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西客站城市设计评价
介绍济南西站设计理念

介绍济南西站设计理念济南西站作为济南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其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的特点。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创新和功能性,旨在为乘客提供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首先,济南西站的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化。
站房外立面采用了现代化建筑风格,建筑造型简洁、流线型,线条流畅,给人以时尚、科技感的视觉效果。
同时,站内大厅采用了现代化装饰材料和先进的照明设施,使整个站内显得明亮、时尚、舒适。
另外,济南西站还设置了大量的电子显示屏和信息提示牌,向乘客提供车次信息、乘车指南等实时数据,提高乘客的旅行效率。
其次,济南西站的设计理念注重人性化。
设计师在车站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乘客的需求和便利性。
站内设置有大型休息区和商业中心,为旅客提供休息、购物等便利。
同时,车站通道宽敞明亮,轻轨、高铁、公交等交通方式有序衔接,乘客可以方便地换乘不同的交通工具。
此外,车站内还设置了无障碍通道、无障碍使用设施,方便行动不便的乘客出行,给他们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最后,济南西站的设计理念凸显了智能化。
车站内部安装了智能刷脸识别系统,乘客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快速安检和乘车,大大提高了乘客的通行效率。
此外,车站内还设置了智能导览系统,通过手机APP或电子显示屏提供导航、查询等服务,帮助乘客更好地规划出行路线。
车站还配备了智能安防监控设备,提高了车站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总的来说,济南西站的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的特点。
站房外观简洁、现代,内部设置便利的服务设施和舒适的休息区,同时借助智能化技术提高了站点的管理水平和乘客的出行便利性。
济南西站的设计理念为乘客提供了优质的出行环境和服务,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体现了对乘客的关心和关注。
济南西站火车站建筑设计方案公示

济南西站火车站建筑设计方案公示
摘要:
一、背景介绍
1.济南西站火车站建筑设计的意义
2.设计方案的公示背景及目的
二、设计方案概述
1.设计理念
2.建筑风格
3.功能布局
4.绿色环保措施
三、设计方案亮点
1.人流与车流的组织
2.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3.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四、社会反响及意义
1.提升城市形象
2.提高市民出行体验
3.对我国火车站建筑设计的影响
正文:
近日,济南西站火车站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了公示。
这一方案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现代的建筑风格、合理的功能布局和绿色环保措施,吸引了众多目
光。
首先,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通过对人流量、车流量的合理组织,提高了火车站的运营效率,为旅客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
此外,方案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既体现了济南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展示了我国现代科技的发展水平。
其次,在功能布局方面,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旅客的各种需求。
合理划分候车、换乘、购物、餐饮等区域,使旅客在出行过程中能够享受到一站式的服务。
同时,方案还注重绿色环保,采用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使火车站成为一个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这一设计方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大家纷纷表示,该方案不仅提升了济南的城市形象,还对我国火车站建筑设计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时,它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出行体验,对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浅议济南西客站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

浅议济南西客站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作者:马向建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34期【摘要】城市设计导则最先发端于美国旧金山。
1970年,旧金山在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的计划在实施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阻力,为了确保城市环境在微观层次的质量,将设计计划转换成特殊的设计导则。
并于1982年正式编制了市际城市设计导则,“明确规定哪些方面的开发是应当受到鼓励的,哪些方面的开发应当被抑制。
它为区一级和邻里一级更详细的城市设计规划提供了一个框架。
之后,美国的很多城市开始建立具有各自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导则,以此控制城市的开发建设。
【关键词】济南西客站;核心区;城市设计目前,在山东省内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和用于规划管理尚处于空白阶段。
因此,在山东省内,《济南西客站片区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是针对城市重要片区系统性编制城市设计导则的首次尝试,也是对导则用于规划管理的首次探索,将填补山东省内在此领域的空白。
关键词:济南西客站城市设计导则一、城市设计导则的作用1、承上启下。
从城市设计的过程而言,设计导则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目标与原则作出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同时也为下一步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与建筑设计奠定基础;并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划拨土地等其他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照依据。
2、保证公众的利益城市设计导则重在以“人”的活动为中心,重在考虑人的行为人对空间的感知。
设计导则不仅研究建筑的高低和空间的大小,更是究竟建造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环境。
还可以避免少数个体一味的去考虑经济因素,造成对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品质的破坏,从而达到保障公众的利益。
3、保持城市特有风格、城市文脉的延续文脉设计是城市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
城市设计重在特色,把握“源”与“流”的关系。
城市设计应抓住“源”加以梳理、提炼,保持并发扬,形成特色。
设计导则不但需要保护城市现存的风貌,还要促使城市新的成长和发展的和谐。
4、保证城市环境品质和空间整体性总规、控规更多的是确定城市宏观发展方向和具体的用地指标,执行某些法律条文。
济南西客站城市设计评价精品PPT课件

TOD设计原则体现--②
以TOD原则,在不改动总体发展建筑面积规模前提下,调整规划土地用途分
布、容积率、下层次路网。
①在对目前控规做出分析后,按照15个BRT站点周边大约500米的影响范围.
建议一些规划调整; ②首先确定BRT站点位置,在常规方格网框架下,建议低一层次,放置行人走道或街
道路网,引导人们步行到站点; ③最后按照这个布局把商业,公共空间相关的功能布置在站点周边; ④调整没有改变BRT站点影响范围内的总建筑面积规模,只是在15个站周边通过 TOD城市形态原理做出调整。
② 从宏观分析到微观研究作为依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症下药; ③ 引入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对设计方案反复评估,将规划影响量化,体现
科学发展观,符合当下社会愿景。
优点--②
④ 注意到场地文脉,并加以融合来打造成片区特色,增加识别性和归属感; ⑤ 修改后的规划用地布局脉络更加清晰,商业用地从原来的站前一大片变
以TOD原则为基础,优化以上五个因素以达到规划目标。
TOD设计原则体现-①
TOD模式的设计原则
1、组织紧凑的有公交支持的开发; 2、将商业、住宅、办公楼、公园和公共建筑设置在步行可达的公交站点的范围内; 3、建造适宜步行的街道网络,将居民区各建筑连接起来; 4、混合多种类型、密度和价格的住房; 5、保护生态环境和河岸带,留出高质量的公共空间; 6、使公共空间成为建筑导向和邻里生活的焦点; 7、鼓励沿着现有邻里交通走廊沿线实施填充式开发或者再开发。
解决方案:需要建设定量的规划评估指标
影响目标达成因素:①经济:a 土地利用价值 封的的的得到的额的的的的的b 节约用地带来的经济效益 凤飞飞凤飞飞非而非②环境:a 社会成本 飞飞飞飞飞儿飞飞凤飞飞多玩b 公共开发空间 的味道我的味道晚点我到晚点c 可持续公共交通系统 烦人烦人烦人烦人烦③环境:a 节省能源的使用 芙蓉润肤沟通沟通沟通沟通给b 二氧化碳的排放
济南西客站规划

济南西客站规划济南西客站是济南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是济南市与周边地区联通的重要枢纽节点。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运需求,提高站点功能和服务质量,济南西客站进行了规划。
首先,济南西客站规划了更为现代化和高效的客运设施。
站点建筑整体采用现代风格,建筑形状简洁明快,给人视觉上的舒适感。
同时,站内设施也进行了升级,增加了自动售票机、自助取票机、自助查票机等便利设施,方便旅客购票、取票和查询信息,提高办理效率。
其次,济南西客站规划了更加便捷的交通连接。
站点周边配套了公交站点,方便乘客抵达和离开。
此外,还规划了出租车停车场和停车位,方便乘客选择多种交通方式。
同时,站内的出入口也进行了规划,使得乘客到达和离开站点更加方便快捷。
再次,济南西客站规划了舒适和人性化的候车环境。
在站点周围种植了大量的绿化植物,使得站点环境更加清新宜人。
候车大厅内设置了舒适的座椅和休息区,方便旅客休息和等候。
此外,还设置了便利店、咖啡厅等商业设施,方便旅客购物和品尝美食。
此外,济南西客站还规划了完善的旅客服务设施。
设立了旅客服务台,为乘客提供行程咨询、投诉建议等一站式服务。
在候车大厅和站台都设置了显示屏和广播系统,及时发布车次动态和站内公告,方便旅客了解相关信息。
同时,还设置了无障碍设施,为有特殊需求的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最后,济南西客站规划了科技化的管理手段。
引入了智能化的安防监控设备,保障乘客的安全。
同时,还实施了视频电话、电子门票等科技手段,提高站点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济南西客站规划了现代化、高效化、便捷化的客运设施,提供了舒适、便捷、人性化的候车环境,完善了旅客服务设施,科技化的管理手段进一步提升了站点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这些规划措施将有助于提升济南西客站的形象,满足旅客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济南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好的交通条件。
济南市西客站片区核心区城市设计5号方案简介

济南市西客站片区核心区城市设计5号方案简介一、空间形态该方案主要构思为将交通枢纽中心与城市副中心适度分离,二者之间为城市文化主题公园,其核心为以济南市花“荷花”为母体设计的城市文化馆,集中展示济南城市文化。
穿过主题公园,是城市副中心,它以滨水商业为中心,呈环状向南北两翼展开,并通过形体组织强化东西轴线。
二、用地规划结合济南西客站集中安排公交枢纽和长途客运站,合理组织交通,构建高效的交通换乘枢纽。
为减少对交通功能的影响,紧邻站前广场只安排服务进出站客流的商业和办公。
考虑会展功能对交通的依赖性,以及会展与商务职能之间高度相关性,规划将会展用地调整至核心区北侧,邻近北园大街和大金路布局,形成专业性的会展中心。
沿北侧商务区和会展区集中安排旅馆用地,以更好地服务交通、商务和会展职能。
三、道路系统及交通组织核心区主路网的规划结构体系为“三横三纵”。
将腊山河西路进行下穿式处理,有利于东西轴向上景观的连续性;站东路与金中路进行有机衔接,提高了道路南北向的通行能力;提升站前路的交通功能,将其定位为交通性干道,同时将济西东路定位为生活性干道。
大金路为城市快速路提供过境交通功能,同时在北园大街延长段与大金路立交口设置交通辅道,缓解大金路立交的交通压力。
四、公交系统轨道交通一号线和六号线在西客站交汇,并设有一个大型换乘枢纽和两个站点,同时BRT在此设置了多个交通站点,为地区的开发创造良好条件。
铁路站场区内设置了几处大型的公交停车场地、长途客运站及出租车停放点;商业及办公区集中设置有社会停车场地,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设置停车库,车库之间允许留有联系的通道。
五、开放系统由郊野绿地及主题公园及滨水绿带组成的H型的绿地系统工程为规划区提供了两个大型的开敞空间。
其间部分开敞空间又通过公共绿地(点/面)及小片水系(线)串联起来,共同组成完整的、层次丰富以及多样化的开放空间系统。
开敞的自然景观与周边的都市景观构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区域内的景观特征。
济南市西客站片区核心区城市设计6号方案简介

济南市西客站片区核心区城市设计6号方案简介一、设计理念“水岸泉城”“水岸”取自于其生态环境,从大范围来讲,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南岸;小区域范围来说,指小清河和腊山河岸。
“泉城”来源于济南的水文化,济南以泉而闻名天下,承接传统的泉文化是本次设计的灵魂所在。
“圈层开发”建设开发将围绕生长脊和生长单元以不同的强度展开,这一混合强度的开发模式让核心区的建设层次分明,在各区形成自己的特色。
“生态绿核”本次规划将在中心位置依托自然的水体控制出一个生态绿核,成为区域原生态的母体,每个城市组群由围绕该组群核心功能并在其中扮演不同角色的组团组成,并由组群中的次一级的生态核分隔开来。
二、功能定位以现代企业办公集聚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商业购物中心为主体的副中心核心区,济南西郊居民公共生活的平台,居民日常购物、休闲、娱乐的集聚场所。
三、方案特色1、活力以复合化多功能形成高品质城市服务中心。
以便捷、可达性强的交通系统形成高效的城市运行体系。
2、门户以彰显特色又相互协调的风貌分区塑造可识别性强的城市街区。
以立体空间形态的控制形成富有美感的城市轮廓。
以丰富多彩的夜景体系增强城市景观标识性。
3、展场形成完善的城市开敞空间,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梳理城市景观系统,全方位塑造城市新形象。
保护城市生态水景线,营造腊山河优美滨水景观。
保护利用兴福寺,形成极富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空间。
四、功能布局确定核心地区城市设计功能布局由以下要素构成:交通枢纽区、中央景观区、商业金融区、购物公园街区、创意产业园区、仿古公园区、城市展示区、居住生活区。
交通枢纽区:以交通中转功能为主,形成通畅便捷的人流疏散系统。
中央景观区:区域绿轴,打造具有齐鲁之风的景观联系系统。
商业金融区:结合未来轨道站点的设置,形成商业、金融、办公等公共设施高度聚集区,作为新中心区的商贸形象展示区。
购物公园街区:以一种更高层次的复合业态为人们提供更为丰富的生活体验,倡导快节奏、低生活成本、高娱乐的都市“跃动人群”生活模式,具有多样化功能的新都市主义街区。
浅析济南西客站建设对区域经济崛起的重大影响

浅析济南西客站建设对区域经济崛起的重大影响[摘要]作为京沪高速铁路五大始发终到站之一的济南西客站的开工建设,无疑给山东省省会济南的城市建设带来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
而贯穿槐荫区南北的高速铁路,又使该区成为当仁不让的最大受益者。
本文力图通过对济南西客站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崛起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建设;区域经济崛起1 历史机遇又一次垂青济南2009年山东省承办的全运会,为省城济南迎来了如潮的好评,赚足了“印象分”。
也使古老的泉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尤其是把济南的城市建设速度足足向前推进了10年!2008年下半年,几乎是在人们热火朝天地筹办全运会的同时,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又一次垂青济南——国务院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庆华在济宣布: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工程开工建设。
1.1 工程投资巨大,规模空前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铁路建设项目,更是国家构建综合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线全长约131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总投资2200亿元,初期设计时速300公里。
京沪高铁在山东省境内正线长357公里,贯穿德州、济南、泰安、济宁、枣庄等5市17个县区。
济南西客站是京沪高速铁路5个始发终到站之一,车站设15台17线。
按照设计旅客流量,2020年发送旅客2151万人/年,2030年达到2807万人/年,新建站房最高聚集人数4000人。
按照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工期的安排,济南西客站站房工程总工期为23个月,到2011年4月底竣工。
根据上级要求,济南西客站各参建单位要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实现安全、质量、工期、投资、环保、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控制目标,努力建设技术创新工程、质量精品工程、资源节约工程、环境友好工程、社会和谐工程。
西客站主站房面积为62534平方米,地上3层、地下2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使公共空间成为建筑导向和邻里生活的焦点;
7、鼓励沿着现有邻里交通走廊沿线实施填充式开发或者再开发。
TOD设计原则体现--②
以TOD原则,在不改动总体发展建筑面积规模前提下,调整规划土地用途分
布、容积率、下层次路网。 ①在对目前控规做出分析后,按照15个BRT站点周边大约500米的影响范围. 建议一些规划调整; ②首先确定BRT站点位置,在常规方格网框架下,建议低一层次,放置行人走道或街 道路网,引导人们步行到站点; ③最后按照这个布局把商业,公共空间相关的功能布置在站点周边; ④调整没有改变BRT站点影响范围内的总建筑面积规模,只是在15个站周边通过
缺点—建议-①
① 强调TOD发展模式的同时应引入多种规划模式相协调,避免走向极端化; ② 在宏观分析中未提及与市内其他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
③ 强调节约社会成本,扩大公共开放空间的同时,未充分考虑人在其中 的体验,即缺少性价比的评估;
缺点—建议--②
④ 对山水格局的自然风貌打造不够深入; ⑤ 客运站西侧绿地建议不再开发,虽在一定程度上有经济损失,但其环 境价值无法估量,应由可持续发展向永续发展看齐; ⑥ 公共交通线路在设计时应避免重复系数过高; ⑦ 未提及放射性路网交汇处的交通解决方案。
容积率与距离成反比
总体规划
总体交通系统
快速交通BRT以及 轨道交通
设计推导过程--②
铁路城市 整个地区的河流 联系济南和黄河 流域 整合绿化公共 空间脉络,延续 文化特色 短中期内 火车主题公园
通过三条主要的南北 公共绿地,水系网络 进行反映
完善绿地系统 南北水系空间联接 南面北面绿化主题
快速交通BRT以及 轨道交通
设计思维方式---③
规划目标:了解各项方案对本地的经济环境及社会的影响
解决方案:需要建设定量的规划评估指标
影响目标达成因素:①经济:a 封的的的得到的额的的的的的b 凤飞飞凤飞飞非而非②环境:a 飞飞飞飞飞儿飞飞凤飞飞多玩b 的味道我的味道晚点我到晚点c 烦人烦人烦人烦人烦③环境:a 芙蓉润肤沟通沟通沟通沟通给b
④商业中心区和次级中心区,金融中心区都是BRT主要站点,透过它们可以
跟周边60平方公里和整个济南市连为一体。
具体措施--②
⑤把站前道路网络修改成放射性的街道路网,方便人们步行到达,缩短500
米范围内的步行时间;
⑥进一步提高商业中心区和金融中心区的开发密度,减少商业地块与公交 站点的步行距离; ⑦通过地下空间将西客站周边的广场与商业地区联系起来。
影响目标达成因素: ①土地利用;②交通组织;③商业中心开发强度; ④步行系统规划;⑤公共空间布局;⑥地下空间连接和利用
具体措施-①
①交通枢纽周边的地块体现混合的多功能土地用途:住宅,零售,办公, 避免单一商业区; ②以西客站作为中心点,在500米内所有活动以步行为主,在1.5公里以内 建立次级商业中心,透过城市设计和完整的公交回路与西客站连为一体; ③以西客站为区域商业中心、再加三个次中心,以及文化中心;
以TOD原则为基础,优化以上五个因素以达到规划目标。
TOD设计原则体现-①
TOD模式的设计原则
1、组织紧凑的有公交支持的开发; 2、将商业、住宅、办公楼、公园和公共建筑设置在步行可达的公交站点的范围内; 3、建造适宜步行的街道网络,将居民区各建筑连接起来; 4、混合多种类型、密度和价格的住房; 5、保护生态环境和河岸带,留出高质量的公共空间;
土地利用价值 节约用地带来的经济效益 社会成本 公共开发空间 可持续公共交通系统 节省能源的使用 二氧化碳的排放
设计推导过程-①
规划目标:提出片区整体空间结构;提出核心区具体规划与建议
坡地、公共公园、隔离带 文物保护区„„ GIS土地 适应性分析 基本依据 基本空间布局
发展契机
高铁对区域的影响
规划理念
公交导向城 市发展战略
土地价值
步行和公交网络 连成一体 零售、办公、 酒店„„ 土地利用分布 休闲、 居住„„
案例总结
商业/办公/休闲娱乐 多功能、 区域性目的地
容积率分布 地下空间 公交导向城市形态 街道行人网络
历史文化
山水格局
铁路城市 体现 整合绿化公共 空间脉络,延续 文化特色
减少步行距离 短时间到达公交车站
济南市西客站片区核心区城市设计 评价
2014.03
目 录
①设计思维方式 ②方案推导过程 ③设计优缺评价
设计思维方式-①
规划目标:优化现有的高铁西客站及公交系统,实现各个城市组 我们的得团紧凑型开发的有机协调
解决方案: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模式
影响目标达成因素:①土地利用分布;②土地价值;③密度/容积想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烦 率分布;④地下空间;⑤街道行人道网络
பைடு நூலகம்点--②
④ 注意到场地文脉,并加以融合来打造成片区特色,增加识别性和归属感; ⑤ 修改后的规划用地布局脉络更加清晰,商业用地从原来的站前一大片变 成三心连线成面,相互协作影响,使更多土地的价值得到提升; ⑥ 将土地集约化开发利用,分时序开发,混合多种功能开发,让土地价值 得到充分发挥; ⑦ 将公共交通分阶段整合,逐步完善,契合实际,对区域发展产生潜移默 化的影响;
把轨道交通以 BRT方式落实
BRT站点增加
TOD原则 容积率与距离成反比
不改变现有建 调整规划土地 筑面积
15个BRT站点
用途分布、容积 率、下层次网络 500米范围内
规划调整
在方格状的路网 下建立放射 状路网
将相关功能布置 在站点周围
在站点500米范围内 进行空间调整 落实到项目地块 以及核心地块
公交导向城市形态
减少步行距离 短时间到达公交车站
放射状路网
优点-①
① 规划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引入TOD发展模式将西客站片区打造成区域 目的地,非常坚决; ② 从宏观分析到微观研究作为依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症下药; ③ 引入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对设计方案反复评估,将规划影响量化,体现 科学发展观,符合当下社会愿景。
谢
谢
2014.03
④在西客站西边大片的公共空间可以在短期内成为一个火车主题公园,反映济
南的火车城市文化。
设计思维方式--②
规划目标:将高铁站周边核心区打造成一个区域性的目的地
解决方案: ①建立区域目的地土地规划原则; ②强化核心区规划之内在协同效应和外在联系; ③修改路网强化西客站中心位置; ④发展密度分布提高土地价值及公交可达性; ⑤打造完整绿化公共空间布局; ⑥城市设计及地下空间方案合作; ⑦远期站前上盖物业发展。
TOD城市形态原理做出调整。
优化常规公交网络-①
①对现有的公交系统做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11个线路中的两
条进行建议修订;
②增加5条线路,加强常规公交与BRT轨道交通网的互换性;
③提高公交系统覆盖率。
优化绿地空间布局-①
①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济南的历史发展与黄河及其水域系统关系密切; ②建议在整个片区里,把历史水系进行连续,通过3条主要的南北公共绿地,水 系网络进行反映。同时,这一个网络也把东西轴线进行联系; ③南北水系空间把南面和背面绿化主体进行连接,完善总体绿地空间系统,其 中原机场旧址变成公共空间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