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2019
双歧杆菌乳酸菌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研究

综上所述,葡萄糖酸锌片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效果满 意,并且简单易行,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BustreoF,Okwo-BeleJM,KamaraLWorldHealthOr ganizationperspectivesonthecontributionoftheGlobalAlliance forVaccinesandImmunizationonreducingchildmortality[J] ArchDisChild,2015,100Suppl1:34 [2] GrayDOralzincfortreatingdiarrhoeainchildren[J] InternationalJournalofEpidemiology,2008,37(5):939 [3] VictoraCG,AdairL,FallC,etalMaternalandchildun dernutrition:consequencesforadulthealth and human capital [J]Lancet,2008,371(9609):3407 [4] GlobalBurdenofDiarrhoealDiseasesCollaboratorsEsti matesofglobal,regional,andnationalmorbidity,mortality,andae tiologiesofdiarrhoealdiseases:asystematicanalysisfortheGlobal BurdenofDiseaseStudy2015[J]LancetInfectDis,2017,17 (9):909 [5] 马 慧,沈永明,丁 一,等 2013年 ~2015年天津市儿 童医院门诊腹泻儿童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流行病学分析[J] 吉林医学,2018,39(1):92 [6] 沙丽超 研究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及其临床治疗意义 [J]中国保健营养,2017,34(4):97 [7] MokomaneM,KasvosveI,deMeloE,etalTheglobal problem ofchildhooddiarrhoealdiseases:emergingstrategiesin preventionandmanagement[J]TherAdvInfectDis,2018,5(1): 29
双歧杆菌活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双歧杆菌活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腹泻临床治疗中应用双歧杆菌活菌的疗效。
方法抽取院内自2018年8月~2019年5月止诊治的68例小儿腹泻患儿并以数字法随机分组。
对照组单独应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活菌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8.24%(P<0.05);观察组止泻时间、粪便性状恢复时间、止呕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88%,对照组为8.23%(P>0.05)。
结论在小儿腹泻临床治疗中应用双歧杆菌活菌的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缩短病程时间,同时药物的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小儿腹泻;双歧杆菌活菌;疗效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肠道综合征,表现为粪便性状改变(可呈稀水便、粘液便或脓血便)及粪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小儿腹泻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可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因素包括肠道内感染可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肠道外感染可由于皮肤、呼吸道、泌尿道等感染引发发热,毒素释放产生腹泻。
非感染因素包括饮食因素可由喂养不当、乳糖酶缺乏、食物过敏等;气候因素可因天气过热消化酶分泌减少,腹部受凉肠蠕动增加等。
发病机制也比较复杂,有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等。
通常对于小儿腹泻患儿以蒙脱石散治疗,然而单一用药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
近年来有研究中[1],通过在蒙脱石散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双歧杆菌活菌较单一应用蒙脱石散在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以及提升疗效方面具有显著价值。
为进一步探讨小儿腹泻更有效治疗方法,本文旨在分析应用双歧杆菌活菌在小儿腹泻患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1资料及方法1.1常规资料抽取院内自2018年8月起,到2019年5月止诊治的68例小儿腹泻患儿,以数字法随机分组。
观察组:34例,男女性别比为18/16,年龄区间处于5个月~4岁,均值(1.3±0.2)岁,腹泻病程1~13d,病程均值(4.2±0.4)d。
小儿腹泻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小儿腹泻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作者:刘春华朱雅媛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2期【摘 ;要】目的:小儿腹泻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并且具有一定的季节特点和年龄特点,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有效的预防措施,将小儿腹泻防患于未然,并且分析针对临床的腹泻患儿进行护理的科学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近一年里收治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纠正水,水电解质失衡及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全面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分析患儿的喂养习惯以及季节等因素,发现喂养不当是导致儿童发生腹泻的重要因素,季节、饮食卫生、感染等因素也是诱发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
在护理方面,护理人员对患儿加强巡视,有助于避免患儿发生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改善家长的喂养习惯,纠正错误的理念是预防小儿腹泻的有效措施。
结论:小儿腹泻是影响小儿健康水平的主要疾病,在预防方面,主要加强对家长的小儿保健知识的普及力度,针对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因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小儿腹泻;水电解质紊乱;病情观察;健康教育;预防【中图分类号】R473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217-01在消化科当中,小儿腹泻属于常见疾病,严重的腹泻常会导致患儿出现精神欠佳、食欲减退,甚至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严重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也是腹泻威胁患儿生命的常见原因。
对于儿童而言,一般五周岁以内的小儿罹患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较大,主要由于消化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抵御病原体的能力相对较差,加之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不能适应温度、饮食种类等变化,进而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婴幼儿是小儿腹泻的高发群体,特别是气候变化、喂养不当等因素产生时,发生腹泻的风险较大,特别是初次生育的家长,对婴幼儿喂养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导致喂养方式的错误,进而埋下小儿腹泻的隐患。
小儿腹泻护理_查房

补充水分
鼓励小儿多饮水,以补充腹泻时 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营养支持途径与方法选择
口服补液盐
对于轻中度脱水的小儿,可给予口服补液盐,以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静脉输液
对于重度脱水或不能口服补液的小儿,需通过静 脉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肠内营养
对于长期腹泻导致营养不良的小儿,可给予肠内 营养剂,以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腹泻次数与性状
记录患儿的腹泻次数、量、颜色 、性状等,判断腹泻的程度和性
质。
伴随症状
观察患儿是否伴有发热、呕吐、腹 痛等伴随症状,有助于判断腹泻的 原因。
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大便常规、潜 血、轮状病毒等实验室检查,以明 确诊断。
伴随症状观察与记录
发热
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记录最高体温 和发热持续时间。
腹泻的主要症状包括大便次数增 多、大便性状改变、腹痛、发热 、呕吐等。
常见原因分析
01
02
03
感染性腹泻
包括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如急性肠炎、轮状病毒 肠炎等。
非感染性腹泻
如饮食不当、过敏、药物 副作用等。
其他原因
如肠道外感染、先天性肠 道疾病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症状、大便常规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 诊断。
处理策略
根据电解质紊乱的类型和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低钾血症时补充钾盐, 高钾血症时限制钾摄入等。
其他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案制定
预防其他并发症
加强小儿的日常护理,注意保暖和卫 生,避免感染。
处理方案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相应的 处理方案,如发热时采取物理降温或 药物降温,感染时使用抗生素等。同 时,密切观察小儿的症状变化,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补锌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研究

补锌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研究胡淑爱胡炜【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腹泻病补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80例小儿腹泻病患儿,依据治疗方 法不同分为单独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
单独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常规治 疗联合补锌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止泻时间、止吐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治疗组 止泻时间、止吐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95 ± 1.34)、(2.04 ± 0.81)、(1.30 ± 0.41)、(3.51 ± 0.61)d,均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的(5.50 ±1.30)、(2.74 ±0.65)、(2.04 ±0.85)、(4.25 ±1.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补锌治疗小儿腹泻病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腹泻病;补锌治疗;效果D0I : 10.14163/ki.l l-5547/r.2019.26.042小儿腹泻病属于一种消化道疾病,诱发因素多种多样,主要临床特征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严重情况 下还会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全身中毒症状出现,在 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2~6岁婴幼儿是高发人群,极易造成 年龄<5岁儿童死亡[1]。
如果没有给予患儿及时恰当的治疗,迁延疾病,极易造成患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因此临床应充分重视小儿腹泻病及时有效治疗。
本研究对本院 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小儿腹泻病患儿的临 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小儿腹泻病的常规治疗与常规治 疗联合补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 的80例小儿腹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人标准:①患儿 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标 准[3];②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小儿腹泻病。
儿童腹泻诊断标准

儿童腹泻诊断标准
儿童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薄、水分增加等症状。
为了确保儿童的健康,我们需要准确
诊断儿童腹泻,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以下是儿童腹泻的诊断标准:
1. 病史和症状:儿童出现腹泻症状,如大便次数增多、稀薄、水分增加等。
同时,儿童可能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
2. 临床检查:医生会对儿童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
命体征进行监测,并观察大便的颜色、性状和量。
此外,医生还会
对儿童的腹部进行触诊,以了解是否有肠鸣音亢进、腹部压痛等异
常表现。
3. 实验室检查:医生会对儿童的大便进行常规检查,以了解
大便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脂肪滴等成分。
同时,医生还会进行粪
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引起腹泻的病原菌类型和敏感药物。
4. 诊断标准:
a) 急性腹泻:病程在3个月内; b) 慢性腹泻:病程超过2
周或反复发作的腹泻; c) 严重腹泻: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酸
碱平衡失调等并发症; d) 特殊类型腹泻:如食物过敏引起的腹泻等。
根据以上诊断标准,医生可以对儿童腹泻进行初步诊断。
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诊,可能需要行肠镜、钡剂灌肠等特殊检查。
同时,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确保儿童的健康。
总之,儿童腹泻的诊断标准包括病史和症状、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特殊类型的腹泻。
家长在发现儿童出现腹泻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小儿腹泻调研报告

小儿腹泻调研报告小儿腹泻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小儿腹泻是指在1个月至5岁儿童中出现的便秘次数明显增多,粪便呈水样或半水状。
腹泻在儿童中十分常见,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小儿腹泻的发生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以提供对该疾病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的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文献阅读和网络调研的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学术资料和权威网站,获取关于小儿腹泻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三、调研结果1. 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包括感染、消化系统疾病、药物反应和食物过敏等。
感染是小儿腹泻的最常见原因,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健全,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侵袭导致腹泻的发生。
消化系统疾病,如乳糜泻、克隆氏病等,也会引起小儿腹泻。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对儿童的胃肠道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腹泻。
另外,儿童对某些食物易于过敏,进食过敏食物后也容易出现腹泻症状。
2. 小儿腹泻的症状小儿腹泻的症状包括便秘次数增多、粪便呈水样或半水状、腹泻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感。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较弱,常常出现腹泻伴随其他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等。
3. 小儿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为了预防小儿腹泻的发生,家长可以注意以下几点:保证儿童饮食的多样性,避免食物过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不生吃海鲜等;充分注射疫苗,提高儿童免疫能力。
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可以根据腹泻的病因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如果是感染导致的腹泻,可以采用抗生素治疗。
对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腹泻,可以采用调整饮食、补充营养、口服补盐溶液等方法进行治疗。
四、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小儿腹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小儿腹泻的发生原因复杂,包括感染、消化系统疾病、药物反应和食物过敏。
预防小儿腹泻的关键在于加强儿童的免疫力,注意饮食卫生,减少感染的发生。
治疗小儿腹泻需要尊重疾病的病因,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建议家长在儿童出现腹泻症状时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以减少疾病对儿童的影响。
小儿腹泻讲课

05
预防感染:保持卫生,避免交 叉感染
02
调整饮食:选择易消化、低纤维 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04
密切观察:注意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口服补液盐:用于预防 和治疗轻度脱水
抗菌药物:用于治疗细 菌性腹泻,如阿莫西林、
头孢菌素等
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 病毒性腹泻,如利巴韦
林、阿昔洛韦等
止泻药物:用于缓解腹 泻症状,如洛哌丁胺、
04 小儿腹泻是指儿童时期发生的腹泻,多见于 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腹泻的原因
感染性因素: 病毒、细菌、
寄生虫等
非感染性因素: 食物过敏、乳 糖不耐受、药
物副作用等
生理性因素: 肠道功能发育 不完善、肠道
菌群失衡等
环境因素:气 候变化、饮食
不当等
腹泻的种类
01
生理性腹泻:由于饮食不当、气
候变化等原因引起的腹泻
及时就医
2022
01
02
03
04
05
保持卫生:勤 洗手,保持环
境清洁
2019
衣物保暖:注 意保暖,避免
受凉
2021
心理安慰:安 抚孩子情绪, 减轻心理压力
饮食建议
F 保持饮食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E
避免生冷食物,如生鱼片、生肉等
D
适量摄入蛋白质,如瘦肉、鸡蛋、豆腐等
C
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小儿腹泻讲课
演讲人
目录
01. 小儿腹泻概述 02.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03. 小儿腹泻的预防与护理
小儿腹泻概述
腹泻的定义
01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增加,粪便稀薄,水 分增加,可能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内脱水:皮肤黏膜干燥、烦渴、高热、烦躁 不安、肌张力增高、惊厥;
神经细胞脱水:脑脊液压力降低,脑血管破裂出 血,脑血栓;
不同性质脱水的特点
临床表现 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血钠 精神
口渴
尿量
<130mmol/L 极度萎靡
气候因素: 冷--肠蠕动增强。 热--消化液、胃酸分泌减少,或口渴 饮奶过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四、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不同病因引起腹泻的机制不同,可通过以下几种 机制共同致病
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具有渗透活性的
物质
分泌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
渗出性腹泻--炎症所致的 液体的大量渗出 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肠道运动功能异常
特点:循环血容量和间质液减少,细胞 内液无变化。
2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
常见于营养不良患儿伴腹泻
失Na+>失水,血Na+ <130 mmol/L;
特点:脱水症状严重,容易发生休克;
外
内
渗透压 低
脑细胞水肿
细胞外液减少﹢渗透压下降 水向细胞内转移—脑细胞内水肿 (头痛、嗜睡、抽搐、昏迷)
空肠弯曲菌
耶尔森菌
其他:沙门菌、鼠伤寒、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等
真菌: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 婴儿以白色
念珠菌性肠炎多见。
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
2、肠道外感染:(症状性腹泻)
肺炎、上感、泌尿系感染、中耳炎、皮肤感 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时常有腹泻症状。
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分度:
正常 PH: 7.35-7.45
正常 轻度 中度 重度
HCO3- mmol/L 22~27 13~18 9~13 ﹤9
CO2CP vol% 40~60 30~40 20~30 ﹤20
代谢性酸中毒
轻度:症状不明显,仅呼吸稍快
临 床
重度:
特
精神不振,烦躁不安,嗜睡,昏迷 点
呼吸深快, 呼气凉
呼出气有酮味
3
2019年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
WHO/UNICEF. Clinical management of acute diarrhea
25%
18%
23%
15%
10% 4% 5%
急性呼吸道感染 腹泻 疟疾 麻疹 艾滋病 围产期疾患 其它
Sources: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19, WHO,Geneva.
细胞外液明显减少
血容量明显减少 休克—四肢凉、脉弱、尿少或无尿
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 常由医源性引起,大量输入高渗性液体。
3
失Na+<失水,血Na +>150mmol/L
特点:在失水量相同情况下,脱水症较轻;
外
内
脑细胞脱水
渗透压 高
细胞外液量下降﹢渗透压升高 水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
心律失常,心肌受损,表现心音低钝, 心脏扩大,心衰,心电图表现为T波低 平,双向或倒置,出现U波,P-R 、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 碱中毒
低钙和低镁血症
正常血清 Ca2+ 2.2~2.7mmol/L (9~11mg/dl) Mg2+ 0.8~1.2mmol/L (2.0-3.0mg/dl)
血清 Ca2+﹤1. 75mmol/L (7mg/dl) 低钙血 症 Mg2+﹤0.6mmol/L (1.5mg/dl) 低镁血 症
镜检有数量不等的白细胞和红细胞。 ➢ 伴恶心、呕吐、腹痛和里急后重 ➢ 可有严重中毒症状如高热、意识改变,甚
至感染性休克。 ➢ 大便培养可以找到相应的致病菌
渗出性腹泻
真菌 性 肠 炎
多为白色念珠菌所致
2岁以下婴儿多见
常并发于其它感染,营养不良或 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致肠道菌群 失调时
病程迁延,常伴鹅口疮
感染性腹泻
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非感染性腹泻
饮食性、气候性、症状性、 过敏性、其他因素。
急性:≤2周 迁延性:2周2月 慢性:>2月
轻度腹泻
仅有大便次、性状改变,无脱水 及水电解质改变或全身症状。
重度腹泻
腹泻同时伴有脱水和电解质改变 或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二、易感因素
1、 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2、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防御功能较差 3、人工喂养 肠炎感染机会比母乳喂养 儿高10倍
补液后易出现低钾: 补液—血液稀释 酸中毒被纠正--钾从细 胞外移向细胞内 随尿量增加—钾被排出 体外 输入大量葡萄糖—合成 糖原需钾参与 腹泻—继续丢失
低钾血症:
临床特点: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精神萎靡不振 骨骼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 者呼吸肌受累,呼吸变浅或呼吸麻痹
平滑肌张力下降,腹胀,肠麻痹,肠鸣 音减弱或消失
唇极干
前囟眼窝 稍凹
明显凹陷
深度凹陷
眼泪
有泪
泪少
无泪
尿量
稍少
明显减少
极少或无
末梢循环 正常
四肢稍凉 四肢厥冷、脉弱、休克
根据脱水后体内渗透压的不同,脱水 被分为三种:
1 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 临床最 多见 常见急性腹泻患儿,大量呕吐后。
水和Na等比例丢失,血Na:130~150 mmol/L。
一、 概念
是一组由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 大便 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临床上主要是腹泻和 呕吐,严重病例伴有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年龄:6个月~2岁 <1岁者约占50%。 季节:四季均可发病
病毒性—秋末、春初, 细菌性—夏季 非感染性腹泻 — 各季节。
按病因分 按病程分 按腹泻病情分
原因: 进食少,小肠吸收不良
腹泻丢失较多 活动型佝偻病伴长期腹泻,营养不良患儿
低钙和低镁血症
脱水纠正前,可不出现症状 血液浓缩, 酸中毒时离子钙增多
脱水酸中毒纠正后,易出现症状 血液稀释, 酸中毒纠正后,离子钙减少
低镁血症一般在低钠、低钾及低钙纠正后出现
低钙和低镁血症
临床表现:震颤、手足搐搦、惊厥。多在 补液 后出现。若补钙后抽搐仍不见缓解, 注意低镁。
五、临床表现
按病程分类: 急性腹泻:连续病程<2 周 迁延性腹泻:2 统称为慢性腹泻,或难治性腹泻。
按病情分类:
轻型腹泻
重型腹泻
26
轻型腹泻:常由饮食因素和肠道外感染所致。
消化道症状:大便每天10次以下,稀便或水样 便,黄色或黄绿色,味酸。呕吐少见,腹痛轻 微。 便检有大量脂肪球。 全身中毒症状:无。 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无。
三、病因
1、肠道内感染: 病原经粪—口途径
感染的动物 感染的人
水 食物
易感人群
病毒: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
引起。 轮状病毒 诺沃克病毒 肠道病毒等(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
肠道腺病毒)。
细菌: 致腹泻大肠埃希菌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侵袭性肠炎发病机制
2.病毒性肠炎
病毒侵入小肠粘膜绒毛上皮细胞并复制
绒毛缩短 粘膜受累,绒毛被破坏 微绒毛肿胀,紊乱并脱落
线粒体、内质网膨胀
双糖酶活性下降
Na-GS偶联载 体减少
双糖(乳糖)吸收减少
葡萄糖、钠 吸收障碍
部分乳糖分解为小分子的乳酸
渗透压增加
消化吸收面积减少 营养物质吸收减少
水样腹泻
病毒性肠炎发病机理
口唇干燥、皲裂
脱水程度及表现
轻度
中度
重度
失水量 <50ml/kg 50~100ml/kg 100~120ml/kg
(占体重) < 5%
5%~10%
>10%
神志精神 精神稍差
萎靡
极萎靡
略烦躁
烦躁
淡漠、昏睡昏迷
皮肤
皮肤略干
皮肤干燥苍白 皮肤发灰、发花
弹性稍差
弹性较差 干燥、弹性极差
粘膜
唇粘膜略干
唇干燥
临床上腹泻是在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一)非感染因素
食物质、量不当
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而积滞在上消化道 胃酸度下降
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并繁殖
分解食物
发酵、腐败
内源性感染
有机酸(乳酸、乙酸) 肠腔内渗透压增高
胺类
肝解毒功能不全
毒素进入血循环
肠蠕动增强 中毒症状
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饮食不当引起腹泻发生机理
按脱水程度分: 轻、中、重度 脱水
由于腹泻时水和电解质二者丢失比例不同,造 成体液渗透压变化,导致不同性质脱水。
按脱水性质分: 低渗、等渗、高渗性 脱水
婴幼儿脱水判定标准:
皮肤粘膜干燥程度 皮肤弹性 前囟眼窝凹陷程度 末梢循环(心率、血压、脉搏、肢温、体温、 尿量)
眼窝凹陷、眼裂不能闭合:
(二)感染因素
1.细菌性肠炎:主要通过细菌产生毒素
作用及细菌侵袭性作用为主要发病机制。
产毒性大肠杆菌
在小肠上部,通过 菌毛上的粘附因子
附着到小肠粘膜上进行繁殖
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 Labile toxin, LT
激活
腺苷酸环化酶
细胞内ATP
cAMP
耐热肠毒素 stable toxin, ST
激活
鸟苷酸环化酶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轮状病毒 肠炎
➢ 秋冬寒冷季节多见 ➢ 6~24月小婴儿,起病急 ➢ 伴发热、上感症状、呕吐常先于腹泻 ➢ 大便:三多(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