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依赖与成瘾1

合集下载

药物滥用与成瘾帮助患者戒除药物依赖的方法

药物滥用与成瘾帮助患者戒除药物依赖的方法

药物递减法:逐渐减少原有药物的剂量,直至完全戒除
药物维持疗法:使用其他药物维持原有药物的戒除效果,防止复发
药物联合疗法:使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提高戒除效果,减少副作用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对药物的依赖认知和行为模式
01
02
动机强化疗法: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增强患者戒除药物的动机
家庭疗法:通过家庭支持和教育来帮助患者戒除药物依赖
药物滥用与成瘾戒除方法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3
戒除药物依赖的方法
02
药物滥用与成瘾的危害
04
预防药物滥用与成瘾的措施
添加章节标题
药物滥用与成瘾的危害
药物滥用与成瘾对身体的危害
损害生殖系统:导致不孕不育、流产、早产等
损害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损害心血管系统:导致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
药物滥用与成瘾对社会的影响
家庭破裂:药物滥用导致家庭关系破裂,影响家庭和谐
犯罪率上升:药物滥用导致犯罪率上升,影响社会治安
医疗资源浪费:药物滥用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影响医疗保障
经济负担加重:药物滥用导致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戒除药物依赖的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替代疗法:使用其他药物替代原有药物,逐步减少原有药物的依赖性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03
04
心理教育:提高患者对药物依赖的认识,增强其戒除药物的决心和信心
社会支持
家庭支持:家人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戒除药物依赖
01
02
朋友支持:朋友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戒除药物依赖
社区支持:社区提供康复服务,帮助戒除药物依赖

药物依赖的名词解释

药物依赖的名词解释

药物依赖的名词解释药物依赖(Substance dependency),又称药物成瘾或物质依赖,指的是个体对某种药物或物质产生强烈的信赖和需求,无法自主控制其使用行为,并且在停止使用后出现戒断症状。

药物依赖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个体的健康和社会稳定。

一、药物依赖的成因药物依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物学、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首先,生物学因素对药物依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个体的遗传背景、基因突变以及脑结构和功能的差异,都可能使其对某种药物的反应产生变化,增加药物依赖的风险。

其次,心理因素在药物依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人在面临压力、情绪问题或心理困扰时,倾向于通过药物来寻求短暂的舒缓和放松。

这种情绪逃避行为很容易滋生成瘾,使个体逐渐失去自我控制能力。

最后,环境因素在药物依赖中起着关键作用。

个体周围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朋辈影响等,都可能促进或阻碍药物依赖的发展。

例如,社会上的广告宣传和药物的易得性会诱导个体尝试并依赖药物。

而良好的家庭支持、积极的社交网络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抵御药物滥用的诱惑和依赖。

二、药物依赖的类型药物依赖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药物的成分和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麻醉药物依赖:包括海洛因、吗啡等麻醉类药物。

这类药物具有强烈的镇痛作用,但容易导致严重的心理和生理依赖,严重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

2. 兴奋剂依赖:如可卡因、冰毒等。

这类药物能够迅速提高个体的状态和能力,但长期使用会导致精神失常、兴奋过度、依赖和健康问题。

3. 镇静剂和安眠药依赖: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安定和戒定)等。

这类药物具有镇静和催眠作用,在短期内可以缓解焦虑和失眠,但过度使用会导致药物滥用和依赖。

4. 大麻依赖:将大麻视为一类独立的药物,因其具有轻微的致幻和放松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个体对大麻依赖和产生戒断症状。

5. 非处方药物依赖:包括镇痛药物、咳嗽药水、镇静剂等。

这类药物由于可以随意购买和使用,容易导致个体过度依赖和滥用。

药物滥用及药物依赖

药物滥用及药物依赖

二、酒相关精神障碍(alcohol related
psychosis)
(一)酒依赖
诊断依据: 耐受性的提高 戒断症状出现 躯体状况受损 社会功能受损 多次戒断,多次复发。
2、酒依赖形成后的行为表现:结合其他体征可早期诊断
•将饮酒看成生活中最重要或非常重要得事 •饮酒量逐渐增加 •饮酒速度增快,尤其是开始几杯 •经常独自饮酒,自斟自饮 •以酒当药,用酒来解除情绪困扰 •有藏酒行为 •酒后常忘事 •晨起饮酒,或睡前饮酒用酒帮助睡眠 •因饮酒常与家人(尤其是配偶)争吵 •曾经戒过酒,但时间不长又旧病复发
又称心理依赖性,俗称“心瘾”。表 现
为对药物的强烈渴求。
基本概念(5): 耐受性
(Tolerance)
随着连续的反复用药,机体对原有剂 量药物变得不敏感,个体需要获得原有 药理作用或心理体验,不得不增加剂量。
基本概念(6): 不同类别成瘾药物
的依赖性特征各异
• 大部分依赖性药物同时兼具身体依赖性
又称生理依赖性或躯体依赖性。系指 大多数具有依赖特性的药物经过反复使 用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其特点是一 旦停止用药,将发生一系列具有特征性 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症状与体症,称为 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其发生标志着身体依赖 性的形成。
基本概念(4): 精神依赖性
(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 用药产生欣快感和松弛宁静感,过量引起呼吸
抑制
• 方式主要是抽吸、鼻吸或注射 • 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毒品
注册吸毒人数
• 2000年:85万 • 2001年:97万 • 2002年:100万 • 2003年:105万
阿片类依赖(1): 戒断综合症

药物依赖性与成瘾机制研究

药物依赖性与成瘾机制研究

药物依赖性与成瘾机制研究在当今社会,药物依赖性与成瘾问题日益严重,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危害。

了解药物依赖性与成瘾的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药物依赖性是指个体对药物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赖,表现为对药物的强烈渴求、耐受性增加以及戒断症状等。

成瘾则是药物依赖性的严重阶段,个体往往失去对药物使用的控制,不顾后果地持续用药。

从生理机制来看,药物进入人体后,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例如,一些药物能够刺激大脑中的奖赏系统,导致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大量释放。

多巴胺是一种与愉悦感和满足感相关的神经递质,当药物引发多巴胺的过度释放时,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快感。

这种强烈的愉悦体验会让大脑记住并渴望再次获得,从而逐渐形成依赖性和成瘾。

以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海洛因)为例,它们能够与大脑和脊髓中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同时产生欣快感。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会导致身体对其产生耐受性,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一旦停止使用,就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焦虑、颤抖、恶心、呕吐等,这些痛苦的症状使得患者难以摆脱药物的依赖。

另外,药物还会影响神经细胞的适应性变化。

长期暴露在药物环境中,神经细胞会调整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以适应药物的存在。

例如,一些神经元的受体数量会发生改变,或者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会出现异常。

这些变化进一步加剧了药物依赖性和成瘾的形成。

心理因素在药物依赖性和成瘾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个体的性格特点、心理压力、生活环境等都可能增加对药物的易感性。

例如,那些具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人,可能更容易通过使用药物来寻求暂时的解脱。

此外,社会环境中的因素,如同伴的影响、家庭环境的不稳定、文化观念等,也可能促使个体尝试药物并发展为依赖性和成瘾。

药物成瘾不仅对个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

长期滥用药物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肝脏损伤、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身体疾病。

在心理方面,成瘾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等问题,影响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

阿片药物成瘾概念

阿片药物成瘾概念
药物依赖性概念
叶 瑜
2012-6
药物依赖性与药物成瘾性
1964年,WHO专家委员会推荐使用“药物依赖性” (drug dependence)这一科学术语,取代沿用了几十
年的旧概念——“药物成瘾性”( drug addiction)
WHO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一种更加完善的观点。当时人们 对“药物成瘾性”术语的使用已经出现混乱,而且其 内涵也显得不够全面。 新的科学术语引申出了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概念
精神依赖性(psychic dependence)
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
效应,用药者对药物产生内在的异常强烈渴求感,不顾
一切地寻觅和使用毒品,重复体验和享受“欣快感”, 避免断药后的身心折磨。 特点:一旦产生,难以根治 往往先于身体依赖性
产生与否与速率和个体精神状态、用药目的相关
药物依赖性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依赖性定义如下:
药物依赖性是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
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地 或定期用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为的是要体验它的精 神效应,有时也是为了避免断药引起的不舒适。 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耐受性
同一人可以对一种以上的药物产生依赖性
身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


药物滥用(drug abuse)
人们反复、大量地使用一些具有依赖性潜力的物质, 这种使用与医疗目的无关,使滥用者对该药产生依赖性,
迫使他们无止境地追求用药,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和社
会问题。 注意与“药物不合理使用”(drug misuse)相区别
药物依赖性的分类和解释
药物依赖性的含义比原有的药物成瘾性要广,它包含精神依赖性和

药物依赖的例子讲解

药物依赖的例子讲解

药物依赖的例子讲解一、药物种类药物依赖主要涉及一些具有成瘾性的药物,如阿片类药物、苯丙胺类兴奋剂、酒精等。

这些药物在正常使用时具有治疗作用,但长期使用或滥用会导致身体对药物产生依赖性。

二、依赖性特征1.药物渴求:药物依赖者会产生强烈的渴求,渴望继续使用药物。

2.戒断症状:停止使用药物后,会出现一系列戒断症状,如焦虑、抑郁、头痛、食欲增加等。

3.耐受性增加: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需要不断增加药物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效果。

4.失控行为:药物依赖者会失去对药物的自我控制能力,不顾后果地继续使用药物。

三、成瘾机制1.神经递质失衡:药物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导致神经递质失衡,从而产生依赖性。

2.奖赏机制:药物会刺激大脑的奖赏机制,使人们产生愉悦感,从而产生依赖性。

3.生理适应性:长期使用药物后,身体会产生生理适应性,需要不断增加药物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效果。

四、依赖性后果1.身体健康问题:药物依赖会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如肝肾功能损害、心血管疾病等。

2.心理健康问题:药物依赖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杀倾向等。

3.社会问题:药物依赖会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如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等。

五、戒断与康复1.戒断症状处理:在戒断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戒断症状,如焦虑、抑郁等。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缓解。

2.康复计划制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

通过综合治疗,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健康的生活方式。

3.康复过程监控:在康复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状态进行监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也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鼓励,增强其康复信心。

4.预防复发:在康复后,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复发。

这包括避免再次接触成瘾药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心理支持等。

同时,也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确保康复效果稳定。

总之,药物依赖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了解药物依赖的特征、成瘾机制和后果,以及制定合理的戒断和康复计划,可以帮助患者逐步摆脱药物依赖的困扰,恢复健康的生活方式。

药品损害的名词解释

药品损害的名词解释

药品损害的名词解释药品损害是指由使用药品所造成的对个体或者群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不良影响。

药品损害可以包括药物不良反应、药物滥用和误用、药物依赖与成瘾、用药错误和药品质量问题等方面。

首先,药物不良反应是常见的药品损害之一。

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在正常的治疗剂量下使用药物后,产生的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是轻微、中度或者严重的,包括但不限于恶心、呕吐、皮肤过敏、药物性肝损害以及更为严重的药物中毒等。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个体的身体状态、药物特征以及用药方式等相关。

其次,药物滥用和误用也是造成药品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药物滥用指的是超过医护人员指导下使用药物的剂量、频率和时间,或者使用未经医生处方的药物。

药物误用则是指按照医护人员或者药品说明书的指导使用药物,但由于出现用药错误、不当使用或者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原因,导致健康损害。

药物滥用和误用不仅可能降低药物治疗效果,还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与药物滥用和误用相关的问题是药物依赖与成瘾。

药物依赖是指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后个体出现对该药物依赖的状况,停药会产生戒断症状。

而药物成瘾则是药物依赖的一种严重形式,个体对药物的使用不仅是为了缓解疼痛或者改善症状,更多是出于对药物的强烈欲望和无法控制的使用行为。

药物依赖和成瘾对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除了个体的问题,药品损害还包括用药错误和药品质量问题。

用药错误包括药物配伍错误、药物给药途径错误以及计算和测量错误等。

这些错误往往发生在药剂师、医护人员或者患者自行用药时。

药品质量问题则是指药物在生产、储存和销售过程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者污染问题,如药物标签不清晰、药物混淆、药物掺杂和药物过期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药物的疗效降低或者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总之,药品损害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问题,需要医护人员、药剂师、患者以及相关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加以预防和控制。

药物滥用与依赖

药物滥用与依赖
• 饮酒10分钟,入大脑与卵磷酯结合可长达 1/2月-1个月,产生持久性毒性作用。
• 少量饮酒不产生毒性。
• 少量饮酒的界限:Turner 提出一个标准 0.8g/kg,而日量50°的酒不超过100ml, 12°的葡萄酒400ml。
• 酒精的神经药理学作用
• 酒精是一种镇静剂或高级神经功能的抑制剂。
• 2、寻求刺激。阿片的精神效应之一是可以使人 瞬间产生一种强烈的刺激和冲击感或某种欣快感。吸毒者 为了追求这种非生理性刺激而寻觅和反复吸食毒品,以致 无法靠主观意志控制自己的行为。
• 3、避免痛苦。这里说的痛苦,是指由于断药后 机体出现的戒断反应。
三、中枢神经兴奋剂
• 烟草(尼古丁) • 可卡因类 • 安非它明类
• 焦虑发作、意识障碍、肌肉震颤、睡眠不 佳(噩梦、夜间幻觉)、植物神经系统紊 乱(出汗、心率加快、体温升高)
• 死亡率10%。
• 饮酒者往往是为了解除内疚、焦虑、紧张、抑郁、 苦闷等不良情绪而开始饮酒。
• 抑郁症、焦虑症和各种顺应不良的情绪常常会促 进大量饮酒。
• 还有人提出一种“嗜酒者人格”、“嗜酒前人 格”。
A C
• 药物依赖:又称药瘾(药物成瘾),由于药物与 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 身体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或定期用药的行为 和其它反应,为的是体验它的精神效应,有时也 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适感。
• 分为“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

药物滥用
药物依赖
• (1)身体依赖性
晶似冰样。
• 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俗称摇头丸,又
称“甩头丸”、“快乐丸”、“疯丸”等 等
• “摇头丸”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 服用后表现为情感冲动、兴奋异常、自我 约束力下降、听到音乐后摇头不止,并有 迷幻感觉和暴力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强化作用的药物所起的作用与脑部电刺激 类似。试验可以通过实验按压杠杆的方法来自我 获得药物, 达到自我犒赏作用。
3 奖赏的生物学基础 (1)多巴胺能系统 中枢神经多巴胺系统主要有三条通路 黑质-纹状体通路(nigrostriatal pathway) 中脑皮层通路(mesocortical pathway) 中脑边缘通路(mesolimbic pathway) 其它的还有漏斗结节束(主要调节垂体激素活动) 和视网膜束(调节视觉)
自然奖赏(natural rewards):进食、饮水、性行为和母性行 为是个体及其种系生存中最重要的直接目标行为,为确保 这些行为的完成,大自然赋予了食物、水、性和母性以很 高的奖赏效应,使得生物种系得以生存繁衍。自然界中能 产生奖赏效应的物质称为自然奖赏物。
自然奖赏与药物奖赏的关系 自然奖赏与药物奖赏产生强化效应的机理是相似的,自然 奖赏物的感官刺激作用能兴奋中枢DA系统,并产生以下三 个方面的结果:唤起接近奖赏物的趋向性运动;通过次级 刺激,即奖赏物反复出现时伴随的环境刺激因素,使个体 学会获得奖赏物的能力;通过与奖赏物有关的其它环境因 素的相互作用,强化已经减弱或消失的刺激特性,使个体 再次获得奖赏物。
中脑皮质边缘多巴胺系统


﹛ ﹛

组成: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isolimbic dopamine system),起源于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投射到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及纹状 体;中脑皮质多巴胺系统(misocorticle dopamine system),腹侧被盖区投射到前额皮质(prefrontal cortex)。 VTA:主要为多巴胺能和GABA能等多种神经元构成,多巴 胺神经元是效应神经元, GABA能神经元是中间神经元。 这些神经元可分为三种: 可直接被阿片类超极化( GABA能中间神经元) 能被阿片类、5-HT和多巴胺超极化 第三种是多巴胺细胞 NA:主要由中间大小的棘突细胞构成,包括 壳区:投射至中线部位,如腹侧苍白球和VTA腹侧 中央部分 核心区:发出的投射分布于VTA背侧、腹侧苍白球和 黑质
Planning Inhibition Self-control
Reward Emotional memory
多巴胺受体:
D1型受体:包括D1 和D5两个亚型 作用机理:与Gs(活化型腺苷酸环化酶调节 蛋白)相耦连,激活受体可增 加腺苷酸环化酶(AC)的活 性,提高cAMP水平。能够有效 的抑制可卡因的渴求效应。 D2型受体:包括D2 ﹑D3和D4三种亚型 作用机理:与Gi蛋白相耦连,激活受体可抑 制腺苷酸环化酶(AC)的活 性,降低cAMP水平。在阿片类 药物的渴求效应中具有重要作 用 。
二 药物成瘾的表现 1 渴求与强迫性觅药行为; 2 戒断反应; 3 精神障碍:幻觉、思维障碍、人格低落、 伤人或自杀行为; 4 精神系统损害; 5 耐受性; 6 其它继发变化:感染、对胎儿和新生儿 的影响、其它。
三 药物成瘾的因素
四 药物成瘾的危害
1 2 3 4 5 急性中毒 戒断综合症 人格改变 其它身心障碍 社会功能损失
(2)内源性阿片肽系统
脑啡肽(enkephalins, 1975) β内啡肽( endorphins, 1976 ) 强啡肽( dynophins, 1979 ) β内啡肽能神经元:起源于丘脑弓状核,纤维投射到下丘 脑的正中隆起、视前区、终纹床核、杏仁核及中隔,并延 第三脑室壁向前向上,然后投射到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脑桥和蓝斑核、臂旁核。另外在延脑孤束核内也有β内啡 肽能神经元。 脑啡肽能神经元:分布广泛,位于尾壳核内的脑脑啡肽能 神经元发出的纤维投射到苍白球,部分投射到中脑黑质。 强啡肽能神经元:分布与脑啡肽有相当部分的重叠,如杏 仁核、尾核、中脑中央灰质等区都含有脑啡肽及强啡肽的 神经元,但分布密度有差异。如中脑黑质、大脑皮层、海 马等处的强啡肽多于脑啡肽。




阿片受体:μ、δ﹑κ型受体
受体 μ
Morphine DAMGO
激动剂
拮抗剂
CTOP TCTAP
δ
κ
DSBULET ICI174864 DPDPE Naltrindole 〔DAIa2〕deltophin Ⅰand Ⅱ U62066 U69593 Ci977 Norbinaltorphi mine
2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主要有两大类: 酒精和镇静催眠药(主要为巴比妥类和苯 二氮卓类)。
药理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作用于与觉醒有关的脑干 网状结构组织, 选择性抑制上行激活系统的活动。小剂量 可抑制大脑皮层, 产生镇静作用, 较大剂量可使感觉迟钝、 活动减少引起困倦和睡眠, 中毒剂量可致麻醉、昏迷乃至 死亡。
3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或称精神兴奋剂(psychostimulants) 咖啡因 可卡因 苯丙胺类苯丙胺类兴奋剂(ATS) : 苯丙胺(安非他明,amphetamine),甲基苯丙胺(冰 毒, methamphetamine)、3,4-亚甲二氧基甲基安非 明(MDMA,ecstasy,摇头丸)、麻黄素ephedrine)、 芬氟拉明(fenfluramine),哌醋甲酯(利他林, methylphenidate)、匹莫林(pemoline)、伪麻黄碱 (pseudoephedrine)等。 主要作用:ATS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 和致欣快作用。
通过抑制多巴胺转运间接激动多巴胺受体 激活CBI受体 分别激活GABAa受体和NMDA受体, 作用
β内啡肽 多巴胺 内源性大麻素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
可卡因 大麻 酒精
于内源性阿片肽及多巴胺系统
尼古丁 激动乙酰胆碱受体 乙酰胆碱
身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是中枢神经系 统对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产生一种适应状态,此 时机体在足量药物维持下可以保持正常状态,但 如突然断药,生理功能就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 严重反应,称戒断症状(withdrawal syndrome)。
精神依赖性(psychic dependence)即心理依赖,是 一种特殊的精神效应,对用药的渴求。强迫用药 者精神依赖性断药后无明显戒断症状,是造成滥用 者不顾一切地去不断寻求毒品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不断追求用药的最主要因素。实际上心理的依赖 较之于躯体的依赖更常见,而且可发生于任何剂 量。



μ受体:广泛分布于前脑、中脑和脑干。μ型阿片受体的 结合部位在脑内的分布与痛觉及感觉运动整和作用的通路 相平行。 δ受体:结合部位在脑内的分布相对集中,其分布密度最高 的区域为:与嗅觉有关的脑区、新皮质、尾-壳核、伏隔核、 杏仁核。而在下丘脑、丘脑及脑干中,则密度很低甚至无。 可能参与运动整合、嗅觉和识别功能。 κ受体:以尾-壳核、伏隔核、杏仁核、下丘脑神经垂体、 正中隆起、孤束核内密度最高;中央灰质、中缝核、三叉 神经核及脊髓背角胶质为中等密度。可能与水平衡调节、 摄食活动、痛感觉及神经内分泌有关。
交叉依赖性(cross-dependence):一种药物可以抑制另一 种药物戒断后出现的戒断症状,并有替代或维持后者所产 生的身体依赖性状态的能力,故认为二者之间有交叉依赖 性。这种相互替代可以是全部的,也可以是部分的。药物 的交叉依赖性常见于鸦片类药物。美沙酮治疗海洛因依赖 性就是基于这种原理
药物渴求(craving):世界卫生组织给渴求下的定义是:“一 种想体验过去经历过的精神活性物质效应的愿望”。渴求 是药物滥用者对过去体验过的精神活性物质效应的一种难 以克制的渴望。由于滥用的物质种类不同,质量和数量不 同,个体差异等因素,渴求的程度也不同
4 大麻;
5 致幻剂,能改变意识形态或知觉感受,如麦 角酸二乙酰胺(LSD) ﹑仙人掌毒素等;
6 挥发性溶剂: 如丙酮、苯环已哌啶(PCP)等
7 烟草(尼古丁)
六 药物依赖与成瘾的生物学机制
拟神经递质作用
药 物 作 用 拟神经递质作用
阿片类
激动μ、δ及κ受体, 抑制GABA受体对多巴胺 的抑制作用, 间接促进多巴胺的释放
四 负性强化的生物学基础 1负性强化的结构基础 中脑的被盖区、中脑中央灰质的背侧区、下丘 脑的中央区、下丘脑的外侧区、内侧丘系、外侧 背盖区和网状结构、视交叉前的下丘脑区域
2 神经递质与负强化



胆碱能活动与负性强化:抑制负性强化 单胺能活动与负性强化 多巴胺的活动与负性强化:促进负性强化 5-羟色胺的活动与负性强化:不同亚型的5-HT受 体,对中枢的厌恶系统有不同的作用:阻断5-HT2 受体对中枢的厌恶系统有抑制作用;阻断5-HT1 受体则有激活中枢的厌恶系统的作用 苯二氮卓与负性强化:抑制负性强化 P物质与负性强化:促进作用
五 成瘾药物
The “Yin”
Addictive drugs take a horrific toll on humanity personal social economic
The “Yang”
But addictive drugs also provide probes for understanding brain function
• addictive drugs provide a tool for probing the mind and its underlying neurochemical and neuroanatomical basis
1 阿片类: 分类:天然的阿片生物碱: 如吗啡、可待因 半合成的衍生物: 如海洛因, 是通过改变吗啡的化 学结构而获得的半合成衍生物。 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 按化学结构又可分为四大 类: 苯基哌啶类、二苯丙胺类、吗啡喃类和苯吗喃类。 阿片类的主要药理作用: 镇痛、镇静作用 抑制呼吸中枢 抑制咳嗽中枢 兴奋呕吐中枢 缩瞳作用 抑制胃肠蠕动 致欣快作用
三 奖赏的生物学基础 1 电刺激脑部产生的奖赏 电刺激产生的强化效应比自然奖赏强的多 动物对电刺激脑部所产生的犒赏从不满足 前脑内侧束(下丘脑侧部到腹侧被盖)神经通路 是电刺激产生快感的重要部位 多巴胺是主要的神经递质,在犒赏性电刺激 时,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释放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