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糖尿病性腹泻78例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糖尿病性腹泻78例
28 7
V 1 1 N . o 2 o2 .
Ae o p c d cn r s a e Me i i e
F b2 1 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参 苓 白术 散加 减 疗 尿病 性 腹 泻 7 治 糖 8例
王升 敏
(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 区赤岸卫生院中医科 , 江苏 摘要 扬州 2 52 ) 2 11
术 散 结 合 辨 证加 减 治 疗糖 尿 病 腹 泻 疗 效 显 著 , 明显 减 少腹 泻 的 次数 。 可
关键词
糖尿病性腹 泻; 参苓 白术散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93 (0 0 0 0 7 0 0 5— 34 2 1 2— 2 8— 1 J
中图分 类号 :R 8 . 。5 7 2 25 5 R 8 .
20 ,5 4 :9~ 0 033( )3 4.
5 陈 亚敏 .参苓 白术散 的 临床 应 用 [ ] 陕 西 中 医, J.
20 4 ( )7 . 04,2 6 :7
脐周 及小腹 部隐 隐作 痛 , 舌体胖 , 边尖 有齿 印 , 淡 , 白 质 苔
腻, 脉细弱。B超腹部探察未见 明显 异常 , 大便隐血试验 阴 性, 空腹血 糖为7 9m n L 四诊 合参 即辅 查 , 属脾气 虚 . o/ ; 证 弱, 运化失施 。治宜健脾 益气 , 理气化湿 为治。方 药 : 党参
4 讨 论
疗, 大多属对症治疗 , 停药后易复发 j 。笔者用 于治疗糖
尿病性腹泻 7 例 , 8 取得一定 的疗效 , 现报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糖尿病 属祖 国医学 消渴病 范畴 , 渴 日久 病发 痈疽 、 消 眼疾 、 痨嗽 、 中风 、 水肿 , 并未涉及 到消渴并发腹 泻等情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糖尿病性腹泻35例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糖尿病性腹泻35例
断其予后 , 精气被夺 , 若 正气大伤 之体质 , 虽兼毒 热炽盛 , 大剂
苦寒泻热之 品, 亦当慎用 , 以免苦寒扼杀 胃阳 , 生机被遏 。此 时 除用扶 正药促其气 化外 , 用珍珠 、 酌 牛黄 、 角等珍 品以挽生 广 机, 若毒热型为主 , 感染高热严重者 , 虽然正气大伤 , 精髓 亏耗 , 扶正填精之 中, 滋补腻隔之药不宜用 , 以防闭门留寇之弊。 急性 白血病 后期 , 正气 虚败 , 虽无明显感染 , 亦易发高 热不退 , 但 此
显效 : 大便稀烂, 日行 1 , 次 空腹血糖 ≤7 mm l . o L而 > .m l 。 0 / 61 moL / 非空腹血糖 ≤1.m 1 0 moL而 > .m o L 0 ] 8 m l ,病情稳定 6个月 ; 0 / 无 效: 腹泻次数未减或短时间内反 复发作 , 空腹血糖 > . m o L 70 m l , /
( 收稿 日 :0 8 0 — 1 期 2o-8 0 )
2 治疗结果
治疗后收到 了较为满意 的效果 ,大多在服药 2 3 ~ 剂后 , 大
便次 数明显减 少 , 周 一 周大便 转为正 常 。随访 未见药 后便 1 2
秘, 腹泻发作程度及次数亦 明显减少。 若发作遵本方加减 , 调治 数 E后即可缓解。 中临床治愈 2 , l 其 7例 显效 5 , 例 无效 3 , 例 总 有效率为 9 .3 1 %。 4
重伤脾 胃, 致使脾 气虚弱或虚寒 , 健运 , 脾失 聚而生湿 , 化 淤久
热, 甚则伤及脾 肾之 阳而腹泻。 故病机 以脾虚气弱为基本 , 腹泻
为其标。 治病必求于本 . 而不宜侧重止泻 , 故参苓 白术散加减健
脾益气治其 本。 中重用生黄芪、 方 党参 以补气健脾 ; 茯苓淡渗利 湿而健脾 ; 白术 、 山药补脾 肾而化 湿 ; 陈皮理气健 脾 ; 生苡仁清 利湿热 而健脾 ; 草和中健脾 , 甘 调和诸药 。 共奏健脾胜湿 止泻之

美常安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疗效观察

美常安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疗效观察

美常安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疗效观察糖尿病性腹泻(DE)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约20%的糖尿病患者有腹泻症状,一旦发生则为顽固性、间断性腹泻。

我科于2011年10~2012年2月期间,以美常安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腹泻15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均有糖尿病史,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泻、腹胀、乏力、不思饮食,大便日行3~7次。

151例患者,随机分为为三组,治疗组A 51例,男20例,女31例,年龄20-64岁,平均(42±3.3)岁;对照组B 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19-65岁,平均(43±1.5)岁。

对照组C 50例,男19例,女31例;年龄20-63岁,平均(42±4.2)岁,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

全部病例排除肠道感染、结肠疾病及甲状腺等疾病。

2 治疗方法两组均按统一治疗标准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等治疗。

所用药物甲钴胺(商品名弥可保片,北京联合伟华药业有限公司,每片500ug),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商品名美常安,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生产,每片0.25g)。

治疗A组口服甲钴胺,3次/d,美常安0.5g/次,3次/d;对照B组单服甲钴胺;对照C组单服美常安。

B、C两组用法与A组相同。

以上三组疗程均为8周。

3 疗效评定标准服药8周末进行疗效评估,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主要症状(腹痛、腹胀、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的积分变化,应用单次(d)及总体症状(D)积分方法评价疗效。

单次评分标准(xd)采用以下记分法:无症状为0分;有轻度感觉但不明显为1分;症状稍重,但不影响工作为2分;症状严重,难以坚持工作为3分。

总体症状积分(D)=Σxd(各症状积分总和)。

计算治疗前后症状的总分数,按下列公式求出疗效指数。

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分数-治疗后症状总分数)/疗前症状总分数×100%。

糖尿病为什么会引起腹泻?

糖尿病为什么会引起腹泻?

龙源期刊网
糖尿病为什么会引起腹泻?
作者: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17期
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最近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腹泻,医生说这是糖尿病引起的。

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湖北宜昌荆海鹏
糖尿病是一种对人体多系统、多器官均可造成损害的疾病。

持续的高血糖或长期服用西
药(如二甲双胍、阿长波糖等),均可引起自主神经病变而造成肠道功能紊乱,使得肠黏膜腺体分泌增多而引起排便次数增多和便稀。

同时,自主神经病变能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感觉功能障碍,导致大便增多,甚至大便失禁。

另一方面,食物通過小肠的时间延长,肠道内细菌过度生长,也会引起腹泻。

有些糖尿病还会导致患者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电解质紊乱而引起腹泻。

糖尿病引起的腹泻,一般发生于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呈间歇性腹泻,仅少数呈持
续性腹泻。

发作时间也不规律,有时在进食后,有时在夜间发作,常与情绪波动、进食生冷油腻食物和血糖控制不佳有关。

治疗糖尿病引起的腹泻要控制好血糖,忌油腻、生冷饮食,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调节肠道功能的药物以及营养神经药物。

赵英武。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腹泻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腹泻进展

氏[] 为观察 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腹泻 的临床疗效 , 在临 床选用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性腹泻患者 9 例 , o 随机 分为两组 , 治疗组 5 例采用中药治疗 , o 对照组 4 口 0例
服盐 酸黄 连素 片 , 果 治 疗 组 治 愈 3 结 0例 , 转 l , 好 6例 未愈 4例 , 有 效 率 为 9% ; 照 组 治 愈 l 总 2 对 0例 , 转 好 l例, 9 未愈 1 例 , 1 总有 效率 为 7 .% , 组 比较 , 异 25 两 差
腑虚实寒热的不 同进行辨证施治 , 常可获得佳效 。梁 氏 也认为脾气虚弱 , 中气不足贯穿于全过程 , 自拟 故
健脾止泻饮加减治疗 。彭氏 贝 认为糖尿病患者由于 J0
久病损伤脾 胃, 阴精耗伤 , 阴损及 阳, 脾病及 肾, 肾关不 固, 肾阳衰微 , 命火不足, 不能温运脾 土 , 脾失健运 , 以 致水反为湿 , 谷反成滞 , 湿滞 内停 , 清浊不分 , 运化失
个 月 为 1 疗 程 , 疗 程 为 限 。结 果 显 示 治 疗 组 总 个 3个
基金项目 : *黑龙江省 中医管理局课题( C 6 3 Q O  ̄9 ) 作者简介 : 孙敏 (95 ) 女 , 17 一 , 医学博 士, 师 , 讲 从事临床 中药学 的教学
和科研工作 。 牧 稿 日期 .0 7 3 4 ' 0 —0 —0 2 , ’} 日期 -07—0 —0 |回 '0 2 4 1
调 , 成泄泻 , 形 因此糖 尿病性 腹 泻病 机是 脾 肾两虚 为其 本, 湿滞 内停 为其标 , 以健 脾 固 肾法为 主治之 。而杨 故
有显著性意义 ( P<00 ) 证明 中药治疗 糖尿病 性腹 .1 ,
泻有较 好 的疗效 , 无 副作用 。 且

糖尿病性腹泻采用泻停灵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

糖尿病性腹泻采用泻停灵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

诊 断标 准 : 该 组 所选 患 者 均 符 合 1 9 9 7年美 国糖 尿 1 . 5 疗 效 评 定 标 准
显效 : 治疗后 . 患 者 的腹 泻症 状 消 失 或者 得 到 明 显
呈 顽 固性 、 间歇 性 腹泻 , 且 腹 泻 过程 中大便 正 常 或者 便 改善 , 排 便 次数 明显 减少 , 粪质变稠 , 病情 稳 定半 年 ; 有 秘; ② 对 大 便进 行 常规 检 查 或 者进 行 细菌 培养 试 验 , 结 效 :患 者 的腹 泻症 状 明显 得 到 好 转 ,排 便 次数 显 著 减
在此基础 上 , 对 照组患者应 用培菲康胶囊 ( 国药 准 字 S 1 0 9 7 0 1 0 5 ; 1 g ) 进行治疗 , 3粒/ 次, 2 7 J r . . / d ; 观察 组 患 者 应 用泻 停 灵 汤 治疗 ,处 方 主要 包 括 3 0 g黄芪 、 1 5 g党
2 ~ 1 8个月 ; 观 察组 : 3 0例 男 , 1 3例 女 , 年龄 4 6 ~ 6 8岁 , 平 均年 龄 ( 4 5 . 8 + 5 . 6 ) 岁; 糖 尿病 病 程 7 — 1 3年 , 糖 尿病 性 腹
泻病 程 3 ~ 1 9 个 月
2次 , d , 早、 晚各 1 次。
应用 止泻 法和抗 菌消 炎法 , 但具 有较 高 的反 复发作 率 『 1 ] 。 为 探讨 其有 效 治疗 方法 , 以该 院 2 0 1 0年 7月~ 2 0 1 3年
排 除标 准 : 排 除 急性 炎 症性 腹 泻 的 患者 ; 排 除合 并 疾 病 的患者 ; 排 除伴有 精 神疾病 的患者 。
果 均 显 示 为 阴性 ; ③ 呈棕 色 水 样便 , 常常 发作 于 清晨 和 少 , 粪 质 稍变 稠 , 但 停 药 2个 月后 , 再 次 出现腹 泻 症状 ,

补脾益肠丸治疗糖尿病腹泻

补脾益肠丸治疗糖尿病腹泻

泻下棕 黄色 水样便 为主要特 点 可伴 有脂肪 泻 .或里 急后重 、肠 鸣、腹胀 。 腹泻 以夜晚 及清晨 多见 ,甚 至可 出现 大便 失禁 , 但不一定 伴有 胃肠道疾 病 。
粪便 常规 、 养等检 查无感 染指征 , 培 结
如 《 溪心 法 ・ 丹 消渴 证治》 中云 :“ 消
人 . 由阳 明胃热体质 之人误 治所致 。 或
其 基本病机 为脾 肾阳虚 统摄 失司 。 本 病 多为太 阴 阳明同病 . 阳为气 之极 , 气 耗 阳亏 , 阴损及 阳 , 久之 由阴虚燥 热 、 气 阴两虚而发 为脾 肾阳虚者并不少见 。 本 病病 位主 要在脾 ,亦 可涉 及下焦 肝 肾。正 如 《 景岳全 书 ・ 泄泻》谓 :“ 泄 泻之本 无不 由脾 胃” 。
泻。 中医辨证: 肾阳虚 , 脾 统摄 无权 。 治
度繁殖及胰腺外分 泌功能不全等有 关。
1 糖 尿病 腹泻 临 床特 点 .

戴复 庵 云 :“ 泻水 腹不 痛 者 , 湿
也。 ”本病 当以健脾 、化湿 、温阳为 大 法 多成药之 中首选补 脾益肠 丸 , 众 正
以顽 固性 、 间歇性 、 无痛 性腹 泻 .
涩肠止 泻 、 气和 胃之 功 , 理 临床 中治疗 糖 尿病腹 泻属脾 肾阳虚者疗 效肯定 。 且该 药 在传 统丸 剂 工艺 基础 上 采 取 了 胃肠 分溶 的制剂 方法 .把健 脾 温 阳 、 元 固本 的药物 作为外层 药 , 培 即 胃溶部分: 把理 气行瘀 固摄 收敛 的药 物作 为 内层 药 ,即肠溶 部分 正所 谓 “ 适至病所 ” 既保 证 了赤石脂 等收 敛 。 固涩 药与肠 壁 的充分 接触 促进 其药
拒绝服 用西药及 中药汤剂 . 给与补脾益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患者的疗效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患者的疗效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患者的疗效【摘要】目的:分析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我院门诊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并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糖尿病性腹泻采用依帕司他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病变的情况,对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依帕司他;糖尿病性腹泻;治疗效果糖尿病患者发生自主神经病变之后对肠道运动功能进行支配的肌间神经丛会受到损伤,导致胃肠激素、肠道微生态平衡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进而发生腹泻的情况,并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还有可能出现大便失禁,如果患者没有接受及时的治疗,非常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下降的现象,这种情况会使胰岛素释放出现障碍,从而加重糖尿病的病情,进而呈现出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糖尿病性腹泻现阶段尚未有比较理想的特效药,因此在临床的治疗当中,主要以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保护神经系统、修复神经损伤为主。

甲谷胺属于糖尿病比较常用的神经系统保护剂,对神经系统的恢复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是调节肠道菌群失衡的主要药物之一,对腹泻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但是单纯使用甲谷胺与益生菌进行治疗其整体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患者仍比较容易发生腹泻反复发作的情况[1]。

基于此,本研究针对我院门诊收治的糖尿病性腹泻患者采用甲谷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依帕司他联合的形式展开治疗,并分析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我院门诊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65.96±5.45)岁;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65.72±5.28)岁,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1.2.1 对照组该组接受甲钴胺以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指导患者口服甲钴胺片,1片/次,3次/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腹泻者可给静脉营养支持,小肠污染者可口服广谱抗生素。

A2巨球蛋白隔日肌注3~6m L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良好,一般疗程2个月。

狭窄、梗阻、穿孔、瘘管经内科治疗无效者需行手术。

放射治疗前应做好周密计划,放射治疗中应密切随访。

放射治疗前应用甲硝唑对直肠黏膜可能有防护作用,且能减少肿瘤的放射耐受性。

7 预 后
如无全身多血管病变基础,多不会形成持久的放射性小肠炎。

2/3轻症患者在4~18个月内好转痊愈。

小肠炎一般不会癌变,但结肠直肠炎者癌变危险性增高,现主张放疗10年后病人应每年作肠镜检查。

(收稿日期:1999年6月20日)
糖尿病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10080) 熊 艳
1 引 言
糖尿病的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胃肠道也是受其影响的系统之一。

糖尿病性腹泻是中晚期糖尿病胃肠道并发症的重要表现,多发生于病程长、糖尿病未能严格控制的中年1型糖尿病,据报道其总的发生率从10%~22%,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为3∶2。

糖尿病性腹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的研究表明可能与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的全身及胃肠道的自主神经(植物性神经)病变、肠腔内细菌过度繁殖、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胆汁酸吸收不良以及电解质失衡和肠道激素生成异常等因素有关,尤其与自主神经病变关系密切。

2 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糖尿病性腹泻多发生于糖尿病病程长、较长时期内血糖控制不良的1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多同时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如:体位性低血压,阳痿,逆行射精,膀胱泌尿功能失调,无汗,瞳孔调节功能不良等;糖尿病性腹泻为一慢性腹泻过程,常为阵发性发作,与正常大便或便秘交替出现,二次腹泻发作间隔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不等;腹泻发生时腹泻频繁,有时伴里急后重或肛门失禁,夜间或仰卧位时症状加重,无痛性,常为褐色水样便,量多,多为脂肪泻,据统计,在糖尿病性腹泻患者中,脂肪泻的发生率可高达75%,但是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脂肪泻患者不同的是,糖尿病性脂肪泻患者往往一般营养状况较好,体重正常,很少出现消瘦、恶病质或生化异常等。

本病的诊断的确立主要依赖于排除其他引起腹泻的病因,其诊断依据主要是:病情未能良好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如上所述之非感染性腹泻、消化吸收不良及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腹泻,包括:¹反复作粪便培养及查找虫卵,以排除肠道细菌感染及寄生虫病引起腹泻;º作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及腹部X线、B超、CT等检查以除外胰腺疾病如慢性胰腺炎所致腹泻;»胃肠道X线检查(如钡餐、钡灌肠)及胃肠内镜检查以除外胃肠道本身特殊病变如慢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道肿瘤等所致的慢性腹泻;¼对于同时表现为糖尿病和腹泻的患者,还应注意排除三种胰岛细胞肿瘤即高血糖素瘤、生长激素释放因子肿瘤和舒血管肠肽瘤,与它们的鉴别除了分析其各自较特异的伴发的临床特征外,实验室测定其各自特异增高的激素水平是很重要的。

3 糖尿病性腹泻的治疗
3.1 治疗和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控制血糖在适当的范围,其措施包括运动锻炼,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的合理使用以及酌情使用胰岛素等,应用B 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B12及肌醇片等预防和改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症状。

3.2 抗菌药物的使用
酌情使用四环素类,甲硝唑或喹诺酮类药物,以减轻近端小肠的细菌过度生长的情况,改善腹泻症状。

3.3 胃肠动力药物及其他促进消化功能药物的使用
针对糖尿病性腹泻患者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可予胃肠动力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或西沙比利等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近端小肠肠腔内细菌的过度生长;应用消胆胺以改善胆汁酸代谢,减轻脂肪泻;补充胰酶制剂如多酶片或胰酶片等以促进代谢吸收。

3.4 抗胆碱能药物的使用
如山莨菪碱、复方苯乙哌啶及可待因等药对部分病人有减少大便次数、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3.5 可乐定的作用
可乐定为一拟A2肾上腺素类药物,可直接兴奋肠黏膜A2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强水、电解质吸收,调节胃肠神经及直肠和肛门内外括约肌功能,因其对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小而受到欢迎,开始剂量为每12小时0.1mg,3天后改为每12小时0.5m g,持续使用3周后停药。

3.6 生长抑素类似物的应用
能增强胃肠道吸收功能及抑制有强烈致腹泻作用的胃肠道激素(胃动素)的作用,能有效地减少腹泻次数及量,改善营养吸收障碍,开始剂量为50m g皮下注射,每日2次,3天后改为75mg皮下注射,每日2次,长期应用症状可明显减轻,不良反应有嗜睡、恶心、呕吐等,但较轻微,病人均能耐受。

3.7 中医中药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性腹泻早就有“五更泻”的描述,按照中医辨证可分脾胃虚弱和肾阳不足型,分别可用参苓白术散及四神丸加减治疗。

中医针灸对本病也有一定疗效,穴位为肺俞、肝俞、肾俞、胰俞、公孙、天枢及足三里等。

(收稿日期:1999年6月8日)
尿毒症性腹泻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430022) 侯晓华
1 引 言
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联系十分密切,两者间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相互影响,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尿毒症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为胃肠道表现,如上腹痛、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往往是尿毒症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

尿毒症性腹泻十分常见,
629
 新医学1999年11月第30卷第11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