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诊断与治疗
成人腹泻的诊断和治疗

3.机制 渗透性腹泻: 各种原因→肠腔内渗透压升高
→体液水分进入肠腔 特点:禁食后腹泻减轻或停止
分泌性腹泻: 刺激→肠粘膜水电解质分泌过 多或吸收受抑→分泌吸收失衡 特点:量大,水样(无血),PH 为中性或碱性,禁食48h后腹 泻仍持续
渗出性腹泻:炎症、溃疡→肠黏膜完整性破 坏→体液渗出 特点:粪便含有渗出液或血液 成分
动力异常性腹泻:肠蠕动过快→内容物消化、 吸收影响 特点:便急、粪便不成型 或水样,不带渗出物和血 液,伴肠鸣音亢进或腹痛多
种机制并存,共同作用下发生
(三)诊断思路 病程长短、病史、大便特点、病理生理改变、
内镜、活检等
1.是急性还是慢性腹泻 (1)急性腹泻: ·肠道感染、Crohn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 急性缺血性肠病
作用机制 收敛、吸附、保护粘膜 减少肠蠕动 抑制肠道过度分泌 中医药(清热燥湿)
3.转诊原则 *腹泻原因不明者,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 明确诊断
*良恶性肿瘤需手术治疗者 *严重肠道感染,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甚至休 克者
谢谢
腹部压痛、腹块、 水电解质紊乱、
肠鸣音亢进、关 酸碱平衡、腹部 节痛、皮肤粘膜 压痛 损害、眼损害
(五)治疗 病因及对症治疗 未明确病因前,慎重使用止泻药及止痛药
1.病因治疗 抗感染 感染性腹泻 志贺菌属、沙门菌、弯曲杆菌、 大肠杆菌:复方新诺明、喳诺酮类 艰难梭菌:甲硝喽、万古霉素 肠结核:抗结核治疗 阿米巴疾:甲硝挫
任何年龄
女:男 2-5:1 无差异
无差异
食物、心理
精神刺激、过度 疲劳、饮食、继 发感染
不洁饮食
清晨起床后或早 慢性腹泻、血性
餐后发生,腹泻、 腹泻,体温正常
便秘交替
腹泻病的诊断与治疗

迁慢性腹泻: 884 529 256 99 88.8%
总计:
16173 10604 4332 1237 92.4%
*未明确病因诊断
思密达对儿童腹泻总体疗效
包括:急性菌痢
有效率:92.4%
病毒性肠炎 迁、慢性腹泻
n=16173例
思密达对小儿细菌性痢疾疗效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思密达对成人腹泻的疗效
统计方法:
病因明确
急性
菌痢 病毒性腹泻
1.诊断分类
未明病因诊断,统称急性腹泻病
迁延性、慢性腹泻
2.治疗分组
A :思密达治疗组 B1:思密达联合抗生素治疗组 B2:思密达联合中药治疗组 C :抗生素对照组
注:各组均根据临床表现,配以对症治疗
思密达对成人腹泻的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 系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时,粪便稀薄,含 水量增加,有时脂肪增多,带有不消化 物,或含有脓血。
腹泻的分类
腹泻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超过2个月属慢性
腹泻
腹泻的病原
一类为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约占85%以上,主要由 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有传染性,对健康危害 最大。引起感染腹泻的病原有多种:据调查 在农村依 次为: 致泻大肠杆菌; 轮状病毒; 痢疾杆菌; 空肠弯曲菌;在城市依次为: 轮状病毒; 致泻大 肠杆菌; 痢疾杆菌; 沙门氏菌.
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急性 腹泻
有效:服药48-72小时,大便次数才减少至≤2次/日, 性状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无效:服药72小时,腹泻次数仍>2次/日,或性状
无明显好转,甚至病情加重。 4日显效:服药4日内,便次减少,性状明显好转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南阳市中医院 南阳市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
张炜
门诊63869998 一病区63869993,二病区63869905 三病区63869904
E-mail: zhwei90@
便次增多
腹泻的定义
轻: 中: 重:
质地改变
水分 粘液、脓血
大便次数与病理的关系
大便次数
轮状病毒肠炎----【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有丰富的乳糖酶,此酶是轮状病毒受体 而使之进入上皮细胞,发生轮状病毒感染。
小肠黏膜的绒毛上皮细胞(尤其十二指肠和空肠)。 病毒在上皮细胞浆内复制→包涵体→细胞变形→绒毛变短,
胞内出现空泡→继之坏死→排毒。 肠段蔗糖和乳糖吸收↓→肠腔糖类滞留→渗透压↑→体液渗入
、吉兰巴雷综合症、瑞氏综合征。。。 肠套叠
轮状病毒肠炎----【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呕吐、蛋花汤便、迅速出现的脱水+季节+ 年龄 ----考虑本病可能。粪便镜检白细胞很少。血 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常在正常范围。粪便检测到 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
2.鉴别诊断 (1)其他病毒性腹泻病:依靠相关病毒特异性抗原
便中存活数日~数周,耐寒冷,在-70°C可长期保存 ,不耐热,55°C30分钟即灭活。耐酸又耐碱, pH3~9范围内保持结构完整,不能被胃酸破坏。75% 乙醇、酚、甲醛及含氯消毒剂有灭活作用。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
是儿童腹泻病最常见的病原体,全球5岁以下儿童患有轮状 病毒腹泻和相关疾病每年约1.3亿,其中受诊患者超过2500 万,约200万儿童为此住院,死亡数超过60万。
克样水电解质紊乱 治疗:四环素、强力霉素、喹喏酮、SMZ
腹泻病诊断标准

腹泻病诊断标准
一、诊断依据
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诊断依据主要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
1.临床表现:腹泻病的主要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形状改变、腹痛、恶心、呕吐等。
严重时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通过粪便常规检查、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等方法,可以确定病因,协助诊断。
3.流行病学资料:了解患者的饮食、生活环境、接触史等信息,有助于判断病因和流行病学特征。
二、诊断原则
诊断腹泻病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确定病因: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腹泻病的病因,如感染、过敏、炎症等。
2.评估病情: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情况。
3.制定治疗方案:根据病因和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等。
4.动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应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诊断条件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诊断为腹泻
病:
1.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形状改变,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排除其他引起腹泻的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
3.有明确的病因,如感染、过敏、炎症等。
4.符合相应的流行病学特征。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最初 4 小时内 OR S 液用量
4~ 11 个月 5~ 400~ 600 12~ 23 个月 8~ 600~ 800 2~ 4 岁 11~ 800~ 1200 5~ 14 岁 16~ 1200~ 2200 15 岁 > 30 2200~ 4400 ( 老人酌减)
向母亲说明和示 范如 何使用 家用 量器 ( 如茶 杯 ) 量取 所需 O RS 液的量
向母亲说明和示范如何配制 ORS 液 向母亲示范如何给患儿服用 ORS 液 : 2 岁以下的患儿每 1~ 2 分钟喂 1 小勺约 5ml; 大一点的患儿可以用杯子直接喝 ; 如果患儿 呕 吐 , 停 10 分钟 后再 慢 慢给 患 儿喂 服 ( 每 2~ 3 分 钟喂一勺 ) ; 若 ORS 液用完之后腹泻还不停止 , 则告诉 母亲喂 患儿一些上述原则中所提到的液体或找医生。 2 1 1 2 给患者足够的食物以预防营养不良 继续母乳喂养。 如患儿不是母乳喂养 , 年龄在 6 个月以内 , 可用患 儿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继续喂养。 如患儿年龄在 6 个月 以上 , 给已 经习惯 的平 常饮 食 , 如粥、 面 条或烂饭 , 蔬菜、 鱼或 肉末 等 ; 可 给一 些新 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 充钾。这些 食物 要很好 烹调、 研 磨或捣碎使之容易消化。 成人则可进食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 鼓励患者多进食 , 每日加餐 1 次 , 直至腹泻停止后 2 周。 2 1 1 3
注: 只有在不知道患 儿体重 时, 才 用年龄 进行估 计 ORS 液的 用量, 也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体重( kg) 75m l= 用量( ml)
如果患儿想喝比表 3 中所示 的量还多的 ORS 液 , 则可多给 ; 鼓励母亲继续用母乳喂养 患儿 ; 对于 6 个月以下 非母乳 喂养的 患儿 , 在这 段时 间 内应额外给 100~ 200ml 白开水。 2 1 2 2 密切 观察患儿病情 , 并帮助母亲给患儿 服用 ORS 液 : 告诉母亲给患儿服用 ORS 液的量 ; 示范如何 给 患儿 服用 OR S 液 子一点一点不断地喝 ; 随时进行检查 , 以及时发现问题 ; 如果患儿呕吐 , 等 10 分钟后 再慢慢 喂服 , 每 2~ 3 分钟一小勺 ; 如果患儿眼睑 出现 水肿 , 停 止服 用 OR S 液 , 改 用 白 开水 或 母 乳 , 水 肿消 除 后按 治 疗 方案 一 继续 服 用 ORS 液。 2 1 2 3 4 小时 后用 上述 方法 重新 估计 患儿 的脱 水 状况 , 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案 ( 一、 二或三 ) 继续治疗 。 2 1 2 4 当治 疗尚未完成 , 母亲自动带患儿离开 医院 时, 则: 告诉母亲在家完成 4 小时治疗所需 要 ORS 液量 ; 除给母亲足够完全纠正脱 水用的 ORS 液外 , 按方 案一再给 2 天 O RS 液 ; 向母亲示范如何配制 ORS 液。 向母亲解 释方 案一 所 述的 腹泻 病 家庭 治 疗三 原 则。 2 1 3 如果 3 天患者表 现不 见好 转或 3 天内 出现 治疗方案三 适用于重度脱水患者。 重度脱水患者须立即静脉输液 , 2 1 3 1 静脉 输液 2 岁 以内 的 患 儿每 1~ 2 分钟喂一小勺 , 年龄大一点的患儿可以 用杯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感染性腹泻是指由各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一种病症,常伴随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
这些微生物可能来自食物、水源、环境污染等。
尤其在气温升高和饮食不合理的情况下,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会增加。
因此,对于此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一、诊断1. 症状表现感染性腹泻的典型症状是腹泻、腹痛和腹胀,有时伴有发热和恶心等症状。
患者可能有水样便、黏液便或血便等。
腹泻持续时间一般为3-7天,但有些病例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2. 病原学检查若症状明显,且诊断不明确时,应进行病原学检查。
传统的病原学检查方法包括: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细胞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其中,多数病原体的培养需要比较长时间,且对细菌培养技术要求较高。
目前,PCR技术已经成为了最为广泛使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二、治疗1. 改善营养腹泻带来的失水和电解质失衡会导致脱水、血压下降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是治疗感染性腹泻的关键之一。
同时,合理摄取营养,保证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力,有助于加速康复。
2. 细菌抗生素当感染性腹泻明显且症状较为严重时(如水样便、发热、腹痛等),可考虑使用细菌抗生素。
但需要根据病因确定具体的抗生素,并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合理使用,防止肠道环境的破坏和细菌耐药性的出现。
3. 草药治疗传统中医学认为,腹泻、痢疾、消化不良等症状是由于肠胃功能失调导致。
因此,在治疗感染性腹泻方面,草药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常用的草药有黄连、黄柏、苦参、半夏、白术等。
总而言之,感染性腹泻虽然常见,但临床上仍需注意诊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治疗感染性腹泻时,要针对病原体进行合理的治疗,同时也注重纠正营养不良,促进康复。
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卫生、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及饮食,防止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分泌性腹泻
特点:
▪ 肠黏膜组织学基本正常 ▪ 肠液与血浆渗透压相同 ▪ 粪呈水样,量大,无脓血或脂肪过多 ▪ 禁食不减少或加重腹泻
渗透性腹泻
▪ 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280-
320mmol/L),血浆中水分通过肠壁进 入肠腔,肠腔存留大量液体刺激肠运动 而致腹泻
▪ 吸收<分泌:吸收 ;分泌
渗透性腹泻
临床表现
▪ 腹泻与腹痛的关系
急性腹泻常有腹痛。小肠疾病的腹泻 疼痛常在脐周,便后常不缓解,结 肠疾病的疼痛多在下腹,且便后疼 痛可缓解或减轻。分泌性腹泻往往 无明显腹痛。
临床表现
▪ 化验检查 尽量采集新鲜标本作显微镜检查,
观察大便是否有红、白细胞或阿米巴原虫 及寄生虫卵等。粪便的细菌培养对确定病 原体有重要意义。疑有血吸虫病者应作粪 便孵化试验,疑有吸收不良者可作粪便脂 肪定量测定。(粪涂片用苏丹3染色在镜下 观察脂肪滴是最简单的定性检查方法,粪 脂含量在15%以上为阳性。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1220.11.1209:46:1709:46:17November 12, 2020
▪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1月12日上午9时46分 20.11.1220.11.12
▪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1月12日星期 四上午9时46分 17秒09:46:1720.11.12
▪ 药物: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
制酸药如氧化镁、氢氧化镁; 脱水剂如甘露醇;还有乳果糖等
▪ 食物:碳水化合物先天性缺少水解酶
乳糖酶缺乏、葡萄糖酶缺乏等 获得性缺少水解酶: 麸质过敏性肠病等
渗透性腹泻
▪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饮牛奶或奶制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治疗ppt课件

(1)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及非侵袭
性细菌所致,一般不用抗生素,应该合理使用补液疗法,
选用微生态制剂和肠粘膜保护剂。如伴有明显中毒症状不
能用脱水解释者,尤其是对新生儿、婴幼儿、衰弱患儿(
免疫功能低下)和重症患儿亦可酌情选用抗生素治疗。轮
状病毒性肠炎可选用a-1b干扰素或病毒唑。
(2)粘液、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
完整版ppt课件
5
积极做好病原学诊断,病原明确后应按病原学进 行诊断。如菌痢,阿米巴痢疾,霍乱,鼠伤寒沙门 氏菌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真菌性肠炎……等等。
非感染性腹泻可根据病史,症状及检查分析,诊 断为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糖原 性腹泻等。脱水程度:一般根据前囟、眼窝、皮肤 弹性、循环情况和尿量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判断。 (1)轻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50ml/㎏)。 精神稍差,皮肤稍干躁,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稍 凹陷,哭时有泪,口唇粘膜略干,尿量稍减少。 (2)中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10%(50- 100ml/㎏)。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 躁、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 口唇粘膜干燥,四肢稍完凉整版,ppt课尿件 量明显减少。 6
完整版ppt课件
7
六、 治疗
1、调整饮食:腹泻时进食和吸收减少,而营养
需要量增加(肠粘膜损伤的恢复,发热时代谢旺盛
,侵袭性肠炎丢失蛋白等)如限制饮食过严或禁食
过久常造成营养不良,并发酸中毒,以致病情迁延
不愈影响生长发育。应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
要,补充疾病消耗,以缩短腹泻病的康复时间,但
应根据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状态,个体消化吸收功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治疗及 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泻诊断与治疗
分泌性腹泻
VIP瘤:胰性霍乱,Verner-Morrison 综合征或WDHA(watery diarrhea, hypokalemia, achlorhydria)综合征。
临床特征:大量水泻,粪钾、粪碳酸氢 根浓度高,因丢失引起严重低钾血症和 酸中毒;低/无胃酸;还有血钙血糖升 高和面红。
腹泻诊断与治疗
分泌性腹泻
特点: 肠黏膜组织学基本正常 肠液与血浆渗透压相同 粪呈水样,量大,无脓血或脂肪过多 禁食不减少或加重腹泻
腹泻诊断与治疗
渗透性腹泻
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280320mmol/L),血浆中水分通过肠壁进 入肠腔,肠腔存留大量液体刺激肠运动 而致腹泻
吸收<分泌:吸收 ;分泌
腹泻诊断与治疗
渗透性腹泻
药物: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 制酸药如氧化镁、氢氧化镁; 脱水剂如甘露醇;还有乳果糖等
食物:碳水化合物先天性缺少水解酶 乳糖酶缺乏、葡萄糖酶缺乏等 获得性缺少水解酶: 麸质过敏性肠病等
腹泻诊断与治疗
渗透性腹泻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饮牛奶或奶制 品后,未消化的乳糖聚积在肠腔, 肠腔内渗透压增高而吸收大量水分, 引起腹泻。
腹泻诊断与治疗
肠内水平衡
24小时进入小肠 的液体和电解质:
食物约2L 唾液腺、胃的水分不到 0.2L
小肠吸收大部分
大肠吸收1.5L
腹泻诊断与治疗
肠内水平衡
分泌>吸收
吸收
分泌
腹泻诊断与治疗
腹泻产生的因素
吸收 分泌 胃肠运动
腹泻诊断与治疗
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快! 快! 快!
腹泻诊断与治疗
正常排便
次数:一般每日一次 个别每日2-3次或每2-3日一次
性状:正常(成形、黏液等),黄色 含水分50-80%
量: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200克
腹泻诊断与治疗
腹泻
排便次数:增加≥ 3次/日 性状:稀薄(含水分> 80%)或
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食物 量:总量增加> 200克/日
分泌 ; 吸收
腹泻诊断与治疗
分泌性腹泻
如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毒素与黏膜细胞受体结合,
激活腺苷环化酶,增加cAMP浓度 cAMP对电解质和水分的分泌起诱导
作用,引起大量肠液分泌。
腹泻诊断与治疗
分泌性腹泻
药物:蓖麻油、酚酞、芦荟、番泻叶 甲状腺制剂、前列腺素类等
毒素: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砷等 激素: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VIP)、
腹泻诊断与治疗
临床表现
腹泻与腹痛的关系 急性腹泻常有腹痛。小肠疾病的腹泻 疼痛常在脐周,便后常不缓解,结 肠疾病的疼痛多在下腹,且便后疼 痛可缓解或减轻。分泌性腹泻往往 无明显腹痛。
腹泻诊断与治疗
急性中毒:服食河豚、鱼胆及化学毒物 如砒、磷等
其它:如变态反应性肠炎、过敏性紫癜、 服用某些药物如利血平、新斯的明等引 起的腹泻
腹泻诊断与治疗
慢性腹泻
消化系统疾病
胃部疾病: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后 肠道感染:结核、菌痢、血吸虫病、钩虫病、
绦虫病、慢性阿米巴性痢疾 肠道非感染性病变:克罗恩病、溃结、结肠
腹泻诊断与治疗
渗透性腹泻
特点 禁食或停药后腹泻停止 粪中可含有未经消化或吸收的食物或
药物
腹泻诊断与治疗
吸收不良性腹泻
肠黏膜的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障碍引起 小肠大部分切除、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吸收<分泌; 吸收 分泌
腹泻诊断与治疗
吸收不良性腹泻
特点 禁食可减轻腹泻 粪的渗透压由未吸收的电解质或其
神经功能紊乱:IBS、神经功能性腹泻 其他:SLE、尿毒症、硬皮病、放射性肠炎
腹泻诊断与治疗
临床表现
起病及病程 腹泻次数及粪便性质 腹泻与腹痛关系 化验检查 X线及结肠镜检查
腹泻诊断与治疗
临床表现
起病及病程:
起病急,病程短伴有发热、腹泻次数频 繁者多为肠道感染或食物中毒;
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长,多见于慢 性感染、非特异性炎症、吸收不良或肠 道肿瘤
腹泻诊断与治疗
病因
急性腹泻
慢性腹泻
持续时间>=两个月 或间隙期在2-4周 内的复发性腹泻
腹泻诊断与治疗
急性腹泻
肠道疾病:由病毒、细菌、真菌、 原虫、蠕虫等感染引起的肠炎及急 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急性克隆病 溃疡性结肠炎等。
医院内感染、抗生素使用亦可引起
腹泻诊断与治疗
急性腹泻
全身性感染:败血症、伤寒或付伤寒、 钩端螺旋体病
腹泻诊断与治疗
临床表现
腹泻次数及粪便性质:
急性感染性腹泻大便次数可达10次以上, 粪便量多而稀;
细菌感染,则初为水样后为黏液血便或 脓血便;
阿米巴痢疾的粪便呈果酱样。
腹泻诊断与治疗
临床表现
慢性腹泻:每天排便次数可多可少, 可为稀薄便,亦可为黏液、脓液或血 便,见于慢性细菌性或阿米巴痢疾, 亦见于炎症性肠病及结、直肠癌。粪 便中带大量黏液而无病理成分常为IBS。
它物质所组成
腹泻诊断与治疗
动力性腹泻
肠蠕动亢进致肠内食糜停留时间少,未 被充分吸收所致的腹泻
如甲亢、肠炎及胃肠功能紊乱等 肠动力增加 动力性腹泻
腹泻诊断与治疗
动力性性腹泻
特点 粪便稀烂或水样,无渗出物 腹泻伴有肠鸣音亢进和腹痛
腹泻诊断与治疗
渗出性腹泻
黏膜炎症、溃疡、浸润性病变导致 血浆、黏液、脓血等渗出。如各种 肠道炎症引起的腹泻。
分类
病因:病毒性、细菌性、肿瘤性、 过敏性、中毒性等
病程:急性、慢性 性状:血性、脓性、水样等 发病机制:
腹泻诊断与治疗
发生机制
分泌性腹泻 渗透性腹泻 吸收不良性腹泻 动力性腹泻 渗出性腹泻
腹泻诊断与治疗
分泌性腹泻
胃液分泌----胃壁细胞和主细胞 肠道分泌----黏膜隐窝细胞 肠道吸收----肠绒毛腔面上皮细胞 分泌 > 吸收 分泌性腹泻
多发性息肉病、吸收不良综合征 肠道肿瘤:结肠癌、结肠其它恶性肿瘤 胰腺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囊性纤维
化、胰腺广泛切除 肝胆疾病:肝硬化、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
腹泻诊断与治疗
慢性腹泻
全身性疾病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性疾病:甲亢、胃泌素瘤、 类癌综合征、VIP瘤及糖尿病性腹泻
药物副反应:利血平、甲状腺素、洋地黄、消 胆胺等,某些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亦可致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