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
儿科腹泻病诊疗指南

儿科腹泻病诊疗指南儿科腹泻病是指儿童在消化道出现异常,导致大便次数增多、稀薄、呈现液体状态的一种常见疾病。
它有很多种病因,包括感染性、非感染性和药物等引起,严重的腹泻会给儿童的生活和成长带来很大的困扰。
因此,针对儿科腹泻病,制定诊疗指南十分有必要。
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儿科腹泻病的诊断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包括病程、腹泻性质、大便频率、是否有血便、发热情况等。
体格检查包括体温、呕吐、腹痛、腹胀、是否有腹部包块等。
这些信息对于判断病情和病因、制定治疗方案都非常重要。
2.辅助检查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血常规、粪便常规、病原学检测、肠道吸收功能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原体,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3.营养支持治疗对于轻度腹泻患儿,可通过改善饮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来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建议喂养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增加饮水量,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保证儿童营养和水分的平衡。
4.抗菌治疗对于明确存在细菌感染的儿童,可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注意选择安全有效的抗生素,避免滥用和盲目使用,以免产生耐药菌株。
5.抑制腹泻药物治疗针对腹泻症状较为严重的儿童,可以使用抑制腹泻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吗丁啉、吡坦霉素、洛哌丁胺等。
但是应该慎用,根据具体病情和患儿年龄进行选择。
6.病因治疗对于明确的非感染性腹泻,要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针对乳糖不耐受,要通过饮食调整使之远离乳糖;对于胆汁酸吸收不良,可采用药物疗法,如奥美拉唑等;对于过敏性腹泻,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7.评估病情和预后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评估患儿病情和预后。
根据病情的好转程度和复发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8.水电解质平衡的监测和调整儿童腹泻在造成水电解质紊乱的同时,也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关键。
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理状态,及时纠正钠、钾、钙和氯等电解质的紊乱。
在进行儿科腹泻病的诊疗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医务人员对儿科腹泻病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诊疗水平,避免对儿童腹泻的过度治疗或延误治疗。
儿科小儿腹泻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小儿腹泻小儿腹泻又称消化不良、小儿肠炎,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为主症。
多见于婴幼儿,好发在夏秋季节。
中医认为外感暑湿或饮食不洁,损伤脾胃,运化不健,饮食不能化为精微而成湿滞,阻于中焦,使之清浊升降失常,清气不升,而致腹泻。
病重者,津液大耗,容易伤阴伤阳,转危变险,必须警惕。
【诊断】1.以腹泻蛋花水样大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以上为主症,或伴呕吐、发热。
2.注意大便的性状、次数、气味、颜色以及排便时的表情,以区别腹泻的虚实寒热,并和痢疾作鉴别(本病无腹痛、脓血及里急后重等症状)。
3.注意全身状况,有无烦躁或极度委靡、口渴、皮肤干瘪等症状,及有无伤阴、伤阳的转变。
4.若有腹胀、呼吸深长、脉微、惊厥等症状,提示脱水、电解质亲乱,有并发症存在。
5.消化不良性腹泻,大便镜检有未消化食物及脂肪滴,乳酸试验阳性;感染性腹泻,大便培养有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弯曲菌等生长,也可分离出肠道病毒。
【治疗】小儿腹泻的治法很多,有采用辨证论治的内服药疗法;有应用推拿和针灸疗法;近年来外治疗法发展很快,温灸治疗有效,可免小儿服药难,深得家长们喜爱。
分别介绍于下。
一、辨证论治根据腹泻次数和寒热虚实的性质,可分为伤食泻、湿热泻、脾虚泻三证,若利下津液大耗,伤及正气,又可出现伤阴伤阳等变证。
治疗方法,分别给予消导、清肠、化湿、健脾;出现变证,给予救阴扶阳,随证处理。
1.伤食泻脱腹胀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色黄褐泥烂或呈水样,有不消化残渣,酸臭如败卵,精神尚好,苔脉无异常。
此乃伤食积滞引起,病程短暂,性质较轻。
治法:消食助运。
方药举例:保和丸加减。
焦山楂、莱腋子、苍术、连翘各IOg,半夏6g,陈皮5g。
加减:暧饱明显,加麦芽10g。
水煎服。
腹痛苔白,病程稍长,加炮姜、广木香等份研粉服,每次1g,每日3次。
并有外感风寒,发热、流涕、咳嗽,加葛根、荆芥、防风各6g,枯梗5g。
2.湿热泻大便次数增多在10次以上,蛋花水样便,黄赤而臭,肠鸣腹胀,甚则呕吐,或伴发热、口渴、精神烦躁,小便黄赤,苔薄黄腻或薄白而干。
儿童腹泻病诊疗指南

儿童腹泻病诊疗指南
简介
本指南旨在提供儿童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帮助医生和家
长更好地处理这一常见的儿童疾病。
诊断
- 根据症状和体征,判断是否为腹泻病。
- 测量患儿体温,检查大便样本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
- 判断腹泻的类型(急性或慢性),并根据病因和持续时间采
取相应的诊断措施。
治疗
- 保持水分平衡是治疗腹泻病的关键,确保儿童适当摄入充足
的液体和盐分。
- 给予特殊的口服液体补充剂,如口服补液盐溶液、口服补液
糖盐溶液等。
- 若儿童不能摄入足够的液体,可能需要静脉输液治疗。
- 在治疗期间,避免给儿童进食含脂肪、高纤维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 观察并控制儿童的食欲,根据情况适当调整饮食。
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 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确定病因并缓解症状。
- 若症状严重或病情复杂,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并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和干预。
预防措施
- 做好卫生惯教育,特别是勤洗手和注意饮食卫生。
- 保证儿童摄入均衡的营养,增强免疫力。
- 饮食多样化,避免过多的加工食品和甜食。
- 避免儿童接触可能导致腹泻的传染源。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医生的判断和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
请咨询医生了解更多详细信息。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要点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要点慢性腹泻是指连续或反复持续3个月以上的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烂或水样,且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慢性腹泻的病因复杂,包括消化系统疾病、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肠道感染、药物反应等多种因素。
对于慢性腹泻的基层诊疗,以下是一些要点。
1.详细病史采集: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腹泻病史,包括病程长短、腹泻的性质、伴随的症状等,并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用药史、既往疾病史等。
2.体格检查:医生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查看皮肤黏膜是否有营养不良的表现,触诊腹部是否有压痛、包块等异常体征。
3.实验室检查:适当的实验室检查对于鉴别慢性腹泻的病因非常重要。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粪便常规、大便培养等。
4.病因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初步进行慢性腹泻的病因诊断。
常见的病因包括慢性感染性腹泻、功能性腹泻、肠道炎症、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5.治疗方案:根据慢性腹泻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感染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功能性腹泻,可采用改变饮食习惯、增加纤维摄入量、使用止泻药等措施;对于肠道炎症引起的腹泻,需使用适当的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吸收不良综合征,需根据具体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6.营养支持:慢性腹泻患者易导致营养不良,因此在治疗的同时,应进行营养支持。
包括增加膳食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量,以及考虑使用口服或静脉营养支持。
7.随访与复查:慢性腹泻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
医生应定期询问患者的症状是否有改善,是否出现新的症状,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慢性腹泻的诊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针对具体的病因进行治疗,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和定期随访复查。
这些要点可以指导基层医生进行慢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成药治疗小儿腹泻病临床应用指南解读(2021年)

◦ 推荐意见 8 推荐参苓白术颗粒+蒙脱石散+益生菌或参苓白术颗粒+蒙脱石散,治疗 轮状病毒肠炎,可改善大便性状,减少排便次数。(1C)
◦ 使用条件: 参苓白术颗粒适用于以大便质稀,色淡不臭,经常食后作泻,面色萎黄为 主要表现,或兼有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倦怠乏力的脾虚泻患儿。建议用法:<1 岁:2 g/ 次;1~3 岁:1 次 3 g;4~6 岁:4 g/ 次;>6 岁:1 次 6 g;1 日 3 次,疗程 3 日。
◦ 安全性:纳入的 3 项研究中有 1 项研究报道了儿泻停颗粒的安全性,该研究中儿泻停 治疗组共纳入 726 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8%,与蒙脱石散对照组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发生的不良反应为呕吐与便秘,停药1~2 日后症状消失。
◦ 推荐意见 2 推荐儿泻停颗粒+益生菌/儿泻停颗粒+益生菌+蒙脱石散治疗抗生素相关 性腹泻,可改善大便性状,减少排便次数。(2C)
非细菌感染性腹泻,不推荐使用抗菌药物。 ◦ 我国对小儿腹泻病的治疗存在滥用抗菌素的问题,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则更为棘手,许多腹
泻采用抗生素治疗不但无治疗效果,且杀死体内正常菌群,破坏微生态平衡,甚至造成患儿免疫 力下降,使腹泻迁延不愈,或继发二重感染。 ◦ 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病能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但中成药联合应用治疗 小儿腹泻病,存在重复用药,过度治疗等问题,且辨证不准确,使用不恰当,影响疗效。为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制定了中国《中成药 治疗小儿腹泻病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中成药的使用。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医院儿科专业或小儿 内科专业的临床执业医师,相关的护理人员和药师也可参考使用。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治疗ppt课件

(1)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及非侵袭
性细菌所致,一般不用抗生素,应该合理使用补液疗法,
选用微生态制剂和肠粘膜保护剂。如伴有明显中毒症状不
能用脱水解释者,尤其是对新生儿、婴幼儿、衰弱患儿(
免疫功能低下)和重症患儿亦可酌情选用抗生素治疗。轮
状病毒性肠炎可选用a-1b干扰素或病毒唑。
(2)粘液、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
完整版ppt课件
5
积极做好病原学诊断,病原明确后应按病原学进 行诊断。如菌痢,阿米巴痢疾,霍乱,鼠伤寒沙门 氏菌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真菌性肠炎……等等。
非感染性腹泻可根据病史,症状及检查分析,诊 断为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糖原 性腹泻等。脱水程度:一般根据前囟、眼窝、皮肤 弹性、循环情况和尿量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判断。 (1)轻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50ml/㎏)。 精神稍差,皮肤稍干躁,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稍 凹陷,哭时有泪,口唇粘膜略干,尿量稍减少。 (2)中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10%(50- 100ml/㎏)。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 躁、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 口唇粘膜干燥,四肢稍完凉整版,ppt课尿件 量明显减少。 6
完整版ppt课件
7
六、 治疗
1、调整饮食:腹泻时进食和吸收减少,而营养
需要量增加(肠粘膜损伤的恢复,发热时代谢旺盛
,侵袭性肠炎丢失蛋白等)如限制饮食过严或禁食
过久常造成营养不良,并发酸中毒,以致病情迁延
不愈影响生长发育。应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
要,补充疾病消耗,以缩短腹泻病的康复时间,但
应根据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状态,个体消化吸收功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治疗及 进展
《细菌性腹泻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操作指南》解读

《细菌性腹泻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操作指南》解读
一、标准制定目的、适用范围及制定依据
在我国,腹泻属高发病率的疾病之一,可出现胃肠道感染的后果。
致腹泻的病原体不断出现,准确快速的病原体实验室检测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
的水平,帮助缩短腹泻患者患病病程及减少死亡率。
国外细菌性腹泻的实验室
诊断操作规范较完善,我国关于临床微生物细菌性腹泻的实验室诊断标准尚不
够明确,不同实验室关于腹泻便标本检测的实验前、中、后环节存在很大差异,亟待统一行业卫生标准。
此标准的出台旨在帮助提高细菌性腹泻实验室诊断的
阳性率以及临床的诊治水平。
本规范参考我国二、三级医院的现有技术和硬件条件,制订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标准操作程序。
病原菌培养检测流程依据2007年Washington DC《临床微生物操作手册》
第三版及中国CDC颁布的霍乱弧菌检测程序;药敏试验的抗菌药物选择和报告
依据2016年CLSI(M100-S26)及2010年CLSI(M45-A2)。
二、标准内容解读
本标准按分析前、中、后的操作顺序撰写,力求符合临床实验室工作习惯,可操作性强。
术语和定义部分是背景知识。
主体内容之一为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和拒收标准,该部分内容强调了实验前临床及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的注意事项;内容之二为实验室检查,明确不同病原菌的检测流程及选择培养基、强调不同环节的生物安全注意事项、明确药敏结果分析报告原则及实验室最终报告格式,提高实验室报告的临床使用价值。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一、概述(一)定义腹泻(diarrhea)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3次/d),粪质稀薄,含水量增加(>85%),大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一般来说,急性腹泻病程在2~3周内,而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指病程>4周,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二)分类慢性腹泻的基本病理生理学变化是肠道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小或分泌能力增加,导致大便粪质含水量增多,进而导致腹泻。
根据腹泻的病理生理类型不同可将腹泻分为4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和动力性腹泻。
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慢性腹泻可分为器质性腹泻和功能性腹泻。
从鉴别诊断的角度出发,慢性腹泻也可按临床特点进行分类,即水样泻、脂肪泻和炎症性腹泻。
多数腹泻是在多种因素和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三)流行病学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而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慢性腹泻在临床上很常见,据估计我国3%~5%的人群患过慢性腹泻。
因慢性腹泻定义以及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不同地区对慢性腹泻的定义也不相同,故难以针对慢性腹泻进行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慢性腹泻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见表1。
在慢性腹泻的病因中,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主要包括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和功能性腹泻。
表1 慢性腹泻的病因(二)发病机制正常人每24小时约有9 L水分和电解质进入小肠,其中2 L来自饮食,7 L来自消化道和肝胆胰分泌的消化液,小肠可吸收其中90%的水分,仅有1~2 L排至结肠,结肠又可吸收其中90%水分,最终仅有0.1~0.2 L水分随粪便排出。
如胃肠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粪便中水分增加,即可造成腹泻。
三、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一)诊断步骤慢性腹泻的诊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判断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腹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条件,可用鼻饲点滴ORS 20 mL/(kg·h),连续6 h 短20%,以后数天发生急性腹泻的危险减少20%。粪便
万方数据
籼椭客刍第24卷第19期20眇年10月_,A∥锄^峨甜.VoL^b.19。Oct.2删]9
·1540·
排出量减少18%一59%。而且补锌的疗效在不同年龄和 营养状况的患儿中无明显差异。为此,腹泻患儿(急性、 持续性、或血便)腹泻开始后均需补锌。急性腹泻病患儿 能进食后即予补锌治疗,6月龄以上每天补充元素锌 20 mg,6月龄以下每天补充元素锌10 mg,共10~14 d (元素锌20 mg相当于硫酸锌100 mg,葡萄糖酸锌 140 mg)。 2.2.5 其他治疗 目前尚无安全和有效的止泻药物。 注意应用抗生素的适应证。抗生素对多数引起腹泻的病 原体无效,不加选择的应用可增加一些病原体对抗生素
·1538·
翱山鲷姑睿京刍第24卷第19期2∞9年10月JApplClinPediatr.VoL 24No.19,Dc£20眇 ·诊断标准·洽疗方案·
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
叶礼燕1,陈凤钦2
(1.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福州350025;2.福州儿童医院消化科,福州350005)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mdelines of Diarrhoea
万方数据
亥.朋山南}lI|幻昧刍第24卷第19 2009年10月J Appl Clin Pediatr,V01.24 No.19.Oct.2009
·1539·
岁以下患儿予50~100 mL,2岁以上100~200 mL,少量 多次喂,如孩子呕吐,停10 rain后再喂,但要喂得慢些。 继续多喂液体,直至腹泻停止。(2)继续喂养,以预防营 养不良:母乳喂养儿继续母乳喂养,母乳不会加重腹泻。 非母乳喂养儿继续食用患儿日常食物,每日加餐1次,直
脱水情况,如无改善,则加快补液速度。一旦患者可口服 的数月对促进小儿康复和保持fl,JL健康很重要。新德
ORS,则立即给予,在静脉补液结束前评估脱水情况,以 里、达卡和印度的临床研究表明,在急性和持续性腹泻患
便选择适当的方案继续治疗。鼻饲管补液:如无静脉输 儿与安慰剂比较,补锌使患儿康复明显加快,腹泻病程缩
…卜便J臻燃瓣篡
图1腹泻的评估及分类
2.2.2.2轻度脱水 El服ORS及时纠正脱水。推荐的 (总量120 mL/kg)。每1~2小时评估1次患者脱水情
4 h ORS用量见表2。只在不知道患儿体质量时根据
况,如患儿反复呕吐或腹胀,应放慢鼻饲点滴速度。如
年龄估算ORS用量。ORS用量(mL)=体质量(kg)x
用抗生素和补锌lO一14 d是治疗腹泻病的关键。 关键词:腹泻痛;治疗;指南;诊断
实甩H科临床杂志12009.24《19l:1538—1540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5X(2009)19—1538—03
当今急性腹泻病仍为发展中国家小儿死亡的主要原 因。WHO于1978年制订全球性腹泻病控制规划,1980 年正式实施,1991年推出第1版《腹泻病诊断治疗指 南》,规划和指南主要推荐使用口服补液盐(ORS)和口服 补液疗法(ORT),由于ORT成功用于小儿腹泻的治疗, 到上世纪90年代估计每年至少减少100万与腹泻有关 的死亡,全球5岁以下d,JL因急性腹泻年死亡人数已从 1979年的450万降至2006年的180万。然而,有迹象表 明,目前在一些国家,腹泻家庭治疗(包括ORT)的知识普 及和应用正在衰退。
柠檬酸钠
2.9
组成 钠 氯
葡萄糖 钾
柠檬酸 总渗透压
浓度(mmoL/L) 75 65
75 20 lO 245
1.2 急性和持续性腹泻 急性腹泻起病急剧,持续数 天,多由肠道感染引起。持续性腹泻起病也较急,但持续 时间≥14 d。
2腹泻的治疗见图1。 2.1腹泻患儿评估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检评估脱水程 度和其他合并症。 2.2腹泻治疗 2.2.1预防脱水预防脱水从腹泻起病时开始,通过多 饮水或稀粥、汤汁等在家中可制备的液体,或增加母乳喂 养次数,或多加一倍水的稀释奶,或ORS。 2.2.2选择适当方案治疗不同程度脱水 2.2.2.1无脱水征患者 可在家庭治疗。家庭治疗四 原则:(1)给患者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母乳喂养 儿增加母乳喂养次数和时间,还可另外添加ORS或清洁 水。非母乳喂养儿可一次或多次喂ORS、食物类液体(如 汤、米汤和酸奶饮料)或清洁水。当患儿腹泻加重,而患 儿又不能及时就诊时,服ORS特别承要。要教会母亲如 何调制ORS和喂ORS,家中应备有2袋ORS。同时应向 母亲说明要比平时多给孩子喂多少水:即每次腹泻后,2
至腹泻停止后2周。(3)补锌。(4)密切观察病情:若患 儿症状不见好转或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症状,应找医师诊 治:①腹泻次数和虽增加;②不能正常饮食;③频繁呕吐; ④发热;⑤明显口渴;⑥粪便带血。
有腹泻吗? 如果有,问:
观察: ●一般情况:
★多长时『日】?
有尢嗜睡或昏迷?
★有无脓血便? 烦躁和易激惹?
●肯七眼窝凹陷
20 mI/(kg·h);(2)ORS液服用量不足;(3)频繁、严重 呕吐。如果临近4 h,患者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液方 案。4 h后重新评估患儿脱水情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方 案。其他治疗同家庭治疗四原则。如患儿脱水纠正前要 离开医院,应向家长说明这个阶段需喂的ORS量,并介绍 家庭治疗四原则。
表2轻度脱水腹泻患儿最初4 h内ORS液用■
※指导母亲何时需立即复诊
※家庭治疗:r】服补液、补锌、 继续喂养(包拓母乳喂养)
※指岢母亲何时高立即复珍
非常缓慢(大于2 S)? 缓慢?
腹泻病程 ≥14 d.+
粪便有血一
有脱水
重度持续性 腹泻
※治疗脱水, ※治疗合并症
无脱水
持续性腹泻
※继绩喂养, ※补先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包把补钟14 d) ※复诊
3 h后患者脱水情况无改善,即静脉补液。6 h重新评估
75;当患儿想喝更多ORS,可多给。6个月以下非母乳喂 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养儿在此期间另予100—200 mL清洁水。密切观察患儿
表3重度脱水腹泻患儿静脉输液方法
病情,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ORS。以下情况提示口服
补液疗法可能失败:(1)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
病率为1/5 000~1/I 500¨。。其疾病谱广泛,从轻症的膜 状肛I'l至rJ并其他脏器畸形的高位肛门闭锁程度不一,治 疗原则和方法也不尽相同。无论如何,本病的解剖重建 和术后远期大便失禁和便秘的防治均是治疗的难题拉…。 在女性患儿中,部分患儿并苴肠阴道瘘或卣肠舟状窝瘘, 由于瘘管叮维持部分排便,故新生儿期常得不到及时治 疗,常常由于添加辅食后排便困难出现不全性肠梗阻方 就诊。这些患儿往往随时间的推移已经产生继发性巨结 肠,由于大便蓄积毒素吸收造成了肠壁神经丛变性,从而 引起粪便潴留和顽l司性便秘,造成了术后疗效下降。
摘要:当今急性腹泻病仍为发展中国家小儿死产的主要原因。近年腹泻病的治疗有2项蕈要进展:低渗口服补液盐(ORS)和
补锌。为此,2005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舍会(UNICEF)联合发表了新修订的《腹泻病治疗指南》,新指南中仍强调口服补液的重 要性,推荐使用低渗ORS配方取代标准ORS配方,并强调患儿在腹泻发生时及早补锌。指出预防和治疗脱水、继续喂养、选择性应
的耐药性,加之抗生素昂贵,为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不能 常规应用抗生素。血便、痢疾和霍乱是使用抗生素的适 应证。
吸附剂(例如瓷土、胶质、活性炭)对治疗急性腹泻无 效,仅使大便轻微变稠,不能减少液体和盐的丢失。
,抗动力药例如鸦片酊可能是有害的,尤其对5岁以 下d,JL。这些药虽町暂时减轻腹痛,但延缓了腹泻病原
f本文编辑:范艳芬)
(上接第1483页) 每日清洁肛周并温水坐浴,坚持扩肛 0.5 a并培养排便习惯。 1.4预后患儿均经过0.5 a以上随访复查,临床症状 恢复满意,无肛门狭窄,排便2—4次/d,为糊状或成形 便,有便意产生,无明显失禁。经直肠肛管测压,4例直肠 肛管抑制反射阳性,余6例阴性。
2讨论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发
1概述 1.1腹泻的定义 正常时每天排出粪便次数因年龄和
收稿日期:2009-08—22。 作者简介:叶礼燕,女,主任医师,教授,硕f:学位,博1:牛导师,《中华儿 科杂志》《巾国实用儿科杂忐》《临床儿科杂志》《中围小儿急救医学》等 杂志编委,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获军队和福建省科研成果奖20多项, 主编和参编々著16部,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统疚病。
●给孩子饮水. 有无不能饮水或饮,松手后皮 肤恢复原状:
—+腹泻分类
具有以卜体征≥2个: ★嗜睡或昏迷 ★眼窝深陷 ★不能喝水或喝水差 ★皮肤恢复原状非常 缓慢
脱水一
有以下体征≥2个: ★烦躁和易激惹 ★眼窝深陷 -A-饮水很急,烦渴 -k皮肤撑起后叫缩慢
无脱水体征
锌与免疫功能和腹泻期间肠上皮修复有关。已证实,由
于锌在金属酶、多核糖体、细胞膜、细胞功能上起重要作
用,因而认为其对细胞生长和免疫系统功能有重要作用。
2.2.2.3重度脱水需立即静脉输液,按100 mL/kg计 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4,JL普遍缺锌。腹泻时锌从肠
算见表3。在补液过程中,每1—2小时评估1次患者 道大量丢失,使原有缺锌加重。补充所丢失的锌在以后
近年腹泻病的治疗有2项重要进展:(1)低渗ORS: 新配方ORS将钠浓度降至75 mmoL/L、葡萄糖浓度降至 75 mmoL/L、总渗透压降至245 mmol/L见表l。研究表 明,低渗ORS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静脉补液约 33%,减少粪便排出量约20%,减少呕叶次数约30%,用 于霍乱患儿的治疗与标准ORS比较同样安全、有效。低 渗ORS可同时用于预防脱水和纠正脱水。(2)补锌:有 利于缩短腹泻病程、减轻病情,并预防以后2—3个月发 生腹泻。2005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 联合发表了新修订的《腹泻病治疗指南》,新指南中仍强 调口服补液的重要性,推荐使用低渗ORS配方取代标准 ORS配方,并且强调所有患儿在腹泻发生时及早补锌。 指出腹泻病的关键性治疗(预防和治疗脱水、继续喂养、 选择性应用抗生素和补锌10—14 d)将明显降低腹泻病 死率。现将指南主要内容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