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军争篇 第七原文

合集下载

军争篇

军争篇

一、迂直之计 后发先至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 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要点:在于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要把不利的条件转化为有利的,同时,要使敌 人的近直之利变为迂远之患,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动而先抵达必 争的战略要地,这就是掌握了以迂为直的方法。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唐代:杜牧
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 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题汉祖庙》 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
山前五月杨梅市,溪上千年项羽祠。 小繖轻舆不辞远,年年来及贡梅时。 ——《项里观杨梅 》陆游
闪电战2
后勤失利: 1、缺乏足够的卡车,大量使用骡马作为运输工具, 这使得他们的步兵和补给跟不上坦克的推进速度。 2、克里特岛的空降作战中德国损失了很多运输机, 使得运输机对部队的后勤保障作用极为有限,而且 对后来为避免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整支部队投降而 进行的自负且无益的空投援助的行动中更多的运输 机白白损失。 3、坦克还需要大量的燃料和零部件。这个问题随着 战争的进展不断加深,并使德国的装甲部队陷入瘫 痪。德国后期的坦克,虎式和虎王重型坦克在技术 上非常复杂,比早期的坦克需要更多的燃料。很多 重型坦克的损失都是由于机械故障和燃料不足,而 非敌人的炮火。德国忽视了战争华丽舞台背后所需 要的幕后支持,因此遭受了惨重的惩罚。
要点:任何事物都有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利与弊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交织 在一起的。孙子说“军争为利, 军争为危” 正是这种辩证思想的体现。如果万事具 备, 可能会影响军事行动的迅捷; 如果轻装前进, 就不得不扔掉大量的装备, 两者 均有得失。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原文:【谋攻第三】1.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贲温,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3.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4.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5.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6.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译文:【谋攻第三】1.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

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2.所以,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制造大盾牌和四轮车,准备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码得三个月。

堆筑攻城的土山,起码又得三个月。

WHL孙子兵法(军争第七)

WHL孙子兵法(军争第七)

军争第七【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译文】孙子说:一般用兵的规律,先是主将接受来自国君的命令,继而动员组织民众、编制成战斗序列并进行训练,直至率领部队与敌对阵,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及时争取战略和战术上的主动是最为困难的工作。

争取主动之所以困难,是因为需要辩证地运用“迂直”和“患利”在看似迂回的道路上实现捷径所不能达成的目的,在众人普遍认为于己有害的事物中发现真正有利于我的内容。

举例来说:选择迂回绕道,并故意向敌人示以小利进行引诱,使敌发生异动,从而成就我方后敌而动,而先敌到达预定区域的企图,能运用这一战术才算是懂得了迂直之计。

【理解】对于“迂直”和“患利”,孙子教会我们一种思考的方法,即:有时直接并不是最快捷的,表面或主观认定的有害无益的事是否存在变数。

生活中急功近利大家都知道是有问题的,如我们拉升营业额可以有很多直接的方法,但其恶果可能很快就会显现,但我们现在强调先抓员工满意度,抓服务,提升顾客满意度,好像距离提升营业额有点远,太过迂回,但这一年的事实是不是说明了“以迂为直”的思路。

还有一个思想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抓服务是不是上来通过要求、惩罚就能达成呢?显然不行,需要练好内功——抓培训,也就是“提升部队的作战技能”,前面的功夫做到了,后面的事应付“水到渠成”。

利与害通常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且要看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问题。

比如《集结号》电影中所述的故事,对一个连那是害,但对一个师、一个军可能就是利。

司马迁若不入狱受宫刑,就写不出《史记》,这牢狱之灾对他是利、是害。

可能思考利害还是要把事放到战略的层面、更多的维度、更长的历史时间段来衡量能看得更明白一些。

【原文】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孙子兵法》“军争第七”

《孙子兵法》“军争第七”

2016年第6期《孙子兵法》“军争第七”Chapter Seven about Maneuvering of The Art of War 【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①,交和而舍②,莫难于军争③。

军争之难者,以迂④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⑤发,先人⑥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军争为利(有的版本句前有“故”字),军争为危(此版本原文为“众争为危”,疑笔误。

银雀山汉简本为“军争为危”)⑦。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⑧;委⑨军而争利,则辎重捐⑩。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jué)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jù)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有的版本均无“之”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有的版本为“一民”)。

人既专一(有的版本为“民既”),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有的版本句前有“故”字),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善用兵者(有的版本句前有“故”字),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zhèn),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有的版本为“勿迎”),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què),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文言文翻译-孙子兵法-军争篇

文言文翻译-孙子兵法-军争篇

文言文翻译-孙子兵法-军争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

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接受君命,从召集军队,安营扎寨,到开赴战场与敌对峙,没有比率先争得制胜的条件更难的事了。

“军争”中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以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

所以,由于我迂回前进,又对敌诱之以利,使敌不知我意欲何去,因而出发虽后,却能先于敌人到达战地。

能这么做,就是知道迂直之计的人。

“军争”为了有利,但“军争”也有危险。

带着全部辎重去争利,就会影响行军速度,不能先敌到达战地;丢下辎重轻装去争利,装备辎重就会损失。

《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篇(珍藏版)

《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篇(珍藏版)

《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篇(珍藏版)《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篇【篇目提要】战场是人们变度发挥能动性的物形,情况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临敌应变全靠指挥员,牢时度势,固势利军。

【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损。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从组织民众编成军队,聚集军需,到开赴前线驻地扎营同敌人对阵,这中间最困难的莫过于两军争利,夺取制胜条件的了。

两军争利中最困难的地方,又在于把迂回曲折的弯路变为直路,化患害为有利。

所以要迂回绕道,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做到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所要争夺的要地,这就是懂得以迂为直的方法了。

孙子兵法7军争

孙子兵法7军争
。 , 对 于 敌 方 的 军 队 可 以 挫 ; 伤 其 士 气 对 于 敌 军 的 将 帅 , , 也 可 以 动 摇 他 的 决 心 使 。 , 其 丧 失 斗 志 一 般 情 况 下
军队的士气在战斗初始时最
, 为 饱 满 旺 盛 过 一 段 时 间 就 , 会 减 弱 到 最 后 就 会 完 全 衰 。 , 竭 所 以 善 于 用 兵 作 战 的 , 人 总 是 避 开 敌 军 初 始 阶 段 , 的 锐 气 等 到 敌 军 士 气 懈 怠 , 衰 竭 时 再 发 起 攻 击 这 是 从 、 士 气 上 制 伏 战 胜 敌 人 的 办 。 法 用 严 整 的 部 队 对 付 混 乱 , 、 的 部 队 用 沉 着 冷 静 的 部
, ; 人 佯 装 败 退 时 不 要 追 击 , 面 对 敌 人 的 精 锐 部 队 不 要 ; 贸 然 攻 打 面 对 敌 人 的 诱 兵 , ; 不 要 贪 取 敌 人 撤 退 回 国 , ; 不 要 阻 击 拦 截 包 围 敌 人 , ; 时 要 虚 留 缺 口 敌 人 陷 入 , 。 绝 境 时 不 要 过 分 逼 迫 这 。 些 都 是 用 兵 的 基 本 原 则
, 。 ” 见 故 为 之 旌 旗
夫金鼓
, 旌 旗 者 所 以 一 民 之 耳 目 也 。 , 民 既 专 一 则 勇 者 不 得 独 , , 进 怯 者 不 得 独 退 此 用 众 。 , 之 法 也 故 夜 战 多 金 鼓 昼 , 战 多 旌 旗 所 以 变 人 之 耳 目 。 , 也 三 军 可 夺 气 将 军 可 夺 。 , , 心 是 故 朝 气 锐 昼 气 惰 。 , 暮 气 归 善 用 兵 者 避 其 锐 , , 气 击 其 惰 归 此 治 气 者 也 。 , , 以 治 待 乱 以 静 待 哗 此 。 , 治 心 者 也 以 近 待 远 以 佚 , , 待 劳 以 饱 待 饥 此 治 力 者 。 , 也 无 邀 正 正 之 旗 勿 击 堂 , 。 堂 之 阵 此 治 变 者 也 故 用 , , 兵 之 法 高 陵 勿 向 背 丘 勿

军争篇第七

军争篇第七

孙子兵法-军争篇第七军争篇第七[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①,交和而舍②,莫难于军争③。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④。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⑤。

放军争为利,军争为危⑥。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⑦;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⑧。

是故卷甲而趋。

日夜不处⑨,倍道兼行⑩,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⑾,劲者先⑿,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⒀;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⒁,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⒂。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⒃;不知山林、险阻⒄、沮泽之形者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⒆,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⒇,以利动(21),以分合为变者也(22)。

故其疾如风(23),其徐如林(24),侵掠如火(25),不动如山(26),知如阴(27),动如雷震(28)。

掠乡分众(29),廓地分利(30),悬权而动(31)。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32)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33);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34)。

故三军可夺气(35),将军可夺心(36)。

是故朝气锐,昼气情,暮气归(37)。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情归(38),此治气者也(39)。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40),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侠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41),勿击堂堂之陈(42),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43),背丘勿逆(44),佯北勿从(45),锐卒勿攻,饵兵勿食(46),归师勿遏(47),围师必阙(48),穷寇勿迫(49),此用兵之法也。

[注释]①合军聚众:指聚集民众,组成军队。

②交和而舍:指两军营垒对峙的意思。

和,“和门”,即军门,舍,驻扎。

曹操注:“军门为和门,左右门为旗门,以车为营曰辕门,以人为营曰人门,两军相对为交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军争篇第七原文
军争篇第七全文_原文
原文:军争第七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

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
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军争第七
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接受君命,从召集军队,安营扎寨,到开赴战场与敌对峙,没有比率先争得制胜的条件更难的事了。

军争中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以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

所以,由于我迂回前进,又对敌诱之以利,使敌不知我意欲何去,因而出发虽后,却能先于敌人到达战地。

能这么做,就是知道迂直之计的人。

军争为了有利,但军争也有危险。

带着全部辎重去争利,就会影响行军速度,不能先敌到达战地;丢下辎重轻装去争利,装备辎重就会损失。

卷甲急进,白天黑夜不休息地急行军,奔跑百里去争利,则三军的将领有可能会被俘获。

健壮的士兵能够先到战场,疲惫的士兵必然落后,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如期到达;强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先头部队的主将必然受挫,而军士一般仅有一半如期到达;强行军三十里去争利,一般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马如期到达。

这样,部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供应就不能生存,没有战备物资储备就无以生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