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商界大佬高考经历名人故事

合集下载

马云成功背后高考的故事

马云成功背后高考的故事

马云成功背后高考的故事篇一:马云成功背后高考的故事篇一:马云成功故事——敢想敢做一个人优秀不一定是全面的,马云三次高考失败,最后去了一个很普通的高校,但他志向很高,脑子灵活,可以搞活动,能人所不能,敢做敢拼命。

很多人都想创业,但他们似乎有一个同样不创业的理由:我没有钱,我要是有钱的话,怎么怎么样......似乎只要有钱,他就一定能创业成功。

可是马云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没钱,同样可以创业,同样可以创出一番伟大的事业。

马云有过三次创业经历,创业开始都没什么钱。

第一次:创办海博翻译社马云之所以要办翻译社,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1.当时杭州很多的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人才;2.他自己这方面的订单太多,实在忙不过来;3.当时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

很多人光有想法,从来都不会有行动。

但是马云一有想法,却是马上行动。

当时是1992年,马云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青年教师,28岁,工作4年,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元。

但没钱,不是问题,他找了几个合作伙伴一起创业,风风火火地把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成立起来了。

创业开始,也是举步维艰,第一个月,翻译社的全部收入才700元,而当时每个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

于是好心的同事朋友就劝马云别瞎折腾了,就连几个合作伙伴的信心都发生了动摇。

但是马云没有想过放弃,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开始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等小商品,跟许许多多的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受尽了屈辱,受尽了白眼。

整整三年,翻译社就靠着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

1995年,翻译社开始实现赢利。

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

虽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相提并论,但是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经历中也划下了重重的一笔。

海博翻译社给马云最大的启示就是:永不放弃。

没有钱,只要你永不放弃,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第二次:创办中国黄页中国黄页是中国第一家网站,虽然是极其粗糙的一个网站。

网站的建立缘于马云到美国的一次经历。

现代名人故事【三篇】

现代名人故事【三篇】

现代名人故事【三篇】导读:本文现代名人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国现代名人故事1:马云的三次高考】马云,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

马云的种种言行,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马云之所以让当今的无数草根创业者崇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试想,如果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败后,听从了父母的劝告,去学习一门手艺,安安稳稳过他当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铁卢。

尽管马云的英语在同龄人中显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数学却实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败北。

这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后来踩着三轮车帮人家送书。

有一次,他给一家文化单位送书时,捡到一本名为《人生》的小说。

那是作家路遥的代表作。

小说的主人公,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给马云带来了许多感悟。

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他对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会有一种阻力横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面。

从故事中,马云深刻领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

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这正印证了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

于是,马云下定决心,要参加第二次高考。

那年夏天,马云报了高考复读班,天天骑着自行车,两点一线,在家里和补习班间游走。

没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

这一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而且这一次的成绩使得原本对马云上大学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

现代名人故事【三篇】

现代名人故事【三篇】

现代名人故事【三篇】【中国现代名人故事1:马云的三次高考】马云,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

马云的种种言行,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马云之所以让当今的无数草根创业者崇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试想,如果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败后,听从了父母的劝告,去学习一门手艺,安安稳稳过他当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铁卢。

即使马云的英语在同龄人中显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数学却实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败北。

这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后来踩着三轮车帮人家送书。

有一次,他给一家文化单位送书时,捡到一本名为《人生》的小说。

那是作家路遥的代表作。

小说的主人公,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给马云带来了很多感悟。

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他对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会有一种阻力横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面。

从故事中,马云深刻领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

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这正印证了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

于是,马云下定决心,要参加第二次高考。

那年夏天,马云报了高考复读班,天天骑着自行车,两点一线,在家里和补习班间游走。

没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

这个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而且这个次的成绩使得原本对马云上大学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时候,电视剧《排球女将》风靡全国,可谓家喻户晓。

在那青涩但纯洁的时代,小鹿纯子的笑容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当然也包括当时的马云。

经历高考挫折成功人士都有谁_励志人物

经历高考挫折成功人士都有谁_励志人物

经历高考挫折成功人士都有谁高考对于国人来说很有可能就是决定一生的事情,但是也有很多在高考落榜之后,重新站起来铸就了自己的的人。

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经历高考挫折却取得成功的人士,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历高考挫折成功人士篇1: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现任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等职。

被媒体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这样一位优秀的企业家,高考考了三次。

第一次高考:复习了10个月左右的高中课程之后,俞敏洪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

当时的录取分数其实很低,他报考的常熟市地区师专外取分数线是38分,俞敏洪的英语却只考了33分,别的几门也不理想。

第二次高考:高考失利之后,俞敏洪没有特别失望,家里人也没有给他什么压力,反正不行就在农村干活。

俞敏洪在家里开手扶拖拉机,插秧,割稻,后来去大队初中当了代课老师。

1979年,俞敏洪再次参加高考,他的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变成了60分,结果再度落榜。

第三次高考:1980年的高考开始了,英语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俞敏洪仅仅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

俞敏洪的英语老师大怒,迎面抽了俞敏洪一耳光,说你一个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结果你自己给毁了。

他认为俞敏洪这么快就交卷,肯定没有考好。

但是,俞敏洪确实只需要40分钟。

高考分数出来以后,俞敏洪的英语是95分,总分387分。

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

填志愿的时候,老师对俞敏洪说,如果你想上北大,语文一定要及格,不然北大不会要你,但俞敏洪的语文是58分。

俞敏洪不敢下笔填北大,还是老师帮他填的志愿。

1980年8月底,俞敏洪的同学们几乎都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他却什么也没收到。

按常规,北大是第一个发录取通知的,老师就说俞敏洪大概没戏了。

这时候,俞敏洪真的特别难受。

有一天俞敏洪和妈妈在地里种菜,大队的人找到俞敏洪说县里有电话来。

高考改变命运的名人例子

高考改变命运的名人例子

高考改变命运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学生们的梦想和希望。

对于许多人来说,高考成绩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

下面将介绍几位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名人例子。

首先,让我们看看马云。

马云在高考时期考试成绩并不出色,甚至连大学都没有考上。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自学英语和积极参与商业活动,最终创办了阿里巴巴集团,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他的成功告诉我们,高考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考试,它并不能决定我们的命运,只要我们有梦想和努力,就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

接下来,我们看看李彦宏。

李彦宏在高考中考了600多分的成绩,虽然没有考上一流大学,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

他去了北京大学读书,并且在大学期间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业后,他创建了百度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之一。

他的成功告诉我们,高考并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只要我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努力奋斗,就能够取得成功。

此外,还有很多名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比如,作家鲁迅高中时期考试成绩并不出色,但他通过自学和努力,成为了中国文学的巨匠;企业家马化腾高考时也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创办了腾讯公司,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巨头。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高考并不是决定命运的唯一因素,我们不能仅仅依赖高考的成绩来定义自己的价值。

相反,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通过努力和坚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无论高考成绩如何,只要我们有目标并为之努力,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总结起来,高考改变命运的名人例子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启示。

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无论高考成绩如何,我们都应该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不要被一次考试的结果所束缚。

只要我们有梦想,并且为之努力奋斗,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高考改变人生的例子

高考改变人生的例子

高考改变人生的例子
以下是一些高考改变人生的例子:
1. 马化腾:腾讯公司创始人,他在高考后进入了深圳大学计算机系学习,毕业后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2. 张朝阳:搜狐公司创始人,他高考时以非常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化学系,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更喜欢计算机技术,于是转专业到了计算机系。

3. 李嘉诚:中国首富、香港富商泰盛集团主席,他在高考后未能考上大学,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成为了世界级成功人士。

4.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他高考时未能考上大学,后来进入了一所师范学院学习英语,并在此期间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最终成为了世界级企业家。

这些人物的成功经历说明,高考无法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华和决心,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企业家名人故事:大佬们的高考励志故事

企业家名人故事:大佬们的高考励志故事

企业家名人故事:大佬们的高考励志故事他们此刻都是叱咤风云的大佬级人物,但曾几何时,他们也经历太高考的洗礼,留下过一个个难忘的故事。

数学成绩就1分的马云1982年,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

只是马云并没因数学不行而畏缩,反而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因为在他的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着:北京大学。

当那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也算制造了个小奇迹,他的数学成绩是1分。

心灰意冷的马云和他一个表弟一路去宾馆应聘效劳生,结果因为长得有点儿歪瓜裂枣的意思,愣是让老板给拒绝了。

没方法,他通过找关系,才做了一份给出版社送书的活儿。

或许一生也就如此了。

可是这时路遥的《人一辈子》改变了马云的方式,马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并在19岁那年,再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

只是他的数学成绩嘛……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的数学成绩实现了同比1800%的迅猛增加——19分!接着,马云又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温习的日子。

就如此,到了马云20岁那年,他毅然参加了第三次高考。

在马云高考的前一天,有一名姓余的教师对马云说,就你那个数学成绩,能考合格了我就把姓儿倒过来写。

不管这教师是什么心态,马云是被刺激得够呛,他想出了一个绝招。

在考数学之前,马云背下了10个大体数学公式,考试开始以后就一个一个往公式里套。

用这种独门绝技,马云这次数学的考试成绩还真就合格了——79分。

尽管马云这回数学成绩大幅提高,只是他总分数比本科线仍是差5分。

唉,也行啊,马云心想,有所大学上就不错了,管他是本科仍是专科,也算圆了自己的一份坚持。

就当马云预备进杭州师范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

昔时杭州师范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

于是校领导做了一个令马云感觉是天上掉馅饼的决定,那确实是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

于是,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光荣地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

高考状元史玉柱1962年,史玉柱诞生在安徽北部怀远县城。

初二之前,史玉柱成绩不行,贪玩,爱看小人书,常常被妈妈训。

马云落榜李彦宏状元,看商界大佬们的高考路

马云落榜李彦宏状元,看商界大佬们的高考路

马云落榜李彦宏状元,看商界大佬们的高考路作者:来源:《世纪人物》2017年第03期但如果仔细深究似乎又不是那么一回事。

潘石屹当年只考取了中专,马云经历三次高考,这些叱咤风云的大佬一样有过尴尬的高考经历。

问题是为何高考失利没有成为他们后来成功的阻力?《南方周末》曾在某一年致高考毕业生中写道,“从书本走向社会,从记诵教条走向活色生香的现实,你不妨多问几次:这个时代究竟在发生什么?为什么?根源在哪里?……多问为什么,这便是人格独立的起点与途径。

”他们虽然被名校拒之门外,但是没有放弃倾听时代的脉搏,所以在计算机、互联网、房地产等行业崛起的时候,先于他人找到机会。

这不是什么特异功能,就是从起疑与上下求索的过程中不断发问,寻找解答。

他们无一例外如此。

你呢?张朝阳: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出生于“文革”时代的张朝阳,身上或多或少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他说,那时候的童年很自由、很快乐,加上父母又给他塑造了一个很宽松的家庭环境,他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他们对我很宽松,我当时就觉得,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1976年恢复高考,张朝阳备战。

“我高考的时候没住校,每天早上七八点的时候,和一大帮同学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去自习室温习功课。

那时候父母给的压力并不是很大,只是自己喜欢学习,特别是喜欢学物理。

”张朝阳的成绩一直非常好,经过5年的苦读,1981年他顺利地考上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马云:请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我高考考了三次,很多人都知道。

”1982年,马云18岁,他第一次参加高考。

但成绩出来以后,他的数学只有1分。

他没有放弃,开始复读。

第三次高考之后,总分数比本科线还是差了5分,正当他准备以专科生的身份进杭州师范大学的时候,杭州师范大学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

于是,校领导决定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

当时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就幸运地以本科生的身份走进了大学。

2015年6月23日晚,马云给那年一些失意的考生写了一封信--《我们的运气在其他地方》,鼓励他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位商界大佬高考经历名人故事
其实,成功其实不在于一次时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和新东方的俞敏洪都曾经历过两次落榜,但他们都靠不变的信念及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的……
中国企业家网6月9日消息,高考在即,很多考生在给自己鼓劲,父母也告诉他们绝不能输。

其实,成功其实不在于这一次时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和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都曾经历过两次落榜。

马云第一次高考时的数学成绩是1分,俞敏洪第一次高考时的英语成绩是33分。

他们都来自教育条件其实不好的地区,他们都历经人生的坎坷,但他们都靠不变的信念及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的……高考只是人生中一个小小的门槛,迈过去之前,不妨让心灵先休息一下,放下压力,也许会考得更好。

马云大学圆梦之旅可以说“由生到死,再由死到生”,但终究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否极泰来”。

由于连续两次高考失利,马云无法说服父母让他继续复读,只得一边打工,一边复习。

就在第三次高考前三天,一直失望于马云数学成绩的余教师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假如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在高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

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

从考场出来,马云和同学对数学习题的答案后,很自信地说:“这次肯定能及格了!”成绩单出来后,他的数学考了79分(当时数学满分120分).
我考大学时的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后只上了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离本科差5分,但本科没招满人,就幸运地上了本科。

而且考了3年。

第一年高考数学考了1分,第二年19分。

所以我觉得每个人只要不放弃终归可以成功。

还有中国人干什么事情,总是抱太大的希望,我想对参加高考的学生说,我们不要对大学抱太大期望,我们要认识到我们需要什么,别人能够给我什么。

不要把所有的问习题放在一个期待上,实现不了这个期待就埋怨它。

俞敏洪从中小学到实验中学一直成绩不好,高考考了三年,他从来没着急过,因为急也没有用,只能渐渐来,最后他考上了北京大学。

俞敏洪一直强调要过有意义的人生。

“一辈子能不能走出精彩,大学为你奠定了基础,但不能决定你的一生。


6月5日,俞敏洪在杭州进行公益演讲,他说,成就感不是从上学到高考十八年,就为这一件事。

人一辈子的幸福来自什么?来自成就感!
人一辈子的幸福来自什么?来自成就感!家长为孩子找了工作买了房子,选了媳妇,给了金钱,但为什么孩子还是不幸福?因为你剥夺了孩子通过自己奋斗获得成就感的权利!成就感来自日常每天!来自读一本好书为家人做一顿好饭。

乐观和成就感来自每天.
将来我们95%孩子都会成为与社会相处的人,所以靠情商成功的人远远高于靠智商成功的人。

靠智商成功的人,就是在一个领域到达了顶级状态的人。

当年他从北大辞职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知道自己成
不了这种人,他是第二种:靠情商成功的人。

实验中学时,周鸿祎学习还行,但真要高考,“也犯嘀咕”。

他靠着参加各种物理竞赛得奖,躲过高考一劫,被保送去西安念大学。

“我从小惧怕考试,高考前获得一个时机一不小心就混到大学了,后来上研究生也没有参加考试(只加试了英语就差点累吐了)。

不过,我还是非常遗憾没有参加过高考,毕竟,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在我的记忆里,总也找不到高中中学和大学的分水岭,这样挺不好的,似乎人假如不参加高考,就可能谈不上成熟。

所以,我想对那些对高考感到紧张的人说,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非常好的经历,这是人一生中回忆的资本,能参加高考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