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马英九祭拜中国远征军 恸哭拭泪
观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2)

观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有感70年在人类历史上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是沧桑巨变,这场抗战胜利阅兵所呈现出的国威军威,绝非酸腐之辈污蔑的炫耀武力、劳民伤财,而是献给全世界的“中国礼物”。
70多年前,中国军民为生存而战,令人遗憾的是当时国力贫弱,绝大部分先进武器都仰赖国外输入。
在反法西斯的旗帜下,世界正义力量纷纷伸出援手,苏联援华航空队、美国飞虎队先后在中国的天空与日寇血战,白求恩、柯棣华等国际友人远渡重洋而来为抗战献出了生命。
正是因为抗战胜利具备如此鲜明的世界性,这次阅兵式特意请来了不少曾经并肩作战的老战友、老朋友。
今天,这些耄耋老人会惊讶地发现,眼前这支军队,眼前这个国家,与他们的记忆天差地别:地面威武雄壮的装甲洪流、空中遮天蔽日的钢铁雄鹰,都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支队伍还拥有巨大的威慑力量,足以将侵略者的邪念扼杀在萌芽之中。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这支军队是中国的守护者,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军队和17个外军方队或代表队一起昭告世界,正义的力量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复活。
自18世纪以来,率先完成工业化的西方列强开始了血腥的殖民扩张,不仅在物质上压榨众多后发民族,更在意识形态方面刻意回避工业优势这一核心要素,转而用宗教、历史、文化等非物质因素混淆视听,并通过媒体优势反复灌输,逐渐建立起了“西方中心论”的神话。
虽然二战后全球殖民体系被打破,但凭借科技优势和经济优势,西方中心论又通过新自由主义得以借尸还魂,臭名昭著的种族优越论被更具迷惑性的文化优越论和制度优越论所取代。
拉美、非洲、中东、南亚……世界各地的人们曾经与之坚决斗争,但因为种种原因遭遇挫折没能实现赶超和复兴。
只有中国,建立起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经济腾飞,追赶世界领先水平也指日可待。
这一次阅兵,有很多后发国家的元首也来观礼,他们眼前的每一件兵器都见证了中国工业体系的强大力量,而在我们的工厂里,还有比这次阅兵所展示的更为先进的武器装备。
祭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文

维公元二零一二年,岁次壬辰,九月十四,时值光复,六十八载。
极边重镇,青山叠翠,广袤大地,丰收在望,金风送爽,丹桂吐芳,碧空如洗,气清日朗。
炎黄子孙,各级官员,台湾嘉宾,两岸僧侣,缅甸华僧,十方道众,居士大德。
远征军将士后裔、抗日老兵及其亲属,腾冲乡亲父老,各界人士,各族群众。
虔备水陆大幡、佛音雅乐、金银锞锭、明灯宝香、鲜花美酒、素食仙果、肴馔庶品、菲体不腆之仪,致祭于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之祭坛前,而以文曰:呜呼!值此盛世,追思先烈,凤山含悲,叠水呜咽,悼我英灵,懔懔怀霜。
黄天泱泱,日月煌煌,怀我烈士,共呈心香。
和平岁月,民殷物丰,缅怀英烈,普堂供养。
忠魂义魄,令人感怀,高洁情操,心驰神往。
恭立坛前,虔诚拜祭,告慰英灵,追悼国殇。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想我壮士,青春少年,为保家国,为逐倭寇,视死如归,舍身赴难。
拯救危亡,大义凛然,同仇敌忾,兴兵赴缅。
一九四四,五月十一,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狂风怒号,暴雨倾盆,滇西反攻,拉开战幕。
我军将士,士气高昂,奋勇冲杀,锐不可挡,仰攻高黎贡,追歼龙川江,剑扫烽烟,光复腾冲。
松山血战,龙陵解放,芒友会师,书写辉煌。
腾冲一役,尤为惨烈,盟军飞虎,轮番轰炸,我军将士,奋勇冲杀,敌作困兽,我以死争,战斗之烈,鬼泣神惊。
处处激战,山川震眩,声动江河,势如雷电,敌我肉搏,惊心动魄,尸填街巷,血满城垣,九千猛士,慷慨成仁。
侵腾鬼子,被我全歼,焦土抗战,中外罕见。
历经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野人山蒙难,胡康大捷,孟拱奇袭,密支那围歼,攻克八莫、南坎,攻占腊戌。
威猛之师,屡创强敌,过关斩将,所向披靡,终将日寇,逐出缅甸。
滇缅会战,历时数年,战役战斗,多达百余,我远征军,忠勇壮士,热血儿郎,数十万计,屠龙伏虎,献身家国,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战功赫赫,伤亡惨重,殊死浴血,气贯长虹,夺取胜利,重振国威。
民族英雄,碧血千秋,烈烈忠魂,懿范长存,丰功伟绩,世代相颂。
“9·3阅兵式”观后感: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9·3阅兵式”观后感:勿忘国耻,圆
梦中华
由景喆
昨天是抗日战争胜利既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我们的祖国也再一次的进行了大规模的阅兵仪式。
看,一排排整齐的军人走过,一辆俩有序的坦克开过,洁白的鸽子与缤纷的气球。
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彰显了我们祖国现在的富强伟大。
然而,在七十周年之前,我们的祖国签下了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例如: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等等......。
然而那时候的人们,有谁会想到像今天这样的祖国呢?
武则天曾说过一句话,是欲安其家,先安其国。
是啊,不能安稳国家的话又怎能安稳自己的家呢?然而安稳国家也是需要有用的人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报效我们的祖国。
不再让外来者入侵,不再重复那段屈辱的历史!。
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

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资料图:9月14日,在云南省腾冲县国殇墓园,嘉宾为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揭幕。
护灵者手捧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的骨灰罐工作人员在为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遗骸归葬仪式做准备腾冲乡贤为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墓敬献香花果酒华夏蒙辱倭横行,炎黄汹汹讨蛮兵。
百万大军御南隅,十万碧血洒长空。
旌旗招展举国庆,势扫倭寇寰宇清。
当年遗骨星罗布,谁人晓得立奇功。
——网友为远征军阵亡老兵们所赋的诗。
诗歌末尾还附上了一句心愿:“和平年代来不易,英雄名册当永记。
”[ 转自铁血社区 / ]历史67年前的胜利昨日清晨,腾冲天空阴沉,时断时续的雨点打在边疆县城。
对于腾冲而言,昨日具有特别意义。
67年前的夏,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以6个师的兵力,向占据腾冲达两年之久的侵华日军发起反攻,经历大小战斗80余次,于当年9月14日收复腾冲城。
1944年“焦土抗战”后,腾冲这座南方丝绸之路上有近五百年历史的石头古城消逝了。
“如果没有那场战争,腾冲古城若完整地保存下来,现在可不得了。
”昨日上午9时,一位80岁的腾冲老人,在国殇园门口告诉记者。
67年后,腾冲再次与“中国远征军”紧密相连。
昨日腾冲只有一个中心——国殇园。
前日,来自密支那地区和西保、腊戌地区的19位中国远征军将士的遗骸,火化后迎回到腾冲国殇园,在忠烈祠度过一夜。
[ 转自铁血社区 / ]忠烈祠,重檐歇山式建筑,上檐下悬“河岳英灵”匾额,祠堂正门上悬于右任手书“忠烈祠”匾额,祠内外立柱悬挂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
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李根源先生的《告滇西父老书》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20余方,共9618人。
上午9时30分,早早赶来的群众,在忠烈祠或默哀、或双手合十三鞠躬。
葬礼告彼诸神佑我英魂昨日上午9时45分,老兵们的骨灰离开忠烈祠,被安葬到国殇园右侧的“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
来到墓地的群众默默等待着骨灰的到达。
活动的承办方搬来椅子,让来到现场的14位抗战老兵坐着等。
三个纪念日确定时间 - 副本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日)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烈士纪念日(9月30日)
烈士纪念日是指纪念本国英雄的法定纪念日。
世界上许多国家有自己法定的烈士纪念日,每年这些国家都要在纪念日当天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纪念本国英雄。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
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已成为国际惯例。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最新2014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缅怀烈士心得体会汇编

最新2014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缅怀烈士心得体会汇编烈士纪念日学习英雄心得体会军人的字典里,“国家”永远是一个崇高的字眼,古往今来,军人总是以精忠报国、牺牲奉献彪炳史册。
公安边防部队是公安部直接领导下的一支公安现役部队,是我国部署在沿边沿海地区、出入境口岸和领海的一支重要武装执法力量。
这支部队从诞生起,就以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为神圣使命,用忠诚和勇敢、青春与热血在沿边沿海地区、海上边界筑起一道钢铁屏障,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人民群众的信赖。
自2014年4月由公安边防部队第一次组建维和警察防暴队以来,公安边防部队维和防暴队的所有队员们就把维护世界和平,为祖国争光的强烈责任意识深深印刻在自己的心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出中国,作为,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在钟荐勤的日记里他这样写道:“这样动乱的国度,危险是如影随行,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每一个黑洞洞的窗户都隐藏着危机,叫人防不胜防。
……回首八个月的维和历程,我深切地体会到:在异国他乡,祖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是我和战友们完成任务的坚强后盾。
回首八个月的维和历程,我深切地体会到、‘为国争光’这四个字的真正内涵!”正是这样一种崇高的责任意识使他毅然选择舍小家为大家,离开即将临产的妻子,离开年事已高的母亲,第二次奔赴海地维和一线。
直到他牺牲的最后一刻,都没有亲眼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女儿。
钟荐勤牺牲前,他的妻子写过一篇日记:“每个维和防暴队员身后的坚强而幸福的家庭,都是他们在任务区直面挑战、顽强拼搏、不辱使命、为国争光的力量源泉。
我祈求和平的甘露洒遍世界每一个地方,祈求战乱贫瘠的地方早日安宁祥和,祈求每一名维和警察在遥远的异域他乡平安健康,早日凯旋把灿烂的和平勋章别在亲人胸前,把寓意美好的名字写进宝宝的笑靥。
”当读到这里,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深深触动。
他们不只是一个人,他们还有身后的一群人!小家服从大家,个人服从国家。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国旗、党旗增添了光辉。
中国立法设立“两日”:纪念与公祭

中国立法设立“两日”:纪念与公祭作者: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4年第14期“对历史闭上眼睛者看不到未来”——这是永远保鲜的普世格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月27日下午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对国人来说,这并不是两个陌生的日子: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市,开始了长达40天、造成30万人死难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9月3日被确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这是最屈辱的历史,也是最辉煌的胜利。
但此前每到这两个日子,只有为数不多的城市,如南京、沈阳等地会拉响警报,并举行一些活动,“规模和影响有限”。
此次消息一经传出,网上顿时沸腾,“公祭日就是国耻日,必须牢记”,“早就该设了”……事实上,早在2005年的全国两会,时任江苏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赵龙就提出把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
2012年全国两会,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第三次递交议案: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
从2005年至今,已经过了整整9年。
“但相比于…国家公祭日‟的历史意义,这样的期待和守候,不算漫长!”赵龙说,话语中难掩喜悦。
“设立国家公祭日,表明国家对这段历史的重视,既是对死难者的尊重,也是对世人的警示。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与否定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做斗争,为维护历史公正而努力。
尽管我现在年龄大了,但只要身体允许,我依然会坚持下去!”85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如此说。
媒体评点: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只有尊重自己的历史,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只有直面曾经的伤痛或罪恶,才能避免新的伤痛或罪恶再次发生。
为历史立法,为亡灵致祭,也是在为世界开太平。
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中华民族苦难史中留下的历史警示,中华民族抗争史中蕴含的国际正义,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在世界历史记忆中彰显其应有的价值。
9月3日是什么日子

9月3日是什么日子
每年的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节日风俗
抗战胜利纪念日
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5日下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将以立法形式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九三学社——建社纪念日
1945年9月3日日本签字投降正式生效。
这不仅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
在这举世庆祝的一天,“民主科学座谈会”举行扩大座谈会。
会上决定以九月三日这个日子给组织命名,称“九三座谈会”。
在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潘梓年同志帮助下,经潘菽介绍,卢于道、梁希、金善宝、涂长望、谢立惠、干铎、李士豪等科技界人士先后加入了“九三座谈会“。
[16-17]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纪念日
每年这一天,延边各族人民都以各种形式隆重庆祝自己的节日,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装,相聚在公园、民俗村及各种娱乐场地,载歌载舞,举杯同庆,祝愿自治州繁荣昌盛。
卡塔尔——独立日
卡塔尔1971年9月3日独立,这天即为国庆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英九祭拜中国远征军恸哭拭泪
马英九3日到在台北圆山忠烈祠主持秋祭典礼,首度祭拜远征军英灵;他在观看迎回远征军英灵影片时,不禁拿出手帕拭泪。
图来自“中央社”
马英九3日到在台北圆山忠烈祠主持秋祭典礼,首度祭拜远征军英灵,并向英烈遗族致意。
图来自“中央社”
马英九3日在台北圆山忠烈祠主持秋祭典礼,首度祭拜远征军英灵,并一一与当年参加将领、遗族代表等握手致意。
图来自“中央社”
中枢秋祭3日在台北圆山忠烈祠首度祭拜远征军英灵,马英九(左)率“五院院长”向英烈致祭。
图来自“中央社”
原标题:马英九率台官员祭拜中国远征军英灵观看纪录片
中新网9月3日电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台当局领导人马英九上午在台北圆山“忠烈祠”,主持中枢秋祭忠烈殉职人员,同时祭拜当年在缅甸英勇牺牲的中国远征军英灵,包括吴敦义、“立法院长”王金平、“行政院长”江宜桦等“五院院长”、文武官员都参与祭拜。
孙立人像
刘放吾像
远征军将领孙立人、刘放吾之子孙天平、刘伟民,也分别自大陆、美国返台参加中枢秋祭。
马英九依礼致祭后,率领官员在大殿中央走道以肃立的方式,聆听司仪讲解中国远征军两次入缅与盟军共同作战、在异域捐躯的事迹,同时观看台当局防务部门日前赴缅甸迎接远征军英灵的18分钟纪实影片。
孙立人简介
孙立人(1900—1990),国军名将,安徽舒城(今肥西)人,生于安徽庐江。
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孟关杰布山隘间战役为分路,击毙日军二千余。
孟拱河谷战役击毙日军六千八百余。
中国远征军第二次入缅作战时任新一军军长,以伤亡一点七余万的代价,击毙、伤日军三万三千余,是抗日战争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
国共内战时曾于四平、公主岭等地击败林彪。
有“中国军神”、“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之誉。
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软禁33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为其平反。
刘放吾简介
刘放吾(1899年5月26日-1994年6月29日),原名刘继枢,湖南桂阳人。
黄埔军校第六期,中华民国陆军少将,参加了一二八上海抗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
参与中国远征军,为孙立人下属,曾率新编38师第113团,于缅甸仁安羌力战日军,为盟军解围。
1977年,刘放吾夫妇移居美国。
1992年4月,仁安羌大捷50周年,撒切尔夫人访美,拜访了坐在轮椅上的刘放吾。
撒切尔夫人握着刘放吾的手说:“我听说过你的英勇故事,感谢你当年救了7000多英国人的性命。
”1994年6月29日,刘放吾逝世,享寿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