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与日本的关东战争
日本关东军详细资料

日本关东军概况:成立于公元1919年,解散于公元1945年8月,关东军是日本陆军驻扎在中国东北的一支军队。
31个步兵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以及伪满洲国部队等,共约120万人。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关东军被击毙3.8万人,被俘59.4万人。
战后,余下的关东军官兵作为俘虏被送到西伯利亚从事强制劳动。
1945年5月初,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苏联的视线逐渐转向远东地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各抗日武装也不断打击和消灭日军力量。
关东军只好重新扩充力量,进行备战。
为此,关东军将在东北的25万退伍的日本军人重新征集,并编成8个师团、7个混成旅团、1个坦克兵团和5个炮兵联队,作为临时部署兵力的补充。
经过迅速补充,关东军兵力一举达到24个师团,约70万人。
关东军兵力的增加只是一种表面的膨胀,武器装备和战斗素养仅仅相当于以前的8个半师团。
特别是由于日本在各个战场连遭惨败,士气低落,关东军往日的威风已经不复存在。
关东军武器装备情况根据战后苏联有关统计,关东军装备情况如下:步枪约70万支、轻机枪约11000挺、重机枪约3000挺、大炮约1800门、迫击炮约2500门、坦克约700辆、飞机约900架、军火库约800个。
附件1:关东军兵力变化情况附件2:关东军历任指挥官附件3:关东军详细资料附件:1关东军兵力变化情况:1907年 1个师团约2万人1919年 2个师团约4万人1931年 3个师团,约6万人1932年 6个师团约12万人1933—1936年保持5个师团的兵力约10万人1937年 7个师团约14万人1938年 9个师团约27万人1939年 11个师团约30万人1940年 12个师团约33万人1941年 31个师团,约85万人1942年10月,兵力达到顶峰,约120万人。
日本将关东军司令部升格为关东军总司令部,增设两个方面军司令部和装甲军、关东防卫军司令部以及第2航空军司令部。
远东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

远东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远东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千岛群岛和南萨哈林,歼灭日本关东军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远东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远东战役的简介远东战役在历史上是一场极其特殊的战役,是一场有第三方参战的战争。
那么翻阅历史资料,具体看看有关远东战役简介,从远东战役简介中,去弄清楚远东战役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从远东战役简介去了解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结局。
远东战役同样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战争,其发生在亚洲战场,具体的发生地是中国,对抗双方分别为同盟国苏联和中国、轴心国日本。
可以说,远东战役的落幕标志着反法斯西战争的完结,也标志着世界第二次大战的基本完结。
远东战役发生于1945年8月9日,经过短短不到十天的战争之后,在苏联和中国的强有力的攻击下,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告终。
远东战役的发生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地点,这是因为中国地域广阔性而决定的,其战争的主要发生地是中国的东北地带,包括了以朝鲜北部、千岛群岛和南萨哈林为主的地点。
日本作为法西斯力量的轴心国之一,在中国施展了大量的侵略性行为,犯下了深重的罪孽,中国人民一直利用自身的武装力量不断的对抗着日本,苏联作为中国的老大哥,同样是同盟国,为了抵制日本的侵略行为,将日本赶出中国,共同组织并发动了这场远东战役,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苏联方面派出了大量的军队,用几乎两倍于日本的军力以闪电般取得了远东战役的胜利。
远东战役的日本伤亡情况远东战役在历史上是一场极其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的范围极广、但历时却极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所有战役中,可称得上是一场闪电战。
远东战役的战败方为支持法西斯的日本,那么远东战役日本伤亡情况如何?远东战役日本伤亡数量为多少?远东战役日本伤亡巨大的原因又是什么?远东战役的作战双方是代表同盟国的苏联和中国,以及代表轴心国的日本,远东战役以同盟国的胜利、轴心国的战败为结局,在远东战役中,战败方日本的伤亡情况较为惨重,日本远东战役中参战人员共计七十万人左右,仅死亡人数就达到8.3万人次,受伤达3.4万人次,剩余59.4万人次全数投降。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史学家张阴麟曾写道:“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的……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其中的“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2.小华为“建军90周年图片展”搜集了以下两幅图片,它们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淞沪会战由此爆发D.中华民族局部抗战开始3.(题文)每年的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 )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如下图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日本侵略者投降的一幕,促使这一幕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C.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D.八路军、新四军浴血奋战5.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非法侵占和窃取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等中国领土,这是不可抹杀的历史事实。
近代历史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能够回归祖国是因为( ) A.抗日战争的胜利B.美国支持中国抗战C.中华民族投入抗战D.蒋介石与美国合作6.报纸具有时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快”就是报纸的价值所在。
如图的报纸最早有可能发行于何时( )A.1945年8月2日B.1945年8月16日C.1945年9月2日D.1945年9月9日7.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8.“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诺门坎战役的背景原因及过程结果

诺门坎战役的背景原因及过程结果诺门坎位于今蒙古东方省的中蒙边境,距海拉尔以南约200公里,1939年蒙古军队与伪满军队在诺门坎发生冲突,后来日苏直接参战,史称诺门坎之役,1939年9月15日,日苏在莫斯科签订《诺门坎协定》,双方立即停战。
日俄战争后,日本与苏联是世仇,日本的咄咄逼人,对与中国东北有漫长国境线的苏联,也是一个潜在威胁。
中苏之间,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有联合抵抗日本侵略的可能。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当时中国独立作战,英、法忙于欧洲事务,自顾不暇,英国人与日本还在勾勾搭搭,不会卷入中日战事;美国孤立主义盛行,美国商人还在向日本出售废钢铁,出售军火。
苏俄既遭受过日本侵略,又有再度遭受侵略的危险,抗日战争开始,为了摆脱孤军作战局面,中国曾经与苏联谈判,争取苏联对日作战。
苏联的基本国策,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是坐山观虎斗,坐收渔利。
当然,抗战初期,苏联空军志愿队曾对中国进行过空中支援,一些苏联空军战士,牺牲在中国土地上。
苏联也是当时卖军火给中国的国家之一。
苏联卖军火给中国当然有自身目的:第一,苏联卖军火给中国,可以取得硬通货。
第二,苏联支援中国抗日,也是自救。
有中国在,有中国抗日,日本不可能腾出手来“北进”。
苏联对中国这种规模不大的援助,使日本深为不安,深为不满:第一,它成为中国一个武器来源地。
第二,使中国感到在国际上不是孤立的。
第三,苏联虽然没有派地面部队参战,没有向日本宣战,但没有说保持中立,在苏中、蒙中边境部署重兵。
既是苏联的自卫态势,也是对日本的威胁,这些部队既可以戍边,也可以向日本军队发起进攻。
中国希望之所在,就是日本担心之所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希望在两条战线上作战。
在日本人看来,存在着苏联参战的可能。
1937年6月,日苏在干岔子岛发生冲突,日方击沉一艘苏军炮艇;1938年7月张鼓峰事件,日苏短兵相接,苏联牺牲大量人力物力后,取得“胜利”,这些都是日本人打出的探路石子,试探一下俄国人反应到何种程度。
远东战役

远东战役作者:高广东徐玉年来源:《百科知识》2008年第01期远东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军出兵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千岛群岛和南萨哈林,歼灭日本关东军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由于其对手——日趋没落的日本关东军不堪一击,这次战役成为二战期间所有战局中时间最短而战果最显赫的一个战局。
此次战役,关东军损失约67.7万人,其中8.3万人被击毙,59.4万人投降,骄横一时的日军关东军最终难逃覆灭的命运。
堪称完美的战略大调动当欧洲战场尚未全部结束,斯大林即下令对远东部队换装了先进的坦克,将欧洲战场的部队成建制调往远东地区。
连接苏联欧洲和远东地区的唯一大动脉——长达7400千米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从1945年5月起,经受了它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考验:苏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兵力调动在它身上展开了。
150万士兵,2万门各种火炮,5千辆坦克,4千架飞机,共需大约13万6千节车厢、车皮来运输:铁路上民用运输几乎完全停止了,一辆辆军事专列日夜奔驰在铁轨上,有时列车首尾相接,长达几千米。
到1945年8月,苏军在远东已集结了10个合成集团军、2个战役集群、1个坦克集团军、3个航空军集团和3个防空军集团,此外还拥有太平洋舰队和阿穆尔地区舰队。
至此,与日本关东军相比,苏军在兵力人数上所占优势并不大,但在技术兵器上却占有压倒优势。
这是苏军能迅速突破日军边境工事和向东北腹地迅猛发动进攻的先决条件。
运筹帷帼出奇兵日本关东军毕竟是一支老牌劲旅,而且日军自占领中国东北以来,在中国东北和苏联的国境线上秘密修筑了大量的筑垒地域和地下要塞,其规模之大,堪称当时亚洲之最,关东军称之为“东方马其诺防线”。
而且为弥补与苏军在人员和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日军还企图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731”部队进行细菌战。
战前苏军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日军关东军的兵力布防情报,并以此制定了出乎日军预料的一个远东对日作战计划。
斯大林渴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全歼满洲日军”。
对于斯大林来说,为了一洗1904年日俄战争俄罗斯的耻辱,“已经等了40年”。
关东军的覆灭

关东军的覆灭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盘踞在中国东北地区和北朝鲜等地的日本关东军,是日本当时最精锐的部队,素有“皇军之花”之称。
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当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引起的大火还在广岛熊熊燃烧的时候,苏联军队即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关东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关东军抵挡不住苏军强大的攻势,十余天后,号称有百万之众的日本关东军不得不停止抵抗,东北全境随之解放。
远东战役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
此役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
斯大林下定决心斯大林对日作战的决心早在两年前就已经下定了。
一九四一年四月,当横扫欧洲的法西斯德军准备挥师东进的时候,斯大林已经开始考虑与日本的关系问题了。
斯大林看到,与德国的交战恐怕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避免陷入德、日两线作战。
对苏联来说,其远东地区至关重要,只有稳住东线,才能无后顾之忧,全力在西线对付德军。
此时的日本,也清楚地看到,由于欧洲战事正酣,世界的热点都集中在那里,美丽富饶的南太平洋地区出现了“真空”,于是它改变了原定北进的计划,而转向南进太平洋。
如此这般,各自的利益使然,首先日本主动提出与苏联修好,随之双方一拍即合。
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三日,苏联与日本在莫斯科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
《条约》规定,如果苏德发生战争,日本要保持中立;如果发生日美战争,苏联也不介入。
然而,条约从来就是为战争服务的。
为了需要,可以缔结条约,同样也可以废除条约。
随着苏德战场苏军进入反攻,斯大林开始考虑在什么时机废除与日本之间的条约了。
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提出了有条件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
在其要求得到罗斯福、丘吉尔的基本认可后,斯大林答应在欧战结束半年后参加对日作战。
此后,随着德军的节节败退,斯大林的决心也更加坚定起来。
到了德国法西斯行将灭亡的一九四五年二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又一次走进雅尔塔的会议厅,三巨头共同签署了一份秘密协定。
协定规定,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参加同盟国方面的对日作战。
苏军在东北奸淫抢掠纪实

苏军在东北奸淫抢掠纪实苏军进入东北后的军纪,曾经给老一辈的东北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即使是在中苏友好的五十年代,这段历史也严重地影响着中国人民同“老大哥”的关系。
过去出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照顾到两国人民的感情,这类事情在中苏两国的公开出版物中长期被讳言。
在苏联已经不存在的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实事求是地公开谈论此事。
从苏军进入东北开始,其相当一部分官兵就表现出严重的放纵行为。
他们不仅对战败的日本人进行抢掠施暴,而且对于其盟国中国的老百姓,也经常进行骚扰。
特别是抢东西,强奸妇女两项,造成了东北许多群众的严重恐慌。
当然,在一百多万进入东北的苏军中,这些犯罪者毕竟还是少数,但是在各地造成的影响却相当恶劣。
当了十四年亡国奴的东北人民见到的“解放者”们,却是这样的一副形象:苏军的散兵游勇们白天就在街上乱窜,有的到处找酒喝,有的偷仓库的东西,成袋的在街上拍卖,晚上喝的醉醺醺,闯街钻巷找“玛达姆”,吓得老百姓关门闭户,都盼着他们早点走。
苏军领导当时也整顿过军纪,时常可以看到在渖阳的大街上,苏军卫戍司令部用卡车巡查,将这些醉汉和违纪者成车拉回去关禁闭。
可是在苏军进入东北头一两个月内军纪仍难以维持,特别是在东北各大城市,一到夜晚就有一些零散的苏军士兵拦路抢劫行人和追逐妇女,有时还持枪闯入民宅。
结果使中国女人晚间不敢上街,男人上街则不敢戴手表、穿皮大衣。
许多喝得醉醺醺的苏军官兵又到处倒卧路旁,令人观之侧目。
对于苏军军纪败坏的报告,最早见之于八路军进入东北第一批部队给中共中央拍发的电报。
一九四五年九月初第一批出关的八路军冀东部队进入渖阳,就遇到了苏军抢劫的事件,而且有不少中国老百姓前来诉苦。
八路军驻渖部队一面致电中央报告苏军“衣衫褴褛,纪律甚坏”,一面向当地苏军政冶部提出交涉,要他们严肃纪律。
苏军政治部的答覆是,他们巳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对违纪者一天最多枪毙达二十多人。
同时他们又解释说,士兵们对法西斯极为雠恨,到德国时就是这样干的。
三 关东军特别演习——对苏战备

三关东军特别演习——对苏战备(一)德苏战争与日本之国策(二)关东军特别演习中所扩编之部队(三)对苏战备之种种(四)远东地区苏军状况(五)日军对大部队通过复杂地区之措施(六)地面、空中部队临战训练之内容(七)“白俄”部队之任务(八)关东军暂停侵苏之原因(1941年6-9月)1941年6月22日,欧洲战场又发生了新的大规模战争,德国违背了1939年8月23日签定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突然发动对苏联的全线进攻。
在战争初期,德军攻势猛烈,进展迅速。
得到这一消息的日本政府、军部以及日本的右翼势力,不少人主张趁此良机,与西线德军相配合,从东方进攻苏联,以解除满洲正面之威胁和占领至乌拉尔以东的资源丰富地区。
(一)德苏战争与日本之国策战争初期日本的上层决策机关,对是否进攻苏联,存在着两种意见。
日本陆军对苏联红军的现代化装备、严格的训练、优良的政治素质和顽强的战斗作风等,通过“张鼓峰事件”、“诺门罕事件”,才有深刻的认识。
因此,对一旦发动进攻能否取胜,并无把握。
且在此以前的1940年5月,当德国向西欧进攻打败英、法联军后,日军参谋本部根据英、法在失败后,无力控制其在东南亚殖民地的情况,已定出进攻东南亚之作战计划,企图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获得大米、橡胶、锡、石油、铁砂等战略物资。
日军参谋本部出予以上考虑,所以不主张急于进攻苏联。
提出对苏出兵主张的外相重光葵,曾于1941年4月13日在莫斯科参加签定了“日苏中立条约”,此时却出尔反尔,极力主张按1940年9月27日于柏林签定的“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对苏出兵。
在6月26日上午10时讨论作战方针的“联络恳谈会”上,参谋总长杉山元元帅、参谋次长塚田攻中将,对急于出兵苏联的主张予以否定。
塚田攻认为战争是国策,使用武力的后果,关系到国家胜败成亡和前途,对此重大问题应当独立自主,不能追随外国。
塚田还以德国向苏联进攻,并未事先通知日本而见责。
据此,日本制定了对外政策,即继续解决中国问题和为了自存自卫,而进军东南亚;同时进行对苏作战准备和加强本土的防卫;待德苏战争进行到对日本更为有利、即远东苏军已一半西调时,再开始对苏作战,以解决北方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与日本的关东战争:75万日军为何会不堪一击?
1945年8月9日,随着斯大林的一声令下,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157万苏军进军中国东北。
当时盘踞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有75多万,虽然苏军占有兵力优势,可日军毕竟已经经营多年。
可一边倒的情况出现了,在苏军的打击下,日本根本就不堪一击。
最后60多万日军被俘,苏军占领了东北全境。
号称日军精锐的关东军,为何会不堪一击呢?
一、日本的一部分精锐调到了东南亚战场
日本自身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岛国,因此日本一直希望对外扩张。
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利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行动,取得了朝鲜半岛以及在中国东北驻军的权力。
这就是关东军的由来,起初只是一直保护铁路安全的部队。
1931年9月,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张学良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关外的18万军队全部撤入关内,当时他在关内还有20万军队。
就这样,1.7万日军占领了东北全境。
日本视东北为自己的后勤供应基地,也是自己必须守住的地区。
关东军的实力开始不断扩大,最后成为了拥有70多万军队的庞大武装。
有一点请注意,日本关东军和日本驻华派遣军是两个系统。
也就是说关东军是直属于日本天皇的,不是普通的日军部队。
起初日本关东军确实聚集了大量的精锐力量,可是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很大一部分关东军精锐被调往了东南亚战场。
从表面上看关东军仍然维持着75万的规模,可有很多都是刚刚从国内补充的新兵。
这
些人除了会欺负东北的老百姓以外,一点实战经验都没有。
而他们北方的苏军就不一样了,苏军基本上都是从苏德前线刚刚调回来的。
苏德战场的惨烈程度是当时最强的,经过血与火考验的苏军战斗力当然相当强。
不过苏军的军纪也烂到了家,各种暴力活动层出不穷。
为了给日本造成突然袭击,苏联采用了秘密调兵的方式。
日本关东军一直认为对面的苏军只有20多万,他们放松了警惕。
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甚至在大连度假,这真是匪夷所思。
二、苏军的装备甩了日军几条街
当时日军的总兵力为75万,包括了21个师团和11个独立旅团。
武器和其他的日军差不多,无外乎就是三八大盖、歪把子、97坦克等等。
而苏军的总兵力达到了157万,拥有26000多门火炮、5000多辆坦克、3000多架战机。
指挥他们的将领是苏军名将华西列夫斯基,到了这个程度,苏军再打不赢那就活见鬼了。
为了麻痹日军,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一直以上将的名义指挥部队,日军误认为苏军仅仅是一个集团军而已,实际上苏军有13个集团军。
8月9日是日本的一个黄道吉日,这一天很多日军军官都会度假。
华西列夫斯基抓住了这个机会,准备在8月9日发动进攻。
为了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华西列夫斯基建议将进攻时间提前2个小时,斯大林表示同意。
就这样,在8月9日凌晨,150多万苏军从两个方向进攻日本关东军。
日本关东军根本无力对付苏联坦克,最后只用采用人肉攻击。
可这也无法炸毁苏军坦克,关东军一败再败。
在穷途末路的情况下,8月15
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投降。
不过苏军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停止,8月19日,苏军在沈阳机场抓获了满洲国皇帝溥仪。
当时溥仪高傲的告诉周围的苏军:“自己是全中国的皇帝,”随后溥仪被押往苏联。
苏军在进军东北的同时,也进军朝鲜半岛,这让美国无法接受。
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出来命令式建议,他建议苏军在三八线以北停止前进。
苏联还无力与美国叫板,最后在双方进行了一系列利益交换以后,苏军在三八线以北停住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