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治疗

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治疗

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治疗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通常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大便次数较平日增多和/或大便性状改变(含不消化食物残渣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

2.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其他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高热或体温不升、抽搐、昏迷、休克等)。

3.脱水程度的分度4.脱水性质的判断(见下表)5.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判断腹泻时因肠道丢失和摄入不足可发生低钾、低钙、低镁和代谢性酸中毒,重度脱水均合并酸中毒应根据症状、体征、血生化和血气分析判断。

二、病程分类病程<2周为急性腹泻病;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病;>2月为慢性腹泻病。

三、病情分类轻型:大便次数在5~10次/日,无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重型:大便次数在10次/日以上,有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

四、辅助检查1.血常规细菌感染白细胞增多。

2.大便常规及培养因致病原而异,细菌性腹泻病可获阳性结果。

3.病毒检查病毒性腹泻病用免疫酶联反应(ELISA)或PCR检测或电镜检查大便,可检查出大便轮状病毒或其他病毒。

4.血液生化检查血电解质(钠、钾、氯、钙、镁)、血气分析等。

五、鉴别诊断应与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梗阻、肠套叠等相鉴别。

治疗原则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急性腹泻病的治疗一、一般治疗除重度脱水和严重呕吐外,一般不禁食,有严重呕吐者可暂禁食4~6h(不禁水)。

母乳喂养儿,继续喂养,人工喂养儿,可适当稀释奶液,已添加辅食儿,适当维持或减少品种和数量,应保证饮食卫生、新鲜、易消化、有营养。

推荐补充量及疗程:6个月以内锌元素10mg/d(葡萄糖酸锌口服液20ml/d),6个月以上锌元素20mg/d(葡萄糖酸锌口服液40ml/d),10~14d;疑似乳糖不耐受:进食母乳后即出现水样泻;合并脱水、酸中毒;大便pH<5.5,还原糖试验阳性++以上。

腹泻病的诊断与治疗

腹泻病的诊断与治疗

迁慢性腹泻: 884 529 256 99 88.8%
总计:
16173 10604 4332 1237 92.4%
*未明确病因诊断
思密达对儿童腹泻总体疗效
包括:急性菌痢
有效率:92.4%
病毒性肠炎 迁、慢性腹泻
n=16173例
思密达对小儿细菌性痢疾疗效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思密达对成人腹泻的疗效
统计方法:
病因明确
急性
菌痢 病毒性腹泻
1.诊断分类
未明病因诊断,统称急性腹泻病
迁延性、慢性腹泻
2.治疗分组
A :思密达治疗组 B1:思密达联合抗生素治疗组 B2:思密达联合中药治疗组 C :抗生素对照组
注:各组均根据临床表现,配以对症治疗
思密达对成人腹泻的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 系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时,粪便稀薄,含 水量增加,有时脂肪增多,带有不消化 物,或含有脓血。
腹泻的分类
腹泻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超过2个月属慢性
腹泻
腹泻的病原
一类为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约占85%以上,主要由 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有传染性,对健康危害 最大。引起感染腹泻的病原有多种:据调查 在农村依 次为: 致泻大肠杆菌; 轮状病毒; 痢疾杆菌; 空肠弯曲菌;在城市依次为: 轮状病毒; 致泻大 肠杆菌; 痢疾杆菌; 沙门氏菌.
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急性 腹泻
有效:服药48-72小时,大便次数才减少至≤2次/日, 性状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无效:服药72小时,腹泻次数仍>2次/日,或性状
无明显好转,甚至病情加重。 4日显效:服药4日内,便次减少,性状明显好转

关于羊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防治对策

关于羊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防治对策

关于羊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防治对策羊腹泻是指羊的消化系统中出现腹泻症状的一种疾病。

该病通常由细菌、病毒、寄生虫以及其他因素引起,其中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

羊腹泻严重影响了羊的生产和生活,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死亡。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羊腹泻的鉴别诊断和防治对策。

一、鉴别诊断1. 部位鉴别:对于肠炎和细菌性胃肠炎,主要表现为下消化道症状,如腹泻、便秘和胃肠胀气等。

而感染病毒性牛泻病的羊,则表现为上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呕吐和消化不良等。

2. 症状鉴别:羊腹泻通常表现为拉稀、腹泻、消化不良、发热和疲乏等症状。

然而,由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症状,如饲料错误或突然改变、中毒、药物不良反应、营养不良和其他疾病如天花、白喉等也可引起类似的症状。

3. 病因鉴别:不同病原体引发的症状和感染范围不同,如大肠杆菌引起羊腹泻,症状表现为拉稀、恶臭和腹泻,而沙门氏菌引起的羊腹泻,则表现为发热、腹泻、呕吐和厌食等症状。

4. 养殖环境:恶劣的环境也可使羊发生消化不良或腹泻等症状,因此应注意环境卫生和羊圈清洁。

二、防治对策1. 优化饲料:应每天按时投喂新鲜饲料,定期更换饲料,并避免在食物中添加药物或激素,以防止羊长期慢性中毒。

2. 加强卫生管理:在养殖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环境卫生及水源卫生,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饲料添加剂,提高羊的免疫力,平时注意用清水、洗剂等消毒用品对羊圈和饮水设施等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3. 防治疾病:对于出现疾病症状的羊,应及时补充必要的药物,并且一定要购买正规药品和使用规范,避免对羊造成不良影响或病原菌耐药性。

4. 做好羊的免疫工作:定期对羊进行疫苗接种或进行预防性治疗,有效提高羊的免疫力和抵抗菌体的能力。

5. 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应使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同时避免食物的过量和缺乏,定期进行生长监控和体检。

6. 教育员工:对于养育员工要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提高,同时要领导层加强管理,做好充分的安全防护工作,履行保障责任。

儿科第九版腹泻病

儿科第九版腹泻病

饮食疗法
通过口服或静脉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预防 和纠正脱水。
调整饮食结构,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 食物,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肠外营养支持
物理治疗
对于严重腹泻导致营养不良的患儿,给予 肠外营养支持。
如热敷、按摩等,可缓解腹痛和腹胀等不适 症状。
个体化治疗策略探讨
01
病情评估
全面评估患儿的病情,包括腹泻程 度、脱水情况、营养状况等。
寄生虫检测
通过显微镜检查粪便中的寄生虫卵或 原虫,以诊断寄生虫感染。
病毒检测
采用免疫学方法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检 测病毒抗原或核酸,如轮状病毒、诺 如病毒等。
影像学检查在腹泻病诊断中应用
腹部X线平片
用于排除肠梗阻、肠穿孔等严重 并发症。
腹部超声检查
可观察肠道蠕动情况、肠壁厚度等 ,有助于诊断肠炎、肠套叠等疾病 。
02
腹泻病病因学
感染性腹泻病因
病毒感染
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引起肠道炎症和腹泻。
细菌感染
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可导致肠道感染,引 发腹泻。
寄生虫感染
如隐孢子虫、阿米巴原虫等,侵入肠道后引起腹 泻。
非感染性腹泻病因
食物过敏
对某些食物成分过敏, 如牛奶蛋白、大豆等,
可引发腹泻。
消化酶缺乏
如乳糖酶缺乏,导致乳 糖不耐受,引起腹泻。
药物因素
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 、化疗药物等,可能导 致肠道菌群失调,引发
腹泻。
肠道外感染
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 等,可能伴随腹泻症状

诱发因素分析
01
02
03
饮食不当
过多或过少摄入食物,或 食物成分不适宜,可能诱 发腹泻。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急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南阳市中医院 南阳市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
张炜
门诊63869998 一病区63869993,二病区63869905 三病区63869904
E-mail: zhwei90@
便次增多
腹泻的定义
轻: 中: 重:
质地改变
水分 粘液、脓血
大便次数与病理的关系
大便次数
轮状病毒肠炎----【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有丰富的乳糖酶,此酶是轮状病毒受体 而使之进入上皮细胞,发生轮状病毒感染。
小肠黏膜的绒毛上皮细胞(尤其十二指肠和空肠)。 病毒在上皮细胞浆内复制→包涵体→细胞变形→绒毛变短,
胞内出现空泡→继之坏死→排毒。 肠段蔗糖和乳糖吸收↓→肠腔糖类滞留→渗透压↑→体液渗入
、吉兰巴雷综合症、瑞氏综合征。。。 肠套叠
轮状病毒肠炎----【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呕吐、蛋花汤便、迅速出现的脱水+季节+ 年龄 ----考虑本病可能。粪便镜检白细胞很少。血 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常在正常范围。粪便检测到 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
2.鉴别诊断 (1)其他病毒性腹泻病:依靠相关病毒特异性抗原
便中存活数日~数周,耐寒冷,在-70°C可长期保存 ,不耐热,55°C30分钟即灭活。耐酸又耐碱, pH3~9范围内保持结构完整,不能被胃酸破坏。75% 乙醇、酚、甲醛及含氯消毒剂有灭活作用。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
是儿童腹泻病最常见的病原体,全球5岁以下儿童患有轮状 病毒腹泻和相关疾病每年约1.3亿,其中受诊患者超过2500 万,约200万儿童为此住院,死亡数超过60万。
克样水电解质紊乱 治疗:四环素、强力霉素、喹喏酮、SMZ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一、概述(一)定义腹泻(diarrhea)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3次/d),粪质稀薄,含水量增加(>85%),大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一般来说,急性腹泻病程在2~3周内,而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指病程>4周,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二)分类慢性腹泻的基本病理生理学变化是肠道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小或分泌能力增加,导致大便粪质含水量增多,进而导致腹泻。

根据腹泻的病理生理类型不同可将腹泻分为4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和动力性腹泻。

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慢性腹泻可分为器质性腹泻和功能性腹泻。

从鉴别诊断的角度出发,慢性腹泻也可按临床特点进行分类,即水样泻、脂肪泻和炎症性腹泻。

多数腹泻是在多种因素和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三)流行病学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而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慢性腹泻在临床上很常见,据估计我国3%~5%的人群患过慢性腹泻。

因慢性腹泻定义以及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不同地区对慢性腹泻的定义也不相同,故难以针对慢性腹泻进行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慢性腹泻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见表1。

在慢性腹泻的病因中,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主要包括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和功能性腹泻。

表1 慢性腹泻的病因(二)发病机制正常人每24小时约有9 L水分和电解质进入小肠,其中2 L来自饮食,7 L来自消化道和肝胆胰分泌的消化液,小肠可吸收其中90%的水分,仅有1~2 L排至结肠,结肠又可吸收其中90%水分,最终仅有0.1~0.2 L水分随粪便排出。

如胃肠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粪便中水分增加,即可造成腹泻。

三、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一)诊断步骤慢性腹泻的诊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判断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腹泻。

秋季腹泻疾病PPT演示课件

秋季腹泻疾病PPT演示课件

要点二
发病原因
轮状病毒是引起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通过粪-口途径传 播。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 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其微绒毛肿胀、排列 紊乱和变短,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 裸露病变,致使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 ,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而引起腹泻。
况。
03
治疗原则与措施
一般治疗原则
饮食调整
腹泻期间应避免刺激性食 物,以易消化、营养丰富 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
补充水分
腹泻易导致脱水,应及时 补充足够的水分,如温开 水、淡盐水等。
休息充足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 度劳累,有助于身体恢复 。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
止泻药
针对腹泻症状,可选用止泻药如 蒙脱石散等,缓解腹泻。
充足睡眠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 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
复和增强免疫力。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及 时接种相关疫苗,提高身体免
疫力。
05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程度评估
01
脱水
由于腹泻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可能引发脱水,表现为口渴、尿少、
皮肤干燥等症状。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重度脱水则需要静
秋季腹泻
汇报人:XXX 2024-01-15
contents
目录
• 秋季腹泻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措施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秋季腹泻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要点一
定义
秋季腹泻,也称为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由轮状病毒感染 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腹泻病

腹泻病

腹泻病概述在未明确病因前,大便性状改变与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统称为腹泻病(diarrheal disease)。

腹泻病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根据病程腹泻病分为: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个月以上。

按病情分为: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中型:轻度至中度脱水或有中毒症状;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

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如痢疾、霍乱、其他感染性腹泻等;非感染性,包括食饵性(饮食性)腹泻;症状性腹泻,如过敏性腹泻;其他腹泻病如乳糖不耐症、糖原性腹泻等。

病因有多种病因、多种因素所致,分内在因素、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三类。

1.内在因素(1)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婴幼儿时期,胃酸及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酶的活性较低,神经系统对胃肠道调节功能较差,不易适应食物的质和量,且生长发育快,营养物质的需要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较大,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婴幼儿时期免疫功能相对不够成熟,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个秒均较低,胃肠屏障功能较弱,胃酸分泌量少,胃肠排空较快,对感染因素防御功能差。

(3)体液分布特点:婴儿细胞间质液较多,且水代谢旺盛,肾功能调节差,易发生体液紊乱。

2.感染因素(1)肠道感染:主要由细菌和病毒引起:①细菌:除法定传染病外,有:a.大肠埃希杆菌b.空肠弯曲菌。

c.耶尔森菌。

d.其他:鼠伤寒沙门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等。

②病毒:a.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b.诺沃克病毒。

c.肠道腺病毒。

③真菌和原虫:真菌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一些原虫的感染如阿米巴原虫等。

(2)肠道外感染: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肾盂肾炎、中耳炎、皮肤感染及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时可伴有腹泻,这是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的影响,使消化功能紊乱,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增加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酸中毒分度: 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根据HCO3轻度酸中毒:CO2CP 18~13mmol/L。 中度酸中毒:CO2CP 13~9mmol/L。 重度酸中毒:CO2CP <9mmol/L。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3.低血钙和低血镁
其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被纠正 后出现。 低钙血症:表现为烦躁,惊跳, 手足搐搦或惊厥。 低镁血症:表现为烦躁,震颤, 惊厥,血清镁低于0.75mmol/L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 断和治疗
一、概述
腹泻病的定义:
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性质改 变,大便次数增加的一组常见疾病。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
分类
按病因分
按病程分
感染性腹泻
非感染性腹泻
急性:<2周 迁延性:2周2月 慢性:>2月
轻度腹泻 按腹泻程度分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重和治度疗腹泻
易感因素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未成熟 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多 机体防御功能差 肠道菌群失调 人工喂养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病毒侵入小肠粘膜绒毛上皮细胞并复制
粘膜受累,绒毛被破坏
绒毛缩短 微绒毛肿胀,紊乱并脱落 线粒体、内质网膨胀
双糖酶活性下降
载体减少
消化吸收面积减少
双糖(乳糖)吸收减少
葡萄糖钠与载体结合 偶联转运吸收障碍
部分乳糖分解为小分子的乳酸
渗透压增加
营养物质吸收少
水样腹泻
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机制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病因 一)感染因素
➢ 1.肠道内病毒感染
占80%秋季腹泻的病原。
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埃可病毒、 柯萨基病毒、腺病毒等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 肠道内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肠致病性 (EPEC最早发现
的)、产肠毒素(ETEC)、 肠侵袭性 (EIEC )、肠粘附性 (EAEC)、 肠出血 性 (EHEC)
激活 鸟苷酸环化酶
GTP
cGMP
抑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Na+、Cl-和水,并促进Cl-分泌
肠液中Na+、Cl-和水总量增多,超过结肠吸收限度
大量水样腹泻 肠毒素引起的肠炎发病机腹泻理病—定—义、以鉴产别毒诊断性和大治肠疗杆菌为例
侵袭性细菌 在肠粘膜侵袭和繁殖
渗出性腹泻
炎症改变 (充血、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渗出和溃疡)
胺类
肠内渗透压增高
肝解毒功能不全 毒素进入血循环
抑肠蠕动增强
中毒症状
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饮食不当引起腹泻的发生机制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临床表现
一、急性腹泻 1)轻型 胃肠道症状为主;恶心、呕吐, 腹痛、食欲不振,溢奶,腹泻, 大便次数增加 无脱水,无全身中毒症状, 2)重型 较重的胃肠道症状 脱水 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 全身中毒症状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其他细菌:
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肠炎杆菌、 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 肠道内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曲菌、毛霉菌
➢ 肠道内寄生虫感染 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等
➢ 2.肠道外感染:症状性腹泻 上感、肺炎败血症等
(可能的原因)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二)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 喂养不当 ➢ 过敏性腹泻 ➢ 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缺乏
高渗性脱水的机制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电解质紊乱1.低血钾
血清钾低于3.5mmol/L以下,表现为精神 萎靡,肌张力减低,腹胀,肠蠕动减弱 或消失,心音低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严重者昏迷、肠麻痹、呼吸肌麻痹,心 率减慢,心律不齐,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可危及生命。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心电图表现ST段下移,T波压低、 平坦、双相、倒置,出现U波,P-R 间期和Q-T间期延长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2.酸中毒
轻度呼吸略快 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呼吸深长
呈叹息状,口唇樱红,严重者意识不清、 小婴儿表现为嗜睡、面色苍白、拒食、 衰弱等,心率由快转慢出现低血压,心 力衰竭。
水和电解质不能完全吸收
腹泻
便中WBC, RBC大量增加 严重中毒症状
侵袭性肠炎发病机制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侵袭性腹泻:结肠粘膜变性,表面由纤维蛋白与
中性粒细胞组成假膜,粘膜下层中性粒细胞浸润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非感染性腹泻
食物质和量不当
消化功能障碍
肠道下部的细菌 上移发酵、腐败
有机酸
稍凹
明显凹陷 深度凹陷
尿量
稍减
明显减少 极少或无
循环

四肢凉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四肢冰凉或BP
脱水表现:精神萎靡,眼眶凹陷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皮肤弹性 差,捏起 后回缩时 间延长。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不同性质脱水体征
等渗脱水
低渗脱水
血钠
130~150mmol/L <130mmol/L
皮肤颜色
发灰花纹 发灰花纹更明显
皮肤温度

冰凉
皮肤弹性

极差
皮肤湿度

湿而粘
粘膜

稍湿
眼眶及前囟
凹陷
凹陷
神志
嗜睡
昏迷
脉搏


血压
正常或低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很和低治疗
高渗脱水
>150mmol/L 发灰有/无 凉或热 尚可
极干 干焦,极度口渴
凹陷 易激惹
稍快 正常或稍低
低渗性脱水的机制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渗透性腹泻
左图:电镜下正常的肠粘膜微绒毛
右图:轮状病毒肠炎的微绒毛破坏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产毒性大肠杆菌 在小肠上部,通过 菌毛上的粘附因子
附到小肠粘膜刷状缘进行繁殖
分泌性腹泻
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 Labile toxin, LT
激活 腺苷酸环化酶
细胞内ATP
cAMP
耐热肠毒素 stable toxin, ST
2气候因素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发病机制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导致腹泻的机制有
1.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 活性的物质——“渗透性”腹泻;
2.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分泌性” 腹泻;
3.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渗出 性”腹泻;
4.肠道运动功能异常——“肠道功能异 常”性腹泻等。
脱水
指水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 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脱水程度由丢失液体量 占体重的百分比来表示
腹泻病定义、鉴别诊断和治疗
不同程度脱水表现



失水量(占体重%) 5%
5~10%
>10%
精神
良好或稍萎 萎、烦躁 极萎、淡漠
眼泪



口干
+
++
+++
皮肤弹性
无变化
较差
极差
眼眶、前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