款……>>>详细
No.17 北京新十大建筑出炉No.18 温家宝旁听地理课提出问
选北京十大建筑的10个建筑,都是在2000年至2008年竣工投入使用的、规模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单体建筑……>>详细
针对此前广为关注的北京中学教材中“华北”分界的问题,温家宝表究过,将陕西、宁夏划到“华北”欠妥……>>>详细
No.19 江苏淮安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
淮安市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工程中的主体标志球,该工程引起社会广泛关…>>详细
No.20 三江源科考队发现长江新
“尕恰迪如冰川较之前确定的姜古迪如冰川江源点更远,长江因此10公里”……>>>详细
No.21 天津市三区合并设立滨海新区No.2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天津滨体制改革启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报的22个项目……
No.23 广西发现中国第二大天坑群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探险考察发现了中国第二大天坑详细
No.24 中国第26次南极科考
雪地车已将内陆考察所需的2只集装箱从“雪龙”号安全运送至中山>>>详细
No.25 始皇陵考古有望出土彩色俑
出土的彩绘陶俑,绝大多数彩绘都已经剥落,因此兵马俑看起来都是‘灰。

”……>>详细
No.26 河南安阳考古确认曹操高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英民宣布重大考古发现,曹操高陵考古确认……>>>详细
高一九班舒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