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成人腹泻的诊断和治疗

3.机制 渗透性腹泻: 各种原因→肠腔内渗透压升高
→体液水分进入肠腔 特点:禁食后腹泻减轻或停止
分泌性腹泻: 刺激→肠粘膜水电解质分泌过 多或吸收受抑→分泌吸收失衡 特点:量大,水样(无血),PH 为中性或碱性,禁食48h后腹 泻仍持续
渗出性腹泻:炎症、溃疡→肠黏膜完整性破 坏→体液渗出 特点:粪便含有渗出液或血液 成分
动力异常性腹泻:肠蠕动过快→内容物消化、 吸收影响 特点:便急、粪便不成型 或水样,不带渗出物和血 液,伴肠鸣音亢进或腹痛多
种机制并存,共同作用下发生
(三)诊断思路 病程长短、病史、大便特点、病理生理改变、
内镜、活检等
1.是急性还是慢性腹泻 (1)急性腹泻: ·肠道感染、Crohn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 急性缺血性肠病
作用机制 收敛、吸附、保护粘膜 减少肠蠕动 抑制肠道过度分泌 中医药(清热燥湿)
3.转诊原则 *腹泻原因不明者,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 明确诊断
*良恶性肿瘤需手术治疗者 *严重肠道感染,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甚至休 克者
谢谢
腹部压痛、腹块、 水电解质紊乱、
肠鸣音亢进、关 酸碱平衡、腹部 节痛、皮肤粘膜 压痛 损害、眼损害
(五)治疗 病因及对症治疗 未明确病因前,慎重使用止泻药及止痛药
1.病因治疗 抗感染 感染性腹泻 志贺菌属、沙门菌、弯曲杆菌、 大肠杆菌:复方新诺明、喳诺酮类 艰难梭菌:甲硝喽、万古霉素 肠结核:抗结核治疗 阿米巴疾:甲硝挫
任何年龄
女:男 2-5:1 无差异
无差异
食物、心理
精神刺激、过度 疲劳、饮食、继 发感染
不洁饮食
清晨起床后或早 慢性腹泻、血性
餐后发生,腹泻、 腹泻,体温正常
便秘交替
腹泻病的诊断与治疗

迁慢性腹泻: 884 529 256 99 88.8%
总计:
16173 10604 4332 1237 92.4%
*未明确病因诊断
思密达对儿童腹泻总体疗效
包括:急性菌痢
有效率:92.4%
病毒性肠炎 迁、慢性腹泻
n=16173例
思密达对小儿细菌性痢疾疗效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思密达对成人腹泻的疗效
统计方法:
病因明确
急性
菌痢 病毒性腹泻
1.诊断分类
未明病因诊断,统称急性腹泻病
迁延性、慢性腹泻
2.治疗分组
A :思密达治疗组 B1:思密达联合抗生素治疗组 B2:思密达联合中药治疗组 C :抗生素对照组
注:各组均根据临床表现,配以对症治疗
思密达对成人腹泻的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 系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时,粪便稀薄,含 水量增加,有时脂肪增多,带有不消化 物,或含有脓血。
腹泻的分类
腹泻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超过2个月属慢性
腹泻
腹泻的病原
一类为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约占85%以上,主要由 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有传染性,对健康危害 最大。引起感染腹泻的病原有多种:据调查 在农村依 次为: 致泻大肠杆菌; 轮状病毒; 痢疾杆菌; 空肠弯曲菌;在城市依次为: 轮状病毒; 致泻大 肠杆菌; 痢疾杆菌; 沙门氏菌.
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急性 腹泻
有效:服药48-72小时,大便次数才减少至≤2次/日, 性状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无效:服药72小时,腹泻次数仍>2次/日,或性状
无明显好转,甚至病情加重。 4日显效:服药4日内,便次减少,性状明显好转
腹泻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腹泻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背景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并伴有腹痛、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感染、食物不适应、过敏反应、药物副作用等。
对于腹泻患者,及时进行护理诊断及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护理诊断神经源性腹泻定义:由于神经源性改变引起的腹泻,如胃肠道运动过快或过慢。
目标1.控制腹泻症状2.缓解腹痛不适感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护理措施•监测患者大便次数和性状,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患者腹痛程度,了解病情发展。
•建议患者按时进食,忌食刺激性食物。
•给予患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补充,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引导患者采取应急措施,如使用便秘药、止泻药等,控制症状。
•教育患者合理饮食,避免过度进食和暴饮暴食,促进胃肠健康。
感染性腹泻定义: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
目标1.控制感染扩散2.缓解症状3.保护患者和他人免受感染护理措施•细菌感染:遵循手卫生原则,进行严格的消毒操作,可使用消毒剂和抗菌洗手液。
•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相同的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呕吐物和粪便等。
•寄生虫感染:培养患者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食用生或未熟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药物性腹泻定义:由于服用药物引起的腹泻,如抗生素、抗癌药物等。
目标1.控制腹泻症状2.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护理措施•慎重选择药物:选择不易导致腹泻的药物,注意遵医嘱使用药物。
•给予适当抗菌药物:在使用引起细菌失调的药物时,同时给予预防性的抗菌药物,减少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
•提供良好的饮食:给予患者易消化、温和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食物。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期观察患者的大便次数和性状,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定义:由于长期饮食不均衡或吃不新鲜食物引起的腹泻。
目标1.恢复肠道功能2.改善饮食习惯护理措施•提供适宜的饮食方案: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腹泻程度,制定适宜的饮食菜单,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避免加重腹泻症状。
腹泻的诊断与护理

腹泻的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用药情况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皮肤颜色、腹部情况等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等检查 影像学检查:进行X光、B超、CT等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腹泻的鉴别诊断
病因:感染、食 物中毒、药物反 应等
症状:腹痛、腹 泻、恶心、呕吐 等
预防腹泻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避免食用 不洁或过期食品
保持良好的卫生 习惯,勤洗手,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作息 习惯,避免熬夜 和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紧张 和焦虑
预防腹泻的饮食调整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 菜、水果、全谷类等
减少油腻、辛辣、刺激性 食物的摄入
适量饮水,保持肠道湿润
检查:血常规、 粪便常规、电解 质等
治疗:对症治疗、 抗感染治疗、补 液等
腹泻的护理
2
腹泻的一般护理
保持充足的水分:腹泻可能导致脱水,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调整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富含纤维的食物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腹泻的预防
3
预防腹泻的方法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 手,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 食用不洁或过期食品
避免接触腹泻患者,减少感 染机会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减 少疾病发生
预防腹泻的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不洁或过期食品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接触腹泻患者,减少感染机会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电解质失 衡,如低 钾、低钠 等
其他症状, 如发热、 乏力、食 欲不振等
腹泻病诊断标准

腹泻病诊断标准
一、诊断依据
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诊断依据主要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
1.临床表现:腹泻病的主要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形状改变、腹痛、恶心、呕吐等。
严重时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通过粪便常规检查、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等方法,可以确定病因,协助诊断。
3.流行病学资料:了解患者的饮食、生活环境、接触史等信息,有助于判断病因和流行病学特征。
二、诊断原则
诊断腹泻病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确定病因: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腹泻病的病因,如感染、过敏、炎症等。
2.评估病情: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情况。
3.制定治疗方案:根据病因和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等。
4.动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应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诊断条件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诊断为腹泻
病:
1.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形状改变,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排除其他引起腹泻的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
3.有明确的病因,如感染、过敏、炎症等。
4.符合相应的流行病学特征。
腹泻病因排查与治疗方案

腹泻病因排查与治疗方案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大便量增加,大便稀烂或水样,并伴有腹部不适等症状。
腹泻是常见的病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
本文将从病因排查和治疗方案两个方面探讨腹泻的问题。
一、腹泻的病因排查在治疗腹泻之前,先要明确腹泻的病因。
根据病程的长短,腹泻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常由感染性病原体引起,常见的有肠道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而慢性腹泻则可能涉及到多个病因,如炎症性肠病、肠道功能紊乱、食物不耐受等。
1.1 急性腹泻病因排查对于急性腹泻,病因排查的关键是确定病原体。
医生通常会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病原体。
病史询问部分包括患者的病程描述、就餐史、旅行史以及是否接触感染者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食物中毒、传染病等与感染相关的因素。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体温、腹部是否有压痛等。
这些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病因。
实验室检查则是最常用的确定病原体的方法。
通过对大便样本进行常规检查、培养和毒素检测,可以确定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细菌培养和寄生虫检测等。
1.2 慢性腹泻病因排查慢性腹泻的病因排查相对复杂,可能涉及到多个疾病因素。
在排查病因时,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医生会根据腹泻的特点来判断是否存在吸收不良的可能性。
吸收不良包括对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吸收不良,可能与肠道炎症、免疫因素和遗传因素等相关。
其次,医生会考虑是否存在肠道功能紊乱。
肠道功能紊乱包括肠道过敏反应、肠道菌群失衡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肠道蠕动不规律、水分吸收异常等。
最后,医生还会关注是否存在食物不耐受的情况。
食物不耐受是指人体对某些食物无法正常消化或吸收,常见的有乳糖不耐受、麸质不耐受等。
病因排查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腹泻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腹泻治疗方案。
二、腹泻的治疗方案腹泻的治疗方案因病因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是非常关键的。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感染性腹泻是指由各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一种病症,常伴随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
这些微生物可能来自食物、水源、环境污染等。
尤其在气温升高和饮食不合理的情况下,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会增加。
因此,对于此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一、诊断1. 症状表现感染性腹泻的典型症状是腹泻、腹痛和腹胀,有时伴有发热和恶心等症状。
患者可能有水样便、黏液便或血便等。
腹泻持续时间一般为3-7天,但有些病例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2. 病原学检查若症状明显,且诊断不明确时,应进行病原学检查。
传统的病原学检查方法包括: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细胞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其中,多数病原体的培养需要比较长时间,且对细菌培养技术要求较高。
目前,PCR技术已经成为了最为广泛使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二、治疗1. 改善营养腹泻带来的失水和电解质失衡会导致脱水、血压下降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是治疗感染性腹泻的关键之一。
同时,合理摄取营养,保证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力,有助于加速康复。
2. 细菌抗生素当感染性腹泻明显且症状较为严重时(如水样便、发热、腹痛等),可考虑使用细菌抗生素。
但需要根据病因确定具体的抗生素,并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合理使用,防止肠道环境的破坏和细菌耐药性的出现。
3. 草药治疗传统中医学认为,腹泻、痢疾、消化不良等症状是由于肠胃功能失调导致。
因此,在治疗感染性腹泻方面,草药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常用的草药有黄连、黄柏、苦参、半夏、白术等。
总而言之,感染性腹泻虽然常见,但临床上仍需注意诊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治疗感染性腹泻时,要针对病原体进行合理的治疗,同时也注重纠正营养不良,促进康复。
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卫生、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及饮食,防止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急性腹泻诊断与治疗

急性腹泻:诊断与治疗指南要点∙急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是传染性胃肠炎,然而对于许多病例却病因不明∙英国发现的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的各种菌株,其次为弯曲杆菌属o沙门氏菌属和艰难梭菌不太常见,贾第鞭毛虫和志贺氏菌是英国最不常见的主要传染病菌,但是它们在其他国家比较常见∙病毒性胃肠炎和细菌性胃肠炎的发病率一样高o小圆形结构病毒(诺如病毒)或"冬季呕吐病"以及轮状病毒是最常见的病毒性病因∙急性腹泻通常迅速痊愈o可能有必要进行体液补充和支持治疗,但是很少需要抗生素治疗临床提示∙大多数急性腹泻发作会在数天内痊愈∙症状持续五天以上或者腹泻伴发一系列病症则提示应进行大便培养,以辨别应上报的传染病∙伴发呕吐时,传染性腹泻可引发严重脱水和昏厥∙您需要让昏厥、心动过速(心率 >100 次/分钟)、低血压(收缩压 <100 mm Hg)、和/或明显少尿患者住院进行静脉补液治疗o您需要对此类患者进行大便和血液培养检查,因为沙门氏菌导致的败血症患者需要静脉输注抗生素治疗定义急性腹泻定义为急性起病的稀便或水样便,通常伴有排便紧急感或排便频率增多。
可使用 Bristol 大便分型 (Bristol Stool Form) 评分来准确合理地描述大便硬度,6 分和 7 分代表异常的稀便。
1流行病学急性腹泻的年度总发病率为每 100 人中有 19.4 例。
调查中最常见的单一生物体为空肠弯曲杆菌,但是就群体而言,大肠杆菌菌株最常见。
按出现频率排序,接下来依次为耶尔森氏菌属、轮状病毒和小圆形结构病毒。
出现频率最高的结果为"未见微生物" —这种结果对应的大多数情况可能是病毒引起的。
2考虑到全国病例报告的高度选择性,较严重的传染病的实际发生率可能高于报告中描述的发病率。
临床特征对于初始病状较严重的患者,传染性腹泻恢复较慢。
空肠弯曲杆菌肠炎空肠弯曲杆菌肠炎通常为急性发病。
患者出现腹部绞痛并排出水样稀便,有明显急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